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饲养新技术

合集下载

蛋鸡养殖技术要点

蛋鸡养殖技术要点

蛋鸡养殖技术要点我国鸡蛋消耗巨大,而蛋鸡主要的饲养方向是提高产蛋率及鸡蛋的质量,对肉质没有太大的要求。

所以养殖蛋鸡才能更好的产蛋,下面来介绍蛋鸡养殖技术要点。

蛋鸡养殖前准备1、合理布局鸡舍房舍结构经济实用,其朝向符合当地自然地理条件,采光好,易于通风,便于操作,做到夏季有利于防暑降温,秋、冬、初春有利于保温防寒。

房舍布局合理,做到生产区和非生产区分开;非生产区和水源处于鸡场的上风向;脏道和净道分开,不交叉;粪场位于鸡场的下风向;育雏舍与育成舍分开,育雏舍位于鸡场的上风向。

场址要选在远离居民区、交通方便、远离道路。

地势干燥,阳光充足,尽可能做到初春不遮光,夏季不挡风,雨后不积水。

面积较大,留有发展余地。

水资源丰富无污染,便于取用,电力充足有保障。

了解当地禽病流行的情况,尽量避开疫区或曾发生过疫情的地区。

避开城市污染区,采取适当的环保措施,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养鸡场卫生管理(1)生产区与生产区严格隔离,人员、鸡和物质运转应单一流响。

(2)环境质量要达ny/t388规定。

场内污物处理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3)疫病和残留监测应采用国家畜牧部门认证的疾病和残留监测方案,并接受当场畜牧部门的监督检查。

(4)生产区门口处必须设有消毒更衣室,非工作人员禁止进入生产区,工作人员进入要在消毒严格消毒,并更换工作服方可进入,非生产区车辆及其它用具不得进入生产区使用。

(5)设有专门蛋库,每次拾蛋后要立即清洁污物,并消毒方可入库。

(6)健全并保管好各项记录资料,如禽群史登记情况,用药情况,生产数据等,在清群后保存两年以上。

(7)鸡群执行“全进全出”制,出后须清洁、消毒、清群。

(8)生产区不许饲养其它动物。

雏鸡的饲养管理1、进雏时间:北方在2-4月份,育雏后气温暖,雨水少,日照充足,比较干燥,草本发芽,小虫繁殖渐多,适宜鸡在场内自由觅食的时间。

2、饲养密度:接四鸡后,以每平方米笼面放50只左右,自上层往下放,平面网上养的自离热源近外往远处放,今后随鸡的生长逐步扩群。

蛋鸡养殖技术

蛋鸡养殖技术

蛋鸡养殖技术蛋鸡养殖技术蛋鸡是指专门用于产蛋的鸡种,是养殖业中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

随着人们对营养均衡的需求增加,蛋鸡养殖行业发展迅速。

本文将详细介绍蛋鸡养殖技术,包括饲养管理、饲料配制、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内容。

一、饲养管理1. 建立适宜的鸡舍:鸡舍应保持干燥通风、卫生无尘、温度适宜,以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合理的鸡舍设计应包括鸡舍大小、合理布局、通风设备、合理排粪系统等。

2. 合理的饲料供应:根据蛋鸡生长发育的需求和蛋鸡饲养周期的不同,制定合理的饲料供应计划。

注意饲料的品质和卫生,确保蛋鸡获得充足的营养。

3. 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定期对鸡舍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保持鸡舍内空气新鲜、卫生无臭味,防止疾病的传播。

4. 规律的光照管理:适当的光照时间对蛋鸡的产蛋率有重要影响。

在日照不足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二、饲料配制1. 根据鸡的生长阶段合理配置饲料:根据蛋鸡的不同生长阶段(起始期、生长期和产蛋期),科学配制合理的饲料,满足鸡的营养需求。

2. 合理增减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能量含量:不同生长阶段的蛋鸡对蛋白质和能量的需求也不同,应根据需要增减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能量含量,以满足鸡的生长发育需求。

