(完整版)中考化学溶解度曲线习题汇总含答案56712,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3.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乙>丙D.丙>甲=乙4.(多选)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70g溶液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D.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5.(多选)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溶液和C溶液C.实验过程中,只有B溶液和D溶液属于饱和溶液D.实验过程中,B溶液与E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6.(多选)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g甲溶液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7.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习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习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习题(含答案)和溶液,将它们混合并搅拌均匀,会发生下列哪种情况()A.溶液变成淡黄色B.溶液变成白色浑浊C.溶液变成淡红色D.没有任何变化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的浓度与溶剂的质量无关B.溶解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C.溶解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D.溶解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力升高而升高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的沸点与溶质的种类有关,与溶液浓度无关B.溶液的沸点与溶液浓度有关,与溶质的种类无关C.溶液的沸点与溶液浓度和溶质的种类都有关D.溶液的沸点与溶液浓度和溶质的种类都无关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解固体时,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B.溶解气体时,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C.固体的溶解度随溶剂温度升高而降低D.气体的溶解度随溶剂温度升高而降低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解固体时,固体的溶解度随压力升高而升高B.溶解气体时,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力升高而升高C.固体的溶解度随溶剂压力升高而降低D.气体的溶解度随溶剂压力升高而降低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液浓度相等B.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液浓度无关C.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溶液浓度升高而升高D.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溶液浓度升高而降低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浓度越低B.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越小,溶液的浓度越低C.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浓度越高D.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越小,溶液的浓度越高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解固体时,固体的溶解度随溶剂温度升高而升高B.溶解气体时,气体的溶解度随溶剂温度升高而升高C.固体的溶解度随溶剂压力升高而升高D.气体的溶解度随溶剂压力升高而升高1.下列选项中,对于“10%的食盐溶液”的解释错误的是()。

A。

在100g食盐溶液中溶解了10g食盐B。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

专题五溶解度曲线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3.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乙>丙D.丙>甲=乙4.(多选)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70g溶液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D.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5.(多选)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溶液和C溶液C.实验过程中,只有B溶液和D溶液属于饱和溶液D.实验过程中,B溶液与E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6.(多选)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g甲溶液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7.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和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和答案

专题五溶解度曲线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3.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乙>丙D.丙>甲=乙4.(多选)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70g溶液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D.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5.(多选)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溶液和C溶液C.实验过程中.只有B溶液和D溶液属于饱和溶液D.实验过程中.B溶液与E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6.(多选)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g甲溶液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7.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中考溶解度曲线习题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中考溶解度曲线习题

A B C0 t 1 20 t 2 温度/℃ g 40溶解度全国中考化学汇编之溶解度曲线1.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的溶解度大于a 的溶解度B.t 1℃时,将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 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C.将t 2℃时的b 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 1℃, 一定能得到b 的饱和溶液D.t 2℃时,a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 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右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 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乙物质的溶解 度(填“>”、“=”或“<”)。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物质。

(3)t 2℃时,把100g 乙物质放入100g 水中,充分搅拌, 所得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t 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 的方法(任写一种)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3.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 B .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C .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D .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4.请根据图7中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l)在____℃时,A 、B 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

(2) t 2℃时,100g 水中溶解_ gA 物质恰好达到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 ___,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 g 。

(3)将t 2℃时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其它条件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__ _。

5.(5分) 右图为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⑴ t 20C 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 ______。

