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共27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共3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共38张PPT)

3、电气革命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成就

理论基础: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电磁 感应现象)
技术成就:发电机(电气时代到来的标志),电 动机,长距离的输变电技术等。
Page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拉第
出生在英国一个铁匠的贫困 家庭,只上过两年小学,14岁当 装订书籍的学徒。在七年的学徒 期间,利用订书的空闲时间,如 饥似渴、废寝忘食地阅读了许多 自然科学的书籍。后来,他毛遂 自荐,在22岁时当了大化学家戴 维的实验助手。1831年,法拉第 经过7年反复试验,发现电磁感应 现象 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示意图
Page 12
参考导学提纲

材料一:早在18、19世纪就有许多英国人居住在郊区 而到城市中工作,这种生活方式使美国人后来创造出 “通勤”一词,然而这一现象本身至少是早在 18世纪后 期到19世纪,就成为英国人当中的一种典型现象。
——欧阳萍:《论通勤生活方式与伦敦的郊区化》
1、通勤生活方式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通勤生活方式?
发明:留声机;电灯;复印机;同步发 报机;活动电影放映机
Page 10
4、电气革命的影响

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电气工业迅速发展;工业结构的重工业化 2.社会结构的改变: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3.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 的形成。 4.社会生活:增加了社会财富,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 多彩。 5.世界形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 一个整体(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消极影响:带来殖民侵略、资源掠夺、环境污染、贫富 悬殊、人际关系冷漠等社会问题、从而妨碍了世界各国 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人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课件2(28张ppt)(共28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课件2(28张ppt)(共28张PPT)
【 整 合 】 人 教版必 修三第 四单元 第13课 从蒸汽 机到互 联网课 件2(28张 ppt) (共28张 PPT)
【 整 合 】 人 教版必 修三第 四单元 第13课 从蒸汽 机到互 联网课 件2(28张 ppt) (共28张 PPT)
教材解读
一课、前“自蒸学汽时释代疑”解的到惑来
1.背景 (1)政治上:17世纪末,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 的胜利。 (2)经济上:18世纪,随着 工场手工业 的发展,应用机器进行生产成 为可能。 (3)科技上: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 2.过程 (1)18世纪60~80年代,英国人 瓦特 先后制成装有冷凝器的单动式蒸 汽机和联动式蒸汽机。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
【 整 合 】 人 教版必 修三第 四单元 第13课 从蒸汽 机到互 联网课 件2(28张 ppt) (共28张 PPT)
【 整 合 】 人 教版必 修三第 四单元 第13课 从蒸汽 机到互 联网课 件2(28张 ppt) (共28张 PPT)
[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 整 合 】 人 教版必 修三第 四单元 第13课 从蒸汽 机到互 联网课 件2(28张 ppt) (共28张 PPT)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 整 合 】 人 教版必 修三第 四单元 第13课 从蒸汽 机到互 联网课 件2(28张 ppt) (共28张 PPT)
【 整 合 】 人 教版必 修三第 四单元 第13课 从蒸汽 机到互 联网课 件2(28张 ppt) (共28张 PPT)
【 整 合 】 人 教版必 修三第 四单元 第13课 从蒸汽 机到互 联网课 件2(28张 ppt) (共28张 PPT)
【 整 合 】 人 教版必 修三第 四单元 第13课 从蒸汽 机到互 联网课 件2(28张 ppt) (共28张 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PPT课件(26张)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PPT课件(26张)
历 史 必 修 ③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3.影响: (1)生产力:工业获得了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 来,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被称为__电__气__革__命____。 (2) 社 会 关 系 : 生 产 力 的 迅 猛 发 展 改 变 着 社 会 结 构 和 世 界 形 势 , __资__产__阶__级____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3)生产方式: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_垄__断__组__织_____的形成。 (4)社会面貌: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5)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带动了机器技术体系的成熟 及各类产业组织数量的增加,产业技术及机器生产向城市聚集,吸收了大量农业 人口流入城市,开始了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化进程。
历 史 必 修 ③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探究主题2 信息技术的发展——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步对社会发展的作
技术进步对人类生活
用。
2.唯物史观:以蒸汽机、电动机 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及发展说明科
2 . 以 网 络 技 术 为 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的意义,认识 2.要注意与三次科
例,理解现代信息技
技革命的相关内容联