3. 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在饲料配制过程中,适量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提高蛋鸡的免疫力和产蛋率。

三、疾病防控1.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蛋鸡在不同生长阶段需要接种不同的疫苗,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常见的鸡病。

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鸡舍清洁卫生,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建立合理的排粪系统,及时清除鸡舍内的异物和粪便。

3. 注意饮水卫生:饮水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避免水源受到污染,防止细菌和病毒通过饮水传播。

4. 早发现、早治疗:及时观察蛋鸡的行为和食欲,发现异常情况及早处理,避免疾病的扩散。

总结蛋鸡养殖技术的全面掌握对于提高产蛋率、保证鸡舍卫生和促进蛋鸡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饲养管理、饲料配制和疾病防控是蛋鸡养殖的三大关键技术。

蛋鸡饲养管理关键技术(培训资料)

蛋鸡饲养管理关键技术(培训资料)

一、蛋鸡育雏期饲养管理1、育雏方式①地面育雏:这种育雏方式普通限于条件差的、规模较小的饲养户,简单易行,投资少,但需注意雏鸡的粪便要时常清除,否则会使雏鸡感染各种疾病,如:白痢、球虫和各种肠炎等。

②网上育雏:这种育雏方法较易管理、干净、卫生,可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③雏鸡笼育雏:这种方式是目前比较好的育雏方式,非但便于管理,减少疾病发生,而且可增加育雏数量,提高育雏率。

建议采用网上育雏,条件好的用3-4 层重叠式育雏笼育雏。

2、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1 )育雏室的准备:①大小要满足育雏需要,检查维修育雏舍的门窗、电路、供暖设备等。

如果采用煤炉或者坑道保温,必须将煤烟排出鸡舍外;②打扫干净(一周前准备好);③育雏室消毒(地面可用3%烧碱,必须用清水冲洗干净,防止腐蚀烧伤鸡的腿部,也可用消毒药进行喷雾;空间可以用福尔马林熏蒸--按每立方米 21g 高锰酸钾+42mL 福尔马林( 40% 甲醛溶液)对鸡舍进行密闭熏蒸消毒, 24 小时后,应通风换气。

)(2)育雏用具、饲料药品的准备饲料、料槽、水槽、药品、加温设备、燃料等;在育雏前一周,鸡笼、用具等彻底消毒,用消毒液对饮水器、料槽消毒后,清洗干净备用。

按照雏鸡的营养需要准备好育雏料,料要新鲜,防止霉变。

同时准备好药品和疫苗。

( 3)预热(试温)在育雏前 1 ~ 2 日内,将舍内温度提升到35℃摆布,相对湿度保持在 70%摆布。

3、初生雏的选择和运输选择绒毛光亮、整齐,大小一致、初生重符合品种要求且腹部柔软、卵黄吸收好,脐部愈合良好的健雏。

按照出壳的时间和体质强弱 严格挑选, 要求叫声响亮、挣扎迅速有力、毛色粗长光洁、雏鸡仰翻 能很快站起。

对腹大、血脐、大肚脐、跛脚、眼瞎、歪头等弱雏,坚 决淘汰。

雏鸡运输时间最多不应超过 48 小时,长途运输时应防止雏鸡脱 水,应补充水分。

运输时鸡盒内温度应保持18℃以上,并注意通风。

夏季注意防暑,冬季注意保温。

4、雏鸡的饲养管理( 1)开水、开食①尽快将雏鸡均匀地放在饮水器附近,在开始的2 ~ 3 小时内让 雏鸡先自由饮水,水温 30℃,加 5%的红糖或者白糖, 1-4 天的饮水中 添加环丙沙星或者氧氟沙星等抗生素以预防雏鸡白痢。

