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年高考化学经典真题精选训练:化学反应和能量(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试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试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反应2NO(g)+2H2(g)═N2(g)+2H2O(g)中,每生成7gN2放出166kJ的热量,该反应的速率表达式为v=k•c m(NO)•c n(H2)(k、m、n待测),其反应包含下列两步:①2NO+H2═N2+H2O2(慢)②H2O2+H2═2H2O(快)T℃时测得有关实验数据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整个反应速度由第①步反应决定B.正反应的活化能一定是①<②C.该反应速率表达式:v=5000c2(NO)•c(H2)D.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2H2(g)═N2(g)+2H2O(g)△H=-664kJ•mol-1【答案】B【解析】【详解】A.①2NO+H2═N2+H2O2(慢),②H2O2+H2═2H2O(快),反应历程中反应慢的决定反应速率,整个反应速度由第①步反应决定,故A正确;B.反应①难以进行,说明反应的活化能高,正反应的活化能一定是①>②,故B错误;C.比较图表Ⅰ、Ⅱ数据可知NO浓度不变,氢气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增大一倍,Ⅲ、Ⅳ数据分析,H2浓度不变,NO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增大到4倍,据此得到速率方程,v=Kc2(NO)•c(H2),依据Ⅰ中数据计算K=5000,则速率方程v=5000c2(NO)•c(H2),故C正确;D.反应2NO(g)+2H2(g)═N2(g)+2H2O(g)中,每生成7gN2放出166kJ的热量,生成28gN2放热664KJ,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2H2(g)═N2(g)+2H2O(g)△H=-664kJ•mol-1,故D正确;故选B。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如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要吸收热量,在化学上叫做吸热反应。

其原因是A.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B.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C.在化学反应中需要加热的反应就是吸热反应D.在化学反应中需要降温的反应就是放热反应【答案】B【分析】【详解】如果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之是吸热反应,答案选B。

高考化学压轴题之化学反应与能量(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压轴题之化学反应与能量(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压轴题之化学反应与能量(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答案解析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碳酸锰是制取其他含锰化合物的原料,也可用作脱硫的催化剂等。

一种焙烧氯化铵和菱锰矿粉制备高纯度碳酸锰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①菱锰矿粉的主要成分是MnCO3,还有少量的Fe、Al、Ca、Mg等元素②常温下,相关金属离子在浓度为0.1mol/L时形成M(OH)n沉淀的pH范围如表金属离子Al3+Fe3+Fe2+Ca2+Mn2+Mg2+开始沉淀的pH 3.8 1.5 6.310.68.89.6沉淀完全的pH 5.2 2.88.312.610.811.6回答下列问题:(1)“混合研磨”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焙烧”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图1、图2,焙烧氯化铵、菱锰矿粉的最佳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净化除杂流程如下①已知几种物质氧化能力的强弱顺序为(NH4)2S2O8>KMnO4>MnO2>Fe3+,则氧化剂X宜选择__________A.(NH4)2S2O8 B.MnO2 C.KMnO4②调节pH时,pH可取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5)“碳化结晶”过程中不能用碳酸铵代替碳酸氢铵,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加快反应速率 MnCO3+2NH4Cl=MnCl2+2NH3↑+CO2↑+H2O 温度为500℃,且m(MnCO3):m(NH4Cl)=1.10 B 5.2≤pH<8.8 CO32-水解程度大于HCO3-,易生成氢氧化物沉淀【解析】【分析】菱锰矿的主要成分为MnCO3,加入氯化铵焙烧发生MnCO3+2NH4Cl MnCl2+CO2↑+2NH3↑+H2O↑,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氨气、水蒸气,浸出液中含MnCl2、FeCl2、CaCl2、MgCl2、AlCl3等,结合表中离子的沉淀pH及信息可知,浸取液净化除杂时加入少量MnO2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加氨水调pH,生成沉淀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加入NH4F,除去Ca2+、Mg2+,净化液加入碳酸氢铵碳化结晶过滤得到碳酸锰,据此分析解题。

最新高考化学必考题系列:专题05-化学反应与能量(含答案)

最新高考化学必考题系列:专题05-化学反应与能量(含答案)

