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第三章2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PPT课件

《物理化学》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PPT课件

例一:理想气体自由膨胀
原过程:Q=0,W=0,U=0, H=0
p2,V2
体系从T1,p1,V1 T2, 气体
真空
复原过程:
复原体系,恒温可逆压缩
WR
RT1
ln
V2 ,m V1,m
环境对体系做功
保持U=0,体系给环境放热,而且 QR=-WR
表明当体系复原时,在环境中有W的功变为Q的热,因 此环境能否复原,即理想气体自由膨胀能否成为可逆 过程,取决于热能否全部转化为功,而不引起任何其 他变化。
它们的逆过程都不能自动进行。当借助外力,系统 恢复原状后,会给环境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
•化学反应 Zn+H2SO4等?
如图是一个典型的自发过程
小球
小球能量的变化:
热能
重力势能转变为动能,动能转化为热能,热传递给地面和小球。
最后,小球失去势能, 静止地停留在地面。此过程是不可逆转的。 或逆转的几率几乎为零。
能量转化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提出,根本上宣布 第一类永动机是不能造出的,它只说明了能量的守恒与转化及 在转化过程中各种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但不违背热力学第一 定律的过程是否就能发生呢?(同学们可以举很多实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化学)告诉我们,在一定温度 下,化学反应H2和O2变成H2O的过程的能量变化可用U(或H) 来表示。
热力学第二定律(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将解答:
化学变化及自然界发生的一切过程进行 的方向及其限度
第二定律是决定自然界发展方向的根本 规律
学习思路
基本路线与讨论热力学第一定律相似, 先从人们在大量实验中的经验得出热力学第 二定律,建立几个热力学函数S、G、A,再 用其改变量判断过程的方向与限度。

《物理化学》第三章(化学平衡)知识点汇总

《物理化学》第三章(化学平衡)知识点汇总
《物理化学》重要 知识点
第三章:化学平衡
第三章 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
aA dD
dG SdT Vdp B dnB
B
gG hH
等温等压条件下:
AdnA DdnD GdnG HdnH
dG BdnB
B
35
根据反应进度的定义:
d
$
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
40
平衡常数表示法
一、理想气体反应标准平衡常数
K$
pG pH p$ p$ eq eq p A pD p$ p$ eq eq
a d
g
h
K $ (1)
pNH3 $ p
g h nG nH a d nA nD


项减小,温度不变时, K
$
为一常数,则
项增大,平衡向右移动。
谢谢观看!!!


p Kn K p nB B
Kn
与温度、压力及配料比有关
45
复相化学反应 在有气体、液体及固体参与的多相体系中,如果凝聚相 (固相及液相)处于纯态而不形成固溶体或溶液,则在常 压下,压力对凝聚相的容量性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凝 p p CaCO (s) CaO(s) CO ( g ) K p p 聚相都认为处于标准态。因此,在计算平衡常数时只考虑 气相成分。
$
$ ln K $ r H m 0, 0 T $ d ln K $ 0 r H m 0, dT
$ ln K $ r H m T RT 2 p
K $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K
$
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物理化学-课后答案-热力学第二定律

物理化学-课后答案-热力学第二定律

物理化学-课后答案-热力学第二定律-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复习题】【1】指出下列公式的适用范围。

(1)min ln BB BS Rnx ∆=-∑;(2)12222111lnln ln ln P v p T V T S nR C nR C p T V T ∆=+=+; (3)dU TdS pdV =-; (4)G Vdp ∆=⎰(5),,S A G ∆∆∆作为判据时必须满足的条件。

【解】 (1)封闭体系平衡态,理想气体的等温混合,混合前后每种气体单独存在时的压力都相等,且等于混合后气体的总压力。

(2)非等温过程中熵的变化过程,对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 (P 1、V 1、T 1)改变到状态A (P 2、V 2、T 2)时,可由两种可逆过程的加和而求得。

