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肝癌干细胞功能性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合集下载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的:
1. 免疫原的选择:选择一个目标抗原,并将其注入到免疫宿主中,例如小鼠。

2. 免疫应答:免疫宿主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并产生抗体来应对免疫原的存在。

3. 融合细胞的制备:从免疫宿主中取得抗体产生的细胞,并与癌细胞(如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4.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采用适当的培养基,筛选出那些能够生存和增殖的杂交瘤细胞。

这些细胞具有与原先抗体产生细胞相同的生长特性。

5. 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将培养基中的每个细胞与免疫原进行反应,然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筛选出特异性抗原结合的细胞。

6. 单克隆抗体的扩增:将特异性抗原结合的细胞分离并培养,使其增殖,形成一个与原始细胞相同的细胞群。

除了以上的制备原理,还可以使用其他的方法来制备单克隆抗体,例如基因工程方法、人源化方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人工改造的方式来制备单克隆抗体,以满足特定需求。

单克隆抗体制备

单克隆抗体制备

单克隆抗体制备一、背景单克隆抗体是免疫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工具,它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诊断、治疗和基础研究。

与多克隆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更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适用于许多应用,如药物研发、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疗法。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杂交瘤技术,该技术结合了免疫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原理,可以高效地从动物体内产生的多克隆抗体中筛选出特定的单克隆抗体。

通过杂交瘤技术,可以将免疫系统的多克隆反应转化为单克隆细胞系,从而获得具有特定抗原结合能力的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通常需要经历免疫原制备、动物免疫、细胞融合、细胞筛选和单克隆化等多个步骤。

在这些步骤中,研究人员需要精心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抗原、动物宿主和细胞系,并进行有效的筛选和表征,以确保最终获得具有理想特性的单克隆抗体。

本方案旨在提供一个系统的操作流程,帮助研究人员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并为进一步的生物医学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通过制备和应用单克隆抗体,可以促进相关领域的科学发展,为疾病诊断、治疗和生物学研究提供更精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二、制备流程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案涉及到多个步骤,包括免疫原制备、动物免疫、细胞融合、细胞筛选和单克隆化。

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方案:1. 免疫原制备1.1 准备目标蛋白或抗原,例如从细胞提取目标蛋白,或合成包含特定抗原肽段的多肽。

1.2 对抗原进行纯化和检测,确保其质量和纯度。

1.3 根据需要,对抗原进行适当的处理,例如结合载体蛋白、乳化、或结合适宜的佐剂,以增强免疫原性。

2. 动物免疫2.1 选择合适的动物(如小鼠、兔子等)作为免疫宿主。

2.2 将抗原与佐剂混合,根据实验计划和动物体重确定免疫方案,包括免疫剂量和注射时间表。

2.3 使用适当的免疫技术(例如皮下、肌肉注射)对动物进行免疫,以激发免疫反应产生抗体。

3. 细胞融合3.1 在免疫完成后,采集动物脾细胞或骨髓细胞。

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原理

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原理

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原理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这名字听起来挺复杂的,但其实道理非常简单。

