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对比赏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对比鉴赏的角度】讲义及练习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对比鉴赏的角度】讲义及练习解析对比鉴赏要注意的四个角度1.形象角度——意境意象的比较这个角度往往考查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或同一描写对象的比较。
一般来说,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
比较鉴赏时要注意: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2.语言角度——遣词造句的比较语言比较鉴赏主要分微观语言比较题和整体风格比较题两类。
其中对“字词句”型的微观语言比较题主要通过“炼字题”在单首诗歌内进行比较。
但对于不同诗歌语言风格的比较也屡有考查。
风格类试题主要是就诗歌、诗人的整体风貌而言。
3.技巧角度——手法技巧比较在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中,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居多,有的没有点明表现手法,需要考生辨别相关手法;有的点明了表现手法,但要求结合作品分析、比较。
4.情感角度——内容感情的比较本角度往往考查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和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读懂诗歌,理解内容、把握情感是前提。
[核心提示]比较鉴赏题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相同或相近的诗歌进行比较。
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点或相异点,因此,答题时不仅要求同更要求异。
古诗歌比较鉴赏题表面看来较难把握,实则有规律可循,纵观近年试题,一般是从诗歌的形象(意象、意境)、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方面设置题目。
突破点比较鉴赏题答题四角度角度一形象角度——————————————————————————————[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答题流程]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课件高中语文诗歌比较鉴赏课件

诗歌风格的比较鉴赏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问题:试比较两首词在语言风格上的差异。(4分)
要点:特点
要点:情感
按分值推要点,依序对比作答!
内容、感情的比较鉴赏
秋夜独坐 王维
夜深 周弼
独坐悲双鬓, 虚堂人静不闻更,
空堂欲二更。 独坐书床对夜灯。
雨中山果落, 门外不知春雪霁, (2)对第一首诗歌进行解答,先概括内容(或情感、手法、语言)特点,再结合其他三部分进行具体分析;
诗歌比较鉴赏
灯下草虫鸣。 送李侍郎赴常州 贾至
醉中休问,断肠桃叶②消息。
烂醉东风野草花。 红他枫叶白人头。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题。
问题: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烘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1这两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2分) 念奴娇•西湖和人韵 辛弃疾
绵的意象上,并且把抽象的愁思化成丝线 ②张词选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景物;
按分值推要点,先同后异,依序对比作答!
可“剪”可“理”,更加具体细腻可感。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遥想处士①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 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②后者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和思念:写分别后路途遥远,前途未卜,突出与友人山川阻隔的离愁。 诗歌比较鉴赏就是对内容、情感、表现手法、语言相近或相反的诗歌进行比较、鉴别、赏析。
高三语文求同存异----诗歌的比较鉴赏

求同存异----诗歌的比较鉴赏纵观近年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不难发现,其题型由客观选择到主观表达,其内容由对一首诗的鉴赏到对几首诗的综合比较,呈现一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趋势。
而分析近几年(特别是2004年---2008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诗歌鉴赏题,更会发现一种共同走向:提供多首(多为两首)内容相关的诗歌,要求考生阅读后对相同之处进行分析,对不同之处进行比较鉴赏。
很显然,其难度比直接分析一首诗有所增加。
这既是高考诗歌鉴赏题发展成熟的表现,更是对学生古代文学文化积累的更高要求。
总之,考题体现了一种考查方式的综合性、视野的开放性。
我们不妨先来看几组具体的高考诗歌鉴赏题: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浙江卷)(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 _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分)(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天津卷)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既然如此,在进行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时,我们主要关注对单首诗歌的鉴赏,也要在此基础上突破比较类诗歌鉴赏。
一、考查角度及设题特点。
