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洪涝灾区健康教育
灾区公众抗震救灾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灾区公众抗震救灾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1、震后需当心余震、暴雨等引起的意外伤害,远离有滑坡或飞石危险的山体,管好火源,避免触摸电线。
2、外伤需正确止血、消毒、包扎,避免创口被土壤等污染,必要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3、在气温比较高的情况下,应注意防暑降温,及时补充水分。
4、确保饮水安全卫生,天然水源需消毒并煮沸2—3分钟后再饮用。
5、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肉类应煮熟煮透后再吃,避免食用不明原因死亡的禽、畜肉。
6、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扔垃圾,不接触动物尸体,爱护环境,保护水源。
7、野外穿长袖长裤,使用驱蚊剂、蚊帐等,避免蚊虫叮咬;床铺离地;防鼠灭鼠。
8、防止被猫狗咬伤,一旦被咬,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尽快注射狂犬疫苗。
9、多与人交流,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主动排遣伤心、紧张、焦虑或愤怒等情绪,必要时寻求心理援助。
10、如出现发热、咳嗽、皮疹、呕吐或腹泻等症状,及
时就医,合理用药。
洪涝灾害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知识.doc

释义:洪涝灾害中,如被洪水围困,应随时保持通讯畅通,及时与人员进行联系,最大程度保证获救。
为了避免手机进水损坏,可在撤离时可将手机装入防水塑料袋中。
ﻭ6ﻭ洪涝灾害撤离时应注意关掉煤气阀、电源总开关等。
ﻭ释义:家庭煤气阀、电源开关等在洪涝灾害中易受外力影响,发生泄漏,易引起煤气、漏电等事故,应在撤离时及时关闭.7ﻭ撤离时要听从指挥,险情未解除,不要擅自返回。
ﻭ释义:我国**级府和防汛机构大多都有完善的应急撤离预案,应按照防汛部门的要求撤离,在撤离过程中一切行动听指挥,做到沉着冷静、迅速有序、互帮互助、稳妥安全。
切忌中途返回、更改路线、惊恐忙乱。
撤离后,在没有接到防汛部门指示的情况下,不得擅自返回。
二、洪水来到时1ﻭ洪水来到时,要迅速向高处转移,来不及转移时,应尽快就近抓住固定物或漂浮物。
ﻭ释义:洪水到来时,应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迅速向屋顶、山坡和大树等高处转移,转移过程中应沉着冷静,切忌惊慌失措;如果突遇洪水来不及转移,应按照快速、就近的原则,及时抓住木头、木板等漂浮物,或尽快把身体固定在树木等上,以免被洪水冲走.2如果被洪水包围,应设出求救信号,及时寻求。
释义:如果被洪水包围无法脱身,应尽快当地防汛部门电话、119、110或与亲朋好友联系求救,夜间用手电或大声呼喊求救,也会引起人员的注意。
在求援时,应尽量准确报告被困人员情况、方位和险情。
ﻭ3在撤离时应避开电线.ﻭ释义:发生洪水时,接近电线、电线杆等十分危险,发现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要迅速远避,防止触电.ﻭ4安全转移要本着“就近、就高、迅速、有序、安全、先人后物”的原则进行.ﻭ释义:遇洪水威胁时,为了最大限度保证生命财产安全,应迅速就近向高处转移,尽量减少转移时间。
在转移过程中,应保持先后顺序和良好秩序,并确保安全。
生命是人世间最可宝贵的,切记在确保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再设法抢救财物.ﻭ5当发现有人溺水或被洪水围困时,应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设法营救.ﻭ释义:发现有人溺水或被洪水围困时,应给予帮助,设法营救。
洪涝灾害健康教育的内容

洪涝灾害健康教育的内容洪涝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经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在应对洪涝灾害时,除了关注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保护外,也需要重视健康教育的内容,以帮助人们在灾害中保持身体健康。
洪涝灾害会造成饮水污染和卫生环境恶化,因此健康教育的内容之一是水源和饮水安全。
人们需要了解如何判断水源是否受到污染,以及如何进行简单的水质检测。
此外,也需要教育人们如何正确储存和消毒水源,以保证饮水的安全。
在卫生环境方面,人们需要了解如何正确处理垃圾和污水,以防止疾病传播。
洪涝灾害中常常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健康教育的内容还包括食品安全知识。
人们需要了解如何判断食品是否受到污染,以及如何正确储存和处理食品。