咱们先从抗体说起,抗体就像是体内的小卫士,专门去对付那些外来的“坏家伙”,比如细菌和病毒。

想象一下,当你感冒的时候,身体里的抗体们就像是警察,四处抓捕那些捣乱的病毒。

可问题来了,咱们的身体能生成的抗体种类可多了,面对不同的敌人,有的抗体可能打得不够精准。

这就需要单克隆抗体登场了,嘿嘿,听起来像超级英雄,是不是?单克隆抗体是通过一种叫做“克隆”的技术来获得的。

简单来说,就是先从一只小鼠的体内提取出一种特定的免疫细胞,然后把这些细胞变成一个“工厂”,让它们大量生产同一种抗体。

想象一下,一只小鼠里可以有成千上万的同样的抗体,就像是一个个复制粘贴出来的产品,效率高得很。

这一过程就像是在工厂里生产零件,越多越好,越一致越妙。

怎么实现这个过程呢?要让小鼠感染某种抗原,咱们就可以用一个不太致命的病毒或者细菌,或者说是其他能刺激免疫反应的东西。

小鼠的免疫系统开始工作,产生抗体。

这时候,细胞们就像被打了鸡血,忙得不可开交。

然后,咱们再把这些生产抗体的细胞拿出来,哇塞,眼看着就能选出表现最优的细胞。

用一种特别的技术把这些细胞和肿瘤细胞融合,哇,这下就成了一个超级细胞——杂交瘤细胞,它们不仅能不停地分裂,还能持续生产抗体,简直是抗体的生产机器!有朋友可能要问了,这样生产出来的抗体有什么用呢?哎呀,这可多了去了。

单克隆抗体在医学、科研领域可都是香饽饽。

比如在癌症治疗中,某些单克隆抗体能精确地找到癌细胞,然后发起攻击。

就好比是专门针对坏蛋的特工,其他正常细胞就能安安稳稳地呆着。

更厉害的是,单克隆抗体还可以用于诊断,有些血液检测就是靠这些家伙来判断你体内的某些物质是否异常,真是神奇。

话说回来,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可不是一帆风顺,里面有不少麻烦事儿。

比如说,细胞融合的成功率不高,很多时候实验室里的小鼠可能会遭遇“意外”,这些都是不容易的挑战。

单抗制备的详细步骤

单抗制备的详细步骤

免疫应答反应中,取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 融合,特异性杂交瘤的形成高峰分别为第 4 天和第 22 天,在初次免疫应答时获得的 杂交瘤主要分泌 IgM 抗体,再次免疫应答时获得的杂交瘤主要分泌 IgG 抗体。笔者 体会阳性杂交瘤出现的高峰与小鼠血清抗体的滴度并无明显的平行关系,且多在血清 抗体高峰之前。因此,为达到最高的杂交瘤形成率需要有尽可能多的浆母细胞,这在 最后一次加强免疫后第 3 天取脾进行融合较适宜。已有人报道采用脾内免疫,可提高 小鼠对抗原的免疫反应性,且节省时间,一般免疫 3 天后即可融合。
(1) 抗原制备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免疫抗原,从纯度上说虽不要求很高,但高纯度的 抗原使得到所需单抗的机会增加,同时可以减轻筛选的工作量。因此,免疫抗原是越 纯越好,应根据所研究的抗原和实验室的条件来决定。一般来说,抗原的来源有限, 或性质不稳定,提纯时易变性,或其免疫原性很强,或所需单抗是用于抗原不同组分 的纯化或分析等,免疫用的抗原只需初步提纯甚至不提纯,但抗原中混杂物很多,特 别是如果这些混杂物的免疫原性较强时,则必须对抗原进行纯化。检测用抗原可以是 与免疫抗原纯度相同,也可是不同的纯度,这主要决定于所用筛检方法的种类及其特 异性和敏感性。 (2) 免疫动物的选择 根据所用的骨髓瘤细胞可选用小鼠和大鼠作为免疫动物。因为, 所有的供杂交瘤技术用的小鼠骨髓瘤细胞系均来源于 BALB/c 小鼠,所有的大鼠骨髓 瘤细胞都来源于 LOU/c 大鼠,所以一般的杂交瘤生产都是用这两种纯系动物作为免 疫动物。但是,有时为了特殊目的而需进行种间杂交,则可免疫其他动物。种间杂交 瘤一般分泌抗体的能力不稳定,因为染色体容易丢失。就小鼠而言,初次免疫时以 8-12 周龄为宜,雌性鼠较便于操作。 (3) 免疫程序的确定 免疫是单抗制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目的在于使 B 淋巴 细胞在特异抗原刺激下分化、增殖,以利于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并增加获得分泌 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的机会。因此在设计免疫程序时,应考虑到抗原的性质和纯度、 抗原量、免疫途径、免疫次数与间隔时间、佐剂的应用及动物对该抗原的应答能力等。 没有一个免疫程序能适用于各种抗原。现用的免疫程序中多数是参照制备常规多克隆 抗体的方法。表 6-1 列举了目前常用的免疫程序。免疫途径常用体内免疫法包括皮下 注射、腹腔或静脉注射,也采用足垫、皮内、滴鼻或点眼。最后一次加强免疫多采用 腹腔或静脉注射,目前尤其推崇后者,因为可使抗原对脾细胞作用更迅速而充分。在 最后一次加强免疫后第 3 天取脾融合为好,许多实验室的结果表明,初次免疫和再次