经过仔细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比较类诗歌鉴赏题设问角度并没有离开鉴赏诗歌的常规考点,其设问角度都是从体裁、意象、意境(气氛或画面)、炼字、思想情感、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异同的比较。
1.看体裁(2003年春季北京卷)(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______。
这两首都是抒发________。
2003年春季上海卷)(1)从这两首七绝的内容看,它们都属于 _____诗。
古诗词对比赏析阅读

古诗词对比赏析阅读①无限情思寄楼台《黄鹤楼》和《登金陵凤凰台》都是因楼名而起兴,进而由传说展开遐想,抚古思今,感慨盛衰变化,接下来回归对眼前实景的描写,最后在此基础之上抒发愁情。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①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②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①历历:清楚可数。
②乡关:故乡。
[诗歌鉴赏]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①。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②,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①古丘:古坟②浮云蔽日:比喻奸臣蒙蔽君主。
[诗歌鉴赏]李白年轻时第一次来到黄鹤楼,站在楼上看长江远景,心潮澎湃,即刻诗性大发。
怎奈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心头。
后来,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用崔颢这首诗的韵律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对比阅读]这两首诗虽都是触物兴感、登临抒怀之作,但却各有兴会,各抒其情,各擅胜境。
崔颢的诗突出的是乡愁,确实其对乡愁的抒写动人情肠,将中国人普遍具有的怀乡情结表现得气概苍莽、出神入化,特别呈现出一种突破格律、“不法而法”的奇崛之美。
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呈现出诗人关注现实、注意国家命运、渴望对国家有贡献的忧国伤时的心情。
②夜里赏花古人赏花总是别有一番情味,借景抒情的大有人在,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和苏轼的《海棠》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却大不相同。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怅①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②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释]①怅:伤感,愁闷,失意。
②明朝:明天。
[诗词鉴赏]诗文通过独特的视角,写出了作者对翰林院中牡丹的厚爱,以及因为花期将过而产生的恋恋不舍的复杂心态。
辛弃疾和李白酒诗对比赏析

辛弃疾和李白酒诗对比赏析
辛弃疾和李白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作品各具特色,风格迥异。
在对比赏析他们的酒诗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主题方面:
辛弃疾的酒诗主题多样,既有抒发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感慨,也有表现个人豪放不羁、潇洒飘逸的个性。
如《青玉案·元夕》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抱负的难以实现。
李白的酒诗则更多地表现了他对人生、自然、友情等方面的热爱和向往。
如《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时光荏苒的感慨。
2. 风格方面:
辛弃疾的酒诗以豪放、激昂、悲壮为主,语言犀利,意境深远。
他的诗歌往往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李白的酒诗则以豪放、奔放、清新为主,语言优美,意境高远。
他的诗歌往往具有很强的个性色彩,表现出对自由、理想的执着追求。
3. 技巧方面:
辛弃疾的酒诗在技巧上讲究运用典故、排比、对仗等手法,使诗歌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如《青玉案·元夕》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运用了排比和对仗,使诗句更加铿锵有力。
李白的酒诗在技巧上则更注重运用象征、拟人、夸张等手法,使诗歌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运用了象征手法,使诗句具有更深刻的寓意。
总之,辛弃疾和李白的酒诗各具特色,分别代表了宋词和唐诗的两种不同风格。
在对比赏析他们的酒诗时,我们可以从主题、风格和技巧等方面进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两位伟大诗人的艺术成就。
高考考点聚焦: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对比

真题演练
从叙述的特点来看,全诗没有直接体现情感的词,却在看似平淡的叙述 中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在灾荒年头,连马食都吃不上的悲惨遭遇,有力地 抨击了豪门大户对农民的剥削。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比较明显,首先是 采地黄者与买地黄者的对比,一个是生活于农家,以采地黄度日的农民, 迫切地需要卖掉地黄来谋生,一个是生活于“朱门”的白面郎,需要买 地黄来喂马;其次是人与马的对比,采地黄者忍饥挨饿,而“朱门”里 的马却以地黄为食。诗人通过这些对比,揭露出人不如马、贫富悬殊的 社会现实,表达了诗歌批判的主题。
