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艺术手法鉴赏
散文的特点与鉴赏方法

散文的特点与鉴赏方法引言:散文是一种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个人感悟、思考和体验的文学形式。
它以真实生活为基础,以抒发情感、展示思想为目的,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本文将从散文的特点和鉴赏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散文作品。
一、散文的特点:1. 平实自然的语言:散文以平实自然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感受和思考,不拘泥于修辞手法,更注重真实和直接的表达。
2. 真实生活的题材:散文以真实生活为题材,关注日常琐事、人际关系、社会现象等,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生活的美好和深刻。
3. 主观情感的抒发:散文是作者情感的真实流露,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感受,表达作者的情感、思考和感悟。
4. 灵活多样的结构:散文的结构灵活多样,可以是记叙、抒情、议论等形式,没有固定的格式和章节划分。
5. 真实性和虚构性的结合:散文常常以真实的事实为基础,但也可以适度虚构,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二、散文的鉴赏方法:1. 关注情感表达:散文作品中的情感是作者的真实感受,读者可以通过细致品味文字中的情感表达,体验作者的内心世界。
2. 抓住细节描写:散文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读者可以通过细致品味文字中的细节描写,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3. 理解主题思想:散文作品中的主题思想是作者想要传递给读者的核心观点,读者可以通过深入理解文字中的言外之意,领悟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4. 分析叙述方式:散文作品中的叙述方式多种多样,读者可以通过分析叙述方式,如记叙、抒情、议论等,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手法。
5. 对比与联想:散文作品中的对比和联想常常能够给读者带来新的思考和感悟,读者可以通过对比和联想,拓展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
结语:散文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以其平实自然的语言和真实生活的题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通过关注情感表达、细节描写、主题思想、叙述方式以及对比与联想,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散文作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鉴赏散文,提升对散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散文鉴赏中的艺术手法

散文鉴赏中的艺术手法散文是一种以叙述和抒发情感为主的文学形式,它不受限于诗歌的韵律和小说的情节,具有自由的写作方式和表达方式。
在散文鉴赏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独特的艺术手法,这些手法使得散文作品更加生动、感人和有趣。
首先,散文中常常使用的一种艺术手法是比喻。
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比如,杨绛在《我们仨》中写道:“爸爸像一只鸟,总是飞来飞去,从不停歇。
”这里作者通过将爸爸比喻为一只鸟,突出了他勤奋工作的特点。
比喻使得散文更具有形象感和感染力,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共鸣。
其次,散文中常常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是对比。
对比是通过将两个相反或者相似的事物进行对照,以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联系。
比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对比宝玉和黛玉的性格和命运,展现了两个人物的不同命运和悲剧。
对比使得散文更加丰富多样,增加了作品的张力和深度。
此外,散文中还常常使用的一种艺术手法是夸张。
夸张是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和表现,以达到强调和吸引读者的目的。
比如,在鲁迅的《狂人日记》中,他以夸张的方式描绘了主人公的疯狂和扭曲的思想。
夸张使得散文更具有戏剧性和冲击力,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此外,散文中还常常使用的一种艺术手法是借景抒怀。
借景抒怀是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在林语堂的《苦行记》中,他通过描写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表达了对现代社会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
借景抒怀使得散文更加富有诗意和感人,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最后,散文中常常使用的一种艺术手法是寓言。
寓言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人物来表达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批判。
比如,乌克兰作家加缪克在《人间消失》中,通过寓言的方式描绘了一个虚构的城市,讽刺了现代社会的虚伪和荒谬。
寓言使得散文更具有哲理性和思想性,引起读者的深思和反思。
总之,散文鉴赏中的艺术手法丰富多样,使得散文作品更加生动、感人和有趣。
比喻、对比、夸张、借景抒怀和寓言等手法,都为散文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散文的基本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散文的基本写作技巧与表现手法:(1)悬念。
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段。
先不把谜底揭开,引出下文。
(2)照应。
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暗示。
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严密,中心更突出。
(3)伏笔。
在文章的前面将下文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4)衬托。
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
(5)渲染。
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事件等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反复、排比)的描写,以突出气氛、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6)象征。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其特征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7)想象。
它是人们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
想象有两种,人们在自己的头脑中再现曾体验过的事物的形象,叫再造想象;人们根据已有的形象和体验,设想出自己没有直接见过的形象,叫创造想象。
(8)联想。
它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个事物或事理想到其他有关的事物或事理的活动。
联想一般有下列几种形式:A)相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另外事物的一种联想;B)相似联想,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特点(或外形相似,或精神相似)而产生的一种联想;C)相反联想,是由眼前的事物想到与之相反的事物的联想;D)因果联想,是由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产生的联想。
