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措施对控制学校室内空气中微生物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学校通风消毒隔离制度范文

学校通风消毒隔离制度范文

学校通风消毒隔离制度范文
为了确保学生的健康与安全,学校应该采取通风、消毒和隔离等措施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下面是一个学校通风消毒隔离制度的范文,供参考:
1. 通风措施
学校应该保持教室、办公室和其他公共场所的良好通风。

具体措施如下:
- 每节课后或每2小时通风一次,打开窗户和门,以保持室内新鲜空气的流动。

- 清理通风设备,如空调和风扇,保证其正常运行。

- 在恶劣天气下,使用空气净化器或空气净化设备来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2. 消毒措施
定期消毒学校的各个区域和设施,包括以下内容:
- 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和其他公共场所的桌子、椅子、门把手、电脑键盘等常接触物体。

- 卫生间、洗手间的水龙头、马桶等。

- 运动场、操场的器械、设备和器材。

消毒应该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并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

消毒剂应该是符合卫生标准的,并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

3. 隔离措施
对于有疑似传染病症状的学生或教职工,学校应该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以减少传染风险。

具体措施如下:
- 疑似患者应该立即就医,并尽量避免与其他人接触。

- 学校应该提供独立的隔离区域,确保疑似患者远离其他的学生和教职工。

- 隔离区域应该具备基本的生活设施和医疗资源,以满足隔离需求。

隔离期结束后,学生或教职工应该重新进行健康检测,并获得相关部门或医生的批准,方可返回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通过实施较为严格的通风、消毒和隔离制度,学校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学生和教职工健康安全。

同时,学校应该定期评估和改进这些制度,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学校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学校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学校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1. 背景随着的爆发以及其他疾病的传播风险,学校的环境卫生和消毒灭菌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师生的健康与安全,学校需要建立一套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2. 目的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学校环境的卫生状况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并监测消毒灭菌工作的效果,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3. 环境卫生学监测内容-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每月对教室、办公室及其他室内区域的空气质量进行测量,并记录监测结果。

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 水质监测:定期对饮用水源进行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同时,监测其他水源(如洗手池、储水箱)的水质,及时消除潜在的卫生风险。

- 食品卫生监测:对学校食堂、小卖部等食品供应场所进行定期检查,确保食品卫生符合相关法规。

- 噪声监测:测量学校内部和周边环境的噪声水平,确保噪声不会对师生的研究和工作造成影响。

4.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内容- 表面消毒监测:定期对教室、办公室、公共区域等表面进行抽样检测,评估消毒灭菌措施的效果,并记录监测结果。

- 洗手间消毒监测:监测学校洗手间的消毒措施是否得当,并对其进行定期检查与记录。

5. 监测结果评估根据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结果,学校应及时评估风险,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监测结果应及时向相关责任人和师生公示,以增加透明度和信任度。

6. 监测报告和记录为了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学校应建立监测报告和记录的制度。

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评估等内容,记录应详细记录监测的时间、地点和操作人员。

7. 责任人及工作流程学校应指定专人负责监测工作,并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实施。

8. 教职员工培训和意识提升为了保证该制度的有效实施,学校应开展教职员工培训,提高他们的环境卫生和消毒灭菌意识,使其能够主动参与相关工作并遵守相关规定。

9. 风险管控和改进措施学校应定期评估监测结果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校园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的调查

校园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的调查

校园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的调查关键词:校园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空气质量、学生健康、污染控制引言:校园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是指在学校建筑物内部空气中存在的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不仅会影响室内空气质量,还会对师生的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分析校园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的现状,为有效控制污染提供参考。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选取了某中学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食堂等不同建筑内的空气作为采样点。

采样时间为春季和秋季,采样方法采用空气微生物采集器进行收集。

采集器使用醋酸纤维膜过滤空气,将空气中的微生物吸附在膜上,然后对膜进行培养和鉴定。

调查结果:通过对比春季和秋季的调查数据,发现校园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的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其中,细菌数量占主导地位,其次是病毒和真菌。

