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现代派散文赏析:《我的空中楼阁》多层面绘景艺术

合集下载

我的空中楼阁文题解读及课文剖析

我的空中楼阁文题解读及课文剖析

文题解读文章题目一语双关,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

作者作品李乐薇(1930~),江苏省南京市人,现代作家。

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

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

她善于借助外在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有声、有光、有色、有味、有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情绪”,透露出常有的现代派艺术信息。

背景纵览在《我的空中楼阁》这篇散文中,作者引入现代派诗歌艺术,综合运用多向叠景,以及幻觉错觉、虚实契应、声色交感、移位变形等多种技法。

致力于潜意识和自我情绪的表现,从而使作品给人一种境界超然的空灵美和遗世独立的超越感。

字词梳理1.字音山脊.(jǐ)谦逊.(xùn)掠.过(lǜe)婀娜.(nuó)翩.然(piān)休憩.(qì)宁谧.(mì)花蕊.(ruǐ)囿.于(yòu)2.辨音3.辨义幅——副幅:量词(用于布帛、呢绒、图画等)。

副:①作量词,用于成组成套的东西,如“一副对联”;②也用于面部表情、态度等,如“一副笑容”。

绚烂——灿烂绚烂:色彩华丽。

如“绚烂的朝霞”“绚烂多彩”等。

灿烂:多用来形容颜色光彩、鲜明、耀眼的物品;也指文化遗产、思想等的美好优秀,同义范围大。

4.词义囿于:局限。

柔静:柔和恬静。

宁谧:安宁,平静。

翩然: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

缥缈:也写作飘渺,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婀娜:姿态柔软而美好。

眉黛:古代女子用黛画眉,所以称黛为眉。

黛,青黑色的颜料。

空中楼阁:空中花园,现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

游目骋怀:放眼观看,使人开怀。

游目,放眼往远处看;骋怀:开怀。

课文剖析山如眉黛......。

(“山如眉黛”“眉梢的痣一点”独出心裁,熨帖自然,....,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使“山”“屋”的形象呈现出新颖动人之态。

我的空中楼阁朗诵赏析

我的空中楼阁朗诵赏析

我的空中楼阁朗诵赏析在我们的生活中,朗诵是一种非常美妙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语言的表达和声音的传达,将文字和情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而《空中楼阁》这首诗歌作品,更是一首经典的朗诵作品,它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让人们在朗诵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空中楼阁》这首诗歌的内容。

这首诗歌是由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他生活在一个混乱的时代,而他的诗歌却充满了对理想和远方的向往。

《空中楼阁》就是他在这个时代中的一种思考和表达,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在诗歌中,他用“空中楼阁”这个形象来比喻人们追求的理想,而“水中影”则是对现实的反思。

整首诗歌通过对比和对话的方式,让人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也让人们在朗诵中感受到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

其次,我们来谈一谈《空中楼阁》这首诗歌的语言和表达。

王之涣的诗歌语言优美,表达深刻,他通过对诗歌语言的运用,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朗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诗歌语言的热爱和对文字的理解。

在朗诵中,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的表达和声音的传达,将诗歌的情感和思想完美地传递给听众,让人们在朗诵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最后,我们来谈一谈《空中楼阁》这首诗歌的朗诵。

在朗诵中,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的表达和声音的传达,将诗歌的情感和思想完美地传递给听众。

在朗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诗歌语言的热爱和对文字的理解。

在朗诵中,我们可以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语调的把握,将诗歌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们在朗诵中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总之,《空中楼阁》是一首经典的诗歌作品,它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让人们在朗诵中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在朗诵中,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的表达和声音的传达,将诗歌的情感和思想完美地传递给听众,让人们在朗诵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希望我们能够通过朗诵,感受到诗歌的魅力,也希望我们能够通过朗诵,感受到诗歌的力量。

我的空中楼阁教材解析

我的空中楼阁教材解析

《我的空中楼阁》教材解析《我的空中楼阁》教材解析台湾作家李乐薇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

《我的空中楼阁》是其散文中的精品,作者怀着对韵、趣、味等高雅审美的执著追求,托物言志、寄情于景,以生活中的小屋作为理想的栖息所,寄寓了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表现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文章意境深邃,文质兼美。