此外,也需要教育人们如何进行简单的食品检测,以保证食品的安全。
洪涝灾害还会引发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健康教育的内容中也需要包括心理健康的知识。
人们需要了解洪涝灾害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灾后心理压力。
在洪涝灾害中,人们常常会受到各种疾病的威胁,因此健康教育的内容中也需要包括疾病预防的知识。
人们需要了解洪涝灾害中常见的疾病,以及如何进行简单的疾病预防措施。
此外,也需要教育人们如何正确使用药品,以及如何进行简单的急救措施。
洪涝灾害还会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产生影响,因此健康教育的内容中也需要包括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
人们需要了解如何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等。
此外,也需要教育人们如何进行适度的运动,以保持身体健康。
洪涝灾害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水源和饮水安全、食品安全、心理健康、疾病预防和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健康教育,人们可以在洪涝灾害中保持身体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抵抗力,更好地应对灾害。
因此,加强洪涝灾害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普及,对于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和应对灾害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洪涝灾区健康教育内容

洪涝灾区健康教育内容(一)饮水卫生知识1.饮用水水源的选择与保护在流动的洪区,应在上游水域选择饮用水水源取水点;在内涝区,应划出水质污染较少的水域作为饮用水取水点,并划出一定范围,严禁在此区域内排放粪便、污水与垃圾。
退水后尽可能利用井水为饮用水水源。
水井应有井台、井栏、井盖及井的周围30米内禁止设有厕所、猪圈以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设施。
取水应有专用的取水桶。
退水后可打手压泵小口井作为饮用水水源。
退水后可延伸现有的自来水供水管线。
集中式的饮用水水源取水点应设专人看管。
2.饮用水的处理与消毒饮用水要经过澄清、过滤、混凝、消毒等处理后方可饮用。
煮沸是十分有效的灭菌方法。
最主要的饮水消毒方法是采用消毒剂灭菌。
消毒剂种类很多,漂白粉与漂白粉精是应用最普遍的饮水消毒剂。
其他还有次氯酸钠、二氧化氯。
消毒剂应用可参阅该剂说明书进行。
3.退水后的供水设施消毒被洪水淹没过的水源或供水设施重新启用前必须清理消毒,经检查细菌学指标合格后方能启用;经水淹的井,必须进行清淘、冲洗与消毒。
先将水井掏干,清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掏尽污水。
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进行超氯消毒,浸泡12-24小时后,抽出井水,再待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正常消毒方法消毒,即可投入正常使用。
(二)食品卫生知识1.灾区不能吃的食品不能吃的食物包括:被水浸泡过的食物,除了密封完好的罐头类食品外都不能食用;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被水淹过的己腐烂的蔬菜、水果;来源不明的、非专用食品容器包装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严重发霉(发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等;其他己腐败变质的食物和不能辨认是否有毒的蘑菇;加工后常温下放置时间超过4小时的熟食。
2.正确加工食品粮食和食品原料要在干燥、通风处保存,避免受到虫、鼠侵害和受潮发霉,必要时进行凉晒;霉变粮食的处理,可采用风扇吹、清水或泥浆水飘浮等方法去除霉粒,然后反复用水搓洗;或用5%石灰水浸泡霉变粮食24小时(1份病麦3份水,浸泡12小时,换水,再泡12小时)取出,要使霉变率降至4%左右再食用;食品要现吃现做,做后尽快食用;食品应烧熟煮透,剩饭菜一定要在食用前重新加热,存放时间不明的食物不要直接食用;避免生食品及原料与熟食品接触或使用同一个容器;避免患有痢疾、伤寒、肝炎及其带菌/毒者和伤口化脓、皮肤感染以及不明原因的咳嗽、咳痰人员进行食品加工制作;所有用于清洁食品和食品容器的水均采用消毒过的水;避免在简易住处集中做大量食物和集体供餐,避免购买和食用摊贩销售的未包装的熟肉和冷荤菜;北方地区不要制作、食用酵米面,南方注意不要采食毒蘑菇。
防汛救灾应急预案健康教育