(3)均相单组分(或组成一定的多组分)封闭体系,非体积功为0的任何过程;或组成可变的多相多组分封闭体系,非体积功为0的可逆过程。

(4)非体积功为0,组成不变的均相封闭体系的等温过程。

(5)S ∆:封闭体系的绝热过程,可判定过程的可逆与否; 隔离体系,可判定过程的自发与平衡。

A ∆:封闭体系非体积功为0的等温等容过程,可判断过程的平衡与否; G ∆:封闭体系非体积功为0的等温等压过程,可判断过程的平衡与否;【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1)不可逆过程一定是自发的,而自发过程一定是不可逆的; (2)凡熵增加过程都是自发过程; (3)不可逆过程的熵永不减少;(4)系统达平衡时,熵值最大,Gibbs 自由能最小;(5)当某系统的热力学能和体积恒定时,S ∆<0的过程不可能发生;(6)某系统从始态经过一个绝热不可逆过程到达终态,先在要在相同的始、终态之间设计一个绝热可逆过程;(7)在一个绝热系统中,发生了一个不可逆过程,系统从状态1变到了状态2,不论用什么方法,系统再也回不到原来状态了;(8)理想气体的等温膨胀过程,0U ∆=,系统所吸的热全部变成了功,这与Kelvin 的说法不符;(9)冷冻机可以从低温热源吸热放给高温热源,这与Clausius 的说法不符; (10)p C 恒大于V C 。

物理化学中国药科大学相平衡第三章2-4节

物理化学中国药科大学相平衡第三章2-4节

三相点与冰点的区别
三相点是物质自身的特性,不能加以改变, 如H2O的三相点 T 273.16 K , p 610.62 Pa . 冰点是在大气压力下,水、冰、气三相共存。当大 气压力为105 Pa时,冰点温度为273.15 K ,改变外压, 冰点也随之改变。
E B 冰 水 p 610.16Pa
• 解: T/T较小,
6 333 . 5 10 0 . 5 p2 p1 1 Pa 1 .2 0.9998 0.9165 273
6.74106 P a T2 6.8410 P a
6
• 欲使-5oC的冰熔化所需施加的最小压力 6.84106Pa.
第三节 完全互溶双液系统
fusVm T
• T1~T2 将fusHm Vm看成常数,作定积分
fus H m T2 p2 p1 ln fusVm T1 lnT2 /T1 (T2 T1 )/T1 fus H m T2 T1 p2 p1 fusVm T1
例题: 试计算-5oC,欲使冰熔化所需施加的 最小压力?已知:ice=0.9168gcm-3, water=0.9998gcm-3, SubHm=333.5Jg-1.

临界点 374oC, 2.23107Pa

lnp~1/T
B
T1273.16
T2 T
硫的相图
p
正交

p
X
Y

T
CO2的相图
一些有机化合物在熔点时的蒸气压
化合物
顺丁烯二酸酐 萘 苯甲酸 -萘酚
熔点/°C 熔点时的蒸气压/kPa
60 79 120 122 0.44 0.9 0.8 0.33
苯酐

03-物理化学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03-物理化学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300K
3.567
❖ 化学反应——用末态的熵减始态的熵
① 热力学第三定律
S 0K, 完美晶体 0
② 化学反应熵变的计算
eE fF gG hH 298K, 标准摩尔反应熵
r
S
m
298
K
B
S
B
298
K
B
1.判断下列过程熵的变化情况 (1) 物质的蒸发过程。 (2)气体被固体表面吸附的过程。 (3) 电解水生成H2和O2。 (4) 有机聚合反应。 (5)公路上撤盐使冰融化 。
绝热混合
求:S
解:同种分子混合对 S 不影响,实质上为
传热过程。 S S1 S2
凝聚系统 T’ 的计算
S
n1CP,1
ln
T T1
n2CP,2
ln
T T2
Q U H 0
H H1 H2
n1CP,1T T1 n2CP,2 T T2 0
❖ 相变化过程——找可逆途径 ① 可逆相变
求: △U、△H、△S
解: U n CP,m R T2 T1
H nCP,m T2 T1
S
nCP,m
ln
T2 T1
nR ln
P2 P1
例3·2·3:理想气体混合过程
n1
n2
抽开隔板
P1V1T1
P2V2T2 气体混合
绝热壁
求:mix S 解:S 是广延量 S S1 S2
求混合后温度 T’
W 0 Q 0 U 0
U n1CV ,1T T1 n2CV ,2 T T2 0
S1
n1CV ,1
ln
T T1
n1R
ln
V1 V2 V1

物理化学习题 第三章 化学势 (2)

物理化学习题 第三章 化学势 (2)

第三章 化学势一、基本要求1、了解混合物的特点,熟悉多组分系统各种组成的表示法。

2、掌握偏摩尔量的定义与偏摩尔量的加与公式及其应用。

3.掌握化学势的狭义定义,知道化学势在相变与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4.掌握理想气体化学势的表示式,了解气体标准态的含义。

