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实践教学一直被认为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产教融合政策的出台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构建符合产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当务之急。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界与教育界之间建立紧密联系,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加实际的职业技能和经验。
这种模式旨在搭建企业和院校之间的桥梁,促进双方资源共享、互通有无。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还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2. 正文2.1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场景,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实践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还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促进产教融合。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企业也能够通过参与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为企业输送人才。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还可以促进产教融合,推动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的深度结合。
建设健全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2.2 构建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高职院校已经成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和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力量。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学校 层面上 , 可 以 以 教 务 处 或 督 导 室 为校 级 管 理 部 门 , 对 实践 教 学 过 程 、 教 学 质 的每个环 节的落实和执 行情况 、 教 师 职 业
动、 学生 的学 习过 程 不 断 多 样化 。 显 然 实 践 量 进 行 宏 观 指 导 和 质量 监 控 。 对 实 践 教 学
了, 提 高 教 学 质量 的 动 态 因 素变 多 了 , 不仅 施协 同监 控 的 组 织 管 理 机 构 。
标是 “ 高端技 能型人才 ” 。 这 一 切 都 要 求 高 体 现 在 教 学 方 法 、 教学手 段、 教学 内 容 、 教 职 院 校 应 注 重 实践 教 学 的 重 要性 、 加 大 实 践性 教学环节 的权重 比。 学 载 体 的 丰富 性 ; 而 且 教 师 的 实 践 教 学 活
人 才 。 2 0 l 1 年5 、 6 月份 , 教 育部 副 部 长 鲁
听 两 次 明 确 指 出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的 培 养 目
了学生专业实 践技能 系统性的培养 , 在 实 据 高职 院 校 实 践 教 学 的 特 点 , 可 以 形 成 学 院系、 教 研 室 三 级监 控 , 行 业 和 企 业 实 施 学 习情 境 的 教 、 学过 程 中 , 静 态 因素 变 少 校 、
经过 多年的 努力 , 许 多 高 职 院 校 改 革 教 学 质 量 监 控 的 范 围 就 变 得 更加 广 泛 。 另 的理实一体课程体系 , 建 立 了校 内实 训 室 、
了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构 建 了 以 实 践 教 学 为 重 外 , 高 职 院 校 高 端 技 能 人 才 培 养是 服 务 干 道 德 和 教 学 实 施 与 履 行 职 责 情 况 、 学 生 对
高等职业院校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1 0
科 教 论 坛
素 —— 焦 虑 。
! :: : : C i d c t n I o a i ea h a E u a i n v t n H rl n o n o d—
关 , 们 更 加 反 感 老 师 对 自己 学 习 的 干 涉 。 他
另外 , 些 中 医 专 业 学 生 认 为 学 习 古 文 才 有
2 2焦虑 .
学 生 在 达 不 到 预 期 学 习 目标 时 , 易 容
造 成 自尊 心 和 自信 心 受挫 , 增加 挫 败 感 , 对 学 习 甚 至 对 自 己 失 去 信 心 , 而 形 成 紧 张 从
评价 、 行评 议 、 导 评价 、 生 评 价 、 业 同 领 学 作
评价 、 卷 命题评价 、 试 阅卷 评 价 、 生 成 绩 学
分 析 评 价 、 能 证 书 和 学 生 参 加 技 能 大 赛 技 评 价 、 业 论 文 ( 计 ) 量 评 价 、 师 的 科 毕 设 质 教
高 职 教 育 区 别 于 普 通 高 等 教 育 的 重 要 特 征 指 导 。
目中 的 “ 修 课 ”, 而 产 生 对 英 语 学 科 的 必 从
习得 的 学 习 效 果 。 当然 , 感 因 素 还 包 括 很 多其 他 方 面 。 情
调 动 他 们 的 学 习 积 极 性 , 用 情 感 因 素 中 利 的 有 利 方 面 , 开 不 利 方 面 是 我 们 孜 孜 追 避
监 控 实 施 机 构 的 建 立 是 学 校 长 期 坚 持
的 根 本 性 制 度 。 立 较 完 善 的 教 学 质 量 监 建
1高等职业 院校构建 教学质 量监控体 学 质 量 监控 绝 不 单 单 是 学 校 行 为 , 更 重 而 系的 必 要 性 要 的 应 该是 社 会 行 为 。 校 培 养 的 人 才 能 学
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doc

