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
初中溶解度的计算公式

初中溶解度的计算公式一、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能溶解的溶质的克数。
二、溶解度的计算公式:定义式:m(溶质)/ m(溶剂) = s(溶解度) / 100g (溶剂)或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 [s/(100g +s)] * 100%三、影响溶解度的因素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指的是溶剂和溶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
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
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
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不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
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如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克。
这些数据可以说明20℃时,食盐和氯化钾在100克水里最大的溶解量分别为36克和34克;也说明在此温度下,食盐在水中比氯化钾的溶解能力强。
图示:通常把在室温(20°C)下,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g-1g/100g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100g水的物质叫难溶物质。
可见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
气体的溶解度还和压强有关。
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其他条件一定时,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低。
四、典型例题1.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解度。
例1:在一定温度下,ng某物质恰好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形成mg饱和溶液,求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答案:)2.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例2:已知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
现要在20℃时配制20gKNO3饱和溶液,需KNO3和H2O各几克?(答案:配制20℃时20gKNO3的饱和溶液需KNO34.8g和水15.2g。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文并茂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文并茂溶解度是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程度的物理量,通常以溶质在单位质量或体积的溶剂中的溶解物质的质量或摩尔数来表示。
溶解度通常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也会有所不同。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理论计算或实验测定得出,下面我们将介绍溶解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一般可以分为理论计算和实验测定两种方法。
理论计算通常是根据溶质和溶剂的性质以及温度等因素来推导出溶解度的计算公式,而实验测定则是通过实验数据来确定溶解度的数值。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一、理论计算方法。
在理论计算中,溶解度的计算公式通常是根据溶质和溶剂的性质以及温度等因素来推导出的。
其中,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通常可以用溶解度方程来描述,溶解度方程一般可以表示为:\[S = k \cdot T^n\]其中,S表示溶解度,k和n分别为常数,T表示温度。
根据溶解度方程,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数据来确定k和n的数值,从而得到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此外,对于一些特定的溶质和溶剂,还可以根据它们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来推导出溶解度的计算公式。
比如,对于一些离子化合物,可以根据它们的离子平衡方程来推导出溶解度积常数,从而得到溶解度的计算公式。
二、实验测定方法。
在实验测定中,溶解度的计算公式通常是通过实验数据来确定的。
对于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可以通过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溶解度的数值,然后利用实验数据来确定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公式来描述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S = k \cdot T^n\]其中,S表示溶解度,k和n分别为常数,T表示温度。
通过实验数据的拟合分析,可以得到k和n的数值,从而得到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在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化学工业生产中,溶解度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们确定溶解过程的条件和参数,从而优化生产工艺。
在生物和医药领域,溶解度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们确定药物在体内的溶解度,从而指导药物的设计和应用。
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解读

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所溶解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反之,任意量的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或溶质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比是一定的,如果把一定温度下溶剂的量规定为100g,此时所溶解溶质形成饱和溶液时的质量称为溶解度。
由此可得以下关系:溶解度————100g溶剂————100+溶解度(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饱和溶液质量可得出以下正比例关系:式中W溶质、W溶剂、W饱和溶液分别表示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S表示某温度时该溶质的溶解度。
在以上的比例式中,100是常量,其它3个量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量就可求出另外一个量。
由此,不仅明确了溶解度的解题的基本思路就是比例关系,从而避免质量混淆的现象,而且也使学生明确溶解度计算的一题多种解法,并从中找出最佳解法。
一、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解度例1 在一定温度下,ng某物质恰好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形成mg饱和溶液,求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解;由题意可知,W溶液=W溶质+W溶剂,因此mg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水的质量为:(m-ng,此题可代入分式(1:设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为Sg也可代入分式(2二、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例2 已知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
现要在20℃时配制20gKNO3饱和溶液,需KNO3和H2O各几克?解:设配制20℃20g硝酸钾饱和溶液需硝酸钾的质量为xg。
此题若代入公式(1,列式为:若代入公式(2,列式为:需水的质量为20-4.8=15.2g答:配制20℃时20gKNO3的饱和溶液需KNO34.8g和水15.2g。
三、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一定量溶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溶剂的质量例3 已知氯化钠在20℃的溶解度是36g,在20℃时要把40g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多少克?解:从题意可知,在20℃时36g氯化钠溶于l00g水中恰好配制成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根据物质在20℃时溶解度的大小不同,把物质的溶解性通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概念粗略地来描述.