【母题来源】2018年高考北京卷【母题题文】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

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B.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答案】D【试题解析】A、根据反应历程,反应物是CH4和CO2,生成物是CH3COOH,因此总反应方程式为CH4+CO2CH3COOH,原子利用率达到100%,故A说法正确;B、根据CH4+CO2CH3COOH,根据甲烷和CH3COOH的结构简式,甲烷分子中一个C-H键发生断裂,故B说法正确;C、根据历程①的能量高于②的能量,说明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同时有C-C的形成,故C说法正确;D、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无影响,因此催化剂不能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故D说法错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原子利用率、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分析示意图中的信息。

注意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催化剂不能改变ΔH、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同时考查学生对简单化工流程的反应原理、能量的转化关系等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同时关注了节能减排、工业三废资源化处理、开发利用新能源等社会热点问题。

【命题方向】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属于逐渐强化的高考热点,涉及到焓变与化学键的关系,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反应热大小的比较和计算,燃烧热和中和热的理解与测定等。

本题在2018年以图像的形式考查化学基本理论知识,题目比较新颖,与2017年北京高考试题的第9题类似,2019年可能同样以科技成果用图像的形式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化学基本理论或有机物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得分要点】本题应从历程入手,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出总反应方程式,然后根据“原子经济”的概念,即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判断A选项的正误;根据CH4和CH3COOH的结构简式或结构式,找出反应过程断键的位置、生成键的位置,从而判断B选项正误;根据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以及历程,判断出①到②属于放热还是吸热,从而判断出C选项正误;根据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判断出D选项的正误。

高考化学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解析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A、B、C、D、 E、F六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反应①是置换反应,B、C、F都是气态单质,且B为黄绿色:反应③中有水生成,反应②需要放电才能发生,A是—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A和D相遇有白烟生成。

(1)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中每生成1 molC,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与D的水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其生成物的水溶液呈性___________(填“酸”“碱”或“中’’),该水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关系,用粒子浓度符号填写:①c(H+)+_________=c(OH-)+_____________;②c(H+)=c(OH-)+_____________。

(4)元素X与组成B的元素同周期,X的单质既可与酸反应也可与碱反应且都生成H2,则①X的单质与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X、空气、海水可以组成新型海水标志灯的电池。

该种灯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靠空气中的氧气使X不断氧化而源源不断产生电流。

则该新型电池的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4NH3+5O24NO+6H2O 3.612×1024酸 c(NH4+) c(Cl-) c(NH3·H2O) 2Al +2OH-+2H2O=2AlO2-+3H2↑ O2+2H2O+4e-=4OH- 4Al+3O2+6H2O=4Al(OH)3【解析】【分析】B、C、F都是气态单质,且B为黄绿色,因此B是氯气。

近六年高考化学经典真题精选训练:化学反应与能量(含解析)

近六年高考化学经典真题精选训练:化学反应与能量(含解析)

(备战2019年高考)近六年化学经典真题精选训练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
A.明矾净化水B.纯碱去油污
C.食醋除水垢D.漂白粉漂白织物
2.工业上将Na2CO3和Na2S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2,可制取Na2S2O3,同时放出CO2.在该反应中()
A.硫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每生成1molNa2S2O3,转移4mol电子
D.相同条件下,每吸收10m3SO2就会放出 2.5m3CO2
3.下列物质在生话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
A.明矾作净水剂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
C.漂粉精作消毒剂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
4.已知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热效应
B.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2O2的平衡转化率
C.H2O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H2O2→H2O+O2+Q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5.研究电化学腐蚀及防护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d为石墨,铁片腐蚀加快
B.d为石墨,石墨上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C.d为锌块,铁片不易被腐蚀
D.d为锌块,铁片上电极反应为:2H++2e→H2↑
第1页共24页。

高考化学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有关的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有关的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有关的压轴题附详细答案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部分中学化学常见元素原子结构及性质如表所示:序号元素结构及性质A A单质是生活中常见金属,它有两种氯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35.5B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1/5③C C是常见化肥的主要元素,单质常温下呈气态④D D单质被誉为“信息革命的催化剂”,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①E 通常情况下,E没有正化合价,A、B、C、D、F都能与E形成化合物②F F在周期表中可以排在ⅠA族,也有人提出排在ⅦA族(1)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与C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

(3)①F与E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分别为2∶1、1∶1的两种化合物X和Y,区别X与Y的水溶液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F与C组成的两种化合物M和N所含的电子数分别与X、Y相等,则M的水溶液显________性,N的结构式为________。

(4)C与E都是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用化学方程式表明这两种单质的氧化性强弱____。

