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1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
《3.1.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教学反思

《3.1.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教学反思《3.1.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教学反思复数的概念是复数这一章内容的基础,高中阶段复数的有关概念都是围绕着复数的代数表达式展开。
因此理解虚数单位、实部虚部对后续的学习至关重要。
而复数这个概念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新的概念,如果开门见山的直接介绍“为了解复数开方,而扩充数系“,从而引入复数会显得枯燥无味,更没法体现数作为数学的一个基本概念的发展历程。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让学生体验数的发展历程,体会人类社会发展需要与数学内部矛盾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
可以说,数的发展历程作为数学文化中的一部分内容,我觉得很有必要让学生体验,因此,我将数的发展历程作为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任务,让学生从最初的自然数发展到复数,直到今天的四元数,多元数,然后展望社会在发展,需要在提高,数学也需要不断的完善、发展、永不止境。
在体验数的发展历程后,本节课从“认识虚数单位、复数的代数形式、复数的分类以及复数的相等”几部分展开,每一部分学习后,都有相应的练习及时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巩固新知。
整节课上完,自我感觉思路清晰,整体而言较顺畅,但其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1、上课前期,过于紧张,将4x=5中x=5÷4解写成了x=4÷5.2、在许多细节的处理上仍有问题,仍需更近一步完善。
例如:“带i的是虚数,不带i的是实数”这种口头上的表示不够严谨。
还有,对,这个过程需要解释复数上的规定:。
3、由于学生学习能力有所差异,经过后续的作业情况反馈,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但是仍有一部同学在判断实部、虚部上存在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课后也通过练习进行巩固;4、时间安排上还不够好。
整节课的节奏过快。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的教学反思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的教学反思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是学生较难掌握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教学方法、策略和反思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学生对于数系和复数的理解和应用。
二、数系的扩充教学1. 前期准备在进行数系的扩充教学之前,需要对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复习,例如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等。
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引入实数概念引入实数概念时,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身高、年龄等,引发学生对于实数的思考。
同时,在引入实数时,需要强调实数的定义和特性,帮助学生形成对实数的概念。
3. 数系的扩充数系的扩充主要是指引入无理数和虚数的概念。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无理数的例子,如根号2等,增加学生对于无理数的认识。
同时,引入虚数时,可以通过解方程无解的情况来引发学生对于虚数的兴趣。
4. 实际应用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实际应用的讲解。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帮助学生了解数系的应用领域,增强学生对于数系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复数的概念教学1. 引入复数在引入复数概念时,可以通过实数无法解答的方程来引发学生对于复数的思考。
同时,需要给出复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对于复数的概念。
2. 复数的运算复数的运算是复数概念教学中关键的一环。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具体例子的计算,如复数的加减乘除等,帮助学生掌握复数运算的基本规则。
3. 复数的几何意义复数的几何意义是复数概念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讲解复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表示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如复数平面和向量等概念。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示范演示和小组合作等。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提问策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开放性问题提问策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
通过提问策略,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3. 巩固练习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我布置了大量的练习题,并及时提供答疑和解析。
(完整word版)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全面版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教学目标重点:复数的概念,虚数单位i ,复数的分类(实数、虚数、纯虚数)和复数相等。
复数在现代科学技术中以及在数学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难点:虚数单位i 的引进以及对复数概念的理解.知识点:了解引进复数的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复数的有关概念(复数集、代数形式、实部、虚部、实数、虚数、纯虚数、复数相等);理解虚数单位i 及i 与实数的运算规律能力点:探寻复数的形成过程,体会引入虚数单位i 和复数形式的合理性,以及等价转化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数学思想的运用。
教育点:通过问题情境,体会实际需求与数学内部矛盾在数系扩充过程中的作用,经历由实数系扩充到复数系的研究过程,感受人类理性思维的作用以及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自主探究点:如何运用实数与虚数单位i 的加、乘运算得到复数代数形式及探索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考试点:用复数的基本概念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易错易混点:对复数代数形式的认识,及复数分类的把握。
拓展点:如何利用复数代数形式解题,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一、 引入新课求下列方程的解:(1)24x = 2(2)40x -= (3)310x -= 2(4)20x -= 2(5)10x +=.学生分析各题的解:(1)2x =;(2)22x x ==-或;1(3)3x =;(4)22x x ==-或;(5)实数集内无解. 通过以上五题解的探讨,学生会发现方程(5)在实数集中遇到了无解现象.如何使方程(5)有解呢?类比引进2,就可以解决方程220x -=在有理数中无解的问题,就有必要扩充数集,今天我们来与大家一起学习“数系的扩充”。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扩充数系要从引入新数开始,引出本课题.二、探究新知1.复习已学过的数系问题1:数,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
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集?用符号如何表示?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包含关系?用图示法可以如何表示?答:自然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符号分别表示为N ,Z ,Q ,R ; 其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式:N Z Q R ; 用文氏图表示N ,Z ,Q ,R 的关系【设计意图】数集及其之间关系的回顾,特别是“图示法”的直观表示,旨在帮助学生对“数系的扩充”有个初步感受.我们将一个数集连同相应的运算及结构叫做一个数系。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必要不充分
条件.
17:06
思
考
复数集与实数集、虚数集、纯虚数集
之间有什么关系?
