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2024年中考物理《16个重点实验高频考点》复习汇总

初中物理:2024年中考物理《16个重点实验高频考点》复习汇总

2024年中考物理16个重点实验高频考点复习汇总实验0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一、实验图示二、基础技能1.水浴法加热的优点(受热均匀)2.搅拌器的作用(通过搅拌使固体受热均匀)3.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三、注意事项1.实验器材的安装顺序(自下而上)2.选用较小固体颗粒实验的目的(易均匀受热)3.水浴法加热固体熔化的条件(固体的熔点低于水的沸点)四、实验分析1.熔化前后的图像的倾斜程度为什么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不同)2.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给烧杯加热,而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的原因(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试管中的水不会继续吸热)3.烧杯口处的“白气”、试管与烧杯壁上水珠的成因(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五、实验结论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热;2.晶体是在一定温度下熔化的,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非晶体没有熔点;3.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态,非晶体熔化时不存在固液共存态;4.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升高。

实验0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一、实验图示二、基础技能刻度尺的使用与读数(测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并比较二者的大小关系)三、注意事项1.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便于观察像与另蜡烛在水平桌面上重合)2.实验在较暗处做的目的(使实验现象更明显)3.观察像时,眼睛的位置应与物体同侧四、实验分析1.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原因(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也体现了等效代替法)2.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防止有重影形成,以及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3.做此实验时在桌面辅一张白纸的目的(留实验痕迹,便于测量)4. 实验中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的目的(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5.选用方格纸比白纸好的原因(能更加准确地确定像与物的位置)6. 多次改变蜡烛位置进行实验的目的(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五、实验结论1.像和物大小相等;2.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左;右相反的虚像。

会考物理实验与观察技巧

会考物理实验与观察技巧

会考物理实验与观察技巧物理实验与观察是学习物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和观察可以深入理解物理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会考物理实验与观察的技巧,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1. 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并明确实验中需要观察或测量的物理量。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理解实验过程,并对实验结果有一个初步的预期。

2. 检查实验器材和仪器:在实验之前,我们需要检查所使用的实验器材和仪器是否完好,并确认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如有损坏或不懂使用的情况,要及时向老师请教或更换。

3. 细致的实验步骤:在进行实验时,我们要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或实验要求,按照要求完成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要写清楚、简洁明了,避免造成因步骤不当而导致的实验失败或实验数据错误。

二、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实验环境的控制:物理实验通常要求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保持这些环境条件的稳定,并避免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 操作的轻缓与准确: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我们要轻拿轻放,避免过度操作或粗暴操作,以防止实验装置的损坏或实验结果的偏差。

同时,要准确读取和记录实验时所涉及的物理量,例如长度、重量、温度等。

3. 多次实验的重复性:为了增加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我们通常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并取多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这样可以减小个别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4. 安全操作的意识:物理实验通常涉及到一些仪器和材料,如电源、电线、化学试剂等,我们在操作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和纪律,穿戴好实验服和防护用品,并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仪器,以避免意外发生。

三、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在进行物理实验后,我们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出实验结果,并进一步探究物理原理。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物理实验是物理学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和验证物理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精神。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的归纳。

一、光学实验1.准直实验:将一束平行光准直成一束直径相对较小的光线,可以用来检验物镜的质量。

操作方法:在光学架上依次配置白炽灯、小孔、物镜,调节小孔位置和焦距,观察光线经过物镜后的焦点。

2.焦点实验:确定透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焦距。

操作方法:在光学架上配置透镜,用丝眼或纸条寻找并确定透镜两侧的主焦点位置,测量透镜离主焦点的距离即焦距。

3.棱镜光折射实验:观察光线经过棱镜时的折射现象,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操作方法:在光学架上依次配置光源、棱镜、屏幕,调整光源位置和棱镜角度,观察屏幕上出现的光折射后的光斑。

4.光的全反射实验:观察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全反射现象。

操作方法:在光学架上配置光源、玻璃块,改变光线入射角度,观察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完全反射的现象。

二、力学实验1.斜面上物体运动:研究物体在斜面上滑动的特性。

操作方法:将斜面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斜面上放置物体,用刻度尺测量物体下滑的距离、时间,并记录重力加速度的实际值。

2.弹簧恢复力实验:验证弹簧的胡克定律。

操作方法:将已知质量的物体挂在弹簧上,测量弹簧的伸长量,记录不同伸长量对应的物体重量。

3.摆钟周期实验:研究摆钟的周期与摆长、重力加速度的关系。

操作方法:固定摆的支点,测量摆钟从最高位置到同侧最高位置的时间,并记录不同摆长下对应的时间。

三、电学实验1.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分布实验:验证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布情况。