(2)固体的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在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时,要抓住五个要点:
①“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每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有一个对应的定值,但这定值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所以给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出在什么温度下的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在100g溶剂里”:溶剂质量有规定的值,统一为100g,但并不是100g溶液,在未指明溶剂时,一般是指水.
③“饱和状态”:所谓饱和状态,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的溶解达到了最大值.
④“所溶解的质量”:表明溶解度是有单位的,这个单位既不是度数(°),也不是质量分数(%),而是质量单位“g”.
⑤“在这种溶剂里”:就是说必须指明在哪种溶剂里,不能泛泛地谈溶剂.因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度是不相同的.
(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温度的高低也是影响溶解度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不同而
不同.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计算
a根据: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与饱和溶液质量成正比.。
初中化学知识归纳:溶解度

初中化学知识归纳:溶解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根据物质在20℃时溶解度的大小不同,把物质的溶解性通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概念粗略地来描述.(2)固体的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在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时,要抓住五个要点:①“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每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有一个对应的定值,但这定值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所以给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出在什么温度下的溶解度才有意义.②“在100g溶剂里”:溶剂质量有规定的值,统一为100g,但并不是100g溶液,在未指明溶剂时,一般是指水.③“饱和状态”:所谓饱和状态,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的溶解达到了最大值.④“所溶解的质量”:表明溶解度是有单位的,这个单位既不是度数(°),也不是质量分数(%),而是质量单位“g”.⑤“在这种溶剂里”:就是说必须指明在哪种溶剂里,不能泛泛地谈溶剂.因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度是不相同的.(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②温度的高低也是影响溶解度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4)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计算a根据: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与饱和溶液质量成正比.b基本计算公式:若设溶解度为S,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A,溶剂质量为B,溶液质量为C(均以克为单位),则有:。
化学平衡中的溶解度计算方法

化学平衡中的溶解度计算方法在化学平衡中,溶解度是指溶液中固体物质达到平衡时所能溶解的最大量,通常用溶解度常数表示。
溶解度的计算是化学研究和实验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了解溶解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程度和溶解平衡的性质非常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平衡中的溶解度计算方法。
一、溶解度计算方法1. 离子化合物的溶解度离子化合物溶于溶液中时,会发生电离产生正负离子。
离子化合物的溶解度可以通过溶解度积与离子浓度关系来计算。
溶解度积(Ksp)是指离子化合物在饱和溶液中离解产生正负离子的乘积,用于表示离解程度。
根据离子浓度的量度,可以使用浓度法或平衡常数法来计算溶解度。
- 浓度法:根据已知溶解度积的实验数据推导出浓度,进而计算溶解度。
- 平衡常数法: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推导出溶解度。
2. 非离子化合物的溶解度非离子化合物在溶液中溶解时,不发生电离产生离子,因此其溶解度计算方法与离子化合物有所不同。
常见的非离子化合物包括分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 分子化合物的溶解度:通常使用溶解度规律来计算,如相似性规律、溶剂势能规律等。
- 共价化合物的溶解度:考虑了分子间力和极性等因素,可使用热力学方法、分子间作用力的数学模拟或实验测定等途径进行计算。
二、溶解度计算实例下面将通过两个实例来具体说明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1. 例一:氢氧化钠的溶解度计算氢氧化钠(NaOH)是一个离子化合物,其溶解度计算可以采用浓度法。
已知NaOH的溶解度积(Ksp)为1.0×10^-6 mol/L,现在我们需要计算其溶解度。
