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大题培优)
2020-2021中考化学探究题(大题培优)及详细答案

化钙反应生成的氨气,故产生的气体有氢气和氨气;
登山运动员携带 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携带氢气相比,其优点是携带方便(体积小)、 安全(不易爆炸)。
2.利用以下装置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1)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 (2)实验 I 中,在点滴板的 a、b 穴中滴入酸溶液后,溶液变红的是_____(填“a”或 “b”)。使用点滴板的优点之一是_____。 (3)实验Ⅱ中,为了验证石灰石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试剂 X 的名称是_____。 (4)实验Ⅲ中,在仪器①、②中均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仪器②中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答案】试管; a; 节约药品(方便观察反应现象等,合理即可); 澄清石灰水; 红棕色固体逐渐消失、 溶液逐渐变成黄色; Fe2O3+3H2SO4═Fe2(SO4)3+3H2O。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2)a 中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变红色,b 中酚酞试液遇到酸不 变色;使用点滴板的优点是节约药品、方便观察反应现象等;(3)验证石灰石中是否含有 碳酸根离子可以将盐酸滴到石灰石上,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到澄清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含有碳酸根离子;(4)氧化铁和盐酸或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或硫酸铁 和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是红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逐渐变为黄色;仪器②中发生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是 Fe2O3+3H2SO4═Fe2(SO4)3+3H2O。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钾 出现白色沉淀
溶液
猜想正确
故填:滴加适量的碳酸钾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反思交流] 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碳酸钙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K2CO3+CaCl2═CaCO3↓+2KCl;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
2020中考化学 溶液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培优专题练习(含答案)

2020中考化学溶液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培优专题练习(含答案)专题训练一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 碘B. 汽油C. 白糖D. 碳酸钙2.溶液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 洗涤剂去油污是乳化现象C. 豆浆、牛奶都是溶液D. 溶液都是无色的3.化学实验常需要配制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配制溶液时,只能用水作溶剂B. 配制硝酸铵溶液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会下降C. 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应将水缓缓注入浓硫酸中D. 将10 g 氯化钠溶于100 g水中,得到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第4题图4.如图是甲、乙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B. t2℃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 降低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 t3℃时,75 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50 g水,可以得到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5.高氯酸钾(KClO()温度/℃20406080溶解度/g 1.68 3.737.313.4A.B. 20 ℃时,将2 g高氯酸钾溶于98 g水可配制2%的溶液C. 60 ℃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7.3%D. 80 ℃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 ℃有结晶现象6.如图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第6题图A. 约在64 ℃时KCl和Na2SO4的溶解度相等B. 在室温至100 ℃区间,随温度升高Na2SO4的溶解度先增大后减小,醋酸钙则相反C. 分离含少量KCl的Na2SO4溶液,采用先蒸发浓缩,再降温结晶的方法D. 在40 ℃时40 g KCl固体溶于60 g水得到40%KCl溶液二、填空及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1分)7.(2分)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2020-2021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形成(大题培优)含答案

2020-2021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形成(大题培优)含答案一、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1.制作“叶脉书签”需要配制100g12%的NaOH溶液(设水的密度为1g/mL)。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可调节游码B.在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取12.0gNaOH固体C.将准确称取的NaOH固体直接倒人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D.选用100mL量筒量取88.0mL的水【答案】D【解析】A、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向右偏转应向左拧平衡螺母,不能移动游码;B、称量易腐蚀的氢氧化钠时,应放在玻璃器皿中,不能放在纸上;C、配制溶液时不能放在量筒内,应该在烧杯内;D、选取量筒时要选择比所量液体体积大且最接近的,所以选用100mL 量筒量取88.0mL的水,是正确的.选D2.下列有关溶液、乳浊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油污溶于汽油得到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B.可用过滤的方法将溶液和乳浊液中的分散物质分离出来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D.用洗洁精清洗油脂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答案】C【解析】A. 油污溶于汽油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B. 通过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的固体物质,错误;C. 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乳浊液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正确;D. 用洗洁精清洗油脂得到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错误。
故选C。
3.下图是两种固体化合物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乙的饱和溶液大B.甲的饱和溶液从t2°C降到t1℃时析出60g甲的溶质C.分离甲中混有少量的乙的方法是:t2℃配制申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D.甲、乙饱和溶液在t1℃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均为20%【答案】C【解析】A、比较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除了要指明溶液的状态以外还有指明温度,错误;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甲的饱和溶液从t2°C降到t1℃时有晶体析出,但由于没有指明溶液的质量,故不能确定析出的晶体的质量,错误;C、甲的溶解度随问题的变化变化较大,故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即t2℃配制甲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正确;D、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0g,该温度时溶质的质量分数=20100%120gg⨯= 16.7%,错误。
中考化学探究题(大题培优)附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某班同学为验证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向盛有碳酸钠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迅速用带导气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右侧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实验结束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澄清溶液。