⑵ 将t 20C 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0C 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 ___ ,无溶质析出的是 __ 。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溶解度曲线》带解析.doc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溶解度曲线》带解析.doc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溶解度曲线》带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填空题(共12题)1.40℃时,取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于三个烧杯中,再分别蒸发同质量的水,将温度降到30℃,固体溶解情况如图1所示;图2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仔细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①三种物质溶解度关系:b>a>c时的温度为t,则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②烧杯甲里是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的溶液,烧杯乙里是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的溶液,③40℃时,烧杯__________________里溶液中水量最少.【答案】【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由题意“40℃时,取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于三个烧杯中,再分别蒸发同质量的水,将温度降到30℃,固体溶解情况如图1所示”,则丙析出晶体最多,乙没有晶体;结合图2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则可知:甲物质为b,乙物质为c,丙物质为a.则可知其他答案.【解答】解:由题意:40℃时,取等质量的a、b、l故答为:①20℃<t<30℃;②b、c;③丙【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2.右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2)要把60℃氯化铵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种即可)评卷人得分.(3)25℃时,将硫酸钠和氯化铵各35g分别放入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4)除去硫酸钠中少量氯化铵时,比较高效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①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从而可以判断出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②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确定出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间的转化方法及分离混合物的方法等.【解答】解:(1)根据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故答案为:大(2)由于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可以采用升温或增加溶剂的方法使它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答案为:升温(3)由于在25℃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35g,而硫酸钠的溶解度小于35g,因此将硫酸钠和氯化铵各35g 分别放入100g水中,硫酸钠不会全部溶解而氯化铵会全部溶解,因此形成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物质是氯化铵,故答案为:氯化铵(4)由于在0~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而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因此为除去硫酸钠中少量氯化铵时,应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故答案为:将40℃的饱和溶液降温,过滤【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3.有些金属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却有所不同,如Ca(OH)2,Ba(OH)2的溶解度就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下表所示:温度/℃4080溶解度/gCa(OH)20.1870.1410.094Ba(OH)21.678.22101.4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Ca(OH)2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A”或“B”).(2)如果要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只举一种)(3)现有常温时含Ca(OH)2,Ba(OH)2两种溶质的某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Ba(OH)2溶液,采取的物理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根据题干中表格的数据可以判断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2)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来完成该题的解答;(3)根据温度对物质溶解度影响的变化趋势及结晶的方法来解答.【解答】解:(1)根据题干中数据可以知道,随着温度的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越来越小,所以图中的B 曲线符合这一趋势,故B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2)将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钙或者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也可以采取升高溶液温度的方法使溶液变为饱和溶液;(3)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较小且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氢氧化钡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可以采取加热后趁热过滤或者是冷却热饱和的方法得到氢氧化钡晶体,然后过滤,再将晶体溶于蒸馏水.故答案为:(1)B;(2)升高温度(或恒温蒸发溶剂、加氢氧化钙、加生石灰等);(3)加热后趁热过滤(或升高温度后立即过滤;降温结晶、过滤,再将晶体溶于蒸馏水).【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4.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对应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2)t3℃时,将50g A物质溶于50g水中,得到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3)将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t1℃时,其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根据交点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进行解答;(2)根据t3℃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进行解答;(3)根据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进行解答.【解答】解:(1)交点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对应的温度是t2℃;故填:t2;(2)t3℃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即t3℃时,100g水中加入50gA物质恰好饱和,所以t3℃时,将50g A物质溶于50g水中,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故填:饱和;(3)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将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t1℃时,会有晶体析出,所以其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故填:变小.【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5.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t1℃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填“A”或“B”).(2)若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将t2℃的A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温至t3℃.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___________B.(填“>”、“<”或“=”)【答案】【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利用图像,进行分析计算.【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比较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在某温度下,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溶解度大,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则大,③判断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时仍为饱和溶液,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解答】解:(1)t1℃时,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故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B溶液.