单克隆抗体的过程

单克隆抗体的过程

单克隆抗体的过程
单克隆抗体的过程是指从单一的淋巴细胞中制备出一种特异性
很高、只与一种抗原结合的抗体。

这种抗体被称为单克隆抗体,是研究和应用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工具。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免疫原注射:将一种抗原注射到小鼠或大鼠体内,以激发其
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

2. 淋巴细胞分离:从小鼠或大鼠的脾脏或淋巴结中取出特异性
抗体产生的淋巴细胞。

3. 融合细胞制备:将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得到一
种能够长期生长和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4. 筛选杂交瘤:通过对杂交瘤进行筛选,筛选出只分泌与所需
抗原结合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5. 培养单克隆抗体:将根据筛选结果得到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培养,得到单克隆抗体。

6. 纯化单克隆抗体:采用各种化学和生物学方法,将得到的单
克隆抗体进行纯化和加工处理。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阶段,其中淋巴细胞的分离、杂交瘤的筛选和单克隆抗体的培养是关键步骤。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效率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工具。

- 1 -。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流程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流程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流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就像是一场奇妙又复杂的旅程。

咱先得找到合适的材料。

就好比做菜得先选好食材一样,制备单克隆抗体要选对免疫动物。

这动物可以是小鼠之类的,要健康活泼的。

然后给这小动物注射特定的抗原,这抗原就像是给小动物的身体下达的一个特殊任务指令。

想象一下,这个抗原就像一个小特务,进入动物身体后,小动物的免疫系统就开始警惕起来,体内的免疫细胞就像一个个小战士,开始识别这个外来的“特务”。

免疫细胞里有个很重要的角色叫B淋巴细胞。

这些B淋巴细胞在遇到抗原后就开始发生变化,就像战士们在接受特殊训练一样。

它们会变得能够产生针对这个特定抗原的抗体。

但是呢,B淋巴细胞有个小毛病,就是它在体外不能长时间大量繁殖。

这可咋整呢?这时候就需要找个小伙伴来帮忙了。

这个小伙伴就是骨髓瘤细胞。

骨髓瘤细胞就像一个繁殖小能手,它能在体外不断地分裂繁殖。

不过骨髓瘤细胞它自己可没什么特殊的本领去识别特定抗原产生抗体。

那怎么把这俩的优点结合起来呢?这就有个很巧妙的办法。

把免疫后的动物的脾脏取出来,在脾脏里就有很多经过抗原刺激而产生变化的B淋巴细胞。

然后把这些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放在一起,用一种特殊的融合剂,就像是一种魔法胶水一样,让这两种细胞融合在一起。

这融合后的细胞就叫杂交瘤细胞啦。

这个杂交瘤细胞可不得了,它既有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能力,又有骨髓瘤细胞能在体外大量繁殖的本事。