一、前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我国防汛救灾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
为了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防汛救灾应急预案健康教育方案。
二、目标1. 提高公众对防汛救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2. 培养公众自救互救技能,提高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
3. 加强社区、家庭和个人应急物资储备,提高应对灾害的应急能力。
4. 促进公众关注和参与防汛救灾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应对灾害的良好氛围。
三、内容1. 防汛救灾知识普及(1)防汛救灾的基本概念、特点、危害及应对措施。
(2)我国防汛救灾工作体系、组织架构及相关部门职责。
(3)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应对措施。
(4)防洪工程、排涝设施及维护知识。
2. 自救互救技能培训(1)洪水来临时的自救互救方法,如如何避免溺水、触电等。
(2)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逃生技巧。
(3)自然灾害中的伤员急救知识,如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
(4)心理疏导和安抚技巧,帮助受灾群众度过心理难关。
3. 应急物资储备(1)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清单,包括食品、水、药品、应急照明、通讯工具等。
(2)社区应急物资储备,包括帐篷、衣物、食品、药品等。
(3)应急物资的存放、维护及使用方法。
4. 社区演练(1)组织社区居民进行防汛救灾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2)开展家庭应急演练,增强家庭成员的防灾减灾意识。
四、实施方法1.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防汛救灾知识。
2. 开展各类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志愿者等开展讲座、演示等。
3. 制作防汛救灾宣传资料,发放给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等。
4. 组织社区演练,提高居民应对灾害的能力。
5. 建立防汛救灾志愿者队伍,参与宣传、培训、演练等工作。
五、评估与改进1. 定期对防汛救灾应急预案健康教育进行评估,了解公众防灾减灾意识的提高情况。
2. 根据评估结果,不断改进和完善健康教育方案。
3. 加强与相关部门、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防汛救灾的良好氛围。
洪灾后健康宣教

洪灾后健康宣教
洪水灾区健康教育是促进救灾防病措施落实的重要保证。
健康教育必须与受灾这种非常时期、非常环境和非常对象相适应。
教育的内容不仅要和教育对象的心理、文化、素质等相适应,而且应根据灾情、气象、疾病、卫生服务等因素的变化和灾民对健康教育需求层次的变化进行精心组织。
洪涝灾害期间,要建立健康教育专业队伍,配备健康教育的专职或兼职人员,确保健康教育措施落到实处,从而促进救灾防病任务的完成。
1.清理房屋和物品时,做好个人防护,穿好胶鞋、戴好手套和口罩;不要将儿童带到清理区。
2.对清理的物品应该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方法可包括含氯消毒剂消毒、煮沸消毒和太阳下暴晒;对于一些容易吸水的、且无法进行清洗和消毒的物品要扔掉。
3.注意饮用水卫生。
不喝生水;对临时的饮用井水、河水、湖水、塘水,一定要进行消毒;
4.注意食品卫生。
不吃从淤泥中清理出来的食物。
5. 做好环境整治。
清理的垃圾要集中填埋和焚烧。
有些短时间无法清运的淤泥可用适量的漂白粉进行消毒。
6.处理好伤口,预防感染。
对慢性病的预防进行全方位的宣教。
健康教育知识、和洪涝灾害后环境卫生及个人防护总结

健康教育知识、和洪涝灾害后环境卫生及个人防护总结健康教育知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和宣传,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健康水平。
以下是一些健康教育知识的总结:1.饮食均衡:合理搭配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肉类蛋奶、豆类坚果等食物,保证膳食营养均衡,并且控制食物的摄入量,避免肥胖和营养过剩。
2.健康运动: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并且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3.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对人体危害极大,长期吸烟和酗酒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包括肺癌、心脏病、肝病等。