(5)有人认为B、D的单质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氯化钠溶液中可以形成原电池,你认为是否可以,若可以,试写出正极的电极方程式(若认为不行可不写)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四周期第Ⅷ族 Mg3N2离子分别取X、Y各少许置于试管中,再各加入少量的MnO2粉末,迅速产生无色气体的是H2O2,无明显现象的是H2O 三角锥形4NH3+3O22N2+6H2O Si﹣4e﹣+6OH﹣═SiO32﹣+3H2O【解析】【分析】A单质是生活中常见金属,它有两种氯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35.5,则A为Fe元素;B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B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B为Mg元素;C是常见化肥的主要元素,单质常温下呈气态,C为N元素;D单质被誉为“信息革命的催化剂”,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则D为Si;F在周期表中可以排在ⅠA族,也有人提出排在ⅦA族,其化合价表现+1、﹣1,故F为H元素;通常情况下,E没有最高正化合价,A、B、C、D、F都能与E形成化合物,则E为O元素,据此解答。

高考化学压轴题之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压轴题之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压轴题之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详细答案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铅蓄电池是化学电源,其电极材料分别是Pb 和PbO 2,电解液为稀硫酸。

工作时该电池总反应式为:Pb (s )+PbO 2(s )+2H 2SO 4(aq ) 垐垐?噲垐?放电充电2PbSO 4(s )+2H 2O (l )。

根据上述情况判断:(1)放电时,电解质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移向_____极,电子从_____极流向____极。

(3)写出负极的电极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增大 负 负 正 Pb -2e -+SO 4 2-=PbSO 4【解析】【分析】放电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Pb 失去电子产生Pb 2+,Pb 2+与溶液中的SO 42-结合形成PbSO 4,反应消耗硫酸,硫酸的浓度减小,负极得到PbSO 4,正极上PbO 2获得电子变为Pb 2+,Pb 2+与溶液中的SO 42-结合形成PbSO 4,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由此分析解答。

【详解】 (1)该电池总反应式为:Pb (s )+PbO 2(s )+2H 2SO 4(aq ) 垐垐?噲垐?放电充电2PbSO 4(s )+2H 2O (l )。

根据工作原理可知:在放电时Pb 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变为Pb 2+,电极反应式为Pb -2e -=Pb 2+;正极上PbO 2获得电子变为Pb 2+,电极反应式为:PbO 2+4H ++SO 42-=PbSO 4+2H 2O ,反应消耗硫酸,使硫酸的浓度减小,溶液中c (H +)降低,所以溶液的pH 增大;(2)放电时,由于负极不断产生Pb 2+,使正电荷数目增大,所以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SO 42-移向负极,电子从负极Pb 极流向正极PbO 2极;(3)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负极的电极反应式:Pb +SO 42--2e -=PbSO 4。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推断题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附详细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推断题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附详细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推断题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附详细答案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A、B、C、D、E、F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短周期元素,有关位置及信息如下:A的气态氢化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单质在实验室一般保存在煤油中;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G单质是日常生活中用量最大的金属,易被腐蚀。

请回答下列问题:(1)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

(2)A与B可组成质量比为7:16的三原子分子,该分子释放在空气中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有:(任写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3)同温同压下,将a L A氢化物的气体和b L D的氢化物气体通入水中,若a=b,则所得溶液的pH__7(填“>"或“<”或“=”),若使所得溶液pH=7,则a_________b(填“>"或“<”或“=”)。