可是呢,融合出来的可不止是我们想要的杂交瘤细胞,还有好多其他的细胞组合。

这就像是在一堆混合的东西里找宝贝一样。

得想个办法把我们要的杂交瘤细胞筛选出来。

有一种叫HAT的培养基就像一个大筛子。

在这个培养基里,只有杂交瘤细胞能生长,其他的细胞要么死翘翘了,要么就不能繁殖。

这样就能把杂交瘤细胞单独挑出来啦。

挑出来的杂交瘤细胞也不是每个都一模一样优秀。

还得一个一个去检测,看看哪个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是我们最想要的那种。

这个检测的过程就像是一场选美比赛,每个杂交瘤细胞都展示自己产生的抗体,然后我们从中选出最符合要求的那个。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
一、抗体cDNA克隆
2、结合分离:抗体和抗原之间采用免疫学方法,进行亲和结合分离,在病理学中,可以采用细胞亲和免疫电泳或者细胞色素紧缩技术来进行识
别性结合分离抗体。

3、mRNA提取:使用RNAsy Plus Kit根据操作说明提取亲和结合分
离后的抗体的mRNA,用于cDNA合成。

4、cDNA合成:使用双链cDNA合成试剂盒,根据说明书操作,将mRNA合成双链cDNA。

5、克隆:将双链cDNA进行克隆,经过构建的一系列步骤,最终将cDNA克隆到载体上,构建出抗体cDNA克隆库。

二、抗体cDNA克隆抗体制备
1、选择克隆体:选择抗体cDNA克隆库中的抗体表达克隆,采用PCR
技术进行选择,并检测克隆体具有良好的免疫特性,可以快速确定最佳克
隆体。

2、表达载体构建:将最佳克隆体插入到表达载体中,构建出属于克
隆体的表达载体,以此保证克隆体的正确表达。

3、表达系统筛选:利用多种表达系统,筛选出最佳的表达系统,以
此来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4、表达调控:对于最佳的表达系统,根据cDNA克隆体的特性,进行
最佳的表达调控,以此达到最佳的抗体表达效果。

抗人肝癌细胞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鉴定

抗人肝癌细胞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鉴定

抗人肝癌细胞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鉴定王小平;李旭;陈葳;刘彦仿【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00(029)005【摘要】利用杂交瘤技术,以人肝癌细胞株HC108免疫Balb/c小鼠,4周后取其脾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细胞抗原ELISA和间接酶桥法筛选,获得一株能稳定分泌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株,其染色体众数为96~110个,DNA指数为3.0.此单抗为IgM型,轻链为k链.免疫组化证实此单抗与2例胚胎肝脏组织、胚胎结肠组织呈现较弱的阳性反应;除与3例宫颈癌细胞有很弱的着色反应外,与5例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株均呈明确的阳性反应,而与其他肿瘤细胞,胚胎组织,正常成人肝脏、心脏、肾脏、肺脏、结肠、胰腺等均未见反应.琼脂糖免疫双扩散和单抗吸收试验证实此肿瘤抗原与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铁蛋白(Ferritin)、癌糖蛋白(CA19-9)无免疫相关性.免疫酶电镜染色显示此肝癌相关抗原定位于细胞膜,Western Blot显示其分子量为38kD.是一株特异性良好,阳性反应率较高的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总页数】3页(P311-313)【作者】王小平;李旭;陈葳;刘彦仿【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西安7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3【相关文献】1.抗人胰腺癌细胞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初步鉴定 [J], 王晓燕;沈飞;何杨;吴翼伟2.三株抗人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初步鉴定 [J], 宋强;张明珙3.抗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和初步鉴定 [J], 熊江霞;张素梅;王雪;胡向阳;桂淑玉;周青;汪渊4.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初步鉴定 [J], 杨春瑛;崔正言;张玲5.抗人Ig轻链系列单克隆抗体的研制1.抗人λ轻链亚型/亚群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鉴定 [J], 赵蓉;郑志竑;谢捷明;包少佳;吴国华;邱文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h ttp ://www.b i o t her .o rg Ch i n J Cancer B i other ,A pr .2010,V o.l 17,N o .2DO I :10.3872/j .iss n.1007 385X .2010.02.002研究快报抗肝癌干细胞功能性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孙力超,赵 璇,遇 珑,韩璐璐,刘 彤,胡 海,孙立新,杨治华,冉宇靓(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研究所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1)专家点评 目前临床上治疗肝癌已有手术、化疗、介入治疗、肝移植等多种手段,但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仍仅有14%~30%,其根本原因是肝癌的转移和复发率高,且现有治疗措施对转移、复发疗效甚微。

