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山石炭纪火山岩SHRIMP年代学及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合集下载

新疆西北天山京希-伊尔曼德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新疆西北天山京希-伊尔曼德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矿床地质新疆西北天山京希-伊尔曼德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孙德慧,朱永峰(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新疆西北天山吐拉苏盆地北以科古琴山南坡断裂为界,南以伊犁盆地北缘断裂的界(图1A)。

吐拉苏盆地的基底为元古宙和奥陶纪灰岩,盖层为泥盆纪—石炭纪火山-沉积岩。

泥盆纪—石炭纪火山沉积岩显示多个火山喷发旋回。

火山岩剖面由底部角砾岩-凝灰岩-流纹岩、中部玄武岩-凝灰岩-流纹岩和上部凝灰岩-安山岩-流纹岩构成,显示多个喷发旋回,中部流纹岩的锆石SHRIMP年龄为386 Ma (安芳等,2008)。

图1 吐拉苏盆地和京希-伊尔曼德金矿的地质图(A根据安芳和朱永峰,2010;B根据朱柄玉等,2011修改)京希-伊尔曼德金矿位于吐拉苏盆地的西北缘,矿床品位低、埋藏浅(图1)。

翟伟等(1999)根据热液角砾岩特征,认为该矿床属于热泉型金矿,并将热液交代成矿期分为石英阶段、毒砂黄铁矿阶段和碳酸盐阶段。

漆树基和张桂林(2000)根据称此矿床为硅化岩型金矿;肖龙等(2001)认为成矿流体为萃取围岩物质的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的产物,这些作者提出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模型(Xiao et al.,2005);冯娟萍等(2007)根据成矿流体包裹体的性质认为该矿床属于次生石英岩型金矿;安芳和朱永峰(2010)则强调与火山岩再平衡的岩浆流体对成矿作用的贡献,这些作者识别出硅化-绢云母化、角砾化-硅化、角砾化-硅化和方解石-重晶石4个热液演化阶段。

笔者在伊尔曼德矿区识别出杏仁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凝灰质砂岩、热液角砾岩等,其中角砾岩中的角砾成分复杂,胶结物以石英为主,角砾与石英脉交界处多*本文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批准号2010DFB23390)资助的成果第一作者简介孙德慧,女,1988年生,研究生,矿床地球化学专业。

Email: yfzhu@790 矿床地质2012年见硫化物。

在京希沟出露的次火山岩体(狮子山岩体)呈不规则圆状,出露面积约0.6 km2(图1B),主要由辉石闪长岩和闪长玢岩构成,辉石闪长岩斑晶主要为单斜辉石、斜长石和少量角闪石,角闪石蚀变强烈,仅晶形保留,基质中的斜长石呈交织结构。

210976530_新疆西南天山榴辉岩高压-超高压峰期变质作用时代:Lu-Hf_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210976530_新疆西南天山榴辉岩高压-超高压峰期变质作用时代:Lu-Hf_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2023/039(03):0689 0700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18654/1000 0569/2023.03.04龚庭楠,杜瑾雪,张立飞等.2023.新疆西南天山榴辉岩高压 超高压峰期变质作用时代:Lu Hf同位素年代学证据.岩石学报,39(03):689-700,doi:10.18654/1000-0569/2023.03.04新疆西南天山榴辉岩高压 超高压峰期变质作用时代:Lu Hf同位素年代学证据龚庭楠1 杜瑾雪1 张立飞2 沈晓洁2GONGTingNan1,DUJinXue1 ,ZHANGLiFei2andSHENXiaoJie2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2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 1008711 SchoolofEarthSciencesandResources,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Beijing100083,China2 KeyLaboratoryofOrogenicBeltsandCrustalEvolution,MOE,SchoolofEarthandSpaceSciences,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2022 06 03收稿,2022 12 19改回GongTN,DuJX,ZhangLFandShenXJ 2023 AgesofpeakHP UHPmetamorphismofeclogitesfromChinesesouthwesternTianshan:EvidencefromLu Hfgeochronology.ActaPetrologicaSinica,39(3):689-700,doi:10.18654/1000 0569/2023.03.04Abstract Theblueschist eclogitebeltinChinesesouthwesternTianshanisoneoftherarelyexposedoccurrencesofultrahighpressure(UHP)metamorphicrocksderivedfromsubductedoceaniccrustintheworld Recently,numerousisotopegeochronologystudiesindicatethatthemetamorphismoccurredattheCarboniferous However,theageofpeakmetamorphisminthisbelt,especiallytheUHPmetamorphism,hasnotbeenpreciselyconstrained Inthispaper,Lu Hfisotopegeochronologywascarriedoutbasedondetailedpetrologicalstudyandphaseequilibriamodelingfortypicalparagonite zoisiteeclogites(samples211 3andH76 10) PhaseequilibriamodelingrevealsthatgarnetsinbothsamplesrecordP Tpathscharacterizedbyheatingdecompression Sample211 3experiencedUHPmetamorphismwiththepeakpressureconditionsof~540℃,~2 9GPa SampleH76 10experiencedonlyhighpressure(HP)metamorphismwiththepeakpressureconditionsof~490℃,~2 4GPa Thegarnet omphacite wholerockLu Hfisochronsforsamples211 3andH76 10yieldagesof326 9±1 3Maand306±11Ma,respectively Combinedwithpreviousgeochronologicaldata,weproposethattheUHPmetamorphisminChinesesouthwesternTianshanoccurredat327~326Ma,andtheHPmetamorphismat315~306Ma Theageof326 9±1 3MaforUHPmetamorphisminChinesesouthwesternTianshanisimportantforrevealingthetimingofdeepsubductionandclosureofSouthTianshanpaleo oceanKeywords ChinesesouthwesternTianshan;UHPMetamorphism;Eclogite;Phaseequilibriamodeling;Lu Hfgeochronology摘 要 新疆西南天山蓝片岩 榴辉岩带是全球少有的几个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洋壳俯冲带之一,近年来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其变质作用主要发生于石炭纪。

东天山巴里坤地区晚石炭世双峰式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简

东天山巴里坤地区晚石炭世双峰式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简

东天山巴里坤地区晚石炭世双峰式火山岩是一种具有一定的特点的火
山岩,其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其构造意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锆石U-Pb年龄分析结果,该地区晚石炭世双峰式火山岩的最大
年龄为303.2Ma,最小年龄为279.9Ma,说明双峰式火山岩的成因于晚石
炭-早二叠世之间,也反映了该地晚石炭-早二叠世发生的构造活动。

根据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双峰式火山岩的组成分布比较均匀,高
岭石、钾长石、片麻岩和花岗岩饱和度普遍偏低,国家主要由钙长石、高
岭石、英长石、磷灰石和披碱性矿物组成,与回归多元元素法得到的结果
一致,存在缺乏了大离子交换和交代反应,表明它可能源自原始的深部上
地幔,同时还可能受到了新生代构造动力作用的影响。

