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氨纤维制备条件的改进和体会
人造丝的制备(铜氨丝)实验心得

人造丝的制备(铜氨丝)实验心得
人造丝的制备实验是一项有趣且广泛应用的研究领域。
以下是铜氨丝制备实验的一些心得体会:
1. 实验器材及原料准备:首先要确保实验器具和原料的安全和质量。
选择合适的实验室装置、容器、仪器以及实验用的铜盐和氨水。
2. 操作安全:实验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安全,戴好实验手套、护目镜等防护设备。
避免直接接触到铜盐和氨水等有害物质。
3. 操作步骤: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反应。
一般而言,铜氨丝的制备包括将铜盐与氨水混合并加热,然后通过还原和络合反应获得铜氨丝。
具体步骤可参考相关文献或实验手册。
4. 控制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的温度、时间和反应物的比例,以确保反应的顺利进行。
同时,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有助于优化实验条件。
5. 结果分析:实验结束后,对制备得到的铜氨丝进行分析。
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使用光谱仪等工具进行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分析。
总之,人造丝的制备实验需要细心操作,注意安全,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优化。
为保证实验成功,建议在有经验或专业指导的情况下进行。
如需详细实验方法和操作细节,请参考相关实验教材或资料。
铜氨纤维的合成

铜氨纤维的合成
铜氨纤维是一种新型合成纤维,它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两步:一是通过有机合成方法合成出铜配合物;二是将铜配合物与氨水在溶液中反应生成铜氨配合物,
再通过纺丝等方式制备铜氨纤维。
在合成铜配合物的过程中,常用的有机配体包括1,2-二氨基乙烷、乙二胺、苯
二胺等。
这些有机配体与铜离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稳定的铜配合物。
而
在铜配合物与氨水反应的过程中,氨水会与铜配合物中的有机配体竞争配位,结果形成铜氨配合物。
此时,铜氨配合物在水溶液中为蓝色,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溶解性。
为了制备铜氨纤维,还需要将铜氨配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并通过纺丝、拉伸等方式加工成纤维。
铜氨纤维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导电性能、阻燃性能等特点,可以用于医疗、电子、环保等领域。
再生纤维素 铜氨工艺原理

再生纤维素铜氨工艺是将棉、麻、毛等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经过一系列处理,得到再生纤维素后,采用铜氨还原工艺,使其具有类似天然棉纤维的柔软性和透气性。
该工艺的原理如下:
1. 氨化处理:在碱性条件下,再生纤维素与氨气反应生成氨化再生纤维素。
氨化处理能够使再生纤维素分子链断裂,提高纤维素的亲水性,并使其更易吸收染料。
2. 铜离子还原:将氨化再生纤维素与铜盐反应,使铜离子与纤维素分子结合。
在还原剂的作用下,铜离子被还原为铜离子,并释放出电子,电子与纤维素分子键合形成类似于天然棉纤维的结构,达到柔软、透气的效果。
3. 后处理:在铜氨还原过程中,由于还原剂的使用,可能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需要进行后处理。
后处理包括水洗、中和、漂白等过程,以确保纤维素制品符合环保和健康的要求。
再生纤维素铜氨工艺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再生纤维素的质量和性能,使其更加接近天然棉纤维,同时也具有环保、可持续等优点,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纺织工艺。
人造丝的制备铜氨丝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铜氨丝的制备
实验目的:
通过还原铜离子并与氨水反应,制备出铜氨丝。
实验材料:
氨水溶液
硫酸铜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
滤纸
玻璃棒
实验室常规实验器具(容量瓶、烧杯、玻璃棒、滤纸等)
实验步骤:
准备一定浓度的氨水溶液。
将硫酸铜溶液加入容量瓶中,并加入适量的氨水溶液,搅拌均匀。
将溶液倒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几分钟,观察溶液变化。
在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一滴,看是否出现棕红色沉淀,如果出现,则表示铜离子还没有完全还原。
继续滴加高锰酸钾溶液,直到溶液不再出现棕红色沉淀为止。
将溶液过滤,收集沉淀。
将沉淀用滤纸吸干,然后放置在通风处晾干。
实验结果:
制备的铜氨丝呈现棕红色,质地细腻。
实验讨论:
本实验利用氨水的还原性质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还原为固体铜氨丝。
高锰酸钾作为指示剂,用于检测还原反应是否完全进行。
滴加高锰酸钾溶液的目的是消除剩余的铜离子,以确保还原反应彻底。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操作时应注意安全,避免溶液的直接接触和飞溅。
高锰酸钾溶液具有氧化性,请小心操作,避免溅到皮肤或衣物上。
实验过程中应保持实验室的通风良好。
这是一个简要的铜氨丝制备实验报告,具体实验条件和结果可能因实验操作和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在进行实验前,请确保阅读和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并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操作。
铜氨纤维 分子式

