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历失业”生成机制分析

合集下载

大学毕业生失业原因分析

大学毕业生失业原因分析

大学毕业生失业原因分析:1.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的增加,受社会的整体就业环境影响的。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的这几年,恰好是我国总体就业矛盾加剧的几年,新生劳动力就业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

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字表明:虽然2006年城镇安排就业人数创纪录地突破1000万人,但依然还有1400万人待业。

2007年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总计也只有约1200万个,但新增就业人数达到2400万人。

这样一来,劳动力供给严重大于岗位需求,大学毕业生就业空间也必然受到挤压,适合他们的岗位也就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2.区域发展差距以及城乡二元结构而导致的结构性矛盾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

它表现为“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事儿多的地方人少,人多的地方岗位少”等等现象。

一方面,由于区域和城乡之间的鸿沟,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更多地考虑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众多的毕业生竞争有限的岗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国家人事部公布的数据表明,2005年仅北京、广州、上海、深圳4个城市就接收了15个省市10.9%的大学生。

另一方面,广大欠发达地区和基层普遍缺乏人才,急需智力投入和支持,但由于分配制度、用人制度、户籍政策、保障制度、编制数量、经费困难等方面的影响,毕业生即使想到这些地方去就业也往往难以落实。

这就在客观上造成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空间狭小、渠道不畅,也加剧了毕业生就业的困难。

3.大城市的吸引力。

根据社会学家芒福德的观点,大城市就像是一个磁体,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人才和各种资源汇集到一起,特别是大城市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

目前,包括首都北京在内的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其经济活力和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与一些小城镇或西部的城市相比,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为优厚的待遇和更好的发展空间,毕业生当然会尽可能地选择留在大城市或者到沿海地区就业。

课题组研究发现,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等大城市中均有大规模的"蚁族"存在。

“教育过度”——知识失业的悖论

“教育过度”——知识失业的悖论

“教育过度”——知识失业的悖论目前,我国正在浮现一种新类型的失业——知识失业,即高学历的人群面临更高的失业率。

对于当前部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问题,不少人认为在我国已经出现了过度教育,这种现点值得商榷。

本文试图从知识失业与教育过度的概念及关系入手。

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知识失业现象的成因,阐明认为是教育过度导致知识失业这种悖论的危害性,并提出只有主动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及实施各项配套改革,才能预防教育过度的真正出现。

[标签]教育过度知识失业供需结构不对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硕士生(北京100875)一、教育过度的涵义及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教育过度”现象教育过度,又称过度教育、教育过量或过量教育,指个人所拥有的教育年限超出了他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实际所需要的教育年限状况,或指教育的供给超过了社会对教育的需求。

其主要表现为:大量的毕业生失业、智力外流和人才的高消费。

1976年,美国教育经济学家弗里曼(Freeman·R)针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收益普遍下降的现象,在其《过度教育的美国人》(The overeducated Ametic—an)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过度理论,从此,教育过度的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许多学者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教育过度现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尽管对其界定至今尚未取得共识,但西方教育经济学家们逐步建立了“过量经济学”的理论架构,并得出了很多有益的结论。

1985年,美国教育经济学家曾满超教授和莱文教授给出了判定“教育过度”存在与否的三项标准:(1)接受过同等教育水平的人,其经济地位或收入比以前下降了;(2)受教育者没有完全达到他们预期的职业目标;(3)工作人员掌握的技能超过了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的需要。

②根据此标准,有人认为,当前我国出现了一种被称为“教育过度”的现象,主要理由有二:一是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二是当前的就业市场出现了“人才高消费”及“高能低就”现象。