5.掌握Roult 定律与He nry 定律的含义及用处,了解它们的适用条件与不同之处。

6.了解理想液态混合物的通性及化学势的表示方法,了解理想稀溶液中各组分化学势的表示法。

7、了解相对活度的概念,知道如何描述溶剂的非理想程度,与如何描述溶质在用不同浓度表示时的非理想程度。

8、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会利用依数性来计算未知物的摩尔质量。

二、把握学习要点的建议混合物就是多组分系统的一种特殊形式,各组分平等共存,服从同一个经验规律(即Raul t定律),所以处理起来比较简单。

一般就是先掌握对混合物的处理方法,然后再扩展到对溶剂与溶质的处理方法。

先就是对理想状态,然后扩展到对非理想的状态。

偏摩尔量的定义与化学势的定义有相似之处,都就是热力学的容量性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任一物质B的物质的量的偏微分。

但两者有本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一定的条件下”,即偏微分的下标上,这一点初学者很容易混淆,所以在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它们的区别。

偏摩尔量的下标就是等温、等压与保持除B 以外的其她组成不变(C B ≠)。

化学势的下标就是保持热力学函数的两个特征变量与保持除B 以外的其她组成不变。

唯独偏摩尔Gib bs 自由能与狭义化学势就是一回事,因为Gibbs 自由能的特征变量就是,T p ,偏摩尔量的下标与化学势定义式的下标刚好相同。

多组分系统的热力学基本公式,比以前恒定组成封闭系统的基本公式,在最后多了一项,这项表示某个组成B 的物质的量发生改变B d n 时所引起的相应热力学函数值的改变。

最后一项中化学势B μ就是常数,说明B d n 的改变并不就是随意的,在数量一定的系统中只发生了B d n 的变化,或在数量很大的系统中改变了1mol,这样才能维持B μ不变。

物理化学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物理化学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Siso S(体系) S(环境) 0
“>” 号为不可逆过程 “=” 号为可逆过程
克劳修斯不等式引进的不等号,在热力学上可以作 为变化方向与限度的判据。
dS Q T
dSiso 0
“>” 号为不可逆过程 “=” 号为可逆过程
“>” 号为自发过程 “=” 号为处于平衡状态
因为隔离体系中一旦发生一个不可逆过程,则一定 是自发过程,不可逆过程的方向就是自发过程的方 向。可逆过程则是处于平衡态的过程。
二、规定熵和标准熵
1. 规定熵 : 在第三定律基础上相对于SB* (0K,完美晶体)= 0 , 求得纯物质B要某一状态的熵.
S(T ) S(0K ) T,Qr
0K T
Sm (B,T )
T Qr
0K T
2. 标准熵: 在标准状态下温度T 的规定熵又叫 标准熵Sm ⊖(B,相态,T) 。
则:
i

Q1 Q2 Q1
1
Q2 Q1
r
T1 T2 T1
1 T2 T1
根据卡诺定理:
i
r
不可逆 可逆

Q1 Q2 0 不可逆
T1 T2
可逆
对于微小循环,有 Q1 Q2 0 不可逆
T1 T2
可逆
推广为与多个热源接触的任意循环过程得:
Q 0
T
不可逆 可逆
自发过程的逆过程都不能自动进行。当借助 外力,体系恢复原状后,会给环境留下不可磨灭 的影响。自发过程是不可逆过程。
自发过程逆过程进行必须环境对系统作功。
例:
1. 传热过程:低温 传冷热冻方机向高温 2. 气体扩散过程: 低压 传压质缩方机向高压 3. 溶质传质过程: 低浓度 浓差传电质池方通向电高浓度 4. 化学反应: Cu ZnSO4 原反电应池方电向解 Zn CuSO4