在春季,教学楼的微生物数量较高,主要是由于学生返校后活动频繁,导致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加。

而在秋季,图书馆和体育馆的微生物数量较高,这可能是由于这些场所的通风系统不完善,以及人员流动大所致。

结论与建议:针对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学生应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室内通风,定期清洁校园公共场所;学校应加强对校园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健康威胁;学校应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校园内的防疫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随着建筑密闭性的增加和校园内人员密度的提高,校园室内空气质量逐渐受到。

其中,微生物污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微生物污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尘螨等,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和疾病传播。

为了深入了解校园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的情况,本次调查对校园内不同场所的室内空气进行了采样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步骤进行样本采集和检测:选取采样点:在校园内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办公室、宿舍等场所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

采集样本:使用空气采样器在每个采样点分别采集三个样本,包括冬季、春季和秋季。

样本处理:将采集的样本放入无菌袋中,编号后及时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小学校园消毒制度

小学校园消毒制度

小学校园消毒制度一、背景介绍在当前严峻的疫情形势下,小学校园消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障师生的健康安全,我校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消毒制度。

本文将对我校小学校园消毒制度进行详细阐述,以加强家长和世人对我校消毒工作的了解,提高大家的防护意识。

二、消毒频率为了保持校园环境的清洁与卫生,我校对各个区域的消毒频率分别制定了细致的安排。

其中,教室区域每天消毒两次,一次是在早晨学生到校前,另一次是在下午放学后;公共办公区域和走廊等人员流动较多的地方每天消毒一次;卫生间每天消毒三次,分别是早中晚三个时间段。

三、消毒方法我校采用的消毒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消毒与化学消毒两种。

物理消毒主要是通过使用紫外线灯对空气和物体进行消毒,同时还有地面擦拭和物品清洁等方式;化学消毒则是通过喷雾、拖地和擦拭等方式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

为了增大消毒效果,我校还会定期更换消毒液,并确保消毒液的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以保证消毒效果。

四、消毒用具选择为了保证消毒工作的质量,我校对消毒用具的选择也非常严格。

首先,我们使用的消毒用具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同时具有消毒能力;其次,消毒用具的材质必须耐腐蚀、耐高温,并且易清洗;另外,消毒用具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定期更换,以保证消毒效果。

总而言之,我们在选择消毒用具的过程中始终以质量和效果为首要目标。

五、消毒操作规范在进行消毒操作时,我校制定了一系列操作规范以确保消毒工作的质量。

首先,消毒人员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包括佩戴口罩、戴手套等;其次,消毒前必须将物品或区域进行清洁,确保消毒液能够充分接触到需要消毒的物体表面;然后,根据不同的消毒方法,采取相应的操作措施,确保消毒液的使用达到最佳效果。

最后,完成消毒后,要及时清理和消毒使用过的工具,以免交叉感染。

六、消毒效果检测为了确保消毒效果的可靠性,我校还对消毒效果进行定期检测。

检测主要通过空气和物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测来进行。

通过对样品进行采集和分析,判断消毒工作的质量,并及时纠正和改进。

微生物对空气质量及室内环境的影响与控制

微生物对空气质量及室内环境的影响与控制

微生物对空气质量及室内环境的影响与控制室内环境的质量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微生物作为生物界中的重要一员,不仅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也会在室内环境中繁殖和扩散。

本文将就微生物对空气质量及室内环境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控制方法进行讨论。

一、微生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1. 空气中的微生物来源室内的空气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其主要来源包括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等。

人们在呼吸、说话、咳嗽、打喷嚏等生活活动中会释放出微生物颗粒,宠物毛发、灰尘等也是微生物的携带者。

此外,室内植物的腐殖质、土壤等也是微生物的滋生地。

2. 微生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微生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微生物能够引起过敏反应。

室内常见的霉菌、花粉、尘螨等微生物过敏原,容易导致人们出现过敏症状,例如咳嗽、喷嚏、呼吸困难等。

其次,微生物可以释放有害气体。

一些细菌和真菌可以产生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如甲醛等,这些物质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