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原因分析英语作文

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原因分析英语作文

Graduation Equals Unemployment? Analyzing the Reasons for UnemploymentAmong College GraduatesThe transition from college to the workforce can be a challenging one, and for many graduates, it often seemslike a leap into the abyss of unemployment. The reasons for this phenomenon are numerous and complex, ranging from economic factors to individual career choices and market demands. In this essay, we will delve into the reasons why many college graduates find themselves out of work upon graduation.Firstly, let's look at the economic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high unemployment rate among college graduates. In many cases, the job market is not alignedwith the skills and expertise that graduates have acquired during their college education. This mismatch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rapidly changing nature of the job market, where new industries and occupations are emerging while traditional ones are disappearing. For instance, the riseof automa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s led to a decrease in demand for certain jobs, while the demand forskilled workers in fields like technology, healthcare, and sustainability is on the rise.Secondly, the issue of over-education also plays a role in the high unemployment rate among graduates. Manystudents pursue higher education without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career goals or the job market. This often leads to them graduating with a degree that is not in demand or does not align with their interests and abilities. As a result, they find themselves in a situation where they are overqualified for some jobs and unqualified for others. Individual career choices and decisions also contribute to the unemployment problem. Some graduates may be toopicky about their job choices, seeking only positions that offer high salaries, prestigious titles, or specificworking conditions. This can lead them to miss out on opportunities that may be more suitable for their skillsand experience. On the other hand, some graduates may lack the necessary soft skills, such as communication, teamwork,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which are crucial forsuccess in the workplace.Lastly, the job search process itself can be a daunting task for graduates. Navigating the job market, applying for positions, and attending job interviews can be overwhelming, especially for those who lack experience or connections.The competition for jobs can be fierce, and graduates may face rejection and disappointment multiple times before finding a suitable position.In conclusion, the reasons for unemployment amongcollege graduates are diverse and complex. While somefactors are beyond the control of graduates, such as economic changes and job market demands, others can be addressed through better career planning, skill development, and proactive job search strategies. By understanding these reasons and taking proactive steps to address them, graduates can increase their chances of finding afulfilling and rewarding career upon graduation.**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原因分析**大学生从校园走向职场的过渡阶段,往往充满挑战。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失业的种类和原因,提出了解决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失业;经济学模型;对策和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攀升,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了各界关注的焦点。

“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成了一个普遍而现实的问题。

这是否说明,造成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太多呢?但是从与美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与我国的比较来看,这一结论显然不成立。

那么,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日益严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本文试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供求不平衡导致的失业资料来源:中国统计网(本季度人才市场供求情况分析数据是由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安徽、山东、湖南、广东、海南、四川、重庆、贵州、甘肃、云南、陕西、青海、宁夏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沈阳、哈尔滨、杭州、宁波、厦门、济南、青岛、广州、深圳、西安10个副省级城市,以及合肥、南昌、南宁、贵阳、兰州5个省会城市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提供。

)由图1可以看出,2005年,2006年,2007年全国人才市场上总供给是总需求的两倍以上,供给严重大于需求;由图2可以看出2007年第一季度全国人才市场部分专业,同样供给大于需求,有些专业如财会,供求比达到3.02:1.如此激烈的竞争必然会导致相当一部分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以至失业。

从这里可以看出,供求失衡体现在两个方面:总量失衡和结构性失衡。

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图1图2显示的共同特征为:在全国部分人才市场上劳动力供给是大于需求的。

下面我们结合图3就因供求不平衡所造成的失业进行分析。

在劳动力市场上,实际工资的高低决定了劳动力的有效供给,而劳动力有效供给数量又影响着工资的高低。

浅谈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浅谈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浅谈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第一篇:浅谈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浅谈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摘要:现阶段,我国呈现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失业问题严重的状况,这已经影响了我国经济良好发展。

因此要想发展好社会主义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必须找出导致我国失业问题日益严重的原因,并采取正确的方案来解决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我国就业形势良性发展。

关键词:失业就业形势失业问题的原因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一我国严重的失业问题目前,我国失业问题严重,近几年来,我国的失业人数不断增多,失业率逐年攀升,尤其是大学生,已经成了失业人群的主体,这为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不利于我国的经济有好有坏发展,不利于国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因此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迫在眉睫。

二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一)劳动力素质低,劳动力素质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当前我国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很多地区教育水平极其低下,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大,以及目前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例如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的独立判断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这些都不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不利于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于是大量的劳动力被挡在需求高素质人才的岗位的门槛外,这导致了失业率的急速增加,同时也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更无法刺激教育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局面。