铜氨纤维分子式
铜氨纤维是一种新型材料,其分子式为[Cu(NH3)4]SO4。
由于其具
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抗菌性能,被广泛用于纺织、医疗、家居等领域。
铜氨纤维的制备方法比较简单,只需将铜硫酸和氨水进行反应即
可得到。
制备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和氨水浓度,以保证产
品质量和稳定性。
在纺织领域,铜氨纤维可以作为原料制成各种纺织品,如枕头、
床垫、衣物等。
由于其具有高效的抗菌性能,可以有效预防细菌滋生
和传播,保持身体健康。
此外,铜氨纤维还可以增强纺织品的导电性能,使其具有防静电效果,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
在医疗领域,铜氨纤维也得到广泛应用。
研究表明,铜离子可以
杀死大多数细菌和病毒,并可以减少医疗设备和病房的感染风险。
因此,铜氨纤维制成的医疗用品,如手术衣、面罩、手套等,具有较高
的抗菌性能,可有效降低感染率,保障患者安全。
在家居领域,铜氨纤维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由于其具有优良
的抗菌性能和导电性能,铜氨纤维制成的家居用品,如厨房用品、餐具、门把手、开关面板等,能够有效防止细菌滋生和传播,保障家庭
健康,同时还能增强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
总的来说,铜氨纤维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不断推动科技创新的今天,人们将不断探索铜氨纤维的优势和应用,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铜氨纤维

铜氨纤维铜氨纤维(Cuprammonuium)是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它是将棉短绒等天然纤维素原料溶解在氢氧化铜或碱性铜盐的浓氨溶液内,配成纺丝液,在凝固浴中铜氨纤维素分子化学物分解再生出纤维素,生成的水合纤维素经后加工即得到铜氨纤维。
铜氨纤维的截面呈圆形,无皮芯结构,纤维可承受高度拉伸,制得的单丝较细,一般在1.33dtex以下(1.2旦),可达0.44dtex(0。
4旦)。
所以面料手感柔软,光泽柔和,有真丝感。
铜氨纤维的吸湿性与黏胶纤维接近,其公定回潮率为11%,在一般大气条件下回潮率可达到12%--13%,在相同的染色条件下,铜氨纤维的染色亲和力较黏胶纤维大,上色较深。
铜氨纤维的干强与黏胶纤维接近,但湿强高于黏胶纤维,耐磨性也优于粘胶纤维。
由于纤维细软,光泽适宜,常用做高档丝织或针织物。
其服用性能较优良,吸湿性好,极具悬垂感,服用性能近似于丝绸,符合环保服饰潮流。
铜氨纤维比较昂贵,具有会呼吸、清爽、抗静电、悬垂性佳四大功能,其最吸引人的特性为具吸湿、放湿性,属呼吸、清爽的纤维。
铜氨纤维的用途与粘胶纤维大体一样,但铜氨纤维的单纤比粘胶纤维更细,其产品的服用性能极佳,性能近似于丝绸,极具悬垂感。
加上其具有较好的抗静电的功能,即使在干燥的地区穿着仍然具有良好的触感,可避免产生闷热的不舒适感,这是使之成为一直受欢迎的内衣里布的重要原因,且至今仍然处于无可取代的地位。
目前铜氨纤维已从里布推向面料,成为高级套装的最佳素材。
作为面料它手感柔软,光泽柔和,符合环保服饰潮流,所以常用做高级织物原料,特别适用于与羊毛、合成纤维混纺或纯纺,做高档针织物,如做针织和机织内衣、女用袜子以及丝织缎绸女装衬衣、风衣、裤料、外套等。
目前在世界上有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生产铜氨纤维产品。
日本旭化成工业开发的一种铜氨纤维,该纤维素的铜氨络合物含均匀分散的电气石的铜氨纤维经葡萄糖处理而制成。
该纤维增大活性电子的放出量,由身体细胞给予高活化作用。
铜氨纤维的制备实验的研究与改进

