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技术创新-数据业务分流
TD-SCDMA网络分流GSM网络数据业务方案

制的力度 ,使部 分在 G M 网络 发起数据业务请求 的双 S 模终端尽快 回到 T — C MA网络 。 DSD
终端发起数据 业务请求
“ — — * * ^ m ^‰ — — — — ~ — — 一 ^… ~
目前现 网采 用的 2 G到 3 G小区重选策 略为终端 自
在 兼顾语音业务和 防止乒乓重选的前提 下,可适当降低 2 G到 3 G的互操作 门限 ,一定程度上保证 2 G发起 的数 据业务尽早 回到 T — C MA网络 。 D SD 22网络新功能引入方案 . 参数 调整 可 以保证 3 G发起 的数 据 业务尽 量 留在 T SD D— C MA网络 ,但不能完全保 证 2 G发起 的数据业
的一个重点 问题 。
如 资费调 整 ,引导 用户使 用 T — C MA 网络 ; 是 DSD 三 网络互操作参 数设 置过于保守 ,可通过优化网络参数 ,
一
定程度上缓解 T S D D— C MA网数据业务倒流 G M 网 S
络 ; 四是 目前 网络缺乏应有的控制机制 ,可通过 网络和 终端新机制的引入 ,解决参数调整无法解决的问题 ,保
根据测量报告、网络负荷等进行小区重选判决 ,并将判
操 作参数 ,通过将 3 G到 2 G的空闲态 、语音 业务、数 据业务门限分开设置 ,保证在 T — C MA 网络发起的 D SD 数据业务尽量留在 T — C MA 网络。另一方面 ,调整 D SD
2 到3 G G的互操作参数 , 目前参数设置不合理的区域 , 在
主控制模 式 ( 0 ,即网络 通过系统广播消息下发互 NC ) 操作参数和邻区信息 ,终端根据参数门限要求进行异 系 统测量 ,及对测量结果 的判决 ,决定是否发生 2 G到 3 G 的小区重选 。终端 自主控制的重选模式,网络只能通过 系统广播消息控制互操作参数,对负荷分担 的控制能力
td 标准

td 标准TD标准是一种通信电路设计的标准,它指定了电路的传输参数、电气特性、连接器规范等内容。
TD标准最早是由中国移动公司提出的,目前已成为全球移动通信产业的重要标准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TD标准的历史背景、主要技术特点、应用领域以及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历史背景TD标准的形成与发展是由中国移动公司推动的。
2002年,中国移动提出了"IMT-2000时分多址(TDD)制式的提案",并在国际电信联盟的IMT-2000标准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最终形成了TD-SCDMA标准。
TD-SCDMA是一种3G通信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推动了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发展。
随着TD-SCDMA标准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中国移动提出了TD-LTE (Long Term Evolution,即长期演进)的概念,并推动了TD-LTE的研发和商用推广。
TD-LTE是一种4G通信标准,与传统的FDD-LTE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即频分双工)相比,采用TDD (Time Division Duplexing,即时分双工)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二、主要技术特点TD标准的主要技术特点如下:1. TDD方式:TD标准采用的是TDD方式,即时分双工。
与FDD方式相比,TDD方式能更灵活地分配上行和下行的通信资源,提高了频谱利用效率。
2.宽带频谱:TD标准使用的频段相对较宽,能够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好的网络容量。
3.高速数据传输:TD标准支持高速数据传输,能够满足用户对于高清视频、在线游戏等大流量应用的需求。
4.软件定义网络:TD标准采用软件定义网络(SDN)架构,能够更灵活地管理网络资源,提供业务优化和网络性能优化的功能。
三、应用领域TD标准已经成为全球移动通信领域的重要标准之一,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移动通信网络:TD标准在移动通信网络中被广泛使用,包括3G 和4G网络,在提供语音和数据传输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td 分流电阻