(二)劳动力市场不完善。

我国劳动力市场还呈现着劳动交易成本过高,劳动交易不方便,这里的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职位空缺成本招聘职位胜任机会成本。

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不及时不充分不对称,并且劳资双方地位不均等,这些都是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的表现。

另外,我国劳动力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宏观管理和监督力不够,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不完善,劳动力市场还不够规范,还没有进入法制化和规范化,不能按照国际通行的市场规则运行,劳动力交易不规范甚至违法的现象时有发生。

劳动力市场场所规模很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总之,劳动力市场发育滞后其整体规划,交易手段,设施建设等方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经济学中的失业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经济学中的失业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经济学中的失业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在现代社会中,失业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尽管各国经济政策和雇佣责任法规不断完善,但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

在经济学中,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许多学者都在探究其产生原因和应对措施。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中的失业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并通过对各种理论的分析和比较,得出一些结论和建议。

一、失业概述失业是指在寻求工作而未能获得工作机会的人数。

它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涉及到许多方面,如经济、社会、政治等。

失业不仅会对个人造成经济上的困境,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如提高社会安全风险,降低生产力和国民经济水平。

在经济学中,失业又被分为多种类型,如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等。

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技能不匹配等原因,导致人们在找工作时出现阻力。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生产方式的变革,导致一些职位产生结构性就业缺口。

季节性失业是指由于某些行业的需求与季节性变化有关,导致在某些季节或时期工作岗位需求不足。

无论失业的类型如何,它们都会对经济社会造成影响。

因此,深入了解失业现象的原因对于制定合理的失业政策和解决失业问题至关重要。

二、经济学中的失业现象经济学中,失业现象主要与经济周期波动、劳动力市场机制、劳动力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有关。

下面我们将依次分析这些因素。

1.经济周期波动经济周期波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经济发展的起伏。

这种起伏的特点是时间较长,具有周期性。

在经济繁荣时期,就业机会增加,失业率下降;而在经济萎缩时期,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则会上升。

这是一种与整个经济体有关的失业,与个人的特定能力无关。

2.劳动力市场机制劳动力市场机制是指在劳动力需求和供给之间形成的一种市场关系。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招聘员工需要遵循市场机制的规律,如工资水平与工作难度、生产效率相关等。

在市场中,实行竞争性招聘,雇主会根据需求量决定雇佣劳动力的数量,雇员会根据报酬和各种福利决定选择就业的公司。

毕业等于失业

毕业等于失业

毕业等于失业观点一:毕业等于失业毕业等于失业是现如今社会中一种普遍的现象。

每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而就业市场的需求量相对较少,使得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

许多毕业生在毕业后面临着长时间的失业,甚至有些人出现了长时间的半失业状态。

以下是关于毕业等于失业的分析和原因。

其一,求职经验匮乏。

很多大学毕业生虽然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对于求职市场的需求和就业环境并不了解,致使在求职中处于劣势地位。

相比起有经验的职业人士,毕业生往往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导致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其二,人才需求结构不匹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许多就业岗位需要更多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而传统的学科和专业却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因此,即使顺利毕业的毕业生在面对就业市场时,也很难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岗位,从而加大了毕业生失业的风险。

其三,人员竞争激烈。

随着人口的增加,就业市场的供需关系越发严峻。

对于一些常见的职业岗位,竞争非常激烈,就业机会十分有限。

即便是一些高学历的大学生,也要面临着与其他毕业生的激烈竞争,甚至在面对一些基础岗位时也会遭遇到挑战。

综上所述,毕业确实意味着失业,这是现实社会中毕业生普遍面对的问题。

然而,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这种压力。

例如,学校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面对就业市场的需求做出调整,同时,毕业生也可以自我提升和完善,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实习,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最重要的是,求职的过程不仅仅是找到一份工作,更是一个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过程。

只有有信心和毅力,相信大家都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论述失业的原因和各类

论述失业的原因和各类

论述失业的原因和各类
失业是指一定时期内,有劳动能力的人丧失了从事有偿工作的机会而
无法获得收入的现象。

失业率的高低不仅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还影响着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质量。

