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我不能失信》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我不能失信》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耀、庆”等5个生字,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3、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通过重点句子的分析,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
四、教学设计(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
板书课题,(板书:我不能失信)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把自己新学到的生字词读给同桌听一听出示词语:叠.花篮解释.歉.意道歉.盼.着(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学习生字。
(1)耀庆盼叠歉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注意读准:前鼻音“盼、歉”,后鼻音“庆”。
(2) 识记生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熟字加偏旁:“广+大=庆”“目+分=盼”“兼+欠=歉”猜谜语:“鸦背夕阳红”谜底是“耀”。
形近字比较:桑一叠歉一谦(3)认读生字词(以多种形式,如猜读、开火车读等。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个短文中不理解的词义①失信:违背协议或诺言,丧失信用。
②道歉:为不适当或有危害的言行承认不是;承认使人委屈或对人无礼,同时表示遗憾。
③歉意:抱歉的心意。
④后悔:为了过去的作为或为了没有做到的事而感到懊悔。
5、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
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我不能失信》优秀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我不能失信》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大意,通过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的语句,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心理,从而感受人物的品质。
2.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从而做一个诚信之人。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方法:1.教法:引导法,情景教学法。
2.学法:合作探究,表演法,自读自悟法。
教学准备:课件,板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个词“诚信”进行讲解。
二.新授:(一)复习重点词语:1.指名读,教师指导;2.开火车读,学生互评;3.全班齐读。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学生回答:1.故事发生的时间?2.故事发生的起因?3.故事的主要人物。
(三)学习2-9自然段:1.自由朗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爸爸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妈妈说的话,用双横线画出宋庆龄说的话。
2.分角色朗读课文,解决问题:(1)宋庆龄去伯伯家了吗?为什么?(2)爸爸妈妈是怎样劝说的?(3)劝说后宋庆龄的决定是怎样的?(四)读第十自然段并解决问题:1.宋庆龄等小珍的结果如何?2.用课文原话回答宋庆龄为什么没有后悔?(五)讨论深化:学习完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的对不对?喜欢文中的小珍吗?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样做?三、小结:课文讲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宋耀如一家准备到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想去。
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叠花篮,爸爸妈妈劝她回来再教,但她为履行自己的诺言还是留了下来。
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板书设计:21.我不能失信时间: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起因:宋庆龄期待去伯伯家经过:爸爸劝她回来再教妈妈建议回来解释庆龄决定留下来等小珍结果:小珍没来,但宋庆龄不后悔作业布置:阅读一个和诚信有关的故事,推荐《卖火柴的小男孩》。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三篇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三篇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1一、活动设想:1、针对近来这一段时间年段出现一些小偷小摸的现象,对学生进行教育,着重教育同学们要以“诚实为本,守信做人”。
二、活动目的:1、通过同学们的讨论,给出“诚信”的具体的解释。
2、使同学们对“诚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活动方式:以同学之间讨论、发言为主,老师旁听,节目辅之。
四、活动内容及过程安排:主持人:莎士比亚曾说过:“真诚是伪善的天敌,它能赢得所有人的心”。
雨果也曾经说过:“大海是冬季的礼拜堂,背信是地狱的礼拜堂。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是弘一大师的教诲。
泰戈尔也曾这样描述:“虚伪的真诚,比恶魔更可怕。
”我们还记得那些美丽的传说: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坐上了王位;美丽的公主拒绝了父王那美丽却没有香味的鲜花;还有伴随着我们同年的狼来了的故事。
节目一:学生讲述“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坐上了王位”了的故事,同学们讨论对这个故事的看法。
同学A: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必须要有诚信。
同学B:有信用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同学C:我们这里要讲的是“诚信”,做出选择最重要的标准和出发点也应是“诚信”。
“诚信”乃诚实守信,守信则就是要实现自己的诺言,一言九鼎。
……主持人:非常精彩的讨论。
虽然只是讨论,但大家积极的发言却像是一场辩论。
无论如何,先让我们把心静下来,欣赏一首中文歌轻松一下。
主持人:短暂的轻松之后呢,我们又要言归正传了。
刚才我听出同学们的讨论中,“信用”者占了绝对的优势。
看来,“诚信”在我们现代学生的眼里并没有贬值。
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对“信用”看法。
节目二:学生讲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学生进行评论。
主持人:即使是在寓言故事里面,诚信故事也有很大的比例,比如我们马上学过的,和即将要学习的《乘船》,《期行》,《蔡勉旃坚还亡友财》等等。
节目三:学生讲述《乘船》,《期行》,《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小故事,同学们看书,重新温习课文。
节目四:学生讲述“狼来了”的故事。
学生进行评论。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21 我不能失信(教案)

21.我不能失信
《我不能失信》教学片段
◆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重点)
(学生自读对话内容)
师:庆龄和父母的对话,主要说了什么呢?
生:主要说了她不能去大伯家的原因是她不想失信于小珍。
师:我们一齐读读庆龄的话,体会她诚实守信的品质。
(课件出示:“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
师:庆龄知道改天再教小珍叠花篮是可以的,但是她怕小珍来了会扑空。
这说明她是一个为他人着想的人。
当妈妈劝她时,她又说了什么呢?
(课件出示:“不,妈妈。
您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
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见到她时向她道歉是可以的,但我已经想起来了,就不能失信了!”)
生1:庆龄认为如果自己假装忘记了这件事,不仅是失信,更是欺骗的表现。
生2:这种明知故犯的行为,比无意中失信更不对。
师:是啊,这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宋庆龄。
如果在你身上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你会怎么办呢?
生1:现在通讯很发达,我会给小珍打电话,征求她的意见。
生2:我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我也会像庆龄那样做。
师:你们说得真好。
大家把掌声送给他们!
(师生齐鼓掌)。
语文《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精选11篇)

