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宗堂解析肩周炎
中医理论阐述肩周炎症状

中医理论阐述肩周炎症状*导读:肩关节周围炎属中医学中肩痹、漏风肩、五十肩等范畴。
肩周炎患者对冷刺激敏感,应注意保暖,但要强调“局部”,避免衣服穿得太多,被子盖得太厚,患者全身发热抵消暖刺激的局部效应。
……肩疼是肩周炎吗?很多患者会有类似的疑问,肩周炎是指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强直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多发于50岁左右,女性略多于男性。
肩周炎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急性期(又称冻结进行期)、稳定期(或称冻结期)、解冻期三个阶段。
肩关节周围炎属中医学中肩痹、漏风肩、五十肩等范畴。
肩周炎患者对冷刺激敏感,应注意保暖,但要强调“局部”,避免衣服穿得太多,被子盖得太厚,患者全身发热抵消暖刺激的局部效应。
疼痛和软组织痉挛使患者经常处于耸肩和收臂姿态,使患部组织的压力增高,妨碍血液流通,使组织的氧供减少,加重疼痛,形成恶性循环,应引导患者有意识的放松和舒展肩部,消除反射性的肌痉挛。
在肩周炎的初期应鼓励患者多做肩部活动,特别是多做大幅度的活动,以预防关节粘连和肩部软组织拘紧挛缩;发展期的冻结期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自练为主,循序渐进,避免强行牵拉;解冻期指导患者采用手指爬墙,弯腰画圈,后伸肩等练功法,直至功能完全恢复,同时注意肩部保暖和防止肩部外伤及过度劳累。
患者因肩关节疼痛和肩部功能障碍,影响睡眠和工作,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紧张情绪。
中医学认为,本病内因是肝肾已亏,气血渐衰,经脉空虚,筋骨失去濡养;外因是劳伤经脉,气血闭阻淤滞或外感风寒湿邪,客于经络,阻滞不通。
中医综合疗法通过化学成分、温度、机械、电的刺激,直接作用于病灶,增加内能,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血供,促进组织的修复,故能提高疗效。
患者基本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本疗法无任何的毒副作用,易为患者接受和坚持,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较理想的方法,专家提醒广大患者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就要咨询专业的医生,在医生的指导科学治疗,合理保健,争取把危害降到最低点。
茯苓丸—肩周炎之效方

茯苓丸—肩周炎之效方肩周炎也就是我们老百姓所说的五十肩,也叫冻结肩,也叫露风肩。
它是一种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性疾病,因为肩关节周围某个范围的活动太少引起,周围肌肉、肌腱、关节囊、韧带、滑囊粘连,导致的活动受限,活动时疼痛的一种疾病,50岁以上的老人常见,特别是妇女,所以叫五十肩。
因为肩关节逐渐僵硬,所以又叫冻结肩。
又因为晚上睡觉肩膀不盖被子吹风扇和空调的人容易出现,又叫露风肩。
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
《医学心悟·肩背臂膊痛》云:“肩臂痛,古方以茯苓丸,谓痰饮为患也,而亦有不尽然者。
”“两臂疼痛,手不得上举,或左右时复转移,或两手疲软,或四肢浮肿,舌苔白腻,脉沉细或弦滑”乃是“痰停中脘证”。
摘病案资料汇编 1徐女,70岁。
左肩周炎。
肩部明显萎缩,平举不超过30度,疼痛致夜不能寐。
舌淡苔白浊,脉滑。
病程半年有余,中西药、膏药都试过,没有明显效果。
处方:茯苓12克,炒枳壳10克,姜半夏9克,芒硝3克,党参15克,白术25克,干姜10克,炙甘草6克,姜黄10克。
五剂。
只服用四剂,肩关节就恢复了正常(出现过腹泻)。
摘病案资料汇编 2一女,主诉:右手阵发性麻痹无力,不能抬过肩膀,腰背肌肉酸痛,其余无特殊不适,舌淡红稍胖,苔白润,脉弦。
本病似无症可辨,但怪病多痰,舌淡胖、苔白润为中焦脾虚痰湿内蕴之象。
痰浊留滞经络,故致肌肉、肢体酸痛麻痹无力。
指迷茯苓丸加减:处方:枳壳15克,芒硝5克(冲),茯苓15克,生姜15克,半夏20克,羌活10克,苏叶10克,炒白术30克,甘草6克,桔梗10克,丹参10克。
嘱服3剂。
3剂后诸症悉除。
“指迷茯苓丸”源于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药物组成:枳壳、芒硝、茯苓、生姜、半夏。
主治:燥湿和中,化痰通络。
用于痰饮留伏,筋络挛急,臂痛难举。
批注:经典的方剂有许多神奇之处,许多秘方就是最原始的经典方剂。
