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试题
模具设计与制造试题四及答案

模具设计与制造试题四及答案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模具设计有两个基本条件,即和。
2.常用的冲压材料主要有、和。
3.弯曲变形过程可以分为、和三个阶段。
4.拉深可分为和。
5.空心坯料胀形的方法一般分为和。
6.根据成型工艺的性能不同,塑料可分为和。
7.常见的压铸机按压射室的特点可分为和两类。
8.模具中常用的成形铣削加工方法有和。
9.注射模的浇注系统可分为和两大类。
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1.冲压模具的导柱和导套大都使用高碳钢制造。
()2.相对弯曲半径大,弯曲变形程度小,则弯曲后的回弹量就小。
()3.材料硬化指数值越大,拉深性能就越差,越容易拉裂。
()4.落料时,应以凸模为基准配制凹模。
()5.外缘翻边时应力应变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变形区内切向的拉应力和应变在中部最小,向两端逐渐增大。
()6.带有活动镶件的注射模具生产效率高,一般用于大批量生产。
()7.当工件表面有硬皮,或机床的进给机构有间隙时,尽量采用顺铣。
()8.材料的应力状态中,压应力的成分越大,拉应力的成分越小,越有利于材料塑性的发挥。
()9.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能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的冲压工序的模具称为级进模。
()10.刀具半径补偿的目的在于编程时可以不考虑刀具的半径,只要在实际加工中输入刀具半径即可。
()三、选择题(16分,每题2分)1.缩口变形区的材料主要受()。
A、两向拉应力B、两向压应力C、径向拉应力和切向压应力D、径向压应力和切向拉应力2.在注射模中,为便于凝料从主流道中拉出,需要将主流道设计成圆锥形,锥度一般为()。
A、2°~6°B、6°~10°C、10°~16°D、16°~20°3.在注射成型的每个周期中,将塑件及浇注系统凝料从模具中脱出的机构称为()。
A、导向机构B、顶件机构C、抽芯机构D、推出机构4.金属熔体从进入内浇口至充满型腔和溢流槽所需的时间称为()。
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级理论知识试题库及答案

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级理论知识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在机床上加工工件(),必须正确装夹工件,使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始终与刀具保持正确的加工位置。
A、后B、前C、空格D、时正确答案:B2、把钢预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后,工件随炉冷却的操作过程称为()A、正火B、淬火C、回火D、退火正确答案:D3、冲模凸模.凹模间隙的调整是在上.下模分别装好后,一般先将凹模固定然后再通过改变()来进行的A、凸模的尺寸B、模具闭合高度C、凸模的形状D、凸模的位置正确答案:D4、用板牙在圆杆上切出外螺纹的加工方法称为()。