经济原因:
1.不景气的经济状况
当国家的经济状况不好,各类企业不景气,就会导致裁员、倒闭等现象,提高失业率。

2.结构性失业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环境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一些产业的兴起和消失。


于技术进步,一些传统产业被新兴产业所取代,而这个过程会带来一
些技能和技术不匹配的现象。

3.国际贸易和外汇储备
国际的贸易制度和外汇储备的变化也会对一个国家的失业率造成影响。

如贸易保护主义等政策,会使得出口企业订单减少,从而裁员或停产。

国外的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事件,也会对国内经济状况造成影响。

社会原因:
1.教育水平问题
失业与教育水平往往也有关。

一些企业需要的人才特别具有某一方面
的技能和素养,这种人才短缺,而那些没有这种技能和素养的人就失去了工作机会。

2.劳动参与率和劳动生产率
当劳动参与率和劳动生产率下降时,会减少社会人口中的经济活动,就会增加失业率。

3.政府政策
政府经济政策的不合理、失误等也会造成劳动力短缺,从而推高失业率。

总结:
失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往往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相关。

要减少失业率,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从多方面来促进就业,提高失业人员的技能和素养,以及建立稳定的社会制度和就业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划 经 济年代 , 本 上 不存 在 “ 学 历 失 业 ” 基 高 现象 , 它 是 伴 随第二 次 大失业 浪潮 而产 生 的。新 中 国成立 以
来 , 国共 出 现 3次 大失 业 浪 潮 : 是 上 个 世 纪 7 我 一 0
国“ 学历 失业 ” 高 问题 日趋 严 重 化 。据 社 科 院 2 0 08 年 1 3日发 布 的 《 会 兰 皮 书 》 露 :0 7年 , 月 社 披 20 全
万 、9 4 5万 、5 5 9万 、 1 6 0万 、 3 6 0万 。2 0 0 1年 重 点 高 校毕业 生初 次 就业 率 为 8 . 5 , 般 院校 初 次 就 27% 一
种颇 具代 表性 的观 点认 为 , 高 学 历失 业 ” “ 就是 由
于 高等 教育 过度 膨胀 , 者 说 高等 教 育 发展 “ 度 ” 或 过 造 成 的 。笔 者认 为 , 这种 观点 是值 得商 榷 的 。
或者说“ 高学历” 人员是“ 高等教育” 这个 “ 工厂” 加 工 制造 出来 的 “ 品 ” 产 。正 是 由于 “ 高学 历 ” 员 是 人
由高等 教育 这个 “ 母体 ” 生育 出来 的 , 以学 术 界 中 所

长 65倍多 。这使得高校毕业生数迅速增长 , 0 . 2 2 0

2 1 分别 为 1 5万 、1 0 0年 4 2 2万 、6 2 0万 、3 3 8万 、 1 43
8 0多 万人 。 0
平 , 以在第一次大失业浪潮 中还并未 出现 “ 所 高学 历失业” 。上 世 纪 9 0年代 初 我 国 开始 了 大 规 模 市
场化 改革 , 国有 企业 与集 体企业 纷纷 推行 股份制 , 在
企 业 转制 过 程 中 , 多 中小 企 业 破 产 , 批 职 工 下 众 大
有 注意它 与经济 社会 发展要 求 的同步性 。
改变。由此可见 , 国高等教育事实上一直发展不 我 足 , 存在 “ 不 过度 ” 问题 。正 是基 于 此种 原 因可 以 的
认定 , 国“ 我 高学历 失业 ” 的发 生不 是 由 高等 教育 发
展过 度所造 成 的。
第 三 ,高学 历失业 ” 非 是 由于我 国 高等 教育 “ 绝 发展 “ 过度 ” 成 的 。 目前 我 国并 不 存 在 高 等教 育 造 发展 过度 , 而事实 是 高等教 育发展 严重不 足 。首先 , 从 高校 的毛入学 率来 看 , 国与 西 方 国家 的差距 是 我 相 当大的 。据联 合 国科 教 文组 织《 95年世 界 教育 19
新 陷入新 一轮下 降 ,93年 为 一1.9 ,94年 为 19 2 5 % 19