注:本文仅供学习中医者参考,所列配方不得擅自照方配药,具体治疗与用药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记载肩周炎的中医古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记载肩周炎的中医古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
在中医古籍中,对肩周炎的记载早已有之,见证了中医在治疗这一疾病方面的丰富经验和独特见解。
本文将探讨古籍中对肩周炎的记载,分析中医治疗肩周炎的方法,以及传统中医理论与肩周炎的关系。
通过对古籍的研究和探讨,可以为当代中医治疗肩周炎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中医在肩周炎治疗中的发展和应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旨在描述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包括各个章节的内容和主要思路。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背景和意义,包括对肩周炎疾病的概述、文章结构的介绍以及研究的目的。
通过引言部分,读者可以了解到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正文部分包括古籍中对肩周炎的记载、中医治疗肩周炎的方法以及传统中医理论与肩周炎的关系。
在这一部分中,将详细介绍肩周炎在古籍中的记载内容,中医如何治疗该疾病,以及中医理论如何解释肩周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结论部分将总结古籍中对肩周炎的记载,探讨中医治疗肩周炎的现实意义,并展望未来中医在肩周炎治疗中的发展方向。
通过结论部分,读者可以对全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做一个简明了解。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古籍中对肩周炎的记载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中医治疗肩周炎的方法以及传统中医理论与肩周炎的关系。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学对于肩周炎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为现代医学对于这一疾病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同时,通过总结古籍中对肩周炎的记载以及中医治疗肩周炎的现实意义,可以对中医在肩周炎治疗中的发展进行展望,推动中医在这一领域的进步和应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拓展对肩周炎这一常见疾病的认识,并为中医学在传统和现代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2.正文2.1 古籍中对肩周炎的记载古籍中对肩周炎的记载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医学经典,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
肩周炎的前世今生——细说肩周炎、肩袖损伤、冻结肩那些事儿

肩周炎的前世今生——细说肩周炎、肩袖损伤、冻结肩那些事儿曾几何时,肩周炎绝对是骨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印象中一天的普通门诊,要么是膝盖疼,要么是腰腿疼,要么就是肩膀疼的。
当年很多主任们遇到肩周炎通常不是很重视,最多拍个肩关节的X片,看看骨头没啥事,就让回家练习甩胳膊、拉单杠、爬墙等等,再不行打个封闭,继续甩胳膊。
结果呢?有的病人经过很长时间的锻炼,症状逐渐好转,最后痊愈了。
也有的病人,越锻炼症状越重,脆弱点的经常疼哭,被肩痛反复折磨,痛苦不堪,再去医院仍然得到那句:“回家好好甩胳膊!”医学是在不断进步的,医生也不是圣人,很多曾经认为经典的理论被不断的推翻和改进,这其中就包括肩周炎。
以往肩周炎的定义是:肩关节周围疼痛,不断加重的活动障碍,往往以夜间痛为主,好发于五十岁左右的人群,也称五十肩,是一种能够自发性痊愈的疾病。
现在看来这个定义实际上是很笼统的,首先“肩关节周围疼痛”这个限定就太宽泛,肩关节周围这么多肌肉、肌腱、韧带、骨骼、神经、血管,到底是哪一个地方出了问题?其次,说是可以自发性痊愈,确实就有不少病人经过几年的保守治疗仍然被肩痛困扰,甚至丝毫没有改善。