蛋鸡养殖技术

蛋鸡养殖技术

蛋鸡养殖技术一、蛋鸡养殖技术的概述蛋鸡养殖技术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蛋鸡进行养殖和管理,以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和经济效益。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安全、营养丰富的禽蛋需求的增加,蛋鸡养殖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和改进。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介绍现代化的蛋鸡养殖技术。

二、合理选用品种1. 选用适应性强的品种在选择适合本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品种时,应综合考虑其产蛋率、耐寒性、耐热性以及繁殖力等指标。

常见适应性强的品种有白羽母(白羽新城)等。

2. 选用高产优质品种高产优质品种是指在同等条件下能够提供更多优质禽蛋的品种。

通过选择这些品种,可以提高单位面积内禽蛋产量,并增加经济效益。

三、科学管理环境1. 温度管理温度是影响蛋鸡产蛋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蛋鸡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

因此,要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合理调节鸡舍内温度,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2. 光照管理光照是影响蛋鸡产蛋率和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

合理控制光照时间和强度可以调节蛋鸡内分泌系统,促进其产蛋。

3. 通风管理通风是保持良好空气质量和控制温湿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理设计通风系统、定期清洁和消毒鸡舍可以有效预防疾病传播,并提高蛋鸡养殖效益。

四、科学合理的喂养管理1. 饲料配方根据不同阶段和需求,科学配制适宜的日粮配方可以提高禽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并提高产蛋率。

2. 饲喂方式合理选择适宜的自由饮水设备、自动喂料设备等可以有效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饲养效率。

3. 饲养密度合理控制饲养密度,保证蛋鸡的生长发育和行为需求,减少蛋鸡之间的竞争和压力,提高产蛋率。

五、疾病防控1. 预防为主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合理消毒、定期检查和疫苗接种等措施,提前预防常见疾病的发生。

2. 及时治疗一旦发现蛋鸡出现异常情况或患上某种疾病时,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对患者进行隔离管理,以避免传染。

3. 定期检测定期对蛋鸡进行常规体检和肠道菌群检测等工作,及时了解其健康情况,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蛋鸡的饲养技术

蛋鸡的饲养技术

蛋鸡的饲养技术蛋鸡如何养殖?这是养殖人员都想要问的。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蛋鸡的饲养技术,一起来看看。

蛋鸡的饲养技术一.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要点开产前数周是母鸡从生长期进入产蛋期的过渡阶段。

此阶段不仅要进行转群上笼、选留淘汰、免疫接种、饲料更换和增加光照等一系列工作,给鸡造成极大应激,而且这段时间母鸡生理变化剧烈,敏感,适应力较弱,抗病力较差,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极易影响产蛋性能。

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应注意如下几方面。

1.做好转群上笼的准备工作鸡舍和设备对产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有较大影响。

转群上笼前要检修鸡舍及设备,认真检查喂料系统、饮水系统、供电照明系统、通风换气系统、排水系统和笼具、笼架等设备,如有异常应及时维修;对鸡舍和设备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其步骤是清扫干净鸡舍地面、屋顶、墙壁上的粪便、灰尘和设备上的污物,再用高压水冲洗干净鸡舍和设备,待干后喷洒消毒药液进行消毒,同时也要对所用的物品进行消毒。

另外,要准备好所需的用具、药品、器械、记录表格和饲料,安排好饲喂人员。

2.转群上笼(1)入笼日龄。

现代高产杂交配套蛋鸡一般在17周左右见蛋,因此必须在16~17周龄前上笼,让新母鸡在开产前有一段时间熟悉和适应环境,形成和睦的群序,并有充足时间进行免疫接种和其他工作。