(4)写出F的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一定量的E单质能在B2(g)中燃烧,其可能的产物及能量关系如下左图所示:请写出一定条件下EB2(g)与E(s)反应生成EB(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6)若在D与G组成的某种化合物的溶液甲中,加入铜片,溶液会慢慢变为蓝色,依据产生该现象的反应原理,所设计的原电池如上右图所示,其反应中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假设正极产物是Fe2+,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二周期第VA族酸雨(或光化学烟雾)<> 2Al + 2OH- + 2H2O=2AlO2- + 3H2↑ CO2(g) + C(s)=2CO(g)△H=+172.5kJ/mol或1/2CO2(g) + 1/2 C(s)= CO(g)△H =+86.25kJ/mol Fe3++ e-=Fe2+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铁氰化钾溶液),若溶液紫色褪去(或产生蓝色沉淀),则产品中含有Fe2+【解析】【分析】【详解】A的气态氢化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A是N元素;C单质在实验室一般保存在煤油中,所以C是Na元素;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F是Al元素,G单质是日常生活中用量最大的金属,易被腐蚀,则G是Fe元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2016年高考】近六年化学经典真题精选训练化学反应与能量一.选择题(共30小题)1.(2015•海南)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A.明矾净化水B.纯碱去油污C.食醋除水垢D.漂白粉漂白织物2.(2015•上海)工业上将Na2CO3和Na2S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2,可制取Na2S2O3,同时放出CO2.在该反应中()A.硫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每生成1molNa2S2O3,转移4mol电子D.相同条件下,每吸收10m3SO2就会放出2.5m3CO23.(2015•四川)下列物质在生话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A.明矾作净水剂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C.漂粉精作消毒剂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4.(2015•上海)已知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热效应B.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2O2的平衡转化率C.H2O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H2O2→H2O+O2+Q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5.(2015•上海)研究电化学腐蚀及防护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d为石墨,铁片腐蚀加快B.d为石墨,石墨上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C.d为锌块,铁片不易被腐蚀D.d为锌块,铁片上电极反应为:2H++2e→H2↑6.(2015•浙江)在固态金属氧化物电解池中,高温共电解H2O﹣CO2混合气体制备H2和CO是一种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基本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是电源的负极B.阴极的反应式是:H2O+2e﹣═H2+O2﹣,CO2+2e﹣═CO+O2﹣C.总反应可表示为:H2O+CO2H2+CO+O2D.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7.(2015•福建)某模拟“人工树叶”电化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能将H2O和CO2转化为O2和燃料(C3H8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电能B.该装置工作时,H+从b极区向a极区迁移C.每生成1mol O2,有44g CO2被还原D.a电极的反应为:3CO2+18H+﹣18e﹣=C3H8O+5H2O8.(2014•海南)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a有催化剂参与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热效应等于△HC.改变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D.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E29.(2014•上海)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H2=CH﹣CH═CH2(g)+2H2(g)→CH3CH2CH2CH3(g)+236.6kJCH3﹣C≡C﹣CH3(g)+2H2(g)→CH3CH2CH2CH3(g)+272.7kJ由此不能判断()A.1,3﹣丁二烯和2﹣丁炔稳定性的相对大小B.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子储存能量的相对高低C.1,3﹣丁二烯和2﹣丁炔相互转化的热效应D.一个碳碳叁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的键能之和的大小10.(2014•海南)标准状态下,气态分子断开1mol化学键的焓变为键焓.已知H﹣H,H﹣O和O=O 键的键焓△H分别为436kJ•mol﹣1、463kJ•mol﹣1和495kJ•mol﹣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H2O(g)═H2(g)+O2(g)△H=﹣485kJ•mol﹣1B.H2O(g)═H2(g)+O2(g)△H=+485kJ•mol﹣1C.2H2(g)+O2(g)═2H2O(g)△H=+485kJ•mol﹣1D.2H2(g)+O2(g)═2H2O(g)△H=﹣485kJ•mol﹣111.(2014•上海)如图所示,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盛有饱和NaCl溶液的U型管中.下列正确的是()A.K1闭合,铁棒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B.K1闭合,石墨棒周围溶液pH逐渐升高C.K2闭合,铁棒不会被腐蚀,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K2闭合,电路中通过0.002N A个电子时,两极共产生0.001mol气体12.(2014•广东)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Ⅰ为Al,其它均为Cu,则()A.电流方向:电极Ⅳ→A→电极ⅠB.电极Ⅰ发生还原反应C.电极Ⅱ逐渐溶解D.电极Ⅲ的电极反应:Cu2++2e﹣═Cu13.(2014•福建)某电源装置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为AgCl+e﹣═Ag+Cl﹣B.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C.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D.当电路中转移0.01mol e﹣时,交换膜左则溶液中约减少0.02mol离子14.(2014•天津)已知: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Li x C+Li1﹣x CoO2C+LiCoO2;锂硫电池的总反应为:2Li+S Li2S有关上述两种电池说法正确的是()A.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向负极迁移B.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理论上两种电池的比能量相同D.