随着骨科学界对肩部周围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尤其是当关节外科和运动医学作为独立的医学专科开始开展各项针对性研究后,人们才渐渐发现,原来能够引起肩膀疼痛的原因有这么多。
比如:冻结肩、肩袖损伤、钙化性肩袖肌腱炎、肩峰撞击综合征、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盂唇损伤、喙突炎、肩峰下滑囊炎,还有颈椎病…这其中最要命的是,这些疾病所引起的症状都很相似,难以区分,但是它们的治疗方式却往往不同甚至完全相反。
比如冻结肩,它是最接近传统所说的肩周炎的病。
它主要是因为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关节囊等组织慢性的无菌性炎症,继而发生关节周围广泛粘连的一种疾病。
单纯的冻结肩一般是没有肌腱撕裂的,那么既然是粘连,当然就应该积极的进行拉伸等恢复肩关节活动范围的锻炼,既然是炎症,那么症状重的时候当然可以用封闭疗法来对症处理,然后加速康复进程。
记载肩周炎的中医古籍

记载肩周炎的中医古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肩周炎,又称为肩部损伤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疾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的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
在中医古籍中,对于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方剂有着丰富的记载。
下面将就几部典籍中关于肩周炎的记载进行介绍。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经典之一,其中对于肩周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有着详细的描述。
常见的肩周炎症状包括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僵硬等,而其病机主要是风湿侵袭所致。
根据《伤寒杂病论》的记载,治疗肩周炎的方法主要是疏风散寒、舒络通络。
在用药方面,可以采用温经通络的药物,如桂枝、羌活等,以解除寒湿之邪;也可采用疏风活血的药物,如川芎、红花等,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局部疼痛。
另外一部经典之作《金匮要略》也有关于肩周炎的记载。
该书强调了肩周炎的发病机理与气滞血瘀的关系,认为肩关节周围气血不畅通是导致疼痛的主要原因。
《金匮要略》提倡在治疗肩周炎时,应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要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柴胡、川芎、丹参等,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恢复肩关节的功能。
《医学心悟》是一部综合了古今医学精华的著作,其中也有对于肩周炎的描述和治疗方法。
该书认为肩周炎的发生与情志失调、膏肓燥热等因素有关,治疗时应结合病机调理气血,调和阴阳。
常用的药物包括枸杞子、黄连、黄芩等,以清热疏利、滋阴益气的作用缓解炎症,促进康复。
中医古籍对于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方剂有着独到的见解,强调了调理体内气血、疏通经络的重要性。
在治疗肩周炎时,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结合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进行综合治疗,以达到有效缓解疼痛、恢复功能的目的。
希望这些古籍中的智慧能够为患有肩周炎的患者带来一线希望。
【2000字】第二篇示例: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在中医古籍中,有关肩周炎的记载并不多,但通过对古籍中相关内容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医者对于这一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中医看肩周炎,左肩找心脏,右肩看肝胆清肝胆方

中医看肩周炎,左肩找心脏,右肩看肝胆清肝胆方本文将从黄帝内经的角度来分析,如何调理肩周炎的问题。
肩周炎和牙痛一样,不是什么大病,但是疼起来很要命。
肩周炎患者,以中青年和老年朋友比较多见,年龄跨度从30左右一直到80岁都有。
在医学上,有对肩周炎的详细描述。
肩周炎又被称为肩关节周围炎,被称为凝肩、五十肩(因为50岁左右患病人群居多)。