设NaOH溶解度为x mol/L,根据NaOH的离解方程可得Na+和OH-的浓度为x mol/L。
根据离子浓度与溶度积的关系:[Na+] × [OH-] = Ksp代入浓度,可得:x × x = 1.0×10^-6解得:x = 1.0×10^-3 mol/L因此,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0×10^-3 mol/L。
九年级化学有关溶解度的计算经典讲解

九年级化学有关溶解度的计算经典讲解[例1] 80℃时把10g硝酸钾溶解于50g水中形成溶液。
根据溶解度曲线(初中化学课本)和计算说明:①此溶液是否饱和?②如冷却降温到什么温度下才能达到饱和?③欲使其达到饱和(80℃),可采取哪些方法?分析:查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80℃时的溶解度是169g,可判断上述溶液肯定不饱和;如果降温形成饱和溶液时,其溶解度应为20g,查溶解度曲线即可得出其相应温度;欲使上述溶液形成80℃饱和溶液,一是增加溶质的量,二是加热蒸发,减少溶剂(水),然后都使温度保持80℃达到饱和。
解答:①:查溶解度曲线,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69g。
设50g水中溶解x克硝酸钾即达饱和。
169∶100=x∶50x=169×50/100=84.5(g)84.5>10 溶液未饱和②降温使溶液达到饱和,则此温度下的溶解度为y克.100∶y=50∶10y=100×10/50=20(g)查溶解度曲线,硝酸钾溶解度为20克的温度为9℃.③欲使原溶液形成80℃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两种:a.继续溶解溶质,使之饱和且保持80℃,从①中可知50g 水中溶解84.5g,即达饱和。
应再溶解(84.5-10)g=74.5g硝酸钾b.加热蒸发减少水的质量,使之饱和并恢复到80℃.设需蒸发m克水.169:100=10:(50一m)50-m=100×10/169=5.92m=50-5.92=44.08g1.溶液未达到饱和.2.降温到9℃时溶液达到饱和.3.欲使溶液成80℃的饱和溶液,可再溶解硝酸钾74.5 g或蒸发掉水44.08g,再保持温度为80℃即可。
[例2] 一定温度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的硝酸钾溶液取其等质量的溶液两份,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一份蒸发掉10g水,析出1g晶体,另一份蒸发掉12.5g水,析出2g晶体,求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
化学平衡中的溶解度计算

化学平衡中的溶解度计算化学平衡是一种描述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浓度比例的状态。
溶解度则是指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能够溶解在溶剂中的最大量。
在化学平衡中,溶解度计算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可以用于确定溶液中各种化学物质的浓度,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反应的行为和特性。
要计算溶解度,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溶解度常数。
溶解度常数是指在特定温度下,在饱和条件下的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浓度,通常用Ksp表示。
Ksp的值越大,表示溶解度越高,溶质在溶液中存在的越多。
对于简单的溶解度计算,我们可以以离子化合物的溶解度为例展开讨论。
考虑一种离子化合物的溶解反应为AaBb(s) ⇌ aA(aq) + bB(aq),其中A和B代表两个不同的离子,a和b分别代表这两种离子的个数。
在化学平衡达到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达到动态平衡,可用平衡常数K表示。
根据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我们可以计算溶解度。
溶解度的计算通常涉及到溶解度积(solubility product,Ksp)的计算。
溶解度积是指溶解度中离子浓度的乘积,与离子化合物存在溶液中的浓度有关。
对于上述反应AaBb ⇌ aA + bB,其溶解度积Ksp的表达式为:Ksp = [A]a[B]b其中,[A]表示A离子的浓度,[B]表示B离子的浓度。
通过测定特定反应条件下的Ksp值,我们可以确定溶解度。
具体计算溶解度的方法可以根据溶解方程式中的离子个数进行分类:1. 对于总离子个数相同的离子化合物,溶解度计算较为简单。
我们只需根据Ksp的表达式,将反应方程中的每个离子浓度替换为x,然后根据方程式中各离子的系数得出溶解度。
2. 对于反应物离子个数和生成物离子个数不同的离子化合物,我们需要更复杂的计算方法。
首先,需要确定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根据反应方程式中各离子的系数,可以得出生成物离子浓度与反应物离子浓度的比值,然后根据已知量推算出未知量。
通过上述计算步骤,我们可以得到化学平衡中的溶解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所溶解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反之,任意量的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或溶质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比是一定的,如果把一定温度下溶剂的量规定为100g,此时所溶解溶质形成饱和溶液时的质量称为溶解度。
由此可得以下关系:溶解度————100g溶剂————100+溶解度(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饱和溶液质量)可得出以下正比例关系:式中W溶质、W溶剂、W饱和溶液分别表示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S表示某温度时该溶质的溶解度。
在以上的比例式中,100是常量,其它3个量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量就可求出另外一个量。