如果上笼过晚,会推迟开产时间,影响产蛋率上升;已开产的母鸡由于受到转群等强烈应激也可能停产,甚至有的鸡会造成卵黄性腹膜炎,增加死淘数。

(2)选留淘汰。

现代高产杂交配套鸡,要求生长发育良好,均匀整齐。

如果参差不齐会严重影响生产性能。

入笼时要按品种要求剔除体型过小、瘦弱鸡和无饲养价值的残鸡,选留精神活泼、体质健壮、体重适宜的优质鸡。

(3)分类入笼。

即使育雏育成期饲养管理良好,由于遗传和饲养管理等因素,鸡群中仍会有一些较小鸡和较大鸡,如果都淘汰掉,势必增加成本,蛋鸡舍内笼位不能充分利用,所以上笼时把较小的和较大的鸡留下来,分别装在不同的笼内,采取特殊措施加强管理,促使其均匀整齐。

蛋鸡养殖无抗饲养技术要点

蛋鸡养殖无抗饲养技术要点

蛋鸡养殖无抗饲养技术要点蛋鸡养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无抗饲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无抗饲养技术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尽量不使用抗生素和化学药品,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良好的环境条件来提高蛋鸡的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率,保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以下是蛋鸡养殖无抗饲养技术的要点。

一、优质饲料的选择蛋鸡的饲料质量直接关系到鸡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

在无抗饲养中,应选择优质的原料和混合饲料,确保营养均衡,不含任何激素、抗生素和其他化学添加剂。

饲料的贮存和使用也要符合卫生要求,避免霉变、酸败等问题,确保饲料不受污染。

二、良好的饲养环境良好的饲养环境对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至关重要。

首先是保持鸡舍的清洁和干燥,及时清理粪便,并进行彻底的消毒工作,减少疾病的传播。

其次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鸡只的影响。

还要注意鸡舍的通风和采光问题,增加新鲜空气的流通和阳光的照射,有利于鸡只的健康生长。

三、定期健康检查定期健康检查是无抗饲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患病的鸡只,减少疾病的传染和扩散。

健康检查包括定期测定鸡只的体温、体重、采样检查粪便和血液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隔离治疗,保障群体的健康。

四、科学的饮水管理饮水是蛋鸡生产的重要条件,也是无抗饲养的重点之一。

保证饮水的清洁和新鲜是关键,定期更换水质,清洗水管和水器,避免细菌和霉菌的滋生,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水的温度也要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影响鸡只的饮水量。

五、合理的饲养密度和配种比例蛋鸡的饲养密度和配种比例直接关系到鸡只的生长发育和疾病的传播。

在无抗饲养中,应避免密度过大,造成鸡只的压力过大,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配种比例也要合理,避免过多的公鸡对母鸡的追逐和伤害。

六、适宜的运动空间和鸡舍设计适宜的运动空间和鸡舍设计有助于鸡只的健康生长和行为发育。

在无抗饲养中,应保证蛋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适当增加运动的机会,避免长期固定不动,造成骨骼和肌肉的问题。

蛋鸡养殖技术大全

蛋鸡养殖技术大全

蛋鸡养殖技术大全引言蛋鸡养殖是农业中一项重要的养殖业务之一。

随着对蛋类需求的增加,蛋鸡养殖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介绍蛋鸡养殖的各个方面,包括选种、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内容。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蛋鸡养殖者有所帮助。

选种蛋鸡的品种选择直接影响着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

常见的蛋鸡品种有白羽肉鸡、褐逆两用鸡、岩鹅和波尔森鸡等。

白羽肉鸡白羽肉鸡是一种既适合肉用又适合蛋用的品种,其鸡肉产量高、肉质鲜嫩口感好。

此外,白羽肉鸡的蛋白质含量也较高,适合蛋鸡养殖者选择。

褐逆两用鸡褐逆两用鸡是一种优秀的农家杂交品种,具有优良的肉用和蛋用性能。

它的饲料转化率高,鸡肉质地鲜美,独特的毛色也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岩鹅岩鹅是一种体型较大、产蛋量高的鸟类品种。

