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对沿线地区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秦克丽(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利职业学院)摘要:南水北调工程是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中线工程主要是为解决京、津和华北平原中西部及河南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而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以解决沿线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农业及生态环境用水。

其中工程穿越河南境内731km,工程建设将对区域生态环境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本文从水质污染、局部小气候改变以及水土保持等方面论述了工程建设对水源地及工程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关键词:南水北调;生态环境;影响一、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一)改善水源地生态环境1.有效降低水质污染。

水源地的水质污染主要有由工业“三废”、生活污水和集中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和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物质和人畜粪便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渗透等方式,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

首先,丹江口水库入库河流沿岸城镇的部分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库造成水质污染。

水源地淅川县的造纸厂、化肥厂、冶炼厂,都是排放污水的大户,虽然实现了达标排放,但由于运行费用昂贵,环保设施不能正常运行,致使大量的废水、污水顺流而下汇入丹江口水库,废水中的有害物质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

例如被当地政府机构内部人士称作“纳税大户”的淅川铝业集团,表面上发展“势头良好”,但新建项目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影响当地民生;排出的污水和碳素老厂的废水汇入丹江支流,对南水北调的水质造成严重的威胁。

丹江口水库主要汇水支流老灌河流域的西峡、淅川两县城目前无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污染日趋严重。

南水北调的工程实施,将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通过发展生态工业治理,推进污水的资源化和再利用,可以有效治理工业“三废”、生活污水和集中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减少丹江口水源地的点源污染。

其次,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物质和人畜粪便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渗透等方式,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

高中地理南水北调对调出区的影响

高中地理南水北调对调出区的影响

高中地理南水北调对调出区的影响:
南水北调是中国的一项重大工程,旨在通过调水将长江以南地区的水资源输送到长江以北地区。

这项工程对调出区(即长江以南地区)有以下几个影响:
1.水资源供应改善:南水北调项目解决了长江以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调水
后,这些地区可以获得充足的水源,满足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等需求。

2.农业发展促进:南水北调为长江以北地区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更多的水
资源可以用于灌溉农田,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改善农民的生计。

3.生态环境保护:南水北调项目也关注保护生态环境。

调水后,长江以南地区的
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减少了长期过度开采的现象,有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和水生物资源。

4.经济发展推动:南水北调为长江以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

充足的水资
源促进了工业和城市建设,提升了当地的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有何重大意义?南水北调是一项跨流域的宏伟工程,旨在缓解北方水危机,实现南北经济齐飞,其深远意义为世人瞩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解决沿线100多个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要供水对象,兼顾农业及其它用水,建成以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主要体现在:第一,将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于扩大内需,保持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二,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通过建立南水北调工程新型的运行机制,促进受水地区加大节水、治污的力度,逐步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使我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能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改善当地饮水的质量.第四,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自然,改变人类生存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伟大壮举。

南水北调工程的兴建对华北的经济环境、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都将带来巨大的改善,并带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与稳定。

南水北调工程的环境影响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显著。

有利影响主要在供水区,不利影响主要在水源区。

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9513亿m3,调出水量占4~5%,从长江总体来讲,调水的影响很小.但从局部来看,调水对调出点区有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其影响。

东线调水的影响1、东线工程规划调水总规模为800~1000m3/s,年调水量150亿m3左右,分别占长江年均流量和径流量的3.0%和1.5%,比重都很小,对引水口以下长江的水位、河道冲淤变化和长江口的拦门沙,不会有大的影响,遇长江枯水,可通过调度管理予以减免。

南水北调的影响

南水北调的影响

南水北调的影响一、正面影响1.社会意义(1)解决北方缺水;(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3)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4)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5)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

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2.经济意义(1)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2)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3)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的经济增长;(4)扩大内需,促和谐发展,提振国内GDP。

3.生态意义(1)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2)改善北方当地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3)利于回补北方地下水,保护当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4)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5)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