到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
史 必 修 ③
术对人类社会的影
系。
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
历 史 必 修 ③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电子商务出现的原因。相对于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 (共29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 (共29张PPT)

3、影响 ⑴积极影响:
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互联网开始为人们提供各种 服务; 信息经济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 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
⑵负面影响:
★垃圾信息和网络安全等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 安。主要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网络优 势传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 思想; ★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容易使青少年沉迷网上虚 拟世界,同时互联网上有害信息,严重影响了青少 年的健康成长。
第一台成功运作 的蒸汽机
1705年,纽可门 制造了可用于矿井 排水的蒸汽机。
缺陷:热量浪费太 大,效率不高;只 有简单的往复式线 性运动;只能用于 矿山抽水。
詹姆斯·瓦特
(1736—1819) 英国著名的发明家, 是工业革命时的重要 人物。他改良了蒸汽 机、发明了气压表、 汽动锤。后人为了纪 念他,将功率的单位 称为瓦特。
①环境污染开始,以化石燃料、以燃煤动力为基础,通过大量 消耗自然资源、排放工业污水来发展经济,造成了环境污染; 空所中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与煤消费量同步,汽车产生的废气、 工业污水、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大气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等, 直接污染食品污染盘中餐; ②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资本家越来越富有,工人越来越贫穷, 人际关系冷漠,阶级对抗加剧; ③加剧殖民侵略和掠夺,拉大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 的差距。
瓦特改良的蒸气机模型
2、过程
①18世纪60年代瓦特研制 出单动式蒸汽机 ②80年代瓦特发明联动式 蒸汽机 ③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 北美广泛采用
瓦特改良蒸汽机
1807年,美国人富尔 顿用蒸汽机驱动轮船, 试航成功,揭开了水上 交通运输工具的新篇章。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 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车,这台 机车在前进时不断从烟囱里冒 出火来,因此被称为“火车”。 火车的发明,使陆上交通工具 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 共26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 共26张

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
西门子( 1816 -1892)
1867 年,德意志科学家
西门子研制成发电机
1873 年,发明电动机
格拉姆( 1826—1901 )
爱迪生( 1847--1931 )发明多大千项, 爱迪生发明包括中影响最
如电灯、电报、电话、电车、电梯、 大的是电灯,被当时的报
留声机、蓄电池、打字机等。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1819 年,“萨凡纳” 号轮船成功横渡大西
洋,抵达英国。
19世纪
的欧洲
环境污染、资源浪费
对外侵略扩张
美国皮特先生的早晨
?
1898 年12月10日早晨,皮特先生被电话叫醒,加
拿大木材商已联合发表再次提高出口到美国木材的价格
的消息。电台播放的是美西战争中美国胜利的新闻报道。
全球信息网 。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 了什么新变化? 1、信息经济全面发展,加快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2、促进人们学习、生活、工作方式发生改变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三次科技的进步会对人类 社会带来哪些影响?给我们什么启示?
共同影响:
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影响人们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 环境问题、网络问题、战争问题等
力量,从此萌发制造蒸汽机念头。经过 20多年的艰辛努力,
终于完成了对纽可门蒸汽机的三次革新,使蒸汽机得到了 更广泛的应用,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后人为了纪念这位 伟大的发明家,把功率的单位定位“瓦特”。
蒸汽机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问世的?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背景: 1.政治:英国取得资产阶级革命胜利 2.经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3. 技术:科学技术为生产发展提供发现和发明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三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 (共24张PPT)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三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 (共24张PPT)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蒸汽时代
2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1
三次科技革命的概况:
背景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革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18世纪中期
19世纪中后期 20世纪四十年代
政治 前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资 本
市 经场 济劳
动 力


2020/7/12
2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中叶后,煤的广泛使
用、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才使
经 场 海外市场扩大
海外市场
济 劳 英国圈地运动提供 资产阶级革命或
动 劳动力
改革削弱了封建