操作方法:搭建串、并联电路,用电流表分别测量各电阻上的电流,并记录每个电阻所在的位置。

2.电阻与电压、电流的关系实验:验证欧姆定律。

操作方法:搭建电阻与电源串联的电路,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上的电流和电压,并记录不同电阻下的电压和电流。

3.电磁铁磁场实验:研究电磁铁的磁场特性。

10初三物理中考实验操作考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操作步骤

10初三物理中考实验操作考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操作步骤

十、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操作步骤
一、检查、观察实验器材
根招实脸要求,还进行实验器村检查,且齐全(性意观察各电表的量程、分度值、注意要用螺维请节电压表电流表使共指针指零(校零):灯泡的都宅电压要记录下来38V增动变阻器的规格)三、设计实验电路、实验记录表格(或者补充实验表格)
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电路图
并注意是否需要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或者补充实验表格
电压情况2电压U(V)电流1(A)小灯泡的功率P(W)小灯泡的亮度低于额定电压
额定电压
高于额定电压
三、进行实验
1.摆放:对照电路图,先将各仪器摆放好(使用4节电池),(电压表先不摆)
2.连接:按照电流方向将电源、开关(开关要断开),滑动变阻器(接线柱-上一下,选右上左下,划片滑到阳值最大处(最右端))、电流表(选大量程)、灯泡串联起来(电压表先不接)
3.检查按照一定顺序。

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及时排除故障。

4.进行实验,测量并记录数据:
利用开关进行试触,确定电路连接正确且电路通路,及电流表的量程(最终选0-0.6A),然后接入电压表(选大量程)。

利用开关进行试触根据试触情况确定电压表的量程(最终选0-15V) (改接量程时要断开开关)。

闭合开关,缓慢移动划片:使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3V.3.8V,4.5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并观察灯泡的亮暗程度,格其记在表格内之断开开关。

四、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或者分析论证)
根据P=UI计算灯泡的功事
五、整理实验器材
将实验器材整理好放于桌面。

(恢复到原来摆放的样子)。

山西中考物理实验归纳总结

山西中考物理实验归纳总结

山西中考物理实验归纳总结在山西中考物理实验中,学生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操作,以此来学习和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经过对实验内容的总结归纳,我将以下实验分为三个主要类别,分别是机械实验、热学实验和电学实验。

一、机械实验1. 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这个实验是通过利用简易重力计测量自由下落物体的时间和距离,进而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实验中要注意减小误差,正确使用仪器,并进行多次测量以提高准确度。

2. 测定弹簧系数实验这个实验主要是通过测量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力的关系来确定弹簧的弹性系数。

需要注意测量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并且要避免弹簧超出弹性限度而失去弹性。

3. 测定杨氏模量实验这个实验是通过测量不同直径和长度的金属丝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来计算杨氏模量。

实验中需要注意控制力的大小和方向,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二、热学实验1. 测定热传导实验这个实验主要是通过测量不同材料的热传导速率来研究热的传导规律。

实验中需要使用热导率计进行测量,并注意保持稳定的温度差和减小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测定比热容实验这个实验是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热容量来研究物体的内热性质。

实验中需要使用热量计进行测量,并注意保持热量的平衡和避免其他能量的损失。

3. 实验测定气体状态方程这个实验是通过测量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来验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实验中需要掌握气体的性质和使用准确的测量仪器。

三、电学实验1. 测定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实验这个实验主要是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来验证欧姆定律。

实验中需要使用准确的电流表和电压表,并注意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阻的选择。

2. 测定电阻值实验这个实验是通过测量不同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来计算电阻的取值。

实验中需要掌握电阻的串并联关系,并注意测量的准确性和防止电路中其他因素的影响。

3. 测定电池电动势实验这个实验主要是通过测量不同电池的电动势来研究电池的性质。

实验中需要掌握电动势的测量方法,注意减小测量误差,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电池的优劣。

初中物理实验步骤指南(中考必备)

初中物理实验步骤指南(中考必备)

初中物理实验步骤指南(中考必备)
本文档旨在为初中学生提供物理实验步骤指南,帮助他们准备
中考。

以下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常见实验的步骤。

实验一: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好,并将读数清零。

2. 用弹簧测力计量待测物体的重力。

3. 将待测物体挂在测力计上,等待示数稳定。

4. 读数并记录下来。

若需要多次测量,需按照上述步骤重复进行。

实验二:凸透镜成像实验
1. 准备好凸透镜,将其固定在透镜架上。

2. 将光源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固定好,并调节光源的位置,使
其光线射向凸透镜。