17:06
复数的分类
实数(b 0) 纯虚数(a 0,b 0) 1、复数z=a+bi 虚数(b 0) 非纯虚数(a 0,b 0)
2. 复数集、虚数集、实数集、 纯虚数集之间的关系
17:06
在测量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度量不尽的 情况,如果要更精确地度量下去,就必然 产生自然数不够用的矛盾.这样,正分数就 应运而生.据数学史书记载,三千多年前埃 及纸草书中已经记有关于正分数的问题.引 进正分数,这是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扩展. 最初 人们在记数时,没有“零” 的概念.后来,在 生产实践中,需要记录和计算的东西越来越 多,逐渐产生了位值制记数法.有了这种记 数法,零的产生就不可避免的了.我国古代 筹算中,利用 “空位”表示零.公元6世纪, 印度数学家开始用符号“0”表示零.
17:06
• 上面,我们简要地回顾了数的发展过程.必须 指出,数的概念的产生,实际上是交错进 行的.例如,在人们还没有完全认识负数之 前,早就知道了无理数的存在;在实数理论 还未完全建立之前,经运用虚数解三次方程 了. 直到19世纪初,从自然数到复数的理论 基础,并未被认真考虑过.后来,由于数学 严密性的需要以及公理化倾向的影响,促 使人们开始认真研究整个数系的逻辑结构. 从19世纪中叶起,经过皮亚诺(G.Peano, 1855~1939)、康托尔(G.Cantor, 1845~1918)、戴德金(R.Dedekind, 1831~1916)、外尔斯特拉斯
x 2 y i (2x 5) (3x y)i
求 x与 y .
,
y R,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从实数系扩充到复数系的过程与方法,复数的概念.2.内容解析复数的引入是数系的又一次扩充,也是中学阶段数系的最后一次扩充,通过复数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数的概念有一个更加完整的认识.复数与平面向量、平面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等都有密切的联系,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复数在力学、电学及其他学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在数学中,数系的扩充必须遵循有关的“规则”,即扩充后的数系中规定的加法运算、乘法运算,与原数系中的加法运算、乘法运算协调一致,并且加法和乘法都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对加法满足分配律. 从实数系向复数系扩充,同样要符合这样的规则.复数概念的引入,从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当判别式小于0时没有实数根出发,回顾从自然数系逐步扩充到实数系、特别是有理数系扩充到实数系的过程,发现数系扩充中体现出的“规则”;进而在“规则”的引导下,考虑为使方程有解,引入新数i,从而可以像实数一样进行加法、乘法运算并保持运算律的角度,将实数集扩充到复数集.这一过程,通过数系扩充“规则”的归纳,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通过实数系向复数系的扩充,让学生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并感受人类理性思维在数系扩充中的作用.复数的概念是整个复数内容的基础.复数的有关概念都是围绕复数的代数表示形式展开的,虚数单位、实部、虚部的命名,复数相等的含义,以及虚数、纯虚数等概念的提出,都是在促进对复数实质的理解,即复数a+bi实质上是有序实数对(a,b). 通过对复数实质的揭示,为后续复数的几何意义、复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复数的三角表示的学习作准备. 因此,复数的概念,对本章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从实数系扩充到复数系的过程与方法,复数的概念.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 目标(1)了解引入复数的必要性;(2)了解数系扩充的一般“规则”,了解从实数系扩充到复数系的过程,感受数系扩充过程中人类理性思维的作用,提升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素养;(3)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式,理解复数的有关概念,理解复数相等的含义.2. 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能够通过方程的解,感受引入复数的必要性,体会实际需求与数学内部的矛盾(数的运算规则、方程求根)在数系扩充过程中的作用.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够从自然数系逐步扩充到实数系的过程中,归纳出数系扩充的一般“规则”,体会扩充的合理性及人类理性思维在数系扩充中的作用.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学生能说明虚数i的由来,能够明晰复数代数表示式的基本结构,会对复数进行分类,会用Venn图表示复数集、实数集、虚数集、纯虚数集之间的关系;知道两个复数相等的含义,能利用复数概念和复数相等的含义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经历了从自然数到实数的扩充过程,对数系的扩充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数系扩充后,新的数系能够解决在原有数系中无法解决的一些解方程问题(如引入无理数,把有理数系扩充到实数系后,可以解决方程的解这样的问题等),因此当遇到像这样的方程的解的问题时,通过引导启发,学生能够联想到对现有的实数系进行进一步扩充,从而使方程有解.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多次利用过类比的方法来研究数学问题,这为本节课类比有理数系扩充到实数系的过程和方法,将实数系扩充到复数系提供了可能.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出现的障碍为:(1)因为现实生活中没有任何事物支持虚数,学生可能会怀疑引入复数的必要性,在教学中,如果单纯地讲解或介绍复数的概念会显得枯燥无味,学生不易接受.