此外,微生物还会引起室内污染。

室内湿度过高、通风不良等因素会导致微生物大量繁殖,如霉菌、细菌等。

这些微生物会污染室内的空气,产生异味、使空气不清新。

二、微生物对室内环境的影响1. 微生物引发的疾病室内微生物滋生过多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还容易引起疾病。

霉菌孢子会使室内环境污染,进而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等。

细菌的滋生可能导致食物中毒、消化道感染等。

2. 室内霉菌的危害霉菌是室内环境中常见的微生物,其产生的孢子容易悬浮在空气中,吸入人体后对健康造成威胁。

一些霉菌产生的毒素会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严重的甚至可致命。

三、微生物的控制方法针对微生物在室内环境中的繁殖和滋生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1. 加强通风换气室内通风是预防微生物滋生的重要手段。

定期开窗通风,增加室内空气流通,有利于将潮湿的空气排出,减少细菌和霉菌的滋生。

2. 控制湿度和温度微生物在潮湿环境下滋生的速度加快,因此要注意控制室内湿度。

(完整版)学校空气流通消毒工作方案

(完整版)学校空气流通消毒工作方案

(完整版)学校空气流通消毒工作方案学校空气流通消毒工作方案目标和背景本方案旨在确保学校的空气流通和消毒工作,以提供一个安全和健康的研究环境。

学校空气流通和消毒工作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当前新冠病毒疫情期间。

方案内容1. 空气流通措施:- 定期检查学校教室、办公室和公共区域的通风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并进行定期维护;- 鼓励在合适的天气条件下开窗通风,以增加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使用空调和加湿器等设备增加空气中的湿度;- 定期清洁和消毒空调滤网和出风口。

2. 消毒措施:- 定期对学校的表面和设备进行消毒,特别是高频接触的物品,如门把手、桌面、椅子等;- 使用符合卫生规范的消毒剂,确保消毒效果;- 提供充足的洗手液和洗手间,并定期清洁和消毒洗手间。

3. 教育和宣传:- 向师生宣传空气流通和消毒的重要性,提醒大家保持良好的卫生惯;- 教育师生正确使用口罩,并定期更换口罩;- 提供宣传资料和提示,如海报、喇叭广播等。

4. 监测和评估:- 定期监测学校空气质量,确保空气流通和消毒工作的有效性;- 随时关注当地疫情和卫生部门的通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资源和责任- 学校领导和管理层负责制定和实施上述方案,并确定责任部门和人员;- 学校财务部门负责提供必要的资源,如消毒剂、洗手液、口罩等;- 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定期执行和监督空气流通和消毒工作;- 师生共同参与和遵守相关的卫生规范和措施。

风险管理- 学校应随时跟踪当地疫情和卫生部门的通知,及时采取必要的调整和措施;- 师生应密切关注个人卫生健康,发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以应对突发疫情和其他风险。

总结本方案旨在确保学校的空气流通和消毒工作,以提供一个安全和健康的学习环境。

通过定期的空气流通措施、消毒措施、教育宣传和监测评估,学校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传播的风险。

