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教案上传

合集下载

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5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5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5篇《五柳先生传》教案篇一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熟读、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

德育目标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2.引导学生探究《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

●教学方法1.文献法。

组织学生课前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如陶渊明简介、作品介绍、陶渊明的思想、历代文学家对陶的评价等等。

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研讨探究,力求有所发现。

2.朗读法。

这是陶渊明的一篇名作,文字平淡而富含真意,朴实而又凝练,需要在多次朗读中,理解文意,感受其美好的情操。

要保证课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3.讨论点拨法。

对课文的翻译、对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讨论交流中完成,通过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指导,师生互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翻译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资料汇演,设置开放性问题供学生探究思考,深层研讨,突破难点;品味鉴赏,赏析课文个性鲜明的写法和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设计(一)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家,诗歌独开一派,散文造诣也很高。

课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5篇)

课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5篇)

课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5篇)柳先生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体悟主人公性格志趣和安贫乐道的精神。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3、学习抓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的写人方法。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体会陶渊明的思想性格。

2、积累字词,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1、陶渊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2、“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朗读和整体把握。

第二课时翻译及字词。

一、导入:李白诗云“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

”同学们可知诗句中写的`人是谁?板书课题。

1、陶渊明,名潜,别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

曾经做过彭泽令,东晋文学家。

2、代表作:《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共五首,《桃花源记》三、检查预习情况1、读音辄zhé尽短褐hè黔qián娄曾zēng不箪dān瓢俦chóu衔觞shāng2、朗读检查。

齐声读,老师正音。

四、朗读训练。

1、自读,从节奏,语速,语调,读音等方面训练,读出感情。

2、指名读书,其他人听后评议(2~3人)。

3、老师范读,听并用划出节奏。

师教读。

4、齐声读。

五、解读志趣先生无名无姓,不知哪里人,得号缘由:“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

以柳树为号,柳之扶风正如隐士的高洁飘逸,先生又有哪些志趣呢?1、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句子,说说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2、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志趣(三大志趣)好读书-----“不求甚解”,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饮酒---------“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率真放达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自得其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足见一斑。

4、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箪瓢屡空,”但是他“晏如也”---------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5、“赞”语中哪句与传文中“不慕荣利”相照应?并谈谈你的看法。

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3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3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3篇)《五柳先生传》教案篇一一、导入1,导语: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都是不同的,有时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追求,评定他的人生态度,如周敦颐独爱莲是由于他与莲花一样具有洁身自好的品格,世人甚爱牡丹则透视其追求荣华的心态,那么大家知道陶渊明喜爱什么吗?──菊(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我们学过的作品中,哪些篇章反映了此个性?──《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初读重点拼音:辄(zhé)吝情(lìn) 短褐(hè)箪(dān)瓢屡(lǚ)空晏(yàn)黔(qián) 汲汲(jí)俦(chóu) 衔觞(shāng) 欤(yú)多音字:传(zhuàn) 好(hào)2、注意节奏。

课文节奏划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三、合作学习疏通文意:第一段:何许:什么地方。

许:,处所、地方。

亦:也。

详:形容词作动词,知道。

姓字:姓名。

字: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外改的别名叫“字”。

因:因此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以:把。

为:作为。

号:别号,人名外的自称。

焉:语气词助,无义。

好:喜欢,喜好。

不求甚解(成语):不追求过细的理解。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优秀4篇】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优秀4篇】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优秀4篇】关于《五柳先生传》说课稿篇一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是河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文章,本单元旨在让学生领略杰出人物的风采。

同时也走进古人的世界里,感受古人的人格魅力,培养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材内容:本文是东晋诗人、辞赋家陶渊明的一篇自传。

在文中作者表明了自己的三大志趣:一是好读书,二是性嗜酒,三是常写文章自娱,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人性之美。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与阅读能力,熟悉了文言文的阅读步骤,本文的篇幅短小,词句理解较简单,适合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质疑来探究文章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1、理论依据: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学目标1)能结合注释,掌握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陶渊明,通过对其生活状况、志趣和爱好的梳理体会作者高洁的精神和强烈的人格人性之美。