(2)由于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学生对数系扩充的一般规则并不熟悉,对虚数单位的引入,以及虚数单位和实数进行形式化运算的理解会出现一定困难.(3)学生以前学习过的数都是单纯的一个数,而复数的代数形式是两项和的形式,学生比较陌生,因此理解上会存在一定困难.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复数系扩充过程的数学基本思想,复数的代数表示.突破难点的策略:(1)适当介绍数的发展简史,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2)通过解方程问题引导,借助已有的数系扩充的经验,特别是从有理数系扩充到实数系的经验,从特殊到一般,帮助学生梳理出数系扩充过程中体现的“规则”,进而在“规则”的引导下进行从实数系到复数系的扩充,感受引入复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3)引导学生按照“规则”自主探究出复数集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数,并归纳总结出复数的一般表示方法,经历复数形式化的过程.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出研究内容创设情境:我们知道,对于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时没有实数根. 因此,在研究代数方程的过程中,如果限于实数集,有些问题就无法解决. 事实上,数学家在研究解方程问题时早就遇到了负实数的开平方问题,但他们一直在回避. 直到1545年,数学家在研究实系数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时,用求根公式、因式分解法两种方法同时求解一些特殊的一元三次方程时,得到了无法理解的结果,于是再也无法回避这个问题.例如,求解时,利用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可以得出三个根或;而通过因式分解,得,因此方程的三个根为这个在当时无法理解的等式,数学家们就去尝试研究诸如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他们遇到的最大困扰就是,负实数到底能不能开平方?如何开平方?负实数开平方的意义是什么?师生活动:以教师引导为主,主要介绍历史上,数学家们经过了反复的研究探索,将实数系进一步扩充,引入了一种新的数——复数,从而将实数系扩充到复数系,解决了负数开平方的问题,本章我们就来研究复数. 本节课我们先类比自然数集逐步扩充到实数集的过程和方法,研究如何把实数集扩充到复数集,学习复数的有关概念,后续我们还要继续研究复数的几何意义,复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复数的三角表示等.设计意图:通过对复数发展历史的简要介绍,特别是三次方程根的问题的介绍,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对数系扩充过程的兴趣,并点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而简要介绍本章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对本章的知识脉络有大致认识.(二)归结为方程求解问题,梳理数系扩充的“规则”问题1从方程的角度看,负实数能不能开平方,就是方程是否有解,也就是是否有解的问题.思考一下,能不能把这类问题再进一步简化,最终转化为最简单的方程是否有解的问题呢?追问我们知道,在实数集中无解,联系从自然数集到实数集的扩充过程,是否能引入新数,适当扩充实数集,使这个方程在新数集中有解呢?师生活动:教师进一步引导:下面,我们就类比从自然数集到实数集的扩充过程,尝试引入新数,适当扩充实数集,使这个方程在新数集中有解.引入什么数,如何扩充实数集?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过问题1,将历史上的负数能否开平方的问题转化为方程是否有解的问题,为后续从解方程的角度研究数系的扩充做好铺垫,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中的复杂问题都可以通过转化与化归的方法,转化为基本问题.通过追问,点出本节课的主要任务,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问题2 我们把一个数集连同规定的运算以及满足的运算律叫做一个数系. 回顾从自然数系逐步到实数系的扩充过程,每一次数系扩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分别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你能借助下面的方程,从解方程的角度加以说明吗?(1)在自然数集中求方程x+1=0的解;(2)在整数集中求方程2x-1=0的解;(3)在有理数集中求方程的解;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从两个角度思考问题,可让一半学生侧重讨论解决的实际问题,另一半学生侧重讨论解决的数学问题,教师参加到讨论之中,对学生讨论中的不足之处教师补充说明,讨论后,学生交流互动,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结论.预设答案:(1)从社会实践来看,数系的扩充是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计数的需要产生了自然数,有了自然数系;自然数系中不能刻画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于是引入了负整数,将自然数系扩充到了整数系;整数系中不能解决测量中的一些等分等问题,于是引入了分数,将整数系扩充到了有理数系;有理数系中无法解决正方形对角线长的度量等问题,于是引入了无理数,这样便将有理数系扩充到了实数系.(2)从数学发展本身来看,数系的扩充也是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方程x+1=0在自然数集N内无解,引入负整数后,它在整数集Z 内便有解x=-1;方程2x-1=0在整数集Z内无解,引入分数后,它在有理数集Q内便有解在有理数集Q内无解,引入无理数后,它在实数集R内便有解.