3. 将白纸固定在凸透镜的另一侧。

4. 调节凸透镜与白纸之间的距离,直到在白纸上得到清晰的像。

实验三:电流测量实验
1. 将待测电器的两个端口之间接入电流表。

2. 打开电器,保持其正常使用状态。

3. 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下来。

4. 若需要多次测量,需按照上述步骤重复进行。

以上是初中物理实验的常见步骤,希望能帮助到学生们对于物理实验及中考的准备。

中考物理实验考点归纳总结

中考物理实验考点归纳总结

中考物理实验考点归纳总结物理实验作为中考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进行考察。

以下是对中考物理实验考点的归纳总结,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准备中考。

1. 实验室安全与常识实验室安全是保证实验过程安全顺利进行的基础。

在中考物理实验中,考察实验室安全常识与实验操作的基本要求。

学生应掌握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正确佩戴实验室个人防护用品,了解常见化学试剂的危险性,以及正确地处理实验废弃物等。

2. 实验仪器及使用方法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包括量器、光学仪器、电学仪器等,学生需要熟悉这些仪器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重点考查的实验仪器包括测量长度的游标卡尺、测量物体质量的弹簧测力计、测量电流的电表等。

学生需要学会正确读数,理解仪器的量程和精度,掌握使用方法。

3. 实验现象与规律实验中会涉及到各种物理现象和规律的观察和实验验证。

常见的实验现象包括光的反射、折射、色散等;电路中的串、并联;力的合成与分解等。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并与物理规律进行对应。

同时,还需要理解实验的误差来源及其影响。

4. 实验设计与分析中考物理实验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要求和条件,合理安排实验步骤和操作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记录每一步的过程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结论的总结。

学生还需要能够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图表的绘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解释。

5. 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中考物理实验中会涉及到一些开放性的实验和问题,需要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

学生需要能够独立思考实验方案,并在实验过程中灵活调整。

同时,还需要能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提出问题,进行推理和解释。

总结:中考物理实验考点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与常识、实验仪器及使用方法、实验现象与规律、实验设计与分析、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

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掌握实验操作要点,理解物理现象与规律之间的联系,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物理实验操作技巧

物理实验操作技巧

物理实验操作技巧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 仔细阅读实验说明书,并确保对实验过程和要求有充分的理解。

- 将实验所需的所有材料和设备准备齐全,以确保实验进行顺利。

- 检查仪器和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并做好必要的校准和调试。

- 了解实验所涉及的安全注意事项,并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

实验操作技巧
- 在进行实验之前,清洁实验器具以避免杂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注意实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因为它们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 对于涉及计量的实验,使用准确的测量工具,并注意读数的
精度和准确性。

- 在进行实验时,保持仪器和设备的稳定和平衡,以避免意外
情况的发生。

- 注意时间的管理,合理安排实验步骤,以确保实验可以按计划进行。

- 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 在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现场,并妥善保管所有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问题排查与解决
-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应仔细检查实验步骤和操作是否存在错误。

- 如果发现设备故障或其他问题,立即报告并寻求帮助修复。

- 如果出现安全问题或紧急情况,停止实验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

以上是一些物理实验操作的技巧,希望能对读者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有所帮助。

记住,准备工作、仔细操作和问题解决都是成功进行物理实验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实验步骤、操作、结论一、力学基础性天平测质量【实验目的】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

(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物=m 砝+m游)【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目的】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实验步骤】●测量前: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

(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 N,最小分度值是0.2 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8 N。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目的】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实验步骤】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测定物质的密度(1)测定固体的密度:【实验目的】测固体密度【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原理】ρ=m/v【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48.0 g。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 20 ml。

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石块的体积为cm 3。

【实验结论】1)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2400 kg/m 3。

2)多次实验目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2)测定液体的密度【实验目的】测液体密度【实验步骤】1)测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m总)。

2)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V。

3)测容器质量(m容)与剩余液体质量4)(m剩=m总-m容)。

5)算出密度:ρ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目的】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形成密度的概念。

【实验器材】量筒、天平、水、体积不等的若干铜块和铁块。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不同铜块和铁块的质量,用量筒测出不同铜块和铁块的体积。

2)要记录的物理量有质量,体积。

3)设计表格:【实验结论】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

3)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

4)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目的】探究当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张硬纸板、细绳、剪刀等。