铜氨纤维的制备实验的研究与改进作者:马春丽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2年第06期铜氨纤维(Cuprammonium)是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
因为铜氨纤维原料是从棉花中棉籽的短绒毛所提炼而来,又由于每年都可由棉花提炼,因此,不会造成类似森林砍伐的破坏性,是一种对人类、地球生态环境影响最温和的纤维。
铜氨纤维易受土壤及水中细菌分解,不会破坏自然环境,就算燃烧也不会有毒性气体出现,是迎合当今环保趋势的“绿色纺织品”。
在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糖类”一节中引入了铜氨纤维的制备实验作为教师演示实验。
但是由于按照教材上的实验方法,很难做成功且耗时较长,大多数教师都没有开这个实验,致使学生丧失了一次极好的体会化学用途的机会。
下面是笔者对此实验的研究与改进。
一、课本呈现实验2:向烧杯中加入5%的硫酸铜溶液,再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至沉淀完全,静置片刻后,倒去上层清夜。
用浓氨水溶解得到的氢氧化铜沉淀,获得较高浓度的铜氨溶液。
取30mL制得的铜氨溶液于烧杯中,加入脱脂棉,不断搅拌,使之形成黏稠液,用注射器将黏稠液吸入针筒,再将其注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中,取出稀盐酸(或稀硫酸)中的生成物,用水洗涤,观察现象。
笔者根据课本上的实验步骤做了四五遍,配置的铜氨溶液加入脱脂棉后用玻璃棒搅拌五分钟,溶液中仍有絮状的未完全溶解的脱脂棉,无法用注射器吸入针筒。
二、方法改进笔者对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并经过反复试验后发现,用下面两种方法制得的铜氨溶液可使脱脂棉溶解,并最终制得丝状的铜氨纤维。
方法一:用量筒量取5%的硫酸铜溶液和10%的氢氧化钠溶液各10mL,依次迅速加入一支大试管中,将试管缓慢倾斜倒去上层清液。
向试管中加入浓氨水至沉淀完全溶解,将溶液转移到烧杯中,加入脱脂棉,不断搅拌,使之形成黏稠液,若脱脂棉仍不能溶解可继续加氨水至脱脂棉溶解形成黏稠液,用注射器将黏稠液吸入针筒,再将其注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中,取出稀盐酸(或稀硫酸)中的生成物,用水洗涤,观察现象。
铜氨纤维制备条件的改进和体会

