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重难点第十课游褒禅山记练习人教版2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十课游褒禅山记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十课游褒禅山记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游褒禅山记【重点列表】重点名称重要指数重点1古今异义词☆☆☆☆☆重点3文言虚词☆☆☆☆☆重点4文意理解☆☆☆☆☆重点1:古今异义词【要点解读】当阅读古诗文遇到与现代汉语同形双音节词语时,学生容易混淆它们古今词义。

他们之所以会混淆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词语,主要是因为这些古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语与现代汉语书写形式一模一样,看到它们马上联想到它现代汉语词语常用义,用现代汉语意思来诠释,从而偏离了古汉语词义。

当阅读古诗文遇到这类词语时,如不稍作辨析,易混淆古今词义,造成误解,从而偏离文意,不能准确理解文章内容。

对于容易混淆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词语,如能教学生掌握一定方法辨析它们,不仅有利于学生确切地理解句意与文意,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力。

【考向】古今异义词【例题】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语古义。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今义:数字,十一古义:________________之观〔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今义:程度副词,很古义:________________〔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今义:指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来而记之者已少〔4〕然视其左右..今义:左与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

古义:________________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5〕至于..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到达某种程度。

古义:【名师点睛】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它与它周围事物必然会有所联系。

词语也一样。

因为词义不是单一,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语句中时,它意义大都会单一化。

因此,在具体语句中,一个词确切意义,往往需要根据该词出现上下文语境来辨析。

词、短语、句子等在语流中出现时,它前面或后面出现其他语言单位都是该单位上下文语境。

[2]对于一些古今词义差异特别大词语,或是古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亡词语,应该利用上下文语境来确定它词义。

例如:?孔雀东南飞?:“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10课+游褒禅山记+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10课+游褒禅山记+Word版含答案

第10课游褒禅山记(一)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坟冢.(zhǒng)梵.语(fàn)退避三舍.(shě)舍.己为人(shě)B.禅.院(chán)封禅.(shàn)褒.衣博带(bāo)无物以相.之(xiàng)C.谬.误(miù)窈.然(yǎo)咎.由自取(jiù)便.宜从事(biàn)D.讣.告(fù)仆.道(pū)长吁.短叹(xū)风尘仆.仆(pú)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观点。

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兴。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A.则其至.又加少矣往往有得.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常在于险远..D.火尚足以明.也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此余之所得也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当其欣于所遇D.而今安在哉二、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宋]苏轼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

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

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

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

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

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0课+《游褒禅山记》+练习2+演示教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0课+《游褒禅山记》+练习2+演示教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0课+《游褒禅山记》+练习2+《游褒禅山记》限时练习题(2)时间:40分钟班级:_____ _____组_____号 姓名: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选出词的意义和用法大致相同的一组( )A .舍⎩⎨⎧ ①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②屋舍俨然B .文⎩⎨⎧ ①有碑仆道,其文漫灭②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C .盖⎩⎨⎧ ①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②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D .故⎩⎨⎧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2.选出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A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明亮)也 B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险峻)远 C .以其求.(探究问题)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 .有怠而欲出.(出去)者 3.选出加点字“然”用法不同的一项( )A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B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C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D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4.下列句子中“其”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B .盖其又深C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5.选出加点“之”用法不同的一项()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B.华山之.阳C.后世之.谬其传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6.下列地名中的“阳”、“阴”与“华山之阳”、“汉之阴”中的“阳”、“阴”含义相同的是()A.洛阳、华阴B.富阳、山阴C.汉阳、江阴 D.衡阳、淮阴7.下列句子的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B.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8.对下面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舍.于其址(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词活用为动词,取名,称呼)C.好游者不能穷.也(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走到尽头)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谬论、谬误)二、阅读下段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山西省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0课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

山西省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0课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

山西省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0课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 (2016高三上·杭州开学考)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楔子(xiē)书札(zhá)节骨眼(jié)噤若寒蝉(jìn)B . 口角(jué)洞穴(xué)喜恣恣(zì)半身不遂(suí)C . 勾当(gòu)翘楚(qiáo)芝麻糊(hù)混为一谈(hǔn)D . 喁望(yóng)奔命(bèn)鄱阳湖(bó)横征暴敛(héng)2. (2分) (2018高一上·黑龙江期中)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 不如因善遇之遇:遇到。