因此,东天山巴里坤地区晚石炭世双峰式火山岩是在构造背景作用下,原始深部上地幔来源的火山岩,反映了该地在晚石炭-早二叠世的构造活动。

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石炭纪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石炭纪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关 键 词 :陆 西 地 区 ;晚 石 炭 世 ;火 山 岩 ;地 球 化 学 ;准 噶 尔 盆 地
准 噶尔盆 地 整体呈 西 宽东 窄 的楔形 展布 于天 山 造 山带 和 阿尔泰 造 山带 之 间 (图 1),是 中亚 型 古 生 代盆地一造 山带 体 系 的重要 组 成 部分 (Coleman, 1989),是 在 中 亚 增 生 造 山带 基 础 之 上 发 育 的 大 型 叠合 含油 气盆 地 ,经 历 了多 阶 段不 同性 质 的构 造 演 化 (姜 耀 俭 等 ,2002;陈 发 景 等 ,2005;张 朝 军 等 , 2006:吴 晓智等 ,2008;隋风 贵 ,2015)。其 中晚 古 生 代 是 准 噶尔地 区从 活动 的 盆一 山体 系 向稳 定 的盆 地 体 系 发展 过渡 的关 键 期 ,由 于地 处 古 亚 洲 洋 构 造域 这 一 特殊 的大 地构 造 位 置 ,古 亚 洲 洋 的持 续 演 化 和 最 终 闭合影 响 了盆 地 晚古生 代 的构造 沉积 格局 。而 西 准 噶尔 地 区记 录 了古 亚 洲 洋 构 造 域 最 后 的俯 冲 、 闭合 、陆块 碰撞 造 山 的大 地 构 造 演 化 历史 。对 西 准 噶尔 地 区晚古 生代 构 造 环 境 的研 究 ,不 仅 关 系 到 西 准噶 尔地 区构 造格 局 的恢 复 、地 质演 化历 史 的重建 , 而且 对于 盆地 内油 气资 源 和矿产 资 源 的勘 查 与评价 也 具 有 重要 意 义 (肖文 交 等 ,2006;朱 永 峰 等 ,2009; 邹 才 能等 ,2011;张善 文 ,2012)。 因此 ,近 年来 备 受
关 注 ,通过对 周 缘造 山带 的大量 研究 ,识别 厘定 了多 条蛇绿 混 杂带 ,发 现 了大 量 反 映 晚古 生 代 构 造环 境 和演化 的证 据 ,如蛇 绿 岩套 、花 岗岩 侵 入岩 体 等 (张 弛等 ,1992;肖序 常 ,1992;徐 新 等 ,2006;何 国琦 等 , 2007;朱 永 峰 等 ,2008;辜 平 阳等 ,2009;刘 希 军 等 , 2009;董 连 慧 等 ,2010;韩 宝 福 等 ,2010;陈 石 等 , 2010;赵 磊等 ,2013),提 出西准 噶尔 地 区晚古生 代构 造格 局 整体受 控 于西 准噶 尔洋演 化 的控制 等众 多的 成果 认 识 (Coleman,1989;Windley et a1.,1990;肖序 常 ,1992;何 国琦 等 ,1995;李 锦 轶 等 ,2006;肖文 交 等 ,2006;樊春 等 ,2014)。西准 噶尔地 区 的油气勘 探 起 始于 2O世 纪 50年代 .早 期 一 直将 火 山 岩 当作 基 底对 待 ,未 引起重 视 。随着 油气勘 探 的深入 ,陆续 发 现 了克 拉玛依 、车排子 、春 风 、春 晖等 3O余个 火 山岩 油气 藏 和 布 龙 果 尔 古 油 藏 (曹 剑 等 ,2006;吴 孔 友 等 ,2007;匡立 春等 ,2011;林 会 喜 等 ,2014),证 实 西 准 噶尔地 区上 古生 界 巨大 的勘探 潜力 。

西天山备战铁矿一带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地质意义

西天山备战铁矿一带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地质意义

西天山备战铁矿一带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地质意义阿米那;弓小平;阿丽娜;毛磊;刘艳宾;刘学良【摘要】Beizhan iron ore is located in the awulale iron-copper metallogenic belt,it’s iron ore resources are very rich, genetic type is also very complex.After the analysis on major elements,trace elements and REE of volcanic rock samples in Dahalajunshan formation,it is suggest that petrochemical type in study area is intracontinental tholeiite series and calc-alkaline series,and was closely related to mineralization.The lithology is mainly littoral facies mafic volcanic lava,acidic volcanic lava with a small amount of pyroclastic rocks and normal sedimentary take second place.It has important pros-pecting significance to research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ectonic environment of Dahalajunshan formation volcanic rocks from Beizhan iron deposit in Western Tianshan% 新疆西天山备战铁矿位于阿吾拉勒铁铜成矿带,其铁矿资源丰富,成因类型复杂。

新疆西天山智博铁矿床火山岩和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_田敬佺

新疆西天山智博铁矿床火山岩和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_田敬佺

2015年2月February,2015矿床地质MINERAL DEPOSITS第34卷第1期34(1):119 138文章编号:0258-7106(2015)01-0119-20Doi:新疆西天山智博铁矿床火山岩和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田敬1,2,段士刚3**,彭万林2,李明2,蒋宗胜3,严瑞2(1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2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大队,新疆库尔勒841000;3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摘要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山集中产出多个大、中型海相火山岩型富铁矿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这些铁矿的成因被认为与火山作用有关,但对其成岩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尚不清楚。

文章研究了智博铁矿区出露的火山岩和侵入岩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尝试探讨该问题。

智博铁矿体赋矿围岩为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玄武岩和安山岩,侵入岩有晚石炭世花岗岩、花岗岩脉和闪长岩脉。

玄武岩和安山岩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投影于火山弧范围内,在花岗岩类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320Ma的花岗岩脉和319Ma的石英闪长岩投影于岛弧环境,304Ma的花岗闪长岩则投影于同碰撞环境。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智博地区在早石炭世为岛弧环境,晚石炭世可能经历了岛弧俯冲向同碰撞环境的转变。

玄武岩亏损Ta、Nb,相对亏损Th,富集Rb、U、Pb;安山岩亏损Ta、Nb,富集轻稀土元素和Rb、U、Th、Pb,结合Sr/Th-Th/Ce和Th-Ba/Th图解判别,推测智博铁矿床玄武岩和安山岩岩浆源区为受到了俯冲带流体交代的楔形地幔。

关键词地球化学;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大地构造环境;智博铁矿床;西天山中图分类号:P618.31文献标志码:AGeochemistry of volcanic and intrusive rocks in Zhibo iron ore depositof western Tianshan MountainsTIAN JingQuan1,2,DUAN ShiGang3,PENG WanLin2,LI Ming2,JIANG ZongSheng3and YANRui2 (1Faculty of Earth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4330074,Hubei,China;2No.3Geological Party,Xinjiang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Resources,Korla841000,Xinjiang,China;3MLRKey Laboratory of Metallogeny and Mineral Assessment,Institute of MineralResources,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Beijing100037,China)AbstractA number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submarine volcanics-hosted iron-rich ore deposits were discovered re-cently in the Awulale Mountain,western Tianshan Mountains.These iron ore deposits are considered to be geneti-cally related to volcanism.However,the tectonic setting for the volcanism and iron mineralization remains un-cluear.The Zhibo iron ore deposit is hosted in basalts and andesites of the Lower Carboniferous Dahalajunshan For-mation.The volcanic rocks were intruded by Late Carboniferous granite,granitic dykes and dioritic dykes.Samples of basalt and andesite fall in volcanic arc region in the tectonic discrimination diagrams,whereas samples of gran-ite,granitic dykes and dioritic dykes fall in volcanic arc and/or syn-collision environment in the tectonic discrimi-nation diagram for granitoids.Combined with previous researches,this paper argues for an island arc setting in Ear-*本文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12CB416803)、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编号:1212011085060、12120110903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1203035)联合资助第一作者简介田敬,男,1973年生,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地质调查与找矿工作。

2003年北京大学资助本科生参加科学研究基金

2003年北京大学资助本科生参加科学研究基金

2003年北京大学资助本科生参加科学研究基金
资助项目初审结果通知
__________院系:
经01级学生自愿申请、教师推荐、学生与导师商定研究题目,并由各院系审核后,向教务部提交了申请材料。

经教务部审查,现将2003年北京大学资助本科生参加科学研究基金——“政基金”、“校长基金”资助项目初审结果公布如下,若有争议,请各院系于6月2日前将书面意见交送教务部红四楼4107室。

附件一:“政基金”资助项目初审结果
附件二:“校长基金”资助项目初审结果
联系电话:62755459
教务部
2003年5月23日
教务部2003年5月23日
教务部2003年5月23日。