人身依附关系
二战中的军事需求、 战后军备竞争和高 科技的需求
技 手工工场时期工匠 法拉第电磁感应现 科学理论的重
术 经验积累
象的发现(科研) 大突破
2020/7/12
14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1、计算机的诞生
(1)研制: 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 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埃历阿克),奠定了现代信 息技术的基础。
(2)应用:
电子计算机不仅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了基
础,而且被广泛用于生产、办公、军事等各个领域,走
进家庭。
(3)特点:
存储量大、运行速度快、体积小、轻便实用、能代
前提 国确立
立对世界的统治
资 殖民掠夺促进资本 工业革命促进殖民
本 原始积累
扩张积累了资金
市 英国“日不落帝国” 工业革命扩大了
经 场 海外市场扩大
海外市场
济 劳 英国圈地运动提供 资产阶级革命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 (共27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 (共27张PPT)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3.19世纪上半期,使用蒸汽动力的交通运输工 具的发明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以下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
A.打破了各大洲相对孤立的状态 B.缩短了欧洲与世界各大洲间的航程 C.英国借以建立起世界殖民霸权 D.便利了西方国家掠夺原料和输出资本
1、背景: ①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1946年美国研制成 第一台计算机) ②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直接原因)
2、过程: ⑴1969年,互联网产生于美国。 ⑵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中国1994年接入互联网。
互联网的诞生
(1) 1946 年,美国研 制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奠 定了 现代信息技术 的基础。
(2)诞生标志:1969年,美国国防 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 进了 互联网 的产生。
(3)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 网进一步发展为 全球信息网(WWW)。
探究5: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为我们的 生活带来了什么新变化?
3、影响:
①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使世界更紧密地连成 一体,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垄断组织出现,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矛盾加剧
早期电话 19世纪巴黎路灯 20世纪初的纽约街头
3、影响
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电气工业迅速发展; 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垄断组织出现,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 ③增加了社会财富和丰富了人们生活,人类社会进 入“电气时代”。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用煤作燃料的蒸汽机是否能完全满足工业 发展的需要呢?它有没有 弊端?
体积过于庞大,能源损耗大,动力不足, 噪音污染,环境污染,资源浪费
陈列在英国伦敦科学 博物馆内的瓦特制成 的第一台蒸汽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共23张PPT)
1
2
5
6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共23张PPT)
34
8 7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共23张PPT)
工业革命时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共23张PPT)
19世纪的欧洲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共23张PPT)
与西方比较,明清时期的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原因
经济 政治 外交 思想
中国
自然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 自然经济分散、封闭的特 性,使科技发展缺少应有 的动力
产关系产生,对科技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成为科技 发展的巨大动力。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许多国家 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良 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保障
殖民扩张,开拓市场。市场 的扩大,带动了科技的发 展和进步。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带来 “人”的解放。面向现实, 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 求蔚然成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共23张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51年万国工业博览会
英国伦敦“水晶宫”
最具影响力发明
发明
飞梭 手摇纺纱机(珍妮机) 水力纺纱机
发明时间
1733 1765 1769
发明人
凯伊 哈格里夫斯 阿克莱特
国别
英国 英国 英国
骡机 水力织布机
扎棉机 联动式蒸汽机 滑膛枪
1779 1785
1793 1782 1798
克隆普顿 卡特莱特
伊莱惠特尼 瓦特 惠特尼
2.蒸汽成果社会化的原因
政治前提:资本主义代议制的建立
经济条件:资本、市场、自由劳动力、原料 直接原因:棉纺织业市场的需求 政策支持:颁布《专利法》 科学基础:牛顿力学
正如一个学者所指出的:“在英国工业化之初,所有压倒 潜在对手的有利条件之中,没有一个条件是绝对突出的,但这 些有利条件合在一起,却形成了光辉灿烂的星座。”
