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

合集下载

骨折后脚踝僵硬每天锻炼方法

骨折后脚踝僵硬每天锻炼方法

骨折后脚踝僵硬每天锻炼方法骨折后脚踝僵硬是一种常见的情况,对于患者来说,如何进行有效的锻炼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锻炼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脚踝的灵活性和力量,减少僵硬感,提高生活质量。

在进行锻炼之前,患者应该先咨询医生,了解自己的骨折情况和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

下面将介绍一些骨折后脚踝僵硬每天锻炼的方法,希望对患者有所帮助。

1. 踝关节活动。

踝关节活动是恢复脚踝活动性的重要方法。

可以坐在椅子上,抬起一只脚,用脚尖画圆,先顺时针方向,然后逆时针方向,每次画10-15个圈。

这样可以有效地锻炼脚踝周围的肌肉和韧带,促进踝关节的活动。

2. 拇指抬起。

坐在椅子上,双脚平放在地上,然后尽量抬起大拇指,保持5秒钟,然后放下,每次重复10-15次。

这个动作可以有效地锻炼脚踝周围的肌肉,增强脚踝的力量。

3. 踮脚尖。

站立,双脚并拢,然后尽量站在脚尖上,保持5秒钟,然后放下,每次重复10-15次。

这个动作可以有效地锻炼脚踝周围的肌肉,增强脚踝的力量和平衡能力。

4. 拇指对抗。

坐在椅子上,双脚平放在地上,然后用大拇指对抗其他四个脚趾,保持5秒钟,每次重复10-15次。

这个动作可以有效地锻炼脚踝周围的肌肉,增强脚踝的力量和灵活性。

5. 踝关节伸展。

坐在椅子上,把脚平放在地上,然后用双手轻轻拉动脚尖,使脚背和小腿产生拉伸感,保持15-30秒,每次重复3-5次。

这个动作可以有效地增加踝关节的灵活性。

总结:骨折后脚踝僵硬是一种常见的情况,但通过正确的锻炼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脚踝的僵硬感,提高脚踝的灵活性和力量。

在进行锻炼之前,患者应该咨询医生,了解自己的骨折情况和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

上述介绍的踝关节活动、拇指抬起、踮脚尖、拇指对抗和踝关节伸展等方法,可以作为骨折后脚踝僵硬每天锻炼的参考,希望对患者有所帮助。

记住,锻炼应该逐渐增加强度,避免过度运动造成二次伤害。

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脚踝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脚踝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脚踝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脚踝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术后康复训练对于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至关重要。

在进行脚踝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强度,以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下面将介绍脚踝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法,希望对正在康复的患者有所帮助。

首先,术后康复训练的初期阶段主要以恢复关节的活动度和肌肉的力量为主。

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如踝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踮脚练习、踝关节的腓腹肌力量训练等。

这些训练有助于减轻术后的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促进术后患者的恢复。

接着,逐渐过渡到中期阶段的康复训练。

在这个阶段,可以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和难度,包括进行一些平衡训练、踝关节的稳定性训练、步态训练等。

这些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踝关节稳定性和步态的协调性,减少因术后长期卧床而导致的肌肉无力和步态异常。

最后,进入术后康复训练的后期阶段。

在这个阶段,可以进行一些功能性训练,如进行一些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训练,如上下楼梯训练、踢球训练等。

这些训练有助于患者逐渐恢复到术前的运动水平,提高日常生活中的运动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脚踝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强度。

同时,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要注意避免过度训练,避免出现新的损伤。

另外,术后康复训练需要有一定的持之以恒,患者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总之,脚踝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强度。

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术后患者尽快恢复到正常的运动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介绍的脚踝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对正在康复的患者有所帮助。

脚踝骨折康复训练流程

脚踝骨折康复训练流程

脚踝骨折康复训练流程
脚踝骨折是常见的运动伤害之一,康复训练是恢复脚踝功能的关键。

以下是脚踝骨折康复训练的流程:
1. 保护伤口:在开始康复训练之前,应该先保护好伤口,避免进一步损伤。

拐杖或者助行器可以帮助减轻伤腿的重量,减少踝关节的负担。

2. 恢复关节活动度:在保证没有伤口出血和伤腿不疼痛的情况下,可以开始进行关节活动的恢复。

通过轻轻的活动脚踝,可以增加关节的活动度。

3. 加强肌肉力量:肌肉力量的恢复是康复训练的重点之一。

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锻炼,如踮脚尖、蹲起等等。

4. 提高平衡能力:在脚踝骨折伤愈后,平衡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

可以进行一些平衡器械的练习,如单脚站立、木板运动等等。

5. 加强功能训练:当脚踝的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得到提高后,可以进行一些功能性的训练。

