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典唱论的当代价值

合集下载

浅析中国古代唱论的当代价值

浅析中国古代唱论的当代价值

浅析中国古代唱论的当代价值作者:杨丽娜来源:《牡丹》2019年第21期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年辉煌的历史,在音乐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许多精彩的篇章,而唱论是中国古典文艺理论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早在多年以前,古人就对唱论所处年代的声乐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并总结、归纳出了许多在现代音乐演唱过程中仍传承发扬的重要声乐理论。

在我国古代传统的文献中,和古典声乐理论有关的论著有很多,这些带有真正效用的音乐理论是中华民族传统声乐文化的宝贵遗产,很多理论一直影响着现代音乐理念的发展,现代音乐中也有很多经典的部分一直深受其影响。

当下,作为新时期音乐的传承者,应当以谦虚、务实、小心谨慎的态度来对待,继承和创新传统的民族声乐理论,将宝贵的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发扬光大。

一、中国古代唱论的产生和发展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很早就有对音乐文化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贾湖骨笛的出土,这就可以看出,我国音乐历史已经长达九千年。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古代十分重视音乐,把它看成礼乐教化不可或缺的内容,历代统治者都将制礼作乐作为朝廷大事,由此可见,音乐在中国古代的各个时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先秦更是有以礼乐治国的传统。

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相关音乐理论著作应运而生,因此我国古代有关音乐理论的著作很多,如《唱论》(元燕南芝庵著)、《词林须知》(明朱权著)、《曲律》(清李渔著)、《看山阁集闲笔》(清黄图珌著)等。

其中,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元代音乐理论家燕南芝庵创作的《唱论》,它是首部集论述声乐理论和演唱技巧为一体的作品,可以说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唱论的鼻祖。

其涉及范围广,信息容量大,囊括了各类音乐理论知识和技巧。

不同时期,我国古代声乐的发展是有差异的,内容包括声乐演唱技巧、表演心理、美学思想和社会意义等。

二、中国古代唱论的主要特征我国古代唱论高度概括总结了我国历代的传统唱法,由于其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所以经历代音乐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实践与探索,相关音乐理论逐渐被广大人民接受,最终发展成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浅谈《唱论》对当代民族声乐学习的意义——以《如梦令》为例

浅谈《唱论》对当代民族声乐学习的意义——以《如梦令》为例

浅谈《唱论》对当代民族声乐学习的意义 ——以《如梦令》为例发布时间:2023-02-17T02:20:03.911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9月19期作者:王笑笑[导读] 我国各个时期都有关于声乐学习的理论和论著,但元代燕南之庵的《唱论》却是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科学、集中的论述声乐理论的著作。

王笑笑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摘要:我国各个时期都有关于声乐学习的理论和论著,但元代燕南之庵的《唱论》却是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科学、集中的论述声乐理论的著作。

这些理论都是很多音乐家在长期地实践中总结出来,它们对于当代民族声乐学习有着实质性的借鉴意义。

本文以古诗词艺术歌曲《如梦令》的演唱为例,从歌唱的“审美”、歌唱的技术技巧以及演唱情感等方面来阐述它对于民族声乐学习的意义。

关键词:《唱论》;民族声乐;借鉴意义;声乐理论;古诗词艺术歌曲;《如作者简介:王笑笑,1995年8月,女,汉族,在读硕士,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研究方向:声乐演唱。

燕南之庵《唱论》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演唱理论著述,在中国传统演唱中具有理论性、系统性、代表性的特点,对于今天的民族声乐艺术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全文仅短短31节,但涵盖内容很丰富。

我认为《唱论》就是在写,何人适合唱,适合唱什么,怎样唱,以及怎样唱是正确的,好听的,怎样唱是错误的,不好听的。

一、《唱论》中有关声乐歌唱的“审美”《唱论》讲到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以其近之声也。

字面意思为弦乐不如竹管乐,竹管乐不如肉声,肉声更近似于自然。

这是作者对声乐和器乐的比较,认为声乐是最富有感染力的表现形式,由于有歌词的介入,内容的表达更直白简洁。

就《如梦令》而言,如果是用器乐演奏,那听众则不能够了解音乐所讲述的故事情节和要表达的内容,因此音乐所带来的愉悦感就大打折扣了。

《唱论》里也提到,男不唱艳曲,女不唱雄曲。

就是说,不同风格的作品应该由不同的人演唱。

《唱论》在中国音乐史中的价值探析

《唱论》在中国音乐史中的价值探析

《唱论》在中国音乐史中的价值探析【摘要】《唱论》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本文对其在中国音乐史中的价值进行探析。

