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方案评估函数

合集下载

放射治疗评分标准

放射治疗评分标准

放射治疗评分标准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放射治疗评分标准,帮助医生和医疗团队准确
评估患者接受放射治疗的适宜性和预期效果。

评分标准
1.患者数据评估
年龄:评估患者的年龄,根据年龄不同确定是否适宜放射治疗。

性别:根据患者的性别,考虑性别对放射治疗的影响。

健康状况: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特别关注与放射治疗相
关的健康问题,如心脏疾病、肺部疾病等。

2.病情评估
病情类型:根据患者的病情类型,如癌症、肿瘤、炎症等,确
定是否适宜放射治疗。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根据病情的分期、扩散情况等进行评估。

病情部位:确定患者病变的具体部位,考虑放射治疗对该部位的适用性和疗效。

3.放射治疗方案评估
治疗目标:明确治疗的目标是控制病情、缓解症状还是根治,根据目标选择合适的放射治疗方案。

放射剂量:根据患者病情和整体健康状况,确定合适的放射剂量,以达到最佳疗效。

治疗周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的耐受性,确定放射治疗的治疗周期和频率。

4.风险评估
放射治疗风险:评估放射治疗可能的并发症和副作用,包括射线导致的损伤、放射性皮炎等。

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放射治疗的风险。

对比其他治疗方法:评估放射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如手术、化疗)相比的优势和风险,以帮助患者和医疗团队做出决策。

总结
放射治疗评分标准是帮助医生和医疗团队评估患者接受放射治疗的重要工具。

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的个人信息、病情、治疗方案和风险,可以做出科学、全面的医疗决策,提高放射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关于Conformity Index不同公式算法下的解读

关于Conformity Index不同公式算法下的解读

关于Conformity Index不同公式算法下的解读鞍山肿瘤王璐关于CI,这是一个对放射治疗计划靶区适形度的一个客观数值显示。

记得最早这个话题的抛出是在IAEA之后的不同TPS下适形度的差异表达上,不得不说当时是在浓重的名利色彩下的怨愤之言,在高手群的群枪舌战之后也就不了了之。

直到最近又被问及这个问题后,才感觉这一直是一个开了篇却没给出结局的故事。

(感谢那些执着于细节,不忘初衷的放射物理人)。

图一图二上面两幅截图就是目前两类TPS对于CI指数的数理表达公式。

我之所以说是两类而不是两种,是因为目前除了某一种TPS之外,其他都是按照图一来进行CI指数评估的。

图一就是A/B的关系,简单直接,很容易理解,也是比赛当中使用的标准。

靶区内的剂量体积/靶区体积,这是一个无需在计划优化过程中考虑的问题,它的根本是在指定靶区剂量覆盖靶区体积的比例,从而会衍生出若干个不同指定剂量对不同结构的覆盖比例评估,这就形成了一系列比赛计划质量的评估标准。

这本身还是由于计划系统的内核算法决定的,因为在优化时并没有单独的去考虑适形度的问题,而是把适形度的控制归为指定剂量与指定结构之间的简单比例关系,处理好靶区指定剂量的覆盖率,处理好一级结构的剂量外溢,二级结构的剂量外溢,以此类推就可以了。

这就形成了一个必须通过补丁叠补丁来完成的塑性过程,而这种打补丁的方式对于实际的热点消除和冷点增益的实际验证结果,我还是希望能够看到实际小体积剂量处理上的胶片实际验证中的抓点比对结果。

但无论如何这也是符合这类TPS的算法理念的,因为它是基于靶区为主,通过DVH函数的控制优化,完成可视的结构剂量结果的,用A/B的方式也完全符合实际情况。

图二,A2/B*C。

指定剂量覆盖靶区体积的平方/靶区体积*指定剂量覆盖的全体积,对于这个公式的表达就相对复杂了,首先它考把指定剂量的覆盖全体积考虑到了评估之中,也就是说它把靶外的指定剂量外溢直接考虑到了CI的评估之中。