td 分流电阻
TD分流电阻是一种使用非常低的电流表电阻高精密电阻测量电路中的电流通过的设备。
它与某一电路并联导体的电阻。
在总电流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电路上并联一个分路将能起到分流作用,部分电流由分路通过,使通过该部分电路的电流变小。
TD分流电阻的阻值越小,分流作用越明显。
在电流计线圈两端并联一个低阻值的分流电阻,就能使电流计的量程扩大,改装成安培表,可量度较大的电流。
TD分流电阻适用于以下场合:
1.大电流检测应用:如过流保护、4-20mA系统、电池充电、高亮度LED控
制、H桥马达控制等。
2.电流检测应用:需要依据客户要求进行具体尺寸或形状制作。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技术人员。
四网协同下T网分流策略

四网协同下的T网分流策略摘要:本文主要根据td-s在四网中的定位,以四网协同的原则,从td-s的优化、规划两方面进行分析,提出td-s的分流策略。
关键词:四网协同;td-s分流;功率提升;系统间切换及重选;极限参数;非对称邻区;规划策略;价值区域选择中图分类号:tn929.5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5-0000-021四网协同优化中td-s的角色中国移动从2008年开始,肩负了推动中国自由知识产权3g技术——td-scdma走向成熟的重任。
可以预见,在今后很长时期内,如何建设好、经营好gsm网、td-scdma网、tdd-lte网和wlan网,是中国移动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
td-scdma作为中国移动承接运营的3g技术,其增强技术hsdpa 理论最大可支持2.8mbps的吞吐量,主要用于承载视频语音+中高速数据业务为主,适合于以语音和数据业务需求为主,类似手机、智能机等移动性需求较强的设备访问。
目前已具备一定的用户规模,而且,随着终端种类的丰富,大量的gsm终端用户将逐步转为td-scdma终端。
td-lte技术是从td-scdma技术演进而来的4g技术,可承载高速数据业务,理论最大支持下行100mbps和上行50mbps 的数据吞吐率。
预计2013年开始建设,主要用于数据热点区域。
由于其终端的成熟仍需一定的时间,建网初期将只承载数据业务。
wlan网络具有低成本、大带宽的特点,但同时不适用于对切换时延敏感的业务。
所以可将其作为3g和lte高速数据业务的近距/热点覆盖补充。
但是wlan无法和其他网络制式一样无缝切换。
另外由于无线频率资源是有限的,且数据业务对信道的占用率极高,会影响其同时接入的语音用户数量。
gsm网络仍然是中国移动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数据业务需求已经越来越强烈。
根据中国移动2012-2014年网络发展规划,到2014年底手机终端语音业务将增长39%,数据业务将增长219%。
深入推进TD246法加强TD分流能力

1→“246”法
分析维度二: 城区2G高负荷 小区未分流到 TD网络
① ②
有(x%)
以某城市为例,共有约200个2G日话务量 超过300erl的小区未实现有效分流
以修水县为例:G/T共覆盖下TD终端数为274个,无TD网络覆盖下TD终端数为124个,31.2%的 终端未投放到TD网络覆盖范围内。 修水县城TD终端分布 渣津镇TD终端分布
TD终端未投放到TD网络覆盖范围内
12
方法步骤
终端锁网
2→TD手机终端未驻留T网
分析九江经分数据,锁G网终端占总TD终端的32.58%。
区域名称 总计 九江县 德安县 永修县 庐山 星子县 湖口县 都昌县 彭泽县 瑞昌市 武宁县 修水县 共青县 十里区 浔阳区 区域内GSM/TD网络所有支持 TD的手机终端数量 116902 7405 5052 5683 1542 4882 6018 12061 6205 7468 5672 10549 3541 11710 29114 区域内GSM/TD网络支持TD的手机终端中从未 发生TD通话的手机终端数量 38081 2982 1744 2178 328 1574 2703 6381 2696 2115 2352 4851 709 2279 5189
40 11 30 79 32 38 31 45 24 25 32 26 650
22 10 20 27 18 21 20 32 15 14 23 17 471
ATU道路覆盖不足:多数深度弱覆盖不足 路段分布在网格的边缘,需通过RF优化及 增补站点解决。
1 弱覆盖路段集中区域 1 深度覆盖不足路段集中区域
中国移动面向VoLTE的TD-LTE技术白皮书(2013)-V19