2003年北京大学选修“研究课程”的学生名单

2003年北京大学选修“研究课程”的学生名单
00101147
00101114
陈洁
雷径
刘力平
开放群体捕获与再捕获模型中群体数目估计方法的研究与改进
00101162
00104046
张志强
肖梁
王正栋
不变积分的约化问题
物理学院
00104029
00104074
黄成扬
季敏标
王福仁
二硼化镁超导薄膜的生长机制及其输运性质的研究
00104062
00104113
00104097
殷志平
刘云

高政祥
新型宽禁带半导体晶格生长机理和发光特性的第一原理计算和实验研究
00104055
00104064
李莹
李京倞

欧阳颀
新陈代谢网络的动力学研究
心理

00116004
00116027
穆岩
何子静


苏彦捷
交换行为中的心理理论能力
2、2003年“校长基金”立项资助学生研究项目名单:
00101020
孙君仪

李忠
复动力系统与分析
00101056
何桢祺

方新贵
群在组合结构上的作用
力学系
00103020
井方旭

王勇
刚体与柔板系统的力学研究与仿真
物理学院
00111010
刘曦励

欧阳颀
DNA试管进化研究
导师资助
00104011
吴夏娃

马伯强
数学物理方法在经济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导师资助
信息学院
郭聪

赵进东
拟南芥转录因子
001110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0卷 第18期 2005年9月论 文2004 西天山石炭纪火山岩SHRIMP 年代学及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朱永峰 张立飞 古丽冰 郭 璇 周 晶(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100871. E-mail: yfzhu@ )摘要 西天山广泛分布的石炭纪火山岩(大哈拉军山组, 主要由粗面安山岩、粗面岩、流纹岩、中酸性凝灰岩和少量玄武岩组成)的岩浆成因一直存在争议. 该火山岩曾经被认为是裂谷作用的产物, 最近有人认为是“古地幔柱”的组成部分. 本文对此火山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结果表明, 该火山岩具有典型大陆弧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 火山岩以粗面安山质岩石为主, 岩浆源区富集LILE, Th 和Pb 而亏损HFSE 和Ce.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模拟计算表明, 玄武岩样品可以由石榴二辉橄榄岩发生7%~11%的部分熔融来模拟. 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代表古南天山洋的火山岛弧, 既不是裂谷演化的产 物, 也不是“古地幔柱”的组成部分. 在比较漫长的岛弧演化过程中, 地幔楔被俯冲带熔体交代并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岩浆, 地壳物质(主要是洋底沉积物)通过俯冲带熔体加入到岛弧火山岩中. 不同地区的火山岩可能代表不同时期岛弧火山喷发的产物. 锆石SHRIMP 定年结果表明, 西部最早喷发玄武岩中锆石的表观年龄在334~394.9 Ma 之间变化, 其中13个测点的平均年龄为(353.7 ± 4.5) Ma(MSWD = 1.7); 东部最早喷发粗面安山岩中锆石样品的表观年龄在293.0~465.4 Ma 之间变化, 所有年龄测定值落在U-Pb 谐和线上, 并分成明显的两个年龄组; 其中8个测点计算得到的一个平均年龄值为(312.8 ± 4.2) Ma (MSWD = 1.7), 代表粗面安山岩中锆石边部的结晶年龄. 所获得的两个年龄(即354和313Ma)分别属于早石炭世早期和晚石炭世早期, 显然不是同一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文中认为, 随着高精度定年结果和地球化学研究成果的积累, 大哈拉军山组火山-沉积岩将来可能会被解体成若干组.关键词 锆石SHRIMP 火山岛弧 大哈拉军山组 新疆 西天山新疆西天山广泛出露一套以流纹岩、粗面岩、粗面安山岩、中酸性凝灰岩和少量玄武岩为主体的石炭纪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岩(大哈拉军山组), 它由上部的流纹岩、粗面岩、凝灰岩夹砂岩和灰岩透镜体和下部的玄武岩、粗面岩、粗面安山岩夹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组成, 厚度最大达7500 m [1]. 以往的研究认为这是一套与造山后裂谷岩浆作用有关的火山岩[2], 近来也有学者提出这套火山岩构成了与地幔柱有关的大火山岩省[3], 其主要依据是火山岩分布较广以及基性熔岩具有正ε Nd 值(“考虑到天山石炭纪碰撞后裂谷基性熔岩分布极广, 体积巨大, 笔者推断其母岩极有可能是源于当时的古软流圈地幔柱, 引自文献[3]”). 由于(1)缺乏大火成岩省常见的岩石组合、(2)该套火山岩出露面积相对峨眉山大火成岩省(这是目前所发现的最小的大火成岩省)还小很多以及(3)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的年龄区间超过40 Ma, 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的“古地幔柱”成因模式还值得推敲. 另外, 以往这套火山岩的定年主要依据Ar-Ar 和K-Ar 方法, 如西天山西部特克斯林场附近出露的次火山岩(辉长玢岩)中辉石的39Ar/40Ar 年龄为~326 Ma [4]; 西天山东部阿吾拉勒山中分布的石炭纪火山岩-次火山岩的39Ar/40Ar 和K-Ar 年龄为290~306 Ma [5]. 本文报道在这套火山岩中首次获得的锆石SHRIMP 年龄, 并结合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探讨西天山地区石炭纪火山岩成因以及生成岩浆的大地构造环境.1 地质概况伊犁-中天山板块呈楔形向东尖灭, 在其南北两侧均发育古生代造山带. 天山主干断裂是伊犁板块与其北部造山带的边界, 尼古拉耶夫线是伊犁板块与西南天山造山带的分界线(图1(a)). 沿天山主干断裂出露牙曼苏组火山-沉积岩, 沿尼古拉耶夫线出露大哈拉军山组火山-沉积岩[6]. 虽然大哈拉军山组火山-沉积建造覆盖在元古宙或志留系变质岩上, 但沉积物的性质差别很大[7]. 在西南天山地区, 火山活动强烈, 形成了巨厚的火山-沉积建造. 石炭纪火山活动向东逐渐减弱直到消亡, 取而代之的是海陆交互论 文第50卷 第18期 2005年9月图1(a) 西天山构造-地质简图; (b), (c)实测的两个火山岩剖面图; (d) 火山岩的TAS 图解; (e) 火山岩的SiO 2-K 2O 变异图(TS185和TS190为碳酸盐化-绿帘石化强烈的玄武岩)相的磨拉石建造. 在西南特克斯-昭苏县一带, 大哈拉军山组主要由流纹岩、粗面岩、粗面安山质凝灰岩、粗面安山岩、辉石安山玢岩夹凝灰角砾岩组成[8], 以角度不整合(或者呈断裂接触关系)覆盖在上志留统阿克牙子组之上. 在西天山西段昭苏南部地区, 该套火山岩不整合覆盖在含榴辉岩的蓝片岩带上(昭苏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1978). 在新源县南部的那拉提山北坡, 大哈拉军山组火山-沉积建造不整合 2005第50卷 第18期 2005年9月论 文2006 覆盖在震旦系特克斯群变质岩上(或者呈断层接触关系). 火山岩和碎屑岩-碳酸岩的厚度各占一半, 形成间歇式火山喷发-海陆交互相沉积盆地. 在西天山东段巴仑台-莫托萨拉地区(位于图1(a)东部之外), 早石炭世的沉积为马鞍桥组的磨拉石建造(缺失火山岩), 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元古宙巴仑台群变质岩上. 该磨拉石建造被认为是天山古生代洋盆闭合后板块拼贴-碰撞挤压造山作用的产物[9].2 样品描述我们实测并研究了两个火山岩剖面, 它们在空间上的直线距离约100 km(图1(a)). 剖面Ⅰ位于新源县城南的那拉提山北坡, 火山岩直接与粉砂岩-砂岩夹砾岩层(底砾岩)以逆冲断层的形式接触(图1(b)). 火山岩剖面主要由底部的玄武岩-玄武质粗面安山岩夹凝灰岩、中部的粗面安山岩-粗面岩夹凝灰岩、以及顶部的粗面岩、流纹岩-流纹斑岩组成. 此火山岩剖面中出现两个中厚层灰岩夹层, 晚古生代花岗岩侵入到粗面质安山岩中. 剖面Ⅱ位于拉尔敦达坂以北的那拉提山北坡, 火山岩直接覆盖在志留系变质岩上, 呈逆冲断裂接触关系(图1(c)). 火山岩主要由底部的粗面安山玢岩(夹少量中等程度蚀变的玄武玢岩)和粗面安山岩、粗面岩、中部的凝灰岩和流纹岩以及上部的粗面岩和粗面安山岩组成. 花岗岩侵入到粗面安山岩中. 西南天山石炭纪火山岩在TAS 图解上从玄武岩沿粗面质系列连续变化到流纹岩(图1(d), 数据见表1), 主要属于高钾系列和中钾系列岩石. 采自剖面Ⅱ的粗面安山岩和粗面岩样品属于钾玄质系列(图1(e)). 