钱乘旦:《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版,第216页
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人民出版社1961版,第40页
材料四 16世纪至18世纪中期英国城乡人口比例
年份 1520 1600 1670 1700 1750 城市人口比例 乡村农业人口比例 5.5 8.0 13.5 17.0 21.0 76.0 70.0 60.5 55.0 46.0 乡村工业人口比例 18.5 22.0 26.0 28.0 33.0
英国 英国
美国 英国 美国
汽船
蒸汽机车
1807
1814
富尔顿
史蒂芬孙
美国
英国
视频:瓦特与蒸汽机的故事
请同学们思考瓦特成功的因素
2.蒸汽成果社会化的原因
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即“欧洲奇迹”,几乎完全
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 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 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 胜出。伦敦附近有大片露出地表的煤层,市区内对煤
需求量极大,并有一批从事马达、蒸汽机等机器改良
的工匠,对发展煤业极有助益„„另一项“突破”是 指新大陆等殖民地的开发与利用„„
——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思考: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观点?
丰富的煤炭资源 资本、市场、原料
一批致力革新的技工 资本主义政治的确立
Hale Waihona Puke 大量自由劳动力多角度看历史问题
欧阳萍:《论通勤生活方式与伦敦的郊区化》,《东北师大学报》2011年第3期
材料二 1785年由牧师爱德蒙•卡特莱特发明了动力织布机, 后来使用蒸汽机作动力„„到1840年左右手织机已经处于被 淘汰状态,而到1860年,手织机几乎就已经绝迹了。 材料三 因为在最先使用机器的地方,机器就把大批手工工人 抛到街头上去„„ 设问:蒸汽动力对生产力有什么影响? 对社会而言:蒸汽机带动的机器逐渐取代工人,工厂取代 作坊,机器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 材料一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 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 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 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 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
——[美]兰德斯《国富国穷》
• 材料二 早在1624年,英国议会就制定专利法(当时称“垄 断法”),规定“第一发明人对其新发明拥有正当的财产权 利。”
——岳麓版必修二教材《经济成长历程》
• 材料三 能爆裂一门大炮的水蒸气,如果按静力学规律加以 控制,使其处于负荷与平衡的限度内,那么它就会像良马一 样负担起重责。
——[英]莫兰(1685)
骡机 水力织布机 扎棉机 联动式蒸汽机 滑膛枪 汽船 蒸汽机车
1779 1785 1793 1782 1798 1807 1814
克隆普顿(纺纱工) 卡特莱特(工程师) 伊莱惠特尼(修理工) 瓦特(修理工) 惠特尼(家庭教师) 富尔顿(工程师) 史蒂芬孙(矿工)
英国 英国 美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英国
设问:概括材料四中英国城乡人口比例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原因。 16至18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乡村工业人口比例逐渐扩大, 而乡村农业人口比例在逐年缩小;在蒸汽机带动下,英国迎来 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Wrigley,E.A.urban Growth and Agricultural Change:England and the Contient in the Early ModernPeriod,inRotberg,R1.&Rabb,T.K.(eds),Population and History,Cambridge,1986,p140.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 从工业革命开始,一部世界经济史,根本上就是一 部科技不断加速进步的历史。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Hobsbawm):《极端的年代》,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
一、白烟岁月——蒸汽时代的到来
蒸汽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从来不曾有过哪一
个巨人能具有这么大的力量。只消我们知道怎么去
——C.W.克劳利等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3.蒸汽成果社会化的影响
材料一 早在18、19世纪就有许多英国人居住在郊区而到城市 中工作,这种生活方式使美国人后来创造出“通勤”一词,然 而这一现象本身至少是早在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就成为英国 人当中的一种典型现象。
设问:通勤生活方式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通勤生活方式? (1)“通勤”指人们住在郊区而到城市中工作的生活方式 (2)影响:对个人而言,蒸汽轮船、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 的出现方便了人们出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驾驭它,那么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做的事将是无穷尽
的。它不仅可以举动重物,还能够转动所有的机器。 它将为我们拉动货车,推动船只,它能够耕田种地, 它可以纺纱织布。
——[英]詹姆斯·瓦特
1.蒸汽成果社会化
发明 手摇纺纱机(珍妮机) 水力纺纱机 发明时间 1765 1769 发明人 哈格里夫斯(织工) 阿克莱特(理发师) 国别 英国 英国
二、电光年月——电气革命的出现
1.电气成果社会化
功能 照明 交通 通讯 业余生活 …… 电气时代前 油灯等 蒸汽机车、马车、步行等 写信等 歌剧、戏剧、读书等 …… 电气时代后 电灯 电车 电报、电话 电影、电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