图中表示用锂离子电池给锂硫电池充电15.(2014•山东)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放出NO物质的量最多的是()A.FeO B.Fe2O3C.FeSO4D.Fe3O416.(2013•上海)已知氧化性Br2>Fe3+.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Fe2++bBr﹣+cCl2→dFe3++eBr2+fCl﹣,下列选项中的数字与离子方程式中的a、b、c、d、e、f一一对应,其中不符合反应实际的是()A.2 4 3 2 2 6 B.0 2 1 0 1 2C.2 0 1 2 0 2 D.2 2 2 2 1 417.(2013•上海模拟)反应A+B→C(△H<0)分两步进行①A+B→X (△H>0)②X→C(△H <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A.B.C.D.18.(2013•山东)CO(g)+H2O(g)⇌H2(g)+CO2(g)△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A.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H也随之改变B.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19.(2013•重庆)已知:P4(s)+6Cl2(g)=4PCl3(g),△H=a kJ•mol﹣1;P4(s)+10Cl2(g)=4PCl5(g),△H=b kJ•mol﹣1,P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PCl5中P﹣Cl键的键能为c kJ•mol﹣1,PCl3中P﹣Cl键的键能为1.2c kJ•mol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P﹣P键的键能大于P﹣Cl键的键能B.可求Cl2(g)+PCl3(g)=PCl5(s)的反应热△HC.Cl﹣Cl键的键能kJ•mol﹣1D.P﹣P键的键能为kJ•mol﹣120.(2013•天津)运用有关概念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 mol H2燃烧放出的热量为H2的燃烧热B.Na2SO3与H2O2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C.和互为同系物D.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4是弱电解质21.(2010•海南)下列物质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A.HClO B.Al2O3C.N2O3D.SiO222.(2013•北京)下列金属防腐的措施中,使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的是()A.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B.金属护拦表面涂漆C.汽车底盘喷涂高分子膜D.地下钢管连接镁块23.(2013•上海)糕点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脱氧过程是吸热反映,可降低温度,延长糕点保质期B.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Fe﹣3e→Fe3+C.脱氧过程中碳做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2H2O+O2+4e→4OH﹣D.含有1.12g铁粉的脱氧剂,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336mL(标准状况)24.(2013•江苏)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B.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D.溶液中Cl﹣向正极移动25.(2012•广东)下列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N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B.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的Al2O3制备AlC.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D.实验室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26.(2012•山东)下列与化学概念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B.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C.催化剂能改变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D.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27.(2011•上海)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处理剂,它的性质和作用是()A.有强氧化性,可消毒杀菌,还原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B.有强还原性,可消毒杀菌,氧化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C.有强氧化性,能吸附水中杂质,还原产物能消毒杀菌D.有强还原性,能吸附水中杂质,氧化产物能消毒杀菌28.(2011•海南)某反应的△H=+100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kJ•mol﹣1B.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00kJ•mol﹣1C.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kJ•mol﹣1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kJ•mol﹣129.(2011•福建)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LiOH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B.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C.放电时OH﹣向正极移动D.总反应为:2Li+2H2O=2LiOH+H2↑【备战2016年高考】近六年化学经典真题精选训练化学反应与能量一.选择题(共30小题)1.(2015•海南)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A.明矾净化水B.纯碱去油污C.食醋除水垢D.漂白粉漂白织物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分析:用到的物质的氧化性,说明该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而且该物质在反应中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而作氧化剂,根据元素化合价变化来判断.解答:解:A.明矾中含有铝离子,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而净水,该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所以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纯碱为强碱弱酸盐,碳酸根离子水解而使其溶液呈碱性,油污和碱发生水解反应,该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所以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碳酸钙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该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所以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利用其强氧化性漂白织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明确物质的性质以化合价的变化是解本题关键,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难度不大.2.