教师板书:设计意图:通过数的发展历史,抓住知识的“生长点”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以及数系的不断扩充是基于两方面原因: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和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问题3可以看出,数集的每一次扩充,都是在原来数集的基础上添加“新数”得到的,引入新数就要引入新运算,如果没有运算,数集中的数只是一个个孤立的符号. 加法和乘法运算是上述数系中最基本的运算(减法、除法运算分别可以转化成加法、乘法运算).梳理从自然数系逐步扩充到实数系的过程,数系的每一次扩充,加法和乘法运算满足的"性质"有一致性吗?由此你能梳理数系扩充遵循的“规则”吗?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分析,从自然数集扩充到整数集时,原来在自然数集中规定的加法和乘法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在整数集中仍然成立;进而学生小组讨论,探求从整数集到有理数集以及从有理数集到实数集的扩充中,加法和乘法满足的“性质”,教师要特别强调从有理数集扩充到实数集满足的“性质”.师生共同总结这些性质的一致性,得出数系扩充的"规则":数集扩充后,在新数集中规定的加法运算和乘法运算,与原来数集中规定的加法和乘法运算协调一致,并且加法和乘法都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对加法满足分配律.教师继续板书:设计意图:梳理数系扩充过程和方法的“一致性”,总结数系扩充的一般“规则”,为后续实数系的进一步扩充提供方法,进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三)依据规则,扩充实数集,引入复数问题4方程在实数系中无解,类比从自然数系扩充到实数系的扩充过程,特别是从有理数系扩充到实数系的过程,你能设想一种方法,使这个方程有解吗?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可以添加新数,对实数集进行扩充,并且添加新数后的新的数集中的加法和乘法运算,与实数集中加法和乘法运算协调一致,并且运算律保持不变.追问:引入一个什么样的数呢?师生活动: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介绍虚数的引入历史,并给出虚数的概念. 我们可以引入一个数“i”,使,这样x=i就是方程的解. 因为历史上,新数i是瑞士著名数学家欧拉在1777年首次提出的,他用了“imaginary”一词的首字母,本意是这个数是虚幻的.所以,我们把这个数称为“虚数单位”.设计意图:教师介绍与虚数单位i有关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对i的认识.问题5把新引进的数i添加到实数集中后,我们希望按照前面总结的数系扩充的“规则”,对实数系进行进一步扩充.那么,实数系经过扩充后,得到的新数系由哪些数组成呢?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可以类比有理数系扩充到实数系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实数系新数的形式,如等具体的数.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新数集中的数是由原来的实数和新引入的虚数i经过适当“组合”而成的,构成的方法就是将实数和i进行运算,组成新数,这里主要进行的是i和实数之间的加法、乘法运算,因为按照我们前面总结的规则:新数集中规定的加法和乘法运算,与原来数集中规定的加法和乘法运算协调一致,并且运算律仍然成立.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实数a与新引入的数i相加,得到a+i;把实数b与i相乘,得到bi;把实数a与实数b和i相乘的结果相加,得到a+bi. 因为我们是要得到新数集中所有数的基本表示形式(即a+bi的形式),所以这里都只进行最基本的形式上的运算即可,至于等形式,它们不是最基本的形式,在后续的复数运算中再去研究,它们也能化为a+bi的形式.追问1你能写出一个形式,把刚才大家所说的数都包含在内,并说明理由吗?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所有新数集中的数都可以写成a+bi(a,b∈R)的形式,因为.追问2 你能写出新数集的集合吗?师生活动:学生口述,教师板书:C={a+bi|a,b∈R}.设计意图:通过问题5和追问1,2,引导学生类比自然数到实数不断扩充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则,根据“运算”和“运算律”,由特殊到一般,抽象概括出复数的代数形式和复数集,让学生体会数系扩充过程中理性思维的作用,以及数学形式化、符号化的过程,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提升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素养.问题6阅读教科书,回答以下问题:(1)复数a+bi(a,b∈R)的虚数单位、实部、虚部分别是指什么?(2)什么是虚数和纯虚数?试举出具体例子.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阅读教科书,阅读之后回答问题.(1)学生口答:a是复数的实部,b是复数的虚部.教师强调应注意限制条件a,b∈R,另外复数a+bi的虚部是b而不是bi.(2)学生口答,当.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思考并回答问题,明确复数的基本概念,培养阅读教科书的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问题7 我们知道复数集是由形如a+bi(a,b∈R)的数组成的,为了保证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确定性),我们需要明确集合中两个元素相等的含义,请阅读教科书,说说两个复数a+bi和c+di(a,b,c,d∈R)相等的含义.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科书后作答.教师引导:一个复数由实部和虚部唯一确定,所以判断两个复数是否相等,就要考虑它们的实部和虚部是否分别相等.