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双城区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市双城区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 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B . 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 . 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D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2. (2分)(2016·河源模拟)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大雁知道,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枪声。

(措配不当,应将“枪声”改为“猎枪”)
B . 用这个办法烧开水,由十分钟烧开一锅,变为五分钟烧开一锅,时间缩短了一倍。

(“缩短了一倍”应改为“缩短了二分之一”)
C . 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把“感受”改为“体会”)
D . 考试有三忌:一忌考前不能过度紧张;二忌考中不能心浮气躁;三忌考后不可置之不理。

(删去句中的“不能”,“不可”)
3. (2分) (2017七上·和县期中) 根据句意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_______的小村调来一个一个能_______孩子前程的老师,他能_______某个孩子能成为数学家,某个孩子能成为作家……家长和学生都很_______他的话。

多年以后,这个小村几乎每年都有几个人成为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

这个小村也成为闻名遐迩的“大学村”。

A . 遥远预想预算信任
B . 远远推测预知迷信
C . 偏僻探测计算信服
D . 偏远预测算出相信
4. (2分) (2017八上·启东开学考) 下列故事不属于林冲的是()
A . 棒打洪教头
B . 误入白虎堂
C . 斗杀西门庆
D . 大闹野猪林
二、书写 (共1题;共6分)
5. (6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
(1)
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è hào________通报。

(2)
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作了死神冤鬼,大声hē chì________,他也只能dī méi shùn yǎn________、连声诺诺。

(3)
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shēng sǐ huò fú________的重担,来回奔忙。

(4)
他总是把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调理成wén zhōu zhōu________的语句,郑重地装进信封,然后,把一颗颗破碎和jiāo zhuó________的心亲自带向远方。

三、默写 (共1题;共12分)
6. (12分) (2017七上·深圳期中) 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请用楷体字书写。

(1)我寄愁心与明月, 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3) 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
(5) 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潼关》)
(6)子曰:“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
(7)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8)默写刘禹锡《秋词(其一)》全诗。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7. (10分)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
上阕围绕“异”字,从、、三个方面,表现了边陲之孤寂荒凉的景象。

(2)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词人怎样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44分)
8. (19分)(2019·上城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丹阳朱治尝为孙坚校尉,见袁术政德不立,劝孙策归取江东。

时吴景攻樊能、张英等,岁余不克。

策说术曰:“家有旧恩在东,愿助舅讨横江;横江拔① ,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万兵,以佐明使君定天下。

”术知其恨,而以刘繇据曲阿,王朗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乃许之,表②策为折冲校尉。

将兵千余人、骑数十匹,行收兵,比至历阳,众五六千。

时周瑜从父尚为丹阳太守,瑜将兵迎之,仍助以资粮,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进攻横江、当利,皆拔之,樊能、张英败走。

策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者。

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长吏委城郭窜伏山草。

及策至,军士奉令,不敢虏略,鸡犬菜茹,一无所犯,民乃大悦,竞以牛酒劳军。

策为人,美姿颜,能笑语,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

繇与策战,兵败,走丹徒。

策入曲阿,劳赐将士,发恩布令,告谕诸县:“其刘繇、笮融等故乡部曲③来降首者,一无所问;乐从军者,一身行,复除门户④ ,不乐者不强。

”旬日之间,四面云集,得见兵二万余人,马千余匹,威震江东。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拔:攻取。

②表:上表推荐某人。

③部曲:部属。

④除门户:免除全家赋税劳役。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岁余不克(攻克)
B . 乃许之(答应)
C . 将兵千余人(统率)
D . 不乐者不强(强大)
(2)与“乐为致死”中的“为”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B . 酿泉为酒
C . 愿为市鞍马
D . 或异二者之为
(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长吏委城郭窜伏山草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策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者。

②民乃大悦,竞以牛酒劳军。

(5)孙策“威震江东”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9. (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题目。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谈笑有
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震①孤贫好学,明欧阳《尚书》② ,通达博览,诸儒为之语曰:“关西③孔子杨伯起。

”教授二十余年,不答州郡礼命④ ,众人谓之晚暮⑤ ,而震志欲笃。

骘⑥闻而辟⑦之,时震年已五十余,累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⑧ ,故所举荆州茂才⑨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以遗⑩震。

震曰:“故人⑩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四九)
①震:杨震,字伯起。

②欧阳《尚书》:指欧阳和伯创立的《今文尚书》。

③关西:指潼关以西的地区。

④州郡礼命:州郡的聘请任命。

⑤晚暮:意思是年纪老了。

⑥骘:即邓骘,时任大将军。

⑦辟:征召。

⑧昌邑:汉代县名。

⑨茂才:即秀才。

⑩故人:对门生、故吏的自称。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②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知: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
(3)
请对甲文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4)
甲文在语言运用上有怎样的特点?
(5)
请为乙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6分)
10. (16分) (2018七上·衢州期中)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父亲画的最后一幅画
齐良己
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