首先介绍了《唱论》的作者及背景,揭示了作者对音乐的独特见解。

然后概述了《唱论》的内容,指出其对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性。

接着分析了《唱论》在中国音乐史中的影响,阐述了它对后世音乐家的启发和影响。

并探讨了《唱论》对中国音乐理论的贡献,强调了其在音乐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探讨了《唱论》的现代意义,指出其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通过对《唱论》在中国音乐史中的价值探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历程和特点。

【关键词】《唱论》,中国音乐史,作者,内容概述,影响,贡献,现代意义,价值探析。

1. 引言1.1 《唱论》在中国音乐史中的价值探析《唱论》作为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文献之一,其在中国音乐史中的价值不容忽视。

通过对《唱论》这一文本进行深入的探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揭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进而为我们理解和传承中华音乐文化提供有效的参考。

从《唱论》的作者及背景出发,我们可以了解到该文献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学术思想,从而更好地把握其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唱论》的内容概述则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这部文献所涉及的内容和主题,从而为后续的分析和讨论奠定基础。

2. 正文2.1 《唱论》的作者及背景《唱论》的作者是清代音乐家吴敬梓。

吴敬梓,字度甫,号杨庵,江苏无锡人。

他是清代著名的散曲作家、音乐理论家和文学家。

吴敬梓自幼喜爱音乐,对中国古代音乐有深入的研究。

他在创作散曲的也撰写了一些关于音乐理论和批评的作品。

吴敬梓的音乐观念受到当时的文人雅士的影响,他认为音乐应该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唱论》中,吴敬梓提出了许多关于音乐的观点,包括音乐的分类、音乐的表现形式、音乐的审美标准等。

他还通过对古代音乐的分析和比较,探讨了中国音乐的传统和现代的发展方向。

吴敬梓的音乐理论在当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浅谈燕南芝庵《唱论》对当下声乐艺术的价值

浅谈燕南芝庵《唱论》对当下声乐艺术的价值

浅谈燕南芝庵《唱论》对当下声乐艺术的价值作者:吕丽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2期摘要:在中国古典戏剧艺术中,“唱”是戏剧表演的主体,是体现剧本内容、戏剧音乐的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

笔者经过多年歌唱表演的学习和实践,深切体会到古典演唱理论的博大精深和其颇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特性,由此也感受到古典演唱理论在当今仍具有其现实价值。

关键词:《唱论》;歌唱技巧;指导;借鉴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6-0104-02一、《唱论》中中国古典戏剧声乐论的基本观点燕南芝庵的《唱论》是中国古典剧论史上最早的一部戏剧声乐论著。

此书现存最早的本子是元人杨朝英《乐府新编阳春白雪》的附录本,据此可以考定他是元代至正以前的戏曲家。

然而关于燕南芝庵的真实姓名、籍贯、生平事迹至今仍不可考。

虽然前辈学者吴梅、黄卉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考查,但未能提出有力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唱论》全书共31节,不分卷,共1172字,虽篇幅短小,但其所论内容涉及戏曲声乐内容非常丰富,对古代歌唱家、乐曲名目、唱曲的格调、声韵、节奏及唱曲的弊病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对中国戏剧演唱的发展影响很大。

《唱论》中颇有价值且奠定中国古典戏剧声乐论的基本观点大致有以下数端:其一,《唱论》指出了戏剧演唱中的四点基本要求:“字真、句笃、依调、贴腔”,并将字真列在首要位置,说明了戏剧演唱当以咬字真切为最基本的追求。

其二,《唱论》指出了戏剧演唱中声乐和器乐的关系:“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以其尽之也。

又云:取来歌里唱,胜向笛中吹。

”于此可见,在戏剧演唱中,声乐居于主导地位,器乐则只起烘托渲染的作用,两者不能本末倒置而喧宾夺主。

其三,《唱论》总结了戏剧演唱的一些特殊唱法,如“顶叠垛换”、“萦纡牵结”、“敦拖呜咽”、“搵簪”、“攧落”等,这些术语有的指演唱时的节奏处理,有的则指装饰性唱法。