3)学习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高洁精神,力求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三、教学重点难点:梳理作者自传中的兴趣和爱好,学习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精神,力求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四、教法和学法1、诵读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主动质疑,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的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五、教学过程设计(1课时)课前准备:已经预习完成:课文的诵读,结合课下注释初译课文。

(一)导入新课(3分钟)(二)读课文知通文意(15分钟)(三)抓文眼品读课文(10分钟)柳先生传说课稿篇二一、说教材《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精选16篇)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精选16篇)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精选16篇)《五柳先生传》篇1五柳先生传(第二课时)一导入各位同学,假使我们现在都变成了鸟,有两种生活方式可供选择:一是做寓居于鸟笼的金丝雀,衣食无忧,冷暖不愁,但要察言观色、强言欢笑;一是做翱翔于天际的鸿雁,任意东西,自由往来,但要忍饥挨饿,经历风雨。

你会选择哪种生活呢?请说明理由。

(指名回答) 的确,当物质和自由两者不可兼得之时,大多数人会难以抉择。

而真正崇尚自由的人,则会毅然摒弃物质,选择自由。

即使忍受物质的匮乏,也要固守精神世界的纯净和独立。

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今天我们要学习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之名所写的一篇自传,一同走进陶渊明的内心世界,感受他高洁的精神气质。

二初读全文1.文中哪些语句介绍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从中可看出五柳先生具有怎样的品性?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生活: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晏衣------短褐穿结如安贫乐道食------箪瓢屡空也志趣: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喝酒------性嗜酒,期在必醉率真自然著文------常著文,娱己示志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

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并不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既不追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文字。

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

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4.齐读全文。

三拓展提升1.阅读诗作,分析作者于诗中所抒发的情怀,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认识?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①],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②],一去三十年。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6篇完美版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6篇完美版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一):《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教学设想】1、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课文的真实情境,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体验故事,进行自主感知,自我感悟,构成语感,陶冶情操2、从读入手,了解文章大意,以突出文言文特色;透过引导学生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感悟他消极避世的思想,并贯穿写人的方法,从而延伸到运用语言的目的上。

【指导思想】当今社会正处于一种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

中学生的阅读潜力,说到底也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潜力。

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潜力,也就是抓眼的潜力。

包括抓题眼、文眼、字眼、词眼、句眼、段眼等。

而任何一种潜力的构成都是训练的结果。

抓取关键信息的潜力也是需要训练的。

一方面要有老师的指导(训),另一方面要有学生的自主学习(练)。

但训练方式不是大搞题海战术,而是要集中体此刻三两个精炼的课堂提问中,透过师生互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标试行以后,语文教学中增加了对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而且提出了初中生要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目前,打开学生的思维,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

要打开学生的思维,就务必启发学生,引导探究。

落实到课堂教学上,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发现质疑,用心思维。

最后结果是否与教师的预想吻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启发思维探究的过程,答案能够丰富多彩。

回归人文是新课标的另一面重要旗帜。

值得指出的是,人是社会的人,也是历史的人,人文精神除了横向的相通,还有纵向的传承。

而文学即人学,要深层探究一篇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与精神风貌,就离不开从纵、横两方面进行印证。

具体而言,就是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触发点,比较,迁移,打开一道口子,让神秘的天光照进来,激发出学生超越教材的感悟,从而领悟文学作品的人文内涵,实现人格与情感的升华。

【教材分析】《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中学语文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短篇传记,这篇课文字数不多,但寥寥数语却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刻画得十分鲜明。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6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6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整理的《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的1、感受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

2、学习本文简洁洗炼、画龙点睛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以帮助学生体会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为重难点。

三、教学方法以课文为基础,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加深理解。

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1、营造氛围,指导方法今天上课的两条要求:第一,身心放松,平等相处,无拘无束,说笑自如;第二,沉下心来,读出自我,开动大脑,读出困惑。

(做一个小游戏,看大家是否真正身心放松了。

怎样才叫读出了自我,就是要读得感同身受,入情入景。

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书的四步骤。

曰:“精取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我们不妨照此方法来读读今天要学的课文《五柳先生传》。