A、套板牙B、攻丝C、攻螺纹D、套螺纹正确答案:D5、根据结构特点分为活塞式、()式、摆动式三大类A、回转B、单向C、往复D、柱塞正确答案:D6、锯弓用于安装和张紧锯条,有固定和()式两种A、组合B、可调节C、分离D、不可调节正确答案:B7、材料在多次交变载荷作用下而不致引起断裂的最大应力是材料的()A、疲劳强度B、硬度C、冲击韧度D、强度正确答案:A8、凸模与凹模的形状及尺寸不准确会导致()A、工件毛刺大B、工件校正后超差C、制件断面粗糙D、形状或尺寸不符合图样正确答案:D9、哪种模具定位件的形状应与前到工序冲压件形状相吻合()A、注塑模B、冲孔模C、弯曲模D、拉深模正确答案:B10、以下不是钳工主要工具的是()A、锉刀B、刨刀C、划针D、刮刀正确答案:B11、附加摩擦力防松装置包括锁紧螺母防松和()防松A、垫圈B、弹簧垫圈C、压板D、卡簧正确答案:B12、整个冲裁变形分离过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A、二B、四C、五D、三正确答案:D13、压缩空气站的压力通常都高于每台装置所需的(),且压力波动较大A、实际压力B、极限压力C、工作压力D、承受压力正确答案:C14、排样的原则是满足提高材料利用率、操作方便、劳动强度低且安全、模具结构简单、寿命长、保证冲件质量和冲件对()的要求。
模具设计制造考试习题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浇口套进口的直径d应比注射机喷嘴孔直径d1 (B)A、小1~2mm;B、大1~2mm ;C、大2~3mm;2、通常开模后,要求塑件留在设有推出机构(A)的—侧。
A、动模;B、定模;C、凹模;3、某些情况下,开模后塑件留在或可能留在没有推出机构的定模—侧,模具结构应设计(A)A、双向推出机构;B、侧抽芯机构;C、二次推出机构;4、模具设计中,如果塑件脱模力较大,模具结构应设计(C)A、双向推出机构;B、侧抽芯机构;C、二次推出机构;5、注射成型机最大注射量应(A)塑料制品的重量或体积。
A、稍大于;B、等于;C、小于;6、注射成型机的最大注射压力应(C)塑料制品成型所需的注射压力。
A、小于;B、等于;C、稍大于;7、推杆推出机构设计时,推杆与推杆孔配合间隙(B)所用塑料的溢边值。
溢边值一般为0.02~0.08mm。
A、大于等于;B、小于等于;C、大于;8、设计螺纹脱模机构时,对于塑料制品的主要要求是:(C)。
A、有脱模斜度B、有加强肋C、有防转结构9、适合于自动切断浇口的浇口是(C)。
A 、直接浇口B、中心浇口 C 、潜伏式浇口10、下列成型零件中,磨损后尺寸变大的是( A )。
A、型腔尺寸B、型芯尺寸C、中心距11、以下简单推出机构中不需要复位杆复位的是( B )。
A、推块推出B、推件板推出C、推杆推出12、当压机的顶杆与压缩模的推出机构采用直接连接时,模具中不需要再设( C )。
A、推出机构B、抽芯机构C、复位机构13、对于平板状带凸缘的制品,如齿轮件,要求平面度较高,适用的推出机构是( B )。
A、推杆推出B、推块推出C、推件板推出14、斜导柱的斜角α与楔紧块的楔角α?的关系是( C )。
A、α>α?B、α=α’C、α<α?15、浇口应开设在塑件壁厚(A)处,以减少流动阻力,并有助于补缩。
A .较厚B .较薄C .均匀16、影响热塑性塑料的流动性的因素很多,下面哪个结论正确(D)。
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考试题与答案

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考试题与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切削运动可分为主运动与进给运动。
关于主运动,( )的描述是不正确的。
A、主运动是切削运动中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大的运动B、主运动只有且必须有一个C、主运动可以是连续运动,也可以是间歇运动D、主运动可以是旋转运动,也可以是直线运动正确答案:C2、两只额定电压相同的电阻串联接在电路中, 其阻值()的电阻发热。
A、较小B、较大C、无法比较D、相同正确答案:B3、机床上使用的局部照明灯,电压不得超过( )。
A、36VB、24VC、380VD、220V正确答案:A4、粗糙度的评定参数Ra的名称是( )。
A、微观不平度五点平均高度B、微观不平度十点平均高度C、轮廓算术平均偏差D、轮廓几何平均偏差正确答案:C5、电火花加工放电所在的液体介质必须具有一定的( )。