放射治疗方案评估函数

放射治疗方案评估函数

d 2K(1-Kn) BED=D(1+(-----)(1- ---------------))-(T-T ) α/β n(1-K2) (3)
T T K=e-t =0 =0.85Gy/天 =1.4/小时 =0.46/小时 t n 治疗总时间, (天) 细胞增殖开始时间,(天) 亚临床放射损伤修复因子, T=《 T 天及晚反应组织, T》T 天肿瘤增殖因子, α/β=10Gy , α/β=3Gy , 两次照射间的时间间隔(小时), 照射总次数。
1 生物效应剂量(BED) (Biological Effective Dose)
(1)生物效应剂量(BED) 基本表达式
/β方程/便可得到生物效应剂量(BED) 基本表达式,即: 2 E/ =n(d+βd /) (1) BED=D(1+d/( /β)) (2) (2)式即为生物效应剂量(BED)基本表达式
3)治疗风险系数(TRC)
Treatment Risk Coefficient
若TRC 值大于1,就意味着该方案在临床使用 时治疗风险大,早,晚反应组织的损伤反而增大 了; 若TRC 值小于1,则说明早,晚反应组织的损 伤变轻了,就意味着该方案临床使用时治疗风险 小。
BEDT(CF): 常规分割肿瘤组织生物效应剂量 BEDE(CF): 常规分割早反应组织生物效应剂量 BEDL(CF): 常规分割晚反应组织生物效应剂量 BEDT(NCF): 非常规分割肿瘤组织生物效应剂量 BEDE(NCF): 非常规分割早反应组织生物效应剂量 BEDL(NCF): 非常规分割晚反应组织生物效应剂量
几种组织的
组织/参数 口腔粘膜 非小细胞肺癌 头颈部鳞癌 食道癌
Tk

k值
(Gy/day) 0.66 0.5-0.7 0.5-0.7

食管癌生物优化放疗及其对放疗方案函数的临床验证

食管癌生物优化放疗及其对放疗方案函数的临床验证
Y A N G P e n g f e i D I N G Y o n t  ̄ u n
1 . De p a r t me n t o f Ra d i o t h e r a p y ,t h e S e c o n d Af f 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Ba o t o u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B a o t o u 0 1 4 0 3 0,Ch i n a ; 2 .
v i d e d a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r e f e r e n c e b a s i s f o r ma k i n g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p l a n . Me t h o d s T h e e s o p h a g e a l c a n c e r pa t i e n t s t r e a t e d b y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d i v i s i o n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w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h i l e t h e p a t i e n t s t r e a t e d b y b i o l o g i c a l o p t i — mi z a t i o n h y p e r f r a c t i o n a t i o n g u i d e d b y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p l a n f u n c t i o n w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c o mp a r e d t h e c l i n i c a l d a t a o f t h e t wo g r o u p s t o c o n f o r l D t h e v a l i d i t y o f p l a n f u n c t i o n .Re s u l t s T h e 5 - y e a r s u vi r v a l r a t e o f o b s e r —

指数函数在医学中的应用

指数函数在医学中的应用

指数函数在医学中的应用指数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其公式为y=a^x,其中a为常数且a>0且a≠1,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在数学领域中,指数函数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在金融、科学、工程等方面。

除此之外,指数函数在医学领域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在癌症治疗中,指数函数被广泛的应用。

医学界认为,肿瘤细胞的生长是一个指数函数,因此指数函数可以被用来描述这一生长过程,并且可以用来指导癌症治疗方案的选择。

在癌症治疗中,通常会采用放疗或化疗的方法。

放疗的原理是通过放射线破坏癌细胞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化疗则是通过给病人注射化学药物来杀死癌细胞。

然而,肿瘤细胞具有较好的恢复能力,因此一次治疗常常并不能完全消灭癌细胞,需依靠后续的治疗来达到治疗目的。

为了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法,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多次治疗,并通过指数函数来描述肿瘤细胞在不同治疗方案下的生长情况,从而根据生长曲线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这个过程被称为癌症治疗方案的优化。

二、药物残留浓度计算在医学中,药物的残留浓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药物的残留浓度越高,对患者的副作用就会越大,同时还意味着药物的代谢速度越慢,必须及时调整用药方式。

指数函数可以被用来计算药物的残留浓度。

药物的代谢速度通常被描述为一个指数函数,因此可以通过计算残留浓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来知道药物的代谢速度。