剖面Ⅱ中玄武质岩石少见, 仅在其中下表1 西天山火山岩主量元素分析结果(×10−2)a)样品编号 TS076 TS082 TS088 TS096 TS097 TS107 TS123 TS131 TS140岩石名称玄武岩蚀变玄武岩玄武岩蚀变粗面安山岩粗面 安山岩玄武质粗面安山岩玄武岩流纹岩粗面 安山玢岩SiO 249.16 48.94 48.97 60.50 57.38 52.20 48.82 71.32 54.84 TiO 20.95 1.12 0.98 0.77 0.96 1.14 0.67 0.33 0.96 Al 2O 313.24 12.69 11.92 15.77 15.30 15.33 14.60 13.64 17.79 Fe 2O 33.91 6.36 3.57 1.97 5.834.29 6.35 2.99 3.20FeO 6.06 4.33 6.95 2.73 2.01 4.84 4.53 0.29 5.32 MgO 10.03 11.23 13.01 2.18 4.04 6.96 6.36 1.26 3.75 MnO 0.20 0.16 0.19 0.08 0.12 0.22 0.23 0.09 0.16 CaO 10.61 8.97 9.45 3.31 4.39 5.78 11.94 0.52 4.11 Na 2O 1.88 1.95 2.10 6.33 4.10 5.28 2.50 4.45 3.88 K 2O 0.94 0.75 0.88 2.29 2.81 0.85 1.98 3.91 2.32 P 2O 50.21 0.22 0.22 0.26 0.14 0.21 0.28 0.07 0.39 LOI 2.33 3.07 1.28 3.27 2.24 2.30 1.05 1.02 2.64总量 99.52 99.79 99.52 99.46 99.32 99.40 99.31 99.89 99.36 样品编号 TS185 TS190 TS191 TS194 TS197 TS199 TS200 TS202 TS205 TS207 岩石名称蚀变玄武岩蚀变玄武玢岩流纹岩流纹岩粗面岩粗面安山岩蚀变 粗面岩粗面 安山岩流纹岩粗面 安山岩SiO 249.91 45.14 74.40 80.97 64.86 61.77 55.68 61.24 73.53 59.58 TiO 2 1.19 1.05 0.20 0.20 0.64 0.59 0.72 0.62 0.47 0.75 Al 2O 314.04 12.61 12.19 9.13 14.90 15.19 17.19 15.12 10.73 16.58 Fe 2O 37.74 8.71 1.99 1.37 4.45 3.01 4.36 4.72 3.18 6.19FeO 5.68 4.92 0.34 0.31 0.84 3.29 2.61 3.65 0.77 0.84 MgO 7.34 6.66 0.04 0.10 1.09 2.72 4.93 2.39 0.61 3.09 MnO 0.33 0.36 0.04 0.03 0.08 0.23 0.36 0.16 0.07 0.23 CaO 5.26 13.03 0.40 0.57 1.32 1.59 1.28 0.97 1.12 1.71 Na 2O 3.86 2.80 2.08 2.58 5.32 4.85 5.28 4.72 4.95 4.10 K 2O 0.71 0.90 7.90 3.88 4.68 4.43 3.68 4.78 3.32 4.72 P 2O 50.23 0.22 0.02 0.02 0.21 0.21 0.27 0.21 0.13 0.12 LOI 3.79 3.62 0.51 0.66 1.19 2.16 3.07 1.14 1.13 2.07 总量100.08 100.02 100.11 99.82 99.58 100.04 99.43 99.72 100.01 99.98a) TS076-TS131采自剖面Ⅰ; TS140-TS207采自剖面Ⅱ论 文第50卷 第18期 2005年9月 2007部呈夹层出现(但发生了明显碳酸盐化和绿帘石化, 本文因此对此蚀变玄武岩未做微量元素分析, 仅把样品TS190和TS185表示在图1(d), (e)中以便比较). 尽管Na 2O 和Al 2O 3的含量与SiO 2含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但CaO, MgO, FeO, Fe 2O 3, MnO 和TiO 2对SiO 2显示出的明显负相关关系(未显示Harker 图)可能表明, 岩浆的结晶分异演化对西天山石炭纪火山岩的岩石组合有重要控制作用.3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利用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ICP-MS 对火山岩的样品进行微量元素分析(精度为2%~5%). 分析结果列在表2并表示在图2中. 剖面II 中火山岩样品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解(图2(a))显示: 尽管流纹岩的稀土元素含量很高, 但流纹岩与粗面岩具有类似的稀土配分模式图, 均表现出轻稀土强烈富集而重稀土相对亏损的特点((La/Yb)N = 3.8~5.1). 流纹岩(δ Eu = 0.74)和粗面岩(δ Eu = 0.71~0.73)的Eu 负异 常明显. 虽然所有粗面安山岩均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 = 3.5~6.9), 但样品TS207和TS207-1几乎不表现出Eu 的异常而区别于样品TS194和TS140. 这些火山岩样品的原始地幔标准化多元素图解均表现出明显Ta-Nb 亏损, Cs, Rb, Ba, Th, U 和Pb 富集的地球化学特征(图2(b)). Sr 在流纹岩和粗面岩中明显亏损, 粗面安山岩不亏损Sr. 流纹岩最强烈富集Zr, Hf 和稀土元素.剖面Ⅰ中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含量明显低于其上覆的粗面安山岩, 尽管它们表现出类似的稀土配分模式图解(图2(c)). 玄武岩均表现出轻稀土中等程度富集((La/Yb)N = 3.7~5.7)和Eu 负异常(δ Eu = 0.84~0.92)的地球化学特征. 粗面安山岩样品表现出轻稀土强烈富集((La/Yb)N = 3.5~7.4)的特征, 并具Eu 负异常(δ Eu = 0.73~0.93). 流纹岩样品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介于玄武岩和粗面安山岩之间, 表现出轻稀土富集和Eu 负异常的特征. 尽管剖面Ⅰ的火山岩样品表2 西天山石炭纪火山岩的微量元素含量(单位: ×10−6)a)样品编号 TS076 TS080 TS082TS082-1 TS085 TS086TS088TS088-1TS096TS097TS097-1 TS098 TS103TS107岩石名称 玄武岩 玄武岩 玄武岩玄武岩玄武岩 玄武岩玄武岩玄武岩TA TA TA TA TA BTACs1.47 0.532.02 2.02 1.16 0.40 1.17 0.72 1.151.892.06 2.383.30 1.07Rb 20.79 20.03 20.01 19.50 18.13 14.36 14.39 15.28 49.7977.7775.86 94.84 63.0619.08Ba 142.3 220.2 195.9 188.9 246.9 174.0 282.9 229.1 627.7 451.1 522.4 434.4 281.8 515.8 Th 2.47 2.20 2.57 2.71 2.39 2.61 2.88 2.36 12.99 5.77 6.14 4.66 4.06 3.20U 0.97 0.41 0.76 0.81 0.39 0.44 0.89 0.64 4.72 1.71 1.72 1.31 0.720.94Ta0.44 0.62 0.40 0.37 0.52 0.46 0.42 0.49 1.441.180.82 1.03 0.950.46Nb 4.18 7.43 3.67 3.68 7.31 8.40 3.78 5.48 12.2211.058.38 13.52 10.844.73Pb 8.59 8.58 8.37 9.01 9.48 9.89 8.18 3.97 16.718.8811.69 14.65 10.748.02Sr 377.8 239.3 331.3 320.6 421.4 422.9 446.6 395.1 237.3 483.2 522.5 393.3 368.9 813.5 Zr 74.83 59.37 72.51 70.97 54.62 72.28 80.36 89.92 194.5 165.8 152.4 130.0 109.5 112.9 Hf 2.18 1.58 2.21 2.13 1.44 2.13 2.51 2.69 5.55 4.91 4.23 3.53 3.04 3.19Y 15.44 14.51 15.59 14.96 15.68 15.68 16.65 16.34 26.3417.9118.12 20.32 21.3724.99La 10.28 8.19 9.18 9.18 9.61 9.82 10.38 9.27 30.2515.0616.61 16.01 12.2411.13Ce 21.86 17.62 19.83 20.13 20.39 20.48 21.53 20.75 62.3933.0535.85 33.82 25.0425.69Pr3.01 2.39 3.27 2.81 2.83 2.85 3.07 3.27 7.584.19 4.87 4.15 3.15 3.56Nd 12.86 10.08 12.28 12.10 11.94 12.55 13.30 11.60 29.0117.0218.46 17.33 