(2015•上海)工业上将Na2CO3和Na2S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2,可制取Na2S2O3,同时放出CO2.在该反应中()A.硫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每生成1molNa2S2O3,转移4mol电子D.相同条件下,每吸收10m3SO2就会放出2.5m3CO2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分析:工业上将Na2CO3和Na2S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2,可制取Na2S2O3,同时放出CO2,其反应方程式为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反应在S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2价,S的化合价从+4价降低到+2价,据此分析.解答:解:A.由反应方程式中S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知,硫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故A正确;B.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中,Na2S为还原剂,SO2为氧化剂,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B错误;C.反应中2Na2S转化为3Na2S2O3,转移8个电子,则生成1molNa2S2O3,转移mol电子,故C错误;D.根据方程式可知,每当4molSO2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就会放出1molCO2,则每10m3SO2参与反应就会放出2.5m3CO2,故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注意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反应方程式,结合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分析,题目难度中等.3.(2015•四川)下列物质在生话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A.明矾作净水剂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C.漂粉精作消毒剂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考点: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物质起还原作用,则该物质作还原剂,其化合价要升高,据此分析.解答:解:A.明矾净水时铝离子发生水解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A错误;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是利用的其物理性质,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B错误;C.漂粉精作消毒剂,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故C错误;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Fe与氧气反应,铁的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起到还原作用,故D 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侧重于还原剂的判断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分析.4.(2015•上海)已知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热效应B.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2O2的平衡转化率C.H2O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H2O2→H2O+O2+Q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A、催化剂只通过改变活化能来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的热效应;B、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C、图象分析反应是放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状态;D、图象分析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解答:解:A、催化剂只通过改变活化能来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的热效应;故A错误;B、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不改变H2O2的平衡转化率,故B错误;C、图象分析判断反应是放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状态,所以H2O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H2O2(l)=H2O(l)+O2(g)+Q,故C错误;D、图象分析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化学反应能量的图象分析判断,注意催化剂改变速率不改变平衡的理解,题目难度中等5.(2015•上海)研究电化学腐蚀及防护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d为石墨,铁片腐蚀加快B.d为石墨,石墨上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C.d为锌块,铁片不易被腐蚀D.d为锌块,铁片上电极反应为:2H++2e→H2↑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A、d为石墨,铁片活泼,所以腐蚀铁;B、海水呈中性,所以发生吸氧腐蚀;C、锌比铁片活泼,所以腐蚀锌;D、d为锌块,作为负极,因海水呈中性,所以发生吸氧腐蚀;解答:解:A、d为石墨,活泼金属铁片作负极,发生腐蚀,所以铁片腐蚀加快,故A正确;B、海水呈中性,所以发生吸氧腐蚀,所以石墨作正极,电极反应:O2+2H2O+4e═4OH﹣,故B正确;C、锌比铁片活泼,所以腐蚀锌,所以铁片不易被腐蚀,故C正确;D、d为锌块,作为负极,因海水呈中性,所以发生吸氧腐蚀,所以铁片上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根据电极上得失电子判断正负极,再结合电极反应类型、电子流向来分析解答,熟记原电池原理,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6.(2015•浙江)在固态金属氧化物电解池中,高温共电解H2O﹣CO2混合气体制备H2和CO是一种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基本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是电源的负极B.阴极的反应式是:H2O+2e﹣═H2+O2﹣,CO2+2e﹣═CO+O2﹣C.总反应可表示为:H2O+CO2H2+CO+O2D.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真题集萃.分析:A.电解池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根据与X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判断;B.电解池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根据反应物结合化合价的变化分析;C.根据图示以及电解的目的解答;D.根据图示知:阴极产生H2、CO,阳极产生氧气,结合C总的反应分析;解答:解:A.根据图示知:与X相连的电极产生CO,电解H2O﹣CO2混合气体,二氧化碳得到电子生成一氧化碳,发生还原反应,电解池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X是电源的负极,故A正确;B.