A、绝缘性能B、化学性质C、力学性能D、流动性能正确答案:A6、在正弦分中夹具上无法用平面磨床完成不同轴圆弧面的磨削,其原因A、分度盘精度低B、量块高度不合适C、没有安装正弦圆柱的空间D、两顶尖装夹工件正确答案:C7、带传动中两轮直径不变,若将主动轮转速增大一倍,则传动比( )。
A、增大两倍B、增大一倍C、减小一倍D、不变正确答案:D8、职业道德行为的最大特点是( )。
A、普遍性和广泛性B、时代性和创造性C、自觉性和习惯性D、实践性和实用性正确答案:C9、对于熔体粘度高、玻璃化温度高、冷却速率快的塑料制品应采用( )注射。
A、低压B、快速C、慢速D、答案B、C正确答案:B10、工程中常见回转体中,三面投影均为一个圆的是( )。
A、球B、圆柱C、圆锥D、圆环正确答案:A11、属位置公差项目的符号是( )。
A、─B、〓D、○正确答案:C12、以下选项中属于转动副的是( )。
A、燕尾滑板B、丝杠与螺母C、铰链连接D、滑块与导轨正确答案:C13、下列关于创新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创新与继承根本对立B、创新不需要引进国外新技术C、创新就是独立自主D、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正确答案:D14、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 )。
上海技师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试题选择题含答案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复习题 (1)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复习题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一、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到题目的空格处)1. 冲裁变形过程中的塑性变形阶段形成了()。
[单选题] *A、光亮带(正确答案)B、毛刺C、断裂带2. 模具的合理间隙是靠()刃口尺寸及公差来实现。
[单选题] *A、凸模B、凹模C、凸模和凹模(正确答案)D、凸凹模3. 落料时,其刃口尺寸计算原则是先确定()。
[单选题] *A、凹模刃口尺寸(正确答案)B、凸模刃口尺寸C、凸、凹模尺寸公差4. 当冲裁间隙较大时,冲裁后因材料弹性回复,使冲孔件尺寸()凸模尺寸,落料件尺寸(A)凹模尺寸。
[单选题] *A、大于,小于(正确答案)B、大于,大于C、小于,小于D、小于,大于5. 对T形件,为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应采用()。
[单选题] *A、多排B、直对排C、斜对排(正确答案)6. 冲裁多孔冲件时,为了降低冲裁力,应采用()的方法来实现小设备冲裁大冲件。
[单选题] *A、阶梯凸模冲裁(正确答案)B、斜刃冲裁C、加热冲裁7. 斜刃冲裁比平刃冲裁有()的优点。
[单选题] *A、模具制造简单B、冲件外形复杂C、冲裁力小(正确答案)8. 为使冲裁过程的顺利进行,将梗塞在凹模内的冲件或废料顺冲裁方向从凹模孔中推出,所需要的力称为()。
[单选题] *A、推料力(正确答案)B、卸料力C、顶件力9. 模具的压力中心就是冲压力()的作用点。
[单选题] *A、最大分力B、最小分力C、合力(正确答案)10. 冲制一工件,冲裁力为F,采用刚性卸料、下出件方式,则总压力为()。
[单选题] *A、冲裁力+卸料力B、冲裁力+推料力(正确答案)C、冲裁力+卸料力+推料力11. 如果模具的压力中心不通过滑块的中心线,则冲压时滑块会承受偏心载荷,导致导轨和模具导向部分零件()。
[单选题] *A、正常磨损B、非正常磨损(正确答案)C、初期磨损12. 冲裁件外形和内形有较高的位置精度要求,宜采用()。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 》考试试卷

