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养殖技术
蛋鸡养殖技术

蛋鸡养殖技术蛋鸡养殖技术蛋鸡是指专门用于产蛋的鸡种,是养殖业中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
随着人们对营养均衡的需求增加,蛋鸡养殖行业发展迅速。
本文将详细介绍蛋鸡养殖技术,包括饲养管理、饲料配制、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内容。
一、饲养管理1. 建立适宜的鸡舍:鸡舍应保持干燥通风、卫生无尘、温度适宜,以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合理的鸡舍设计应包括鸡舍大小、合理布局、通风设备、合理排粪系统等。
2. 合理的饲料供应:根据蛋鸡生长发育的需求和蛋鸡饲养周期的不同,制定合理的饲料供应计划。
注意饲料的品质和卫生,确保蛋鸡获得充足的营养。
3. 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定期对鸡舍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保持鸡舍内空气新鲜、卫生无臭味,防止疾病的传播。
4. 规律的光照管理:适当的光照时间对蛋鸡的产蛋率有重要影响。
在日照不足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二、饲料配制1. 根据鸡的生长阶段合理配置饲料:根据蛋鸡的不同生长阶段(起始期、生长期和产蛋期),科学配制合理的饲料,满足鸡的营养需求。
2. 合理增减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能量含量:不同生长阶段的蛋鸡对蛋白质和能量的需求也不同,应根据需要增减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能量含量,以满足鸡的生长发育需求。
3. 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在饲料配制过程中,适量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提高蛋鸡的免疫力和产蛋率。
三、疾病防控1.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蛋鸡在不同生长阶段需要接种不同的疫苗,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常见的鸡病。
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鸡舍清洁卫生,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建立合理的排粪系统,及时清除鸡舍内的异物和粪便。
3. 注意饮水卫生:饮水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避免水源受到污染,防止细菌和病毒通过饮水传播。
4. 早发现、早治疗:及时观察蛋鸡的行为和食欲,发现异常情况及早处理,避免疾病的扩散。
总结蛋鸡养殖技术的全面掌握对于提高产蛋率、保证鸡舍卫生和促进蛋鸡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饲养管理、饲料配制和疾病防控是蛋鸡养殖的三大关键技术。
蛋鸡养殖技术

蛋鸡养殖技术一、蛋鸡养殖技术的概述蛋鸡养殖技术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蛋鸡进行养殖和管理,以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和经济效益。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安全、营养丰富的禽蛋需求的增加,蛋鸡养殖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和改进。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介绍现代化的蛋鸡养殖技术。
二、合理选用品种1. 选用适应性强的品种在选择适合本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品种时,应综合考虑其产蛋率、耐寒性、耐热性以及繁殖力等指标。
常见适应性强的品种有白羽母(白羽新城)等。
2. 选用高产优质品种高产优质品种是指在同等条件下能够提供更多优质禽蛋的品种。
通过选择这些品种,可以提高单位面积内禽蛋产量,并增加经济效益。
三、科学管理环境1. 温度管理温度是影响蛋鸡产蛋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蛋鸡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