由此,不仅明确了溶解度的解题的基本思路就是比例关系,从而避免质量混淆的现象,而且也使学生明确溶解度计算的一题多种解法,并从中找出最佳解法。
一、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解度例1 在一定温度下,ng某物质恰好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形成mg饱和溶液,求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解;由题意可知,W溶液=W溶质+W溶剂,因此mg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水的质量为:(m-n)g,此题可代入分式(1):设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为Sg也可代入分式(2)二、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例2 已知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
现要在20℃时配制20gKNO3饱和溶液,需KNO3和H2O各几克?解:设配制20℃20g硝酸钾饱和溶液需硝酸钾的质量为xg。
此题若代入公式(1),列式为:若代入公式(2),列式为:需水的质量为20-4.8=15.2g答:配制20℃时20gKNO3的饱和溶液需KNO34.8g和水15.2g。
三、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一定量溶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溶剂的质量例3 已知氯化钠在20℃的溶解度是36g,在20℃时要把40g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多少克?解:从题意可知,在20℃时36g氯化钠溶于l00g水中恰好配制成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设20℃时40g氯化钠配制成氯化钠饱和溶液需要水为xg答:在20℃时,40g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111g。
四、计算不饱和溶液恒温变成饱和溶溶需要蒸发溶剂或加入溶质的质量例4 已知硝酸钾在20℃的溶解度为31.6g,现有150g20%的硝酸钾溶液,欲想使其恰好饱和,应加入几克硝酸钾或蒸发几克水?解:先计算150g20%的KNO3溶液里含KNO3的量为150×20%=30g,含水为150-30=120g,则欲使之饱和,所要加进溶质或蒸发溶剂后的量之比与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之比相等进行列式。
设要使20℃150克20%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需加入x克KNO3或蒸发yg水,依题意列式:答:要使20℃150g20%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需加入KNO37.92g,或蒸发25.1g水。
五、计算温度升高时变成饱和溶液需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的质量例5 将20℃时263.2g硝酸钾饱和溶液温度升至60℃需加入几克硝酸钾或蒸发几克水才能变为饱和溶液?(20℃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60℃为110g)设将20℃时263.2gKNO3饱和溶液升至60℃时需加入xgKNO3或蒸发yg水后才能变成饱和溶液。
先计算20℃此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的量,设含溶质为ag则含水的量=263.2-63.2=200(g)依题意列式:答:将20℃时263.2gKNO3饱和溶液升至60℃时需加入156.8gKNO3或蒸发142.55g水后都可变成饱和溶液。
六、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相互换算例6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求此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解:根据溶解度的定义,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即意味着100g水可溶解36g氯化钠,则溶液质量为100+36=136g,据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可得公式:答:20℃时NaCl饱和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为26.47%。
由以上计算可知,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是:例7 某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m%,求此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解: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m%,则当溶质质量定为mg时,溶液质量为100g。
设该温度下此物质的溶解度为Sg【随堂训练】1.t℃时,NaNO3的溶解度是25g,现向盛有200g 10%NaNO3溶液的烧杯中,加入30g NaNO3固体,则此时烧杯中()A. 溶液质量是230gB. 溶质质量是50gC. 溶剂质量是170gD. 溶质质量是45g2.将两杯20℃时的食盐饱和溶液,甲为500g,乙为1000g,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蒸发掉15g水,析出的食盐晶体的质量()A. 甲=乙B. 甲<乙C. 甲>乙D. 无法判断3.t℃时,向硫酸铜的饱和溶液中加入ag无水硫酸铜,析出bg硫酸铜晶体,则(b-a)g是()A. 饱和溶液失去溶剂的质量B. 减少的饱和溶液的质量C. 析出无水物的质量D. 饱和溶液失去溶质的质量4.现有500g20℃的A物质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蒸发掉20g水后,有5gA 析出,若再蒸发掉20g水后,又有7gA 析出,则在2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