语文《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精选11篇)语文《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篇1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部编本20xx版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4课主题:追忆幸福童年课时:第一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基于识字写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基于阅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基于口语交际:学会认真倾听,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
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
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本文作为略读课文,教学时可适当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与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成果,体会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的能力。
3.学情分析基于识字写字:生字中“耀、叠、歉”三个字笔画较多,不易识记,“庆、盼”二字相对难度小一些。
基于阅读:课文情节简单,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验,理解课文不会有很大难度。
对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停留于表面,理解不够深刻,不太会联系生活实际。
基于口语交际:学生能认真倾听,但不能够很准确流畅地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目标1.认识“耀、庆、盼、叠、歉”5个生字。
2.能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结尾处宋庆龄的话,体会学习人物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评价任务1.运用多种方法,会认“耀、庆、盼、叠、歉”五个生字。
2.通过朗读、默读、听范读能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结尾处宋庆龄的话,并能体会人物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谈话导入激趣揭题(3分钟)活动一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1 我不能失信》教案_4

三年级下册语文《我不能失信》教案【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使学生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搜集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1.本单元主题是童年,童年是纯真的,童年是难忘的,童年是七彩的,在每个孩子心里闪耀着光芒,令我也陷入了童年的回忆。
这首歌曲大家是否会唱,我们一起来欣赏。
《采蘑菇的小姑娘》2.亲爱的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
板书课题,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4.检查预习情况,出示课件,认读词语。
二、初读感知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课件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⑵文中讲了哪几个人?⑶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串起来概括大意)2.庆龄想不想去呢?从哪可以看出?学生回答(出示课件)分析重点词语。
3.可她为什么又不去了呢?如果是你,怎么办?4.父母是如何劝说她的?她又是如何说的?(分组读,抽读,分角色读)5.讨论: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你是如何解决的?三、情感升华1.庆龄年龄不大,但她心中信用第一,所以她说不能失信。
当你焦急地等待一个人时,会怎样?庆龄做了什么?2.妈妈回来说她一个人在家多没意思,她怎么说?四、小结。
五、本文表现人物品质时运用了什么描写?(语言、动作、神态)今后运用在你的习作当中。
六、我们读了庆龄童年的故事,心灵上有了很大的震撼,咱一起看看从小诚实守信的她长大后为国家做了哪些贡献?(出示资料袋)七、布置作业:搜集其他名人的资料,下节口语交际课上交流。
板书设计:我不能失信爸爸改天再教妈妈回来解释宋庆龄留了下来诚实守信(语言、动作、神态)。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我不能失信》人教(部编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我不能失信》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我不能失信》选自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本课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和口语交际。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课文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我不能失信》,理解课文大意,感受诚信的重要性。
2.生字词学习:学习本课生字词,如“诚、信、诺、践、约”等,掌握字音、字形和字义。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不一。为此,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如组词、造句等,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诚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实践活动中,我鼓励学生们分组讨论,并进行角色扮演。这一环节的效果超出我的预期,学生们不仅积极投入,还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证明了我的教学方法是有效的。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诚信的基本概念。诚信是指真诚、守信、履行承诺的品质。它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石,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诚信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1.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之一【教学设想】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体会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名人小时候的故事,题目是《我不能失信》。
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题来读一读。
你能说说“失信”是什么意思吗?“失信”的反义词是什么,你知道吗?(守信)课文在写谁呢?说她在哪件事情上很守信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小黑板出示朗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1)借助拼音读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2)读通课文。
(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3)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1)课文一共用几个自然段?课文中的我是谁呢?(2)指名朗读课文。
出示课件。
纠正字音“叠花篮、解释、歉意、道歉盼着”。
注意读准前鼻音“盼歉”,后鼻音“庆”。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交流。
三、设疑解惑,主体感悟。
1.宋庆龄为什么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2.小珍最后来了吗?3.面对小珍的失约,宋庆龄心里是怎么想的?四、再自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五、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守信”两字的理解二、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宋庆龄小时侯一件什么事,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呢?2.生交流。
3.课文从那些语句看出宋庆龄守信用呢?课件出示句子。
(1)“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改天再教小珍吧。
”爸爸说说完,拉起庆龄的手就要走。
宋庆龄摇摇头:“不行!不行!小珍来到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让学生体会宋庆龄一直想去伯伯家,如此想去却不能去,表明了宋庆龄为守信用作出的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4.渗透诚实守信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明白诚信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诊断预习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呈现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达标教学
(一)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2)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3)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
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二)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
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三)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检测反馈
1.辨字组词。
准()级()
盼()难()
极()扮()
2.选词填空
维持
维护
(1)我们要()班集体的利益。
(2)爸爸靠修自行车()着一家人的生活。
信用
信任
(1)老师和同学都很()班长李刚。
(2)我们要向宋庆龄那样,做人就要讲()。
板书设计:
8、我不能失信
去伯伯家
约小珍叠花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