岩鹅的产蛋率可以达到80%以上,蛋黄呈橙红色,口感鲜美,适合用于蛋制品加工。

波尔森鸡波尔森鸡是一种外观优美、性情温顺的蛋鸡品种。

它的蛋壳色泽鲜艳,鸡蛋品质优良,适合用于蛋类市场销售。

饲养管理蛋鸡的饲养管理对于蛋鸡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饲养管理要点:饲料供应合理的饲料供应是蛋鸡养殖的基础。

饲料应该具备全面的营养成分,并根据蛋鸡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进行合理搭配。

同时,饲料的储存和喂食要注意卫生,以避免青霉素和霉菌污染。

饮水管理蛋鸡需要充足且清洁的饮水。

饮水设备应该定期清洗,保持清洁无污染。

同时,要保证蛋鸡随时有充足的饮水供应,以维持其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健康状态。

环境控制蛋鸡对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

温度适宜、通风良好的环境可以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

饲养场应该经常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病原菌传播。

疾病防控蛋鸡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防控非常重要。

养殖者应该定期做好疫苗接种和排虫工作,以预防和控制常见的蛋鸡疾病。

同时,定期检查蛋鸡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体质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患病蛋鸡。

高效养殖技术为了提高蛋鸡的生产效益,养殖者可以采用一些高效养殖技术:光照管理蛋鸡对光的需求很高,适当的光照可以促进蛋鸡的生长和产蛋。

蛋鸡养殖技术与管理

蛋鸡养殖技术与管理

蛋鸡养殖技术与管理蛋鸡养殖是农业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关系到鸡农的经济收益和鸡蛋供应的稳定性。

蛋鸡养殖技术和管理是实现高产蛋的关键,本文将就蛋鸡养殖技术和管理进行探讨。

一、选择合适的蛋鸡品种选择适合的蛋鸡品种是蛋鸡养殖成功的第一步。

常见的蛋鸡品种包括白羽肉鸡、褐羽肉鸡、柯布鸡等。

选择品种时应考虑其蛋产量、抗病能力、适应性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同时,鸡农要与养殖专家和兽医进行沟通,了解本地区对不同品种的需求,以选择适宜品种。

二、提供合适的饲养环境合适的饲养环境对蛋鸡的生长和产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离工厂、市场和村镇近方便筹集饲料和销售蛋。

其次,要做好鸡舍设计和建设,确保通风、隔离和温度的合理控制。

鸡舍内要保持干燥、清洁和卫生,以预防疾病的传播。

此外,饲养设备如饮水器、喂饲器等也要符合规格,方便饲养管理。

三、科学的饲料供给与营养管理蛋鸡的饲养管理直接影响其产蛋量和蛋质量。

饲料要根据蛋鸡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制定,包括起始期、成长期和产蛋期。

饲料中应包含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同时,要定期配制饲料,并保证饲料的新鲜度和卫生。

四、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疾病是蛋鸡养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对蛋鸡的生长和产蛋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首先,要定期请兽医进行检查和疫苗接种,确保蛋鸡的健康。

其次,要加强饲养环境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同时,要定期监测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行为习惯,及时发现疾病问题并采取措施处理。

五、合理的管理和操作蛋鸡的管理和操作对养殖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要合理安排饲喂和饮水时间,控制饲料和水的供给量,避免浪费和过度。