如跳跃、奔跑、爬楼梯等等。

6. 增加运动量:在保证脚踝功能恢复的前提下,逐渐增加运动量,如散步、慢跑等等。

以上是脚踝骨折康复训练的流程,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度练习。

同时应注意伤口的保护,避免再次受伤。

- 1 -。

腓骨骨折康复训练

腓骨骨折康复训练

腓骨骨折康复训练
1.踝关节背伸牵拉
将踝关节背伸,向后牵拉脚部至极限位置,保持15秒钟后恢复正常姿势,重复10次。

2.踝关节外翻牵拉
将踝关节向外牵拉脚部,到极限位置后,保持15秒钟后恢复正常姿势,重复10次。

3.踝关节内翻牵拉
将踝关节向内牵拉脚部,到极限位置后,保持15秒钟后恢复正常姿势,重复10次。

4.踝关节外翻等长力量训练
将患肢外侧抵住桌腿或者墙面,向外用力来使肌肉保持收缩的状态,坚持15秒钟后恢复至正常的姿势,随后放松五秒钟至十秒钟,重复五次至十次左右。

5.踝关节内翻等长力量训练
将患肢的内侧抵住桌腿或者墙面,向内侧用力使肌肉保持收缩的状态,坚持15秒钟后恢复,放松十秒钟,重复五次至十次。

6.抗阻力力量训练
使用橡皮筋或者毛巾自行增加阻力,运动踝关节时脚面向后,可以帮助抵抗橡皮筋或者毛巾的阻力,坚持15秒钟后恢复,重复10次。

三踝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三踝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三踝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踝骨折手术后的康复训练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足部功能和力量,减轻疼痛,恢复正常步态和活动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踝骨折术后康复训练项目:
1. 无负重活动:手术后初期,要避免负重活动。

可以进行无负重的动态活动,如主动和被动的足部屈伸运动,踝关节的冲击运动等。

2. 活动范围增加:在术后的几周内,逐渐增加活动范围。

可以进行主动和被动的踝关节活动,如内外翻和屈伸运动,以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3. 平衡和稳定训练:通过平衡板或稳定垫训练,以加强踝关节周围的肌肉,提高平衡和稳定性。

4. 强化训练:术后几周后,可进行踝关节周围肌肉的强化训练。

这包括抗阻力的踝关节内外翻和屈伸训练,提高踝关节的力量和稳定性。

5. 步态训练:术后几周后,可以进行步态训练,以恢复正常的步态模式和步幅。

6. 慢跑和跳跃训练:术后几个月后,可以逐渐进行慢跑和跳跃训练,以提高脚的稳定性和耐力。

7. 功能性训练:根据个体需要,可以进行一些功能性训练,如
爬楼梯、踢球等,以恢复正常的日常活动能力。

请注意,以上是一般的康复训练指导,具体的训练内容和进度应根据医生和物理治疗师的建议进行。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遵守医生的嘱咐,避免疼痛或过度活动,以免影响康复进展。

脚踝撕脱骨折康复训练

脚踝撕脱骨折康复训练

脚踝撕脱骨折康复训练
1.早期康复:早期应对患者体位进行制动,辅助石膏或支架等外固定方式,避免骨折端位移。

该时期可以指导患者缓慢、适当地活动脚趾;需注意避免牵连踝关节活动;运动强度较低;指导患者实施直腿抬高训练,同时进行膝关节屈曲运动。

2.中期康复:负重康复训练的强度需循序渐进,于损伤的踝关节上放置沙袋,指导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指导患者活动踝关节,要求运动幅度依据踝关节耐受为主,控制沙袋移动,避免抖动;逐渐进行步行训练。

3.末期康复:逐渐开展步态的练习,慢慢提高踝关节正常活动范围,可于术后3个月增加快走训练,并于术后6个月进行正常的运动及体力劳作;并告知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检。

脚踝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脚踝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脚踝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脚踝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术后的康复训练对于恢复患者的正常行走和生活至关重要。

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能够有效地加速康复过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面将介绍脚踝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法,希望对正在康复的患者有所帮助。

1. 初期康复阶段。

在手术后的初期,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同时,进行简单的康复训练,如进行踝关节的主动、被动活动,有助于减轻肌肉的萎缩和关节的僵硬。