13.0814.35Sm 3.28 2.55 3.10 3.22 3.01 2.91 3.54 3.22 6.11 4.03 4.39 3.94 3.20 4.37Eu 0.89 0.76 0.89 0.88 0.89 0.90 0.90 0.92 1.32 1.19 1.14 1.21 0.97 1.21Gd 3.21 2.76 3.12 3.01 2.98 3.07 3.21 3.515.07 4.06 3.71 4.03 3.50 4.21Tb0.54 0.47 0.53 0.49 0.50 0.52 0.55 0.58 0.850.660.60 0.64 0.630.72Dy 3.21 2.86 3.13 3.12 3.04 3.07 3.42 3.53 5.12 3.88 3.73 3.80 3.86 4.49Ho 0.61 0.56 0.61 0.59 0.61 0.62 0.65 0.68 1.070.720.71 0.78 0.810.96Er1.80 1.57 1.77 1.73 1.76 1.71 1.852.11 2.9 1.982.06 2.25 2.37 2.67Tm 0.27 0.23 0.27 0.25 0.24 0.24 0.26 0.27 0.440.300.33 0.33 0.360.40Yb 1.50 1.48 1.45 1.47 1.53 1.55 1.61 1.57 2.74 1.94 1.94 2.11 2.34 2.39Lu0.24 0.22 0.23 0.21 0.23 0.23 0.27 0.25 0.420.300.30 0.32 0.360.38δ Eu 0.84 0.88 0.88 0.86 0.91 0.92 0.82 0.84 0.73 0.90 0.86 0.93 0.89 0.86 (La/Yb)N4.623.734.274.214.234.274.353.987.445.235.775.11 3.533.14第50卷 第18期 2005年9月论 文2008 续表2样品编号 TS123 TS129 TS130TS131 TS131-1 TS140 TS191TS194TS197-1TS197 TS200 TS207 TS207-1岩石名称 玄武岩 TA 流纹岩流纹岩 流纹岩 粗面安山玢岩流纹岩TA 粗面岩粗面岩 粗面岩 TA TA Cs 10.48 9.56 2.58 3.78 4.37 2.01 3.16 3.357.567.81 2.48 4.88 6.01 Rb 94.41 52.51 126.13129.1 131.2 71.44 261.4151.6248.6 267.7 177.5 164.3 153.7 Ba 511.5 364.2 477.6679.3 573.8 611.0 1011 501.7337.9 453.7 532.0 814.0 670.5 Th 5.65 4.65 7.2110.26 10.14 6.53 13.2913.0610.11 12.19 11.16 7.77 7.14U 1.55 1.10 1.28 2.52 2.56 1.78 3.73 2.52 3.39 3.65 3.26 3.37 3.71 Ta 0.43 1.35 1.050.82 1.10 0.59 1.290.590.88 0.73 0.76 0.94 1.07 Nb 4.31 13.36 8.46 5.84 7.71 5.44 11.3111.527.80 5.77 6.62 10.84 10.89Pb 14.05 13.50 12.6921.18 20.47 9.23 13.4517.838.12 12.58 12.58 20.98 19.01 Sr 814.0 259.5 102.0163.9 156.6 477.0 222.9235.3148.7 175.0 192.9 679.7 642.8 Zr 89.41 106.8 92.08130.1 141.9 140.6 369.1300.6231.8 210.1 205.4 141.4 165.4 Hf 2.49 3.18 2.19 3.90 4.04 3.58 8.018.23 5.97 5.90 5.59 4.25 4.89 Y 17.93 26.72 15.4419.17 19.51 21.39 26.1824.3122.87 23.89 22.47 20.36 27.07 La 20.41 16.91 17.9018.14 17.37 19.19 30.9526.8914.05 16.47 16.82 30.89 29.26 Ce 39.19 33.29 33.1931.82 31.39 42.75 78.0158.3933.87 37.42 41.75 50.24 48.05 Pr 5.24 4.45 3.80 4.23 4.11 5.86 9.73 6.47 4.27 5.08 5.55 6.91 6.26 Nd 20.40 17.05 14.0415.52 13.97 22.64 37.4024.2616.73 20.42 22.42 26.14 23.59 Sm 5.01 4.23 2.57 3.67 3.38 5.64 9.12 6.11 4.24 5.10 5.49 5.95 5.86 Eu 1.22 1.35 0.670.94 0.92 1.09 2.01 1.18 1.08 1.18 1.18 1.86 1.82 Gd 4.67 4.37 2.53 3.28 3.48 4.83 7.65 5.16 4.09 4.79 4.67 5.69 6.02 Tb 0.68 0.80 0.420.53 0.58 0.75 1.42 1.030.71 0.74 0.70 0.91 0.95 Dy 3.83 5.07 2.52 3.37 3.58 4.31 9.37 6.97 4.06 4.70 4.21 5.55 5.58 Ho 0.66 1.07 0.530.74 0.75 0.86 1.98 1.510.79 0.93 0.85 1.03 1.07 Er 1.64 3.23 1.72 2.10 2.08 2.46 5.66 4.57 2.22 2.47 2.36 2.93 2.95 Tm 0.27 0.48 0.270.35 0.32 0.36 0.880.760.32 0.37 0.36 0.48 0.45 Yb 1.62 3.30 1.93 2.20 2.12 2.26 5.51 5.16 1.97 2.19 2.50 3.07 3.01 Lu0.28 0.51 0.300.36 0.350.360.870.790.310.36 0.41 0.48 0.48 δ Eu 0.77 0.96 0.80 0.83 0.82 0.64 0.74 0.64 0.79 0.73 0.71 0.98 0.94 (La/Yb)N8.49 3.45 6.25 5.56 5.52 5.723.79 3.514.815.07 4.546.78 6.58a) TA = 粗面安山岩, BTA =玄武质粗面安山岩; TS076-TS131采自剖面Ⅰ; TS140-TS207采自剖面Ⅱ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多元素图解上变化很大, 但与剖面Ⅱ中的火山岩样品一样, 均表现出明显Ta-Nb 亏损, Cs, Rb, Ba, Th, U 和Pb 富集的特征(图2(d)). Sr 在流纹岩中强烈亏损, 稀土元素, Zr 和Hf 在粗面安山岩中明显富集.4 锆石的SHRIMP 年代学从在剖面Ⅰ和剖面Ⅱ底部采集的火山岩样品中分选出锆石, 进行S H R I M P 年代学研究. 锆石 SHRIMP 测定工作在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完成. 从剖面Ⅰ底部玄武岩中分选的锆石编号为TS01(图1(b)), 从剖面Ⅱ底部粗面安山岩中分选的锆石编号为TS02(图1(c)). 对锆石的阴极发光(CL 图像)研究表明, 锆石均具明显岩浆环带, 没有被后期改造的痕迹. 因此认为, 所分选出来的锆石是从岩浆中结晶出来的, 锆石核部或者代表早期岩浆房中的结晶产物, 或者代表早期岩浆锆石的残余. 测定结果分别列在表3和4中并分别表示在图3和4中. 样品TS01中的锆石以长柱状为主, 岩浆结晶环带清楚. 个别锆石具有核, 且锆石核也具岩浆环带(图3(a)). 锆石的232Th/238U 比值在0.24~1.28区间变化, 表观年龄在334 Ma~394.9 Ma 之间变化(表3), 大部分测点反映了锆石边缘与其核部的混合年龄(因为大部分锆石比较小, 而且锆石的边与核并不总是很明显). 剔除那些明显核部锆石的5个测点后, 对其余13个测点计算得到的一个平均年龄值为353.7 ± 4.5 Ma (MSWD = 1.7, 图3(c)). 这些年龄测定值均落在U-Pb 谐和线上(图3(b)).粗面安山岩中的锆石(样品TS02)以短柱状为主, 岩浆结晶环带清楚(图4(a)), 锆石的232Th/238U 比值在0.21~1.33区间变化, 表观年龄在293.0 Ma~465.4 Ma 之间变化(表4). 共13个测定数据表示在图4(b)中, 所有年龄测定值均落在U-Pb 谐和线上, 并分成明显的两个年龄组. 其中8个测点计算得到的一个平均年龄值为(312.8 ± 4.2) Ma (MSWD = 1.7, 图4(c)), 代表论文第50卷 第18期 2005年9月图2 西天山火山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a)和(c)与多元素蛛网图解(b)和(d)标准化数据引自文献[10]了锆石边部的结晶年龄. 而比较老的年龄(>350 Ma)或者反映了锆石边与其核的混合年龄值(表观年龄比较高的锆石均很小, ~50 μm, 见图4(a)), 或者代表岩浆房中更早期的岩浆结晶阶段.SHRIMP 测定的锆石均来自火山岩剖面的底部. 