近年来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 m cel,l CSC)已成为肿瘤研究的新热点,CSC 是肿瘤转移、复发和耐药的根源。

因此,建立靶向CSC 的治疗新策略,对于治疗肿瘤转移、复发可能会有新突破。

本期刊登了孙力超等人的论文,作者在前期成功分离获得人肝癌组织中CSC 的基础上,采用独特的技术制备了大容量功能性单抗库,通过对2964个杂交瘤克隆的筛选,获得了116株能与人肝癌干细胞样细胞膜结合的阳性单抗。

其中有33株能识别SP 分选的CSC ,6株还能识别CD133+CSC 和含高比例CSC 的成球细胞。

裸鼠体内致瘤性研究发现,其中4株单抗分选的阳性细胞的致瘤性较单抗阴性细胞高100倍,证明了这4株单抗是抗肝癌CSC 的单抗。

此外,体外功能研究还证明,这些单抗能显著抑制SP 分选的CSC 和成球CSC 的增殖与成球生长。

该研究不仅具有很强的创新性,而且还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其创新和意义在于:(1)用肝癌干细胞样细胞免疫小鼠直接研制抗CSC 单抗的报道很少,有关抗肝癌CSC 单抗的研究未见有报道;(2)首次获得了多株抗人肝癌CSC 单抗,为阐明肝癌CSC 在肝癌转移、复发、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还可用这些单抗筛查肝癌CSC 新的标志物或重要相关分子;(3)初步证明了4株单抗是具有显著抑制肝癌CSC 增殖和成球生长的功能性单抗,提示这些功能性单抗将可能为靶向肝癌CSC 的治疗提供有应用潜力的候选药物。

教育部长江学者、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国家 863 计划专家组组长、 973 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摘 要]目的:研制抗肝癌干细胞的功能性单克隆抗体,为肝癌干细胞的靶向治疗提供候选抗体药物。

方法:从人肝癌组织中分离人肝癌干细胞样细胞(hu m an li ve r cance r ste m li ke cells ,hLCSLC s),免疫BALB /c 裸鼠,采用脾细胞融合法制备大容量单抗库。

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无血清成球培养、裸鼠皮下成瘤等方法筛选、鉴定特异识别肝癌干细胞的单克隆抗体。

流式细胞仪分选h LCSLCs 侧群细胞(hLCSLCs side popu lati on cells ,hLCSLCs SP ),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和CC K 8法检测杂交瘤单抗对hLCSLC SP 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的影响。

结果:细胞融合后获得2964株杂交瘤克隆,在能与h LCSLCs 反应的237株克隆中,有116株单抗能与hLCSLC s 的细胞膜结合,其中的33株杂交瘤单抗只与hLCS LC SP 反应(阳性率为2%~5%)、不与非hLCSLC SP 反应。

该33株单抗中有6株能与CD 133阳性细胞有不同比例的共染,并且与无血清悬浮培养的成球细胞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3%~26%),明显高于hLCSLCs SP 。

裸鼠皮下接种1 104个15D2单抗阳性的hLCSLC s ,成瘤率为100%。

功能性筛选实验发现,6株单抗中的4株能显著抑制hLCSLC SP 的增殖和成球生长,其抑制率分别为24%~42%和13%~50%。

结论:采用自建的大容量单克隆抗体库技术,筛选获得了4株特异性识别hLCSLC SP 的功能性单抗,为肝癌干细胞的抗体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肝肿瘤;肿瘤干细胞;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 385X (2010)02 0121 07[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No .2009CB521804)。

