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食障碍——原因
心理学与饮食认识饮食障碍及其心理原因

心理学与饮食认识饮食障碍及其心理原因心理学与饮食认识:饮食障碍及其心理原因导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与饮食认识紧密相关。
近年来,饮食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并对个体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饮食障碍的心理原因,并通过心理学的角度为其解决方案提供思考。
一、什么是饮食障碍饮食障碍是一种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对饮食行为的异常控制和扭曲认知。
常见的饮食障碍包括:厌食症、暴食症和暴食-净化综合征(俗称“贪吃并催吐”)。
这些障碍可能导致体重波动,身体健康问题以及心理和社交困扰。
二、饮食障碍的心理原因1.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在饮食障碍中扮演重要角色。
个体倾向于产生对自身形象和体重的高度关注,将其视为自我评价的重要指标。
不完美主义、低自尊和情绪调节困难等个体特征也可能导致饮食障碍的发生。
2. 社会文化因素如今,社会标准对于身体形象的要求越来越苛刻。
媒体的影响和社会对于瘦身的推崇使得饮食障碍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社会文化对于饮食行为的期望和评论对个体的形象体验产生重大影响。
3. 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对于个体的饮食行为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离异、家庭成员的饮食行为和对体重的评价等都可能对个体的饮食心理产生深远影响。
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的饮食习惯可能成为饮食障碍形成的重要因素。
三、解决饮食障碍的心理干预1.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治疗饮食障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家族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等。
认知行为疗法旨在帮助个体改变对形象和体重的扭曲认知,并从而改变不健康的饮食行为。
家族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则强调个体与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
2. 营养教育饮食障碍患者可能对饮食知识存在误解,缺乏科学的饮食认识。
通过提供准确的营养教育,帮助个体树立健康的饮食观念,构建科学的饮食习惯和规律的饮食行为。
3. 心理支持与情绪管理饮食障碍个体常常遭受自卑、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困扰。
心理支持和情绪管理的干预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面对和处理负面情绪。
进食障碍_优质资料

建立互助群体
03
鼓励建立进食障碍患者的互助群体,让患者之间能够相互理解
、相互支持,共同面对困境,加速康复过程。
06
预防与科普教育
一级预防
健康饮食习惯培养
从儿童时期开始,家长应引导孩子培 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包括定时定量进 餐,避免偏食或挑食,鼓励孩子尝试 各种食物。
心理健康关注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关注孩子的心理 健康,建立积极、支持的家庭和学校 环境,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身体形象 和自我价值观。
症状表现
症状包括极度追求苗条、 体重过轻、自我诱导的呕 吐、滥用泻药和间歇性暴 饮暴食等。
流行病学概况
患病率
进食障碍在各年龄层均可发生, 但以青少年和年轻女性为主,患
病率较高。
地域差异
进食障碍的患病率在不同地域、文 化背景和社会经济状况下存在一定 差异。
趋势变化
随着社会发展,媒体影响等因素, 进食障碍的患病率有上升趋势。
这些进食障碍都伴随着严重的身 体健康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如 果有相关症状出现,应及时就医
并接受专业治疗。
03
病因与病理生理
心理因素
压力与焦虑
长期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可 能导致个体通过控制进食 来寻求安慰或缓解情绪。
体象认知障碍
对自身体重和体形产生扭 曲的认知,即使体重正常 或偏低,仍认为自己过胖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进食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营养不良、代谢紊乱等并发症,医疗机构应提供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确保患者的身体 健康。
科普教育与宣传
提高公众认知
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等途径开展进食障 碍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进食障碍的 认知和理解,减少歧视和误解。
VS
专业培训与教育
心理学概念知识:心理学与饮食障碍