各部门和师生应共同参与和遵守相关的卫生规范和措施,确保方案的执行和工作的顺利进行。

教室消毒工作计划

教室消毒工作计划

教室消毒工作计划一、背景介绍随着疫情的蔓延和学校的逐渐复课,教室成为了重要的防控环节。

为了保障学生和教师的健康安全,学校需要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室消毒工作计划。

二、消毒时间安排1. 每天消毒:每天早晨,中午和下午下课后,对教室进行一次全面消毒,确保消毒覆盖到每个角落。

2. 周末加强消毒:每周六对教室进行深度消毒,利用免洗消毒液或消毒喷雾进行全面喷洒。

三、消毒方式选择1. 消毒液擦拭:选用含有效成分和对人体无害的消毒液,擦拭教室桌椅、门把手、黑板、窗台等常接触的部位。

2. 光线消毒:利用紫外线灯对空气和物体进行杀菌消毒,每周不少于一次。

四、消毒器具使用1. 消毒喷雾器:使用消毒喷雾器对教室内空气进行喷雾消毒,确保空气清新。

2. 消毒布:使用湿布蘸取消毒液对桌椅和其他物体进行擦拭,去除污垢和杀灭细菌。

五、消毒液选择1. 酒精类消毒液:具有快速杀菌效果,但不适合长时间使用。

2. 84消毒液:广谱杀菌能力较强,使用方便,携带方便。

3. 次氯酸钠溶液:杀菌效果好,对环境污染较小。

六、员工培训1. 消毒知识培训:对负责教室消毒任务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消毒知识的培训,包括消毒液的正确配比、使用方法和安全防护措施等。

2. 操作规程培训:制定消毒操作规程,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操作规范和效果达标。

七、个人防护1. 工作人员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接触消毒液。

2. 定期为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测,确保其身体健康。

八、消毒记录1. 建立完善的消毒记录表格,及时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2. 每月对消毒记录进行汇总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九、学生教育1. 加强学生防控意识:对学生进行消毒知识教育,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佩戴口罩等。

2. 定期组织消毒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消毒工作的重视度。

十、定期检查和评估1. 定期召开会议,对教室消毒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总结经验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2. 不定期随机抽查学生和教师对教室消毒工作的意见和反馈。

学校通风消毒隔离制度

学校通风消毒隔离制度

学校通风消毒隔离制度是为了保障师生身体健康,防止疾病传播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当前疫情严峻的背景下,加强学校通风消毒隔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学校通风消毒隔离制度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性。

一、通风制度学校应建立完善的通风制度,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通风方案。

具体措施包括:1. 新风系统:学校可以安装新风系统,定期更新空气,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度。

新风系统可以实现全天候的通风,将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排出,防止细菌和病毒滋生和传播。

2. 窗户通风:学校应鼓励师生开窗通风,尤其是在课间休息时间。

每个教室都应该配备可以开启的窗户,确保空气畅通,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

3. 老旧教室改造:对于一些老旧教室,可以进行改造,增加通风设备的配置。

例如,安装排风扇、挂墙式新风系统等,提高教室通风的效果。

二、消毒措施学校应建立健全的消毒制度,确保公共场所和教室的消毒工作得到有效进行。

具体措施包括:1. 定时消毒:学校定期对教室、办公室、食堂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消毒频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每一个角落都得到消毒的覆盖。

2. 食堂食品消毒:学校食堂应加强对食品的消毒工作,确保学生的饮食安全。

食堂工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食品消毒方法和流程。

3. 个人卫生习惯培养:学校应加强对师生的个人卫生习惯培养,引导师生养成勤洗手、咳嗽礼仪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病菌传播的可能。

三、隔离措施学校应建立隔离制度,及时隔离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防止疾病的扩散。

具体措施包括:1. 测温隔离:学校应配备体温检测设备,对师生的体温进行监测。

对于体温异常的人员,应立即进行隔离,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进一步处理。

2. 密切接触者隔离:对于与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触的师生,学校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这包括在学校内设立隔离区域,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和医学检测。