(2)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把t1℃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会变得不饱和,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都没有变化,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不变.(3)在t2℃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而在t3℃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因此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温至t3℃,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但不改变溶剂的质量,所加溶质的质量A比B多.故答案为:(1)B;(2)不变;(3)>【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应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6.硝酸钾和氯化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图所示,看图回答问题(1)60℃硝酸钾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__g(2)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度举出两种合它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0℃时,向装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42g氯化钾,充分搅拌后静置,所得的溶液是该温度下氯化钾的__________________溶液(饱和或不饱和),其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g.【答案】【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运用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解答.(2)运用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将其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包括:降低温度、蒸发溶剂或加入溶质解答.(3)运用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和溶质加溶剂的质量等于溶液的质量解答【解答】解:(1)从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看出6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将其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包括:降低温度、蒸发溶剂或加入溶质.故答案:降低温度,加入硝酸钾或蒸发溶剂.(3)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42g氯化钾不能全部溶于100g水中只能溶解40g;溶质加溶剂的质量等于溶液的质量,所以溶液的质量为:100g+40g=140g.故答案:140g.【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7.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它的甜度相当于蔗糖.目前,木糖醇口香糖正在取代蔗糖口香糖.如图是木糖醇和蔗糖的溶解度曲线:(1)在2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__(填“>”、“=”或“<”)蔗糖的溶解度.(2)在40℃时,100g水中加入60g木糖醇,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3)有60℃的木糖醇和蔗糖的两种饱和溶液,欲使它们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且仍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的一种).【答案】【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2)据该温度下木糖醇的溶解度分析解答;(3)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解答】解:(1)在2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小于蔗糖的溶解度;(2)在4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大于70g,所以100g水中加入60g木糖醇,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欲将40时℃木糖醇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3)根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有60℃的木糖醇和蔗糖的两种饱和溶液,欲使它们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且仍为饱和溶液,则其溶解度在该温度下应相等,观察图示,可采取降温至30℃的方法.故答案为:(1)<;(2)不饱和;(3)降温至30℃.【点评】了解并掌握溶解度概念、饱和溶液中溶解度相等则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并会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8.(1)现有60℃的饱和NaCl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①水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NaCl的质量;③NaCl 的质量分数;④60℃时NaCl的溶解度:⑤溶液的质量.用序号填空:①将该饱和溶液稀释,不变的量有:__________________;②将该饱和溶液降温至20℃,一定变化的量有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①10℃时KNO3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__60℃时NaCl溶解度(填“>”、“<”或“=”).②t℃时,将mg KNO3、ng NaCl 分别溶解在20mL水中恰好饱和,则m__________________n(填“>”、“<”或“=”).【答案】【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固体的溶解度只受一个外界因素﹣﹣温度的影响,温度变溶解度则变,温度不变则溶解度不变,在溶液加水稀释的过程中,只是因为溶剂的增多而导致某些量的变化,如: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溶剂的质量;而在饱和溶液降温的过程中,由于溶解度的变化而引起一些量的变化,如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在同一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的多少.【解答】解:(1)①由于在加水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溶液的质量都增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由于温度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溶解度也没有变化,故答案为:②④②饱和溶液在降温时,由于溶解度减小,因此溶液中会有晶体析出,因此溶液中的溶质减少,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减小,但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不变,故答案为:②③⑤(2)①有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在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故答案为:<②由于在t℃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即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的两物质的质量相等,则在20毫升水中溶解的两物质的质量也相等,故答案为:=【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加深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9.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2)将t2℃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无溶质析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3)20℃时,将3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g.(4)若将t1℃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知道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③判断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在某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解答】解:(1)根据三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在t2℃时,三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 ,故答案为:A>B>C(2)由于A和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而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t2℃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C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A,无溶质析出的是C,故答案为:A,C(3)由图象可知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克,即在此温度下100克水最多溶解40克A物质,则在此温度下150克水最多溶解20克A物质,所以20℃时,将3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50克+20克=70g.