B . 臣愿得谒之谒:拜访,前往。

C . 使使以闻大王闻:闻名。

D . 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3. (2分)选出对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 . 忍能对面为盗贼忍:忍心B . 骄儿恶卧踏里裂恶卧:厌恶睡觉C . 自经丧乱少睡眠丧乱:安史之乱D .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同“现”4. (2分)下列各项中,全部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①璧有瑕,请指示王②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③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④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⑤臣等不肖,请辞去⑥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⑦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⑧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A . ①④⑤⑦⑧B . ①②③⑥⑧C . ②⑤⑥⑦⑧D . ①③⑥⑦⑧5. (2分) (2020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 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乘)B .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C . 击空明兮溯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扣舷而歌之(敲击)D . 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到底)6. (2分) (2018高一上·哈尔滨期中)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与例句中的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项伯杀人,臣活之A . 烛之武退秦师B .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C .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D . 素善留侯张良7. (2分)下列加线字含义全部相同的一组是()A . 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奇货可居货真价实B .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三顾茅庐顾影自怜C .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不厌其烦要言不烦D . 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吊民伐罪形影相吊8. (2分)下列各项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A . 同舍生皆被绮绣。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必修二高中语文第10课 游褒禅山记过关习题及解析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必修二高中语文第10课 游褒禅山记过关习题及解析

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2)此所以..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答案:(1)古义:不平常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2)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古义:到了今义:连词,表示另提一件事4.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其进愈难(2)则游者众解析:A项,舍①动词,放弃,不要,②名词,房屋;B项,文①碑文,②碑文上残存的文字;C项,盖,大概;D项,故①缘故,②所以。

2.选出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A.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明亮)也B.非常之观,常在于险.(险峻)远C.以其求.(探究问题)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有怠而欲出.(出去)者答案:D解析:A项,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B项,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地方”;C项,应作“思考”。

3.选出加点字“然”用法不同的一项( )A.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B.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C.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D.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答案:B解析:然则,这样……那么;其余表转折。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语文必修二[10 游褒禅山记]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三十四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语文必修二[10 游褒禅山记]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三十四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语文必修二[10 游褒禅山记]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三十四第1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庐冢(zhǒnɡ)梵语(fàn)退避三舍(shě)懈怠(dài)B、谨慎(shèn)封禅(shàn)大惑不解(huò)胜任(shènɡ)C、荒谬(miù)窈然(yǎo)咎由自取(jiù)瑰怪(ɡuī)D、讣告(fù)褒奖(bāo)春华秋实(huá)渔父(fǔ)【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各句加线字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C、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D、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一致的一项是( )A、禅chán 禅院禅让褒禅山B、仆pū 童仆仆碑前仆后继C、观ɡuān 观察景观白云观D、罕hǎn 罕有罕见人迹罕至【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选出与例句中划线的“其”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例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距其院东五里【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余之所得也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D、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盖音谬也【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____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答案】:【解析】:第8题【语言表达】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阐述了“志”“力”“物”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性,请你仿照例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造两个句子,形象地揭示“力”与“物”这两个条件的作用。

人教版语文必修2(思维导图+微试题)10.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doc

人教版语文必修2(思维导图+微试题)10.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doc

10.游褒禅山记【思维导图】【微试题】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 D)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后洞“游历艰难”的一组是( B )①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②其下平旷,有泉侧出③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④然视其左右,而记之者已少⑤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⑥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⑥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C )A.作者认为要到达有“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中“志”最重要。

B.文章指出探求事物只要尽了“志”与“力”,即使不能到达“险远”之境,也没什么可后悔的。

C.作者赞美了古人求思之深之广的治学精神,批评了当时社会上浅尝辄止、浮泛不实的学风。

D.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的游记,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了学人治学的道理。

4.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阐述了“志”“力”“物”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性,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造三个句子,形象地揭示这三个条件的作用。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必须理解文章中关于“志”“力”“物”这三方面对成功的重要作用;其次要审清题干明确造句要求,即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再次所写的三个句子在层次要具有一定的层次递进关系。

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同步训练: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同步训练: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

《游褒禅山记》课文赏析与训练【美点探微】因事说理叙议结合——《游褒禅山记》的写作艺术王安石的这篇文章名为游记,但它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