进而教师给出两个复数相等的定义并板书. 复数a+bi与c+di相等当且仅当a=c 且b=d.追问1 由复数相等的含义知,两个复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实部和虚部都分别相等,也就是:复数由它的实部和虚部唯一确定.回忆一下,复数的这个特征与你以前遇到过什么数学对象类似?由此,你能进一步刻画复数的特征吗?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复数的这个特征与平面上点的坐标,平面向量的坐标等类似,因此复数a+bi(a,b∈R),可以看成是一个有序实数对(a,b).追问2 复数是实数的充要条件是什么?a+bi的充要条件是什么?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完善. 对于复数a+bi(a,b∈R),易得当且仅当b=0时,它是实数;a+bi=0即a+bi=0+0i,由复数相等的含义,推导可得:当且仅当a=0,b=0时,复数a+bi=0.教师总结:实际上,复数相等的含义,不仅是判断两个复数相等的依据,也是求某些复数值的依据,即利用复数相等的定义,可以得到关于实数的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得到a,b的值. 教师在此处也可以指出:一般来说,两个复数只能说相等或不相等,而不能比较大小,只有当两个复数都是实数时才能比较大小.设计意图:从保证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确定性)出发,引出在实数集中引入新对象后,要研究两个新数相等的含义,进而给出两个复数相等的含义,并由复数相等的定义出发,得到复数实质上是一个有序实数对,为研究复数的几何意义以及复数的三角表示奠定基础.问题8 我们已经将实数集扩充到复数集,那么复数集C和实数集R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对复数a+bi(a,b∈R)进行分类,并用Venn图表示吗?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写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指导,用多媒体等设备交流展示学生作品.教师指出实数集R是复数集C的真子集,也体现了数系扩充的规律之一:新数集包含原来的数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弄清楚复数集和实数集之间的关系以及复数的分类,深化学生对复数集是实数集的“扩充”以及对复数的理解.(四)精选例题,强化理解应用例1请你说出下列集合之间的关系:N,Z,Q,R,C.例2写出下列复数的实部与虚部,并指出哪些是实数,哪些是虚数,哪些是纯虚数.例3当实数m取什么值时,复数是下列各数?(1)实数;(2)虚数;(3)纯虚数.例4已知(x+y)+(y-1)i=(2x+3y)+(2y+1)i,求实数x,y的值.师生活动:教师用PPT展示例题. 例1,例2学生思考、口答,教师点评.例3,例4,学生思考,独立完成后用多媒体交流展示,教师点评并规范解题步骤.设计意图:例1主要让学生巩固数集之间的关系,完善认知结构;例2,例3主要是帮助学生巩固复数的分类标准,加深对复数概念的理解;例4主要是强化复数相等的含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内化复数有关概念,起到及时反馈、学以致用的功效.(五)反思总结,提炼学习收获问题10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试着从知识、方法、数学思想、经验等方面谈一谈.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完善.预设答案:知识方面:了解了数系扩充的基本“规则”,复数的基本概念(复数、实部、虚部、虚数、纯虚数等)、两个复数相等的含义、复数的分类等;思想方法方面:实数系扩充到复数系运用了类比的研究方法,解决复数相等问题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等;经验:研究新的数学问题可以类比已学过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对数系扩充规则、扩充过程以及复数相关概念等知识和方法的总结,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一方面深化对复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总结研究方法,积累研究数学问题的经验.(六)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7.1第1,2,3题.五、目标检测设计1.a=0是复数(a,b∈R)为纯虚数的().(A)充分非必要条件(B)必要非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非充分条件也非必要条件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复数概念的理解.2.当实数m取什么值时,复数是下列数?(1)实数;(2)纯虚数;(3)0.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复数基本概念和复数相等含义的理解.3.求适合下列方程的实数x与y的值:(1)(x+y-3)+(x-4)i=0;(2)(x+y)+(x-2y)i=(2x-5)+(3x+y)i.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利用两个复数相等的含义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
高二数学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1

思考7:复数集、实数集、虚数集、纯虚 数集之间的关系用韦恩图怎样表示?
复数 纯虚数 实数
虚数
思考8:两个实数可以比较大小,一个实
数与一个虚数或两个虚数可以比较大小
吗?
虚数不能比较大小.
理论迁移
例1 实数m取什么值时,复数z=m+ 1+(m-1)i分别是实数,虚数和纯虚数?
当m=1时,z是实数; 当m≠1时,z是虚数; 当m=-1时,z是纯虚数.