悬念: 引起读者对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感知作用。
照应: 对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现的内容作暗示,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伏笔: 将对下文的内容作暗示,在相宜作呼应,使情节发展合理,主读者感到妙趣。
渲染: 突出气氛、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
象征: 引申事理,使被象征的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完整word版)高考复习散文阅读五赏析散文艺术手法

高考复习散文阅读五赏析散文艺术手法及作用班级姓名一、知识归纳。
散文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叙述人称、叙述顺序等。
(一)修辞手法及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也属于表现手法):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二)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三)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各有表达作用。
1.记叙。
分四种方式:(1)顺叙,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2)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3)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4)平叙(分叙)。
2、描写。
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描写总体作用有: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具体有:(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3)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散文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散文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一、语言艺术自然流畅的语言:散文的语言通常追求自然流畅,以贴近口语的方式呈现。
这种语言风格使得散文更具亲切感和可读性。
作家通过简单直接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营造出一种自然、真实的阅读体验。
例如,朱自清在《背影》中使用了朴实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深刻的父子情感。
修辞手法:尽管散文语言趋向自然,但修辞手法的运用仍然十分重要。
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散文的表现力。
例如,冰心在《小橘灯》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富有诗意的语言,将平凡的事物赋予了深刻的情感意义。
这些修辞手法不仅使散文更加生动有趣,还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
二、结构艺术自由结构:散文在结构上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是连续的叙述,也可以是断续的片段。
作家可以根据个人的创作需要,选择适合的结构形式来表达主题。
比如,鲁迅的《朝花夕拾》采用了回忆录的结构,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展现了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情感铺陈:散文中的情感铺陈通常是循序渐进的,通过细致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使读者能够逐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变化。
王安忆的散文作品,如《长恨歌》,通过层层递进的情感铺陈,展现了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三、内容主题个人体验:散文常常以个人的体验为中心,展现作者的独特视角和感受。
这种个人化的表达使得散文具有较强的个性和主观性。
作家通过描述个人的生活经历、内心感受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将个人的思考和情感传达给读者。
社会观察:除了个人体验,散文也常常涉及社会观察和批判。
现代散文作家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提出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例如,鲁迅的散文不仅对个人命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还对社会的不公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四、散文的创作与影响1、散文创作的挑战与技巧表达真实的自我:散文创作的挑战之一在于如何真实地表达自我。
作家需要深入挖掘内心的真实感受,将其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要求作家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反思能力。
平衡个性与普遍性:散文创作中另一个重要的技巧是如何平衡个性与普遍性。
散文鉴赏与欣赏技巧

散文鉴赏与欣赏技巧散文是一种以散文体裁形式表达的篇章,旨在传达作者情感、思想和观点。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常常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欣赏。
然而,要真正理解和欣赏散文的内涵,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鉴赏技巧。
本文将介绍散文鉴赏与欣赏的相关技巧和方法。
一、散文的鉴赏方法1. 了解背景和作者:在鉴赏一篇散文之前,了解作者的身份、背景、文学观点等是必要的。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章。
2. 品味文学语言:散文是通过语言来传达思想和情感的,因此,我们需要仔细品味其中的文学语言。
注意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他们在文章中的运用。
3. 分析结构和布局:散文的结构常常是自由松散的,没有固定的章节和段落。
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其布局、段落的逻辑关系和文本之间的联系,来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
4. 寻找主题和情感:散文通常有一个基本的主题,通过描述和叙述来传达对这个主题的思考和情感。
我们需要通过仔细阅读和分析文字,找到散文的主题,并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5. 体会细节和意象:散文中常常会有一些细节和意象,这些细节和意象往往能增加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我们要重点体会这些细节和意象,从中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二、散文的欣赏技巧1. 感受情感共鸣:散文常常通过情感的表达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当我们阅读散文时,我们应该尝试理解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
2. 倾听内心声音:散文往往涉及一些个人感受和思考,通过文字来表达作者内心的声音。
在欣赏散文时,我们应该放下杂思杂念,静心倾听这个内心声音。
3. 想象故事情节:虽然散文通常不像小说那样有严格的情节,但我们可以尝试通过阅读和欣赏散文中的细节和意象,来想象出其中的故事情节。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和作者的意图。