14 % ,9 5年 为 一3 6 % 。进 入 2 .7 19 .1 1世 纪 以来 ,
这种 升升 降降 的格局 一 直 在 延续 , 有 发 生 根本 性 没
问题 在于 高等学 校 的扩招 缺 乏 间 歇性 和 有 效 弹性 , 而在 相 当大程度 上 存 在盲 目性 和 急切 性 , 别 是 没 特
收 稿 日期 :0 1 1 2 2 1 —1 — 9
20 20 07— 09年 , 由于世界金融——经济危机 的严重 影 响, 大学生平均就业率继续下降。这一 时期 , 老
基 金项 目: 吉林省社会科 学基金项 目(0 9 0 7 20 D 2 )
作者简 介 : 徐东辉 ( 98一) 女 , 17 , 吉林 长春人 , 讲师 , 博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制度经济学研究 。






第2 2卷
“ 高学历 失业 ” 仍然存 在 , “ 学历 失业 ” 明显 由 但 高 已 老“ 高学 历 ” 转 变 为 大 学 毕业 生 失 业 为 主 体 的新 者 “ 高学历 ” 。这种转 变 无 疑与 上个 世 纪 9 者 O年代 末 高 校扩招 密切 相关 , 更确切 地说 , 没有 高等 学校 连续
我 国的“ 学 历 失 业 ” 象 绝 非 某 项 单 一 因素 高 现 所致 , 而是 由经 济 因素 与社会 因 素混合 交织 、 综合 作
用 的结 果 , 形 成机 制是多元 的 。 其
岗 , 成第 二次 大失业 浪 潮 , 这期 问 出现 了真正 的 形 在
“ 高学 历失 业 ” 。 第二 , 新大 学 毕 业 生 失 业 或新 “ 学 历 失 业 ” 高 ,
中 图分 类 号 :2 14 F 4 .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 9 7 2 1 )3— 2 5— 4 10 30 (0 2 0 0 6 0
当今我 国的“ 学历 失 业 ” 高 已不再 是个 别 、 然 偶
发 生 的现象 , 是 以大 学 毕 业 生 为 主 体 的一 种 普 遍 而 现 象 。尤其 是在 2 0 0 8年金 融危 机 的猛烈 冲击 下 , 我
l 0多年 的大 幅扩招 , “ 新 高学历 失业 ” 即大学 毕业 生
6 0 % ,9 1年 为 一2 5 % ,9 2—1 8 .9 18 .9 18 9 5年有 所 增
长 , 中 18 其 94年仅 为 0 2 % ,95年 为 3 3% ; .4 18 . 1 从
18 年开始又下降 , 8 96 1 6年为 一 . 1 ,97 一 9 2 8 % 18 年
1 高等教 育 结构 与体 制 失衡 : 国“ 我 高学 历
失 业 ” “ 生 ” 制 的 胎 机
“ 高学 历 失 业 ” 高 等 教 育 有 着 不 可 分 割 的 内 与 在 联 系 。高 等教 育是 培养 “ 学历 ” 员 的 “ 体 ” 高 人 母 ,
伴 随第 三 次大失 业 浪潮发 生与 高等学 校 的扩招不 无 关 系 。高 等学 校连续 多年 扩招 , 19 从 9 7年招 生 突破 10万大 关 , 2 1 0 到 00年招 生 67万 人 , 1 就 增 5 仅 3年
l .9 ,9 8年 为 一4 0 % ,9 9年 为 一4 0 % ; 58 % 18 .9 18 .9 19 9 0年开 始又恢 复增 长 ,9 0年 为 8 2 % ,9 1 19 .0 1 9 年 为 1 .7 ,9 2年 为 1 2 % ; 19 07 % 19 . 9 从 9 3年 开 始 又 重
报告》 ,94年西方主要 国家 的高校毛人学率均 称 19 已超过 3 % , 中美 国 、 国 、 0 其 法 加拿 大 、 大 利亚 、 澳 芬