另外,《唱论》还涉及了演唱的“用气”、“格调”、“唱病”等等问题。

中国古代声乐理论在现代声乐教学和演唱中的意义

中国古代声乐理论在现代声乐教学和演唱中的意义

中国古代声乐理论在现代声乐教学和演唱中的意义1. 引言1.1 中国古代声乐与现代声乐的联系中国古代声乐与现代声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传承着共同的声乐传统和文化底蕴。

中国古代声乐理论深厚而丰富,包括音乐音韵、声韵并重的表达方式,以及声音的变化和表现技巧。

这些理论在现代声乐教学和演唱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古代声乐的表现形式和技巧虽与现代声乐有所不同,但其追求声音的深情表达和情感沟通的目的却是一脉相承的。

在声乐技巧、咏唱方法和音乐表达等方面,古代声乐理论对于现代声乐的发展和实践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声乐教育中融合古代声乐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音的魅力与表达方式,提升歌唱技巧和演唱品质。

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声乐理论,探索其与现代声乐的联系,对于传承和发展声乐艺术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结合传统与现代的声乐理论,可以丰富声乐的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使声乐教育更具有时代性和深度。

1.2 声乐理论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声乐理论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声乐理论是声乐教学的基础,它包括声乐技巧、乐理知识、唱腔等内容,对学生的声乐表现力和技术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声乐理论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发声方法,提高音准和音色的准确性,从而更好地演绎歌曲。

声乐理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学习声乐理论,学生可以了解音乐作品的内在结构和情感表达,深化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声乐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声乐技巧,更要求他们能够用心感受音乐、传递情感。

声乐理论的学习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在声乐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掌握声乐理论知识来解析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表现方式,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声乐表演是一种综合艺术,需要学生具备综合素质,如表达能力、舞台表现力等。

声乐理论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不仅是声乐教学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关键,对于提高学生的声乐表现力和音乐艺术修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古典音乐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古典音乐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古典音乐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研究方案:古典音乐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一、研究背景和目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古典音乐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被其他类型的音乐所替代,而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也引发了广泛讨论。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古典音乐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为古典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与步骤1. 文献整理和综述通过搜集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对古典音乐在当代社会的地位、影响和价值进行综述和整理,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2. 实证研究设计选择一所大学或艺术院校作为研究场所,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式,采集学生和教师对古典音乐的态度、认知和价值观,并结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其与当代社会环境的相关性。

3. 数据采集与分析(1)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包括古典音乐的接触和喜好程度、对古典音乐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对古典音乐在个人生活和社会中的价值评估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在研究场所发放问卷并进行语音讲解,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回答。

(2)实地观察:选择一些音乐课堂和演出活动进行观察,并结合访谈的方式,收集与古典音乐相关的体验和感受。

(3)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揭示学生和教师对古典音乐的态度和意见,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其进行比较和对比分析。

4. 结果与讨论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结合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综述和整理,探讨古典音乐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既包括其对个体的心理和情感的影响,也包括其对社会和文化的推动作用。

对比古典音乐与其他类型音乐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方案实施:1. 确定研究场所选择一所大学或艺术院校作为研究场所,并与相关学院或部门取得合作。

2. 设计问卷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设计合适的问卷,并通过专业人士的审核和试用,确保问卷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3. 问卷发放和数据采集将问卷发放给学生和教师,在保证个体隐私的前提下,鼓励回答者真实表达态度和观点。

中国古代声乐理论在现代声乐教学和演唱中的意义

中国古代声乐理论在现代声乐教学和演唱中的意义

中国古代声乐理论在现代声乐教学和演唱中的意义
声乐是一门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艺术,它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

中国
古代声乐理论对于现代声乐教学和演唱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声乐艺术的源头和精髓,更是对声乐技巧和表演风格的指导和启发。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声乐理论在现代声乐教学
和演唱中的意义。

中国古代声乐理论对现代声乐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古代声乐理论中包含了
丰富的声乐技巧和表现方法,这些理论在现代声乐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声律启蒙》中对声音的发声部位和发声方法做出了详细的描述,这对于学习者如何
正确发声、如何调整音色具有指导意义。