Pro j ect s upport ed by t h eM aj or B as i c R esearch and D evelopm ent Progra m (973Progra m )of Ch i na(No .2009CB521804)[作者简介] 孙力超(1980-),男,山西省太原市人,博士,主要从事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方面的研究,E m ai:l sunli chao_1980@h ot m ai.l co m 。

赵璇(1983-),女,北京市人,硕士,主要从事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方面的研究。

并列第一作者[通信作者] 冉宇靓(R AN Yu liang ,correspond i ng au t hor),E m a i :l ran _yu li ang @126.co m121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0年4月,17(2)Preparation of functional monocl onal anti bodies agai nst hu m an li ver cancer ste m cellsSUN L i chao,Z HAO Xua n ,YU Long,HAN Lu l u,LIU T ong,HU H a,i SUN L i x i n,YANG Zh i hua,RAN Y u li ang (State K ey Laboratory of M olec u l ar O ncology,Institute of O nco l ogy,Ch i nese A cade my of M edical Sc i ence&Peki ng U nionM edical Co ll ege,Beijing100021,Chi na)[Abstract] O bjective:T o prepare funct i onalm onocl onal ant i bodies(M c A bs)aga i nst li ver cancer ste m cells,so as to provide candidate a ntibody drugs for ste m cell targeted therapy of li ver cancer.M et hods:Hum a n liver cancer ste m li ke cells(hLCSLCs)w ere separated fro m hu m an hepatocarcino m a tissues and were used to m i munize BALB/c nude m ice. Splee n cells fr o m hLCSLCs m i mun i zedm ice were fused w ith SP2/0cells to prepare large monoclonal anti body li brary.H y bri do m aM c Abs recognizing hLCSLCs were screened and i dentified by m i munofluoresce nce,sphere for mation culture and i n vivo tumor for mation assays.hLCSLCs si de populati on cells(hLCSLCs SP)were sorted by flo w cyto m etry.The effects of hybri do m aM c Abs on self rene wal and proliferation of hLCSLCs SP were i dentifi ed by seru m free suspensi on culture and CCK 8assay.R esults:A tota l of2964M c Ab clones were obtained by fusi ng m i munized spleen cells w it h SP2/0cells, and237M c A bs could i nter act w ith hLCSLCs as detected by fi xed cell m i m unofl uorescence;116of the237M c A bs i nterac te d w ith them e mbrane of hLCSLCs,a nd33M c A bs specif i ca lly reacted w ith hLCSLCs SP but not w ith non hLCSLCs SP, w ith positi ve rates being2% 5%.Six of the33M c Abs co sta i ned w ith CD133on hLCSLCs SP.Further investi gati on sho w ed t hat t he posit i ve rates of these6M c A bs were3% 26%w ith sphere cells after seru m free suspensi on culture, wh ic h were si gnificantly h i gher t han those w ith hLCSLCs SP.Tumor for m ation rate w as100%when1 104hybri do ma clone15D2 positi ve hLCSLCswere i n j ected i nto nude m ice.Funct i ona l study sho w ed that4of these6M c A bs si gnificantly suppressed the proliferation and sphere for mat i on ab ility o f hLCSLCs SP,w it h the i nhi b itor y rates being24% 42%and 13% 50%,respectively.Conclusion:W e have successfully constr ucted the lar ge M c A b li brary agai nst hLCSLCs,fr o m wh ic h4hybrido m aM c A bs can specificall y react w ith hLCSLCs SP,lay i ng a foundation for cancer ste m cell base d a ntibod y tar geted therapy for liver ca ncer.[K ey words] liver neoplas m s;cancer ste m cel;l monoclonal antibody;targeted therapy[Chi n J Cancer B i other,2010,17(2):121 127]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1 2],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有14%~3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