4.疫苗接种: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病,如流感、麻疹、脊髓灰质炎等,保护自己免受疾病侵害。
5.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学习放松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等方式来维护心理健康。
和洪涝灾害后环境卫生及个人防护洪涝灾害是指由于极端天气或地质条件造成的水位上涨、水流湍急、堤坝溃决等情况,导致大面积的水灾。
洪涝灾害后环境卫生和个人防护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总结:1.净化饮水:洪涝灾害后,水源可能被污染,因此饮用水需要进行净化处理,可以使用煮沸、消毒等方法杀灭病菌。
2.室内环境整理:洪涝灾害过后,室内可能出现淤泥、霉变等情况,需要对室内环境进行整理和消毒,以预防细菌和霉菌的滋生。
3.个人卫生:洪涝灾害后,个人卫生尤为重要,保持身体清洁,勤洗手,避免疾病传播。
同时要注意保暖和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以防感染和其他身体损伤。
4.防治疾病传播:因为洪涝灾害后环境脏乱,疾病传播的风险增加,应加强对蚊虫、苍蝇等传播疾病的防控工作,如使用蚊帐、蚊香等。
5.接种疫苗:洪涝灾害后也要注意预防疾病的接种工作,及时接种相应的疫苗以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感染的风险。
总结健康教育知识和洪涝灾害后环境卫生及个人防护对我们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等方式,可以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
在洪涝灾害后,要确保饮用水的净化、室内环境的整理和个人卫生的保持,以及加强防治疾病传播的工作。
暴雨洪灾后的健康知识点速看

暴雨洪灾后的健康知识点速看暴雨洪灾后的健康知识点速看1.外出归来须洗手。
外出回来第一件事是洗手,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并且使用流动水正确洗手。
2.饮水卫生且安全。
饮用开水、瓶装水,养成不喝生水的好习惯,禁饮带有颜色、异味(余氯或臭氧等消毒剂味道除外)、呈现浑浊的水。
3.食品注意防污染。
气候温度高、湿度大,细菌、霉菌易繁殖,食品极易受到微生物污染,饭菜尽量当日清,剩饭、剩菜要冷藏,吃之前加热要彻底。
4.建议食用包装食品。
切勿用雨水或被雨水污染的水清洗蔬果,如果暂时不能保证新鲜的食材供应,建议食用合格的包装食品。
5.接触雨水的餐具要及时清洗、消毒。
接触过雨水的厨具、餐具要彻底清洗、消毒后再使用。
最简便易行的消毒方法是煮沸,可将洗净的厨具、餐具完全浸泡在水中,加热至沸腾后,保持15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6.各类食品“六不食”。
受污染的食品不食用。
霉变的食品不食用。
未洗净的瓜果不食用。
死因不明的动物肉类不食用。
野生的蘑菇不食用。
生冷食物不食用。
黄色暴雨信号的应急工作(1)总务处布置检查所有建筑物、设施设备,做好防淋、防浸的各项工作。
检查及排通校内的排水设施。
(2)学生停止在室外活动,教导处、班主任督促学生返回室内。
教室内的学生严禁喧哗,以免造成恐慌,值日老师到班检查学生纪律、考勤。
(3)学生上学或放学应带备雨具,禁止骑自行车的同学骑车打伞。
红色暴雨信号的应急工作(1)继续做好黄色暴雨信号的应急工作。
(2)校内所有人员暂停一切户外活动和作业。
(3)总务处组织好低洼易浸物资的.转移或保护。
暴雨天上班路滑摔倒算工伤吗下雨天上班摔倒不算工伤。
对于上下班途中摔倒致伤的情形,不属于工伤,不按工伤进行处理。
根据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才能被认定为工伤。
暴雨天如何避险1、寻找稳固的庇护所:寻找一个坚固的建筑物或公共建筑作为避雨的地方,避免站在空旷的广场或街道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可行因素分析
3、确定对策
(1)内容:暴发疫病随时可能发生,确定教育内容时,不能 按健康教育惯用的优先选择方法。对于急需进行教育的内容
,只要不是绝对不可行的都应努力进行教育。
一般主要有以下内容:
1)大灾之年可能发生大疫,认真做好预防工作,可以避免或控制大疫
的发生。
2)心理健康教育。 3)疾病防治教育。
(四)基本消毒知识和方法
化学消毒法: 应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国内市售的含氯消毒剂大部分为粉剂