因此,要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合理调节鸡舍内温度,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2. 光照管理光照是影响蛋鸡产蛋率和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
合理控制光照时间和强度可以调节蛋鸡内分泌系统,促进其产蛋。
3. 通风管理通风是保持良好空气质量和控制温湿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理设计通风系统、定期清洁和消毒鸡舍可以有效预防疾病传播,并提高蛋鸡养殖效益。
四、科学合理的喂养管理1. 饲料配方根据不同阶段和需求,科学配制适宜的日粮配方可以提高禽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并提高产蛋率。
2. 饲喂方式合理选择适宜的自由饮水设备、自动喂料设备等可以有效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饲养效率。
3. 饲养密度合理控制饲养密度,保证蛋鸡的生长发育和行为需求,减少蛋鸡之间的竞争和压力,提高产蛋率。
五、疾病防控1. 预防为主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合理消毒、定期检查和疫苗接种等措施,提前预防常见疾病的发生。
2. 及时治疗一旦发现蛋鸡出现异常情况或患上某种疾病时,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对患者进行隔离管理,以避免传染。
3. 定期检测定期对蛋鸡进行常规体检和肠道菌群检测等工作,及时了解其健康情况,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蛋鸡养殖技术大全

蛋鸡养殖技术大全引言蛋鸡养殖是农业中一项重要的养殖业务之一。
随着对蛋类需求的增加,蛋鸡养殖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介绍蛋鸡养殖的各个方面,包括选种、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内容。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蛋鸡养殖者有所帮助。
选种蛋鸡的品种选择直接影响着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
常见的蛋鸡品种有白羽肉鸡、褐逆两用鸡、岩鹅和波尔森鸡等。
白羽肉鸡白羽肉鸡是一种既适合肉用又适合蛋用的品种,其鸡肉产量高、肉质鲜嫩口感好。
此外,白羽肉鸡的蛋白质含量也较高,适合蛋鸡养殖者选择。
褐逆两用鸡褐逆两用鸡是一种优秀的农家杂交品种,具有优良的肉用和蛋用性能。
它的饲料转化率高,鸡肉质地鲜美,独特的毛色也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岩鹅岩鹅是一种体型较大、产蛋量高的鸟类品种。
岩鹅的产蛋率可以达到80%以上,蛋黄呈橙红色,口感鲜美,适合用于蛋制品加工。
波尔森鸡波尔森鸡是一种外观优美、性情温顺的蛋鸡品种。
它的蛋壳色泽鲜艳,鸡蛋品质优良,适合用于蛋类市场销售。
饲养管理蛋鸡的饲养管理对于蛋鸡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饲养管理要点:饲料供应合理的饲料供应是蛋鸡养殖的基础。
饲料应该具备全面的营养成分,并根据蛋鸡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进行合理搭配。
同时,饲料的储存和喂食要注意卫生,以避免青霉素和霉菌污染。
饮水管理蛋鸡需要充足且清洁的饮水。
饮水设备应该定期清洗,保持清洁无污染。
同时,要保证蛋鸡随时有充足的饮水供应,以维持其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健康状态。
环境控制蛋鸡对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
温度适宜、通风良好的环境可以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
饲养场应该经常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病原菌传播。
疾病防控蛋鸡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防控非常重要。
养殖者应该定期做好疫苗接种和排虫工作,以预防和控制常见的蛋鸡疾病。
同时,定期检查蛋鸡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体质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患病蛋鸡。
高效养殖技术为了提高蛋鸡的生产效益,养殖者可以采用一些高效养殖技术:光照管理蛋鸡对光的需求很高,适当的光照可以促进蛋鸡的生长和产蛋。
蛋鸡养殖技术与管理