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作者:王风玲熊晓亮王华伟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13期[摘要]高职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但同时一些高职院校在教学质量方面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而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建立教学质量长效机制的关键,是保障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文章在阐述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遵循的若干原则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如何构建。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作者简介]王风玲(1963- ),女,山东潍坊人,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熊晓亮(1978- ),男,湖南永州人,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教务处,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王华伟(1983- ),男,山东威海人,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教务处,硕士,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
(山东烟台264670)[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0-0028-02高职院校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始终坚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然而,近年来,高职教育在规模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这其中教学质量问题尤为突出。
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是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出路。
教学质量监控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健全而高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助于及时准确地获取教学信息,并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反馈,调动各种调控机能,形成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教学质量运行机制,从而有力地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持续健康地发展。
因此,如何构建一套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方法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内涵监控是“人们按照某种目的或愿望,通过一定的手段,给系统提供一定的条件,使其沿着可能空间中某个确定的方向发展,消除不确定性”。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一
的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 ;在教师 队 传统学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显著 伍建设上 , 要构建“ 双师” 结构与 “ 双
区别 。
师” 素质并举的教学团队; 在教学管
习制度 、 教学制度与管理制度 ; 在教
学科教育为主的教学质量监控
理上 ,需要建立适应课程改革的学 体系建立在学校教育 中学生知识获 取、 能力提高和素质养成基础上 。 这 学硬件设施上 ,需要按照工学结合 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容易忽视学校
大课题 。教高 『 0 16 2 61号文提 出高 0
职 院校 要 强化 质量 意 识 ,尤 其 要加
解构 、基于职业工作过程 的课程体
系 重 构 的艰 巨任 务 ,以及 伴 随而 来
入 ,外部要素的监控作用越来越明 显 ,这是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
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打破以学科 教育为 主 的教 学质 量监 控体 系束 缚 ,建立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特点的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保障培养 目标
教育的知识质量观 ,以学生掌握知
随着 我 国全 面 建设 小 康社 会 序
识 的多少 、 学术水平 的高低来评价。
幕 的拉开, 国高职教育面临大好 这样一种质量观 ,其片面性非常明 我
功 在专 业 建设 进行全面分析可知,其内外监控体 的发展机遇 ,如何保证和提高教学 显 , 利性 亦 非 常 突 出 。 系已融为一体 ,随着校企合作 的深 质量是事关高职院校生存发展 的重 上 ,高职院校面临着学科课程体 系
资队伍 、 生源基础 等方面入 手 ; 对教 学
运 行质 量的监控 主要从 课 堂教 学、 实
践教 学、 素质教 育三 方面入 手 ; 对教 学
构建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教学 工作是 一个连续 不 断的展 开过程 , 不是 一时 之事 , 而是贯 穿在整个 学校教育 过程 巾。它不仅 表现于课 堂中 , 而
是将课 堂教 学与课前 准备 和课 后 总结 、 反馈 融为 一体 , 是 一 个 全 面 的 过 程 。教 学 质 量 是 在 教 学 实 施 过 程 中形 成 的 , 不是 靠 最 后 的 评 价 检 查 产 生 的 。部 分 职 业 院校 在 教 学 管 理 上 重 结果 轻过程 . 因此 . 质 量 监 控 体 系 应 对 教 学 的全 过 程 进 行 监
教学实践研究
j
构建职 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 系 的 实 践 与 思 考
解 太 林
( 盐城 市教育科 学研究 院 , 江苏 盐城 2 2 4 0 0 5 )