砚田牛未歇,落日照东厢。

勤劳是我父亲齐白石一辈子艺术生活的特点,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刻苦努力,至老不衰。

正如上面他自
己写的诗中所说的,他作画像________,从早上忙到太阳落山。

在七十余年的画画生涯中,他差不多天天都要作画。

二十七岁以后,只有两次害病,一次遭父母之丧才搁过笔,父亲的勤奋是持久而有恒的,即使到了晚年,他也没睡过早觉,每天照例黎明即起,吃过早饭,便要画上几幅,对艺术真是孜孜不倦。

回想起父亲一九五七年逝世这一年的春夏之际,他的精神有些不济了,健康情况已大不如以前,还丝毫不服老,顽强地和衰老作斗争,画了一幅花中之王——牡丹,这是父亲一生中最后的一幅画。

记得那天早晨,风和日暖,父亲不用扶持,竟自己从卧室走到画室中来。

按习惯,我知道他要画画了,赶忙铺开了纸,准备好了颜料等东西。

父亲和往常一样站着,挽起袖子,不慌不忙,先看看准备好了的笔、墨等用具,在笔筒里仔细找出他想用的那几支笔,又用手摸了摸纸,仔细辨别了纸的正反面(这些都是父亲的老习惯),然后拿起笔,对着纸停视了许久,然后小心翼翼地蘸了洋红。

我一看用大笔蘸洋红,就知道要画牡丹了,这是父亲一生中最喜爱画的花卉之一。

我赶紧抻直了纸。

这一天,父亲的情绪很好,兴致极高,用墨用色,信手拈来,斗大的花朵比真花大有夸张,笔尖用极重的洋红,笔根水份又饱满欲滴,画得淋漓尽致,颜色美艳绝伦。

花叶由下至上,由墨绿至老黄,有墨有色,泼色泼墨,随心所欲。

色未干时用苍劲的笔法勾的叶筋,笔笔见功,使得茁壮茂盛的叶子能分出阴阳向背和前后的层次来。

父亲勾完最后一片叶子,我便照例把画用铁夹子夹在横在屋里的一根铁丝上。

父亲坐在椅子上,看了许久,又拿回画案上,特别小心地添加了几笔动叶,再挂起来,才点点头:“要得(湖南话:可以了)”。

父亲画画,从来都是这样严肃认真的。

即使已经画过上百遍的东西,也要反复端详、修改,方才成幅,并不像有些人一挥而就。

到了晚年,名扬海内外了,仍一丝不苟,从不粗制滥造。

这幅画也同样是挂上拿下,反复几次,认为没有大的问题了,最后才苍劲地题上“九十七岁白石”的字样。

没想到,这幅牡丹竟是父亲辛劳一生的最后一幅画。

父亲非常喜爱画牡丹,他一生画了多少幅牡丹,已记不清了。

我记得只要是每年牡丹花开的季节,他必到公园去观赏牡丹的各种姿态,那些天便要反复画上几幅。

尽管画得很多,却从不重样,画的方法也每每有新的变化。

但无论如何变,都能把牡丹的富丽堂皇、欣欣向荣的姿态描绘得十分突出。

这一幅牡丹,一变过去枝叶分开的画法,而是花、枝、叶浑然一体,色、墨融合在一起。

干老花新,迎着朝阳,随风摇曳,我们似乎听到了枝叶的沙沙声,感到了花间的清香扑鼻。

啊!多鲜艳的牡丹,我望着想着,这也许就是父亲美好的心灵世界真实的写照吧!
(1)结合开篇小诗,根据自己的理解,补上文中划线句子的内容。

正如上面他自己写的诗中所说的,他作画像________,从早上忙到太阳落山。

(2)文中画线句子中的“竟”字有什么含义?
(3)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中划线字词的表达效果。

先看看准备好了的笔、墨等用具,在笔筒里仔细找出他想用的那几支笔,又用手摸了摸纸,仔细辨别了纸的正反面。

(4)齐白石能把“牡丹的富丽堂皇、欣欣向荣的姿态描绘得十分突出”,除了认真的态度和专业技法外,你认为还需要什么?
11. (20分)(2017·杭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
邓迎雪
他又一次坐上了这趟回家的夜行列车。

他的座位对面坐着父子俩,从上车起,少年就和父亲闹着别扭。

那父亲脾气极好,也不急躁,极有耐心地哄劝。

少年嘟着嘴不理,脸上全是厌烦。

列车快停靠站时,父亲又急步向外走去,准备下车给儿子买吃的东西。

他对少年说:“你父亲真好。


少年看了一眼他,不说话。

他忍不住继续说:“小伙子,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

”本来是随口说的一句话,说完,他的心却倏地疼了起来。

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他忽然觉着这句话其实是对多年前的自己说的!在他过往的青春岁月里,他曾翻来覆去地伤害最疼爱他的人,而那人即使伤心到心碎,也停不下爱他的脚步。