二、负面影响1、南水北调的工程自提出后就引起了社会广泛的争论,反对者主要认为南水北调工程耗资巨大,涉及大量的移民问题,调水量太少,发挥不了经济效益,调水量过多,枯水期可能会使长江的水量不足,影响长江河道的航运,长江口的咸潮加深,更有可能引发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生态危机。

目前在建的“三线”同时引水方案,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仍可能超出了中国“专家”们的想象。

2、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原有的蓄洪、发电作用出现了较大争议。

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的同时作用,可能会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包括生态和航运),尤其是在旱季和枯水期。

3、因为2010年初的中国西南大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所总工及灾害与环境研究中心总工刘树坤对南水北调工程提出了质疑。

他认为,西南这次出现百年难遇的干旱,应该对水文资料重新修订,对干旱出现频率,可能性都要重新评估。

南水北调的背景地理意义

南水北调的背景地理意义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提高了北方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保障了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水资源的增加也有助于提高北方地区的卫生条件,减少疾 病的发生。
03
CATALOGUE
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
对水资源的影响
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
南水北调工程通过将长江流域的水资 源调往北方,有效缓解了北方地区的 水资源短缺问题,为当地的生产生活 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3
积极参与国际南水北调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
管理经验。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 2
加强区域水资源配置
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满足各地区生产和生活用 水需求。
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南水北调工程,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 繁荣。
3
加Hale Waihona Puke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改 善和可持续发展。
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02
CATALOGUE
南水北调的地理意义
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丰富,而黄淮海流域水资源相对匮乏,南水北调工 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配置,缓解了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使得北方地区能够利用南方的水资源,优化了水资源配置 ,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土壤类型
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也不同,如黄 土、沙土和红壤等,对土壤保护和 修复提出了要求。
社会经济背景
01
02
03
人口分布
北方地区人口密集,水资 源相对短缺,而南方地区 水资源丰富,人口相对稀 疏。
经济发展
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 后,南方地区经济发展较 快,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更 高。

南水北调对环境与经济的影响研究

南水北调对环境与经济的影响研究

南水北调对环境与经济的影响研究一、绪论南水北调是我国分布最为广泛、覆盖区域最广、投资总额最大的水利工程,旨在解决我国华北地区长期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该工程的实施对环境与经济均有着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从环境与经济两个方面分析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

二、南水北调对环境的影响1.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南水北调工程涉及的流域面积较大,工程建设及运行期间会对生态环境带来破坏,尤其是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更加严重。

2. 水资源利用及调配出现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导致水资源向华北地区调配,长时间的水资源移动及紫外线照射和涂层人工射线消除增强故出现水质变差,周边地区户外休闲活动的人群会不自觉地受到污染。

3. 影响其它生态系统南水北调工程会造成水质变差,可能会导致一些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三、南水北调对经济的影响1. 对地方经济带动效应显著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周边地区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使得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并带来就业机会。

2. 改善区域生产生活水平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经济水平得到提升,区域生产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3. 促进区域统一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其实施将有助于促进区域内资源的统一建设,提高整个地区的竞争力。

四、结论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环境与经济都有正面与负面的影响。

虽然工程建设及运行期间对生态环境有所破坏,但对周边地区经济及生产生活水平的提升也是显著的。

因此,在实施该工程的同时,需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并制定相应政策,以减少负面影响。

在经济及社会尤其是生态建设的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对中国的水资源分配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力。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1.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调水的方式,将长江的水资源输送到北方地区,满足北方地区人民对水资源的需求,解决了北方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的严重缺水问题,保障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2.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北方地区是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平衡区域的发展差异:中国的地理环境非常复杂,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地区则相对匮乏。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通过调水的方式将南方的水资源输送到北方,可以缓解南北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1.生态环境的改善: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得北方地区得到了水资源的补充,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水环境,提高了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特别是北方干旱的地区,由于缺水问题的解决,可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改善土地的肥沃程度,促进植被的生长。