摘 要 : 本 文 从 当 前 构 建 职 业 院校 教 学 质 量 监 控 体 系 的 必要 性 出发 , 阐述 了职 业 院 校 教 学 质 量 监 控 体 系设 计 的 原 则 、
个 成 员 都 必 须 承担 好 自己 的 任 务 . 扮 演 好 自己 的 角 色 。
2 . 全程 性 原 则
学 校必须形 成严 格规 范的教 学质 量管 理机制 ,建 立一套 完
整 可 靠 的 教 学 质 量 保 障 体 系 ,构 建 一 套 科 学 有 效 的 教 学 质
高职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 . 1 . 2 规 范顶 岗实 习教 学文件
“ 校企合作、 工 学结合” 的“ 2 + 0 . 5 + 0 . 5 ” 人 才培养模式 : “ 2 ” 表 示前
( 沙洲职业工学院
【 摘要 】 以沙洲职业工学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顶 岗实习为例 , 叙述 了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性, 从制定和完善顶岗实习管
理规章制度 、 架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组织机构、 建立项 岗实习质量监控的信息反馈机制等几方面构建 了高职顶 岗实* - J 教 学质量监控
体系。
【 关键词】 顶 岗实* - 7 质量监控 构建 规章制度 组织机构 信息反馈 【 基金项 目】 沙洲职业工学院 2 0 1 1 年度 教 育科学研究课题 ( 2 0 1 儿 3 0 0 4 0 1 1
【 中 图分 类号】 G 7 1
【 文 献标识 码】 A
【 - Z .  ̄
]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3 ) 0 4 ~ 0 2 4 0 — 0 2
《 学生顶 岗实习总结》 等考核 。 学生根据实习要 求、 实习 目标、 岗位
能 力进 展 、 岗位 业绩 等进 行 自评 的基 础 上 , 还要 对指 导教 师 的专 业能力、 工作 态度以及指导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我们 以劳动局 作 为考核 机 构 以协助 评 价 . 通 过技 能证 书的考核 来衡 量顶 岗实 习 专业技能学习效果: 以纺织行业教育主管部门举行的职业技 能大 赛获奖情况来评价顶岗实习的效果。 2 . 2架构顶 岗实习质量监控组织机构
浅谈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与实施

( 加强教学质量 监控体 系建设 , 三) 对教学 全过程实施 有
效监控 采取校 内评价与社会 评价 相结合 , 变封 闭式监 控为 开放 式监控 , 广泛收集社会 、 行业 ( 企业 ) 毕业生反 馈信息 和教学 、 质量评价信息 , 对人 才培养质 量 的各 个环节 进行全 过程有 效
目前 , 国内教学质量监控理论 研究 , 主要 以学 校 自我监控 为重点 , 注重教学质量监控指标体 系和监控措施研究 , 注重校
二是成立由离退 休校 长和教授 组成 的教学督 导组 , 加强 质量监控专家主体建设 。专 家主体 主要发 挥反馈 与参谋 、 督
促与指导 、 评价与考核三个方面的作用 。反馈与参谋 , 即对学 校整体教学工作进行 调研 , 如何培 养知识 、 就 能力 、 质协调 素 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提出建议 。督促与指 导 , 即深入教 学一线 ,
基金项 目: 山东省高教学会“ 十二五” 高等教育科研课题( B E 0 11 ) Y K 2 1 1 1
作 者简介 : 王友云 (9 一) 男 , 16 4 , 山东淄博人 , 副教授 。
设 。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 变封闭式监控 为开放式监控 ,
网络 , 开展 网上评教 、 网上评 学工作 , 采取 问卷 调查 与学生 座 谈相结合的方式 , 反馈学生评教信息 , 问卷结果 以网络 、 教 将 《 学简报》 等形式进行公布 ; 每年组织对即将离校的毕业生进行 问卷调查 , 发现办学 中的问题和不足 , 并将评价 结果及时反馈 给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 部 门。建立 毕业 生信息档 案 , 坚持 每 年一次的毕业生跟踪调查 制度 , 全面 反馈企业 对毕业 生质 量 的评价信息 , 定性分析专业设置的适应性 、 程设置 的合理性 课 和教学 内容的实用性 , 定量分析专业人才培养质 量 、 毕业 生就 业质量 , 时反馈给各教学单位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 及 二是建立有效 的校准 机制 和纠偏机制 。根 据反 馈信 息 , 进行科学论证与分析 , 时调整专业结构 和专业 布局 , 时修 及 适 订人才培养方案 , 时修 正教学 各环节 的质量 标准 。通过 党 及 委会 、 院长办公会 、 教学工作委员会等多种形式定期 召开教学 例会 , 依据教学 信息反馈 、 教学效果评价 、 学质量分析结 果 , 教 不 断改进过程控制 的工作方法 , 形成有效 的纠偏机制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实践性教学质量是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之有效的实践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学生的技能和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保证。
目前,竞争的压力已经明显引发了职业院校生存的危机。
现在,硬件设施已不再是学校吸引生源的关键因素,“以质量求生存”成为每个高职院校的根本出路。
因此,如何实现高职规模扩大与质量提升的有机统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对实践性教学质量监控的力度,成为提高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1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现状分析1.1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现状经过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践,目前,我省部分高职院校已经执行了全省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初步建立和实施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结合其培养目标和要求,能够进行不同环节、不同层次的质量监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1.1初步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一是建立日常教学检查制度;二是坚持常规的不同层面的听课制度;三是学生评教制度;四是教师评学制度。
