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课件之初三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学案(含答案)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学案(含答案)

学案 5.1《质量守恒定律》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质量没有增减。

3、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及意义。

二、自主预习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

2.质量守恒定律是指_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

3.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_ 反应物和生成物___、反应条件、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三、学习过程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自主学习】阅读课本,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并进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变化呢?【猜想】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或大于或小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提示:天平使用时应将药品放左盘,若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在左右盘上各放大小相同的纸,若药品有腐蚀性或易潮解,则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实验探究】课本P92-93而实验。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写课本中表格。

【结论】通过两个实验得出,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交流讨论】1.写出磷燃烧及铁与硫酸铜反应的的符号表达式P+O2点燃P2O5、Fe+CuSO4=FeSO4+Cu ;2.方案一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装置密闭 .3.你能总结质量守恒定律吗?质量守恒定律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4.将5g食盐溶于10g水中,得到15g食盐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对吗,为什么?不对,因为食盐溶解为物理变化5.ag碳与b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一定是(a+b)g,对吗,为什么?不对,反应物不一定完全反应,若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物一定是(a+b)g,若有一种物质剩余,则生成物小于(a+b)g【版权所有:21教育】强调:(1)质量守恒定律必须是化学变化。

优品课件之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学案

优品课件之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学案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学案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学案教学时间班级姓名小组检查等级课题1 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总第课时学习目标:1、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 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现象和问题。

教学难点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一、课前检测(3――5分钟) 1、检查上节课学习内容。

2、组间交流检查”课时方案”第39页“知识点睛”完成情况检测问题:二、合作学习(约15分钟)问题:我们知道蜡烛燃烧会越来越少,那么你认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如何变化?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 2、提出猜想: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其总质量,猜想的依据是 3、设计实验:设计提示;(1)要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你用来测量他们的质量。

如: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你如何测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因该注意哪些问题?(阅读教材90页) 4、进行实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5分钟)实验实验现象天平是否平衡白磷燃烧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磷燃烧过程中气球变,但冷却后气球变,铁打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溶液由色逐渐变为色,铁钉表面出现色固体。

实验结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________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

(二)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具有普遍性(观察实验填写下表)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天平是否平衡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大量镁带燃烧剧烈燃烧,发出耀眼光,生成色固体。

实验分析以上两个反应中天平不平衡,那么他们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吗?,如果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什么?(1)反应1中,生成的气体,所以天平不平衡。

(2)反应2中,生成的氧化镁中增加了的质量,所以天平不平衡。

实验结论: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的总质量。

注意(二)认真观察下图?从化学反应实质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1)(反应2)讨论:(!)以上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元素种类是否改变?(2)以上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变化?(宏观)(3)以上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原子种类是否改变?(4)以上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原子的质量是否改变?(微观)(5)以上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原子个数是否改变?(6)以上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物质种类是否改变(7)以上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种类是否改变(8)以上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个数是否改变(三)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有关现象。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含答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讲学)课标定位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增减。

知识梳理核心知识归纳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会发生改变,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3. 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特别是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与验证实验知识在线提出问题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跟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关系?假设猜想[猜想一] 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大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猜想二] 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小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猜想三] 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实验设计探究[思考] 1.此实验中探究的质量关系是物理变化过程中的还是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质量关系?2.探究过程中需要哪些实验器材?怎样来进行测定?3.你所设计实验方案的化学变化中是否有外界物质的参与?是否有物质逃逸到空气中?装置是否需要密封?[实验设计方案] 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

实验目的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实验原理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实验用品托盘天平、锥形瓶、带孔橡皮塞、气球、导管、酒精灯、细沙、红磷实验步骤①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头大的红磷。

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红磷接触;②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上用砝码平衡;③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导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红磷引燃;④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实验目的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实验原理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镊子、砂纸、铁钉、硫酸铜溶液实验步骤①在100 mL烧杯中加入30 mL稀硫酸铜溶液,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②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③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④等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分析论证方案一: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 质量守恒定律 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 质量守恒定律  学案(含答案)

质量守恒定律(2)班级: 组别: 组号: 姓名:一、预习要求认真阅读课文P96-P97,能说明化学方程式所提供的“质”与“量”的意义等信息。

二、自主学习化学方程式(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2)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①化学反应中的 、 、和 ; ②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 ; ③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 。

实例连接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有(1)质的方面: 在 的条件下生成 和(2)量的方面:A .每 份质量的水完全分解生成了 份质量的氢气和 份质量的氧气(即参加反应的水和生成的氢气、氧气的质量比是 );B .参加反应的水和生成的氢气、氧气的分子个数比是 。