同学们对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忽略二氧化碳的影响):(提出问题)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做出猜想)猜想一:CaCl2、NaCl和HCl猜想二:CaCl2、NaCl和Na2CO3猜想三:_____;(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_____是错误的。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猜想一成立(反思拓展)最终同学们确认了废液中溶质的成分。
若将废液直接排入铸铁管道引起的危害是_____,你认为该废液的处理方法是_____。
【答案】Ca(OH)2+CO2=CaCO3↓+H2O CaCl2、NaCl 二锌粒等产生气泡等污染地下水或者腐蚀管道加入过量石灰石处理【解析】【分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1)右侧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2C a(OH)+CO CaCO +H O =。
(2) [做出猜想]猜想一:CaCl 2、NaCl 和HCl (酸过量)猜想二:CaCl 2、NaCl 和Na 2CO 3.(猜想不合理,因为题目提示是澄清溶液,则不存在能相互反应生成沉淀的氯化钙和碳酸钠) 猜想三:CaCl 2、NaCl ;(为恰好完全反应) [设计实验]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等; 产生气泡等猜想一成立[反思拓展]最终同学们确认了废液中溶质的成分。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大题培优)附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大题培优)附详细答案一、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1.如图为甲、乙两种盐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不相等B.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或降温的方法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5%D.t2℃时,将30克乙物质放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30克【来源】2016届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八巨初级中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溶解度大小比较需要指明具体的温度,故A错误;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用蒸发或降温,故B正确;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5g×100%<15%,故C错误;100g+15gD、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30g,此温度下,将30克乙物质放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为130克,故D错误。
故选B。
2.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观象如图一所示。
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变曲线如图二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烧杯乙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B.烧杯甲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C.烧杯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D.将温度由T1℃升高到T2℃,充分搅拌,烧杯乙中固体不一定全部溶解【来源】湖北省黄石市2018年中考理综化学部分试题【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烧杯乙中上层清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有未溶解晶体,故A 正确;B、烧杯甲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T1℃时氯化钾溶解度大于硝酸钾,故B正确;C、烧杯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于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甲中全部溶解,乙中部分溶解,故C正确;D、将温度由T1℃升高到T2℃,充分搅拌,烧杯乙中固体一定全部容解,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由于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T1℃时氯化钾溶解度大于硝酸钾,氯化钾已全部溶解,T2℃时硝酸钾溶解度大于氯化钾,硝酸钾也一定会全部溶解,故D错误点睛∶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②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习题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习题溶解度是九年级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的是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这个概念在化学反应、溶液的配制和分离等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将通过一些习题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1、在20℃时,硝酸铵的溶解度为190g,这意味着在20℃的100g水中,硝酸铵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答案:190g解析:根据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 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在这个例子中,20℃时,硝酸铵的溶解度为190g,因此在20℃的100g水中,硝酸铵最多能溶解190g。
2、在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g,这意味着在60℃的100g水中,氯化钠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答案:37g解析:根据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 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在这个例子中,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g,因此在60℃的100g水中,氯化钠最多能溶解37g。
以上两道题目都是直接应用溶解度的定义进行计算的,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习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和应用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概念,才能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A.食盐B.蔗糖C.氢氧化钠D.氢氧化钙2、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一般说来()A.溶液的质量要增加B.溶液的质量要减少C.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增大 D.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减小3、将一瓶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最好的方法是()A.降低温度B.升高温度C.恒温蒸发水分D.加溶剂二、填空题1、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______;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______。
2、在20℃时,下列物质溶解度大于10g的是()A.熟石灰B.氯化钠C.硫酸铜D.氢氧化钙3、在室温时,将硝酸钠和氯化钠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在一起,并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则()A.硝酸钠会结晶析出B.硝酸钠不会结晶析出C.氯化钠会结晶析出D.氯化钠不会结晶析出三、简答题1、下列固体物质中,分别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属于溶液的是(),属于悬浊液的是(),属于乳浊液的是()(乳浊液不稳定)。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大题培优)及答案解析

【解析】
【分析】
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t2℃时,乙丙溶解度相等。
【详解】
A、t2℃时,甲的溶解度最大,乙丙相等,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甲>乙=丙,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才相等,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温度降低,若降到20℃以下,才有晶体析出,高于此温度,则无晶体析出;所以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C错误;