通过不断调整治疗方案,控制药物的代谢速度,可以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三、疾病传染模型指数函数在医学中还可以用来描述疾病的传染模型。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疾病的传播速度通常是按照指数增长的。

为了更好地控制疾病的流行,医生们利用数学模型,依靠指数函数来预测疾病流行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控制疾病的传播,当发现有人感染疾病时,可以根据指数函数来预测接下来的传染趋势。

在公共场所加强消毒措施、隔离病人等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传播速度,从而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结语总之,指数函数在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为医学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决策工具。

放射治疗效果评价制度

放射治疗效果评价制度

放射治疗效果评价规范制度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从普通的外照射治疗发展到现在的调强放疗、图像引导调强放疗等等技术。

放射治疗肿瘤靶区的准确度和杀伤效果都明显提高,同时对需要保护正常组织器官的损伤降低明显。

为了更好的评价这些放疗技术的放射治疗效果,特制定本规范供临床医师参考,进行准确的疗效评估。

1.放射治疗效果评价的标准。

采用1999年发布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对可测量和不可测量病灶分类评价。

依靠症状、临床查体、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记物等方法进行评价疗效。

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变稳定(SD)、病变进展(PD)四个标准,具体标准内容参照RECIST的评价标准。

2.放射治疗过程中的效果评价。

在患者执行放射治疗期间,应及时观察记录患者症状、体征和治疗靶区的影像学变化,并做治疗期间的疗效评价。

对可见治疗靶区进行肉眼观察及形态大小测量,并随时记录入病案,作为疗效评价标准的参考依据。

对不可见治疗靶区必须行影像学检查,结合测量数据对照标准进行疗效评价。

需要向患者告知的是,治疗过程中的效果差异与不同肿瘤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差异有关,也与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不代表治疗后的总体疗效,需坚持完成放射治疗才能获得最终的疗效评价。

3.放射治疗后的短期效果评价。

患者完成放射治疗后2-4周内,安排患者进行常规体检和放射治疗靶区的影像学检查,结合放射治疗前的同类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参照效果评价标准进行短期疗效评价。

短期效果评价应以放疗靶区的影像学检查对比结论为主,不能按照症状和整体病情变化作为评价标准,如果患者在放疗靶区之外的身体部位出现病情明显进展,将导致患者的全身症状体征加重,故无法作为放疗靶区的客观评价依据。

4.放射治疗后的长期效果评价。

患者完成放射治疗后3个月即开始评价长期疗效。

在患者继续生存的前提下,需每隔6-8周对放射治疗靶区进行影像学检查,与历次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评价,其他检查指标辅助判断疗效。

食管癌生物优化放疗及其对放疗方案函数的临床验证

食管癌生物优化放疗及其对放疗方案函数的临床验证

食管癌生物优化放疗及其对放疗方案函数的临床验证目的根据临床观察数据验证放疗方案评估函数符合度,为放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量化参考依据。

方法以食管癌常规分割放疗方案为对照组,放疗方案函数引导生物优化超分割放疗组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数据,验证方案函数的正确性。

结果生物优化超分割放疗组5年生存率为35%,比常规照射组(26%)高9个百分点。

生物优化超分割放疗组局部控制率为80%,比常规照射组(72%)高8个百分点。

生物优化超分割放疗组并发症为29%,比常规照射组(35%)低6个百分点,这些数据与放疗方案函数计算的结果吻合,较常规组有优势。

结论方案评估函数可以指导部分放疗方案的制定,对临床放疗方案的制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标签:食管癌;方案评估函数;验证近年来,放疗已经从原来的普通照射发展成为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后者能够使射线高剂量区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病变的形状一致,能够达到按照肿瘤形状给肿瘤靶区极高的致死量,而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不受到过度照射,可以说靶区的物理优化已经有很大的提高。

但肿瘤的放射治疗不仅仅是物理角度的优化,更重要的是生物优化,一个好的治疗方案一定是物理优化和生物优化相结合的结果。

长久以来,放疗方案的制定,缺乏定量的评估标准。

方案制定的是否合理,完全由医生的经验决定。

常规放疗方案沿用至今,对某些肿瘤有其优势,但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它并不是金标准。

如何优化放疗方案,方案如何评估,是临床放疗医生急需解决的问题。

放疗方案评估函数因此提出,旨在通过大量临床实验,为放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量化标准。