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夜间更甚,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且日益加重,当疼痛达到一定程度后又会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
病灶反应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对患者的主要影响是疼痛以及活动不便,活动受限等等。
发病年龄大多在50岁左右,而且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这一点和骨质增生是一致的。
且患者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如果得不到有效及时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
同时肩关节炎可引起肩关节广泛压痛,疼痛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一定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
常用疗法:左心脏,右肝胆。
中西医对于肩周炎的治疗一般采取消炎镇痛,热疗,中医理疗等方法调理,并没有什么特效的方法。
中医认为,左肩和右肩有不同的定位,左肩大部分与心脏有关系,右肩大部分关系着肝胆的疾病。
如果单纯只按照肩周炎来治疗的话,效果并不是太理想。
普通百姓如何来调理肩周炎呢?假如左肩发生了炎症不及时的处理,就会影响到心脏局部的供养和气血运行,所以左肩的炎症往往伴随着心慌气短等心脏不适的症状一起出现。
这时候一般在右侧跨步局域会有明显的压痛感,这个压痛感会往下走,到达胆经的条口穴上,甚至到了绝骨穴(又名悬钟穴)。
绝骨穴在小腿的外侧,外脚踝踝尖上三寸,腓骨前缘凹陷处。
这穴位对偏头痛,颈部的疼痛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在平时的使用上,只要有明显的压痛都可以,一般用针灸,但是非专业人士不会用,可以用指法按揉。
“以指代针,指针疗法”。
短时间内可以起到显著的效果。
如果在右肩上出问题,大多是与肝胆有关。
因为右肩的炎症会影响肝胆经的气血运行,长此以往,导致肝病,胆囊炎,胆息肉,胆结石等,在治疗上选取压胯,压胯的压痛,压条口穴和绝骨穴,或者是手法按摩,有很好的效果。
详解肩周炎的概述 肩周炎是什么病

详解肩周炎的概述肩周炎是什么病肩周炎的概述简称肩周炎(现少用),俗称凝肩(frozen shoulder)。
是肩周肌、肌腱、滑囊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炎症。
因增生、粗糙及关节内、外粘连,而以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为其临床特点。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简称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
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妨碍日常生活。
本病早期肩关节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夜不能寐,不能向患侧侧卧,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
肩部受到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
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
症状体征1.本病女性多于男性,多为中、老年患病,左侧多于右侧,亦可两侧先后发病。
少数病人可风双侧同时发病。
好发肩周炎的年龄与肩关节产生严重退变的年龄相一致,肩部有损伤史或曾经有局部外固定史受寒史、偏瘫史,也有无任何诱因而发病者。
2.疼痛为最明显的症状,逐渐出现肩部某一处痛,与动作、姿势有明显关系。
随病程延长,疼痛范围扩大,并牵涉到上臂中段,同时伴肩关节活动受限。
疼痛的程度及性质有较大的差异,或为钝痛,或为刀割样,如欲增大活动范围,则有剧烈锐痛发生。
严重时患肢不能梳头、洗面和扣腰带。
夜间因翻身移动肩部而痛醒。
这种疼痛可引起持续性肌肉痉挛,肌肉痉挛有的很轻,有的很重,疼痛与肌肉痉挛可局限在肩关节,也可以向上放射至后头部,向下可达腕及手指,也有的向后放射到肩胛骨,向前到胸部;也有的放射到三头肌或者放射到三角肌、二头肌直达前臂的桡侧肩周炎压痛点范围广泛。
因病期不同压痛点部位和压痛程度也不一致,病人初期尚能指出疼痛点,后期范围扩大,感觉疼痛来于肱骨。
3.体检,三角肌有轻度萎缩,斜方肌痉挛。