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甲乙溶解度减小,均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丙溶解度增大,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2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大于30℃时丙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D正确。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受一个外界因素的影响——温度,因此没有说明温度,溶解度也就没有意义,错误;
B项,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正确;
C项,由于在t2℃时,乙的溶解度是50 g,即在100 g水中最多溶解50 g乙,错误;
D项,由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因此相同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由t2℃降至t1℃,甲析出的晶体多,错误。故选B。
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B.t1℃时,110gA的溶液中含有溶质A的质量是10g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大题培优及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大题培优)及详细答案、初中化学溶解度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P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甲>乙>丙B. tJC 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C. t2℃时,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均有溶质析出D.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通过溶解、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提纯【答案】D【解析】A 、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指明温度,错误;B 、t/C 时,甲的溶解度二乙的溶解度,则饱和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错误;C 、12c 时,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丙的溶解度 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乙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错误;D.甲的溶解 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通过溶解、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提纯 甲,正确。
故选D 。
2.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等质量的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 从t=2°C 降温到t=l℃时,其中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发生改变的是B. BC. CD. AB【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题中所给的坐标曲线可知,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C 物质 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当等质量的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从t=2℃降温到 t=l°C 时,C 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没有物质析出,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A 、B 均有溶质析 出,所以0 ti 12L溶解度8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属于中考必考的题型,通常在选择题较为靠后的位置出现, 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应熟知基础知识点,仔细审题,理解其曲线的含义。
【答案】A【解析】【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W/ X100% 溶液质量【详解】 A 、因温度不变,虽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晶体,但溶质及溶液的质量未变,溶质的质量分 数也不变,故A 正确;B 、因溶液的质量变了,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应发生变化,故B 不正确:C 、降低温度有晶体析出,溶剂质量不变,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C 不正确;D 、因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增大,故D 不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大题培优)一、初中化学溶解度1.常温下进行下列各组对比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B.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里的溶解性C.对比实验②和④,可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里的溶解性D.对比实验③和④,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答案】D【解析】【分析】在设计对比实验时,一定要注意控制变量。
【详解】A、对比实验①和②,没有控制水和汽油的量相等,选项A不正确;B、对比实验①和③,同样没有控制水的量相等,选项B不正确;C、对比实验②和④,没有控制碘和高锰酸钾的量相等,选项C不正确;D、对比实验③和④,符合控制变量的要求,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选项D正确。
故选D。
2.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t2℃时,在两个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50g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搅拌,所得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等B.t1℃时,等质量甲、乙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甲等于乙C.乙中含有少量甲,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D.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乙【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t2℃时,甲的溶解度=50g,而乙的溶解度<50g,故在两个各盛有l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50g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搅拌,甲能全部溶解,而乙有剩余,故所得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等,正确,B、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等质量甲、乙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甲不一定等于乙,错误, C、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较小,故乙中含有少量甲,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错误,D、没有指明高温时的溶液是否是等质量,故无法判断析出晶体量的多少,错误,故选A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3.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然后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由这一过程可知()A.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B.4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无法比较C.从20℃到50℃,b溶液质量分数不变D.图3中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是N【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详解】图1中,溶剂质量相等,甲中物质溶解的质量小于乙中物质,所以M表示的是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N表示的是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30℃时,甲、乙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不能确定,所以甲、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也不能确定,错误;B、40℃时,a的溶解度大于b,故二者都是全部溶解,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相等,错误;C、从20℃到50℃,b溶液质量分数不变,正确;D、M表示的是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错误。
故选C。