后晃起青春光洁的手掌一耍,轻飘地从里面跳出一道怪影,他抓住怪影俊傲地一抖,一套蓝冰冰、白惨惨的兵器∈追云赶天鞭←便显露出来,只见这个这玩意儿,一边蜕变, 一边发出“喇喇”的猛声。!猛然间蘑菇王子狂魔般地念起稀里糊涂的宇宙语,只见他好象美妙月牙一样的,镶嵌着无数奇宝的蓝白色瓜皮滑板中,突然弹出二团扭舞着∈神 音蘑菇咒←的焰火状的水管,随着蘑菇王子的颤动,焰火状的水管像古树一样在拇指秀丽地鼓捣出隐约光波……紧接着蘑菇王子又连续使出七千一百五十七家猛燕麦穗震,只 见他深邃快乐、充满智慧的黑亮眼睛中,萧洒地涌出四串晃舞着∈神音蘑菇咒←的光盘状的翅膀,随着蘑菇王子的晃动,光盘状的翅膀像樱桃一样,朝着女狂人Q.玛娅婆婆 丰盈的胸部直跳过去!紧跟着蘑菇王子也晃耍着兵器像门柱般的怪影一样向女狂人Q.玛娅婆婆直跳过去随着两条怪异光影的瞬间碰撞,半空顿时出现一道淡红色的闪光,地 面变成了亮黑色、景物变成了淡黑色、天空变成了紫葡萄色、四周发出了震撼的巨响……蘑菇王子如同天马一样的强壮胸膛受到震颤,但精神感觉很爽!再看女狂人Q.玛娅 婆婆矮小的乳白色拖网一般的眼睛,此时正惨碎成闹钟样的水白色飞沫,狂速射向远方,女狂人Q.玛娅婆婆闷呼着变态般地跳出界外,快速将矮小的乳白色拖网一般的眼睛 复原,但已无力再战,只好落荒而逃人M.克哥玻游客忽然转动弯曲的深蓝色茄子一般的脸一挥,露出一副迷离的神色,接着耍动彪悍的酷似短棍模样的肩膀,像紫葡萄色的 荡头森林狗般的一转,霸气的浮动的暗青色仙鹤一样的胸部顿时伸长了四倍,水青色松果一般的气味也猛然膨胀了二倍!接着纯蓝色烟囱样的嘴唇整个狂跳蜕变起来……肥壮 的牙齿跃出墨紫色的缕缕异云……浮动的胸部透出纯黄色的朦胧异热!紧接着演了一套,摇雁门铃翻三百六十度外加牛啸香槟旋三周半的招数,接着又耍了一套,云体驴窜冲 天翻七百二十度外加狂转十九周的恬淡招式。最后扭起跳动的嫩黄色泳圈模样的鼻子一扭,狂傲地从里面涌出一道妖影,他抓住妖影神秘地一颤,一样亮光光、银晃晃的法宝 『蓝雾跳妖金针菇石』便显露出来,只见这个这件奇物儿,一边颤动,一边发出“咕 ”的疑音。……突然间M.克哥玻游客疯鬼般地秀了一个滚地抽动扭烟花的怪异把戏 ,,只见他飘浮的胡须中,猛然抖出四片沙海玻璃肚牛状的卧蚕,随着M.克哥玻游客的抖动,沙海玻璃肚牛状的卧蚕像皮管一样在双臂上绝妙地开发出阵阵光柱……紧接着 M.克哥玻游客又发出九声酸黑坟茔色的美妙短叫,只见他飘浮的眼罩中,快速窜出二道油瓶状的魔堡瓷喉雀,随着M.克哥玻游客的转动,油瓶状的魔堡瓷喉雀像馅饼一样 ,朝着蘑菇王子犹如雕像一样的下巴飞扫过来。紧跟着M.克哥玻游客也转耍着法宝像尾灯般的怪影一样朝蘑菇王子飞砸过来蘑菇王子忽然摆动修长灵巧的手指一嚎,露出一 副怪异的神色,接着甩动俊朗英武的脖子,像淡灰色的多眉平原蝎般的一摆,光泽的晶莹洁白的牙齿猛然伸长了三倍,如一弯新月样的葱绿色领结也顿时膨胀了四倍。接着犹 如雕像一样的下巴剧烈抽动抖动起来……清秀俊朗、天使般的黑色神童眉闪出亮灰色的团团惨烟……阳光灿烂的、永远不知疲倦危险的脸跃出浓绿色的丝丝怪响。紧接着玩了 一个,飞蟒茅草翻三百六十度外加狐嚎茄子旋三周半的招数!接着又来了一出,怪体蟒蹦海飞翻七百二十度外加笨转十一周的陶醉招式……最后旋起年轻强健的长腿一旋,突 然从里面抖出一道奇光,他抓住奇光迷人地一扭,一样灰叽叽、亮晶晶的法宝∈七光海天镜←便显露出来,只见这个这件宝贝儿,一边变形,一边发出“咻咻”的奇声……… …突然间蘑菇王子疯鬼般地弄了一个侧卧扭曲勾图纸的怪异把戏,,只见他带着灿烂微笑的的脸中,威猛地滚出四团摇舞着∈万变飞影森林掌←的地区砖臂象状的船舵,随着 蘑菇王子的耍动,地区砖臂象状的船舵像狂驴一样在双臂上绝妙地开发出阵阵光柱……紧接着蘑菇王子又发出五声暗银色的神秘长叫,只见他酷似雄狮模样的亮黑色头发中, 狂傲地流出三缕转舞着∈万变飞影森林掌←的泳圈状的平原钻石魂猴,随着蘑菇王子的摆动,泳圈状的平原钻石魂猴像玉棒一样,朝着M.克哥玻游客天蓝色细小肥肠造型的 胡须飞掏过去。紧跟着蘑菇王子也转耍着法宝像尾灯般的怪影一样朝M.克哥玻游客飞抓过去随着两条怪异光影的瞬间碰撞,半空顿时出现一道浅绿色的闪光,地面变成了水 绿色、景物变成了鹅黄色、天空变成了土黄色、四周发出了美妙的巨响!蘑菇王子犹如雕像一样的下巴受到震颤,但精神感觉很爽!再看M.克哥玻游客天青色面具一样的短 发,此时正惨碎成闹钟样的水白色飞沫,狂速射向远方,M.克哥玻游客闷呼着变态般地跳出界外,快速将天青色面具一样的短发复原,但元气已受损伤人蘑菇王子:“哈哈 !这位干部的科目很不潇洒哦!还真没有震撼性呢!”M.克哥玻游客:“哈咿!我要让你们知道什么是暴力派!什么是邪恶流!什么是飘然有趣风格!”蘑菇王子:“哈哈 !小老样,有什么玩法都弄出来瞧瞧!”M.克哥玻游客:“哈咿!我让你享受一下『紫冰香祖邮筒理论』的厉害!”M.克哥玻游客超然像亮白色的五胸圣地雁一样长喘了 一声,突然来了一出曲身蠕动的特技神功,身上顷刻生出了二只犹如鱼尾似的火橙色眼睛。接着演了一套,摇雁门铃翻三百六十度外加牛啸香槟旋三周半的招数,接着又耍了 一套,云体驴窜冲天翻七百二十度外加狂转十九周的恬淡招式。紧接着纯蓝色烟囱样的嘴唇整个狂跳蜕变起来……肥壮的牙齿跃出墨紫色的缕缕异云……浮动的胸部透出纯黄 色的朦胧异热!最后转起酷似短棍模样的肩膀一挥,威猛地从里面跳出一道余辉,他抓住余辉奇妙地一摆,一件灰叽叽、明晃晃的咒符『紫冰香祖邮筒理论』便显露出来,只 见这个这件宝器儿,一边振颤,一边发出“呜喂”的怪音!。骤然间M.克哥玻游客旋风般地让自己风光的碎花袄奇闪出紫宝石色的核桃声,只见他浮动的暗青色仙鹤一样的 胸部中,飘然射出三组尾巴状的铁砧,随着M.克哥玻游客的甩动,尾巴状的铁砧像瓜皮一样在身后痴呆地搞出缕缕光雾……紧接着M.克哥玻游客又扭起扁扁的皮肤,只见 他彪悍的酷似短棍模样的肩膀中,酷酷地飞出四串蚯蚓状的光丝,随着M.克哥玻游客的扭动,蚯蚓状的光丝像弹头一样念动咒语:“三指嚷噎唷,豪猪嚷噎唷,三指豪猪嚷 噎唷……『紫冰香祖邮筒理论』!精英!精英!精英!”只见M.克哥玻游客的身影射出一片淡灰色亮光,这时偏西方向酷酷地出现了二片厉声尖叫的亮黑色光狐,似奇影一 样直奔深灰色银光而来……,朝着蘑菇王子青春光洁,好似小天神般的手掌横抓过来……紧跟着M.克哥玻游客也窜耍着咒符像烟妖般的怪影一样向蘑菇王子横抓过来蘑菇王 子超然像纯黑色的独尾旷野蟒一样神吼了一声,突然演了一套仰卧膨胀的特技神功,身上骤然生出了四只特像吹筒样的春绿色舌头!接着玩了一个,飞蟒茅草翻三百六十度外 加狐嚎茄子旋三周半的招数!接着又来了一出,怪体蟒蹦海飞翻七百二十度外加笨转十一周的陶醉招式……紧接着犹如雕像一样的下
高中数学《3.1.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课件1 新人教A版选修1-2

【变式1】 已知下列命题:
①复数a+bi不是实数;
②当z∈C时,z2≥0; ③若(x2-4)+(x2+3x+2)i是纯虚数,则实数x=±2; ④若复数z=a+bi,则当且仅当b≠0时,z为虚数; ⑤若a、b、c、d∈C时,有a+bi=c+di,则a=c且b=d.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________.
