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召开谢道美诗集《留不住的红颜》研讨会
2024届广东高三上语文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师生版):古代诗歌阅读

广东省部地区高三期末考:古代诗歌阅读(师生版)广东省汕头市2023-2024学年度普通高中毕业班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9分)寒夜宋·杜来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15.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寒夜》第一句,文字简洁平淡,但情意融融。
表明“客”是一位与主人有共同的语言和雅兴、情谊很深的常客。
B.《寒夜》三四句构思巧妙,写主客在窗前月下相谈投机,有了梅花的加入,顿觉这见惯了的月色和平常不一样了。
C.《约客》一二句以“雨”“池塘”“蛙声”描绘梅雨季热闹的夏夜,透露出诗人等候友人来访的期待、兴奋之情。
D.《约客》刻画声响饶有趣味:首句写雨声,次句写蛙声,末句写棋声。
种种声响,交融相衬,形成动人的意境。
16.两首诗写的都是寻常之事,抒发的是寻常之情,却都写得含蓄蕴藉。
诗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结合两首诗的后两句简要分析。
(6分)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题。
题张氏隐居二首杜甫其一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余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①。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②。
其二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济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注]①林丘:指隐居的地方。
②虚舟:语出《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
”大意是说虚心可以远祸。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一》前两联描写了张氏隐居环境的幽僻和诗人访求的艰辛,与《其二》“时相见”“晚兴留”透露的熟悉感不同。
乡情又绿巴渝岸

一
曲
天 山城 市 民 认 识 歇 的张
别 具 韵 昧 的 清 亮 庚建国六十 周年、
卷 , 吼 眭
赛 等
意 从 紧 聊
舒 这 如 成 展 个 画 一 酱 山 的 照
唾 头 羹 山
椰 撼 虬 一 堇是 圣撇 能盯
一
。
然嘲 浇 滢
缚 自
一 花 的
傲 重目 人民为森林建设 众志成城 芒 江三峡披 上焕然一新的绿妆 ,营造 重庆的建设步伐,一 串串神奇的獭 了一幅 生动而有昧的画面 耕耘 与收获齐聚 .汗 水和成 艺生涯中 .张术花一步一个脚印. 断地超皑 自我 .从一个懵懂少女变 她端望徜徉在蓝天碧海中享受恬静 与萁相伴 。被寞的花儿不会在角落 暗香浮动 .在音乐的世界中.张术
这 专 一 首
枝 攀 卷 博
的 上 写 水
绿 那 满 秀
苹 道 两 畔 都 生 机 遵 处 葱 郁 的 翠 色 无 边
自 了行 人的整个柳 布
庆 森林 建 设 的 惊 叹
的 绿色 长城 一
部厦魄 r Ⅱ强的繁荣 昌盛,人民生活蘸燕 日上。 l『
目的.这张凝聚了张 求花全部的 心血鞠熟情的专
茁圄 E 互 I 互
绿 色 宝 贝 Gr een Bab y
断响
堪耕还林工拥
峰 变 成 丁 翠 绿
缭色的 堡垒 .
上 :与 枷 踌‘ 毒 坪在 一起 下:拱 术花 ( >在 重庆 右 森蚌 摹 蚌 节瓣 观崎
一
帮
潢 宇 何 来 峡 ^ 罂 展 张 易 既 术.藩 嶂
朵 云 .城 在 林
一
切都均她今天这首 《 森林 重庶 奠定了坚实的萋 础 森林重庆建国六十 J ̄大 型演出活甜中 , l t < 形象懂蕞.嗓音圆润又具穿透 力的 张术花再次将 森林撒庆》遮酋主题畎完美 演绎.一阵又一阵
宋煜 诗歌