故答案为:70(4)在t1℃时,三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B>A=C,则三物质在t1℃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由于A和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A和B的饱和溶液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发生变化,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时,C的饱和溶液中就会有晶体析出,因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减小,因此升温后,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故答案为:B>A>C【点评】本题难度较大,特别是第4个小题,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有关知识及固体溶解度的概念、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10.如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1)曲线上M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2)t1℃时,将1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欲使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任填一种方法).(3)现有30℃的不饱和KNO3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①水的质量②溶液中KNO3的质量③KNO3的质量分数④30℃时KNO3的溶解度⑤溶液的质量Ⅰ.在该不饱和溶液中加硝酸钾至饱和,不变的量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Ⅱ.将该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至饱和,不变的量有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专题】学科交叉型;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分析】(1)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相同温度时(或一定温度范围内)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利用图示的曲线,比较t3℃时A、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2)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找指定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利用图示的曲线,查出t1℃时物质A的溶解度,判断将1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状态;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利用图示的曲线,判断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改变情况,说明使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3)分析采用不同方法将现有30℃的不饱和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液时,与该溶液有关量的变化.【解答】解:(1)曲线上M点为t2℃时,A与C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因此,M点表示t2℃时A与C的溶解度相等;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位置关系为: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位于最上方而物质C的溶解度曲线位于最下方,可判断此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2)由A物质的溶解曲线可知,t1℃时物质A的溶解度为40g,即此时100g水最多可溶解A物质40g,因此,此时将1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由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采取加水或降温的方法都可以使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3)I.在该不饱和溶液中加硝酸钾,硝酸钾继续溶解至饱和,此时所得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导致溶液的质量及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大,而溶液中溶剂水的质量不变,温度不变硝酸钾的溶解度也不改变;故选①④;II.将该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至饱和,温度不变硝酸钾的溶解度也不变;蒸发溶剂水至饱和,溶液中溶质硝酸钾的质量不变,由于溶剂减少,溶液的质量减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选②④;故答案为:(1)t2℃时,A与C的溶解度相等;A>B>C;(2)不饱和;加水或降温;(3)I.①④;II.②④.【点评】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可以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11.如图是A、B 二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1)在t2℃时,P点表示A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2)t1℃时,A、B各W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得到A溶液和B溶液,然后分别放入盛有同样冰块的小烧杯.一段时间后,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溶液.【答案】【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利用图像,进行分析计算.【分析】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或上方的点表示的是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表示的都是不饱和溶液.根据两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判断降低温度时是否会析出晶体.【解答】解:(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或上方的点表示的是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表示的都是不饱和溶液.P点在曲线的下方,故P点表示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2)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均为wg,故将A、B各W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分别放入盛有同样冰块的小烧杯后,温度降低.由于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会析出晶体;而B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变成不饱和溶液,且B的溶质仍是不变,故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答案为:(1)不饱和(2)A;B;B.【点评】主要考查了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和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12.如图是五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图象.试回答问题(1)用降温的方法一定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的可以是上述图象中哪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2)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类似于上述哪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__(3)在60℃时,往100g水中分别加入1g上述物质,一定达饱和的是上述哪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__ (4)除去硫酸镁中少量硝酸钾时,比较高效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解答;(2)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解答;(3)根据60℃时,各物质的溶解度解答;(4)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确定出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解答】解:(1)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可以采用降温或增加溶剂的方法使它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2)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类似于上述哪种物质氢氧化钙;(3)在60℃时,只有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小于1g,往100g水中分别加入1g上述物质,一定达饱和的是氢氧化钙;(4)由于大于6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为除去硫酸镁中少量硝酸钾时,应采取升温结晶的方法,故答案为:将60℃的饱和溶液升温,过滤.答案:(1)氢氧化钙(2)氢氧化钙(3)氢氧化钙(4)将60℃的饱和溶液升温,过滤.【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二、综合题(共1题)。

