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学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最新5篇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最新5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写景、怀古、抒情相结合的特点;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时的自主、合作、探究本事,掌握常用的鉴赏诗歌方法;3、理解词人复杂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1、分析,比较,归纳,感悟豪放词的风格特点;2、理解词人复杂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板书课题、作者)二、解题、作者及背景。
(教师略作提示)1、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是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调名本此。
2、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一生宦海沉浮,但文学艺术成就颇丰。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又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在文学史上并称三苏。
3、写作背景: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苏轼因被指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
此词是游赤鼻矶时的感怀之作。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正音强虏(lǔ)、华发(huā)、羽扇纶巾(guān)、还酹江月(hái)释义一尊(通樽,酒杯)华发(通花,花白)大江东去(名词作状语,向东)灰飞烟灭(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句式①故国神游:倒装句,宾语前置,应当为:神游故国。
②多情应笑我:倒装句,宾语前置,应当为:应笑我多情。
2、品评朗读,感悟词情。
①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词。
读后教师作诵读指导。
②配乐朗读,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我们才能理解作品,神交作者。
关于如何朗诵这首词,还有一则小故事,请大家看屏幕。
)全文在那里就不再赘述,请大家看那里面有句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本词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意境开阔,画面壮丽,气势雄浑,应当读得铿锵有力,慷慨洒脱。
念奴娇赤壁怀古详细教案(精选7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详细教案念奴娇赤壁怀古详细教案(精选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详细教案(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念奴娇赤壁怀古详细教案1学习目标:1.通过多形式的朗读,把握全词主旨。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者情感。
3.通过拓展比较阅读,了解豪放词风。
教学重难点:朗读技巧,作者情感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教学设想:1.在初读中,熟悉全词,把握诗词主要内容。
2在精读中,赏析精美词句,分析周瑜形象。
3在品读中,感受作者豁达超脱的情感态度。
教学步骤及设计:一、导入环节人的一生起起伏伏,坎坎坷坷,是非成败转头空。
无论是生活亦或是政治仕途,都可能遭遇困顿。
当人生不尽如人意时应当怎样面对?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一代文豪苏轼的词,看看他是如何面对政治上的失意。
二、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自读学习目标三、作者介绍师:提到苏轼,大家都不陌生。
那谁来帮大家简单回顾一下作者?生:介绍苏轼年代及主要成就师:嗯,老师再给你补充一下——其实除了诗词,他在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均有建树。
正如林语堂先生评价所说:他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刚才XX同学谈到了苏轼的成就,那么关于苏轼的经历,有没有同学可以介绍一下?生:谈谈自己对苏轼的了解,比如乌台诗案等教师:正如你所说,苏轼的一生都可以说是文坛得意,官场失意,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词,正是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之后所写。
四、初读识词师傅:简单的知人论世后,我们一起来初读识词。
给同学们3分钟,大家反复自由朗读全词,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读请句读,并思考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师:刚才大家读的都比较投入,现在谁来回答一下:本首词的主要内容?生:上阙主要写了赤鼻矶的景色,下阙主要是抒情(板书写景怀古抒情)师:好,那现在谁来为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初读成果?侯华富朗读师:谁来点评一下他的朗读?李怿卓:点评:字音、节奏、感情等角度师:点评的比较到位,那你能不能再来示范一下。
念奴娇 学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
3、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学习重点:1、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2、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索,掌握并学习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学习方法:以读带赏,以赏促读,讨论探究课时计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任务:1、字词读音:公瑾纶....华发.一尊酹..巾樯橹2、知识链接: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
是罕见的多面手,多层次全方位多文化,不仅是文学巨子。
他那神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丰富的人生经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还有那份永远不灭的诙谐,正可谓: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
他一生仕途坎坷,一直生存在新旧党争的夹缝中,不停地遭贬、在这过程中,有一次遭贬对他的一生极为重要,这次遭贬形成了他旷达的胸襟、虽经历磨难永远乐观向上的精神。
这就是“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元丰二年,他写诗讽刺新法被小人利用,在他的诗中大做文章,扭曲他的用意,最终他以“文字讽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既是小官,又是闲职,此时苏轼空有一腔报国之志,无以施展,内心极为郁闷。
闲暇游赤壁古战场怀想古英雄抒发个人感慨。
3、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豪放词的代表,你觉得“豪放”体现在哪里?明确:1、写景气势磅礴2、周瑜的英雄形象二、整体感知课文:1、题解: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题目)谁和内容有关?(赤壁怀古)从题材上来说属于怀古诗。