蛋鸡养殖技术与管理蛋鸡养殖是农业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关系到鸡农的经济收益和鸡蛋供应的稳定性。
蛋鸡养殖技术和管理是实现高产蛋的关键,本文将就蛋鸡养殖技术和管理进行探讨。
一、选择合适的蛋鸡品种选择适合的蛋鸡品种是蛋鸡养殖成功的第一步。
常见的蛋鸡品种包括白羽肉鸡、褐羽肉鸡、柯布鸡等。
选择品种时应考虑其蛋产量、抗病能力、适应性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同时,鸡农要与养殖专家和兽医进行沟通,了解本地区对不同品种的需求,以选择适宜品种。
二、提供合适的饲养环境合适的饲养环境对蛋鸡的生长和产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离工厂、市场和村镇近方便筹集饲料和销售蛋。
其次,要做好鸡舍设计和建设,确保通风、隔离和温度的合理控制。
鸡舍内要保持干燥、清洁和卫生,以预防疾病的传播。
此外,饲养设备如饮水器、喂饲器等也要符合规格,方便饲养管理。
三、科学的饲料供给与营养管理蛋鸡的饲养管理直接影响其产蛋量和蛋质量。
饲料要根据蛋鸡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制定,包括起始期、成长期和产蛋期。
饲料中应包含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同时,要定期配制饲料,并保证饲料的新鲜度和卫生。
四、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疾病是蛋鸡养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对蛋鸡的生长和产蛋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首先,要定期请兽医进行检查和疫苗接种,确保蛋鸡的健康。
其次,要加强饲养环境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同时,要定期监测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行为习惯,及时发现疾病问题并采取措施处理。
五、合理的管理和操作蛋鸡的管理和操作对养殖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要合理安排饲喂和饮水时间,控制饲料和水的供给量,避免浪费和过度。
同时,要定期清理鸡舍,更换垫料;注意保持鸡舍内外的清洁,防止蛋壳污染。
此外,要定期进行鸡群的分类和补群,保持鸡群的稳定性和适宜密度。
六、数据分析和记录养殖行业是一个数据驱动的行业,通过数据分析和记录可以更好地优化管理和决策。
蛋鸡的养殖技术

蛋鸡的养殖技术蛋鸡是我养鸡业一种主要的养殖方向,我国每年的鸡蛋消耗量是非常大的。
蛋鸡主要的饲养方向是提高产蛋率及鸡蛋的质量,对肉质没有太大的要求。
蛋鸡的养殖与普通肉鸡的养殖还是有做差异的。
那么蛋鸡具体该怎么去养殖呢?下面专业人士就为大家带来了蛋鸡的养殖技术,一起来看看吧!1、养殖区域蛋鸡的养殖场地要建立在远离城区、交通要道及各个工厂等,防止过于吵闹、污染影响蛋鸡的生长。
最好是建立在深山中,其空气质量好,可进行无公害的绿色养殖。
鸡舍要设立运动场、休息室及育雏室等。
根据养殖规模控制好面积,要对养殖场周围进行消毒工作,防止病菌感染,导致蛋鸡感染疾病。
蛋鸡的养殖环境对其生长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环境不适的话,轻则降低蛋鸡的产蛋率,重则会导致蛋鸡死亡。
2、育雏期管理百度文库要根据养殖地区的不同控制好引种的时间,在育雏室要准备好水槽、食槽等,对其进行高温消毒。
育雏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养殖密度,不宜养殖过密,防止部分雏鸡进食不足,影响其正常生长。
并且要做好通风工作,提高鸡舍内的空气质量。
在通风的同时,还要注意控制好鸡舍内的温度,在引种的第一个星期内,其温度要控制在34度左右,然后每过7天降低1-2度,一直降低维持至20度左右。
3、青年鸡管理与育雏期一样,首先百度文库要准备好青年鸡的鸡舍,每个鸡笼饲养只数不得超过10只,且同样要准备好生活用具,进行消毒。
转群时间不宜选择在阴雨天,防止蛋鸡无法及时适应环境。
在转群后3天左右进行饲喂工作,当蛋鸡逐渐适应环境后。
让蛋鸡自由进食,适当运动,每天饲喂两次饲料。
最好是训练鸡当听到特定声音的时候回来进食,增强蛋鸡的生长能力。
4、产蛋期管理当蛋鸡进入产蛋期之后,要及时打开鸡蛋容器,然后在底部放入适量的软纸,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更换。
在固定位置放入饲料,每天两次。
并且要定时捡蛋,在刚进入产蛋期的时候,要让蛋鸡形成定点产蛋的习惯。
还要查看鸡舍内是否有外产的蛋,及时收回,防止破损。
每天要定时清洗消毒水食槽,减少鸡舍病原体基数。
蛋鸡养殖无抗饲养技术要点