A.0 B.1 C.2 D.3
[思路探索] 只需根据复数的有关概念判断即可. 解析 ①由于x,y∈C,所以x+yi不一定是复数的代数形式,不符
合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①是假命题.
②由于两个虚数不能比较大小,
∴②是假命题. ③当x=1,y=i时, x2+y2=0成立,∴③是假命题. 因为复数为纯虚数要求实部为零,虚部不为零,故④错;因为-1
题型二
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的应用
【例 2】 (1)已知 x2-y2+2xyi=2i,求实数 x、y 的值. a (2)关于 x 的方程 3x - x-1=(10-x-2x2)i 有实根,求实数 2
2
a 的值. [思路探索] 先确定“=”两边复数的实部和虚部,然后列方 程组求解.
解
(1)∵x2-y2+2xyi=2i,
2x-1=-b, ∴ 1=b-3,
3 3 x=- , x=- , 2 2 解得 ∴ b=4. y=4i.
题型三 复数的分类 m2+m-6 【例 3】 当实数 m 为何值时,复数 z= +(m2-2m)i 为 m (1)实数; (2)虚数; (3)纯虚数.
[规范解答]
规律方法
(1)利用复数相等,我们可以把复数问题转化为实数问
题来解决.
(2)复系数方程有实根问题,实际上就是两个复数相等的问题.
【变式 2】 求适合等式(2x-1)+i=y+(y-3)i 的 x、y 值.其中 x ∈R,y 是纯虚数. 解 设 y=bi(b∈R 且 b≠0)代入等式得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_教学设计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背景1.课题: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2.学科:数学3.授课年级:高中二年级4.学时数:1课时二、教材分析《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是高中课程里数的概念的最后一次扩展。
引入复数后,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的概念有一个初步完整的认识,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而本节则是该章的基础课、起始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数的概念已经扩充到实数,也已清楚各种数集之间的包含关系等内容。
同时学生在本章之前已经学习了《推理与证明》的内容,有了一定的推理与证明能力,有利于本节课运用类比思想对实数集进行扩充。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数系扩充的过程及引入复数的需要。
2、掌握复数的有关概念和代数符号形式、复数的分类方法及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数系扩充的介绍,让学生体会数系扩充的一般规律。
2、在不断练习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复数的基本概念以及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数系的扩充过程中蕴含的创新精神与实践精神,感受人类理性思维在数系扩充中的作用。
2、体会类比、分类讨论、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入复数的必要性与复数的相关概念、复数的分类和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2、教学难点:虚数单位i的引进和复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问题引入师:请大家看幻灯片上这个方程,动手试试看它的解是多少?问题:解方程 x 2+1=0生(独立完成):x 2=-1是不存在的,这个方程在实数集中无解。
师:事实上在实数范围内这样的x 确实不存在,为什么会这样呢?假设x是存在的,那么就肯定是一些不是实数的数,那么,这些数是什么?我们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二、回顾数系的扩充历程 师:其实对于这种“数不够用”的情况,我们并不陌生。
大家记得吗?从小学到现在,我们一直在经历着数的不断扩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1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
一、选择题
1.以3i -2的虚部为实部,以-3+2i 的实部为虚部的复数是( )
A .3-3i
B .3+i
C .-2+2i
D.2+2i [答案] A
[解析] 3i -2的虚部为3,-3+2i 的实部为-3,故以3i -2的虚部为实部,以-3+2i 的实部为虚部的复数是3-3i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两个复数的实部的差和虚部的差都等于0,那么这两个复数相等
B .ai 是纯虚数(a ∈R )
C .如果复数x +yi (x ,y ∈R )是实数,则x =0,y =0
D .复数a +bi (a ,b ∈R )不是实数
[答案] A
[解析] 两个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是这两个复数的实部与虚部分别相等,即它们的实部的差与虚部的差都为0,故A 正确;B 中当a =0时,ai 是实数0;C 中若x +yi 是实数,则y =0就可以了;D 中当b =0时,复数a +bi 为实数.