2、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豪放词的代表,你觉得“豪放”体现在哪里?明确:(1)、上片主要写词人所见景色,写景气势磅礴,所见:长江、赤壁(乱石、惊涛)(2)、下片主要写词人所思所感面对着赤壁雄阔壮丽的自然景色,作者想到了那些人?周瑜的英雄形象3上下片的内容是怎样有机融为一体的呢?(教师提示:靠的是词中的哪个句子完成由所见到所思的过渡的呢?)明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词的韵律特点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独立解读诗词内容。
(2)通过合作讨论,学生能够深入探讨诗词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通过写作练习,学生能够运用诗词中的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了解和尊重。
(3)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向慕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词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诗词的韵律分析和朗读技巧。
(3)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的古代典故和历史文化背景。
(2)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诗词的情感体验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提问学生对赤壁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词,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和节奏。
(2)学生独立解读诗词内容,理解诗词的意象和情感。
3. 合作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词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4. 写作练习:(1)学生模仿诗词的表达技巧,创作一首类似的诗词。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互相交流和评价。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评价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提交的诗词创作,评价其对原诗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评价学生的作业态度和完成质量。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用于展示和讲解诗词内容。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念奴娇赤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3篇

念奴娇赤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8篇)1教学目的:1、理解词的思想内容:借咏史怀古抒发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词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借古抒怀及旷达豪放的意境。
3、理解词的相关知识及流派风格。
重点难点:借古抒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
教学方法:之前学生接触过词的知识以及苏轼的作品,教授本课应在复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温故知新,讨论诵读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诗词歌赋如绚丽的星空,辉耀古今。
今天我们就欣赏一首宋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板书题目)。
二、关于词说到宋词,我们不能不说词的发展,说到词的发展则必须说到苏轼。
1、词的发展词是一种和乐可唱的诗体,兴起于隋唐,盛于宋代。
初始是民间艺人走街串巷时所唱的曲词,故叫曲子词,又叫诗余,长短句,乐府。
词在唐代还不能入大雅之堂,诗人在写诗之余偶尔为之,晚唐五代到宋早期,词也只是写些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题材极窄。
那种深邃阔大的怀古之情装不进词的形式里,词风也以婉约清丽为主。
到苏轼为之一变,他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凡入诗者皆可为词。
且大气豪放,一改传统,开一代词风,成为豪放一派的领军人物,使词这一文学式样,发展到空前的程度。
这以后的词坛,豪放与婉约并举,清丽与壮歌齐晖。
2、词的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有词牌和题目之分,词牌规定了句数字数和声律,与内容无关,如“念奴娇”。
词又分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长调(91字以上)。
词的段叫片或阕。
三、作者及写作背景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眉州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奇才和全才。
散文、诗歌、书法、绘画样样皆精,且成就卓著。
散文与其父其弟皆为唐宋八大家,诗与黄庭坚并称,词与辛弃疾并称,书与米芾等并称四大家,画开徽州一派。
苏门一家传世美谈甚多。
有一副联赞道: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文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14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14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心情。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诵读、背诵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
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快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潇洒情怀。
2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宽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
苏词气概宏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
《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概雄壮。
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乐观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三、同学特点分析: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同学,对学习资源利用和学问信息的猎取、加工、处理与综合力量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深厚爱好。
2.学习习惯:学问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老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觉和自主学习力量。
3.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沟通与协同争论学习机会很少。
四、学法指导采纳诵读感悟式教学。
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美丽,感情深厚,境界开阔,应引导同学多多诵读,品尝语言,感悟意境,特殊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