第 1 页 共 3 页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考试试卷(A )答题注意事项:○1学生必须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直接在试题卷上答题;○2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3字迹要清楚、工整,不宜过大,以防试卷不够使用;4本卷共4大题,总分为100分。
一、填空题(共8小题,25空,每空1分,合计25分) 1.塑料的分类方式很多,根据塑料中树脂的分子结构和热性能分类可分为 、 两种。
2.注射成形工艺过程包括: 、 及 三个阶段。
3. 、 和 是影响注射成形工艺的重要参数。
4.塑件尺寸是指塑件的 。
5.塑件的表面质量包括 和 。
6.注射模是由 、 、 、 、 、 和 、 、 等组成。
7.注射机按照塑料在料桶的塑化方式可分为 、 两类。
8.分型面是 ,在塑件的 ,是为了 和 取出而设计的。
二、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1.5分,合计33分) 1.按照树脂的分子结构及其特性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热塑性塑料是( )。
A .树脂是线型或带支链型结构;具有可塑性,其热变形过程是可逆的;成型过程只有物理变化 B .体型网状结构;一经成型后,不再具有可逆性;成型过程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C .线型或带支链型结构;一经成型后,不再具有可逆性,生产废料不能回收 D .体型网状结构;具有可塑性,其变形过程是可逆的;成型过程只有物理变化2.在注射成型过程中,金属嵌件预热的目的是( )。
A .可以加热物料 C .降低嵌件周围塑料的收缩应力B .增加嵌件的强度 D .有利于排气3.注射成型工艺适用于( )。
A .只有热塑性塑料 D .所有塑料都可以B .只有热固性塑料C .主要成型热塑性塑料,某些热固性塑料也可用注射方法成型4.对同一种塑料,螺杆式注射机的料筒温度比柱塞式注射机的料筒温度要求( )。
A .高一些 B .低一些 C .相同 D .不能确定5.下列哪种因素不能影响注射成型的塑件精度( )。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 》B卷

第 1 页 共 3 页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考试试卷(B )答题注意事项:○1学生必须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直接在试题卷上答题;○2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3字迹要清楚、工整,不宜过大,以防试卷不够使用;○4本卷共4大题,总分为100分。
一、填空题(共8小题,27空,每空1分,合计27分)1.根据塑件的特性和使用要求,可对塑件进行适当的后处理,其主要方法是 和 处理。
2.注射机按照塑料在料桶的塑化方式可分为 、 。
3. 普通浇注系统一般由 、 、 和 四部分组成。
4.推出机构一般由 、 和 等零件组成。
5.热固性塑料主要采用 和 的方法成形。
6.注射成形工艺过程包括: 、 及 三个阶段。
7.注射模是由 、 、 、 、 、和 、 、 等组成。
8.请写出三个快速原型制造方法的优点: 、 、 。
二、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合计30分) 1.按照树脂的分子结构这种及其特性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热塑性塑料是( )。