心理学概念知识:心理学与饮食障碍心理学与饮食障碍饮食障碍是一种涉及到身体、情绪和心理健康的综合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对自己体重和外貌的过度关注,以及对食物的严格限制和控制。
许多人认为饮食障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问题,但事实上,它往往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心理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探讨饮食障碍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各种方法为患者提供治疗和支持。
饮食障碍的类型饮食障碍的类型主要包括:厌食症、暴食症和贪食症。
厌食症患者往往会限制自己的饮食量,甚至拒绝进食,导致体重过轻、疲乏、头晕等症状。
暴食症患者则表现为极度的食欲暴发,会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的食物,随后往往会感到内疚、羞耻和自我厌恶。
贪食症则更多地表现为无止境的饮食行为,不受控制地吃进大量的食物,导致体重过重、健康状况不佳等问题。
饮食障碍的心理因素饮食障碍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通常是生理、遗传和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
许多患者都存在心理失衡的问题,包括抑郁、焦虑、自我负罪感、自我否定等。
他们对自己的身体和外貌过度关注,往往会将其作为自我价值和认同的标准。
他们可能感到自己的身体与自己的理想相差太远,因此试图通过限制食物和减轻体重来达到理想的目标。
除此之外,饮食障碍患者还可能存在其他的心理问题,如进食紊乱性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这些问题可能在患者的病理心理构成中起到重要作用,导致了他们对食物和身体的异常关注和控制。
心理学的治疗方法心理学家们通常使用各种方法帮助饮食障碍患者,最常用的是认知行为疗法(CBT)。
该疗法旨在帮助患者发现他们的不健康习惯和思维方式,并逐渐改变这些习惯。
认知行为疗法的主要目标是帮助患者发现自己的认知和情绪,并通过不同的方法学会处理它们。
疗法一般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包括了多种技术,如心理教育、改变认知、暴露疗法等。
除此之外,大多数饮食障碍患者还需要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的支持。
药物治疗通常用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主要是为了帮助他们缓解情绪和压力,减少对食物的强烈渴求。
进食障碍,一个舌尖上的精神心理问题

进食障碍,一个舌尖上的精神心理问题作者:李丹彦来源:《健康管理》2016年第08期进食障碍属于心理精神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类疾病,简单点说,就是由于心理、精神上的原因,引起身体的某些系统活动异常(如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进而导致身体一些本身正常的功能不正常了。
从表现上来讲,进食障碍主要是“吃”这个行为的不正常,主要可以分为“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
所以,我们可以把进食障碍简单理解为“一个关于『吃』与『不吃』的精神心理问题”。
据有关数据统计,世界上约有3%的青年及成年人患有严重的进食障碍症,其中年轻人占了10%,而男女比例为1:10。
这意味着:绝大多数进食障碍患者为年轻女性;青少年时期是进食障碍主要高发时期。
后果很严重!厌食症的最严重的健康风险是死亡,死亡原因或为“大幅度体重降低”,或为“自杀”。
此外,厌食症可能造成的其他问题包括:心脏病;月经紊乱或闭经;不孕;发育迟滞;大脑和神经损害;癫痫;感觉丧失;贫血;……而贪食症相关的健康问题不像厌食症那么严重,部分原因是大部分贪食症者体重都在正常或超重水平。
但贪食症可能导致的病症有:牙齿和牙龈问题;肌无力和心律不齐;消化问题(如便秘)。
此外,还有可能引发心理疾病和其他社会适应不良行为,如:抑郁;性滥交;偷窃;酒精和药物滥用。
人活一张嘴,“吃”的行为不正常,就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而正确识别进食障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根据精神病学界权威的第五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的诊断标准,下面一些指标可用以识别贪食症和厌食症。
此外,可以通过“进食障碍调查量表”进行自我测试,了解有没有进食障碍的认知或行为症状。
厌食症的主要症状表现有:1.体重明显下降通常,患者的体重与标准体重相比,会低出至少15%。
DSM5指出,那些由于原本就肥胖,虽然体重骤减、但还没降至低于正常值15%的人群,也应纳入“高危人群”范围。
2.对体重的认知歪曲患者会表现出对“体重增加”或“变胖”的高度恐惧,甚至有的人已经明显消瘦了,仍认为自己“太胖”,并且对于体重过低的危害性不以为然。
住院精神病患者进食障碍的原因及护理