同时,要定期清理鸡舍,更换垫料;注意保持鸡舍内外的清洁,防止蛋壳污染。

此外,要定期进行鸡群的分类和补群,保持鸡群的稳定性和适宜密度。

六、数据分析和记录养殖行业是一个数据驱动的行业,通过数据分析和记录可以更好地优化管理和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多农户育雏期以后按日龄而不按体型指 标(胫长、体重)发育更换为育成鸡日粮, 使雏鸡本来发 育不良的体型得不到发育补偿。 ▲育成期较长时段的低能日粮,实质上对所 有鸡群无视其体况发育而实施了“限制饲 喂”,导致育成后期鸡体型发育不良。
二.蛋鸡生理与饲料营养 (一)、蛋鸡的生物特性与代谢特点 1.蛋鸡生理器官特点 ●嗉囊-湿润贮存食物 ●肌胃-饲料的粉碎器官 ●盲肠不发达-仅6%-10%的饲料进入盲
为什么蛋鸡疾病越来越复杂
▲高产品种的单项选育导致其本身抗病减弱.
▲无规划的小群体饲养容易导致疾病的相互传染. ▲不符合动物福利的笼养方式使鸡抗病力减弱. ▲品种的杂乱易于引起疾病的交叉传染. ▲粪污的污染易于传播病源菌. ▲环境的污染提供了病菌繁殖的有利条件.
4. 蛋鸡产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我国目前禽蛋产量超过2900万吨,按国外先 进生产水平计算,其差距大致为:
B.按体型指标的发育程度更换日粮类型
◆ 许多农户仍然以日龄大小作为更
换日粮的依据,对体型指标不达标,特 别是胫长不达标的群体过早地由雏鸡料 更换为育成鸡料,由于胫长在育成中后 期的补偿发育十分有限,故此种饲养法 对鸡的危害可能是终生的。
▴应提倡育雏期末(6周龄)继续饲喂高营养 雏鸡料至8周龄甚至更长。因为增加的这部分 投入对每只鸡而言仅相当于增加了1枚蛋左右 的成本,且实践证明其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远远优于育成期的中后阶段再进行补偿发育 所增加的投入。
1.我国的蛋鸡产业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禽蛋生产国,约占世界产量 的40%;人均占有量超过22kg,是世界平均水平 的2倍. ▴我国已廊括汇集了世界目前几乎所有的优秀蛋 鸡良种资源,蛋鸡主要由外来品种主宰. ▴蛋鸡产业是我国现代畜牧业的标志性产业. ▴蛋鸡产业支撑着全国饲料企业40-60%的产值
1.我国的蛋鸡产业
4、保证蛋鸡体型指标良好发育的实践应 用
a.保证蛋鸡育雏期体重和胫长的最大发育 b.要十分关注育成后期鸡群体体重均匀度 c.10周龄以前以胫长为第一限制指标.体 重为第二限制指标来衡量蛋鸡体型发育;10 周龄以后以体重为第一限制指标,胫长为第二 限制指标衡量蛋鸡体型 发育较为科学.
(二)蛋鸡饲养新技术 1. 蛋鸡体型培育的一般原则 按生长期胫长、体重对产蛋性能,体重
次之,以保证此阶段胫长发育占成年75%-80%的 增长量,兼顾体重占成年约27%的增长量。
▲9-18周龄以体重作为限制指标,胫长次之,以
保证此阶段体重发育占成年约50%的增长量,兼 顾胫长占成年约20%-25%的增长量。
▲蛋鸡投入效益大小依次排序:雏鸡-育成鸡-产
3.胫长的生长发育规律及重要性
①胫长-指跖骨上关节到第三与第四趾间的距离. ②胫长的发育规律:蛋鸡成年胫长为104-105mm (白壳蛋鸡104mm,褐壳蛋鸡105mm). ▲育雏期末(6周龄)发育可达左右76-80mm, 占成年鸡胫长的74%;10周龄胫长达到92-93mm, 占成年88%-90%;18周龄即达成年胫长 ③胫长发育的重要性: ▲8周龄以前的胫长发育对蛋鸡生产性能决定程度 较大.
▴8周龄末只要胫长达标,即便是体重不 达标也需由雏鸡料变为育成鸡料。因为胫 长调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日粮中除能量外 的其它营养素,而体重的调控主要限制因 素是日粮能量。若胫长达标再用高营养的 全价雏鸡料则可能是一种浪费。体重不达 标可在育成期中后阶段主要通过日粮能量 调控实现补偿增长。
②18周龄体重均匀度控制
3).Ca和P的重要性