蛋鸡养殖无抗饲养技术要点蛋鸡养殖无抗饲养技术是一种注重饲养鸡只健康、绿色环保的养殖技术。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采用无抗饲养技术来养殖蛋鸡。
无抗饲养技术的核心理念是尽量减少对鸡只使用抗生素和化学药物,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科学的饲料配制和良好的环境条件来提高蛋鸡的健康水平,减少鸡蛋中的抗生素残留物,保证食品安全。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蛋鸡养殖无抗饲养技术的要点。
一、合理的饲养管理1. 优质饲料供应:蛋鸡的饲料质量直接影响到蛋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
采用无抗饲养技术的关键是使用优质的饲料,饲料要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不含有任何激素、抗生素等有害物质。
同时应根据蛋鸡生长发育的需要,科学配制饲料,保证饲料的营养均衡。
2. 合理的饲养密度:蛋鸡的合理饲养密度可以减少因过密饲养而引起的压力和争斗,减少饲养疾病的发生。
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饲养2-3只蛋鸡为宜。
3. 清洁的饲养环境:蛋鸡舍的卫生状况对鸡只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蛋鸡舍应保持干燥、通风良好,并且定期进行卫生消毒,避免饲养环境中的细菌、病毒对蛋鸡的影响。
4. 疾病防控:采用无抗饲养技术的养殖户应该加强对蛋鸡的疾病防控,定期对蛋鸡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并且建立健全的免疫体系,提高蛋鸡的免疫能力。
二、科学的饲料配制1. 根据生长期的需要合理配制饲料:蛋鸡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需要的营养成分不同,需要根据蛋鸡的品种和生长发育阶段合理配制饲料,保证其获得充足的营养。
2. 添加天然保健品:在饲料中适量添加一些天然的保健品,如益生菌、酵素等,可以帮助蛋鸡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增强免疫力,减少饲料浪费。
3. 严格控制添加剂使用:在饲料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添加抗生素、激素等有害物质的使用,保证饲料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
三、良好的环境条件1. 保持空气清新:蛋鸡舍要保持空气清新,通风良好,防止粪便积聚产生臭味和细菌,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养殖技术-秋季蛋鸡饲养六个要点

养殖技术-秋季蛋鸡饲养六个要点一、淘汰老弱母鸡蛋鸡一般饲养1-2年为好,超过2年应淘汰。
对体质差的、产蛋少的应及时挑出分圈饲养。
淘汰出的蛋鸡应多喂高热量饲料,如玉米(2336,10.00,0.43%)、糠麸等,促使母鸡增膘,养肥后及时上市。
另外,新老蛋鸡应分开饲养,使新蛋鸡逐渐由产前饲养过渡到产蛋饲养。
二、人工控制换羽实行人工控制饲养条件,促使蛋鸡同步换羽。
为使蛋鸡同步换羽,可将光照时间由原来的16小时减为8小时,将强光改为弱光,将配合饲料改为谷糠、秸糠,并在饲料中加拌1%-1.5%的生石膏代替矿物质,这样7-10天就可换羽。
换羽后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南瓜、蔬菜等青饲料,将光照恢复到12-16小时,4-5周后蛋鸡即可长出新羽,7-8周鸡群可产蛋。
在日粮中添加2.5%的氧化锌也能促进蛋鸡换羽并缩短换羽时间,提前产蛋。
三、调整日粮结构要求饲料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丰富齐全,适口性好,质量优良。
蛋鸡产蛋率在70%-90%时,日粮中应含蛋白质17%-19%,每千克饲料含2700-2750千卡热量,含钙3%-4%。
当每100只鸡每天产蛋5-10枚时即可开始催产,每100千克饲料中应加15-20千克豆饼,鱼粉和血粉共5-7千克,麸皮5-10千克,槐叶粉3千克,骨粉2千克,贝壳粉4-5千克,食盐0.5千克,蛋禽用多种维生素10千克,矿物质添加剂适量,其余为玉米。
当产蛋率达到70%-80%时,日粮中每100千克饲料再增加鱼粉1-2千克,适当减少麸皮和玉米,这样可多产蛋。
四、人工补充光照光照能刺激排卵,增加产蛋量。
蛋鸡开始产蛋时每周增加光照半小时,以后每两周增加半小时,直到每天光照时间达到16小时。
每天天亮前人工补充光照效果最好。
补充光照时,舍内每平方米地面3-5瓦为宜。
灯距地面2米左右,并要有灯罩聚光,灯与灯之间为3米,且光线照射要均匀。
五、保持环境安静鸡群产蛋达到高峰期时,必须创造一切条件来保障鸡群的健康和高产稳产,并想法延长产蛋高峰期。
蛋鸡的养殖技术