西天山地区最早喷发的玄武岩(锆石样品TS01)主要形成于~354 Ma, 而其~100 km 以东出露的粗面安山岩(代表该地区最早喷发的火山岩)主要形成于~313 Ma. 这两个年龄分别属于早石炭世和晚石炭世. 一期岩浆活动不可能形成如此长期的大规模分布的火山岩. 这意味着大哈拉军山组火山-沉积岩不可能是同一地质时期火山-沉积作用的产物, 而应该被解体成不同的组(本文不做进一步讨论).5 讨论5.1 石炭纪火山岩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许多研究表明, 古南天山洋在晚泥盆世-石炭纪期间闭合[9,11~14], 并且塔里木地块与伊犁地块的最后碰撞发生在石炭纪末期[14]. 但古地磁研究表明闭合发生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15,16]. 根据火山岩主要分布在伊犁地块南北两侧的特征, 早期的研究认为该套火山岩是与“伊犁裂谷”有关的裂谷火山岩系[2]. 这一结论与该火山岩的钙碱性特征以及中性岩占绝大多数的岩石组成(非双峰式火山岩)相矛盾. 事实上, 西天山地区直到二叠纪才发育双峰式火山岩组合[8]. 主要依据基性火山熔岩的正ε Nd 值和分布面积较广的特征, 最近有人推测大哈拉军山火山岩可能是古地幔柱的组成部分[3]. 由于缺乏大火成岩省常见的岩石组合、该套火山岩出露面积相对较小、该套火山岩中基性火山熔岩出露很局限以及该套火山岩的年龄宽度巨大(>40 Ma), 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的“古地幔柱”成因模式仅仅是一种假设.西南天山地区在早石炭世及其以前应该处在一 2009第50卷 第18期 2005年9月论 文2010 表3 西天山新源县城南火山岩(剖面Ⅰ)的锆石SHRIMP 定年结果a)测点U (×10−6) Th (×10−6) 232Th/238U Pb (×10−6)Common 206Pb 207Pb/206Pb Error /% 207Pb/235U Error /% 206Pb/238U Error /% 206Pb/238U 年龄/Ma Error (1σ )011.1 199 247 1.28 9.6 0.99 0.0541 5.3 0.410 5.4 0.0554 1.3 347.3 4.3012.1 399 486 1.26 19.5 0.39 0.0526 2.9 0.411 3.1 0.0568 1.1 356.3 3.8013.1 135 1311.006.52.220.044113.80.33013.90.0548 1.9 344.0 6.5014.1 163 50 0.32 7.9 1.67 0.0506 11.4 0.391 11.5 0.0553 1.4 346.7 4.8015.1 270 265 1.01 13.8 0.98 0.0544 6.0 0.442 6.3 0.0590 1.8 369.7 6.5016.1 196 89 0.47 9.9 1.91 0.0471 9.9 0.370 10.0 0.0574 1.4 359.9 4.8017.1 356 1960.57 17.70.860.05234.70.4114.90.0575 1.5 360.5 5.4018.1 194 60 0.32 10.0 2.50 0.0433 14.1 0.350 14.2 0.0583 1.4 365.3 4.8018.2 526 355 0.70 28.8 0.67 0.0514 3.8 0.453 3.9 0.0632 0.7 394.9 2.80111 592 284 0.48 35.0−0.0550 1.8 0.432 3.0 0.0574 3.0 360.0 10.50112 56 47 0.84 4.0 0.02 0.0520 15.4 0.405 7.5 0.0561 3.9 352.0 13.50113 830 531 0.64 50.0 − 0.0530 1.9 0.408 3.1 0.0562 3.6 352.0 12.50114 230 70 0.30 14.0 0.01 0.0500 6.0 0.412 4.1 0.0597 3.3 374.0 12.00115 697 300 0.43 40.0 −0.0550 1.8 0.421 3.5 0.0560 3.8 351.0 13.50116 524 315 0.60 33.0−0.0540 3.7 0.442 3.5 0.0595 2.8 373.0 11.50117 87 21 0.24 5.0 0.01 0.0550 9.1 0.403 4.5 0.0531 3.2 334.0 10.50118 149 118 0.79 10.0 0.01 0.0510 9.8 0.4315.2 0.0606 3.6 379.0 13.00120 226 178 0.79 14.0 0.01 0.0520 5.8 0.395 4.2 0.0553 3.9 347.0 13.0 a) (1) Common 206Pb(%) 指普通铅中的206Pb 占全铅206Pb 的百分数; (2) 应用实测204Pb 和Cumming 和Richard (1975)的模式铅成分校正普通铅; (3) 表中所有误差为1σ; (4)加权平均年龄的误差为2σ表4 西天山拉尔敦达坂北坡火山岩(剖面Ⅱ)锆石SHRIMP 定年结果a)测点 U (×10−6) Th (×10−6) 232Th/238U 206Pb (×10−6) Common 206Pb 207Pb/206Pb Error/%207Pb/235U Error/%206Pb/238U Error /% 206Pb/238U 年龄/Ma Error (1σ)025.1 377 261 0.71 23.7 0.14 0.0615 2.1 0.621 2.2 0.0730 0.8 454.1 3.3026.1 357 177 0.51 22.5 0 0.0623 1.8 0.630 1.9 0.0734 0.7 456.7 3.2 027.1 175 108 0.64 9.3 1.49 0.08178.1 0.6808.2 0.0608 1.4 380.4 5.1 028.1 474 565 1.23 30.6 0.45 0.0573 2.6 0.591 2.7 0.0749 0.7 465.4 3.2 029.1 772 318 0.43 33.2 00.06111.6 0.422 1.7 0.0500 0.6 314.3 1.9 0211.1 426 549 1.33 18.1 0.56 0.0552 4.6 0.373 4.6 0.0492 0.8 309.92.4 0212.1 517 330 0.66 37.5 0.28 0.0578 2.1 0.674 2.2 0.0842 0.7 521.43.3 0216.1 1335 1020 0.76 99.0 0.01 0.0580 1.7 0.5268.4 0.0664 3.8 414.0 15.5 0217 852 767 0.90 69.0 0.01 0.0630 3.2 0.5977.4 0.0687 3.1 428.0 13.0 0218 372 240 0.64 21.0 −0.05105.9 0.3798.7 0.0537 3.2 337.0 10.5 0220 209 126 0.60 11.0 0.03 0.041014.6 0.27816.6 0.0492 3.6 310.0 10.5 0222 221 115 0.52 12.0 0.01 0.05207.7 0.36610.4 0.0509 3.1 320.0 9.5 0223 224 175 0.78 12.0 0.01 0.05107.8 0.32512.6 0.0465 4.7 293.0 13.5 0224 960 200 0.21 46.0 − 0.05201.9 0.364 6.3 0.05052.9 317.0 9.0 0225 196 169 0.86 11.0 0.01 0.05403.7 0.3568.4 0.0480 3.3 302.0 10.0a) 说明同表3个大陆边缘(伊犁-中天山板块南缘)的活动时期, 古南天山洋还没有完全消减, 俯冲作用仍在继续.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 西天山火山岩样品具有岛弧地球化学特征, 如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而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元素(HREE)等(图2). 在Sr/Y-Y 图解上(图5(a)), 所有中酸性火山岩样品均落在岛弧区. 西天山火山岩在Zr/Hf-Sr/Y 协变图上的投影点落在Kamchatka- Aleutian 岛弧火山岩的范围内(图5(b)), 在Ba/Th-Th图解上, 西天山火山岩完全落在全球岛弧玄武岩区域内(图5(c)).本文获得的资料表明, 西天山出露的这套以中酸性为主的火山岩是古南天山洋向伊犁-中天山板块俯冲形成的岛弧火山岩. 我国西天山西延进入吉尔吉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 分别与那里的Atbashi 带[18]和Fan-Karategin 蓝片岩带[19]相连接. 在这两个带的北侧均发育火山岛弧. 古南天山洋断断续续的俯冲作用一直持续到晚石炭世末期. 