)2、初读课文,疏通字词(范读、自由读、重点读、齐读)3、充分讨论,体会文意a.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章介绍了他哪些方面的特点?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贫寒,嗜酒如命,读书作文,不拘小节。

b.文中所用篇幅最多的是写他哪方面特点?写他喝酒的篇幅最长,也最传神(体会一下“晏如也”的感受。

)c.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写到了酒,大家还记得哪些,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

(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将进酒》等)大家看看这些诗都不约而同的与一个字联系在一起,哪一个字——愁,那么,我们来看看“五柳先生”为什么而愁呢?d.这时候我们便可以讨论一下《五柳先生传》是不是作者的自传?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须先简要了解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生平简介)。

4、归纳特点、仿写自我a.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本文之美,不是一种夸饰之美,也不是一种拙朴之美,而是一种洗炼之美。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6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6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6篇)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某而忧心忡忡,不热中于发财做官。

”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4.研讨与交流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条分缕析地谈谈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了五柳先生,具体内容又是什么。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把相关内容列在黑板上) 5.归纳课文内容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补充完善课前所列表格内容。

提示:主要方面相关内容籍贯姓字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思想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曾不吝情去留;忘怀得失。

乐趣爱好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注:内容交某的地方,不必细究。

朗读、背诵课文自由朗读课文,自背、互背,争取当堂背诵。

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四。

2.朗读、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了解传记和自传的基本特点。

教学设计复习巩固教师可根据情况,做巩固性练习,也可通过说和写的方式,检查相关内容。

重点研读教师导学: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

请大家再深入阅读,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本文主要赞美了五柳先生什么样的思想品格?2.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本文是否可以看做是陶渊明的自传?3.找出课文中的否定句,谈谈大量使用否定句的作用。

4.从本文来看,你认为写传记应表现哪些内容?教师提示:1.作者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隐者风范: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书中求乐:好读书,不求甚解。

率真放达:性嗜酒,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

安贫乐道: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

本文塑造了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沩乌中学陈萍
【教学思路】
《五柳先生传》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教学过程中,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多练习诵读重点掌握与理解课文有关的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课文内容了解大意即可,不必逐字对译有些句子如“曾不吝情去留”“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等,只要了解整体意思即可,不宜过细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不宜讲得过细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陶渊明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等鲜明的思想性格贯穿文章始终,教师引导学生从其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这一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写人方法,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背诵。

【教学目标】
1、五柳先生传教案所预定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目标
学习一些古代文言实词、虚词
2、五柳先生传教案所预定学生需要达到的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⑵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⑶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鉴赏文章语言,学习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教学方法】诵读──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阅读障碍
2、引导学生多渠道查阅、收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如生平简介,历史家对陶渊明的评价等等
3、教师准备相关材料,制作课件
【教学步骤】
【课前延伸】
一、激情导入(多媒体播放《饮酒》《归园田居》画面)
师:说起陶渊明先生,同学们一定会感到亲切和熟悉他曾经带着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源风光,欣赏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我们曾跟随他一起“种豆南山”“采菊东篱”,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结识了一个崇尚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的隐者形象那么,在陶渊明眼中,他自己到底是怎
样一个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读《五柳先生传》,再次走近陶渊明,加深对先生的印象。