▲Ca和P是蛋鸡生长期骨骼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 二者必须保持合适的比例。 ▲产蛋期Ca主要形成蛋壳。 ▲产蛋期P的主要作用:Ca的吸收,贮存需P: CaHPO3;体内贮存Ca动员形成蛋壳,血P升 高:一方面阻止Ca的利用,另一方面排泄,故产 蛋期日粮Ca、P亦必需保持较严格的比例。
▴鸡蛋的优质、廉价及短平快生产特征对稳 定市场畜产品价格、保障市场供应具有不可 替代的作用 ▴蛋鸡产业”短平快”的特征也是畜禽饲养 中存量变化最大的产业. ▴我国蛋鸡生产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中原、 华北、东北和西北省区:河北.山东.辽 宁.吉林.河南.
2.河北的蛋鸡产业
▲蛋鸡年饲养量5.4 亿只左右,鸡蛋330万吨左右.
育18周龄体重大的鸡对产蛋量的正效应
比关注体重超标的负效应更实际、更重 要。 生产上要严格通过监测体型指标调整饲 喂方案,十分慎重而不能盲目滥用“限
制饲喂” 法。
4.蛋鸡饲养期最容易出问题的关键时期
1).育雏期: ●1-3日龄和7-10日龄 √1-3日龄死亡率高:原因是种蛋病菌感染导致。 √7-10日龄易死亡鸡:此阶段鸡由以蛋黄为主的 内营养转变为以饲料的外营养.这种转变涉及到鸡体 内较复杂的代谢功能转变,鸡的抗病力较弱,容易感 染大肠杆菌和呼吸道疾病. 主要措施:出壳鸡肌肉注射抗菌素,4-5日龄用药 物预防;饮水中加多维电解质. ●20-40日龄 由于环境温度较高,鸡舍较潮湿,鸡易于感染球虫病 而排红色粪便,需用药预防.
6).对饲料要求高
▲鸡蛋是畜产品中营养最全价,最平衡 的动物食品,但鸡体内的合成能力较弱, 故要求饲料营养全价.
(二)、蛋鸡的饲料与营养
1、我国蛋鸡饲料普遍存在的问题
①能量水平不足是导致蛋鸡生产性能不佳的主 要原因. ▲廉价饼粕的过多使用致浓缩料的能量较低. ▲育成鸡后期过多的添加麸皮等低能物质. ②雏鸡料多用粉料,易导致最有价值的养分浪费. ▲粉料使雏鸡采食不均匀;饲养方式易于导致 饲料浪费. ③饲料品质普遍不高易造成资源浪费.
3).抗应激能力弱
●视觉灵敏但味觉不灵敏 ●各种应激均可导致较严重的威害
4).繁殖潜力大
● 一枚鸡蛋从卵巢排出到产出体外约需24h ●母鸡卵巢有多达万个卵泡 ●公鸡精子在母鸡生殖道可保持受精能力的时 间达8-10天
5).抗病能力弱
▲肺较小且连接遍布机体的气囊,故从 呼吸道传播的病原体感染较快. ▲鸡蛋产出经过泄殖腔易受污染 ▲腹部与胸腔之间没有横隔膜的免疫屏 障 ▲无淋巴结-即缺少机体的免疫关卡.
2.体重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重要性
a、 家禽体重发育顺序:头和脑→内脏→骨骼→肌肉 →脂肪;体重减轻则顺序相反. b、蛋鸡体重的生长发育规律是:日龄愈小相对增重 大,育雏期末体重较出壳增加11倍;绝对增重产蛋前至 初产期(19-21周龄)最快,约增加400g. ▲ 6周龄完成成年体重的23%左右,18周龄完成成年体 重65%左右,36-40周龄生长发育基本结束.
△育成期饲养管理方法——与高产鸡群有显
著差异。
育雏期高强度频繁的免疫、温差、用药、断喙 等应激负效应较大,即便是高营养饲喂也很难使 雏鸡体型指标(胫长、体重)达标。 育雏鸡典型的免疫程序
日龄 1日龄 3日龄 8日龄 13日龄 免疫种类 马立克氏 新+支原体+肾传支三联 H120+新 法氏囊 日龄 18日龄 30日龄 35日龄 40日龄 免疫种类 新+支原体+肾传支三 联 禽流感H5+H9 传喉+鸡痘 新+H52
蛋鸡
2、 蛋鸡体型培育关键控制点的调控措施 ① 育雏期体型指标的调控 A.保证体型指标的最大发育
育雏期即便是体型指标超标,只会使鸡群骨 骼、肌肉发育更健壮,内脏及其功能更强化,不 会存在脂肪过量沉积问题。实践证明这种超标鸡
饲养效果是良好的。更何况生产上由于许多原因
而导致此阶段鸡体型指标往往不达标,其负效应 较严重。
▲蛋鸡在育雏期的增重主要以内脏及其功能完善和骨 骼发育为主,12周龄前主要是骨骼和肌肉发育为主,12 周龄以后卵巢开始发育,产蛋前主要以卵巢发育为主, 产蛋前体内仅有约4%的脂肪,36周龄以后增重基本是脂 肪. c.体重的重要性:蛋鸡5周龄.6周龄体重和16周龄 群体体重均匀度与产蛋量具有较强的正相关,且产蛋期 死亡率较低.