《乐府杂录》中对于歌唱表演的技巧和规范也有
着详细的规定,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声乐的基本技能和表演规范。

中国古代声
乐理论可以为现代声乐教学提供宝贵的教学素材和指导方向。

中国古代声乐理论对于现代声乐教学和演唱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为声乐教学
提供宝贵的教学素材和指导方向,更可以为声乐演唱提供深刻的艺术启示和表演灵感,同
时还可以为声乐创作提供重要的音乐创作理念和指导方向。

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和传承中国
古代声乐理论,发扬声乐艺术的传统和魅力,使之在现代声乐教学和演唱中焕发出新的活
力和魅力。

我们也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声乐理论,为声乐教学和演唱
注入更多的艺术内涵和表演魅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古代声乐理论一定会为现代声
乐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为声乐教学和演唱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浅析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价值

浅析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价值

浅析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价值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浅析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价值。

首先,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节奏和音色,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给人以美的享受。

传统音乐中融入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如古代诗词、戏曲、民间故事等,使得音乐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审美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传统音乐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记忆,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传统音乐,人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情感表达等,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同时,传统音乐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传承和发扬传统音乐,可以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再次,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的桥梁,具有重要的国际价值。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传统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通过传统音乐的演出和交流,可以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友谊和合作,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最后,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具有重要的心理价值。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扰,传统音乐作为一种精神寄托,能够给人们带来安慰和慰藉。

传统音乐中融入了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使人们得到情感的宣泄和释放。

通过欣赏和演奏传统音乐,人们可以获得心灵的抚慰和满足,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丰富的现代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 论 选 刊 》冯 效 刚 的 《 正腔 圆一 中 国传 统 唱 论 美 学 思 想 》 、 字 、 《 情 并 茂一 中 国传 统 唱 论 美 学 思 想 初 探 》 文 章 也 都 对 我 声 等 国传 统 文 献 中 的有 关 内容 进 行 了梳 理 。 它 的重 视 说 明中 国 对
刘林利
《 论中国古典唱论的当代价值 》
论中国古典唱论的当代价值
刘 林 利

要 :在我 国丰 富的古典 声乐论著 中,古圣贤对其 所处年代 的声 乐发展 状况进行 了深入研 究,总结 归纳 出了许 多在 当
代仍受用 不尽 的声乐理论 。本文将对古典唱论文献 中有 关气息、语 言、情感三 方面的论著进行分析 ,以求优秀的传统 民族 文
术》等声乐理论 论著和相关的音乐史学、音乐美学论著都涉 及 到古典唱论 的相关 内容 。 福建师 范大 学的严风 和江苏教 育学 院的韩德森 还 曾因 《 唱论》的研究 引起 过激 烈的讨论。讨论 的焦点主要落在研
清 人 徐 大 椿 在 《 府 传 声 》 一 书 中强 调 的 :“ 物有 气 乐 凡
歧。
遗产 。我们应该抱着一个辩证 的务实的态 度,继承和创新优
秀 民族 声乐理论 ,将优秀 的传统 民族文化真 正运用 于当代。
冯 效 刚 的 《 国传 统 唱论 美 学思 想 的发 展 脉 络 》中提 出 中