絮状 沉淀 的产生 :如果 所 聚硫 酸铜溶 液 过多 ,滴 加
氢 氧化钠 的时 间可能 过长 。
(1实验 现象 最好 的一组 是 :1%硫酸 铜溶 液 、 1 0
5 %氢 氧化 钠溶 液 、3 ℃ 的5 0 %硫 酸 溶 液 。 因为反 应
(1向新 制 氢 氧 化 铜 沉 淀 中逐 滴 滴 加 浓 氨水 , 2 同 时振荡 大试管 ,到沉 淀恰 好 消失 为止 。如果 反应
受 土壤及水 中细 菌分解 ,不 会 破坏 自然 环境 ,就算 燃烧 也不会 有毒 性气 体 出现 ,是迎 合 当今环 保趋 势
的 “ 绿色 纺织 品” 。
铜纤维的制备实验是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3向铜氨溶液加入少量脱脂棉迅速搅动成中纤维素的性质实验之一大多数的中学化学教师粘稠状
维普资讯
20 0 8年 . 7期 第
实 验 与创 新 思 维
9
铜氨 纤维 制 备条 件 的 改进 和体 会
朱 海英 . 杨 茵
f 东 师 范 大 学化 学 系, 海 华 上
2 06 ) 002
文 章 编号 :1 0 — 6 9 (0 8 7 0 0 — 2 0 5 6 2 2 0 )0 — 0 9 0
中 图 分 类号 :G 3 . 6 38
文 献 标 识 码 :C
铜 氨纤 维是一 种再 生纤 维 素纤维 ,因在制 造过
等 天 然纤 维 素 溶 解 于 铜 氨 溶 液 中 ,制 得 铜 氨 纺 丝
液 ,经过 后续处 理后 进入 稀酸 棉花 中棉 籽 的短绒 毛所
提炼 而来 ,因此不 会造 成森林 砍 伐 的破 坏 ,是一 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氨纤维制备条件的改进和体会
作者:朱海英杨茵
来源:《化学教学》2008年第07期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07-0009-02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铜氨纤维是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因在制造过程中以氨及氢氧化铜处理而得名。
将松散的棉短绒等天然纤维素溶解于铜氨溶液中,制得铜氨纺丝液,经过后续处理后进入稀酸溶液中还原成铜氨纤维。
由于铜氨纤维的原料为棉花中棉籽的短绒毛所提炼而来,因此不会造成森林砍伐的破坏,是一种对人类、地球生态环境最温和的纤维。
铜氨纤维易受土壤及水中细菌分解,不会破坏自然环境,就算燃烧也不会有毒性气体出现,是迎合当今环保趋势的“绿色纺织品”。
铜纤维的制备实验是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中纤维素的性质实验之一,大多数的中学化学教师都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演示实验。
当笔者按照教材所示方法做实验时发现以下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1)向盛放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如果所聚硫酸铜溶液过少,不利于学生观察絮状沉淀的产生;如果所聚硫酸铜溶液过多,滴加氢氧化钠的时间可能过长。
(2)将絮状沉淀“静止片刻”所指的时间不明确,操作过程中,1-2分钟很难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直接会导致接下来配置的铜氨溶液浓度过低,无法在瞬间和脱脂棉共同作用变成粘稠状。
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笔者在操作过程中尽量简化实验步骤,考虑了反应容器、硫酸铜溶液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稀硫酸浓度以及反应时的温度变化,利用正交设计助手设计了L9(34)正交表。
实验所需仪器:2个10mL量筒、1支大试管(带橡皮塞)、1支5mL针筒(带针头)、1个
50mL烧杯、温度计、长玻璃棒。
实验所需其他试剂:浓氨水、脱脂棉。
实验主要步骤:
(1)分别量取10mL硫酸铜溶液和10mL氢氧化钠溶液依次、迅速倒入同一支大试管,试管中出现絮状沉淀,无须静止,缓缓倾斜大试管,即可将悬浊液中的大量水倒出。
(2)向新制氢氧化铜沉淀中逐滴滴加浓氨水,同时振荡大试管,到沉淀恰好消失为止。
如果反应不快,可将橡胶塞塞好,上下颠倒大试管几次即可。
(3)向铜氨溶液加入少量脱脂棉,迅速搅动成粘稠状。
(4)用针筒吸入粘稠液,装上针头,将针头插入烧杯中的稀硫酸溶液中,边挤压针筒边轻轻抖动针筒。
实验现象比较:
(1)实验现象最好的一组是:10%硫酸铜溶液、5%氢氧化钠溶液、30℃的5%硫酸溶液。
因为反应过程中,制得的氢氧化铜较多,瞬间既能得到粘稠液,得到的纤维很长且迅速由蓝变白。
如将上述条件中的硫酸溶液浓度改成10%,也有很好的实验效果。
(2)配置氢氧化钠悬浊液时,氢氧化钠略微过量不影响实验效果,但太多则有影响。
(3)硫酸溶液浓度过低,无法形成长的铜氨纤维。
(4)硫酸溶液温度较高时,形成纤维的速度更快,质量更好。
(5)实验过程中使用的试剂量较少,例如:无须使用30mL铜氨溶液来溶解脱脂棉。
实验注意事项:
(1)在控制温度时,选择了控制硫酸溶液的温度,是由于铜氨溶液在温度较高时会出现变质。
(2)在用针筒吸取粘稠液时,尽量减少空气的吸入,否则制得的白色纤维中会出现气泡。
(3)用针筒开始注入粘稠液时,纤维很容易在针筒附近结成团状,此时需用力振荡一下针筒,将形成的纤维抖开;挤压针筒的速度越快,得到的纤维就越细。
(4)在实验结束后应迅速吸入少量硫酸溶液,或吸入少量清水,否则针头会被堵住造成无法再次使用。
(5)反应后的铜氨溶液可以回收利用,在此不在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