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解度溶解度曲线》复习课件(26张PPT)

A.甲、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丙 C.溶液的质量:甲>丙 D.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
5. (2017龙东地区)图K1-3-4是A、B、C三种固体物质 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含义: t1 ℃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2)t2 ℃时,将15 g A物质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 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60 g。 (3)若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B物质,提纯A物质的 方法是 降温结晶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t3 ℃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 为 B>A>C 。
(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____________。
或“不变”)。
(4)t2℃时,分别用50gA、B制成饱和溶液,需要 水的质量A < (填“>”、“=”或“<”)B。
3.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 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 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 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
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g。
(2)指出“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表示
的意义:在20℃时,100g水中加入31.6g硝酸钾后达到饱和
(3)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20℃)。
离 退 休 干 部 工作处 个人工 作计划 总结 我 以 “ 三 个 代表” 重要思 想为指 针,围绕 处里的 工作部 署,结合 自己的 工作分 工,执
验 交 流 通 讯 一篇。 二 认 真 贯 彻 执行党 的老干 部政策 ,钻研业 务,熟练 掌握政 策。努 力学习 业务知 识,做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解度曲线(20张)

(如:氢氧化钙)
10
硼酸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解度曲线(20页 )-PPT 执教课 件【推 荐】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解度曲线(20页 )-PPT 执教课 件【推 荐】
知识回顾
将等质量硝酸钾、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从90℃降低至10℃,会出现什么现象?
(2)当A中含有少量的B,可采用 升温 选填
“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物质.
(3) t3℃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 A>B>C 。
5.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_t_1 _℃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 的是_ B 。
知识回顾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
溶解 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解度曲线(20页 )-PPT 执教课 件【推 荐】
纵 坐 标 表 示 溶 解 度
专题复习------
溶解度曲线
复习目标
1.能够通过溶解度曲线获得一些相关信息 如:查阅物质在某一温度时的溶解度 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比较不同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2.能根据溶解度曲线具体分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 转化方法 3.能准确判断:某温度下物质的饱和溶液,改变温度后, 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4. 能够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物质的结晶方法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gt/℃21Om 3m 4 m 1m 2 Bca b A 溶解度曲线一、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1.涵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温度变化溶解度也变化。
如果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我们可以得到一系的点,将这些点以光滑的曲线连贯起来就得到了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2.说明 (1)点① 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如:下图中a 表示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 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
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 (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如: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2)线○1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
如KNO 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2图中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 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3图中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解度曲线及应用 22张PPT

9.(2019·常州市)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0℃时,B的溶解度是__3_6_.0__g;t1℃时,A、B的溶解度(S)的大小关系为: SA___=___SB(填“>”、“=”或“<”)。 (2)现有t2℃的A、B的饱和溶液各100g,同时将两份溶液升度温至t3℃(不考虑水的蒸 发),则此时A、B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ωA__>____ωB(填“>”、“=”或 “<”) (继3续)蒸现发有掉t21℃0g的水B,的仍溶将液温10度0将恢其复蒸到发t2℃掉,10此g水时,析再出将B的温质度量恢_复__>到_t_23℃g时(,填析“>出”、3g“=B。”或若“≥”)
D.16g
12.t1℃时,向盛有等体积水的①、②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可溶性固 体,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请回答: (1)t1℃时,_①__(选填“①”或“②”)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 饱和溶液;
义
溶解度与浓度的关系w
100Leabharlann S gS100
%
3.固体饱和溶液不同情况下各量变化
恒温蒸发
溶解度 溶质 质量
不变 减小
溶剂 质量
减小
溶液 溶质 质量 质量
分数
变化趋势
减小 不变 析出晶体
KNO3饱和 溶液升温
增大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变不饱和
氢氧化钙饱 减小 和溶液升温
减小 不变 减小 减小 析出晶体
S 100 w (溶质与溶剂质量比) 1 w
中考真题集训
1.[2019·威海]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B ) A.与乳化作用相比,溶解能使物质混合得更均匀 B.20 ℃时,50 g水中溶解了15 g的硝酸钾,则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0 g C.一定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随水的质量改变而改变 D.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水后,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九年级下册化学课件:溶解度曲线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九年级下册化学课件溶解度曲线
目录
• 溶解度曲线基本概念 • 各类物质溶解度曲线特点 • 溶解度曲线应用举例 • 实验操作与技巧指导 • 生活中溶解度现象解读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溶解度曲线基本概念
溶解度定义及表示方法
溶解度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 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 溶剂里的溶解度。
绘制物质溶解度曲线图
01
02
03
04
选择合适的坐标轴
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 坐标,选择合适的坐标轴范围
和刻度。
绘制数据点
将实验测得的各温度下的溶解 度数据在坐标轴上标出。
连接数据点
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数据点, 得到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添加图例和标签
在图上添加图例、标题、坐标 轴标签等必要信息。
实验注意事项和误差分析
变化规律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总结出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规律。例如,对于溶解度随温 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可以通过升温来提高其溶解度;反之,则可以通过降温 来降低其溶解度。
02 各类物质溶解度曲线特点
无机盐类溶解度曲线
大部分无机盐的溶解度随着温 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 硫酸钠等。
少数无机盐的溶解度随着温度 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硫酸钡等。
合物分离的方法等。
拓展延伸:其他相关概念介绍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 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 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 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该种溶质 的溶液叫做该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曲线图的含义和例题