面向VoLTE的TD-LTE技术白皮书(2013版)中国移动2013年6月目录1.前言 (5)2.发展愿景 (5)3.面向VoLTE的TD-LTE相关要求 (6)3.1无线网络方面 (6)3.1.1多频段组网 (6)3.1.2连续及深度覆盖 (8)3.1.3基站建设 (9)3.1.4网络性能 (10)3.1.5语音及数据业务互操作 (11)3.1.6 TDD和FDD融合组网 (11)3.2核心网方面 (12)3.2.1 EPC融合核心网 (12)3.2.2 融合用户数据HLR/HSS (12)3.2.3 IMS支持VoLTE/eSRVCC (13)3.2.4 DRA信令网 (13)3.2.5 电路域支持eMSC (14)3.2.6 LTE回传方案 (14)3.2.7 LTE流量服务 (15)3.3终端方面 (16)3.3.1 多模多频段 (16)3.3.2 VoLTE手机总体要求 (16)3.3.3终端互操作要求 (18)3.3.4终端国漫业务要求 (19)3.3.5逐步支持LTE-A部分功能 (19)3.3.6 用户卡 (19)3.4国际漫游方面 (20)3.5运营方面 (20)3.5.1告警管理 (20)3.5.2 安全管理 (21)3.5.3系统升级 (22)3.5.4设备维护重点功能 (22)3.5.5网络自组织 (22)3.5.6 网管北向接口方案 (23)3.5.7 OMC重点功能要求 (24)3.5.8 MR数据要求 (24)3.5.9 信令软采功能要求 (25)4.结束语 (25)附录1:技术要求汇总 (26)附录2:缩略语表 (37)1.前言结合产业和市场发展,中国移动发布近两年面向VoLTE的TD-LTE 网络发展技术要求,涵盖TD-LTE网络建设、终端、业务、用户发展等方面所需的端到端主要技术要求1,旨在高效推进TD-LTE产业端到端设备开发以更好的契合中国移动TD-LTE发展需求。
通过基于IMEI互操作算法优化提升终端TD网络分流能力

通过基于IMEI互操作算法优化提升终端TD网络分流能力案例1 问题描述前期GT分流优化手段均基于小区级互操作和功率参数来实现,但由于终端性能的不同,这种调整手段会降低小区中互操作性能较好终端的业务体验,无法保证性能较好的终端更多时间驻留在TD网络。
而通过网络侧增加终端类型判断,针对不同终端,采取不同的切换策略,可以规避终端的问题,提升现网的性能指标,降低该款终端的互操作次数。
故引入基于IMEI 的异系统切换算法。
该算法实现针对不同终端类型,在TD向GSM切换过程中,增加判断终端类型(开关控制),针对不同的IMEI 采取不同的切换门限,少不必要的切换,提升网络分流能力。
2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工具:TD-SCDMA Nastar V600R008数据采集时间:9月最后一周及10月最后一周数据。
3 终端占比分析根据Nastar对一周的终端分析,TD现网商用终端共有394款,共计141889部终端。
其中,TOP20商用终端为83293部,占比58.7%。
具体如下:注:由于G3数据库未全部查询到IMEI对应厂家型号,部分终端无对应厂家和型号。
下文中未标明终端厂家和型号只有IMEI的终端均为此类终端。
TOP20商用终端分布图如下:4 终端性能分析终端性能分析的目的主要是选取性能较优终端,开展基于IMEI的互操作算法推广,提升TOP优终端的TD网络驻留能力,减少互操作次数。
由于现网中部分TD终端有部分终端数量较少,TOP优终端采用终端数量大于100的采样数据(数据占比高的终端),从业务接入成功率、异常释放率、3G-2G切换成功率的最优20位终端进行统计。
业务接入成功率TOP20优终端如下:注:已去除RRC建立成功率低终端。
掉话率TOP20优终端如下:23G切换成功率TOP20优终端如下:5 TOP优终端分流统计根据TOP优终端统计结果进行分流相关统计,依据为TOP优终端的互操作次数。
经汇总分流TOP终端类型和数量分布如下图:分流TOP终端互操作请求次数分布如下图:TOP优终端倒流TOP终端(去除重复信息后剩余终端11款)详细数据如下表:厂家型号终端类型支持频段终端数3G-2G切换请求次数其中无线座机共4款,后续可以通过设置切换策略进行优化。
杭州移动F频段TD-LTE网络规划探讨

浙 江 移 动 自2 1 年 启 动 L E 模 实 验 网 建 01 T 规 设 以 来 ,对 L 不 同 频 段 组 网 方 案 、 网 络 规 划 TE 手段 等 方 面 都 进 行 了 大 量 的尝 试 和 探 索 ,对 推
LE T 覆盖区域选取主要参考T S DMA D— C 数据业
1o
・ 7
络 的规 划 思 路 。
虑建 设 D频 段 宏站 以及 底 层延 伸 站 对 热 点 地 区补
忙 。T L E 网方 案 思路 如 图2 示 。 D- T 组 所
2_ F 段 TD—L 2 频 TE网 络 规 划 方 法
杭州移动T L E D— T 网络初期终端 以CP E、