【实验步骤】1)探究当物体处于静止时,两个力的关系;探究当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两个力的关系2)如图 a 所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直线,这二力才能平衡。

3)如图 b、c 所示,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物体上,这二力才能平衡。

【实验结论】力平衡的条件1)大小相等(等大)2)方向相反(反向)3)同一直线(共线)4)同一物体(同体)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目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器材】U 形管压强计、大量筒、水、盐水等。

【实验步骤】1)将金属盒放入水中一定深度,观察 U 形管液面高度差变大,这说明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2)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改变金属盒的方向,观察 U 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这现象说明:同种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保持金属盒的深度不变,把水换成盐水,观察 U 形管液面高度差变化,可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液体种类)的关系。

4)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注意】1)在调节金属盒的朝向和深度时,眼睛要注意观察U 形管压强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的变化情况。

2)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要保持金属盒在不同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目的】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器材】带刻度的均匀杠杆、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钩码和细线等。

【实验步骤】1)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直接在杠杆上读出力臂值。

(研究时必须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才能记录实验数据)2)将钩码分别挂在杠杆的两侧,改变钩码的位置或个数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所需记录的数据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把钩码挂在杠杆上,在支点的同侧用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重复实验记录数据,需多次改变杠杆所受作用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多次实验,得出普遍物理规律)【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若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异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若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同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注意】1)实验中先确定杠杆受的作用力哪个是动力哪个是阻力。

2)实验必须尊重实验数据,不得随意篡改实验数据。

二、电学基础性(1)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目的】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器材】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若干导线等【实验步骤】1)将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串联起来,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在未知电流大小时,电流表选择0~3A 量程。

3)闭合电键,观察电流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流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流的示数。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

(2)用电压表测电压【实验目的】用电压表测电压【实验器材】电源、电键、小灯泡、电压表、若干导线等【实验步骤】1)将电源、电键、小灯泡连接在电路中,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将电压表与小灯泡并联连接,在连接过程中,电压表的正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负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在未知电压大小时,电压表选择0~15V 量程。

3)闭合电键,观察电压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压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压的示数。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电压表的示数为2.5 V。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实验器材】滑动变阻器、小灯泡、电流表、开关、电池组、导线若干【实验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测定性11.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目的】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器材】电源、电键、电压表、电流表、待测电阻、滑动变阻器、若干导线等。

【实验原理】R=U/I【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电键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处于最大值。

2)移动滑片到三个不同位置,记下相应的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

3)根据公式计算三次的电阻,最后通过求平均值得到待测电阻的阻值。

4)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作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测定小灯泡电功率【实验目的】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电键、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若干导线等。

【实验原理】P=UI【实验步骤】1)记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

2)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电键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处于最大值,电源电压要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3)移动滑片,使得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记下此时的电流表示数,根据公式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4)改变滑片的位置,使得电压表的示数分别大于或小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记下相应的电流值并计算出相应的电功率,并观察记录小灯的发光情况。

5)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分担一部分电压,从而改变小灯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的电流。

探究性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目的】探究导体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器材】若干节干电池、电键、电压表、电流表、两个不同导体、若干导线等。

【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将导体甲连入M、N两点,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闭合电键,记下相应的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

3)改变电池的节数,再记下两组不同电压下对应的电流值。

4)用乙导体换甲导体,重复上述实验。

5)本实验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多次试验,得出普遍的物理规律。

【实验结论】1)同一导体,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同一导体,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为定值。

3)不同导体,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不同。

4)滑动变阻器在实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中作用: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三、光学验证性14. 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目的】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和火柴等。

【实验步骤】1)记录凸透镜的焦距。

2)在光具座上从左往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并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3)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使烛焰位于凸透镜的2f 以外(u>2f),移动光屏找像,在移动的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清晰的像为止。

此时像的情况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测量并记录此时的物距和像距,再把像距、物距与凸透镜的f、2f 相比较(f<v<2f)。

4)使烛焰位于凸透镜f、2f 之间(f<u<2f),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5)使烛焰位于凸透镜f 以内(u<f)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得不到像,撤去光屏,眼睛在光屏侧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验结论】1)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u﹥v成缩小的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u﹤v 成放大的像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器材】玻璃板、白纸、两支等大的蜡烛、火柴以及刻度尺【实验步骤】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直放一块玻璃作为平面镜。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放一支等大、未点燃的蜡烛B。

3)移动玻璃后的蜡烛B,直到从玻璃板前各个位置看去,玻璃板后的蜡烛B上去好像点燃一样,这个现象表明了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在纸上记下这个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确定虚像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