溶解度曲线图的含义和例题溶解度曲线图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有关习题涉及溶解度、溶解度计算、浓度计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物质的结晶、物质分离等概念和知识,本文简述了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并列举常见相关习题并分析,供参考。
溶解度曲线图通常有如图所示的图A、图B二类涉及的计算公式有:公式1:)()(100)()(100溶液溶质或溶剂溶质mmSSmmS=+=公式2:C%=)()(溶液溶质mm×100%公式3:C%(饱和溶液)=100+SS×100%一、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以查出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并计算相应的C%等数值。
例1:由曲线溶解度图A回答下列问题:①t2时, 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②t1时,将30克A投入60克水中,求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③t4时, 90克B物质溶解在150克水中,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为了得到B的饱和溶液,问:a. 维持温度不变,至少要蒸发掉克水,才能使溶液饱和。
b. 维持温度不变,原溶液中至少再加入B 克,才能使溶液饱和。
c.不改变溶液组成,只要把温度降低到 ℃,也能使溶液恰好达到 饱和。
④要配制C%为28.6%的C 物质溶液,配制时的温度应控制在 ℃。
解:①由图A 知t 2时,S B =60克∕100克水,由公式1,则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60∶100②由图A 知t 1时,S A =32克∕100克水,根据公式可知在60克水中最多溶解19.2克A 物质,则C%=602.192.19+×100%=24.2% ③a :已知t 4时,S B =65克∕100克水,根据公式1,x 9010065= x =138克, 则150-138=12克,即蒸发12克水可使溶液饱和。
b :同理15010065y = y =97.5 97.5-90=7.5,即加入7.5克B 物质可使溶液饱和。
c :同理,根据公式1,15090100=S S =60克∕100克水,即把温度降低 到t 2时,溶液恰好饱和。
溶解度曲线的判读

溶解度曲线的判读初中化学中,溶解度曲线的判读是一个热点考点,纵观这几年我市的中考试题,每年均有5%-10%的分数。
而我校学生在这种题目的失分率较大,通过我们组的共同探究,现将其归纳如下,如有不当之处,望专家批评指正。
一、溶解度曲线的定义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随温度一定而一定,这种变化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我们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绘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二、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一)溶解度曲线上点的意义是饱和溶液。
(二)溶解度曲线上线的意义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曲线为"陡升型",如硝酸钾。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曲线为"缓升型",如氯化钠。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为"下降型",如氢氧化钙。
4.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纵坐标表示体积),曲线也为"下降型",如氧气。
(三)溶解度曲线上面的意义对于曲线下部面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
(四)溶解度曲线上交点的意义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溶液质量不一定相同),如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三个量中有一个量相等,另两个量必相等。
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查找指定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并根据溶解度判断溶解性。
2.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曲线为"陡升型",如硝酸钾,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降温结晶);曲线为"缓升型",如氯化钠,用蒸发溶剂并趁热过滤。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汇总