A .树脂是线型或带支链型结构;具有可塑性,其热变形过程是可逆的;成型过程只有物理变化 B .体型网状结构;一经成型后,不再具有可逆性;成型过程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C .线型或带支链型结构;一经成型后,不再具有可逆性,生产废料不能回收 D .体型网状结构;具有可塑性,其变形过程是可逆的;成型过程只有物理变化2.分子取向作用会使塑料力学性能各向异性,下面结论哪个正确?( )A .顺着分子定向的方向上的机械强度大于与其垂直方向上的,伸长率则相反B .顺着分子定向的方向上的机械强度小于与其垂直方向上的,伸长率相等C .顺着分子定向的方向上的机械强度和伸长率总是大于与其垂直方向上的D .顺着分子定向的方向上的机械强度与其垂直方向上几乎相等,伸长率不同 3.在注射成型过程中,金属嵌件预热的目的是( )。
A .可以加热物料 C .降低嵌件周围塑料的收缩应力B .增加嵌件的强度 D .有利于排气 4.注射成型工艺适用于( )。
2009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钳工实习综合测试题十六(含答案)

2009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钳工实习综合测试题十六(含答案)判断与选择1 用麻花钻在有机玻璃工件上加工孔时,应将处缘处前角修磨进一步增大。
√2 标准麻花钻靠近主切削刃上的一段棱边上,其副后角为零度。
√3 用麻花钻加工韧性材料或软金属,应将棱边的宽度修磨为后来的1/3-1/2 √4 用标准麻花钻钻削薄板时,应将麻花钻磨出内凹圆弧刃。
√5 在标准麻花钻上刃磨圆弧刃时其切削刃应置于水平位置,并接触于砂轮的中心平面上。
√6 刃磨圆弧刃时钻头不能上下摆动。
√7 整体式研具的制作就是在铸铁棒上钻小于绞刀直径0.2毫米的孔,然后用需要研磨的绞刀绞出。
√8 采用新刀具材料,先进刀具可以缩短基本时间提高生产率。
√9 在研磨加工中研具材料应比被加工工件材料要硬。
×10为保证冲裁模的装配质量,凸模和凹模之间的间隙应()。
CA、四周大小均匀B、在合理的公差范围内C、在公差范围内调整均匀D、随便11 冷冲模间隙的调整是在上、下模分别装好后,一般先将凹模固定,然后通过改变()来进行的。
CA、凸模的形状B、凸模的大小C、凸模的位置D、凸模的厚薄12 冲裁模试冲时,出现凹模被涨裂的原因是()。
DA、冲载间隙不均匀B、冲载间隙太大C、冲载间隙太小D、凹模刃口有倒锥度13具正式交付使用前、试冲时至少要()个合格的制件。
BA、保证冲出100~150件B、连续冲出100~150件C、连续冲出10~15件D、连续冲出1000~1500件14 冲裁模试冲时,出现剪切断面的光亮带太宽,甚至出现双亮带及毛刺其原因是()。
CA、冲裁间隙合理B、冲裁间隙太大C、冲裁间隙太小D、冲裁间隙不均匀15拉伸模试冲时由于拉伸间隙过大,而产生拉伸件高度不够应()。
AA、更换凸模和凹模使间隙合理B、加大毛坯尺寸C、加大凸模圆角半径D、加大凹模圆角半径16环氧树脂粘结剂配制时,是将环氧树脂放在容器内,再把容器放在盛水的铁盒中,用电炉间接加热到80°以下,而不直接加热是因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当使用的冲压公称压力较大时,则在合理间隙范围内,
应采用较大的冲裁间隙。
2.冲孔时凸模刃口尺寸应取接近或等于零件孔的尺寸最小
尺寸。
3.将凸模设计成不同长度的阶梯状。
其冲裁力变小。
4.最小相对弯曲半径rmint表示材料的弯曲变形极限。
5.冲裁模的间隙应当大于模具导向件的间隙。
6.当冲裁件断面质量要求很高时,在合理的间隙值范围内,
应采用的冲裁间隙较小。
7.落料时,凹模刃口尺寸应取接近或等于零件的最大极限
尺寸。
8.加热冲裁使材料抗磨强度显著降低,其冲裁力变小。
9.相对弯曲半径r/t表示零件弯曲变形程度。
10.在连续模中,侧刃的作用是控制近距(送进时的距离,
实现定位)
11.当模具寿命要求很高时,在合理的间隙范围内,应采
用冲裁间隙较大。
12.冲孔时,凸模刃口尺寸应取接近或等于零件孔最小极
限。
13.将凸凹模中的一个模具刃口设计或斜刃,其冲裁力变
小。
14.在连续模中,条料进给方向的定位有多种方法,当进