预习测评1.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 .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B .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C .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D .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2.小明从化学方程式 中总结的信息有: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硫和氧气; ②反应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2222O H O H 通电22SO O S 点燃+三、课堂学习1.复习质量守恒定律(二变、二不变、一可能变)2.小组讨论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你哪些信息? 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四、1. 在反应3X+4Y=2Z ,X 、Z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2、102,Y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27B .70C .108D .1122. 在化学反应A+B=C+D 中,10gA 与24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4gD ,若有20gA 发生反应,则生成C ( )A .20gB .25gC .28gD .40g3. 在氮的一种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 .N 2OB .N 2O 3C .NO 2D .N 2O 54.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22SO O S 点燃A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改变B .该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C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5. 化学方程式2H 2O 通电 2H 2↑+O 2↑提供的信息有:(1) 在 的条件下生成(2)每 个水分子反应生成 个氢分子和 个氧分子(3)每 份质量的H 2O 完全反应生成了 份质量的H 2和 份质量的O 26. 在化学反应中,硫、氧气、二氧化硫的质量比为 ,若有32g 硫发生反应,则生成的二氧化硫有 g7. 工业制取氮化硅的化学方程式为:(R 为氮化硅),则氮化硅的化学式为: 。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导学案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导学案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20
20
20
20
反应后质量/g
20
30
未知
14
①器内发生了分解反应②容器内发生了化合反应
③反应后容器内C的质量为16 g④A一定是催化剂
⑤反应中B、C的质量比为5:2思路:
【课外提升】1.6克B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克CO2和3.6克H2O.
解题依据:
【探究三】确定物质的质量。
在反应A+BC+D中,一定质量的A与4.4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 g C和1.8 g D,若要生成20 g C,则需要A的质量为多少克?
解题依据:
【拓展提升】
在一定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内加入A、B、C、D四种物质各20 g,充分反应后测定其质量,得到数据如下。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自主探究 】
1.有人说他能把石灰石(CaCO3)变成黄金(Au),你认为可能吗?
解题依据:
2. 现有化学反应A + BC ,将5克的A和8克的B在适当条件下恰好反应,则生成C的质量为
解题依据:
点燃
3.在化学反应X + 2O2CO2+ 2H2O中,则X的化学式
解题依据:
【合作释疑 展示交流】
点燃
【探究一】推断物质的组成。
则B物质中含有氧元素吗?
【达标检测】见附页
课后
反思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课型
新授
学习
目标
1.学会用质量守恒定律来确定物质的组成、确定物质的化学式与质量。
【学习重难点】
2.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实质的理解,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学习难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有答案)-最新教学文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有答案)-最新教学文档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学习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研究化学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假设,并用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验证,使学生会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学习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学习难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应用: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1. ____________的反应物的____________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___________,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相对质量____________一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相对质量____________。

2.在化学反应前后,因为原子的种类____________,原子的数目____________,所以宏观表现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为使书写的化学方程式遵守____________定律,要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的化学式的前面配上适当的____________,使化学方程式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都相同,这个过程叫配平。

4.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石蜡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

1.答案: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质量总和总和总和2.答案:没有改变没有增减3.答案:质量守恒化学计量数种类数目4.答案:C H O二、预习展示学习建议:认真学习,然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下面的关于质量守恒定律学案的检测题,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会有丰硕的收获!1.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共20克,在点燃的条件下,让它们充分反应后,生成9克水,则原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的质量可能是( )A.8克 B.12克C.11克D.无法确定2.Y2+2□====4XY中方框里应填写的化学式为( )A.X2Y2 B.X2Y C.X3Y4 D.XY23.在X+2O2点燃CO2+2H2O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化学式为( )A.CH4 B.C2H5OH C.CH3OH D.CH3COOH4.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B.反应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答案:1.B2.B3.A4.C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目标一:质量守恒定律学生作出假设:假设1、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假设2、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小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假设3、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探究】通过什么方式可以验证你的假设呢?下面请大家结合教材90页的活动与探究讨论一下如何设计这两个实验。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1]-副本解析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1]-副本解析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预习导学案:1、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不能再分;其实质是分裂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即原子的重新组合。

2、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并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跟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关系呢?由探究实验一和探究实验二可得: 质量总和等于物质质量总和。

3、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是:没有改变,没有增减,也就没有变化。

二、课堂导学案:知识回顾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不能再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裂成,又重新组合成(即的重新组合)。

(一)、质量守恒定律:1、探究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探究1现象:白磷燃烧,气球先后又,天平。

探究2现象:铁钉表面出现色物质,溶液由色变为色,天平。

结论:反应前的物质总质量反应后的物质总质量。

2、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3、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重新组合的过程,即在一切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原子的数目没有,原子的质量也。

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实验现象:(二)、化学方程式:1、概念:用表示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中“+”表示“、跟”,“=”表示“”。

2、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意义:(1)表示;(质)(2)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量)点燃如: C + O2 ========== CO2(1)表示和在的条件下生成了二氧化碳;(质)(2)表示每碳和份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份二氧化碳。

(量)三、当堂检测案:1、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A.①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⑥ D.①③⑤2、下列说法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电解8g水可得4g氢气和4g氧气B.6g的碳与6g氧气反应生成12g二氧化碳C.8g氧气与1g氢气化合生成9g水D.6g氧气与2g碳反应生成8g二氧化碳3、将a g一氧化碳和b g氧气通入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A.一定为(a+b)gB.大于(a+b)gC.小于(a+b)gD.不大于(a+b)g4、在化学反应 A + B = C + D 中,5克A与8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克C,则生成D的质量为_______,若有30克A参加反应,则需要B的质量为______ ,生成D的质量为____ __。