本文拟就其语言的典雅美、形象美、哲理美作一赏析,以领略作者的深厚语言功底以及语言艺术的魅力。

一、典雅美《我的空中楼阁》的语言优美而不粗俗,体现了古朴典重,雅致隽永的典雅美。

首先是大量的文言词句的使用。

文中将文言虚词“而”、“于”、“以”、“之”等自然融入了文句中,既古朴典重,又使节奏舒徐有致,琅琅上口。

如“细而密的枝叶”,“美而浓的树荫”,“轻灵而自由”;“不逊于花”,“憩于枝头”,“适于心灵散步”,“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地利之便”等。

文中也用典雅的四字句,如“山如眉黛”、“满山皆树”、“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游目骋怀”、“雾失楼台”等,有的巧妙地化用了前人之语,有的自出新杼,富有创造性,但都显得隽逸潇洒,言简意丰。

其次是讲究整齐和谐,富有语势。

采用两相对应写法,文采斐然,韵味无穷,“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彩笔纵横,妙语连珠。

再如“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等整齐中见变化,雅致隽永又色彩绚丽,给人以清新活泼的美趣。

典雅的语言需要作者有高度的艺术修养,做到古为今用,既新巧别致又清新优美,造语工整而见匠心。

二、形象美形象是艺术的生命,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就必须以形象的语言来描写,使之绘声绘色,形神皆备。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其形象美的语言展示得淋漓尽致。

这里只略举几例稍加赏析。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散文《我的空中楼阁》的比喻艺术

散文《我的空中楼阁》的比喻艺术

作者: 陈林森
作者机构: 星子中学
出版物刊名: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09-110页
摘要:《我的空中楼阁》是台湾作家李乐薇写的一篇散文,现已收入今年冬秋修订后的高中语文第一册.这篇散文无论从它丰蕴的内涵.由衷的真情、美妙的想象、新颖的角度,还是从它摇曳的文字、轻盈的节奏、流美的韵律、绚烂的色彩方面,都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确实是"一篇难得的美文".特别是比喻的运用,更是富有创造性,表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

《我的空中楼阁》简析_模板

《我的空中楼阁》简析_模板

《我的空中楼阁》简析_模板《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情景相生、亦虚亦实,隐显相衬的抒情散文。

《我》在处理情和景的关系时,注意把它们置于和其他景物的联系之中,“小屋”不是孤立的小屋;而是在特定环境下的小屋;从而愈显出小屋独具的美。

吴乔说:“夫诗以情为主,景为宾。

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

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我》这篇散文也是如此,写“空中楼阁”正是为了抒发作者憧憬美好事物的真情实感,多以“情乐”为主宰,所以文中充满了“乐景”。

1、关于情与景的关系,古人和外国著名作家有许多真知灼见,略举一二做为我们阅读赏析诗与文的借鉴:刘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姜白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

”范晞文:“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情景相触而莫分也。

”谢榛:“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

凡登高致思,则神交古人。

穷乎遐迩,系乎忧乐,此相因偶然,著形于绝迹,振响于无声也。

夫情景有异同,模写有难易,诗有二要,莫切于斯者。

观则同于外,感则异于内,当自用其力,使内外如一,出入此心而无间也。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

”“景多则堆垛,情多则暗弱,大家无此失矣。

” 李渔:“作词之料,不过情景二字,非对眼前写景,即据心上说情。

说得情出,写得景明,即是好词。

”“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家亦分主客。

情为主,景是客。

”王夫之:“从此写景,乃为活景。

”“情景者,文章之辅车也。

故情以景幽,单情则露。

景以情研,独景则滞。

” 田同之:“词中情景不可太分,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

”况周颐:“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

”2、关于虚与实蒋和:“其行间空白处,俱觉有味,……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

”布颜图:“山水间烟光云影,变幻无常,或隐或现,或虚或实,或有或无,冥冥中有气,窈窈中有神,茫无定象,虽有笔墨莫能施其巧。

故古人殚思竭虑,开无墨之墨,无笔之笔以取之。

”恽格:“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人多不著眼空处,妙在通幅皆灵,故云妙境也。

我的空中楼阁原文全解 我的空中楼阁全文赏析

我的空中楼阁原文全解 我的空中楼阁全文赏析

我的空中楼阁原文全解我的空中楼阁全文赏析一、设计缘起近日听了于漪、钱梦龙、陈钟梁、王大绩等专家的专题报告,对语文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