3 进 食前 应准 备好清 洁 的餐 具 ,劝 说其洗 手 养成 良好的饮食 习惯
进食 时 ,值班 人员要 密切关 注患者 的进 食情况 ,防止把 饭菜倒 掉 ,有 的患者有 被害妄想 症 ,因怕 其饭菜 中有毒而拒 绝进 食 ,可采 取共 同进餐的方 法 ,将饭分 好后让别 人先吃 或 先 尝 ,以解 除疑虑 。有的患者有 自罪 妄想 ,可将饭 菜搅拌 在
7 对 意 向倒 错 患者
应特 别加 以注意 ,如 可设专人看 护 ,耐 心地做说 服解释 工作 ,严 防吃进污物 ,必要 时可给予 约束保护 。
8 对幻 昧、幻嗅 ,命令性幻听的患者
护 理人员要 与其建立 良好 的护患关系 ,对患者要 诚恳 耐
1 病 人 开 饭 时 除 必 要 的 工 作 外 ,全 N - r 作 人 员应全部投入到为病人的开饭 中
关 键 词 :进 食 障 碍 ;拒食 ;精 神 疾 病 中 图分 类 号 :R4 7 3 . 7 4 文 献 标 识 码 :B D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3 . 1 5 . 3 5 1
O 引言
应 密切观察 及组织病 人 ,以免遗漏病 人进餐 ,不管 任何 类 型 的患者 ,护 士应 一视 同仁 ,要尊 重病人 ,并且 了解 各类 患者 的 心理 状 态 ,熟悉 患 者 的一 般情 况及 病 情 变化 ,掌 握 病 人 的饮食 习惯 及爱好 ,为 病人 创造一 个 良好 的进食 环境 。
起 让患者 觉得是剩 饭 , 吃过后 可 以减轻 罪孽 , 因而才进 食 , 对 执拗 、木 僵 患 者 ,把食 物 放 在他 的 床边 ,让 其 他患 者 离 开后 , 方 可进食 。药物 引起的吞 咽 困难 患者 , 可 采用 鼻饲 法 , 如 果 以上 方 法无 效 或拒 食 时 间长 短 ,应采 用 鼻饲 或静 脉 输 液 ,以保证 患者 的营养 ,维 持水 、电解质 和酸碱平衡 。
变态心理学-第7讲(进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症诱发因素
体像期待:是指人对自己体貌特征的一种心理期待。
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往往会对自己有体像期待,害怕 自己变胖。
• 周围人 的评价
缺乏自信
模仿偶像
•自身 “ 仿同”
• 疯狂节食 过量运动 催吐
减轻体重
神经性厌食症临床表现
• 核心症状:对肥胖的强烈恐惧以及对苗条的狂热追求 (对体形体重的过度关注)
神经性厌食症的特点
1、有一种对增重及失去饮食控制的病态恐惧; 2、患者永远不会满意于自己减轻的体重; 3、患者不会主动求医,因为它们不认为自己不正常; 4、非常难以治愈,甚至会危机生命。
其它问题:
➢ 舞蹈演员等对体形要求较高的群体,有更高风险罹患此症。 ➢ 患有神经性厌食症的15—24岁女性,其死亡率是人群中同
• 体重明显下降,与标准体重相比减少了 15%或以上; • 尽管体重已经低于标准体重下限,仍然极度害怕体重增加; • 女性闭经(至少持续三个月未来潮),男性性功能低下(青
春期前的患者性器官幼稚型); • 不是任何躯体疾病所致的体重减轻、节食,也不是任何一种
精神症状的继发症状;
二、神经性贪食症
是一种以反复发作性暴食及 强烈的控制体重的观念为特征的综 合征。年龄及性别分布类似于神经 性厌食,但发病年龄稍晚高峰期 15—21岁。这些障碍可被视为持 续的神经性厌食的延续。与神经性 厌食不同的是体重是正常的,女性 的月经正常。
(C)神经性厌食症
(D)暴食症
【答案】C
2.神经性厌食症的核心症状是( )
(A)暴食和泻出行为 (C)体重严重降低
(B)过度运动 (D)对肥胖的强烈恐惧及对苗条的狂热追求
【答案】D
3.简述进食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你了解进食障碍么

116 I FOOD INDUSTRY I理论THEORY你了解进食障碍么?文 宋佳桐长春吉林师范大学暴食症与贪食症在表现上有许多共同点,即二者都有反复发作的暴食行为,并且在暴食之后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出现羞愧、内疚、自责等情绪,但暴食症患者几乎没有补偿性行为。
虽然没有补偿性行为带给身体的过度伤害,但痛苦抑郁的情绪也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二、进食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引起进食障碍的原因多种多样,也不仅仅是由于个人对自己身材的过分要求,至今我们也没能找到确定的结论,因为构成这种障碍的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叠加性。
因此在分析成因时,也不能一概而论。
(一)由于个体追求“完美主义”年轻女性对于追求所谓的骨感身材的迫切需求,希望身材更纤细、体重数值下降,在一般性的节制饮食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之后,便开始采取极端的减肥方法节食,从而引发暴食。
有研究表明,在青春期有节食行为的少女患上暴食症和厌食症的比没有暴食行为的人群高出8倍多。
从节食最开始的克制食欲,演变成恐惧食物,到最后形成无法进食的情绪性厌食,这也是大多数厌食症患者进食障碍的形成过程。
而一般患有进食障碍等心理疾病的人群的体重和BMI 指数都在正常数值范围之内,而体重超重或者体脂偏高的人群患有暴食和厌食的几率普一、概念的界定进食障碍是一种与食物、体重和体型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
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目前严重进食障碍疾病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和神经性暴食症三种。
根据国内的调查显示,患进食障碍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女性患病远高于男性,青少年患病几率高于成年人,而厌食症是精神障碍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占到5%-20%,其中的20%死于自杀,80%死于各器官衰竭带来的躯体并发症。
神经性厌食症以节食为手段,以体重和BMI 过低,过分关注体重和身材,持续阻止体重恢复为外显特征。
厌食症患者体重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心理上害怕体重的增加,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各种影响体重的行为,例如:减少能量摄取,断食节食;补偿性行为,催吐使用泻药,过度运动。
食欲障碍的心理原因和症状