电解池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解H2O﹣CO2混合气体制备H2和CO,阴极:水中的氢原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H2O+2e﹣═H2↑+O2﹣,二氧化碳得到电子生成一氧化碳,CO2+2e﹣═CO+O2﹣,故B 正确;C.电解H2O﹣CO2混合气体制备H2和CO,根据图示知:阴极产生H2、CO,阳极产生氧气,所以总反应为:H2O+CO2H2+CO+O2,故C正确;D.电解H2O﹣CO2混合气体制备H2和CO,总反应为:H2O+CO2H2+CO+O2,阴极产生H2、CO,阳极产生氧气,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电解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题目难度中等,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掌握电解池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为解答关键.7.(2015•福建)某模拟“人工树叶”电化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能将H2O和CO2转化为O2和燃料(C3H8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电能B.该装置工作时,H+从b极区向a极区迁移C.每生成1mol O2,有44g CO2被还原D.a电极的反应为:3CO2+18H+﹣18e﹣=C3H8O+5H2O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真题集萃.分析:A、该装置是电解池装置,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阳极,负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a与电源负极相连,所以a是负极阴极,而电解池中氢离子向阴极移动;C、电池总的方程式为:6CO2+8H2O2C3H8O+9O2,即生成9mol的氧气,阴极有6mol的二氧化碳被还原,由此分析解答;D、a与电源负极相连,所以a是负极阴极,电极反应式为:3CO2+18H++18e﹣=C3H8O+5H2O.解答:解:A、该装置是电解池装置,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所以该装置将光能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错误;B、a与电源负极相连,所以a是负极阴极,而电解池中氢离子向阴极移动,所以H+从阳极b极区向阴极a极区迁移,故B正确;C、电池总的方程式为:6CO2+8H2O2C3H8O+9O2,即生成9mol的氧气,阴极有6mol的二氧化碳被还原,也就是1mol的氧气,阴极有mol的二氧化碳被还原,所以被还原的二氧化碳为29.3g,故C错误;D、a与电源负极相连,所以a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3CO2+18H++18e﹣=C3H8O+5H2O,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电化学的相关知识,学生要清楚电解池的反应原理,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以及离子的移动方向就可以迅速解题了,比较容易.8.(2014•海南)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a有催化剂参与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热效应等于△HC.改变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D.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E2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B、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C、不同的催化剂对反应的催化效果不同;D、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E1、E2分别代表各步反应的活化能.解答:解:A、b中使用了催化剂,故A错误;B、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为放热反应,△H=生成物能量﹣反应物能量,故B正确;C、不同的催化剂,反应的活化能不同,故C正确;D、E1、E2分别代表反应过程中各步反应的活化能,整个反应的活化能为能量较高的E1,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通过图象考查了反应的活化能,以及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的相关知识.9.(2014•上海)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H2=CH﹣CH═CH2(g)+2H2(g)→CH3CH2CH2CH3(g)+236.6kJCH3﹣C≡C﹣CH3(g)+2H2(g)→CH3CH2CH2CH3(g)+272.7kJ由此不能判断()A.1,3﹣丁二烯和2﹣丁炔稳定性的相对大小B.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子储存能量的相对高低C.1,3﹣丁二烯和2﹣丁炔相互转化的热效应D.一个碳碳叁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的键能之和的大小考点:反应热和焓变;真题集萃.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据△H=生成物的能量和﹣反应物的能量和=反应物的键能和﹣生成物的键能和可知,3﹣丁二烯和2﹣丁炔的能量高低,能量越低越稳定据此解答.解答:解:据△H=生成物的能量和﹣反应物的能量和=反应物的键能和﹣生成物的键能和可知,3﹣丁二烯和2﹣丁炔的能量高低,能量越低越稳定,A、相同条件下2﹣丁炔放出热量比1,3﹣丁二烯多,说明1,3﹣丁二烯能量低,稳定,故A正确;B、相同条件下2﹣丁炔放出热量比1,3﹣丁二烯多,说明1,3﹣丁二烯能量低,故B正确;C、相同条件下2﹣丁炔放出热量比1,3﹣丁二烯多,说明1,3﹣丁二烯能量低,其相互转化有能量变化,故C正确;D、1,3﹣丁二烯和2﹣丁炔所含的碳碳单键数目不同,所以不能判断一个碳碳叁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的键能大小,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H=生成物的能量和﹣反应物的能量和=反应物的键能和﹣生成物的键能和,以及能量越低越稳定,题目难度不大.10.(2014•海南)标准状态下,气态分子断开1mol化学键的焓变为键焓.已知H﹣H,H﹣O和O=O 键的键焓△H分别为436kJ•mol﹣1、463kJ•mol﹣1和495kJ•mol﹣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H2O(g)═H2(g)+O2(g)△H=﹣485kJ•mol﹣1B.H2O(g)═H2(g)+O2(g)△H=+485kJ•mol﹣1C.2H2(g)+O2(g)═2H2O(g)△H=+485kJ•mol﹣1D.2H2(g)+O2(g)═2H2O(g)△H=﹣485kJ•mol﹣1考点:热化学方程式;真题集萃.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的生成会放出能量,△H=反应物的键能和﹣生成物的键能和,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A、水分解是吸热反应,应该△H>0,故A错误;B、△H=2×463kJ/mol﹣436kJ/mol﹣×495kJ/mol=242.5kJ/mol,故B错误;C、氢气燃烧放热,应该△H<0,故C错误;D、△H=2×436kJ/mol+495kJ/mol﹣4×463kJ/mol=﹣485kJ/mol,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明确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是解题关键.11.(2014•上海)如图所示,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盛有饱和NaCl溶液的U型管中.