物理化学电子课件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物理化学电子课件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二节 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
一.热机效率
热机是一种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如蒸汽机、汽轮机、燃气轮 机、内燃机、喷气发动机等,它通过工质(传递能量的媒介物质叫工质, 如气缸中的气体)从高温热源吸取热量对环境做功,然后向低温热源放热 而复原。如此循环,热机即可不断将热转化为功。
以内燃机为例,气缸中的气体得到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Q1),推动 活塞做功(-W),然后排出废气,同时放出热量(Q2)。我们把在一次循环中 热机对环境所做的功(-W)与它从热源吸收的热量(Q1)的比值称作热机的效 率,即
第一节 自发过程的概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二.自发过程的实质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热是否可以无条件地全部转变成功是自发 过程能否成为热力学可逆过程的前提。经验表明,功完全转变成热是可 以的,可以不引起其他变化,但把热完全转变成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是 不可能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自发过程具有共同的特征:自发过程有方 向性和限度,自发过程的逆过程虽然并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但不能无 条件自发进行,必须借助外力;自发过程是不可逆的,自发过程的逆过 程进行的结果是系统恢复原状
一.自发过程
在自然条件下,不需要外力的帮助,任其自然就能自动发生 的过程称为自发过程。反之,如果是需要外力帮助才能进行的过 程则称为非自发过程。
(1)理想气体向真空膨胀。这是一个自发过程,根据热力学 第一定律,在这个过程中Q=0,W=0,ΔU=0,ΔT=0。要使膨胀了 的理想气体恢复原状,这个压缩过程是不可能自动发生的。要使 环境也复原,也就是使理想气体的真空膨胀成为一个可逆过程, 条件是:让系统放出的热全部变为功而不留下其他影响。
第二节 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
4.绝热可逆压缩(状态4到状态1)
第二节 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osition
x
CAi-1
CAi CAi
VRi
VR,i V0 C A0 ( x A,i x A,i 1 ) (rA )i C A,i 1 C A,i (rA )i
稳态,定容
i
C A,i 1 C A,i 一级反应, i m级反应器串联 kCA,i C A, N C A0 C A,1 C A, 2 C A0 C A,1 ... C A, N C A, N 1
k VR V0
(d) C Af , d C A1e
C A0 e 1 k
k
(e)
k VR V0 / 2
(f)
(e)
C Af ,e C A0e
C A0 e
2 k
(f)
C Af , f C A1e
VR k V0
C A0 e
2 k
(g) (g) C Af , g 1 [C A0e 2

x A,i x A,i 1 1 x A, i
VR V0 1 x A,i 1 1 ( )0 2 x A,i k (1 x A,i ) 1 x A,i 1
i=1,2,…,N-1
1 ( )0 2 (1 x A,i ) 1 x A,i 1
1 x A,i 1
(a)
(b)
(a)
C Af ,a
C A0 C A0 VR 1 2k 1 k V0 / 2
(b)
C Af ,a
C A0 C A0 C A1 VR VR 2 (1 k ) 2 1 k (1 k ) V0 V0
(c)
C Af ,c
(d)
k
(c)
C A0 e C A1 VR 1 k 1 k V0
VR,i VR,i 1
对一级不可逆反应,采用多级全混流反应器 串联时,要保证总的反应体积最小,必须的条件 是各釜的反应体积相等。
5.3 理想流动反应器的组合与反应体积 课堂习题 比较
反应器体积相同,一级以及零级不可逆反应
rA kCA kCA0 (1 x A )
若反应温度相同,进料流量V0、反应物 浓度cA0均相同;求PFR和CSTR七 r k 种组合方式的最终浓度和转化率,并比 平推流 全混流 较其大小.
dCA rA
VR V0
VR V0
CAf
CA0
CA
CAf
CA0 CA
1/rA (4)CSTR+PFR:最优组合
VR V0 C A0 C Am 0.216m3 kC Am (1 C Am )
C Af
dC A VR V0 0.507m3 C Am kC (1.0 C ) A A
(d) (e) (f)
cAf,f= cAf,e< cAf,d= cAf,c < cAf,b< cAf,a xAf,f= xAf,e> xAf,d= xAf,c > xAf,b> xAf,a
C Af ,d
C A0 e 1 k
k
C Af ,e C A0e 2k C Af , f C A0e
10.91m
3
VR V0
C Af
CA0
C Af dC A dC A 3 V0 1.013m C A 0 kC (1.0 C ) rA A A
回顾CSTR和PFR两种图解
1 rA
VR V0
CA0 CAf ) (rA ) f
1 rA
VR V0
C Af
CA0
1 x A,i 1 (1 x A,i )