(板书课题)(多媒体显示)
检查预习情况 (多媒体显示)
1给下列字注音:
嗜( ) 辄( ) 吝( ) 褐()
箪( ) 汲( ) 俦( )觞( )
2.考考你
(1)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文章或者有关陶渊明的文章,想想看,有哪些是我们学过的?
(2)说说你对陶渊明的了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多媒体展示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
【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
1、教师引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学习,贵在“读”字
这位五柳先生可是个性格鲜明的人,同学们一读就知道了,请先对照注释和课后习题自读课文,读出声来,边读边圈点勾画,有问题可以问老师(学生自读、自疑,学会自学)
2.听读体会
教师引语:看见同学们读,老师也想吟读一番,听听老师读出了什么语气?
学生听教师范读,并初步体会作者自赏自嘲的语言风格
3.齐读感悟
教师引语:让我们齐读课文,读出感情
4.理解内容(翻译)
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释疑解难
(让学生在交流中把握文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
学生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
请同学借助课文下注释自读自译,将不懂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再提交全班讨论解决
之后老师用课文中一些重点词,重点句提问全班同学,了解同学们对课文意理解情况(多媒体展示重点解释)
请同学们归纳要掌握的重点词句
(1)许:处所,地方(2)详:详细地知道(3)因:就(4)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5)焉:语气助词(7)不求甚解: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8)会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9)性:本性(10)嗜:爱好(11)旧:老朋友(12)或:有时(13)置:准备(14)招:邀请(15)造:往,到(16)辄:就(17)尽:喝个尽兴(18)期:期望,希望(19)曾不:竟不(20)吝情:舍不得(21)
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22)萧然:空寂(23)短褐:粗布短衣(24)穿,破(25)结,缝补(26)晏,平静,安逸(27)如:……的样子(28)终:结束(29)戚戚:忧愁的样子(30)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31)兹:此,指五柳先生(32)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33)俦:类(34)衔觞:喝酒觞,酒杯(35)以:来(36)乐:使……快乐(37)志:心意,志向
(译完重点语句后,再请同桌相互配合,一人一句,交替着将全文口头翻译一遍)
二、合作探究
1、文章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作者借助哪些语句作勾画?请学生归纳、列表:(多媒体展示)
五柳先生
思想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活状况:
环堵萧然,晏如也
爱好志趣
读书:
好读书,不求甚解
饮酒:
性嗜酒,期在必醉
写文章:
常著文章自娱
2、评析人物形象(教师点拨,启发思维)
教师引语:通过几遍朗读,我们对五柳先生有了个大体认识,综观全文,你眼中的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尽可能依据文中的语言想像出来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小组边读边讨论
总结: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隐士
3、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的?了解文中评述,加深对五柳先生的认识
学生齐读“赞曰”部分,理解赞句的实质
交流理解:赞语主要概括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赞赏其不愁贫贱,不求富贵,怡然自乐,返璞归真的生活节趣
4、你觉得五柳先生能成为你学习的榜样吗?说说理由(激发学生超越教材感悟,领悟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实现情感的升华,畅述己见,言之有理即可,引导学生理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三、精讲点拨
1、教师引语:陶渊明以自赏自嘲的语言写出了自己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形象,语言特别有味你最喜欢哪一句?找出来进行赏读学生交流,师生共赏共品
(1)“好读者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不能仅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不死抠字眼,而力求真谛.它还与作者的“不
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这正是他率真自
然性格的反映. 相关资料:很多文章引用"好读书,不求甚解"一句,却往往忽略"每有会意",事实上,陶渊明强调的是看书要讲究心领神会,求其真谛,不能死抠字句陶渊明喜欢读《山海经》,曾写过13首关于读《山海经》的诗,说有一次读《山海图》,他觉得自己仿佛穿越时间、空间,窥破了宇宙间的玄奥,兴奋得手舞足蹈,无以复加这便是"会意"的境界
(2)“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相关资料:东晋文人嗜酒,是一种逃避生活的方式
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3)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
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不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这个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形象使人钦佩万分(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不仅写出了他的穷困潦倒,而且含蓄地说明了作者以古贤颜回自比,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思想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一个虽处于贫苦之中却悠闲自适、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
2、钱钟书先生在评论《五柳先生传》时曾说过“‘不’字为一篇眼目”你认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多媒体展示)
总结“不”(否定句)的作用:
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3、课文总结:
假如你是陶渊明的朋友,并对他的生活情况颇有了解,刚巧有人问你:《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你会如何回答?
(学生根据所查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看法)
师总结: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
(教师)释题:“传”
传记,是介绍人物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等,虽记述的是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的写进文章,而是记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同时显示出个人的品格特点
本传记不足二百字,语言朴素洗练,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五柳先生不慕荣利,追求恬淡安逸的生活,向往朴实淳厚的民风,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这与他在《桃花源记》的追求和理想是一致的。

四、巩固检测
1、教师引语:好句子就要背下来,师生同读佳句及段落,当堂背诵
2、归纳主旨(多媒体展示)
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课后提升】
1、范读老舍自传、贾平凹自传,学生点评。

2、模仿本文写法,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的个性特点,题目自拟,字数300左右
【板书设计】(多媒体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