兰 、 西兰 、 新 挪威 7国均 已超过 5 % , 0 而我 国高校 的 毛入学 率 19 98年仅 为 9 1 ,00年 为 1% ,0 0 .% 20 1 2 1 年 目标 为 1% 。其 次 , 人 口的 受 高 等 教 育 程 度 5 从 看, 中国与西方 国家差 距更 大 。 19 95年 , 国 2 我 5岁 及 以上 人 口 中 受 过 高 等 教 育 的 人 所 占 比 重 仅 为 28 , .% 不及 世 界 平 均 水 平 的 13 比高 收入 发 达 国 /,
家 (7 6 ) 1 . 百分 点 。我 国每 l 1 . % 低 4 8个 0万人 口中 接 受 高等 教 育 的在 校学 生 数为 4 1人 , 6 比世界 平 均 水 平少 9 3人 , 7 比发展 中国家平均 水平 少 3 3人 , 6 比
业性应用人才的培养与供给大量减少 , 过度萎缩 , 与 市 场经济 发展 对一 般性 理 论 人 才需 求 减 少 、 专业 对
性应 用人 才需 求猛 增 的 局 面发 生严 重 错 位 与失 衡 。 三是 高等 教育 的学科 专业结 构失 衡 。当前我 国高 等 学校 独立 自主 办学 的权 力 十分有 限 , 在经 济 结 构快 速调 整与 升级 的情况 下 , 等学校 的专 业设置 、 高 学科 建设 与人 才培养 无法 根据市 场需求 变化 做 出及 时调
业 率 为 6 % , 等 专 科 学 校 就 业 率 仅 为 4 .3 。 8 高 12% 至 20 0 3年 , 国 大 学 生 平 均 就 业 率 猛 降 至 5 % , 全 0
第一 , 国“ 我 高学历失业 ” 最早 出现在老 “ 高学
历” 者群 体 , 并 非 是 新 大学 毕业 生 。在 以往 的 计 而
失业 不会 大 面积 发 生 。但 必 须 看 到 , 一 时期 的高 这 等 学校扩 招 有 其 必 然 性 与 合 理 性 。 时值 人 口高 峰 期, 第三 次失业 大潮 涌来 , 国经 济 又深 陷通 货 紧缩 我
泥潭 , 等学校 扩 大招 生 无 疑是 延 缓 大批 高 中毕业 高 生就 业 、 解 当时就业 压力 的重要 举措 与必 然选择 。 缓
国 5 0万 高 校毕业 生 中有 10多万 没有 就 业 。2 0 0 0 08
年代末到 8 0年代初 , 大批 上山下乡“ 知识青年 ” 回 城 ; 是上个 世 纪 9 二 0年代初 到本 世纪 初 国有 企业 和
集 体所 有制 企 业 改 革 中职 工 下 岗 ; 是 2 三 0世 纪 9 0 年代末 到本 世 纪初市 场化 改革 深化及 高校 大扩招 所 导致 的大 学 毕 业 生 失 业 。 由于 大 批 “ 识 青 年 ” 知 都 是初 、 中毕 业 生 , 具 有 大 专 及 大专 以 上 学 历 水 高 不

要 : 国“ 我 高学历失业” 象与 高等学校连 续 多年扩招 有一 定关 系, 现 但并不是 我 国高等教 育发展 过度 的结果 。
“ 高学历失业” 一种 “ 是 知识群体” 失业 , 但概括 为“ 知识失 业” 不科 学, 生成 机制是 多重 的, 关 其 既有 复杂的经 济 因 素, 又有深刻的社会 因素 , 是经济 因素 与社会 因素混合 交织 、 综合作 用的结果。 因此 , 治和解决“ 学历 失业” 整 高 问 题, 绝不能抑制教 育发展 , 而必须从经 济社会 可持 续发展 的角度 , 采取各种有效对 策进行全 方位 的综合 治理 。 关键词 : 高学历 ;失业 ; 制;分析 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