1 x A,i 1 x A,i 1
x A,i x A,i 1 1 x A, i

x A,i 1 x A,i 1 x A,i 1
V0 x A,i x A,i 1 V0 x A,i 1 x A,i k 1 x A, i k 1 x A,i 1
k VR V0 / 2
C A0 ] VR 1 k V0 / 2
C A0 1 2 k [C A0e ] 2 1 2k
比较:
(a)
(b)
C Af ,a
C Af ,a
C A0 1 2 k
C A0 (1 k ) 2
(c)
结论:
C Af ,c
C A 0 e k 1 k
VR VR ,i
i 1 N
V0 x A,1 x A0 x A, 2 x A,1 ( ... k 1 x A,1 1 x A, 2 x A,i 1 x A,i 1 x A,i 1 ... x A, N x A, N 1 1 x A, N )


(2)采用CSTR,反应器体积是多大?
(3)采用FPR,反应器体积是多大? (4)组合方式的最小反应器体积。
解: r kC C kC C C C kC 1.0 C A A R A R0 A0 A A A
rA
(1)显然,CA=0.5kmol/m3时, 速率达最大值。 CA0 0.5 1.0 CA
5.2 多级全混流反应器的串联及优化
CA0
CA1
CA2
V0
CA1 VR1
V0
CA
2
V0
CAi-1 VRi1
CAi-1
CAi
V0
CAi
CAN
V0
CAm V0
VR2
VRi
VRN
• Stirred Tank Cascade
CA CA0 CA1 CA2 CA3 CA4 CAf CA* 0 1 2 3 4 5
C A, i C A,i 1
N
1 1 k i
1 ( ) i 1 1 k i
N
由于
x A, N 1
C A, N C A0

x A, N
1 1 ( ) i 1 1 k i
各级反应器体积相同时:
1 2 ... N
x A, N 1 N 1 ( ) 或 1 k
CAf 0
1/rA
1/rA
CAf
CA0 CA
CAf
CA0 CA
C Af
VR V0
C A0 C Af (rA ) f
VR V0
CA0
dC A rA
(2)CSTR
VR V0
(3)PFR
C A0 C Af (rA ) f
V0
C A0 C Af kC Af (1 C Af )
一级不可逆反应
VRM 1 1 m[ 1] /[ln ] 1/ m VRP (1 x Af ) 1 x Af
二级不可逆反应
分析:xAf 体积比
N
体积比
[例3-4]

生化工程中酶反应A→R为自催化反应,反应速率式 rA=kcAcR,某温度下k=1.1512m3/(kmol.min), 采用的原料中含A 0.99kmol/m3,含R 0.01kmol/m3, 要求A的最终浓度降到0.01kmol/m3,当原料的进料 量为10m3/h时,求: (1)反应速率最大时,A的浓度为多少?
A
C A,i C A,i 1e
V k R V0
C A, i
C A,i C A,i 1e
V k R V0
C A,i 1 1 k i
5.3 理想流动反应器的组合与反应体积比较
课堂习题
反应器体积相同,一级以及零级不可逆反应
rA kCA kCA0 (1 x A )一级
第五节 理想流动反应器的组合和比较
5.1 多级平推流反应器的串联
C A0 x A0
V R1
1
VR 2
2

VRi
i

VRn
n
x A1
x A2
x A,i 1
x A ,i
x A, i
x A, N 1
x AN
V0
dxA i C A0 x A ,i 1 r V0 A
x A1
VR , i
x A 2 dx x A , N dx dxA A A 1 2 ... n C A0 ( ... ) x A0 r x A1 r x A , N 1 r A A A
2k
理想流动反应器的反应体积比较
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理想流动反应器的组合
某个真实反应器的模型
一个全混流反应器与一个平推流反应器的比较
相同的反应,
相同进料流量和浓度
相同温度和最终转化率
x Af dx VRM V0C A0 x Af A [ ] /[V0C A0 ] 0 VRP (rA ) f rA
CAf
CAm
CA0
CA
组合反应器的总体积=0.216m3+0.507m3=0.723m3
1 1 [ 1] 1/ N k (1 x A, N )
反应总体积
VR NVR,i
NV0 1 NV0 [ 1] 1/ N k (1 x A, N )
反应级数越多,最终转化率越高;
在处理量一定时,各级反应体积越大,最终转化率越高。
优化
总反应体积最小
一级不可逆反应
rA kCA kCA0 (1 x A )
C A0
x A,N
x A0
dxA rA
与单一平推流 反应器相同
思考题
请考虑要使并列的两路得到相同的转化率, 则两路的流量比是多少?
( x f )D ( x f )E
由于 (VR ) D 2(VR )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