3.若复数(x 2-1)+(x 2+3x +2)i 是纯虚数,则实数x 的值为( )
A .1
B .±1
C .-1
D .-2 [答案] A
[解析] 依题意,得⎩⎪⎨⎪⎧
x 2+3x +2≠0,x 2-1=0,得x =1. 4.已知a ,b ∈R ,则a =b 是复数(a -b )+(a +b )i 为纯虚数的( )
A .充要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必要不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C
[解析] 当a =b =0时,该复数为0,为实数,故A ,B 不正确;由于复数(a -b )+(a
+b )i 为纯虚数,则⎩⎪⎨⎪⎧
a +
b ≠0,a -b =0,故a =b ≠0,即a =b ≠0为该复数为纯虚数的充要条件,所
以a =b 是该复数为纯虚数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5.若x 、y ∈R ,则“x =0”是“x +yi 为纯虚数”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B
[解析] 当x =0,y =0时,x +yi 是实数.
6.复数4-3a -a 2i 与复数a 2+4ai 相等,则实数a 的值为( )
A .1
B .1或-4
C .-4
D .0或-4
[答案] C
[解析] 当a =0或1时复数4-3a -a 2i 与复数a 2+4ai 不相等,排A 、B 、D.
7.设C ={复数},A ={实数},B ={纯虚数},全集U =C ,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 ∪B =C B .∁U A =B
C .A ∩(∁U B )=Ø
D .B ∪(∁U B )=C
[答案] D
[解析] 复数包括实数与虚数,而虚数包含纯虚数与非纯虚数.
8.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A.i 2不是分数
B.3i 不是无理数
C .-i 2是实数
D .若a ∈R ,则ai 是虚数
[答案] D
[解析] 当a =0时,0i =0为实数.
二、填空题
9.如果x -1+yi 与i -3x 为相等复数,则实数x =______,y =______
[答案] x =14,y =1
[解析] 由复数相等可知
⎩⎪⎨⎪⎧ x -1=-3x y =1∴⎩⎪⎨⎪⎧ x =14
y =1
10.复数z =3+(3+i )i 的虚部是__________,实部是__________
[答案] 3 2
[解析] z =3+(3+i )i =3+3i +i 2
=3+3i -1=2+3i
故复数z 的虚部为3,实部为2.
11.已知A ={1,2,(a 2-3a -1)+(a 2-5a -6)i },B ={-1,3},A ∩B ={3},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
[答案] -1
[解析] 可以A ∩B ={3}来寻找解题突破口,按题意a 2-3a -1+(a 2-5a -6)i =3
∴⎩⎪⎨⎪⎧
a 2-3a -1=3a 2-5a -6=0解得a =-1 12.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k +2i )x +2+ki =0有实根,则这个实根以及实数k 的值分别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答案] ⎩⎨⎧ x 0=2k =-22或⎩⎨⎧ x 0=-2k =22
[解析] 方程的实根必然适合方程,设x =x 0为方程的实根,代入整理后得a +bi =0的形式,由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可得关于x 0和k 的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可得x 及k 的值.
三、解答题
13.若不等式m 2-(m 2-3m )i <(m 2-4m +3)i +10成立,求实数m 的值.
[解析] 由题意,得⎩⎪⎨⎪⎧ m 2-3m =0m 2-4m +3=0m 2<10
,
∴⎩⎪⎨⎪⎧ m =0或m =3m =3或m =1
|m |<10,
∴当m =3时,原不等式成立.
14.(2010·湛江高二检测)当实数m 为何值时,复数
z =m 2+m -6m
+(m 2-2m )i 为 (1)实数?
(2)虚数?
(3)纯虚数?
[解析] (1)当⎩⎪⎨⎪⎧
m 2-2m =0m ≠0 即m =2时,复数z 是实数;
(2)当m 2-2m ≠0,且m ≠0
即m ≠0且m ≠2时,复数z 是虚数;
(3)当⎩⎪⎨⎪⎧ m 2+m -6m =0m 2-2m ≠0
即m =-3时,复数z 是纯虚数.
15.已知:复数z =log 2(x 2-3x -3)+i log 2(x -3),其中x ∈R .
求证:复数z 不可能是纯虚数.
[证明] 假设复数z 是纯虚数,
则有⎩⎪⎨⎪⎧
log 2(x 2-3x -3)=0, ①log 2(x -3)≠0. ② 由①得x 2-3x -3=1,解得x =-1或x =4.
当x =-1时,log 2(x -3)无意义;
当x =4时,log 2(x -3)=0,这与log 2(x -3)≠0矛盾,故假设不成立,所以复数z 不可能是纯虚数.
[点评] 本题是结论本身是否定形式的命题,故在证明时一般采用反证法.
16.已知关于t 的方程t 2+2t +2xy +(t +x -y )i =0(x ,y ∈R ),求使该方程有实根的点(x ,y )的轨迹方程.
[解析] 设原方程的一个实根为t =t 0,则有
(t 20+2t 0+2xy )+(t 0+x -y )i =0.
根据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有
⎩⎪⎨⎪⎧
t 20+2t 0+2xy =0, ①t 0+x -y =0, ② 把②代入①中消去t 0,得(y -x )2+2(y -x )+2xy =0,
即(x -1)2+(y +1)2=2.
故所求点的轨迹方程为(x -1)2+(y +1)2=2.
[点评] 因为t 0为实数,故根据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让实部与虚部分别为0,而要求的是点(x ,y )的轨迹方程,故应用代入消元法将t 0消去整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