四、重要性学校通风消毒隔离制度的实施对于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D i s i n f e c t i o n 2 0 0 4; 2 1 ( 3 )
文 章 编 号 : 1 0 0 1 — 7 6 5 8 ( 2 0 0 4 ) 0 7 — 0 2 4 2 — 0 3
活动频度及 不关 闭 门窗等 因素所致 。
表 1校园 不 同场 所 消毒 前后 空气 中几种 细菌 含量 及 下降 率 比较
3讨 论
消毒空 气的雾化 粒子 应小 于 3 0 m。所 以, 室 内空 气消毒应关 闭 门窗 , 尽量控制人员活动 , 采用符合要 求 的喷雾器 , 才能保证 消毒效果 。 为 改善校 园空气 质 量 , 有 效控 制室 内空气 中微
氯异氰尿酸水溶 液进行 喷 雾消 毒 , 按5 i n l  ̄ m 用 液
量, 每 周 3次 , 隔1 3进 行 , 消毒后 4 5 mi n监 测 空 气 中
微生物数量 。消毒 时不关 闭门窗 , 人员 照常工作 、 活
动。
1 . 2采 样 方 法
解 校园环境卫生现 状 , 为学 校 的卫 生管理 提供 参考
关键词
三氯 异氰 尿酸 ; 平 板 沉 降法 ; 放线 菌 ; 真菌
文献标 识码 : B
中 图分 类 号 : R 1 8 7 S I NFECTI oN M EAS URE I N Co NTRo LL G MI CRoo RGANI S M S I N I N・
Do oR AI R o F SCH oo L
Y I N J i a n—m e i . n A i — j u n . HU X i u—c a i
( Z h e n g i i T o w n C e n t r a l Mi d d l e S c h o o l o f T o n g s h a n C o u n t y ,J i a n g s u P r o v i n c e , T o n g s h a n 2 2 1 1 4 3 ;1 F a c u l t y o f B i o l o g y , X u z h o u T e a c h e r s U n i v e r s i t y , C h i n a )
Ke y wo r d s t r i c h l o r o i s o c y a n u r i c a c i d ; p l a t e s e d i me n t a t i o n et m h o d; A c t i n o m y c e s ; f u n g u s
【 研究报告 】
消 毒措 施 对 控 制 学 校 室 内空 气 中微 生 物效 果 观 察
尹建 关 吕爱 军 胡 秀彩
( 江 苏 省 铜 山县 郑 集 镇 中心 中学 , 铜山 2 2 1 1 4 3 ; 1徐 州 师 范 大 学 生 物 系 )
提要 为 了观察 三 氯异 氰尿 酸对 室 内空 气微 生物 的杀 灭 效 果 , 采 用 平 板 沉降 法 进 行 了 检 测 。结 果 , 消 毒 前 不 同 地
Ab 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o b s e r v e 山e e ic f a c y o f t r i c h l o r o i s o c y a n u r i c a c i d i n k i l l i n g mi c r or g a n i s ms i n i n d or a i r .p l a t e s e d i ・ me n t a t i o n me t h o d wa s u s e d f o r e x a mi n a t i o n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t o t l a b a c t e i r l a c o u n t i n i n d or a i r t a d i f e r e n t p l a c e s w a s 4 0 0 0 c f u /m i n a v e r a g e b e f o r e d i s i n f e c t i o n .4 5 mi n e r d i s i fe n c t i o n wi t h s p r a y i n g t h e wa t e r s o l u t i o n o f t r i c h l o r o i s o e y a ・ n u r i c a c i d c o n t a i n i n g a v a i l a b l e c h l o in r e 1 0 0 0 mg / L.t h e t o t a l b a c t e ia r l c o u n t i n i n d or a i r d e c r e a s e d o b v i o u s l y a n d Wa s c o n ・ t r o l l e d w i t h i n 2 0 0 0 c f u /m i n a v e r a g e .Th e a v e r ge a r a t e o f e l i mi n a t i n g b a c t e i r a i n a i r wa s 5 8. 