距较小,材料较薄生产效率高时,一般选用侧刃定位合理。
15.圆孔翻边时,主要变形的是胚料切向的伸长和厚度方
向的收缩。
二.判断题。
1.模具精度要求高时,凸凹模侧刃则采用分开加工的方法
(错)
2.成形工序指的是工件弯曲,拉深胀形,等工艺(对)
3.复合膜的精度很高,级进模次之,单工序模精度最低
(错)
4.弯曲件的中性层,一定位于工件1/2料厚位置(错)
5.拉深系数越小,说明拉深变形程度越大(对)
6.冲床的公称压力应等于或小于冲压工作的形变力(错)
7.刚性卸料装置常用于卸料力较大,板料较厚的情况(对)
8.凸凹模具是复合膜特有的结构(对)
9.弯曲工件中冲压材料过厚可能造成制件回弹过大(对)
10.后次拉深的系数可取得比首次拉深系数小(错)
11.采用斜刃冲裁冲孔时凸模为韧,凹模为斜韧(错)
12.凸凹模在上摸部分的符合模正装复合模(对)
13.起皱是拉深中产生废品的主要原因之一(对)
14.拉升过程中,压边力过大或过小均可能造成拉裂(对)
15.连接弹压卸料板时,可以连用圆接头普通螺钉(对)三.填空题。
1.冲压工序分为分离工序和合成工序两大类。
2.拉深是利用模具将平板毛培制成开口的冲压工艺。
3.从板料上冲下所需形状的工艺成为落料
4.冲裁的过程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分离三个阶
段。
5.冲裁间隙是凸模凹模工作尺寸之差。
6.按照凹模位置的不同,复合冲裁模有正装复合膜和倒
装复合模两种。
7.常用的排样方法有废料排样法,少废料排样法和无废
料排样法。
8.要使冷冲压模具正常而平稳的工作,必须使模具压力中
心与模柄的轴心线重合(或偏移很小)。
9.冲模的装配是模具制造的关键工序,其要点有(1)要
合理选择装配基准件,(2)合理选择装配组件,(3)合理进行总体装配。
10.从凸模或凹模上卸下箍着的废料或工件所需的力称为
公称力,将硬塞在凹模内的废料或工件顺序冲裁方向推出所需的力称为推件力,逆冲裁方向将工件从凹模内顶出的力称为顶出力。
11.级进模,典型的定位结构有导正销定位和侧刃定距两
种。
12.弯曲分为自由弯曲和校正弯曲。
13.拉深变形程度的大小通常以拉深系数来衡量,拉深工
艺力包括拉深力和压料力。
14.冲裁模的上模是通过模柄安装在冲床滑块上的。
15.弯曲最容易出现影响工件质量的问题有弯裂,回弹和
偏移等。
16.常见的冲压设备有机械压力机,液压压力机和自动锻
压机等。
17.弯曲件变形程度用相对弯曲半径r/t表示。
18.冲模的工作零件有凹模凸模和凹凸模三种。
19.减小弯曲件的回弹的常用方法有改进弯曲件的设计和
采取适当的弯曲工艺。
20.按工序的组合程度,冲裁模课分为单工序模,复合模
和级进模三种。
21.凸凹模在下模,落料凹模和冲孔模在上模的复合模称
为倒装复合模。
22.由上下模座(模板)与导柱,导套装配组合成的部件
通常称为模架。
23.拉深过程中的辅助工序有润滑,热处理和酸洗等。
24.成形工序除弯曲,拉深外还有胀形,翻边和缩口等。
四.简答题。
1.拉深模的压边装置有什么作用?常用的压边装置有
哪些大类?分别说明其特点及使用范围。
答:(1)解决了拉深过程中的起皱问题。
(2)有刚性压料装置和弹性压料装置。
(3)刚性压料装置的特点:随着拉深深度的增加,凸缘变形区的材料不断减少,需要的压边也逐渐减小;
适用范围:这种装置多用于普通的单动压力机上。
(4)弹性压边装置的特点:压边不随行程变化,拉深效果较好,且模具结构简单;
适用范围:适用于双动压力机上。
2.弯曲过程中胚料可能产生偏移的原因有哪些?如何
减小或消除偏移?
答:在弯曲过程中凡造成工件变形阻力不对称的原因都将工件偏移;
措施:在胚料上预先增添定位工艺孔,当弯曲件几何形状不对称时,为避免压弯时胚料偏移,应尽量采用成对弯曲,然后再切成两件的工艺,v形弯曲,由于有顶板及定料销,可以有效的防止弯
曲时胚料的偏移,有顶板和定位销的工形件弯曲模,能有效防止胚料的偏移。
为防止胚料偏移,应几年利用零件上的孔,
用定料销定位,定料销装在顶板上时应注意防止顶板与凹模之间产生窜动;
工件无孔时可采用定位尖,顶杆,顶板等措施防止胚料偏移。
3.拉深工序中的拉裂是如何让产生的,如何让防止它?