4. 情感共鸣与思考交融:欣赏散文不仅仅是感受作者的情感共鸣,还需要进行思考和自我对话。
通过与散文的对话,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并将其与自己的思考相结合。
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

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有四种:描写、叙述、抒情、议论。
1、描写是指作者用形象化的、渗透着感情的语言,具体生动地再现人物、事件、环境的多方面面貌和特征。
描写手法从对象上可分为人物(肖像、心理、语言、行动)描写,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细节描写;从方式上可分为概括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从风格上可分为白描,细描等。
描写可使表现对象形象化,产生艺术感染力,使读者能直接感受到,从而引起激动,得到某种程度的美感享受。
散文的描写,并非纤毫毕现的机械客观的描摹,而是渗透着作者的见解,灌注着作者的情感,显示着鲜明的倾向性。
2、叙述是指作者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概括的说明和交代,如时间、地点、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经历、事件的进展、环境和摆设等等。
在叙事性散文中,它经常与描写交错使用。
以苏轼的《前赤壁赋》为例,其第一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这一句就是典型的叙述语言。
时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地点:赤壁。
人物:苏子与客。
环境:大江(因有“泛舟”二字)、赤壁。
叙述的手法有顺叙,即按照事物在时间上发生、发展的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有倒叙,即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最突出的部分提前记述,然后再叙述事件的发展经过;有插叙,即在叙述中,暂时把顺叙的线索中断,插入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另一件事的叙述方法。
3、抒情是指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有感触而流露出来的情感和思想。
在散文创作中是常用的表达方式。
可直抒胸臆,叫作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通过议论和感叹方式来表达的。
也可以寓情于景,叫作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通过对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表达的。
它带有作者鲜明的个性特点,并反映一定时代、一定人群某种共同的感情。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好的抒情能深化作品主题,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在散文创作中,抒情手法通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使用,以渲染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散文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散文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散文是一种以散述、抒发个人感情、思想和观点为主要特征的文学体裁。
它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散文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首先,散文的艺术特色之一是真实性。
散文以真实为基础,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感悟和思考,表达出真实的情感和思想。
散文作品往往以真实的事件和人物为素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情感和思考。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以真实的社会现象为背景,通过主人公的独白,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荒谬和人性的扭曲。
其次,散文的艺术特色还包括抒情性。
散文作品通常以个人的情感和感受为中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表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情和情感。
散文作品往往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素材,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使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例如,余秋雨的《丰乳肥臀》通过对家庭、亲情和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庭和生活的热爱和思考。
此外,散文的艺术特色还包括思辨性。
散文作品往往以作者的思考和观点为核心,通过对问题的思辨和探索,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散文作品往往以作者的观察和思考为素材,通过对问题的提出和思考,使读者能够思考和反思。
例如,钱钟书的《围城》通过对人性、社会和婚姻的思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困境和人性的扭曲。
在表现手法方面,散文有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
首先是描写。
散文通过对事物的描写,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思考和情感。
描写可以是对外部事物的描写,也可以是对内心世界的描写。
其次是对比。
散文通过对比的手法,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思考和情感。
对比可以是对事物的对比,也可以是对情感的对比。
再次是象征。
散文通过象征的手法,使读者能够从一个具体的事物中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情感。
象征可以是对自然界的象征,也可以是对人性的象征。
最后是对话。
散文通过对话的手法,使读者能够更加直接地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思考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葡萄园生命涌动的时刻,是充满活力、蓬勃生长的季节,也
是最能让人为所见到的自然生命而感动的时刻。
12
2、《光》
设题角度:
问:文章多运用对比手法,请找出两例并分析其作用。
答:(1)第3段,将“大自然的万物”与“人为的事物”
在“日光”与“月光”的照耀下截然不同的印象,写出了阳
光的犀利、深入、“暴露一切事物根本”的特点。 (2)第4段,将在阳光照耀下的小孩与成人不同的生命力 状态,写出了阳光的活泼好动与天真无邪。
11
1、《葡萄月令》
设题角度:
问:文章围绕葡萄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重点写了 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6分)
答:(1)写了出窖、上架、浇水、喷药、打梢、掐须、
打条、追肥、下架、入窖。 (2)重点写了三、四、五、八这四个月的上架、吸水、 抽条、长叶、开花、结果。 (3)因为这是葡萄生长过程中最有趣味的内容,是整个
——《中国现代散文欣赏》课文技法梳理
一、修辞角度:比喻、夸张、拟人、对偶、排比、
借代、反复等;
二、结构章法角度:标题、开头、结尾、过渡、
线索等;
三、表现手法角度:象征、联想、想象、欲扬先
抑、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形散神聚等;
四、表达方式角度: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2
①运用了什么技法? ②表现了什么特定内容?