3 3 % .t h e A c t l n o my c e s d e ・ c r e se a d b y 5 1 . 5 9 % a nd t h e f u n g i d e c r e a s e d b y 3 3 . 6 0 % .T h e r 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d t h a t d i s i fe n c t i o n wi t h s p r a y i n g t r i c h l o r o i s o ・ c y nu a r i c a c i d h a d c e r t a i n k i l l i n g e f f ct e o n b a c t e ia r i n ir a
点 室 内空 气 中细菌 总数 平均 为 4 0 0 0 c f u / m 。用 有效 氯 含量 1 0 0 0 mg / L的三 氯 异 氰尿 酸 水 溶 液 喷 雾 消 毒 , 4 5 mi n 后 室 内空 气 中细菌 总数 明显 减少 , 平 均 控制 在 2 0 0 0 c f u / m 以内 。对 空 气 中细菌 平均 消 除 率 为 5 8 . 3 3 %, 其 中使 放 线 菌下 降 5 1 . 5 9 %, 真菌下 降 3 3 . 6 0 % 。结 果显 示 , 三 氯异 氰尿 酸喷 雾 消毒对 空 气 中细 菌有一 定杀 灭 作用 。
许多疾病都可 通过 空气 传播 , 室 内空 气 质量好 坏直接 关 系 到 人们 的健 康 和 环境 卫 生¨ ’ 。鉴 于 S A R S 在我 国部分 地 区广 泛 传 播 , 因此 调 查 消 毒前 后校园空气 中微生 物 的分 布状 况 , 观 察三 氯异 氰 尿
酸 对 室 内空 气 中微 生 物 的 杀 灭 效 果 , 旨在 进 一 步 了
c f u / m ) , 可能 与动物饲 养 密度 大 、 通 风 及 环 境 卫 生
条件等 因素有 关 ’ 。食 堂 、 图书馆 阅 览室 和 学 生 宿舍等地点人多 、 活 动频 繁 、 空气 流动差 , 细菌 含量
维普资讯
中国消毒 学杂志 2 0 0 4年 第 2 1卷 第 3期
无 减 。消 毒 效 果 不 好 的 原 因 主要 是 受 人 流 量 、 人 员
特别是食 堂和花房 空气 中放线 菌 和真 菌污 染严 重 ,
此 可 能 是 该 环 境 相 对 湿 度 较 高有 关 。 消毒后检测结果表 明 , 在 保 持 室 内外 自然 通 风 、 有人活动的情况下 , 采用含 1 0 0 0 m g / L有 效 氯 的 三 氯异氰尿酸水溶液进 行喷 雾 消毒 , 4 5 mi n后 监 测 学
依 据 。现 将 结 果 报 告 如 下 。
1 方 法
分别于消毒前后用平板沉 降法分别 在每个采样
点 布放普通营养琼脂平板 ( 用 于细 菌总数 ) 、 马玲 薯 培养基 ( 放线 菌) 和高 氏 1 号培养 基 ( 真菌 ) 各1 个。
采 样 点选 择 各 室 内 4角 和 中 央 , 距 离地面 0 . 8 m, 暴
1 . 1观 察 对 象和 条 件
露 1 5 m i n 。然后将平板 置 3 7 ' C恒 温箱培养 2 4 h , 将 真菌 、 放 线菌 平板置 2 9  ̄ C恒 温箱 培养 4 8 h , 计 数 菌 落数 ( c f u / m ) , 并计算 消除率 ’ 引。
・ 2 4 3・
较高 , 在5 0 0~ 4 0 0 0 e f u f m 之 间 ( 表 1 ) 。在 细 菌 污 染 严 重 的 环境 内 , 放线 菌和真菌污染也相对较 严重 ,
校食 堂 、 图书馆阅览 室 、 学 生宿舍 、 微 生 物 实 验 室 空
气 中细菌数有所下 降 , 平 均下 降率 为 5 8 . 3 3 %, 学生 宿舍消毒效果最差 , 只下 降 1 5 % 。放线菌 和真 菌下 降不 明显 , 图书馆 阅览室 消毒 后放 线 菌和 真菌有 增
人员活 动等因素。 预 防性 消毒 是 采用 含 1 0 0 0 m g / L有 效 氯 的三
本课题 为徐 州师范 大学 科学基 金 ( o l A X L 0 0 4 ) 资助项 目。
检测 结果 表 明 , 校 园 不 同地 点 室 内空 气 中细 菌
数有 明显 差 别 , 动物饲养室细菌数量最高 ( 7 6 5 0
目前 , 尚没 有 统 一 的 学 校 空 气 卫 生 标 准 。 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