以记游为载体,以游山探胜而未能尽兴为出发点,准确而充分地阐述了一种人生哲理,给人以思想的启发。

文章开篇不写如何游览褒禅山,而是先写褒禅山命名的由来,显然这是对山名的考证。

接下来作者特别提到仆碑及仆碑上的文字,得出一个结论,“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文章以考证山水得名、音读确否作游记开头,这是前所未见的。

作者认真考证仆碑上的文字,探究事理的本源,充分体现了他“求思之深”的探索精神,也是后面议论中提出“深思而慎取”的依据。

接着文章记叙游洞过程。

一般游记文章,都以叙述描写为主,而这篇文章的记叙部分却非常简略。

记叙游前洞,着眼点在地势“平旷”而“记游者甚众”;写后洞,着眼点在“入之甚寒”而“入之愈深,其见愈奇”,“来而记之者”则愈少。

写前后两洞相互对照,着力突出“窈然”——洞险、深、尽、寒。

一般来说,游记文章都是重点描写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

而有的游记往往是作者游踪所至,心有所感,不仅写出了山水的无穷妙趣,还能从中生发出蕴含着的人生哲理,本文就是如此。

作者写游洞,并不写景,只是写了半途退出的经过,这与第一段中写上山独写一块倒在路上的碑类似。

显然记游不是重要的,而是借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其目的就是为后文议论作铺垫,为思考作一层准备,这正是作者用笔奇特之处。

全文若在此结束,仍不失为一篇游记佳作。

因一般游记文章,进行叙述描写之后,只是用极简省的笔墨,或感叹,或议论,画龙点晴。

可本文作者并非如此,是用大段文字阐发悔思之得。

文章首先从古人观察事物而有得开始,探究的结果是“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接着探究此次游山不能“极夫游之乐”的原因,辩证地提出了“夷以近,而游者众”,“险以远,而至者少”和志、力、物三者在求思、行事上的哲理。

这次游山所得有二:一是志、力、物三者的行事辩证法则;二是治学的严谨求实的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褒禅山记【重点列表】重点名称重要指数重点1古今异义词☆☆☆☆☆重点3文言虚词☆☆☆☆☆重点4 文意理解☆☆☆☆☆重点1:古今异义词【要点解读】当阅读古诗文遇到与现代汉语同形的双音节词语时,学生容易混淆它们的古今词义。

他们之所以会混淆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节词语,主要是因为这些古汉语词汇中的双音节词语与现代汉语的书写形式一模一样,看到它们马上联想到它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常用义,用现代汉语的意思来诠释,从而偏离了古汉语的词义。

当阅读古诗文遇到这类词语时,如不稍作辨析,易混淆古今词义,造成误解,从而偏离文意,不能准确理解文章内容。

对于容易混淆的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节词语,如能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辨析它们,不仅有利于学生确切地理解句意和文意,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

【考向】古今异义词【例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今义:数字,十一古义:________________(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今义:程度副词,很古义:________________(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今义:指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的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

古义:________________(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

古义:【名师点睛】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它周围的事物必然会有所联系。

词语也一样。

因为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

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往往需要根据该词出现的上下文语境来辨析。

词、短语、句子等在语流中出现时,它前面或后面出现的其他语言单位都是该单位的上下文语境。

[2]对于一些古今词义差异特别大的词语,或是古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亡的词语,应该利用上下文语境来确定它的词义。

例如:《孔雀东南飞》:“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可怜”是一个形容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值得怜悯,根据上下文,用现代汉语的的词义理解此句,句意不通。

这句话是焦仲卿的母亲所说,她在劝焦仲卿速遣刘兰芝,娶东家女为妻,因此,“可怜”是用于形容东家女的,在此处是“可爱”之意。

【对点练习】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重点2:文言虚词【要点解读】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的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在句子中起辅助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只是帮助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具体、完整。

18个高考文言虚词、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高中文言虚词、初中文言虚词、文言文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考向】文言虚词【例题】解释下列句中的多义词。

(1)乃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2)其独其为文犹可识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其孰能讥之乎(3)然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有穴窈然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吴广以为然【名师点睛】在文言文中,推敲常见的文言虚词的含义有以下几种方法。