宋煜诗歌《蝴蝶洞》
阴深古木护涟漪,洞里藏春人不知。
不是桃源深有路,如向蝴蝶满璚枝。
《竹符》
仙篆元非世俗书,笔端会把鬼神驱。
当年笔迹今何在,洞客争传笔叶符。
《遗衣坛》
驾鹤乘鸾归紫府,仙凡从此不相干。
要传当日飞升事,收拾遗衣为结坛。
《铁桥峰》
拄杖何年掷向空,云端隐约化晴虹。
此桥端的通霄汉,谁与同游访月宫。
《朱子庵》
仙人自昔好楼居,怪石棱层倚碧虚。
见说通天中有路,世间何处觅飙车。
《黄野人庵》
淮南鸡犬上云端,底事先生独世间。
上界应嫌官府足,不如平地且骖鸾。
《题朱明洞》
涧流一一抱峰回,面面林峦锦帐开。
我品洞天居第七,只应题作小蓬莱。
《石臼洞》
清泉一派水潺潺,石穴端然一臼安。
洗药炼丹仙已去,只留踪迹与人看。
梦霞的诗句

梦霞的诗句《梦霞》诗题:《梦霞》作者:(清)许传霈诗文:梦里看霞晖,醒来泪沾衣。
相思难相见,何事苦思归。
《梦霞曲》诗题:《梦霞曲》作者:(清)曾习经诗文:梦霞生处波如雪,梦霞没处云千叠。
白云千叠幻晴霞,梦里飞来梦霞穴。
《梦霞楼诗集序》诗题:《梦霞楼诗集序》作者:(清)陈三立诗文:梦霞楼者,义宁陈伯严先生之室也。
先生以名进士,官礼部主事,遭世变,弃官归。
《梦霞》诗题:《梦霞》作者:(清)郑孝胥诗文:梦霞结绮成高阁,楼上佳人独坐愁。
明月不知人已去,夜深还照粉墙头。
《梦霞》诗题:《梦霞》作者:(清)林朝崧诗文:梦霞生处海云深,缥缈仙踪不可寻。
惆怅东风吹落絮,夕阳芳草满园林。
《梦霞》诗题:《梦霞》作者:(清)汪荣宝• • • • • • • • • • • • • • • • •诗文:梦霞生处海云深,缥缈仙踪不可寻。
惆怅东风吹落絮,夕阳芳草满园林。
《梦霞》诗题:《梦霞》作者:(清)夏孙桐诗文:梦霞生处海云深,缥缈仙踪不可寻。
惆怅东风吹落絮,夕阳芳草满园林。
《梦霞》诗题:《梦霞》作者:(清)陈曾寿诗文:梦霞生处海云深,缥缈仙踪不可寻。
惆怅东风吹落絮,夕阳芳草满园林。
《梦霞》诗题:《梦霞》作者:(清)李宣龚诗文:梦霞生处海云深,缥缈仙踪不可寻。
惆怅东风吹落絮,夕阳芳草满园林。
《梦霞》诗题:《梦霞》作者:(清)诸宗元诗文:梦霞生处海云深,缥缈仙踪不可寻。
惆怅东风吹落絮,夕阳芳草满园林。
• • • • • • • • • • • • •。
“首届新红颜诗歌研讨会”综述

个定位话题, 则需要时间来观察。她说:这几年 , ” “ 博客
多 , 文字与现 实生活摩擦出来的力量较小 , 但 道达情性做
上 的女 诗人们 写得 很放 松 , 很松 弛 , 灵 的东西发 现 的 心
诗歌散文化的现象 。因此 , 李小 雨指 出很 多女 诗人 的作
与探讨 。
定代 表性 。20 0 5年 8月 7日, 一个 百无聊赖 的 日子 , 她 中国诗歌网。她把 自己过去写的诗歌发 表上去。在网络 上, 她得到 了许 多 陌生 人 的回 应和 鼓 舞。于是 , 开 博 她
在 家里打开 电脑 , 在搜 索栏 中输 入 “ 诗歌 ” 二字 , 进人 了
客, 贴诗歌 , 边学边 写 , 边写边学 。短短 四五年时间 , 成 她 了重庆 诗人 中的佼佼者。在讲 述了 自己的网络诗 歌经历
研讨会 由李少君主持 。美丽道画苑董事长 沈桂林 向
与会评论家和诗人表示欢迎 , 对研讨会 的举行鼓 掌祝 贺 。
研讨会开始 , 主持人李 少君 首先邀 请《 诗刊》 社常 务副主
2 1 第 6期 0 0年 第2 3卷 ( 10期) 总 1
海南师 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J OURNAL OF HAI NAN NORMAL UNI VERSTY I
NO 6 2 0 . 01 Ge e a . 1 n r lNo 1 0 Vo . 3 12
为“ 新红颜写作 ” 的网络女性 诗歌 , 李小雨认 为年轻 女诗 人的创作很活跃 , 野 比较宽 , 视 年轻 女诗 人集体 的 出击 ,
不断被拓展 , 评论价 值不断 被强 化。这是 李 少君和张 德 明两位评论家 的功劳 , 是大众 批评 者的功 劳人主导 诗坛 的格 局 , 但是 由于 网络 写作 的
再聚首,以诗歌的名义