此阶段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辅助措施,如热敷、冷敷等,有助于减轻疼痛和肿胀。

2. 逐渐增加负重训练。

随着康复的进行,患者可以逐渐增加负重训练,如使用拐杖进行行走训练。

在进行负重训练时,要注意避免过度负重,以免对受伤的脚踝造成过大的压力。

同时,可以进行一些平衡训练,如单腿站立、倒立等动作,有助于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

3. 强化肌肉训练。

逐渐恢复行走后,患者可以进行一些踝关节周围肌肉的强化训练,如踮脚尖、踩脚后跟等动作,有助于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和肌肉的力量。

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踝关节的活动训练,如踝关节的屈伸、内外翻等动作,有助于增加踝关节的活动范围。

4. 恢复日常活动。

随着康复的进行,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如上下楼梯、跑步等。

在进行这些活动时,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对脚踝造成二次伤害。

同时,也要注意保持适当的休息和睡眠,有助于促进康复过程。

5. 注意饮食和营养。

在康复的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和营养的均衡,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有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和肌肉的恢复。

同时,也要避免摄入过多的高糖、高脂肪食物,以免影响康复的效果。

6. 定期复查和康复评估。

在康复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和康复评估,以了解康复的效果和进展情况。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康复训练的方法和强度,有助于提高康复的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脚踝骨折术后的康复训练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

脚踝骨折康复训练6种简单方法

脚踝骨折康复训练6种简单方法

脚踝骨折康复训练6种简单方法脚踝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对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在进行脚踝骨折康复训练时,我们需要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方法,以加速康复并预防再次受伤。

下面将介绍6种简单方法,帮助你更好地进行脚踝骨折康复训练。

第一种方法,伸展训练。

脚踝骨折后,踝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会因为长时间的固定而变得僵硬。

因此,进行适当的伸展训练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手工或者使用伸展带进行踝关节的伸展训练,每次持续15-30秒,每天进行3-5次。

第二种方法,平衡训练。

脚踝骨折后,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会明显减弱,平衡训练可以有效地加强这些肌肉。

可以尝试单腿站立、闭目站立等平衡训练方法,每次持续1-2分钟,每天进行3-5次。

第三种方法,抗阻训练。

通过使用弹力带或者其他抗阻器械进行踝关节周围肌肉的抗阻训练,可以有效地增强肌肉力量。

可以进行踢腿、踩踏等动作,每次进行15-20次,每天进行3-5次。

第四种方法,平地行走。

在医生的允许下,可以适当进行平地行走训练。

开始时可以使用助行器或者拐杖,逐渐过渡到自由行走。

每天进行15-30分钟的平地行走训练,可以有效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第五种方法,跳跃训练。

在踝关节康复的后期,可以逐渐进行跳跃训练。

可以尝试单腿跳跃、双腿跳跃等动作,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进行3-5次。

第六种方法,球类运动。

在踝关节康复的最后阶段,可以逐渐进行一些球类运动,如乒乓球、羽毛球等。

这些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踝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总结。

脚踝骨折康复训练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恒心的过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并坚持进行训练非常重要。