古典唱论的研 究状况
我 国 古代 先 哲 在 两 千 多年 前 就 对 声 乐 艺 术 予 以高 度 重 视 , 他 们 不 仅 注 重演 唱 艺术 实 践 ,形成 了独 具特 色 的演 唱 技 巧 , 而 且 还 注 重 理 论研 究 , 总 结 出 较 为 完 善 的 演 唱 艺 术 理 论 。“ 字 正腔 圆 、声 情 并 茂 ”美 学 思 想 的 提 出 ,正 是立 足 于使 普 通 百 姓 能够 听得 清 楚 ,喜 闻乐 见 ,并 且 从 中获 得 情 感 的 激 发 。 近 年 来 ,声乐 艺术 理 论 研 究 领 域 一 个 突 出 的特 点 ,就 是 不 少 音 乐 学 者 对 中 国传 统 声 乐 理 论 的 关 注 。 中 , 海 林 的 其 修
究 范 围 的 界 定 上 ,严 凤 主要 着 眼于 《 论 》中 与 声 乐 艺术 技 唱 巧 有 关 的 论 述 的 诠 释 ; 德 森 则 是 从 历 史 和 辨证 的认 识角 度 韩 并 结 合现 代 声 乐研 究手 段 ,对 《 论 》所 涉 及 的 声乐 理论 问 唱 题 进 行整 体 分 析 。 有 一 些 古 文 的 翻 译 上他 们 也存 在 一 些 分 还
・l1 ・ 9
2 1年 第 九 期 《 乐 创 作 》 02 音
化更好地运用 于 当代 声乐演唱和教学 中。 关键 词: 古典唱论 ;气息;润腔 ;情感
在 中 国 古 代 文 献 中 ,关 于 古 典 声 乐 理 论 的论 著 非 常 丰 富 。 些 论 述 是 我 国 古代 圣 贤 对 其 所 处 年 代 的声 乐 发 展 现 状 这 的研 究 、归 纳 和 总 结 ,是 我 们 中华 民族 传 统 声 乐 文 化 的宝 贵
予的重视是相当大的。
风靡 , 但是 也不 乏有 识之士对它有精辟的研究论断 。 中管 其 林先生 的 《 中国民族音乐史 》 、杨 荫浏先生 的 《 中国古代音
乐史稿》 、薛 良先 生 的 《 唱 的 艺术 》 歌 唱 的 方 法 》 歌 、《 、吴 俊 达 先 生 的 《 曲音 乐 概 论 》还 有 余 笃 刚先 生 的 《 乐 语 言 艺 戏 声
1古 典 唱 论 的 主 要 论 著 . 中 国 历 史 上 向来 重 视 音 乐 的作 用 , 它 看 成 礼 乐 教 化 不 把
可或缺 的基础 , 历代统 治者都将制礼作乐 作为朝廷 大事,所
以 中 国 古代 文 献 中 关 于 音 乐 理 论 的论 著 录 非 常 的丰 富 , 中 其
误录 》( ・ 清 徐沅潋 、王德 晖著)、《 山阁集闲笔》( ・ 看 清 黄图 璁著1 。这些文献对 我国古代各不 同年代 的声乐发展现状 等 进行 了研究 、总结和 归纳 。内容包括 声乐演 唱技巧、声乐表
演 心 理 、声 乐 美 学 思想 、 声 乐 的 社 会 意 义 等 等 。
2古 典 唱 论 的 当代 研 究 .
古典声乐文化正在复苏 ,实现它在当今学界的转化和运用 。
在 当 代 , 们 的 任 务 就 是 继 承 和 发 扬 这 些 宝 贵 的精 神 遗 我 产 。 管 古 典 唱 论 当 下 还 没 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像 美 声 唱 法 和 流 行 音 乐 那 样 尽
二、对气息的精辟阐释
对 于 歌 唱 而 言 ,呼 吸 是 发 声 中 不 可 缺 少 的 重 要 因 素 ,是 歌 唱 的 动 力 。 学 习声 乐 的 过 程 中 , 掌 握 了呼 吸 的 协 调 运 在 若 用 ,就 会 逐 渐 获 得 一 个 正 确 的歌 唱 基 础 。在 中 国传 统 歌 唱 发 声 理 论 中 ,“ ” 的 运用 ,在 歌 唱 实 践 中 一 直 居 于 基 础 的 地 气 位 ,具 有 核 心 的意 义 。中 国古 代 唱 论 中对 于 气 息 控 制 方 法 的 认 识 , 原 理 与 西 洋 声 乐 讲 究 气 息 的 控 制 基 本 一 致 ,我 国 古 其 人 在 看 待 “ ”这 一 具 有 重 要 实 践 意 义 的理 论 问题 时 ,所 给 气
关于 声乐理论 的内容更是数不胜数 ,如:《 唱论》f ・ 元 燕南 芝庵著) 词林须知》( 朱权 著) 曲律》( 魏 良辅著) 、《 明・ 、《 明・ 、
《 闲情 偶 寄 》 清 ・ 渔 著 ) 《 ( 李 、 乐府 传 声 》 清 ・ 大 椿 著 )、 顾 ( 徐 《
《 古代声乐演 唱理论拾穗 》 、吴毓清的 《 中国古代声乐美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