再聚首,以诗歌的名义文/厉梦瑶 图由受访者提供CULTURE今年年初,一篇名为《寻找三十六年前的年轻诗人》的文章在朋友圈热传,作者林肃,原温州人民广播电台专题部副主任、《青年之友》节目主编,在文中回忆了1982年底到1983年初我市盛况一时的“青春诗会”诗歌征选活动,并想寻找当年诗友的如今下落,引发热心人士纷纷帮助。
而数月之后,一场“青春诗会”聚首活动在温州音乐广播直播室的小舞台上呈现,带领听众一同去到了那段激情飞扬的青春岁月。
朦胧的初味日头不知不觉已经到了西边,林肃迎着下班的人流,骑着自行车在大街上缓缓而行,他的自行车布包里装着数十份的诗歌稿件,而评委们正在家中静待着林肃的“青春诗会”发奖仪式及朗诵会敲门声轻轻扣响……这大概是温州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诗歌征集评选活动。
1982年12月,由温州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青春诗会”开始面向全社会征稿,两个多月时间里,响应者甚众,“从城市到乡村,从地方到部队,从机关到企业,一千多人参与其中,收到了二千多首诗。
”这时候的林肃还是个26岁的年轻小伙,正任职于温州人民广播电台,负责专题节目《青年之友》的采编。
“‘青春诗会’由《青年之友》节目承办,是我具体负责的。
”林肃表示,为了保证评选活动的公开、透明,评委们的名字被列在征文上,并采用评委间交叉评稿的方式,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林肃每天都奔忙在送稿的路上。
彼时,正是文艺的春天。
正如冯骥才所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刚刚走出十年劫难的文学界迅速觉醒,涌现了许多优秀作品。
在中国文学作品喷薄而出的年代里,社会上弥漫着浓郁的文学气息,温州的青年也同样沉浸在文学的熏陶之中。
1981年,市文化局创作办公室创刊《文学青年》,由茅盾先生题写刊名。
后温州市文联新成立,《文学青年》转由文联主管,陈又新接任主编,庄南坡、吴明华为副主编,1983年公开向全国发行,鼎盛时期邮局发行量达八万份,在全国与《青年作家》、《萌芽》、《青春》齐名,人称“四小名旦”,铁凝、贾平凹等一大批作家都是《文学青年》的顾问。
探秘世界长寿之乡——钟祥

探秘“世界长寿之乡”—钟祥蔡章田“六十年岁小,七十满街跑,八十不算老,九十随便找,百岁精神依然好。
”在湖北钟祥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
湖北三分之一的长寿人口在钟祥。
钟祥为世界长寿之乡,被誉为中国“寿谷”。
近日,笔者和社科所长许光灿、诗人谢道美探访湖北长寿文化研究所,王运贵所长热情介绍了长寿书画院和长寿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大家一起共同探讨钟祥长寿之秘。
钟祥诞生中国长寿之乡认证标准。
2006年4月,“中国区域长寿标准研讨会”选择在钟祥召开。
这次会议成立了由老年人口学、老年医学、老年生物学、老年心理学、老年社会学、老年营养学、环境科学、伦理学、社会统计学等多学科专家、学者组成的中国老年学学会区域长寿标准专家委员会,讨论制定《区域长寿标准》和《中国长寿之乡评审实施办法》。
从此,中国长寿之乡的认证工作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因而在业内将这次会议史称为“钟祥会议”。
钟祥诞生区域最多的长寿老人。
钟祥现有百岁老人109名,百岁老人比例达到10万分之10.5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十倍。
2015年5月,荣获国际人口老龄化长寿化专家委员会、联合国老龄所认证颁发的“世界长寿之乡”称号。
钟祥有古老的长寿大地。
钟祥市古称苌寿县,如今仍有长寿镇、长寿村、长寿河、长寿店、万寿岩、百岁桥等多处地名与长寿相关联。
专家对钟祥市土壤的检测证实,钙、钾、镁、钼、钠、硒、锶、锌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钟祥有高水准长寿研究机构。
2003年,钟祥市成立了长寿研究会。
2006年,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批准成立湖北省长寿文化研究所,与钟祥市长寿研究会合署办公。
随后又于2008年,成立钟祥市老年学学会。
从此3块牌子,一套班子,汇集了一大批长寿文化研究人才。
在这批长寿文化研究人才队伍中,现共有团体会员23家,个人会员205人。
其中专业研究人才38人。
他们立足家乡,放眼全球,刻苦专研,辛勤劳作,取得丰硕研究成果。
为更好地弘扬长寿文化,湖北长寿文化研究所于2007年创办了《长寿研究》杂志,后改名《长寿探秘》杂志。
至美红颜(散文诗组)