依据实践教学管理的要求,成立以系部为主的教学质量督导小组,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和过程的检查和监督。
建立听评课领导机构,确定校系领导、专家和同行的三级听评课制度。
加强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态度、实践能力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进行评价。
初步建立了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1.1.2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和管理规章制度基本健全体现在各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Construction of Monitoring System of Vocational Colleges'Practical Teaching Quality尹彬Yin Bin(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徐州221004)(Xuzhou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of Economics&Trading,Xuzhou221004,China)摘要:近年来,江苏高职院校按照省教育厅关于《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的要求,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创新实践课程体系,改进实践课程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质量已明显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已基本形成。
但对于进一步完善实践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还存在很多有关认识和操作层面的问题,仍需要从现状和实践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期指导实践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Abstract:In recent year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Jiangsu are bold practice,dare to explore,innovate 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of practical curriculum,according to the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n the requirement of"Jiangsu Province,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action plan,the quality of practice teaching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monitoring system of practical teaching quality has been basically formed.But for further perfecting the monitoring system of practical teaching quality,there are many problems about recognization and operational levels,still need to analyze and study deeply from aspect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actice etc.,so as to guide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monitoring system of practical teaching quality.关键词:实践性教学;监控体系;现状分析;策略研究Key words:practical teaching;monitoring system;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strategy and research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247-02———————————————————————作者简介:尹彬(197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经济学硕士,副教授,图书馆馆长。
工作忙家务繁重没兴趣自身惰性场地器材缺乏无人指导男教师女教师合计53.3%48.9%51.1%32.4%38.8%35.6%18.9%24.5%21.7%13.5%18.3%15.9%18.6%12.8%15.7%8.1%10.5%9.3%表6山东省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1-2)的乒乓球室和羽毛球馆。
像足篮排球这类消耗体力较多的体育运动项目所占比例低,在高校男教师中占18.6%,女教师中仅占5.8%。
2.6影响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分析工作忙、家务繁重是影响山东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而没兴趣、自身惰性、场地器材缺乏、无人指导也是影响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分别占到了21.7%、15.9%、15.7%、9.3%。
工作忙在山东高校男教师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因为男教师承担着较重的教学、科研任务、还要评职称。
高校女教师因为家务繁重,忙于家务和照顾老人、小孩而影响体育锻炼次数时间的比例要高于高校男教师。