的意志 ,表达了作者对坚守故土家园的汉家寨人的敬
佩与赞美。
5
1、《捉不住的鼬鼠》
“捉不住的鼬鼠”为题?
设题角度:
问:文章为何不以“时间片论”为题,而以 (4分)
答:若以“时间片论”为题,直观而又乏味;而以“捉不 住的鼬鼠”为题,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时间比作鼬鼠,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时间难以把握,稍纵即逝的特点,达到 了“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的表达效果,同时也 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3
散文技法鉴赏作答注意事项:
1、认真审题,明知考点;切忌“问此答彼”。 2、从不同角度分条作答。
3、文章内容、作者的情感态度、精神风貌是内核,
技法是表象。所以,读懂文章主旨是根本!
14
15
9
1、《森林中的绅士》
设题角度:
问:本文仅仅是为了写豪猪吗?作者的真正 用意是什么?(4分)
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文章表面实写了豪 猪的生活习性、自卫武器、守势防御特点、“无病呻吟” 等特点,实则虚写 像豪猪一样懒散、无病呻吟、不思进 取的现实中“绅士们”,表达了作者对绅士们的生活态度 的讽刺、批判与担忧。
③达到了怎样的效果(特征、主旨)?
3内容看似散而无序,实则是形散而神 不散,作者是怎样将众多材料整合起来的?
答:本文在第一段总起概述北平的“性格”—老成、豪 爽、包容、守旧容新的特点,然后分别从“北平像一棵古木 老树”、“珠玉之城”、“国王的梦境”、“饮食专家的乐
设题角度:
问:本文多处采用对比手法,试找出三例并简要 分析其用意。 (6分)
答:(1)文章第一部分把都江堰和长城从多个方面进行 了对比,突出了都江堰造福于民的影响之深;
(2)在第21段中,将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与李冰筑堰的
指令进行对比,突现了李冰仁爱、智慧、为民的高尚情操; (3)在第15段中,将象征实干为民“长锸”与象征权力 杀戮的“金杖玉玺”、“铁戟钢锤”进行对比,表现了作 者对李冰以民为本的从政理念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6
2、《美》
设题角度:
问:本文描写了哪些联想场景,它们有什么作用?
答:本文描写了“晚霞灿烂的黄昏”、“雾霭袅袅的晨 曦”、“轻柔纱幔中的黛色山峦”、“夜幕中小茅屋昏黄 的灯光”等联想场景,分别表现了“自然美”、“朦胧 美”、“距离美”等审美境界,从而表现了作者对美的赞 美、追求与向往。
7
1、《都江堰》
园”、“采购者的天堂”、清净”、“多样性”、“五颜六
色的色彩”、“是理想的居住城市”等角度,来表现这一特 点。选材尽管撒得开,但在精神上聚得拢,这正好体现了散
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汉家寨》
设题角度:
问:本文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大西北独有的 自然景物,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
答:文中的西北大漠戈壁具有粗犷、荒凉、孤立无援 的特点。这些景物描写表现了这里生存环境恶劣,由此 衬托出坚守在此的汉家寨人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与坚韧
8
2、《合欢树》
设题角度:
问:“合欢树”在文中象征着什么?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合欢树”既象征母亲,也象征作者自己。合欢 树寄托了母亲对儿子的希望,是母爱的象征和化身。合欢 树从弱小到花繁叶茂,象征了作者的成长。象征手法的运 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和无私母爱的赞美之情。
10
2、《埃菲尔铁塔沉思》
设题角度:
问:作者对埃菲尔铁塔的感受在登塔前后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4分)
答:(1)登塔前作者觉得埃菲尔铁塔并无特别之处,甚
至心存偏见与戒心,后来却对之无限赞美与 崇敬。 (2)作者在这里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现了铁塔对作 者的征服过程,也含蓄有力地表现了铁塔的独特魅力和给 作者的强烈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