岗上肌腱、肱二头肌长、短头肌腱及三角肌前、后缘均可有明显压痛。
中医治疗肩周炎经验

中医治疗肩周炎经验介绍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和功能障碍。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肩周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介绍中医治疗肩周炎的经验,包括病因分析、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和常用方剂等内容,希望对患者和医生们有所帮助。
病因分析肩周炎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伤:如肩部受到剧烈撞击或摔伤,引起肩关节周围组织损伤,导致肩周炎的发生。
2. 劳损:长期重复的肩部运动或姿势不良,会引起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损伤,从而导致肩周炎。
3. 风寒湿邪侵袭:寒湿邪气侵袭肩部,阻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肩周炎。
4. 情绪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情绪低落等不良情绪状态,会导致气滞血瘀,从而诱发肩周炎。
诊断要点中医诊断肩周炎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的症状和体征: 1. 主要症状:肩关节周围疼痛,疼痛可放射到颈部、上臂和手部,活动受限,尤其是上举和外展受限。
2. 舌诊:舌苔多为白腻或黄腻,舌质可能出现淡红或暗红色。
3. 脉诊:脉象多为弦细或沉细。
治疗原则中医治疗肩周炎的原则是疏风散寒、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具体治疗原则如下: 1. 疏风散寒:采用温经散寒的方法,如艾灸、针灸和中药熏洗等,以温热的作用来疏通经络,驱散寒湿邪气。
2. 活血化瘀: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如拔罐、刮痧和中药外敷等,以促进血液循环,消散瘀血,减轻疼痛。
3. 理气止痛:采用理气止痛的方法,如针灸和按摩等,以调理气机,缓解疼痛。
常用方剂中医治疗肩周炎常用的方剂有以下几种: 1. 桂枝加芍药汤:适用于肩周炎病情较重,肩关节周围疼痛明显,活动受限的患者。
2. 红花活血颗粒:适用于肩周炎病情较轻,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
3. 温通活血汤:适用于肩周炎病情较重,伴有寒湿症状的患者。
中医治疗肩周炎的注意事项在中医治疗肩周炎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寒冷和潮湿环境,保持肩部的温暖和干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还在忍受肩周炎吗?
肩周炎一直是我们的老百姓常患有的病痛,特别是以我们常见于我们体力劳动者。
在老宗堂的调查中显示,我们年龄上了50岁的老百姓经常患有肩周炎疼痛。
很多患者都表示这种疾病已经严重的影响它们的正常生活。
这种病在我们活动肩膀的时候会出现各种疼痛,而主要是由颈部肌肉延伸到我们的肘部肌肉,呈现放射性扩张。
到了年老的时候,身体出现各种病痛,肩周炎作为这些病痛的代表又有什么特点呢?
发病女性多余男性。
经过老宗堂调查,肩周炎的发病中女性的发病率要高于男性,这主要是和女性常年做家务活有关。
发病的年龄偏大。
作为肌肉关节病的家族成员,年龄越大发病的概率就越大,而到了50岁的时候会出现爆发式增长,这个和过去的肩部不良行为习惯有关,过去的不良行为在这年会集中在一起爆发。
疼痛快速扩张。
患有肩周炎的人,经常就是有一天出现疼痛,然后过几天就大面积疼痛,这个和肩周炎的发病特点之一,而且疼痛的范围会从肩膀放射到关节肘部。
晚上睡不着。
患有肩周炎疼痛的人在晚上的时候会经常的无法入睡,因为肩膀的疼痛,特别是侧睡的时候,肩膀会因为肌肉的挤压导致疼痛加剧,导致辗转反侧,失眠多梦。
肩周炎疼痛具有隐藏时期。
有些人会发现自己在某一时段的肩部竟然不痛了,以为是肩
周炎好了,但是实际的情况只是肩周炎隐藏了自己的症状,过几天又会恢复。
为了理疗我们的肩周炎,我们老宗堂建议是使用理疗贴,而老宗堂研发的高科技老宗堂理疗贴更是当中优秀的产品,它结合我们远红外技术和中华传承5000年的药方,中西结合,现代技术和过去传统的组合,成功的帮助我们中华老百姓的身体恢复健康。
老宗堂理疗贴主要是采用药物成分深入皮下组织,活化细胞,将身体的经络疏通,让处于我们肩部的毒素排出体外,让我们肩周炎得到实际性的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