3建议3.1减轻高校教师的压力由宣泄在高校教师进行体育锻炼的动机中的比例较高;工作忙、家务繁重是影响山东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每周进行1次以下,每次运动时间在30min以下的比例较高可以看出山东省高校教师工作忙、压力大,减小高校教师的压力势在必行。
各高校要适当的减轻高校教师在评职称、科研等各方面的压力,加强对高校教师体育锻炼方面的引导,如通过多种渠道宣传体育健康知识,通过板报、广播、校园网、体育知识技能培训、健康知识咨询等形式强化教师的健康意识,培养教师的体育锻炼习惯[1],提高高校教师进行体育运动的兴趣热情。
3.2制定比较完善的培训体系、监督机制、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2]针对山东省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的形式中得出的学校社区组织的活动比例较少的情况,学校要开展丰富的校内群体活动,制定常年的体育锻炼计划,增强高校教师的参与力度。
要形成比较完善的培训体系,制定相关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并归入高校教师的考核中。
举行各种比赛,争取吸引更多的高校教师参加到体育运动中来,在节假日也要多举行各种各样的群体性体育活动。
3.3加大体育设施的建设有40.4%的高校教师选择在学校体育场所进行体育锻炼,可见加大学校体育场所的建设,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增加体育锻炼场地、器材等的数量,并及时进行维修是十分必要的[3]。
小区空地、广场公园也是山东省高校教师进行体育锻炼的较为主要场所,所以对这种学校外体育场所的建立维修等也是必须的。
3.4培养体育运动的热情和提供相关的技术山东省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的项目中,像足篮排球这类消耗体力较多的体育运动项目所占比例低,在高校男教师中占18.6%,女教师中仅占5.8%,跳舞健美操这类需要技术的运动所占比例太低。
所以各高校要加大高校教师对篮足排球热情的培养,加大对体育锻炼的指导。
参考文献:[1]杨秀芝.河南省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5):93-96.[2]张晓丽.山西省不同性别、年龄高校教师体育健身行为特征的对比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22(6):93-96.[3]张鹏.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现状与分析[J].师资,2010,06:4-8.·247·价值工程职业院校基本健全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较为完善的实践性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制定实践教学组织的管理制度、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实践教学基本建设管理、课程建设、教材选用、成绩考核等管理制度,保证了教学秩序的稳定性,使实践教学管理工作初步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
1.1.3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取得一定效果具体表现在:实践教学组织有序,并具有相应的监控措施。
教师的教学态度、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得到了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实践技能提高明显,初步形成了“督导检查—问题处理—指导提高”的基本监控程序,取得效果较好。
1.2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2.1创新不够、方法落后存在盲目套用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评价模式,专业内涵不够突出,创新意识不强,监控力度不够,不能体现出高职特色。
虽然有标准有制度,但执行起来力度不够,重布置轻检查,有检查无结果,随课程改革潮流,不求改革的实效。
1.2.2监控评价体系不科学实践教学监控评价体系缺乏规范化、不具有自身院校的特色,监控制度和保障体系不够科学,往往导致收集评价信息的难度加大。
缺乏专业化的、健全的组织机构。
主要表现在缺乏系统的评价组织和科学地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手段,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形成制度化、经常化的评价体系。
1.2.3监控和评价的范围有限对理论教学过程涉及较多,对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方面不够完善、系统和规范。
从外部来讲,主要局限于办学条件和设施等方面;从内部来讲,主要局限于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评价,一般采用学生评教和少量的听课等方式进行,而对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众多相关因素及其作用方式关注较少,导致评价范围不深入不全面。
1.2.4监控和评价效果不明显对监控、评价工作重视不够,只求其有,不求其质,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走过场的现象。
对实践教学监控与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缺乏及时反馈、跟踪验证和有效的解决措施,经常导致上一年检查和评估出现的问题在下一年依然存在,难以做到“监有标准,控有效果”。
2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2.1更新实践教学观念认真学习国际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消化吸收、整合创新,切实形成了“以市场为主导,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为标准,以任务为引领,以服务为宗旨,以创新为动力”具有明显特色的高职教育理念。
建立“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新型的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