在巴什吉尔-谢论 文第50卷 第18期 2005年9月图3 剖面Ⅰ底部玄武岩中锆石的CL图像(a)和SHRIMP定年结果(b), (c)尔普霍夫地区发育的早石炭世钙碱性火山岩是岛弧环境的产物. 没有理由认为这些岛弧会在我国境内突然转变成“裂谷”或者“地幔柱”. 基于本文的地球化学资料并结合最新的大地构造研究成果[20], 我们认为西天山分布广泛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代表古南天山洋洋壳向伊犁-中天山板块俯冲所形成的火图4 剖面Ⅱ底部粗面安山岩中锆石的CL 图像(a)和SHRIMP 定年结果(b), (c)山岛弧.5.2 岩浆源区性质在岛弧环境中, 岩浆源区物质最可能包括[21]: (1)地幔楔中的橄榄岩; (2) 俯冲带流体; (3) 俯冲板片部 2011第50卷 第18期 2005年9月论 文图5(a) 西天山石炭纪中酸性火山岩的Sr/Y-Y 图解; (b) 西天山石炭纪火山岩的Zr/Hf-Sr/Y 图解, Kamchatka-Aleutian 岛弧火山岩的范围依据[17]; (c) 石炭纪火山岩在Ba/Th-Th 协变图上的分布, 全球岛弧玄武岩的范围依据[18]; OI B 代表洋岛玄武岩, MORB 代表大洋中脊玄武岩(依据文献[10])分熔融形成的熔体; (4) 大陆地壳物质(包括洋底沉积物)的同化混染. 西南天山石炭纪中酸性火山岩具有低Sr/Y 比值和高Y 含量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不可能是Adakite 岩(图2和5(a)). 西天山石炭纪火山岩具有比较大的Zr/Nb 比值变化范围(7.4~36.4, 表2), 表明其岩浆源区组成比较复杂(岛弧火山岩的Zr/Nb 比值一般在10~60范围内变化[22]). 用Yb 标准化的HFSE 比值可以消除或减少部分熔融和高压分离结晶作用对元素含量产生的影响, 从而得到岩浆源区的地球化学性质[21]. 在Zr/Yb-Nb/Yb 图解上, 西天山玄武岩(MgO >6.0 wt.%)均分布在富集地幔范围内(图6(a)). 这与该火山岩具有高LILE/HFSE 和LREE/HREE 比值的地球化学性质一致, 反映出岩浆源区是经过俯冲带流体(或者熔体)改造后的富集地幔楔特征. 但是, 与Antilles 岛弧链[21]和Kamchatka-Aleutian [17]岛弧火山岩相比, 俯冲带流体对西天山石炭纪火山岩岩浆源区的影响相对较弱(表现在较低的Sr/Th 和Ba/Th 比值上). Ba 是俯冲带流体中非常富集的元素, 高Ba/Th 比值(>300)一般指示俯冲带流体对岩浆源区的贡献比较显著[23], 西天山火山岩的Ba/Th 比值低于180(表2, 图5(c)), 说明俯冲带流体对岩浆源区的影响不很显著.富集型岛弧岩浆一般含俯冲带沉积物的熔体, 这种组分的存在可以通过Th/Ce 比值而识别出来[24]. 西南天山火山岩的Th/Ce 比值在0.11~0.33之间变化(表2). 从Th/Ce-Sr/Th 图解(图6(b))中可以看出, 玄武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的Th/Ce 比值明显高于MORB 和OIB 而与平均大陆地壳接近, 部分中酸性火山岩的Th/Ce 比值甚至远远高于大陆地壳的平均值. 洋底沉积物的加入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因为洋底沉积物中高度富集Th [25,26], 而且Ce 在热液体系中比Th 更活跃[27]而容易从体系中迁移出来, 从而增加岩浆源区的Th/Ce 比值. 在Ba/Th-Th 协变图上(图5(c)), 玄武岩样品(MgO > 6.0 wt.%, Th 平均值为 2.95 ppm)落在OIB-MORB 附近, 中酸性火山岩样品由于含Th 比较高(Th =4.1~13.3 ppm)而远离玄武岩样品, 显示出洋底沉积物加入对中酸性火山岩岩浆成分的影响效果.中酸性火山岩样品中锆石含量相对玄武岩明显增加说明Zr 在晚期岩浆中具有显著的相容性, 而Nb 和Y 由于不进入独立矿物相中而继续表现出强不相容性. 因此, 岩浆结晶分异作用会导致在Nb/Y 比值不变的情况下, Zr/Y 比值迅速增加. 这正是在西天山火山岩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图6(c)). 在Nb/Y-Zr/Y 图解中, 除个别玄武岩样品落在地幔演化区域, 多数玄武岩样品和所有中酸性火山岩样品均落在远离地幔的区域, 并且仅有少数样品位于地壳与E-MORB 的混合线上. 这种分布特征无法用壳-幔简单混合过程解释. 幔源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FC 过程)能够解释西天山火山岩的这种地球化学演化特征.由地幔楔部分熔融产生岩浆是岛弧火山岩的重要成因. 地幔岩石部分熔融的模拟计算表明, 石榴二辉橄榄岩部分熔融可以模拟绝大多数玄武岩样品在(La/Yb)MN -La MN 图解中的分布范围(图6(d)), 玄武岩样品可以由石榴二辉橄榄岩发生7%~11%的部分熔2012 论 文第50卷 第18期 2005年9月图6(a) 西天山玄武岩(MgO >6.0 wt.%)的Zr/Yb-Nb/Yb 图解; (b) 火山岩所有样品在Th/Ce-Sr/Th 协变图上的分布; (c) 西天山火山岩的Nb/Y-Zr/Y 协变图; (d), (e)石榴二辉橄榄岩和尖晶石二辉橄榄岩部分熔融过程的模拟计算, 图中阴影部分代表剖面Ⅱ中火山岩样品的分布范围 (地幔标准化值据[10], 底图依据[28]), FC 代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箭头表示岩浆结晶分异的趋势). CC 代表平均大陆地壳组成(依据文献[29]), OIB 代表洋岛玄武岩, MORB 代表大洋中脊玄武岩, PM 代表原始地幔(依据文献[10])融来模拟, 但样品TS123仅仅需要~3%的部分熔融程度. 中酸性火山岩样品远离石榴二辉橄榄岩的部分熔融曲线. 西天山火山岩绝大多数样品落在石榴石二辉橄榄岩与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的部分熔融曲线所标定的范围内(图6(d), (e)), 但这并不意味着火山岩是这两种不同组成的地幔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如图6(d)所示, 同源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可以导致残余岩浆中La 含量迅速增加而(La/Yb)MN 比值不发生明显变化. 因此, 高La 流纹岩和粗面安山岩应该是基性岩浆结晶分异的结果, 而非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低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 在Nb/Y-Zr 图解上的模拟计算表明(图6(e)), 最原始的玄武岩样品落在石榴二辉橄榄岩部分熔融曲线上(部分熔融程度6%~7%), 中酸性火山岩中Zr 含量迅速增加则反映出岩浆的结晶分异过程. 这一认识与火山岩的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Harker 图解)及其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2)所反映的地球化学特征完全一致.6 结论本文的地球化学资料表明, 西天山广泛出露的 2013第50卷 第18期 2005年9月论 文2014 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代表古南天山洋洋壳向伊犁-中天山板块俯冲所形成的火山岛弧. 岩浆源区富集LILE, Th 和Pb 而亏损Nb, Ta 和Ce. 锆石SHRIMP 定年结果表明, 早石炭世早期(~354 Ma)由于古南天山洋壳俯冲形成了火山岛弧, 该岛弧可能持续演化到晚石炭世早期(~313 Ma). 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实际上是岛弧岩浆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喷发的产物. 在比较漫长的岛弧演化过程中, 来自俯冲带中以洋底沉积物为主的熔体交代地幔楔, 使其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岩浆. 地壳物质通过俯冲带加入到岛弧火山岩中. 这类岩浆在化学组成上变化较大, 并主要通过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但不排除地壳混染作用)形成了从基性玄武岩连续变化到流纹岩的火山岩谱系.致谢 执行副主编和两位审稿人提出的具体意见对我们正确认识西天山火山岩的地球化学性质有很大帮助. 孙贤鉥先生在2004年春季访问北京时给予了热情的指导, 谨以此文作为对他的怀念. 中国离子探针中心的宋彪和简平研究员指导了SHRIMP 的实验工作, 宋述光协助完成了SHRIMP 数据的整理工作, 张有学教授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 特此感谢. 本工作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4034201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批准号: 2001CB409807)和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联合资助.