2.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使得南方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了南方地区水资源的浪费。

南方地区的水源往往需要通过排放到大海中来实现排水,南水北调工程可以将这些水资源转移到北方地区,使得南方的水资源得到更加合理和可持续的利用。

3.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满足北方地区人民的正常用水需求。

缺水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避免因为水资源短缺而引发的社会动荡,保障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总的来说,南水北调工程对改善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和促进北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也注重了对环境的保护,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实施,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及效果评估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及效果评估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及效果评估中国南水北调工程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自2002年开工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该工程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还在环境保护、农业发展、生态修复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本文将从意义和效果两个方面对中国南水北调工程进行评估。

一、意义评估1. 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中国北方地区自然水源匮乏,地下水资源持续开采导致水位下降,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

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水调解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

工程建成后,为北方地区提供了巨大的水资源保障,有效缓解了水源紧张的状况。

2. 加强区域经济发展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中国北方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机遇。

由于北方地区水资源的匮乏,很多工业和农业项目无法得到充分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实施,使得这些项目得以顺利推进,促进了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3. 促进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了中国水资源的跨流域调剂,使得水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配置。

通过引水调水,将水源从相对丰富的地区引往相对贫乏的地区,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分配,提升了整体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资源的浪费。

4. 有效推动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南水北调工程不仅仅是把水输送到北方,更重要的是为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提供了机会。

借助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水,对水源地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使得北方地区的湖泊、河流等水体恢复了生态平衡。

工程的实施还有效降低了地下水位下降的速度,保护了地下水资源。

二、效果评估1. 北方地区水资源保障效果显著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得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保障能力大大提升。