羊 27倍,饲料通过消化道需4h左右. ●法氏囊-特有的免疫器官
●泄殖腔-粪.尿.生殖道汇集之处. ●消化道短-为体长6倍,小于猪14倍和
2.生物特性与代谢特点
1).新陈代谢旺盛 ●体温高-平均41.5℃. ●心率快-平均250次/min ●单位体重产热多-是大家畜的4倍,羊的2.5倍.
●耗氧多,排二氧化碳多. 2).耐寒怕热 ●羽毛保温;产热多; ●无汗腺;呼吸散热有限
蛋鸡存栏占全国约1/6左右,是全国最大的蛋鸡主产区. ▲蛋鸡产业支撑着全省饲料企业约60%以上的产值. ▲ 蛋鸡产业是全省畜牧产业中为农民增收最大的产业, 年至少创造60-100多亿元的纯收入. ▲ 蛋鸡产业”短平快”的特征也是畜禽饲养中存量变 化最大的产业.
3.我国蛋鸡产业面临的问题
①养殖环境安全问题严重
科学研究表明:18周龄体重在未超过标
准体重约10%时,体重与产蛋量呈极显著
正相关,只有超过10%标准体重以上的鸡 群,体重与产蛋量才呈负相关。 生产实践中,育成期由于忽视鸡群体况
而较长时段普遍采用低能日粮,18周龄
鸡体型很少发现超标,往往是不达标者 居多,即为产蛋的体内营养储备不足。
因此,关注育成鸡后期体重的达标,培
三.蛋鸡饲养新技术
现代家禽饲养研究表明:决定蛋鸡生产性 能高低主要取决于家禽体型的发育.
(一)蛋鸡体型发育规律及重要性
1、蛋鸡体型发育指标
▲家禽“体型”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体重和骨 架. ▲体重包括鸡的骨骼.肌肉.内脏中的物质.羽 毛等,但由于水和食糜等管腔内容物影响称重的准 确性,故仅以体重来衡量家禽生长发育状况是不准 确的. ▲骨架是机体组成依附支撑而存在的构架,生产 中难以度量.研究人员发现,胫骨长度与骨架呈强 正相关,且不受采食和饮水的影响,操作性强,故 用胫长来衡量骨架的发育.
(2)结果:
发育不良 饲料与饲养管理 疾病 其它
68.7% 7.4% 20.6% 3.3%
影响蛋鸡生产水平的主要因素构成
△饲料——否,因为同一品牌饲料在其它鸡 群可获高产。 △疾病——否,因为基本相同的免疫和防病 措施同样可保证其它鸡群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