5.已知氯化铵在30℃时的溶解度为45.8克。
30℃时将68.7克氯化铵配制成400克的溶液,通过计算:(1)溶液是否饱和?(2)若不饱和,为了使其饱和,可用下面的方法:①蒸发溶剂法:需蒸发多少克水才能成为饱和溶液?②加溶质法:需再加入多少克氯化铵,溶液才能成为饱和溶液?6.20℃时,将一定质量的NH4NO3完全溶解于100g水中,将所得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蒸发18.75g水,可使溶液饱和,另一份加入36g NH4NO3也达饱和,求⑴20℃时, NH4NO3的溶解度。
⑵原溶液中NH4NO3的质量。
【模拟试题】一. 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里)1. 40℃时,25g 水中溶解16 g 硝酸钾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6 gB. 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6gC. 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4 gD. 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4g2. 下列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后能达到饱和的是( )A. NaCl 溶液B. KNO 3溶液C. 2)(OH Ca 溶液D. NH 4Cl 溶液3. 要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措施是( )A. 增大溶剂量B. 充分振荡C. 降低温度D. 升高温度4. 在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g ,将5 g 食盐放入10 g 水中,在20℃时,所得食盐饱和溶液( )A. 15 gB. 14 gC. 13.6 gD. 12.5 g5. 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表示在一定温度下,100 g 溶剂与某固体物质制成的饱和溶液中,固体物质的质量B. 表示在指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多克数C. 表示在一定温度下,100 g 溶剂与某固体物质制成的溶液中,固体物质的质量D. 表示某物质在100 g 溶剂中所溶解的最多克数6. 20℃时,25g 水中溶解0.1g 某物质即达到饱和,该物质的溶解性是( )A. 难溶B. 易溶C. 可溶D. 微溶7. 下列因素中,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有影响的是( )A. 溶液的质量B. 溶液的浓度C. 溶液的温度D. 溶液体积8. 25℃时,80g 水中最多能溶解8gM 晶体,50℃时,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10 g N 晶体,则M 和N 的溶解度相比( )A. M >NB. M <NC. M =ND. 无法比较9. 某温度下,a g 饱和硝酸钾溶液蒸干得bg 硝酸钾,此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计算式正确的是( )A. a b ×100 gB. b a b -(g )C. b a b -×100gD. a b a-×100(g )10. t ℃时,在m g 水中溶解某物质ng ,溶液恰好达到饱和,t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计算式正确的是( )A. n m 100B. m n 100(g )C.n m n+100 D.m n (g )11. 20℃时,100 g A 物质的溶液,温度不变,蒸发掉10 g 水后有2 g A 析出,又蒸发掉10 g 水有4g A 析出,则:20℃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 )A. 20gB. 40 gC. 30 gD. 无法计算12. t ℃时,M 物质的溶解度为S g ,则b g M 物质在t ℃时,可配成的饱和溶液的质量是 ( )A. g S S b )100(+B.(100+S +b )gC. g b b S )100(+D. g S b 10013. t ℃时,M 的饱和溶液m g 中含溶质a g ,N 的饱和溶液m g 中含溶质b g ,则此温度下M 的溶解度与N 的溶解度之比是( ) A.b a B. a bm b am -- C. )()(b m b a m a -- D. )()(a m b b m a --14. 在t ℃时,向一瓶某溶质的饱和溶液,加入一些该溶质的晶体(设不含结晶水),则( )A. 晶体质量减少B. 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C. 晶体质量不变D. 溶质的溶解度变化15. 有A 、B 、C 三种物质,20℃时分别溶解在水中制成饱和溶液。
已知A 物质1 g 溶解后得到11 g 饱和溶液;B 物质130 g 制成1150 g 溶液;C 物质25 g 溶解在350 g 水里,三种物质中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A > B >CB. B>A>CC. B> C > AD. C >B>A二. 计算题16. 已知氯化铵在100℃时的溶解度为75 g ,现将100℃的氯化铵的饱和溶液50 g ,经加热蒸发结晶后剩余饱和溶液32.5g (100℃),求蒸发掉多少克水?17. 在加热情况下,300 g 水中溶解了231.9 g 氯化铵,如果把这种溶液冷却到10℃,会有多少克氯化铵析出?如果把析出的氯化铵在10℃又配成饱和溶液,需加水多少克(10℃时氯化铵溶解度为33.3 g )18. 在20℃时,将氯化钠与一种不溶物组成的固体混合物30 g ,投入40 g 水中,搅拌、溶解、过滤后,尚余15.6 g 固体,将这15.6 g 固体再加入40 g 水中,搅拌、溶解、过滤,还剩余5 g 固体,求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及其20℃时的氯化钠的溶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