在进行康复训练时,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避免过度训练导致二次受伤。

希望以上介绍的6种简单方法能够帮助你更好地进行脚踝骨折康复训练,早日恢复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四、踝关节骨折治疗
复位
骨科的任务 固定
功能锻炼
药物治疗
康复科的任务
17
踝关节骨折治疗
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没有移位的骨折。可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4-6 周,并开始康复计划。
18
踝关节骨折治疗
2.手术治疗,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者;踝部多处骨折并有胫腓骨下端
分离移位;合并有踝部神经、血管伤或开放伤,需施行清创术或探
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
内容简要
一、踝关节生理解剖 二、踝关节骨折临床表现、诊断及分类
三、踝关节骨折治疗
四、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 五、影响骨折康复的因素及注意事项
2
一、踝关节解剖
踝关节:负重量最大的关节。
组成:由胫、腓骨下端与距骨组成,其韧带结构对维持踝关节的稳
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一、踝关节构成
26
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阶段性--01
※ 1期(0-2周) 3.术后1周,开始膝关节伸、屈活动。每次15-20分钟,每天2-3次。 4.抗阻力伸屈膝练习。
27
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阶段性--02
※ 2期(2-4周) 1.内固定稳定者,去除石膏。 2.主动练习踝关节活动。 3.被动练习踝关节活动。
28
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阶段性-03
4.辅助检查:X线检查应拍摄踝关节正位、侧位和踝穴位片。
根据外伤史、踝部疼痛肿胀畸形及X线表现诊断骨折并不困难。
14
踝关节骨折的分类
初时按形态分类:稳定、不稳定;单、双、三踝骨折;
Ashhurs&Bromer(1922)按病因分为外展、外旋、内收和垂直压缩 四型,前三型又按严重程度分为3度。对下胫腓联合的分离重视不足 。
查修复者。
内踝多用螺钉或张力带钢丝固定,外踝多用钢钉、螺钉固定。
19
踝关节骨折治疗
20
踝关节骨折治疗
治疗的目的:是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并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维持骨折 的复位,尽可能早的开始功能活动,恢复踝关节功能
21
手术治疗
※ 后外侧、外侧入路 ※ 内踝入路,内踝的固定 ※ 内、外踝双切口入路 ※ 下胫腓联合损伤 ※ 后踝骨折 ※ 三角韧带诊断与处理
25
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阶段性--01
※ 1期(0-2周) 1.术后1-3天,开始主动和被动屈伸活动足趾。每次5分钟,每天4-5 次。 2.术后1-3天,开始股四头肌收缩练习。每组20次,休息1分钟后,开 始第二组,持续2-4组,直到感觉疲劳为止。每天2-3次。还可行直腿 抬高练习,向上直腿抬高,使股四头肌收缩。向内、外的抬腿,使 内收肌和外展肌得到锻炼。每组20次,休息1分钟后,开始第二组, 持续2-4组。每天2-3次。
※ 3期(4-8周) 1.踝关节负重。 2.抗阻力踝关节活动。 3.踏板练习。
29
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阶段性--04
※ 4期(8-12周) 1.踝关节和下肢肌力练习:半蹲练习、提踵练习、上下台阶练习 2.保护下完全下蹲,充分恢复踝关节背伸活动度和跟腱柔韧度。每次 3-5分钟,每日2-3次。
30
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阶段性--05
15
踝关节骨折的分类
Lauge-Hansen(1942)将踝关节骨折分为5类,名称的前半为受伤时 足的位置,后半为外力的方向。能表明受伤时足的姿势,外力的方 向,韧带损伤与骨折间的关联,能阐明骨折的过程与程度。对手法 整复帮助很大。 Danis - Weber 分型法:Danis (1949)新用,Weber改进,为 A-O系 统采用。简明。对手术的选择明确、实用、方便、容易掌握。有助 于决定是否需要手术。
9
下胫腓韧带(后侧)
10
踝关节内侧韧带结构
11
踝关节外侧韧带结构
12
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踝关节扭伤史,外伤后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踝关节活动受限。
13
诊断
1.病史:多有踝关节扭伤史; 2.临床表现: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踝关节活动受限; 3.查体: 可见踝关节畸形,内踝或外踝有明显压痛,并可有骨擦音, 关节活动受限。
※ 5期(12周) 1.行走练习,由慢到快。 2.可逐渐参加各种活动。
31
五、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 骨折的程度,部位,类型 ※ 合并软组织损伤的种类,部位,类型,程度 ※ 骨折初期处理(复位、固定)的水平高低 ※ 骨折愈合的过程与程度
32
注意事项
1、骨折愈合情况,康复治疗要有阶段性 2、踝关节与整个肢体的关系 3、关节活动能力与关节稳定性的关系 4、关节活动与肌力的关系 5、被动活动时外力作用点的问题
33
谢谢聆听!
22
五、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
1. 了解 骨折愈合时间:6w
2. 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评价
3.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阶段性
23
常见骨折一般愈合时间(周)
24
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评价
※ 肿胀 ※ 疼痛 ※ 肌力减低 ※ 关节活动障碍 ※ 术口感染 ※ 运动协调性降低 ※ 肌肉挛缩 ※ 运动耐力减低 ※ 周围神经损伤 ※ 骨折延迟愈合 ※ 异常骨化 ※ 心理问题
4
距骨
5
胫骨下端
6
腓骨下端
7
踝关节韧带
踝关节韧带共分为三组: 下胫腓韧带:下胫腓前韧带 骨间韧带 下胫腓后韧带 下胫腓横韧 带。 内侧韧带(三角韧带):是踝关节最坚强的韧带,由胫距前韧带 胫 距后韧带 胫跟韧带组成。
外侧韧带:踝部最薄弱的韧带,腓距前韧带 腓距后韧带 腓跟韧带
8
下胫腓韧带(前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