参 考 文 献1新疆地质矿产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域地质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地质专报, 区域地质, 第32号,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3. 1~8412 车自成, 刘良, 刘洪福, 等. 论伊犁古裂谷. 岩石学报, 1996,12(3): 478~4903 夏林圻, 夏祖春, 徐学义, 等. 天山石炭纪大火成岩省与地幔柱.地质通报, 2004, 23: 903~9104 刘友梅, 杨蔚华, 高计元. 新疆特克斯县林场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年代学研究. 地球化学, 1994, 23(1): 99~1045 赵振华, 白正华, 熊小林, 等. 西天山北部晚古生代火山-浅侵位岩浆岩40Ar/39Ar 同位素定年. 地球化学, 2004, 32(4): 317~327 6 王宝瑜, 郎智君, 李向东, 等. 中国天山西段地质剖面综合研究.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4. 1~2027 朱永峰, 何国琦. 西南天山大地构造框架与早石炭世火山活动.见: 何国琦, 徐新主编. 中国新疆天山地质与矿产论文集.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4, 29~398 车自成, 刘洪福, 刘良, 等. 中天山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4. 1~1359 夏林圻, 张国伟, 夏祖春, 等. 天山古生代洋盆开启、闭合时限的岩石学约束-来自震旦纪、石炭纪火山岩的证据. 地质通报, 2002, 21(2): 55~6210 Sun S S, M C Donough W F. Chemical and isotope systematics ofoceanic basalts: implications for mantle composition and proc-esses. Ge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Special Publication, 1989, 42: 313~345 11 肖序常, 汤耀庆, 冯益民, 等. 新疆北部及其邻区大地构造.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2. 1~16912 何国琦, 李茂松. 中亚蛇绿岩研究进展及区域构造连接. 新疆地质, 2000, 10(3): 193~20213 何国琦, 李茂松, 刘德权, 等. 中国新疆古生代地壳演化及成矿.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4. 1~43714Gao J, Li M S, He G Q, et al. Pale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Tianshan Orogen, northwestern China. Tectonophysics, 1998, 287: 213~231 [DOI]15 Li Y P. Late Permian Poleomagnetic ploe from dikes of Tarim craton, China. Geology, 1998, 16: 275~27816Chen C, Lu H F, Jiang D, et al. Closing history of the Tianshan oceanic basin, western China: an oblique collisional orogeny. Tectonophysics, 1999, 302: 23~40[DOI]17Munker C, Worner G, Yogodzinski G, et al. Behaviour of high strength elements in subduction zones: constraints from Kam-chatka-Aleutian arc lavas. Earth Planet Sci Lett, 2004, 224: 275~293[DOI]18Dobretsov N L, Coleman R G, Liou J G, et al. Blueschist belts in Asia and possible periodicity of blueschist facies metamorphism. Ofioliti, 1987, 12: 445~45619Volkova N I, Budanov V I. Geochemical discrimination of meta-basaltal rocks of the Fan-Karategin transitional blueschist/green-schist belt, South Tianshan, Tajikistan: seamount volcanism and accretionary tectonics. Lithos, 1999, 47: 201~216[DOI]20肖序常, 刘训, 高锐主编. 中国新疆天山-塔里木-昆仑山地学断面说明书.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4. 1~8921 Macdonald R, Hawkesworth C J, Heath E. The Lesser Antillesvolcanic chain: a study in arc magmatism. Earth Science Reviews, 2000, 49: 1~76[DOI]22 Davidson J P. Deciphering mantle and crustal signatures in sub-duction zone magmatism. Subduction Top to Bottom. Geophys, Monogr. 96,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Washington DC: 1996, 251~26223 Devine J D. Petrogenesis of the basalt-andesite-dacite associationof Grenada, Lesser Antilles island arc, revisited. Journal of Vol-canology and Geothermal Research, 1995, 69: 1~33[DOI] 24Hawkesworth C J, Turner S, McDermott F, et al. U-Th isotopes in arc magmas: implications for element transfer from the subducted crust. Science, 1997, 276: 551~555[DOI]25 Plank T, Langmuir C H.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ubductingsediment and its consequences for the crust and mantle. Chem Geol, 1989, 145: 325~394[DOI]26 Ben Othman D, White W M, Patchett J. The geochemistry of ma-rine sediments, island arc magma genesis, and crust-mantle recy-cling. Earth Planet Sci Lett, 1989, 94: 1~21[DOI]27 You C F, Castillo P R, Gieskes J M, et al. Trace-element behaviourin hydrothermal experiments: implications for fluid processes at shallow depths in subduction zones. Earth Planet Sci Lett, 1996, 140: 41~52[DOI]28 Kerr A C, Marriner G F, Tarney J, et al. Cretaceous basaltic ter-ranes in western Colombia: elemental, chronological and Sr-Nd isotopic constraints on petrogenesis. J Petrol, 38: 677~70229 Taylor S R, McLennan S M. The continental crust: its compositionand evolution. Oxford: Blackwell, 1985. 1~312(2005-03-28收稿, 2005-06-07收修改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