真题演练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艺术技巧的能力。本题要求结 合前六句中的对比手法分析精卫的形象。首先要找出前六句中的对比点, 如“终年”与“寸诚”的对比,精卫的微小诚心和填海的时间之久形成 对比,表现精卫复仇的坚决;“山石细”和“海波平”的对比,精卫力 量的渺小和大海的波涛汹涌形成对比,表现精卫抱负的远大;“渺渺” 和“区区”的对比,填海工程的浩大和精卫生命的渺小形成对比,表现 精卫命运的悲惨。据此分条概括出精卫的形象特征即可。
解读高考
高考考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一对比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或矛盾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 照比较的表现手法。作者通过对比,让读者分清好坏、辨别是 考点解读 非。运用对比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事物的 特征,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对比”这一考点合乎语文学科核心 核心素养
1.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对比赏析阅读理解《北来人二首》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对比赏析阅读理解《北来人二首》含答案【2016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问题。
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
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1.赏析第一首中的“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3分)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4分)答案1. 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
2. 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
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沉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
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
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
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解析】解题紧扣“叙事上有何特色”并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思考。
一是所叙事件的内容关系,贵族之家“歌钟沸”与平民百姓盼望“翠銮归”,“十口”之家与“独雁飞”形成对比。
二是叙事的视角选择,以“北来人二首”为题,诗歌开头说“试说东都事”(提起东京的事),明显是以“北来人”的口气来写诗,写其所见、所思、所感,这样就显得更具真实性、感染力。
三是叙事的用词,“残”(残破)“泣”(哭泣)融入诗人国破家亡的依感,特别是“独雁飞”的“独”字更有许多凄凉、孤独之意。
【翻译】(第一首)一提起东都汴梁之事,人们便徒增许多白发。
皇家陵园的石马残破不全,废弃的宫殿前,铜铸的骆驼正在哭泣。
料想胡人的命运也不会长久,听来的边地消息,特别容易以讹传讹。
叫人多么地感到凄凉啊——旧京的女子,还保留着宣和年间的发饰。
(第二首)十口之家一同离别之后,如今成了独飞的孤雁。
饥荒难耐,只好到荒芜的寺院里锄来野菜;贫寒无衣,只能穿上沦陷后蕃人穿的衣衫。
【高考语文】 诗歌比较鉴赏(学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主旨思想评价鉴赏宝鉴

【答案】
(2017吉林长春高三下期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4~5题。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唐】李商隐
其一
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其二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①王冕:字元章,元代诗人,幼为农家子,自力苦学而成通儒。他屡试不第,遂以布衣终老。②高鼎字象吾,又字拙吾,清朝诗人,大约生活在清朝咸丰年间,仕途上少遇坎坷,比较得意。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高鼎在写眼前之景时,用词洗练,言简意丰,诗中的“拂”字,仿佛使人感受到了柔柔春风的和煦,目睹了依依垂柳随风摇曳的风姿。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铼两为千钧。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注释]①莽:王莽,汉平帝时为大司马,时群臣奏言“大司马莽功德比周公”,一时“颂声并作”,王莽后篡汉建立新朝,民不聊生。②旦:姬旦,即周公,成王幼年即位,由周公摄政,其弟管叔、蔡叔等造谣攻击他。
10.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设题】两诗景与情的关系有何不同?请结合诗作简析之。(6分)
【答案】
4.(2005年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舟下建溪
宋·王安石宋·方惟深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起句“一向年光有限身”直抒春光易逝,盛年难再之叹,造语精警,动人心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奔流而去不复返,古人常用流水喻时光 水,奔流而去不复返,古人常用流水喻时光 一去不复返,慨叹时光飞逝,生命苦短。 一去不复返,慨叹时光飞逝,生命苦短。 悠远而绵长,恰似缠绵悠长的情感, 缠绵悠长的情感 水,悠远而绵长,恰似缠绵悠长的情感,常 被用来表达挥之不去的愁情。 被用来表达挥之不去的愁情。
比较意象的不同方法一: 比较意象的不同方法一: 方法一 想想意象有无特殊内涵。 想想意象有无特殊内涵。
两首诗歌中的梅花形象有什么不同? 两首诗歌中的梅花形象有什么不同?