通过分析食管癌不同分割放疗方案数据,验证放疗方案评估函数的临床正确性。

本研究为其临床验证的一部分,方案评估函数的正确性尚需大宗实验数据及临床验证。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8年1月~2012年12月于国内三家医院放疗科随机选取200例食管癌患者,其中男108例,女92例,中位年龄58岁,入组标准包括全部经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癌;无淋巴结转移;KPS评分>70;肝肾功能正常;胸片正常;无远处转移。

放疗计划的设计

放疗计划的设计

颅脑精确放疗定位:患者仰卧位,小面罩固定头部,激光灯摆位,CT扫描,以全脑为靶区制定放疗计划,设2个MLC野,Dt 250cGy/次,共照射10次。

按处方剂量60Gy评价,患者脑干最大剂量57. 9Gy,左侧晶体最大剂量3. 75Gy,右侧晶体最大剂量5. 89Gy o放疗的必要性及放疗可能的副反应已向患者及家属讲明。

颅脑、腰部精确放疗定位:患者仰卧位,大面膜固定,激光灯摆位,强化CT 扫描,以CT所示小脑病灶、腰椎转移瘤和右腰部软组织内肿块为靶区制定放疗计划。

颅脑病灶Dt 400cGy/次,5次/周,共照射8次;腰椎转移瘤和右腰部软组织内肿块Dt200cGy/次,5次/周,共照射20次。

放疗的必要性及放疗可能的副反应已向患者及家属讲明。

左侧乳腺区精确放疗定位:患者仰卧位,乳腺托架固定体位,激光灯摆位,CT 扫描,以左侧乳腺区及术后银夹所确定的瘤床为靶区同步推量照射,左侧乳腺区Dt 180cGy/次,术后银夹所确定的瘤床Dt 215cGy/次,共照射28次。

放疗的必要性及放疗可能的副反应已向患者及家属讲明。

胸部精确放疗定位:患者仰卧位,负压袋固定体位,激光灯摆位,CT扫描,以左肺下叶肿瘤瘤床为靶区,制定精确放疗计划,计划Dt 200cGy/次,共照射25次。

放疗的必要性及放疗可能的副反应巳向患者及家属讲明。

制定精确放疗计划,6MV和15MV-X线混合照射,6野适形照射,90%等剂量线包绕靶区,Dt 200cGy/次,共照射25次。

危及器官受量:双肺V20 24%, V30 16%;脊髓最大剂量点42. 5Gy;心脏V40 17%;气管最大剂量点55. 3Gy o颅脑病灶放疗计划:4野6MV-X线适形照射,90%等剂量线包绕靶区,Dt 500cGy/次,拟照射10次。

危及器官受量:左晶体最大点剂量15. 3cGy,右晶体最大点剂量10. 9cGy,左视神经最大点剂量21.4cGy,右视神经最大点剂量78. IcGy,脊髓最大点剂量8. 4cGy,脑干最大点剂量816. IcG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速连续超分割组(AHF,1.15Gy/70次/80.5Gy/35天)
1)TGF值为1.476,治疗增益因子大于1,就意味着肿瘤 控制率可能明显提高。这一点可以从TCP估计增加值 中得到验证(+16.8%);也可以从BED15值明显增加 中看出。在2003年广东湛江农垦医院作的32例病人中 看到疗效偏好。一例我们能随访到的病人已存活4年 多而且一直在正常上班。 2) TRC值为1.152,治疗风险系数略大于1,就意味着早、 晚反应组织反应偏重,这一点可以从BED2值的减少较 多和BED10增加更多中看出,广东农垦医院作的32例 病人中看到大部分人反应还能忍受。 3)TEF值为1.066,大于1,说明这种方案有临床使用意 义。治疗增益大,虽治疗风险略大,早反应组织反应 略微偏重,但还能忍受,而晚反应组织反应明显偏轻。 故该方案也是一个值得提倡和推广的方案,但早反应 组织反应比常规超分割重一些.另外,而且还有一个体 制和行政安排上的困难。
式中:
BED----生物效应剂量, (Gy) D--------肿瘤治疗总剂量, (Gy) d---------分割剂量, ( Gy/次) /β---- 该种组织的/β值。(Gy)
(2)生物效应剂量(BED) 综合表达式
若进一步考虑放射分割照射期间组织放射性 损伤未完全修复和照射治疗期间肿瘤细胞的代偿 性增殖两项因素,则生物效应剂量(BED) 基本 表达式可以扩展为生物效应剂量(BED) 综合表 达式。表达式如下:
超分割方案(HF,1.15Gy/70次/80.5Gy) 1)TGF值为1.249,治疗增益因子大于1,就意味着肿瘤 控制率可能提高。这一点可以从TCP估计增加值中得 到验证(+4.8%);也可以从BED15值有所增加中看 出,这一点在临床356例对照实验中得到了验证,HF 组五年生存率由38%提升到56%。 2) TRC值为0.994,治疗风险系数小于1,就意味着早、 晚反应组织反应偏轻,这一点可以从BED2值的减少较 多和BED10增加不多中看出,这一点在临床356例对照 实验中也得到了验证,并发症并未增加。 3)TEF值为1.038,大于1,说明这种方案有临床使用意 义。治疗增益大,治疗风险小,虽然早反应组织反应 略微偏重,但还能忍受,而晚反应组织反应明显偏轻。 故该方案是一个值得提倡和推广的方案。
1.476
1.660 1.704
1.152
0.977 1.047
+16.8
+15.3 +19.1