至美红颜(散文诗组)
周训祥
【期刊名称】《当代教育》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西施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一个冰清玉洁的女孩,一群自由自在的鱼儿,构成一幅俊逸清秀的水墨画。
女孩的清纯一如清澈的溪水。
山美水美,人亦美。
人的美令鱼儿忘记了游动,沉落水底;人的美使后人赞美西湖终于有了个参照—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你每次来小溪里浣洗,鱼儿们都会齐集你的跟前,
【总页数】1页(P114)
【作者】周训祥
【作者单位】贵州省赫章县平山乡长冲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67
【相关文献】
1.十月河湾(散文诗组)-枇杷园 [J], 潘银璋;
2.谁的河湾(散文诗组)-谁的鸟巢 [J], 杨朝东;
3.封期任散文诗三组 [J], 封期任;
4.心灵美*绘画美*音乐美——学习郭风散文诗札记 [J], 浦伯良
5.我与故乡对视(散文诗组章) [J], 李玉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钟祥召开谢道美诗集《留不住的红颜》研讨会
1月2日,钟祥市作家协会召开秋风夜语诗集《留不住的红颜》研讨会。
秋风夜语,原名谢道美,湖北省钟祥市人,现栖居北京市丰台区,从事个体私营企业,自幼喜爱诗歌散文,1988年开始诗歌创作,诗以情感细腻,想象丰富而著称。
诗人秋风夜雨从小学到高中都生活在湖北钟祥。
钟祥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所在地,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更是著名的诗国词乡。
自古诗风鼎盛。
从小受家乡诗风的浸润,加之诗人不懈的追求,奋斗给了诗人无数的灵感。
特别是劳作之中诗思如泉,当夜静下来,秋风夜雨就在他简陋的居室里,有时在摇晃的汽车里,他都把这些灵光一闪的诗意记下来,经年累月,坚持不懈,就成就了《留不住的红颜》这本浸润着爱的诗集。
诗集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研讨会上,诗人谢道美介绍了诗集创作经过和创作体会,谢道美回忆说,2000年冬,《春愁如丝》在《莫愁》杂志上发表后让我激情澎湃信心倍增。
在北京生活了近20年,虽然背井离乡,生活艰苦,但让我感到最大的欣慰是生活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怎样做
事,在这期间我写下了大量关于情感方面的文字。
作者一发而不可收,创作勤奋,收获颇丰,以细腻的思维和饱满的激情呈现给读者一幅优美动人摄人心魄的美丽的爱的画卷。
田琼华老师饱含深情地朗读《享受宁静》和《下雪了》两首诗,与会作家诗人就《留不住的红颜》创作特色开展了热烈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谢道美的诗宁静自然,感情真挚,每首诗都具有情感美、韵律美、意境美和生活美,读其诗如沐春风,如坐春雨。
钟祥诗知名作家和诗人周华、吴闲云、许光灿、王丽、龚银娥、周秀凤、饶秀珍、陈文文、邹小帆、姜传富、郭志理、陈涛、蒋海波、廖传瑜、雷明才、王德霞、郑玉霞等20多人参加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