答:(1)一方面是筒壁传力区中的拉应力;另一方面是筒壁传力区的抗拉强度。
(2)一方面要通过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筒壁抗拉强度。
另一方面是提高正确制定拉深工艺和设计模具,合理确定拉深变形程度,凹模圆角半径,合理改善润滑条件等,以降低筒壁传力区的拉应力。
4.冲裁模结构一般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1)工作零件(2)定位零件(3)卸料装置与推件装置(4)模架及组成零件(5)连接与固定零件
5.为什么有些拉深件要用二次,三次或多次拉深成形?
答:拉升系数越小说明拉深变形程度越大相反变形程度越小;
拉深件的总拉深系数m等于各次拉深系数的乘积;
在制定拉深工艺时如拉深系数取得过小就会使拉深件起皱,严重变薄超差或断裂,因此拉深系数减小有一个客观的界限,这个界限就称为极限拉深系数,极限拉
深系数与材料性能和拉深条件有关,
从工艺的角度来看,极限拉深系数越小越有利于减小工序数。
当M总>Mmin时,拉深件可以吃拉成,否则需要多次拉深。
6.多工位级进模制造相对于一般冲模有何特点?
答:(1)在一幅模具中,可以完成包括冲裁、弯曲、拉深和成形等多道冲压工序,减少了使用多副模具的周转和重复定位过程,显著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和设备利用率;(2)由于在级进模中工序可以分散在不同的工位上,故不存在复合模的“最小壁厚”问题设计时还可根据模具强度和模具的装配需要留出空工位,从而保证模具的强度和装配空间;
(3)多工位级进模通常具有高精度的内外导向和准确的定距系统,以保证产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模具寿命;(4)多工位级进模常用高速冲床产冲压件,模具采用了自动送料自动出件安全检测自动化装置,操作安全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
(5)多工位级进模结构复杂,镶块较多,模具制造精度要求很高,给模具的制造,调试及维修带来一定的难度;
(6)多工位级进模主要用于冲制厚度较薄(一般不超
过2mm)产量大形状复杂,精度要求较高的中小型零件。
7.设计弯曲模时弯曲件的安排通常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1)对于形状简单的弯曲件,如v形,u形,z形工件可以采用一次弯曲成形,对于形状复杂的弯曲件一般需要用二次或多次弯曲成形;
(2)对于批量大而尺寸较小的弯曲件,为使操作方便,定位准确和提高生产效率,应尽可能采用级进模或复合模;
(3)需多次弯曲时,弯曲次序一般是先弯曲两端,后弯曲中间部分,前次弯曲应考虑后次弯曲有可能靠的定位,后次弯曲不可能影响前次已成形的形状;
(4)当弯曲件几何形状不对称时,为避免压弯时胚料偏移,应尽量采用成对弯曲,然后再切成两件的工艺。
8.确定冲裁工艺方案的依据是什么?冲裁工艺的工序组合方式根据什么来确定。
答:确定冲裁工艺方案的依据是劳动量和冲裁件的成本,冲裁工序组合根据
(1)根据生产批量来确定;
(2)根据冲裁件尺寸和精度等级来确定;
(3)根据冲裁件尺寸形状的适应性确定;
(4)根据模具制造安装调整的难易和成本的高低;
(5)根据操作是否方便与安全来确定。
9.拉深工序中的起皱是如何产生的?如何防止?
答:一方面是切向压应力63的大小,越大越容易失稳起皱;
另一方面是凸缘变形区板料身抵抗失稳的能力凸缘宽度越大,厚度越薄才来哦弹性模量和硬化模量越小定康失稳能力越小。
四.识图题
2压边圈;防止拉深件的边缘起皱;
3凹凸模:落料的凸模内孔时拉深的凹模;
5推件板:
6卸料板:作为卸料装置在落料的时候将有可能砸凸凹模上的废料卸下;
7落料凹模:作用是与上面的凹模配合进行冲裁;
8拉深凸模:与凸凹模配合气拉深作用(工作零件)拉出一个圆筒状得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