专家们一致认为,语文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而上述目的要想达到,必须是通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教育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但我们必须把这些例子用好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现版教材中不乏文质兼美的文章,《我的空中楼阁》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

我想通过《我的空中楼阁》的说课稿把自己的浅薄的教学认识表达出来,以求教于大家。

二、设计思路《我的空中楼阁》是台湾作家李乐薇的作品,是一篇优秀的散文。

在老版教材中被选作自读课文,现编入新教材为讲读课文,由此可见其经久不衰的魅力。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实细腻。

至于这篇文章,学生可以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很多:学生可以品味文章的语言风格;学生可以探讨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感情世界;学生也可以从中得到写作的启迪……而我认为,这篇文章属于文质兼美的佳作,应该作为引导学生发现美的一个契机,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上集中表现“美”,以“美”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

完成教学任务需要2课时。

三、教学目标通过反复的讨论,现在教育界对语文的性质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并写进了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所以,语文教学必须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从教材的安排上看,《我的空中楼阁》被选编为高一语文第一册第6课,是散文单元中的重要篇目。

高一语文第一册《教材说明》明确提出,高一着重培养理解文章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注意考虑教材特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大纲要求等多方面,同时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

《我的空中楼阁》中的艺术手法赏析

《我的空中楼阁》中的艺术手法赏析
《 我的空中 楼阁 》 中 的艺术手法赏析
豳 王 育 芝
内容摘要 : 《 我的空中楼 阁》 是 台湾作 家李乐薇 写的一篇情感真挚 、想象美妙 、立意新颖 、内涵丰富的
抒 情 散 文 ,文 章 清 新 隽 永 、妙 趣 横 生 ,为 我 们 勾 画 了一 幅 人 间仙 境 图 ,令 人 心 旷 神 怡 、 心 驰 神 往 。 文 中值 得
借鉴 的地方有很 多,如清新 的笔调 ,潇洒的语言 ,美妙的意境 等 ,但最值得 大家学 习的应属文 中所 用的高超 的艺术 手法,李乐薇 灵活 的运用各种表达方 式、修辞手法 、写作技巧 ,显示 出其驾驭语言 的高超能力 ,使文 章更具 吸引力 ,更耐人寻味。 关键词 : 《 我的空 中楼阁》 艺术手法 表达 方式 修辞 手法 写作技 巧
点 灵动 的 色彩 , ” 这 句 中 把 山
的 空 气 、光 线 、云 霞 和 花 园等
等, “ 夜 幕 中 的小 屋 ,它 仿 佛 是 烟 雾 之 中 、 星 点 之 下 、月 影 之 侧 的空 中楼 阁 , ” 笔 峰 一 转 ,继 而
比作 水面 和天 空 ,把小 屋 比作 风 帆和飞雁 ,这 里的本体 和喻体 在 作 者 的笔下 都 变成 了一 种 意境 , 它们 在表 面上 毫无相 似性 ,但 在 神韵 上却如 出一辙 。博 喻修辞 手
破了 山的寂寞” “ 山上 有 一 片 纯 绿 色 的 无 花 树 ” “ 小 屋 后 面 有 一 颗
高过屋顶的大树” ,这里所描写 的山、树 、小 屋 ,都是实实在在 的事 物 ,是对 自然景观的真实描写 ,这一部分着重在写 实。后面一部分 ,
作 者 的写 作 角 度 是 站 在 小 屋 之 中 来 观 看 周 围 的 一 切 事 物 ,在 这 一 部

中职语文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三美”赏析

中职语文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三美”赏析

中职语文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三美”赏析作者:刘传洋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7年第08期《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经典的写景散文,位于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

题目“我的空中楼阁”一语双关,既指“立于山脊”的“我”的小屋,又指“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课文以全景式的描写横向展开,然后由实而虚,虚实结合,将现实的自然景观融进飘渺的诗的境界,耐人尋味。

文章很美,从文字所描写的画面来看,有远山、小屋、绿树、花园等景物,景色唯美,意境深远;语言很美,字字珠玑,清新而自然、纯净而恬淡,没有丝毫杂质;文中所抒发的情怀更美,热爱自然,追求独立、自由、安静的生活环境。