一、有关溶解度曲线的题1、溶解度曲线知识(1)、比较不同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
在t 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 。
(2)、图中M 点表示的意义是 。
(3)、温度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A 。
B 。
C 。
(4)、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的方法A , , 。
B , 。
C , , 。
(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的方法A , 。
B , 。
C , 。
(6)、A 物质中含有少量B 物质提纯的方法是 。
B 物质中含有少量A 物质提纯的方法是 。
(7)、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 ,溶解度曲线以上的点表示 ,溶解度曲线以下的点表示 。
2、规律知识总结(1)溶解度曲线题解答要点:①温度②物质③溶解度 (2)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质质量的大小比较 ①同种溶质A 同温→饱和比不饱和的 大B 同温、等量溶液→饱和比不饱和含的 多。
②不同溶质A 同温、饱和→溶解度大的物质 大B 同温、饱和、等量溶液→溶解度大的物质含的 多。
(3)溶解度曲线X 穿越溶解度曲线Y 的条件:①低温t 1℃,S x <S y (比小的小)②高温t 3℃,S x >S y (比大的大) (4)曲线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比较(平移法)①t 3℃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时,三种物质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是 。
②t 3℃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时,三种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的大小顺序是 。
二、河北中考试题1、(2006河北中考)如图是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 2℃时a 的溶解度等于b 的溶解度B. t 1℃时a 、c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C.c 的饱和溶液由t 1℃升温至t 2℃时,变成不饱和溶液D.当a 中含有少量b 时,可以采用降温的方法提纯a2、(2007河北中考)图1是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室温时,将盛有a 、b 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均无晶体析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溶解度曲线训练
1.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
B.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
D.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
..
....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2.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在t1℃时往两个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克A物质和b克B物质,充分搅
拌后都加热到t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B.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溶液为饱和溶液,B溶
液为不饱和溶液
C.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
溶液
D.t 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
溶液为饱和溶液
3.右图为A、B两种不带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A.3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20℃时,A和B的溶解度相同
C.10℃时,等质量的A和B饱和溶液中,B的溶剂最少
D.等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从30℃降到20℃时,B析出的晶体
最多
4.根据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
B.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有晶体析出
C.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
D.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A B C 0 t 1 20 t 2 温度/℃ g 40 溶解度
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是一种高级混合物
B .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 .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通过蒸发溶剂或加溶质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饱和状态
D .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则20℃时100g 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g
6.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t 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水的顺序是甲>乙>丙
B .在t 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 .当乙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丙
7.(10海南)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据此判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 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 t 3℃时,将60g 乙加入100g 水中可得l60g 溶液
C .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
D .t l ℃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二.分析题
1. 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7g ,其含义是在20℃
时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用氨碱法制纯碱时,向
饱和氨盐水中不断通入CO2,同时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但却只有碳酸氢钠结晶析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g 水中溶解9.7g 碳酸氢钠即可达到饱和 相同温度下,氯化铵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大
2. 右图为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⑴ t 20C 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 。
⑵ 将t 20C 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0C 时,析出溶质
最多的是 ,无溶质析出的是 。
⑶ 20℃时,将30g A 物质放入50g 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
3.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甲物质在45℃时的溶解度为_______;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____℃;要
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_____________(填“升
高”、“降低”)温度;常压下,CO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
变化应类似于____(填“甲”、“乙”)曲线。
4.小明同学绘制了如右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液度曲线:
(1)当温度为℃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
是。
(3)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和Na2CO3,那
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据此你认为图中 (填
“A”或“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与纯碱的相似。
(1)40 (2)加热蒸发 (3)A
5.右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t 1℃时,a物质的溶解度 b 物质的溶解度
(填“>”、“<”或“=”)。
(2)将t2℃时a、b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
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物质。
(3)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
态。
图中A、B两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
是,状态最不稳定的是。
.右图是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3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g。
(2)50℃时,将40g该物质加入到l00g水中,搅拌后得到
的
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该溶液降温
到
20℃时可析出晶体 g
6.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⑴B是的溶解度曲线。
⑵60℃时,100g水中加入100g硝酸钾,所得溶液是(填“饱和”或“不
饱和”)溶液,当60℃的该溶液降温到3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g。
7.下表列出了固体物质A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溶解废/g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1)7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30g固体A,充分溶解形成的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烧杯内物质温度降至20℃,此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
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
应是右图中的 (填“甲”或“乙”);
8.右图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请回答
(1) ℃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20℃时,A物质的溶懈度 B物质的溶解度(填
“>”、“<”或“=”)。
(3)40℃时,将A、B各15 g分别加到均盛有50 g水的两只小
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物质有剩余(填“A”或“B”)。
(4)现有5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减少溶剂的情况下,欲
使其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肯定不能实现的是 (填
序号)。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人A物质
9.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g;
(2) 40℃时,把4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的溶液是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3)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
方法是;
(4) 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
20℃,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选填“>”或“=”或“<”)乙物质溶液的质量。
10.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请写出其中
的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
(3)t1℃时,将2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能否全
部溶解____________(填“能”、“不能”或“无法判断”)。
(4)将一定量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该过
程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溶质质量
B.溶液质量
C.溶剂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
(4)溶解度曲线
(1)t3℃时A的溶解度为 80g
(2)P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3)N点为 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
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7)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8)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结晶法
答案:
BDDCD BB
1、100g水中溶解9.7g碳酸氢钠即可达到饱和相同温度下,氯化铵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大
2、A>B>CA C 70
3、50 g 25 降低乙
4、(1)40 (2)加热蒸发 (3)A
5、(1)< (2)a (3)B A
5、(1)40 (2)不饱和 10
6、⑴氯化钠或NaCl;⑵不饱和;54.2
7、(1)饱和(2分) 3︰10(2分) (2)乙(2分)
8、(1)30℃(2)<(3)B(4).
9、(1) 40 (2) 不饱和 (3) 加水或降温(4)<
10、(1)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乙(3)不能(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