,漂白精和优氯净己制成片剂,便于使用;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以其氧化作用杀灭微生物,包括:过氧 乙酸,又称过氧醋酸,属高效广谱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 体、病毒、真菌和细菌芽孢; 二氧化氯,可用于环境、物品、饮水和污水消毒; 高锰酸钾,又称过锰酸钾,可用于浸泡水果、蔬菜、餐具, 在消毒浓度下,对人无毒害作用; 碘伏,属中低效消毒剂,用于手和一般物品清洁卫生消毒。
在大堤上和棚区,向群众讲解一些基本应急的卫生常识,能深 入灾民家中讲解,更有意义。 在主要位置设立一些卫生行为标牌和宣传小黑板或书写一些卫
生标语,3-5天换一次,反复强化,重点是要进行行为指导。
(二)充分利用大众传播
组织发动专家撰写相关科普文章, 在相关报刊上发表,制作卫生科普 录像带、录音带等大众宣传材料。 大众传播媒介刊登或播出的知识信 誉度很高,群众相信,会用其指导 自己的行为和生活。 一些报刊登的救灾防病知识,还便 于当地卫生防疫人员和基层干部张 贴,简单易行。
(二)食品卫生知识
避免生食品及原料与熟食品接触或使用同一个容器; 避免患有痢疾、伤寒、肝炎及其带菌/毒者和伤口化脓、皮肤
感染以及不明原因的咳嗽、咳痰人员进行食品加工制作;
所有用于清洁食品和食品容器的水均采用消毒过的水; 避免在简易住处集中做大量食物和集体供餐,避免购买和食
用摊贩销售的未包装的熟肉和冷荤菜;
(1)缺少食品。食物霉变,营养缺乏 (2)饮用水质量差。引起肠道传染病流行 (3)粪便污染环境。引起肠道传染病流行 (4)灾民与家禽、家畜混居。人畜共患疾病及其它一些疾病 传播时机会。 (5)由于环境卫生差,蚊蝇密度大增。易于病媒昆虫传播传 染病。 (6)缺乏防暑设备,易发生中暑。 (7)长期浸泡水中,引起烂脚、烂腿。 (8)污染的手或毛巾揉擦眼睛易致红眼病流行
,不要在棚子内饲养畜禽;
船上居民的粪便,应使用容器收集后送上岸集中处理,禁止 倒入水中; 集中治疗的传染病人粪便必须用专用容器收集,然后消毒处 理;对一些传染性垃圾可采用焚烧法处理; 对环境清理中清出的家畜家禽和其他动物尸体应用漂白粉或 生石灰处理后进行深埋。
(四)基本消毒知识和方法
洪涝灾区要特别重视饮水、食物、居住环境和手的消毒。 常用消毒方法:加热消毒和化学消毒。
3 )印发宣传教育资料。
4)在灾区建立卫生宣传栏、书写卫生标语、放映录相、幻 灯、电影、张贴宣传画等。 5)演讲和培训。 6)结合防疫、保健工作进行教育。
四、洪涝灾区健康教育的方法
灾区健康教育方法应根据灾情发生发展的不 同阶段因地制宜地进行
(一) 因陋就简开展“面对面”、“手 把手”人际传播
(二)可行因素分析
1、行为诊断
分析哪些是由行为引起的,或者和行为相关,或者通过行为改变 的方式可以促使其解决。
2、教育诊断
研究分析灾区居民行为改变的相关因素 研究灾区居民是否有解决的意愿? 是否掌握解决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教育是否能够建立起解决的信念和行为? 建立良好的行为需要的相关条件是否具体?
1.灾区不能吃的食品 被水浸泡过的食物,除了密封完好的罐头类食品外;
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
被水淹过的己腐烂的蔬菜、水果; 来源不明的、非专用食品容器包装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
品;
严重发霉(发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等; 其他己腐败变质的食物和不能辨认是否有毒的蘑菇;
北方地区不要制作、食用酵米面; 南方不要采食毒蘑菇。
(三)环境卫生知识
1.主要内容 搭建临时窝棚住所,使灾民有地方住;
设置临时厕所、垃圾收集站点,做好垃圾、粪便的卫生管理 ,妥善处理人畜尸体;
洪水退后,对室内外进行彻底环境清理,改善环境卫生。
(三)环境卫生知识
2.具体卫生要求 主要包括注意居住环境卫生,不随地大小便和乱倒垃圾污水
健康教育的核心
知、信、行是表述健康教育
概念的“三字经”,其核心是 提倡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
知识 –基础 信念–动力 行为 –目标
式。
二、洪涝灾区健康教育概述
属于社区健康教育范畴,是针对遭受了洪涝 灾害的特殊社区的健康教育活动。
(一)意义
1、有利于动员群众自觉参与抗病自救 2、有利于灾区的社会安定和灾后恢复生产 3、有利于提高救灾防病的质量和经济、社会效益
(五)杀虫灭鼠知识
1.杀灭蚊蝇 环境治理: 清除杂草,整理杂物,清除小型积水,填平小坑;
洪水退后,及时清除暴露出来的污物、垃圾等,防止蚊蝇孳 生。
在住处装上纱门、纱窗,使用经药物浸泡过的蚊帐; 睡觉前点燃蚊香(或电热蚊香); 用市售驱蚊剂涂在身体暴露部位。 室外环境可将敌敌畏乳剂或马拉硫磷乳剂用压缩喷雾器喷雾
杀灭蚊蝇。
室内可喷市售家用杀虫喷射剂和气雾剂。
(五)杀虫灭鼠知识
2.防鼠灭鼠: 洪涝期间的防鼠灭鼠应遵循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确保安全的原则。 防鼠工作应从规划和整治环境入手。临时聚居地应统一规划 整齐,禽畜圈养有序,杂物堆放成行并尽可能离地,食品妥 善保存,搞好环境卫生,铲除杂草。 发现鼠情应翻动可能藏鼠的物品,及时消灭窜出的老鼠。 发现鼠洞立即堵塞。 避免徒手拿鼠,捕到的老鼠要焚烧或深埋在适当地点。
经检查细菌学指标合格后方能启用;