咏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卜算子 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 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 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杨万里 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 李商隐 留得枯荷听雨声
咏梅》 《卜算子.咏梅》 陆游 卜算子 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 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 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 两竿落日溪桥上, 半缕轻烟柳影中。 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 多少绿荷相倚恨, 一时回首背西风。 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 细草摇头忽报侬, 披襟揽得一西风。 披襟揽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 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 低面深藏碧伞中。
【注】①凤城:京城。 凤城:京城。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 各有什么寓意? 【参考答案】严诗用水之“悠悠” 寓意离愁的绵长 参考答案】严诗用水之“悠悠” 和友情的悠长;韩诗“宫前水” 流尽年光” 和友情的悠长;韩诗“宫前水”的“流尽年光”寓 意大好年华的逝去。 意大好年华的逝去。
陆诗: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陆诗:寂寞凄凉、饱受摧残、孤高 洁雅、坚守节操的梅花 的梅花。 洁雅、坚守节操的梅花。 毛诗:傲寒俊俏、积极乐观、大公 毛诗:傲寒俊俏、积极乐观、 无私的梅花 的梅花。 无私的梅花。
比较意象的不同方法三: 比较意象的不同方法三: 知人论世 方法三
咏梅》 陆游创 《卜算子·咏梅》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创 卜算子 咏梅 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 作的一首词。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 作的一首词。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 充实军备,但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 充实军备,但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晚年 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当时 卜算子 咏梅》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咏梅 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 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也十分猖獗。毛泽东创作出这首词 创作出这首词, 也十分猖獗。毛泽东创作出这首词,表达了 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 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作业: 作业: 小组探究比较赏析的方法。 小组探究比较赏析的方法。 从诗歌的体裁、题材、意象、 从诗歌的体裁、题材、意象、意 情感、表现技巧、 境、情感、表现技巧、语言等方面 进行比较。 进行比较。
——意象篇 ——意象篇
链接高考命题
具体而言从诗歌的体裁、题材、 具体而言从诗歌的体裁、题材、 意象、意境、立意、情感、表现技巧、 意象、意境、立意、情感、表现技巧、 语言、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 语言、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
古诗词中有些意象有着特殊的内 古诗词中有些意象有着特殊的内 常常是寄寓着某种情感、品质等。 涵,常常是寄寓着某种情感、品质等。 古人常用这些意象的某种内涵来表达 自己的思想情感。 自己的思想情感。有些意象有多种特 殊内涵,常表达不同的情感。 殊内涵,常表达不同的情感。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 丹阳郭里送行舟, 一别心知两地秋。 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 日晚江南望江北, 寒鸦飞尽水悠悠。 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 暮云楼阁古今情。 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 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 流尽年光是此声。
武陵春
李白诗中的“轻舟”轻快,表达作者得到赦免, 李白诗中的“轻舟”轻快,表达作者得到赦免, 返回江陵时的愉快心情 李清照词中的“轻舟” 愉快心情。 返回江陵时的愉快心情。李清照词中的“轻舟”单 是为了衬托下面的愁绪太重 愁绪太重, 薄,是为了衬托下面的愁绪太重,表达了作者的痛 苦之大、哀愁之深。 苦之大、哀愁之深。 年春, 《早发白帝城》诗歌背景:公元758年春,李 早发白帝城》诗歌背景:公元 年春 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牵连,流放夜郎(今贵 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牵连,流放夜郎 今贵 州省西部),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 州省西部 ,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在返回江陵途 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中,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武陵春》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当时她的丈 武陵春》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 夫已经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 夫已经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词人孑 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漂泊流寓,历尽乱离之苦和 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漂泊流寓, 人生坎坷。 人生坎坷。
试比较两首诗中“ 试比较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 点。 参考答案】 杜诗中用“ 【参考答案】①杜诗中用“恨” 和“背”来描绘 “绿 的情态,基调凄怨低沉 凄怨低沉。 杨诗用“犹愁热、深藏” 荷”的情态,基调凄怨低沉。②杨诗用“犹愁热、深藏” 等词描写“ 的情态, 荷花” 等词描写“荷”的情态,写“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 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 呈现出娇调活 泼有趣。 泼有趣。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已过万重山。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诗中的“轻舟”与李清照词中的“轻舟” 李白诗中的“轻舟”与李清照词中的“轻舟”有什么 不同? 不同?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 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轻舟。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 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比较意象的不同方法二: 比较意象的不同方法二: 方法二
⑴分析与意象有关的词语(动词、形容词)等; 分析与意象有关的词语(动词、形容词) 修辞、 ⑵分析诗人在描绘此意象时所用到的修辞、表现 分析诗人在描绘此意象时所用到的修辞 手法; 手法; ⑶分析此意象与其他意象的关系。 分析此意象与其他意象的关系。 与其他意象的关系
小结: 小结:比较古诗中意象的要点
1.想想意象有无特殊内涵。 想想意象有无特殊内涵。 想想意象有无特殊内涵 2.借助诗中与意象相关的词语(动词、形容 借助诗中与意象相关的词语(动词、 借助诗中与意象相关的词语 词)等;或分析这个意象与其他意象的关系 ;抑或分析诗人在描绘此意象时所用到的修 表现手法。 辞、表现手法。 3.“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 结合作家生平经历、思想情感、写作背景。 结合作家生平经历、思想情感、写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