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C.欲从含有少量乙的甲溶液中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法D.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丙>甲【答案】C【解析】【详解】A、t1℃时,丙的溶解度为40g,故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g⨯≠40%,故选项错误;100%40g+100gB、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但因为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故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故选项错误;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明显,故欲从含有少量乙的甲溶液中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法,故选项正确;D、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和乙的溶解度减小,且甲变化明显,故甲、乙均有晶体析出,而丙的溶解度增大,溶液的组成不变,故则所得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 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的溶解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B.加入试管1的固体是丙C.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一定有晶体析出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答案】B【解析】【详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B、30℃时三种物质只有丙的溶解度小于10g,即100g水中溶解溶质的质量小于10g,则10g水中溶解溶质的质量小于1g,所以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 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有剩余固体的是丙,即试管1,故B正确;C、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温度降低,若降到20℃以下,才有晶体析出,高于此温度,则无晶体析出;所以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C 错误;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甲乙溶解度减小,均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丙溶解度增大,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2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大于30℃时丙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硝酸铵溶液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影响其他物质的溶解度。
6.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甲大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或乙溶液变为饱和D.1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没有温度限制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故A错;B、由图示可知甲的溶解度曲线较陡,所以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甲小,故B错;C、降温后甲和乙的溶解度都变小,所以由不饱和变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D、不知道溶液的质量,没法比较含溶质质量的大小.故D错.故选C.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7.如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要配制相同浓度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t2℃B.t1℃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仍然是饱和溶液C.t3℃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Y>Z>XD.若0℃时,Y的溶解度为20g,此温度下Y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6.7%【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要配制相同浓度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t2℃正确,因为此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t1℃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仍然是饱和溶液错误,X、Y的溶解的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属于不饱和溶液,Z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是饱和溶液,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Y>Z>X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若0℃时,Y的溶解度为20g,此温度下Y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20g120g×100%≈16.7%,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B。
8.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乙的溶解度小于甲的溶解度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C.t2℃时,100g乙的饱和溶液中含乙50gD.相同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由t2℃降至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乙【答案】B【解析】【详解】A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受一个外界因素的影响——温度,因此没有说明温度,溶解度也就没有意义,错误;B项,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正确;C项,由于在t2℃时,乙的溶解度是50 g,即在100 g水中最多溶解50 g乙,错误;D项,由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因此相同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由t2℃降至t1℃,甲析出的晶体多,错误。
故选B。
9.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t2℃时,甲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从图示看:当温度大于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t2℃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克/150克×100%=33.3%。
故选B。
考点: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曲线10.如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溶解度曲线得出以下几条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A.2t℃时,M、N两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由1t℃升温到2t℃时,N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M物质的溶解度大于N物质的溶解度D.N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答案】D【解析】【详解】A、在t2℃时,M的溶解度大于N的溶解度,则在t2℃时,M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N大,此选项错误;B、由于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如果把N的饱和溶液由t1℃升温到t2℃时,N的饱和溶液中就会有晶体析出,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减小,此选项错误;C、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指明温度,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高于t1℃时的某一温度,M的溶解度才大于N的溶解度,此选项错误;D、由N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1.图1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
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的是()选项X Y ZA溶质溶液溶液B悬浊液乳浊液溶液C氧化物单质化合物D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A.A B.B C.C D.D【答案】A【解析】【分析】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是X、Y从属Z中,而X、Y之间的关系是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