蛋鸡的养殖技术蛋鸡的养殖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行业,为了能够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和健康度,养殖者们需要掌握一系列的技术。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些蛋鸡的养殖技术。
1. 饲料管理:蛋鸡的饲料是影响产蛋率和鸡只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养殖者需要根据蛋鸡的年龄和生理需求,合理选择饲料,并根据饲养周期进行科学配比。
此外,饲养者还需要定期检查饲料质量,确保其满足蛋鸡生长所需的营养要求。
2. 环境管理:蛋鸡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合理的环境管理对于提高蛋鸡的产蛋率至关重要。
养殖者需要确保鸡舍通风良好,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此外,定期清理鸡舍,消毒防疫也是必不可少的环境管理措施。
3. 疾病预防:蛋鸡容易受到各种传染病的侵袭,因此疾病的预防是养殖者们重要的任务之一。
养殖者需要定期给蛋鸡接种疫苗,确保它们获得足够的免疫力。
此外,定期体检和隔离也是有效预防疾病传播的措施。
4. 光照管理:光照是影响蛋鸡产蛋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合理的光照管理可以促进蛋鸡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产蛋数量和质量。
养殖者可以利用人工光源,控制光照时间和强度,使蛋鸡保持一个适宜的光照环境。
5. 繁殖管理:蛋鸡的繁殖是保持种群增长和产蛋量的关键。
养殖者需要选择优质的种鸡,并合理进行配种。
此外,科学的孵化和育雏管理也是确保蛋鸡繁殖成功的重要环节。
6. 健康监测:养殖者需要时刻关注蛋鸡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体检和观察。
一旦发现蛋鸡有异常表现,如食欲不振、羽毛无光泽等,养殖者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保健措施,以保证蛋鸡的健康和产蛋率。
7. 精细化管理:随着科技的进步,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蛋鸡养殖的新趋势。
借助智能化设备和数据分析技术,养殖者可以实时监测鸡群的生长情况、产蛋率等重要指标,并进行精确调控,以提高养殖效益。
总结:蛋鸡的养殖技术涉及到饲料管理、环境管理、疾病预防、光照管理、繁殖管理、健康监测和精细化管理等多个方面。
养殖者需要具备科学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学习和探索,以确保蛋鸡的健康和产蛋率稳定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鸡养殖技术2619857603目录 1影响蛋鸡产蛋量下降的原因 (1)1.1 正常性产蛋量下降(又称生理性产蛋量下降) (1)1.1.1 品种…………………………………………………………………1 1.1.2 休产日产蛋量下降…………………………………………………1 1.1.3 规律性产蛋量下降…………………………………………………2 1.2 非正常性产蛋量下降…………………………………………………2 1.2.1 环境因素……………………………………………………………2 1.2.2 疾病因素……………………………………………………………3 1.2.3 饲养因素……………………………………………………………4 1.2.4 管理因素……………………………………………………………4 1.2.5 营养因素……………………………………………………………4 1.2.6 药物因素 (5)1.2.7 其他因素 (5)2蛋鸡产蛋量下降的防治措施………………………………………………5 2.1对正常性产蛋量下降 (5)2.2 对非正常性产蛋量下降…………………………………………………6 3结论………………………………………………………………………9 影响蛋鸡产蛋量下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产蛋率是蛋鸡生产中的重要指标~终生产蛋量是蛋鸡生产经济效益好坏的体现。
对蛋鸡产蛋量出现下降的原因分析表明:蛋鸡产蛋量受到营养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疾病因素、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只要在实践中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是完全能延长蛋鸡的产蛋高峰期~保证经济效益。
【关键词】蛋鸡产蛋量下降原因防治措施在正常情况下,鸡群产蛋率有一定规律性,不同品种的鸡,产蛋率虽有所不同,但一般从开产后3~4周进入产蛋高峰,高峰期后产蛋量开始缓慢下降,直至产蛋结束。