(完整)初中化学考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doc

(完整)初中化学考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doc

云南学诚教育初三化学专题练习专题五溶解度曲线1.a 、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将 t 1℃时 b 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B. 将 t 2℃时 a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溶液质量不变C.t 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 bD. 将 t 2℃时 a、 b 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 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 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分别将 t 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t 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3.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 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 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A. 甲>乙>丙B.甲=乙=丙C. 甲 =乙>丙D.丙>甲=乙4.(多选)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 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B.t 1℃时, 30g 甲加入到 50g 水中最多可得70g 溶液C.t 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D.t 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 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5.(多选)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 溶液和 C 溶液C.实验过程中,只有 B 溶液和 D 溶液属于饱和溶液D.实验过程中, B 溶液与 E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6.(多选)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 2℃时将 50g 甲物质放入 50g 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 100g 甲溶液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C.分别将 t 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分别将 t 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7.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化学溶解度曲线习题汇总

化学溶解度曲线习题汇总

精品文档溶解度曲线习题1、图1分别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下列各小题要求,把适当的答案填入各空格内。

1图属于难溶性,属于微溶性物质的是__B__,C三种物质中,属于可溶性物质的是_A_1 ()A、B、_____C___;物质的是;随着温度升高,)在上述三种物质中,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的物质有____AC____ (2__B______;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有。

0℃时的溶解度为__2g______35物质在℃时的溶解度为_____15g___,B物质在(3)A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分Z、Y、2、右图是X()别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三种方法,均可以变成饱和溶液的是Y溶液 D.X、 C.Z溶液溶液X A.溶液 B.Y3、右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中表示不饱和溶液的点是() D.无C.c 点 b. Aa点 B.点ba溶液有晶体析出而b两种物质在t℃的饱和溶液,将它们的温度分别升高到t℃,4、现有a、2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一些b晶体。

则能表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是A、B5、图5t℃时,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在)在(1____t1____℃时,A和2____大(填“大”或“小”);BA物质的溶解度比物质的溶解度____蒸发溶__ __A(2)当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__降温、三种方法均可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_______剂、加溶质 6、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 ____. (2)t2℃时,溶解度相等的是___ _____t,物质________g为使其饱和,可再加入ag100 水中加入20 g a物质,(3)溶液不饱和,℃时,2 __ ______℃.或使其温度降到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b、c7、右图是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 (1)当温度是)t℃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23在一个大烧杯中装着含有甲和 8、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度曲线习题汇总1、图1分别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下列各小题要求,把适当的答案填入各空格内。

图1(1)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可溶性物质的是,属于微溶性物质的是 _ _,属于难溶性物质的是______;(2)在上述三种物质中,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的物质有______;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有_____;(3)A物质在35℃时的溶解度为_______,B物质在0℃时的溶解度为_______。

2、右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分别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三种方法,均可以变成饱和溶液的是()A.X溶液B.Y溶液C.Z溶液 D.X、Y溶液3、右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中表示不饱和溶液的点是()A.a点 B.b点C.c点 D.无4、现有a、b两种物质在t1℃的饱和溶液,将它们的温度分别升高到t2℃,a溶液有晶体析出而b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一些b晶体。

则能表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5、图5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_____℃时,A和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在2t℃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____(填“大”或“小”);(2)当A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__ 、__ _、__ 三种方法均可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6、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__.(2)t2℃时,溶解度相等的是______.(3)t2℃时,100 g水中加入20 g a物质,溶液不饱和,为使其饱和,可再加入a物质______g,或使其温度降到_____℃.7、右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当温度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2)t38、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在一个大烧杯中装着含有甲和乙的两种饱和溶液,而且杯中还有少量甲和乙的固体存在。

现将温度由80℃降到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杯中固体甲和固体乙都减少B.杯中固体甲减少、固体乙增多C.溶液中甲、乙溶液都减少D.溶液中溶质甲减少、溶质乙增多9、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1)温度为t1℃时A和B两种物质的相等;(2)t2(3)若A中混有少量的B,欲从此混合物中分离出A可采取的方法是。

10、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20℃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35℃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 g,均冷却至2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最少的是,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3)30℃时,a点表示100g水中溶解A物质的质量,要使其变为30℃的饱和溶液,需要加入A物质的质量是。

11、现有M 、N 两物质在室温下的饱和溶液,升温后,M 溶液有晶体析出,而N 溶液还可以再溶解N晶体,则能正确表示M 、N 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12、右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P 点表示t 1℃时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 。

(3)t 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t 1℃时A 的溶解度 t 2℃时A 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5)t 2℃时,B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3、 (1)t 3℃时A 的溶解度为 。