T I Mii DF和 F为主 ,手 持 终 端 的 商 用 时 间 滞后 , 所 以 规 划 初 期 主 要 发 展 数 据 业 务 , 因 此 TD—
盖与容量需求为主要思路 ,通过统一规划 、分阶
段 进 行 的原 则 ,打 造TD— TE 品 网络 。规 划 初 L 精
期 ,利 用TD— C S DMA网络 资 源迅 速 形成 一 张 具
备 中浅度覆盖能力F 频段的T L 双模 网络 , D— TE
并 且 通 过 实 施 室 内 分 布 系 统 改 造 建 设 ,解 决 宏 站 对 高 层 建 筑 覆 盖 不 足 问题 ,提 升 深 度 覆 盖 能 力 ;规 划 中 期 ,可 以选 择 D 段 对 网 络 空 洞进 行 频 补 盲 ,以减 少F 段 站 点 过 密带 来 的小 区干 扰 ; 频
务 ( 其 是 数 据 卡 业 务 )热 点 区 域 ,且 数 据 业 尤 务 热 点 区 域 将 对 宏 基 站 和 室 内分 布 站 进 行 综 合 分 析 而 定 ,具 体 区域 应 综 合 数 据 业 务 密 度 图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D技术创新-数据业务分流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手机技术的进步、数据业务资费的进一步下调,全业务竞争时代的来临,数据业务呈井喷式增长,作为我公司支柱之一的GSM网络质量面临巨大考验,语音业务质量呈下降趋势,GSM网络利用率居高不下,日均高达70%,而同时TD 网络利用率却不足10%,双网资源发展不均衡。
大量TD用户业务流量倒流至GSM 网络,使得GSM网络面临进一步压力。
提升TD网络利用率,均衡双网负荷、提升GSM网络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的GT网络分流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和紧迫。
TD-SCDMA网络处于逐步完善覆盖的时期,在城区使用TD终端基本可以达到连续通话的效果,使用数据业务时,占用TD网络可以达到比2G网络几倍的无线传输速率,但是,目前TD网络利用率偏低,而2G网络的利用率持续攀升。
本文对TD连续覆盖、非连续覆盖两种场景,提出在保障用户使用感受的基础上,通过无线参数优化达到TD分流2G业务量的效果。
引言随着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迅速发展,特别是3G无线通信系统的不断建设和应用,数据业务的流量迅猛增长。
由于目前TD-SCDMA网络还未达到大规模应用,3G网络弱覆盖区域客观存在,大量双模终端的数据流量被GSM网络吸收,造成了2G网络的负荷加大。
如何均衡实现2G和3G网络资源的合理利
二、南通TD与2G网络现状
由于移动通信的资费不断下调,各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应用的普及,各种数据和手机终端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承载用户最多的GSM网络负荷持续增高,在数据业务需求越来越高的现状下,GSM网络的容量压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近年来随着TD网络的持续建设,主城区的TD网络基本保持连续覆盖,TD网络对数据业务的无线传输速率比2G高很多,但是目前TD网络承载数据业务需求的比重却较小。
南通市TD数据业务流量仅占全部数据流量的9.85%。
如图1
图1 TD数据业务与GSM数据业务流量占比
分析其原因,可能存在以下几类:
●TD手机终端、数据卡的基数较小,所以TD网络有效分流2G数据业务量
的比例较小,TD用户数占2G的十五分之一左右,TD网络VLR登记用户数占2G网约三十分之一,而PDP激活用户数,TD占2G约四十分之一;
●由于早期TD手机终端互操作性能较差,导致用户使用体验差,部分用户
选择了“一直驻留2G网络”,使得TD终端长期驻留在2G网络上,不仅不能分担2G网络的负荷,还增加了2G网络的容量压力;
●由于路测考核压力,部分网优工程师将基站天线方位尽量偏重于路面,
来应对道路测试考核,而在路面发生的业务量较小,真正有业务需求的住宅、办公楼等反而由于TD网络信号弱,重选或切换至2G网络,导致TD承载业务量较小;
●由于TD网络KPI统计指标压力,部分网优工程师将TD与2G互操作参数
设臵为比较容易地重选或切换至2G网络,来保证TD网络KPI指标,导致TD网络的KPI指标统计上良好,但用户的使用感受变差,而且2G网络的负荷进一步加重;
●在TD网络覆盖较差的区域,TD手机终端容易通过互操作驻留到2G网络。
以上几种情况,除了TD网络无线信号差的原因外,其他都是人为的造成TD 网络承载业务量较小,加重2G网络的容量负荷。