在饲养管理中,可绘制不同的产蛋曲线图,以便及时掌握鸡群产蛋量的变化情况,改善饲养管理方式。
一般来说,鸡群产蛋量下降后是很难回升的,即使回升,回升的幅度也不大,很难恢复到原来水平。
通过对鸡群周围环境以及饲养管理等的观察和了解,分析蛋鸡产蛋量下降的原因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完全能延长蛋鸡的产蛋高峰期,保证经济效益。
1 产蛋量下降的原因1.1 正常性产蛋量下降(又称生理性产蛋量下降) 1.1.1 品种有的蛋鸡品种本身产蛋数量少,有的开产时间早,出现产蛋高峰期早,但是维持高峰期的时间不长,因此出现产蛋量下降。
1.1.2 休产日产蛋量下降蛋鸡连续产蛋的天数不同,有的连产蛋天数多,有的连产蛋天数少,不管连产天数长短,连产结束后紧接着就有一个休产日。
有可能休产鸡在某一天突然增多,出现产蛋量突然下降的现象,在此情况下,如果鸡群没有什么异常现象,产蛋量就会很快的恢复。
1.1.3 规律性产蛋量下降产蛋率曲线图204060801001234567891011从20周龄开产每5周记录的产蛋率产蛋率曲线蛋鸡的产蛋率有一定规律性,可用产蛋曲线图表示。
不同品种的蛋鸡产蛋曲线图虽然有所不同,但一般从开产后3,4周都能达到产蛋高峰,高峰期后产蛋量开始缓慢下降,直至产蛋结束。
1.2 非正常性产蛋量下降1.2.1 环境因素1.2.1.1光照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的变化。
如突然停止光照,光照时间缩短,无规律,光照强度减弱都可引起产蛋量的下降。
1.2.1.2 通风鸡舍内长期不开窗户或风扇,炎热季节长时间停电,冬季为保暖,长时间不通风,致使鸡舍内通风严重不足,引起产蛋量的下降。
1.2.1.3 温度与湿度温度突然升高或下降。
夏季长时间高温高湿,未做好降温工作;冬季长时间低温,未做好保温工作,导致鸡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产蛋量下降。
产蛋鸡最适宜的湿度为60,,70,,如果舍内湿度过低,就会导致鸡羽毛紊乱,皮肤干燥,羽毛和喙、爪等色泽暗淡,并且极易造成鸡体脱水和引起鸡群的呼吸道疾病。
如果舍内温度过高,就会使鸡呼吸时排散到空气中的水分受到限制,鸡体污秽,病菌大量繁殖,易引发各种疾病,引起产蛋量的下降。
1.2.1.4 饮水饮用水水质差或饮水不卫生,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供水系统发生障碍,造成供水不足或短水时,会引起鸡产蛋量下降。
1.2.2疾病因素1.2.2.1 减蛋综合征减蛋综合征的特点是在饲养管理条件正常的情况下,在鸡群产蛋量达到高蜂时,产蛋量突然急剧下降,同时在短期内出现大量的无壳软蛋、薄壳或蛋壳不整的变形蛋。
一般无死鸡现象,但持续时间可长达1个多月,即使恢复,产蛋量也会下降10,一30,。
此病的防制重点是搞好免疫和创造利于生产的环境,本病发生后,目前均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
1.2.2.2 非典型鸡新城疫非典型鸡新城疫是鸡群在具备一定免疫水平时遭受强毒攻击而发生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病情比较缓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不高。
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成鸡喉头、气管充血、出血,卵泡破裂引起孵黄性腹膜炎。
使成鸡产蛋量突然下降5,,12,,严重者可达50,以上。
并可出现畸型蛋、软壳蛋和糙皮蛋。
1.2.2.3 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
传播迅速,该病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造成蛋鸡产蛋机能障碍,使蛋鸡产蛋迅速下降,并且软壳蛋、畸型蛋增多,死亡率较低。
1.2.2.4 细菌性疾病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如鸡白痢、大肠杆菌病、传染性鼻炎等。
此类疾病多由细菌引起,发生后均会对产蛋鸡造成重大影响,使产蛋量降低,其发病大多数是因为蛋鸡终生隐性带菌或周围环境存在病菌。
在应激不良条件下,机体抗病能力减弱,使病原得以繁殖,造成发病。
其传播方式有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两种。
1.2.2.5 变异性传染性支气管炎变异性传染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开产初期产蛋率上升缓慢或下降,产少量白皮蛋或软皮蛋,采食正常,但有零星死鸡,剖检可见输卵管发育不良或萎缩迹象。
气管底端,约有2,3cm长红色充血,严重的有硬化坏死。
内脏有近似黑色粘液,时间长的有腐臭现象,可造成死亡。
治疗用配制好的抗呼吸道中药制剂及抗大肠杆菌药如阿莫西林钠或乳酸环丙沙星,5,7天可好转[5]。