食欲障碍的心理原因和症状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食欲障碍在若干年内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
食欲障碍是指个人对于食物的摄入出现异常,包括暴食症、厌食症和暴食-呕吐症。
这些心理障碍不仅对个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而且会对其心理状况和社交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食欲障碍的心理原因和症状,并试图为患者及其家人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食欲障碍的心理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心理压力是导致食欲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压力源包括学业和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自我价值感降低等。
这些因素会引发个体心理上的不适,导致对食物产生异常的需求。
其次,情绪问题也是食欲障碍的重要心理原因。
情绪问题常常表现为焦虑、抑郁、孤独和自卑等,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患者对食物的摄入和认知,从而引发食欲障碍。
再次,个体的自我认知和劣等感也与食欲障碍有关。
患者常常对自己的身体形象和体重抱有不满或者产生畸形的认知,进而采取极端的节食或者暴食行为。
此外,家庭环境和社会文化也可能对个体的食欲障碍产生一定的影响。
食欲障碍的症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暴食症、厌食症和暴食-呕吐症。
首先是暴食症,患者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食物,但缺乏对食物摄入的控制能力。
暴食症患者经常感到羞耻、内疚和自我厌恶。
其次是厌食症,患者因为对自身体重和外貌的不满而采取极端的控制食欲行为。
厌食症患者减少食物摄入量,经常出现体重过低、虚弱、营养不良等身体问题。
再次是暴食-呕吐症,患者在暴食之后故意引发呕吐行为或者使用泻药、利尿剂等方式排除体内摄入的食物。
这种行为常常伴随有内疚感和自我惩罚的思维。
针对食欲障碍的心理原因和症状,我们可以提供以下一些建议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首先,建立健康的心理辅导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帮助患者调整不健康的心理认知和情绪问题,从而减少食欲障碍的风险。
其次,加强社会支持和亲密关系。
患者可以通过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和互动来缓解内心的不安和压力,同时获得理解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动因
• 家长过度控制,不许情绪宣泄,尤其是负性情绪, 对孩子的成绩和乖巧津津乐道。——牵绊家庭 • 家庭矛盾重重 • 忽视孩子的情感需要 • 孩子忽略了自己的愿望,而无法确认自己的感觉 和自我的身份。无法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 而青春期的时候,孩子要准备离开家庭,但他们 对自己的感觉都无法确认,更谈不碍 • 下丘脑功能障碍
进食障碍的原因
小组成员:吕创、李易恒、邱梦茜、 陈琦、田恬
• 进食障碍的原因有很多,许多专家一致认 为,一系列生物、心理、家庭和社会文化 因素的交互作用,导致了进食障碍的发生。
个人特质
• • • • 常有体重过重,或不当饮食习惯 焦虑及抑郁等倾向 完美主义,全或无想法和低自尊 在缺乏温情、过度控制和要求完美的家庭 环境下成长
社会文化
• 以瘦为美的社会舆论 氛围,特别当一些在 社会上有影响力、富 有的人们开始提倡苗 条的时候。 • 芭比娃娃 • 体重轻的女性被知觉 为更有女人味、更具 有魅力。——女性的 屈从地位
特殊职业要求
• 一些被定义为“美感 的”,“体重决定” 的项目 • 如芭蕾,体操,花样 滑冰,国际舞等等。 特别是模特。
社会经济及伦理因素
• 在食物丰富的社会或团体中进食障碍更普 遍,因为纤细的身体和节食备受推崇。 • “西方化”的人
情绪及认知因素
• 精神分析:情感冲突 • 不良认知:全或无的极端想法;片面的看 法;过度泛化;扩大化;归己化;情绪化 推论…… • 情感疗伤:对他人的赞同的需要,自信心 低下,频繁的抑郁感和焦虑感。——戴安 娜王菲。 • 进食障碍的人更关注他人的意见,对自己 的要求也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