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加强了同学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育了同学的语感,一石二鸟。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刚才我所播放的歌曲应当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念奴娇》教案(优秀6篇)

《念奴娇》教案(优秀6篇)《念奴娇》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和步骤提示作品,导入新课。
一、宋词和唐诗一样,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写词的大家,他们在文学史上称为苏辛词派,他们的词大多表现出豪放的风格。
继续提示:二、豪放派对婉约派而言。
词原来是从民间小调发展来的,多以艳情为题材,语言清丽,音律严谨,表现婉曲含蓄,就用“婉约”两字来形容它的风格。
后来慢慢有了变化,到苏轼笔下,词的题材被大大拓宽了,所谓“以诗入词”,形式上也不再严格遵守腔调韵律,词境更壮阔了,确立了豪放派的风格。
豪放派词人中,辛弃疾是集大成者。
三、这两首词除风格相近,还有什么共同之处?都以怀古为题。
怀古之作,大多借题发挥,抒写胸臆,看看这两首词是怎样表现的。
这节课我们先学《念奴娇·赤壁怀古》。
指导预习:一、a.朗读全词,疏通文字b.补充注音:瑾樯二、补充注释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念奴娇:词牌名。
后人还以《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
乱石:①陡峭不平的石壁。
②群山。
《释名》:“山体曰石”。
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
“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孙策,“小乔”嫁给周瑜。
唐代诗人杜牧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已有的典故。
了:“初嫁了”就是刚嫁过去。
“了”字是衬词,填词时遇到文气不完整处,常加一、二字作衬,并没有实在意义。
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
这里是以局部代全体的代修辞方法,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整个水军。
有的本子作“强虏”或“狂虏”,那就直指曹操的军队了。
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或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
江月:临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三、思考问题1.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怎样体现在词中的?(指导学生看课文提示)2.应如何评价苏轼“人生如梦”的感慨?(结合语境)3.朗读过程注意体会豪放派的特点。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15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15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1学习目的:1、感受苏词豪放的风格;2、理解宾主互衬,虚实相衬的写作特点;3、初步鉴赏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词风。
学习设想:本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体现了苏词的豪放风格。
学习中通过配乐朗诵,视频展示、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充分感受豪放的情调。
在学习过程中,适当的点拨本词的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等。
拓展部分安排与柳永的《雨霖铃》比较,再通过学生自己上网找有关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词,通过在咖啡屋或讨论区展开讨论,讨论两派词风的差异。
学习时数:一课时学习步骤:一、导入以图片“东坡肉”引入,介绍这道菜的来历与创作这首词的相关资料。
然后品味学过的东坡诗词中名句:(《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惠崇《春江晓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等等。
)齐读的过程中,进入词人的创作情景。
二、解读课文1、整体感知以一段配乐朗诵的视频导入,让学生在听配乐朗诵过程中,加上赤壁图画、三国人物的不断切换,在悲怆、悠长背景音乐中,徐徐响起略带深沉的朗诵,学生渐渐收起了脸上的微笑,若有所思的模样。
画面上出现惊涛拍岸壮阔图画,三国人物登场的时候,联系着词的内容,学生的脑海里开始联想到当时的战争情况。
这样,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充分感受到了苏词豪放的词风特点,为下面的深入鉴赏奠定了基础。
2、题解介绍词的有关常识,学生利用老师下载的网页自主学习作者生平、有关创作的背景等知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子。
嘉佑进士。
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写作背景:《念奴骄》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奴娇·赤壁怀古》学案一制作:李翠平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词,掌握生字词.
(2)了解作者生平,体会词中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
(3)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一、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北宋、政治家、。
字,号。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同样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
出狱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
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
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
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
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书
法四大家”
二、写作背景
北宋元丰二(一零七九)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今天的地方分军区的司令员,但“不得签书公事”),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念奴骄》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那种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仍然是掩盖不住的。
作者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诵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清句读
3、读出感情
一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字音:
浪淘.()尽初嫁了.()纶.()巾樯橹
..( ) 还酹.( )
四、整体感知,合作探讨
1、词的上下阙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分)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在文章的结构中起什么作用?(2)分
3、在词的下阕中,哪几句是描写周瑜的?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的周瑜?(6分)
4、作者为什么写周瑜的年轻有为英气不凡?(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