1.2.2.6 寄生虫病影响蛋鸡的寄生虫病较多,如球虫病、白冠病、螨虫病等,均能使蛋鸡产蛋量下降百分之几到50,不等。
1.2.3 饲养因素日粮中饲料营养成分发生变化或质量有问题,或者突然变更饲料。
如日粮中原料种类突然改变,饲料搅拌不均,饲料发霉变质,食盐含量高,石粉添加量偏高,将熟豆饼换成生豆饼,降低了鸡的采食量或导致消化不良。
在饲养过程中将不同年龄段鸡的饲料搞混,使之营养不足,也会导致产蛋量下降。
1.2.4 管理因素1.2.4.1 饲养人员衣服、窗帘布颜色及作业时间经常变换。
据了解某蛋鸡场将灰色卷帘布改为蓝色卷帘布,结果引起鸡群产蛋下降5.1%,且软壳蛋增多;鸡群鸣叫不安,惊恐跳跃,部分鸡只跳出笼门。
后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是立即将卷帘布内侧喷以蓝黑墨水稀释液,以使其颜色与原来卷帘布颜色相近。
并且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饲料中加倍添加多维素,连续饮用一个周后鸡群基本才恢复正常。
但是产蛋量没有完全恢复,这也符合产蛋量具有不可补偿性的产蛋规律。
1.2.4.2 异常的声响及动物进入鸡舍内乱跑,捉鸡等。
据了解鸡场附近邻居搞修建带来的噪音污染,据统计400只38日龄肉鸡死了24只。
1000只产蛋量下降了34%,整个鸡群东奔西窜、呆立、昏迷死亡;剖解发现部分鸡肝脏破裂,腹腔瘀血。
后经过在饮水中加入Vc和NaHCO3,加喂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并保持环境的安静,避免噪声的及时补救,才得以恢复。
1.2.4.3 饲养人员责任心不强,喂料减少,饮水不足。
1.2.5 营养因素饲料中营养的缺乏或过高、原料品种及营养成分的变化、劣质饲料原料等因素均可造成产蛋率下降。
经调查造成产蛋率下降的情况很多,比如玉米水份含量过高。
在我国每年9,11月份,库存陈旧玉米用完,当年产玉米上市,养鸡户在使用新玉米时,饲料中所用的玉米不是按干物质计算,而是按重量计算,同样重量的玉米由于水份含量(16,,18,)明显高于陈玉米(10,,12,),因此能量、蛋白质和其它营养物质明显不足,造成产蛋率可下降5,,31,。
有的养鸡户挑最便宜的饲料使用,有的是饲喂量不足,这样均造成了营养不平衡、不全面,不能完全满足产蛋营养需要,导致了产蛋量下降、蛋重轻、蛋壳质量差,蛋的合格率下降,有的下降幅度可达5,,15,。
1.2.6 药物因素1.2.6.1 用药不当如应用了抑制产蛋量下降的药物,如痢特灵,喹乙醇,痢菌净,金霉素,氯霉素,地塞米松,球虫净等。
均可能导致蛋鸡产蛋量下降。
原因是家禽对药物的敏感性很大,如:磺胺类药物、硫酸链霉素都能使蛋鸡血钙水平下降、产蛋率下降、蛋质变差;拟胆碱药如新斯的明、氨甲酰胆碱和巴比妥类药物都能影响子宫的机能而使产蛋提前,造成产蛋周期异常,蛋壳变薄、下软壳蛋等;氯羟吡啶(克球粉)、尼卡巴嗪等抗球虫药也影响蛋鸡产蛋率;产蛋家禽对乳糖尤其敏感,饲料中含乳糖15%时产蛋会明显受到抑制,超过20%则生产停滞。
1.2.6.2 紧急预防接种在鸡发生某种传染病时,可能要采取某种接种疫苗的措施,这都会造成一时期产蛋量的急剧下降,有的能回升到原来的产蛋率,有的则不能回升到原来的产蛋率。
影响产蛋量下降的疫苗有:新城疫,禽霍乱,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疫苗。
1.2.7 其他因素1.2.7.1 外界环境所产生的一些应激因素,如异常过大的声响(饲料加工房距离鸡舍太近),红色衣服的刺激,喂饲料等产生的应激反应都能造成产蛋量的下降。
1.2.7.2 鸡群的遗传稳定性,长期的气候反常等多方面的应激干扰也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造成产蛋量的下降。
2蛋鸡产蛋量下降的防治措施2.1 对正常性产蛋量下降对正常性产蛋量下降,应根据产蛋曲线图,掌握产蛋变化的情况,改善饲养管理方式,调整日粮结构和营养标准,以达到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2 对非正常性产蛋量下降对非正常性产蛋量下降,无论是何种原因所致,都难以恢复正常的产蛋水平。
为避免非正常性产蛋量下降的出现,根据起产生原因,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
2.2.1 健全光照制度光照是促进蛋鸡性腺发育,提高繁殖性能的必要条件。
在做好蛋鸡育雏、育成期的光照管理条件下,更应注意产蛋期间需逐渐增加到16h光照,强度为10,15lx。
并应遵循产蛋阶段光照时间宜长,不可缩短,不可减弱光照强度,不宜变动光照制度,不能忽照忽停,应保持舍内照度均匀和维持相应照度等原则。
否则,鸡群难以达到产蛋高峰,产蛋率不稳定或产蛋高峰持续时间缩短。
18,68周龄在自然光照良好的情况下,每周增加0.5,1h光照至16h小时恒定,69,72周龄要达到17h,光照强度为3w/m3,不随便改变光照强度、颜色、时间,更不能停止光照,并按时开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