根据相关数据,工程建成后,每年能向北京输送超过3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有效缓解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众多北方城市和农田得以受益,居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2. 经济发展稳步推进南水北调工程为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矛盾,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首先,调水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应用大量现代高 新技术,有利于大范围内对高新技术的普及,促进 受水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二,这项 巨大工程的实施,将带来无数个就业机会,有利于 发挥部分受水地区的劳动资源优势,在一定程度上 缓解地区就业压力。第三,调水工程纵贯南北,横 跨无数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名城,这将有效促进沿 线受水地区文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其中生态旅游 成为关注之焦点,使得生态旅游取得质的发展。
除此之外,调水区域使河流径流量和水量大幅 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河水的自净能力,有 效地改善了水质,为水生动物的生存繁衍创造了良 好的栖息环境。水环境的改善,植被的增加,也为 鸟类等陆生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业科技
第 38 卷
蚀导致生态环境不断退化,与 1950 年相比,天然
林面积减少 6%,森林储量减少 70%,草地退化率也
2 南水北调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乃生命之源,万物生长之根本。对沿线地区 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具有重要意义。南水北调建成 后,为了保护水资源的安全,在沿线周围设计了绿 化带,不仅起到了美化环境和保护水污染的作用, 而且有利于增加植物多样性。以焦作为例,南水北 调从市区横穿而过,为其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增 加了植被覆盖率。据有关调查报告,南水北调通水 后,焦作市山阳区绿地面积增加到 246 355 m2,植 物种类达到 216 种,有效地增加焦作市的植被覆盖 和植物多样性。
南水北调工程横跨大半个中国,工程的实施将 会对沿线地区的城市产生重要影响,改善城市的生 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南水北调工程还将影响沿 线地区的功能结构,将带动区域农业、工业、服务 业等产业的发展;同时,工程的实施,也将加强受 水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 这都将促进沿线地区城市化发展进程,使城市整体 发展达到一个高度。
(1.国有焦作林场,河南 焦作 454000, 2.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河南 焦作 454150)
:南水北调是我国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分东线、中线和西线 3 条调水路线引长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 到北方地区,从而缓解我国南涝北旱的局面。南水北调的成功实施,对沿线地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 可以直接带动沿线乃至整个华北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带来诸多间接效益,如在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增加 生物多样性、美化景观以及调节局部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水污染打破了原有水系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平 衡。水环境严重失调,从而导致各种水生生物不适 应现有环境而逐渐死亡,最终水系超过自身的净化 能力而崩溃。因此,区域水污染发生时首当其冲受 到伤害的就是水生生物。例如山东的南四湖和焦作 市的河流等很多地区早期水污染异常严重,水生生 物多样性减少,南水北调修建后,对这些地方的水 源进行治理,现在水生生物数量正在慢慢增加。
:南水北调;社会经济;生物多样性;景观;水源涵养;水土保持
:F 326.7
:B
:1003-2630(2018)03-0037-03
我国水资源分布很不平衡,南方用水供大于 需,北方用水供不及需。为了解决北方对水资源日 益增长的需求和水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更好地协 调水资源供需关系,促进华北经济加速发展,我国 启动了南水北调工程。
1 对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8-06-10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11022)
南水北调工程有利于沿线地区脱离水资源匮
38
河南林
乏的瓶颈,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受水区为矿产资
源富集和工业集聚的区域,水资源的贫乏使得地区
发展受到明显的抑制,以至于区域的资源优势不能
转化为经济优势。调水工程的实施将缓解这一发展
蚀量 0.4~0.5 亿 t。周志强等人运用遥感影像监测分
析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平均值被
覆盖率从 2000 年的 67.5%增加到 2009 年的 72%,
植被覆盖率总体上呈增加趋势。
水为景观之魂,城市因有水而有灵性。我国大 多数城市缺水,尤以华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严重不 足,而用于生态景观建设上的水资源就更少。南水 北调工程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地因气候等自然 因素造成的水质问题,回补了区域的地下水,降低 了北方土地的荒漠化,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达到 保护当地的生态景观的效果。据统计,南水北调一 期工程通水后,增加林地面积 9.83 万 hm²,森林生 态系统带来 30.32 亿元的效益;增加湿地面积 4 530 hm²,生态环境效益价值达 7.26 亿元。
南水北调工程实施跨流域调水,使受水地区的 缺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可基本满足受水区较长时 期内工业与城市居民用水需要,为更多产业的发展 创造机会;其次,工程的实施除了为沿线地区商业、 交通运输业、农业、建筑业等方面带来经济直接增 长之外,更重要的是改善了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状 况和产业生产条件,推动了地区各产业生产力的发 展,使其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成区域自身的经济优 势,从而改善了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第 38 卷第 3 期 2018 年 9 月
河 南 林业科 技 Journal of Hen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38 No. 3 Sep. 20 天平 1,赵令福 2,杨桦 2,崔明洁 2,张雄坤 2
南水北调是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流域是以河 流为中心、两个分水岭间有明确边界的自然区域。 我国古代的京杭大运河就是一项跨流域调水工程, 近现代以来,在国际上很多国家如美国、前苏联等 都曾尝试过跨流域调水,重新分配水资源,并取得 很好的效益。目前,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 24 个国家已建、在建或拟建跨流域调水超过 160 项。 在南水北调启动以前,我国局部地区已建有调水工 程,有引黄济青工程、东深供水工程以及引滦入津 工程等,这些调水工程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经 济的发展。南水北调的成功实施,不仅可以直接带 动全国经济的增长,而且可以带来间接效益如水源 涵养与水土保持、南水北调沿线地区生物多样性增 加、美化景观以及调节局部气候等。
从 1980 年的 17.23%增加到 20 世纪 90 年代末的
32.97%。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以来,国家和地方联合
对沿线地区的困难地如矿区、石漠化地区、土壤破
坏严重地区进行整改,2007 年启动的南水北调丹江
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每年将增加植被覆盖率 15%~20%,增加水源涵养 4 亿 m3 以上,减少土壤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