那人,就是他的父亲。

他幼年丧母,父亲在电器厂做工,每天夜里12点多才下班。

但每天天刚蒙蒙亮,小巷深处一响起卖牛奶的敲梆声,父亲就会立即拿起缸子,轻手轻脚下楼,为他打上半斤新鲜的牛奶。

每当他捧起碗把牛奶喝完,父亲总会拿毛巾为他擦净嘴角的奶渍,喜滋滋地说:“俺小嘉肯定能长高个儿。


那淳香的牛奶滋养了他的生命,贯穿了他整个童年、少年的快乐时光,可是他从没有用心注意过父亲困倦的双眼,疲累的身体。

读初中后,他的身高果然向上猛蹿了很多,只是处在青春期的他,极度叛逆,尤其是迷上网络游戏后,学习一落千丈,和父亲的话也少了许多。

看他荒废学业痴迷游戏,父亲打过骂过也求过他,但他不为所动。

高考前,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上网。

父亲在网吧找到他,拉着他回家。

他愤怒地冲父亲喊:“回家我也不学!”父亲的脚步趔趄了两下,站在昏黄的路灯下回头看他,嘴唇气得发抖,眼中满是无助和绝望。

高考,他毫无悬念地落榜了。

父亲送他到省城高中复读。

但他的心思仍不在学习上,常找借口向亲戚要钱上网。

在穿着打扮上,他留最酷的发型,非名牌不穿;省城到家只三个小时的车程,每次也是必坐动车。

一次他和同学因为一点小事动起手来,老师斥责他,他和老师吵。

那天下午,父亲被通知来到学校时,一脸的惶恐不安,额头上沾满细密的汗珠,不停地跟在老师身后赔笑脸,说好话。

看他毫不在乎,父亲气得颤声问:“小嘉,如果将来你的孩子这样气你,你会怎样?会不会像我一样难受?!”他像个胜利者,头发一甩,没心没肺地说:“我不结婚,不要孩子,他气不着我!”父亲怒不可遏地拿起身边的扫帚要打他,他脖子一伸:“给,你打!”父亲举起的手在空中晃了晃,最终又无奈地放下。

他哪里知道,父亲的心在滴血。

他把父亲的心伤成一片片的。

他复读了两年,也让父亲失望了两年。

看他不思进取,父亲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送他到国外读大学。

父亲花了毕生的积蓄,卖了还没有住进的新房,才凑够他去韩国读书的费用。

有一天晚上,姑姑陪父亲一起回家。

他在卧室睡觉没有开灯,他们以为他没有在家。

“天这么晚了,你坐在楼下干啥?”姑姑问。

“没啥,就是想静一静。


“是不是后悔送小嘉上学了?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别让这钱打了水漂。


“没后悔,兴许……出去锻炼锻炼,他能学好。

只要他有学好的可能,我就不怕这钱打水漂。

”父亲说。

那晚,他很久没有睡着,第一次认真思考父亲的话。

异国四年,离开了父亲温暖的怀抱,他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对生活,对父亲,对爱,他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感悟。

毕业后,他在北京一家韩资企业工作,每天就像一只旋转的陀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才能跟上快节奏的生活。

不知什么时候,他变得越来越像父亲,处处精打细算,每次回家,为了节省80元的路费,他宁愿坐夜班车回家。

人生的经历让他成长。

当他尝过生活百味,才终于明白父亲的爱。

他们曾有过8年的战役,最终父亲用不离不弃的爱挽救了他。

他深深地知道,在未来的岁月里,他要做的就是成为最疼父亲的那个人,就像父亲当年爱他一样。

(1)
父亲用哪些“不离不弃的爱”“挽救了他”?请分点简要分析。

(2)
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但每天天刚蒙蒙亮,小巷深处一响起卖牛奶的敲梆声,父亲就会立即拿起缸子,轻手轻脚下楼,为他打上半斤新鲜的牛奶。

(划线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父亲的脚步趔趄了两下,站在昏黄的路灯下回头看他,嘴唇气得发抖,眼中满是无助和绝望。

(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这个语句。


(3)
文章以“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为题,为什么全文不用第二人称,只以“他”来称呼?
(4)
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所要表达的意思?请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的想法。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7八上·柳州期末) 请以“我们的美好时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二、书写 (共1题;共6分)
5-1、
5-2、
5-3、
5-4、
三、默写 (共1题;共12分)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7-1、
7-2、
五、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44分)
8-1、
8-2、
8-3、
8-4、
8-5、
9-1、
9-2、
9-3、
9-4、
9-5、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6分)
10-1、
10-2、
10-3、
10-4、
11-1、
11-2、
11-3、
11-4、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