经水淹的井,必须进行清淘、冲洗与消毒。 先将水井掏干,清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掏
尽污水。
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进行超氯消毒,浸泡1224小时后,抽出井水,再待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正 常消毒方法消毒,即可投入正常使用。
(二)食品卫生知识
(六)预防传染病知识
1.预防肠道传染病: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是关键。 保护水源,特别是生活饮水,免受污染。用漂白粉或漂白粉 精片(净水片)消毒生活用水。 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 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不用脏水漱 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应煮沸或用消毒碗柜消毒,刀、砧板 、抹布也应严格消毒,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水产品和海鲜 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 注意环境卫生,消灭苍蝇。不随地大小便,粪缸、粪坑中加 药杀蛆,动物尸体要深埋,土层要夯实。要及时清除垃圾、 污物、消毒环境、管理好粪便、垃圾。
加热消毒既经济又方便,消毒效果好。
干热消毒法:烧灼可用于金属等耐热物品消毒,焚烧用于 废弃物消毒。
湿热消毒法:加热65℃,30分钟,可杀灭细菌繁殖体, 常用于牛奶消毒;煮沸100℃,10分钟,可杀灭细菌繁殖 体和病毒,常用于食具、奶瓶消毒;流动蒸汽100℃,10 分钟,常用于食具、食品消毒。
(二)可行因素分析
(2)方法: 应当不拘泥于系统教育,不限定直接的行为干预。 要坚持及时、适时、针对性强、形式多样、信息量大和多
层次、全方位、大范围、反复覆盖的原则。
要特别强调教育的前瞻性和通俗、适用、可操作性。
(二)可行因素分析
具体方法可以是: 1)提高社会卫生意识,强化行政干预。 2)协调社会各部门参与。
在抗洪救灾期间,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办卫生防病专栏、
橱窗,制作卫生宣传展牌、警示牌、标语口号,开辟健康 教育热线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五、洪涝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饮水卫生知识
1.饮用水水源的选择与保护 在流动的洪区,应在上游水域选择饮用水水源取水点;
在内涝区,应划出水质污染较少的水域作为饮用水取水点, 并划出范围,严禁在此区域内排放粪便、污水与垃圾。
洪涝灾区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所
2016.7
内容提纲
一、什么是健康教育 二、洪涝灾区健康教育概述 三、洪涝灾区健康教育的计划设计 四、洪涝灾区健康教育的方法 五、洪涝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 六、洪涝灾区健康教育的监测评价
一、什么是、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
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 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 活动及其过程。
退水后尽可能利用井水为饮用水水源。水井应有井台、井栏
、井盖及井的周围30米内禁止设有厕所、猪圈以及其他可能 污染地下水的设施。取水应有专用取水桶。
退水后可打手压泵小口井作为饮用水水源。 退水后可延伸现有的自来水供水管线。 集中式的饮用水水源取水点应设专人看管。
(一)饮水卫生知识
2.饮用水的处理与消毒 饮用水要经过澄清、过滤、混凝、消毒等处理后方可饮用。
(三)组织
2、建立健康教育专业队伍
省、市、县、乡、村、村民小组都应有健康教育的专职或兼职 人员,以保证落实“教育到户”。
建立协调组织,在基层发现群众中的积极分子,应鼓励、帮助
他们当好舆论领袖,协助健康教育人员逐户、逐人落实健康教 育措施。
三、洪涝灾区健康教育的计划设计
(一)背景分析
(二)特点
1、计划、实施、监测、评价同步进行
2、强调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大信息量反复覆盖
3、突出重点,趋重避轻,不搞全面教育
(三)组织
1、组织领导:
洪涝灾区健康教育应由各级救灾防病领导小组统一领导 通过行政措施要求,有关领导亲自布置检查健康教育工作 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直至村、居民小组都认真参与其中
煮沸是十分有效的灭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