常规方案(2Gy/35次/70Gy)
常规方案是生物学计算的比对基础。
大分割方案(单次量从2.18Gy-2.5Gy) 从表中看到: 1)TGF值为1.013-1.062,治疗增益因子大于1,就意味着 肿瘤控制率可能提高。这一点可以从TCP估计增加值 中得到验证(+0.8--+12%);也可以从BED15值有所 增加中看出。 2) TRC值为0.982-1.330,治疗风险系数大于1,就意味 着早、晚反应组织反应偏重。这可以从BED10,BED2值 的增加中看出,而江苏省肿瘤医院400多例临床病例 (2.18Gy-2.30Gy)统计中也得到了验证:早、晚反 应组织反应普遍偏重。 3)TEF值略大于1,说明这种方案有临床使用意义,但不大。 虽然肿瘤控制率可能提高,但早、晚反应组织反应偏 重,治疗风险太大。
三 方案评估函数的临床应用
“方案评估函数”主要的作用,是用来事 先评估非常规放疗方案的疗效和风险,帮 助医生确定比较合理的治疗方案;
也可用作放疗后放疗疗效总结和分析; 当然也可用作常规分割治疗方案之间的 比对分析。
1 方案评估函数在临床应用中的步骤和规范
在治疗前提下: (即在与常规治疗方案生物等效的前提下) 1 )在初步确定方案后,首先应计算出该方案的 TEF值,若大于1就意味着该方案有临床使用价 值,若TEF值小于1就意味着该方案临床使用意 义不大。 2 )然后,计算出该方案的TGF值,若大于1就意 味着该方案在临床使用时治疗增益大,若TGF值 小于1就意味着该方案临床使用时治疗增益小 3) 再计算出该方案的TRC 值,若大于1就意味着 该方案在临床使用时治疗风险大,若TRC 值小于 1就意味着该方案临床使用时治疗风险小。
4) “方案评估”函数临床应用中的综合评估 ① 在评估治疗方案时,三个“方案评估”函数和 BEDT,BEDE,BEDL, TCP值必须都计算出来, 然后进行综合评估。 绝不能单单根据一个函数值来确定治疗方案! ② 优选方案:TEF,TGF, TCP>1和 TRC<1。 ③ 排除方案:TEF,TGF, TCP<1和 TRC>1。 ④ 当TEF,TGF>1而TRC>1时,就要慎重考虑。 若TRC值比1大不了多少而TCP值是明显增大 的,则还可以考虑,当然要视病人的反应和医 生的经验而定。 ⑤ 凡TRC值明显大于1的方案,在确定治疗方案时 都要特别慎重!
d 2K(1-Kn) BED=D(1+(-----)(1- ---------------))-(T-T ) α/β n(1-K2) (3)
T T K=e-t =0 =0.85Gy/天 =1.4/小时 =0.46/小时 t n 治疗总时间, (天) 细胞增殖开始时间,(天) 亚临床放射损伤修复因子, T=《 T 天及晚反应组织, T》T 天肿瘤增殖因子, α/β=10Gy , α/β=3Gy , 两次照射间的时间间隔(小时), 照射总次数。
3)治疗风险系数(TRC)
Treatment Risk Coefficient
若TRC 值大于1,就意味着该方案在临床使用 时治疗风险大,早,晚反应组织的损伤反而增大 了; 若TRC 值小于1,则说明早,晚反应组织的损 伤变轻了,就意味着该方案临床使用时治疗风险 小。
BEDT(CF): 常规分割肿瘤组织生物效应剂量 BEDE(CF): 常规分割早反应组织生物效应剂量 BEDL(CF): 常规分割晚反应组织生物效应剂量 BEDT(NCF): 非常规分割肿瘤组织生物效应剂量 BEDE(NCF): 非常规分割早反应组织生物效应剂量 BEDL(NCF): 非常规分割晚反应组织生物效应剂量
67.9 67.7 76.9 74.8 79.0 70.2 73.6 72.4 76.1 80.4
基础 +0.8 +8.4 +6.2 +12 +2.5 +4.8 +4.7 +7.2
+14.5
大 分 割
2.3Gy/32次/73.6Gy/44天, 5天/周 2.4Gy/28次/67.2Gy/38天, 5天/周 2.5Gy/28次/70Gy/38天, 5天/周
2 方案评估函数和生物参量的关系
为研究方案评估函数和生物参量变化的关系, 特对生物参量作以下变化: 生物参量变化表
方案 (α/β)T
(Gy)
(α/β)E
(Gy)
(α/β)L
(Gy)
κ
(Gy/day)