下列正确的是()A.K1闭合,铁棒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B.K1闭合,石墨棒周围溶液pH逐渐升高C.K2闭合,铁棒不会被腐蚀,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K2闭合,电路中通过0.002N A个电子时,两极共产生0.001mol气体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真题集萃.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若闭合K1,该装置没有外接电源,所以构成了原电池;组成原电池时,较活泼的金属铁作负极,负极上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石墨棒作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发生还原反应;若闭合K2,该装置有外接电源,所以构成了电解池,Fe与负极相连为阴极,碳棒与正极相连为阳极,据此判断.解答:解:A、若闭合K1,该装置没有外接电源,所以构成了原电池,较活泼的金属铁作负极,负极上铁失电子,Fe﹣2e﹣=Fe2+,故A错误;B、若闭合K1,该装置没有外接电源,所以构成了原电池;不活泼的石墨棒作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O+O2+4e﹣=4OH﹣,所以石墨棒周围溶液pH 逐渐升高,故B正确;C、K2闭合,Fe与负极相连为阴极,铁棒不会被腐蚀,属于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故C错误;D、K2闭合,电路中通过0.002N A个电子时,阴极生成0.001mol氢气,阳极生成0.001mol氯气,两极共产生0.002mol气体,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和电解池原理,能正确判断电池的类型及两极的反应是解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2.(2014•广东)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Ⅰ为Al,其它均为Cu,则()A.电流方向:电极Ⅳ→A→电极ⅠB.电极Ⅰ发生还原反应C.电极Ⅱ逐渐溶解D.电极Ⅲ的电极反应:Cu2++2e﹣═Cu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电极Ⅰ为Al,其它均为Cu,Al易失电子作负极,所以Ⅰ是负极、Ⅳ是阴极,Ⅲ是阳极、Ⅱ是正极,电流方向从正极流向负极,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电极Ⅰ为Al,其它均为Cu,Al易失电子作负极,所以Ⅰ是负极、Ⅳ是阴极,Ⅲ是阳极、Ⅱ是正极,A.电流从正极沿导线流向负极,即电极Ⅳ→A→电极Ⅰ,故A正确;B.电极Ⅰ上电极反应式为Al﹣3e﹣=Al3+,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C.电极Ⅱ是正极,正极上发生反应为Cu 2++2e﹣=Cu,所以电极Ⅱ质量逐渐增大,故C错误;D.电极Ⅲ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Cu﹣2e﹣═Cu 2+,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正确判断正负极是解本题关键,再结合各个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来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中等.13.(2014•福建)某电源装置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为AgCl+e﹣═Ag+Cl﹣B.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C.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D.当电路中转移0.01mol e﹣时,交换膜左则溶液中约减少0.02mol离子考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根据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可知,Ag失电子作负极失电子,氯气在正极上得电子生成氯离子,A、正极上氯气得电子;B、放电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生成银离子;C、根据电池总反应判断;D、放电时,交换膜左则的氢离子向正极移动,氯离子与银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解答:解:根据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可知,Ag失电子作负极失电子,氯气在正极上得电子生成氯离子,A、正极上氯气得电子生成氯离子,其电极反应为:Cl2+2e﹣═2Cl﹣,故A错误;B、放电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生成银离子,银离子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交换膜左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故B错误;C、根据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可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电池的总反应不变,故C错误;D、放电时,当电路中转移0.01mol e﹣时,交换膜左则会有0.01mol氢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向正极移动,同时会有0.01molAg失去0.01mol电子生成银离子,银离子会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氯离子会减少0.01mol,则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0.02mol离子,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及沉淀反应,注意把握原电池原理及正负极的判断和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利用电子及电荷守恒来解决原电池中有关计算的问题,题目难度中等.14.(2014•天津)已知: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Li x C+Li1﹣x CoO2C+LiCoO2;锂硫电池的总反应为:2Li+S Li2S有关上述两种电池说法正确的是()A.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向负极迁移B.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理论上两种电池的比能量相同D.图中表示用锂离子电池给锂硫电池充电考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A、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B、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C、比能量是参与电极反应的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放出电能的大小;D、给电池充电时,负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正极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解答:解:A、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向正极迁移,故A错误;B、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锂电极上Li+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C、比能量是参与电极反应的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放出电能的大小,锂硫电池放电时负极为Li,锂离子电池放电时负极为Li x C,两种电池的负极材料不同,所以比能量不同,故C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