下面分别来探讨一下绘画美、语言美、情怀美的赏析。

一、绘画美——文中有画,画中有文《我的空中楼阁》文字中尽是美妙的画面,你看那郁郁葱葱的远山,你看那掩映在远山中立于山脊的小屋,还有那满山遍野的鲜花,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给美妙的画面又添加了诸多色彩,再看那天边的云和霞,夜晚的小屋,点点灯光点缀了黑夜,门外还有鸟语花香,这该是多少人羡慕的生活环境,难怪李乐薇先生如此痴迷和眷恋小屋。

在进行画面美的教学时,先带领学生品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咀嚼,回味课文所呈现的画面,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再次聆听课文录音,想象着文中的美景,然后观看视频画面,将文字和画面结合起来,体会文中有画,画中有文的意境。

我们来赏析几个画面:画面一: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赏析:一句句优美的语言,勾勒了一幅幅美妙的画面,看吧,山上的小屋如同一片风帆,一只飞雁,蓝色的小屋给大山带来了生机和情调,字里行间充溢着对小屋的亲切、珍爱与赞赏之情。

画面二: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

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港台现代派散文赏析:《我的空中楼阁》多层面绘景
艺术
本文是关于港台现代派散文赏析:《我的空中楼阁》多层面绘景艺术,感谢您的阅读!
港台现代派散文赏析:《我的空中楼阁》多层面绘景艺术超世拔俗的心灵幻境
──《我的空中楼阁》多层面绘景艺术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奇颖秀逸、情采飞扬、韵致风流的写景美文。

它描绘的是淡雅清丽、美妙多姿的风景图:眉黛似的远山,苍翠欲滴的山林,虚无缥缈的小屋。

表露的却是追求大自然的美,厌弃尘世俗流、纸醉金迷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那若隐若现、姿态翩然、轻灵而有风度的“空中楼阁”,并非对景物形态的自然照摄,而是主观化、情绪化,作为审美主体形象的“再造的世界”,“是一种纯粹的、超越和独立的宇宙之创造”(台湾现代派诗人纪弦语)。

它寓含着深刻的象征意蕴,寄托着作者冷寂中的挚切追求与憧憬,可以说是作者向往超世拔俗的心灵的“楼阁”幻境。

作者李乐薇,江苏省南京市人,1930年生,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

他的散文作品,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善于借助富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有声、有光、有色、有味、有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气息。

在《我的空中楼阁》这篇散文中,他引入现代派诗
歌艺术,综合运用多向叠景,以及幻觉错觉、虚实契应、声色交感、移位变形等多种技法,致力于潜意识和自我情绪的表现,从而使作品给人一种境界超然的空灵美和遗世独立的超越感。

文章开篇大笔着墨,从山叙起,先点出山和小屋的位置。

用“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的熨帖比喻,勾画出了山和小屋的形象姿态,使山和小屋脱去凡俗,顿然生辉。

“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与山的契合是那样清新、自然,融为一个浑然天成的整体画面,从而展现了山和小屋韵致和谐的美的风貌。

如果说开篇是大处着眼,大处泼墨,用粗线条大笔勾勒山和小屋的轮廓风貌,那么,下面则是对山和小屋进行具体的分层描绘:一是写“小屋点缀了山”。

作者采取比喻手法,以“飘”过一片风帆、“掠”过一只飞雁的动景,来写小屋点缀了山的静景的美,别出心裁,出奇制胜,画出了“山上有了小屋”的生气和灵动的情调,使山光水色平添异彩,生机勃发,令人恍然神往。

二是写树“点缀小屋”。

作者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位,写树的姿势──“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写树的动态──“轻轻摇动着”;写树的高大──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

从而衬托出“小屋的静”、显出“小屋的小巧”“别致出色”。

同时通过着意突现绿的色调,绿的荫蔽,使小屋另添一种风韵,“显得含蓄而有风度”,更揭示出了树点缀小屋的美妙境界。

接着,作者由近看改为远观,采用仰视的巧妙角度,一个远镜头便把小屋推向了空中:林海绿丛中的小屋在树的遮掩、簇拥下,只露出一些线条,一角屋檐,一排屋瓦。

还有一片蓝墙、白窗,
树影晃动,那小屋若隐若现,扑朔迷离,似鸟飞蝶舞,凌空而起,姿态翩然,轻灵而自由。

这个画面的描绘,联想奇瑰、浪漫,美妙多姿,给人一种“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的“空中”感。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