(2)P 点的的含义 。

(3)N 点为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 1℃时A 、B 、C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

(5)从A 溶液中获取A 晶体可用 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B 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的方法获取晶体(7)t 2℃ 时A 、B 、C 的饱和溶液各W 克,降温到t 1℃会析出晶体的有 晶体 析出的有(8)除去A 中的泥沙用 法;分离A 与B (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法。

14、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B .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C .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D .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15、右图是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在t1℃时往两个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 克A 物质和b 克B 物质,充分搅拌后都加热到t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时,AB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B .t1℃时,AB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 溶液为饱和溶液,B 溶液为不饱和溶液C .t2℃时,A 的溶解度比B 的溶解度大,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D .t2℃时,A 的溶解度比B 的溶解度大,A 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 溶液为饱和溶液16、右图为A 、B 两种不带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0 温度/℃ 溶解度/g M N 0 温度/℃ 溶解度/g M N 0 温度/℃ 溶解度/g M N 0 温度/℃ 溶解度/g M N A . B . C . D .0 t 1 t 2 t 3 N t S P A B C 80A B C 0 t 1 20 t 2 温度/℃ g 40 溶解度A .30℃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20gB .20℃时,A 和B 的溶解度相同C .10℃时,等质量的A 和B 饱和溶液中,B 的溶剂最少D .等质量的A 、B 的饱和溶液从30℃降到20℃时,B 析出的晶体最多17、根据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A .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B .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有晶体析出C .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D .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18、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t 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水的顺序是甲>乙>丙B .在t 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D .当乙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丙19、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B. t3℃时,将60g 乙加入100g 水中可得l60g 溶液C .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D .tl ℃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20、2. 右图为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⑴ t20C 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 。

⑵ 将t20C 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0C 时,析出溶质最多 的是 ,无溶质析出的是⑶ 20℃时,将30g A 物质放入50g 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

21、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甲物质在45℃时的溶解度为____;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__℃;要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___(填“升高”、“降低”)温度;常压下,CO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应类似于__(填“甲”、“乙”)曲线。

22、小明同学绘制了如右图所示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液度曲线:(1)当温度为 时,A 物质与B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

(3)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和Na2CO3,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据此你认为图中(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与纯碱的相似。

23、右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 b 物质的溶解度(填“>”、“<”或“=”)。

(2)将t2℃时a、b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物质。

(3)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态。

图中A、B两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是,状态最不稳定的是。

24、右图是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3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g。

(2)50℃时,将40g该物质加入到l00g水中,搅拌后得到的是不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该溶液降温到20℃时可析出晶体 g25、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⑴B是的溶解度曲线。

⑵60℃时,100g水中加入100g硝酸钾,所得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当60℃的该溶液降温到3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g。

温度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溶解废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g是 (填“”或“不饱和”)溶液,再将烧杯内物质温度降至20℃,此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2)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应是右图中的 (填“甲”或“乙”);27、右图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请回答:(1) 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20℃时,A物质的溶解度 B物质的溶解度(填“>”、“<”或“=”)。

(3)40℃时,将A、B各15 g分别加到均盛有50 g水的两只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物质有剩余(填“A”或“B”)。

(4)现有5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减少溶剂的情况下,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肯定不能实现的是 (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人A物质2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g;(2) 40℃时,把4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的溶液是(选填“饱和”或“不饱和”);(3)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4) 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20℃,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选填“>”或“=”或“<”)乙物质溶液的质量。

29、有些金属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却有所不同,如Ca(OH)2,Ba(OH)2的溶解温度/℃0 40 80溶解度/g Ca(OH)2 0.187 0.141 0.094 Ba(OH)2 1.67 8.22 101.4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中,表示Ca(OH)2溶解度曲线的是 ( 填“A”或“B”)。

(2)如果要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只举一种)(3)现有常温时含Ca(OH)2,Ba(OH)2两种溶质的某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Ba(OH)2溶液,采取的物理方法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