初三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学案(含答案)

初三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学案(含答案)

初三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学案(含答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二、学习重、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三、情景导入: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你能说出几个化学变化?你觉得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减少还是不变?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大家将要一块探究的问题。

四、自主学习:〔问题与讨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变化呢?1、阅读课本90页至91页,实际操作所选中的实验,观察并记录。

注:白磷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只有40℃实验方案方案一方案二实验现象文字表达式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分析[思考交流]1、方案一中,为什么在玻璃管一端系一个小气球?如果不系,会有什么后果?2、分析比较两个方案的实验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3、(自学课本91页最后一段)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并记忆。

4、冰融化后,得到水的质量与原来冰的质量相等,这个变化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观察与思考]观察教师演示[实验5—1][实验5—2]观察并记录实验[实验5—1][实验5-2]实验现象文字表达式反应前的质量反应后的质量分析[交流讨论]课本第93页讨论中的三个问题自学思考]课本93页第一段,思考以下问题:1、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是因为,所以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在化学反应前后哪些量肯定没有变化,哪些量一定发生变化,哪些量可能发生变化?[交流研讨]同桌相互检查记忆及判断情况。

五、精讲点拨:【例题】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A.①③④⑤⑥B.①③④⑥C.①④⑥D.①③⑤【点拨】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新的分子又聚集成新物质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学案(含答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二、学习重、难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三、情景导入: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你能说出几个化学变化?你觉得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减少还是不变?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大家将要一块探究的问题。

四、自主学习:〔问题与讨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变化呢? 1、阅读课本90页至91页,实际操作所选中的实验,观察并记录。

注:白磷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只有40℃ 实验方案方案一方案二实验现象文字表达式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分析[思考交流] 1、方案一中,为什么在玻璃管一端系一个小气球?如果不系,会有什么后果?
2、分析比较两个方案的实验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3、(自学课本91页最后一段)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并记忆。

4、冰融化后,得到水的质量与原来冰的质量相等,这个变化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观察与思考]观察教师演示[实验5―1][实验5―2]观察并记录实验[实验5―1][实验5-2]实验现象文字表达式反应前的质量反应后的质量分析[交流讨论]课本第93页讨论中的三个问题 [自学思考]课本93页第一段,思考以下问题: 1、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是因为,所以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在化学反应前后哪些量肯定没有变化,哪些量一定发生变化,哪些量可能发生变化?
[交流研讨]同桌相互检查记忆及判断情况。

五、精讲点拨:【例题】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 A.
①③④⑤⑥ B. ①③④⑥ C. ①④⑥ D. ①③⑤ 【点拨】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新的分子又聚集成新物质的过程。

在重新组合的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
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元素的种类也不改变,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有可能改变。

【答案】B 六、达标体验: 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A.分子的间隔发生改变 B.分子的运动速度改变 C.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原子重新组合 2.a g白磷在b g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A.一定是(a+b)g B.一定不足(a +b)g C.大于(a+b)g D.小于等于(a+b)g 3.在A+B→C+D反应中,反应物中A、B质量比为5:2,若反应生成的C和D总质量为28 g,则反应消耗反应物A的质量为() A、14 g B、8 g C、20 g D、16 g 4.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A.碱式碳酸铜受热 B.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C.在空气中加热硫粉 D.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5. 某可燃物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则该可燃物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有元素。

七、课堂小结: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八、拓展提升: 1、加热a g氯酸钾和b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c g ,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A、c-(a+b) B 、 a+b-c C、 a-c D 、 a+b+c 2、在实验室易燃品橱柜里有一瓶失去标签的试剂,小红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分析:取2.16g该物质,使其充分燃烧,测知只生成2.16 g水和5 .28二氧化碳。

请通过计算填空:(1)该物质中含氢元素____ g,含碳元素___________ g,,若含有氧元素,其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g。

(若不含氧元素,此空不填) 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由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量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5 反应后质量/g 未测 21 10 9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 X中未测值为零 D.若Q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课后练一练 1、在密闭容器里加热蔗糖产生了炭黑和水,这一事实说明了() A 、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构成的 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C、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D、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2.下列各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
解释的是() A.食盐逐渐溶解在水中 B.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C.空气液化后再蒸发得到气态的氮气和液态氧气 D.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 3.(选做题)某物质R在氧的作用下发生反应:2R +2H2O + 7O2 = 2FeSO4 + 2H2SO4,则R的化学式是() A.FeS B.Fe2S3 C.FeO D.FeS2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达标体验:1. D 2.
D 3. C 4 .D 5.一定含硫,碳;可能含氧拓展提升:1. B 2. 0.24 1.44
0.48 3.A 布置作业:1. D 2. D 3.D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