三、相应措施和做法
要让TD网络吸收更多的数据业务流量,我们总结出三条思路:
1.加大TD宏站的建设,提高无室内分布区域内用户的流量;
通过对各小区的流量进行统计,室内分布小区,室内站点的数量达到总量的13.96%(见图 2);但是其吸收的话务量和数据流量仅仅达到总量的 6.5%(见图 3)和8.15%(见图 4)。
在流量排名的前10位的小区中,仅有1个室内分布小区,其余全部为宏站(见表 1)。
可以看出,TD的室内分布小区的数据流量与其规模来讲还是不成比例的。
考虑用户行为,在室内使用网络的时候,用户可能更多的采用WLAN或者其他宽带方式上网。
更多的用户是在户外或者不方便安装WLAN/宽带的地方使用网络,例如:住所、会议场所、休闲场所、办公场所等…
因此可以在站点的建设上,建设更多的宏站,增强宏站的电平。
提高覆盖,可以更好的吸收数据流量。
表1 流量排名的前10位小区
图2 室内小区和宏站小区数量占比
图3 室内小区和宏站小区话务量占比
图4 室内小区和宏站小区的数据流量占比
2.通过合理设置系统参数的方式使UE驻留在TD网络;
由于TD-SCDMA无线传播的特点,在室内TD的信号。
现在用户使用TD-SCDMA 网络主要是在室内使用宏站信号,因此尽量保证用户驻留在TD网络内,是提高UE流量的方法。
1)在连续覆盖覆盖场景,用户尽量驻留在TD网络,在非连续覆盖场景,用
户正常做TD与2G互操作;
2)优化调整TD侧重选、切换无线参数:降低TD->GSM的重选和切换发生次
数;
3)优化调整GSM侧参数:加快GSM->TD侧的重选/切换,让TD终端尽量驻
留TD网络,减少GSM网络压力,并有效分担GSM数据流量;
4)结合实际情况,调整两网切换迟滞值,降低乒乓重选/切换,避免不必要
的网间操作。
(备注:迟滞值建议6dB以上)
3.合理完善配置GSM与TD-SCDMA小区的相邻关系
要分流GSM与TD-SCDMA的数据业务流量,对于GSM添加完整的TD邻区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网络的规划思路中,2G的小区邻区配臵很多达到了最大的限制。
部分小区无法增加3G邻区。
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UE一旦选择到了2G小区,就无法返回到3G小区。
当然也不会在上面发起业务,也就无法实现数据业务分流的目的。
4.加大TD终端,特别是TD数据终端的推广工作
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技术的进步,各种功能强大的中高级移动终端进入市场,这些终端不仅仅满足人们的通话需求,而且能够满足人们的数据业务需求。
数据终端的类型也不再像以前只能通过数据线或者红外、蓝牙才能使用的设备,例如无线热点(家庭网关),终端作为无线热点,起到Wifi网络和TD-SCDMA 网络的路由功能,可以为iPad等很多需要无线才能上网的设备提供网络支持。
这样能够吸收更多的数据业务。
这种终端使用方便,由于是无线连接,可以把终端放在信号较好的地方,这样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用户的感知度。
四、目前存在的困难
●TD终端的选择余地相比其他3G制式来说还是比较少的。
这有赖于TD制
式的国际化进程,另外,运营商与终端制造商之间形成完整、通畅的产
业链条。
●TD终端的性能相对其他的3G制式来说,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个情况
的改善,也依赖于终端制造商、芯片厂家的共同努力,开发出成熟的产
品。
●另外,在通过参数促使用户驻留在TD网络,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
⏹路测指标变差:现在的DT考核指标都考虑了接收电平的因素,由于
边缘门限设定较低,DT统计上会增加低电平的统计点,从而引起路
侧指标变差。
⏹覆盖边缘用户的感受变差:用户在覆盖边缘低电平起呼,发生起呼
困难、业务速率变低等情况,导致业务感受变差;另外用户数量的
增多也会使用户平均速率的降低。
从而降低业务感受。
⏹发生TD网络拥塞:大量的TD终端引入网络,特别是区域性的用户
增长,可能引起小区的拥塞,因此对于数据业务的分流,也是循序
渐进的过程。
TD-SCDMA网络处于逐步完善覆盖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参数使用户尽量驻留在TD网络,而且只有用户稳定驻留在TD网络上,使用数据业务时才可能达到3G网络特有的使用效果。
3G终端与2G终端的比例上也的增加也是影响TD数据业务分流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