(day)
备注

二 三
15
12 15
10
10 10
2
4 2
0.85
0.85 0.66
28
28 14
放射治疗“方案评估函数” (PEF,3T函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新华医院 周志孝
一 生物效应剂量 (BED) (Biological Effective Dose)
生物效应剂量(BED)是由线性二次方程 推演 而得到的。 生物效应剂量(BED)的生物学涵义是在一定 时间限度内,分割次数n趋向无限大,而分割剂 量d趋向无穷小时,达到一定常规照射同样生物 效应的等效剂量。此时DNA断裂趋向于由单击事 件造成而双击效应消失。 生物效应剂量(BED)又称为外推耐受剂量 (ETD)或外推响应剂量(ERD)。
1 生物效应剂量(BED) (Biological Effective Dose)
(1)生物效应剂量(BED) 基本表达式
/β方程/便可得到生物效应剂量(BED) 基本表达式,即: 2 E/ =n(d+βd /) (1) BED=D(1+d/( /β)) (2) (2)式即为生物效应剂量(BED)基本表达式
1)治疗评估因子(TEF) Treatment Evaluation Factor 2)治疗增益因子(TGF) Treatment Gain Factor 3)治疗风险系数(TRC) Treatment Risk Coefficient
1)治疗评估因子 (TEF)
Treatment Evaluation Factor
5 ) 鼻咽癌治疗方案生物计算及方案评估比对剂量(Gy)
方案评估指针
TEF
1.000 0.999 1.007 1.007 1.010 1.038 1.042 1.040 1.044 1.063
肿瘤 控制率
治疗方案
2Gy/35次/70Gy/47天, 5天/周

从总结教训的观点出发,有下述三点教训可 以吸取: 1) 事先应作生物效应剂量和方案评估函数计算。 2) 生物效应与分次量的关系十分密切(是1.5次 方和2次方的关系),一旦在分次量上作出改 变时,应立即作生物效应计算( α/β公式 和NSD公式),在治疗次数和总量上要做相 应的改变。 3) 在作TPS计算时,是把处方剂量放在95%的等 剂量线,这无形中又增加了分次量和总剂量, 使反应更重。
几种组织的
组织/参数 口腔粘膜 非小细胞肺癌 头颈部鳞癌 食道癌
Tk

k值
(Gy/day) 0.66 0.5-0.7 0.5-0.7
Tk (days)
7 14 21 28
k
鼻咽癌
28
0.85
二 方案评估函数(3T函数) (Project Evaluation Fuction)(PE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