(1)文本迁移法,这一方法需要学习好所学的文言文,能在适合的时候迁移。

(2)事理检验法,通过常识或所学知识推断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若不能切合常理和事理,就要考虑是否有通假现象。

(3)语境推断法,看虚词在文言文中是否符合上下文,切合语境,常见的是虚词的褒贬异议。

(4)语法推断法,借助语法知识分析特殊虚词的含义。

(5)互文见义法,同义对应和反义对应结构句式相同,可利用上下文的对照来推断。

(6)成语推断法,我们可以在所知道的成语中推断出文言文中虚词的含义,看迁入是否顺畅。

【对点练习】对下列各句中的“其”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④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⑤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⑥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⑦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⑧其孰能讥之乎?⑨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⑩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①③④⑤⑥⑨⑩/②/⑦⑧B.①③④⑤⑥⑦⑨/②/⑧/⑩C.①③④⑤⑥⑨/②/⑦⑧/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重点3:文言文文意理解【要点解读】①筛选文中信息,主要是要求考生学会整体把握文意,概括文章叙述的事件,排除干扰,正确答题。

如果不看清题干,不明确筛选的具体要求,或没有读懂文章中的关键句,不能整体把握文意或段意,因而将人物的某种行为和由这种行为导致的结果混为一谈。

将人物的思想、语言与他人的评价或行为混为一体。

将甲类行为与乙类行为混为一体,就会导致选择的错误。

②有些省市的高考语文卷近两年在设置这道题目时,不仅考查对文章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评价、归纳、概括能力,而且也考查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这个变化值得注意。

【考向】文言文文意理解【例题】概括文章的内容。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课内文言文意的理解的一道题目,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言文中的文句的总体理解,合理推断和理解文意,同时要认真结合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名师点睛】解答文意理解类题目的注意事项①紧扣人物性格品质来进行分析。

选文如果是人物传记,考生就紧扣人物性格品质这一主线,抓住人物的品行特征,对人物进行初步分析评价。

②分析文中所叙述的事件。

史传文或其他记叙性散文。

其行文结构往往是在交代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之后,叙述几件事加以印证。

考生要分析文章的内容,在分析中把握住作者的意图或态度,就要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就要分析事件导致的结果,尤其是要分析事件内部的因果关系:就要分析把握事件本身能够说明的问题,以及作者在叙事中流露出的观点、态度。

③分析评述性文字和议论的话语。

考生要注意选文中的关键语句,如中心句、段落的起始句,尤其是作者的评述性文字、议论的话语等。

对议论文要字斟句酌,分析这些议论形成的根据,即分析这些议论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或与原文的意思相不相符。

④分析、评价文言散文的艺术特色。

对于非传记性的文言散文,考生应该注意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评价。

这与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分析和评价有所区别。

一般来说,命题者在艺术手法方面设置的题目难度较小,而注重在主题思想方面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对点练习】本文是怎样把治学的道理寓于记游的过程中的?【趁热打铁】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火尚足以明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2.选出下列各句中“以”是介词的一项()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3.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B.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②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①往往有得.②此予之所得.也D.①余于仆碑.②有碑.仆道4.下列各句中字注音有误的是()A.今言“华(huā)”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ǎo)然。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shèng)道也哉。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

5.下面两组句子中划线词的讲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③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④其孰能讥之.乎A.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也相同B.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C.①句与②句不相同,③句与④句相同D.①句与②句不相同,③句与④句也不相同6.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而卒葬之卒:最终B.有穴窈然窈:深远幽暗C.则其至又加少矣加:更加D.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B.其.孰能讥之乎其.声呜呜然C.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渺沧海之.一粟D.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羽化而.登仙(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A.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B.侣.鱼虾而友.麋鹿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D.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4)对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此余之所得也②何为其然也③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④客有吹洞箫者⑤而今安在哉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⑦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⑧有碑仆道A.①③/②⑤/④/⑥⑦/⑧ B.①③/②⑤/④⑧/⑥⑦C.①③/②⑤⑥/④/⑦/⑧ D.①③⑥/②⑤/④/⑦/⑧(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游褒禅山“所得”的一组是(2分)()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④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⑤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⑥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②③⑤(6)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文章开篇对华山、慧空禅院、仆碑的由来的考释,在内容上环环相扣,又为后文的议论埋下了伏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