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北宋的文学理论批评
古代文论自测题

古代文论自测题并参考答案(3)(4)韩传达第三次作业(宋金元、明代)(已校)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梅圣俞诗集序》是宋代作家的一篇重要文论作品,在此文中,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文论观点:“”。
2.教材认为:“注意文艺的,讲求创作的,是苏轼文艺思想十分突出的方面。
”3.《论词》是宋代女词人的一篇著名词论著的作,在文章中她提出了词“”的著名观点,并主张要严格区分词与诗的界线。
4.“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这一著名的诗论观点出自宋人所作的《》。
5.严羽认为:“诗之极致有一:曰。
”6.金代重要的诗论家元好问所写的《》绝句,上继杜甫的《》,下开清代王士禛、袁枚等人的同类续作。
7.明代诗论家谢榛的诗论著作《四溟诗话》,一名《》。
8.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馀师录》曰:‘文不可无者有四:曰体,曰志,曰气,曰韵。
’作诗亦然。
体贵正大,志贵高远,气贵,韵贵。
四者之本,非养无以发其真,非悟无以入其妙。
”9.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诗有不立意造句,以兴为主,漫然成篇,此诗之也。
”并把此作为创作的极境。
10.李贽主张文学要表现,亦即是真心。
这种观点与明七子派强调复古摹拟是对立的,成为公安派“”说的直接的理论源头。
11.李贽不仅是明代后期重要的思想家,而且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位重要的家,他的思想对文学批评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公安三袁中,是公安派的中坚。
他提出了“,不拘格套”的主张,这与李贽所说的“童心”是一致的。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2.(张炎的)“清空”说3.(谢榛的)“情景”说4.(公安派的)“性灵”说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苏轼在《与谢民师推官书》中说:诗文创作应该“如行如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这就是说()。
A.要求创作时对自然事物发挥充分相象B.要求行文自然,形象描写“随物赋形“C.要求行文详略相辅相成D.创作时主客观相互融合的一种境界2.李清照最著名的词论观点提出了所谓()。
介绍宋人四艺

介绍宋人四艺宋人四艺,也称为宋人四大艺术,是指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的四种主要艺术形式,包括诗、书、画和文学批评。
这四种艺术形式在宋代达到了高度的繁荣和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谈论宋代的诗。
在宋代,诗歌成为了文人雅士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主要方式。
此时,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和名流,如苏轼、黄庭坚、辛弃疾等。
这些诗人们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也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诗主要分为两个流派:陆东宗和陆西宗。
陆东宗注重音韵和细腻的描写,而陆西宗则更加注重内容和意境的表达。
无论是南宋的婉约词风还是北宋的豪放词风,宋代的诗歌都充满了人情味和才气。
其次,我们来谈论宋代的书法。
宋代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当时出现了很多杰出的书法家,如米芾、苏轼、黄庭坚等。
他们的书法风格各有特点,但都非常具有影响力。
宋代书法强调笔力和书法技巧,追求简洁、明快、清秀、稳健的艺术效果。
宋代的楷书、行书和草书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为后世书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我们来谈论宋代的绘画。
宋代绘画以山水画为主,也包括花鸟画和人物画。
南宋时期,有著名的“南宗”山水画派,代表人物有“四王”:马远、夏珪、李成和傅山。
北宋时期,出现了“北宗”山水画派,代表人物有“四僧”:李唐、黄公望、南宋和赵高。
宋代山水画注重意境和象征意义,追求山水的内在精神和哲理。
花鸟画则以王希孟为代表,追求写实的细致描绘和充满生气的形象。
宋代的人物画更加注重个人形象和人物性格的刻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最后,我们来谈论宋代的文学批评。
宋代的文学批评主要体现在文学理论和评论上。
当时的文化氛围非常重视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许多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如刘一止、苏辙、陆游等都在这个时期活跃。
他们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评论和解读,推动了文学的发展,并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
宋代的文学批评主张“以文入学”,认为文学作品可以用来教育和培养人的品德和才能。
古代文学专业考研题库

古代文学专业考研题库古代文学专业考研题库是为那些有志于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学子们准备的。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题目和相关内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研。
# 一、古代文学基础知识1. 题目:请简述《诗经》的分类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内容:《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宫廷诗歌,“颂”是祭祀用歌。
《诗经》以其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奠定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2. 题目:《楚辞》的创作背景及其艺术特色是什么?内容:《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等人创作的诗歌集,以屈原的《离骚》最为著名。
其创作背景是战国时期的分裂与争霸,艺术特色包括浪漫主义色彩、丰富的想象和深沉的情感。
# 二、古代文学流派与作家1. 题目:请列举唐代诗歌的主要流派,并简述其特点。
内容:唐代诗歌主要有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史抒怀诗等流派。
山水田园诗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强调自然和谐;边塞诗以高适、王昌龄为代表,表现边关将士的壮志与豪情;咏史抒怀诗以杜甫、白居易为代表,深刻反映社会现实。
2. 题目:苏轼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内容: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散文、词等方面。
他的诗歌语言豪放,情感真挚;散文则以《赤壁赋》等作品著称,文风清新,意境深远;词作则以《水调歌头》等为代表,情感丰富,风格多变。
# 三、古代文学作品分析1. 题目:《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及其象征意义是什么?内容: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主人公,性格天真烂漫、不拘小节,对封建礼教持批判态度。
他象征着对封建社会的反叛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是作者曹雪芹对人性与社会矛盾的深刻反思。
2. 题目:《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形象有哪些特点?内容:《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形象多样,他们大多出身低微,因不满官府的腐败和压迫而聚义梁山。
这些人物形象具有反抗精神、侠义心肠和对正义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反抗情绪。
《苏轼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宋代文化的影响》

苏轼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宋代文化的影响1. 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思想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风格对宋代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苏轼的文学成就2.1 散文创作苏轼以散文创作闻名于世,他独具特色的散文展现了鲜明的个性和深邃的思想。
代表作品有《赤壁赋》、《东坡志林》等。
2.2 诗歌创作苏轼在诗歌创作方面也有杰出贡献。
他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以及思考人生哲理。
著名诗集包括《东坡乐府》、《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3 文学理论苏轼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作家,还是宋代重要的文艺理论家之一。
他提倡"诗以高风为骨,文以隽永为魂"的创作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3. 苏轼对宋代文化的影响3.1 文学风格影响苏轼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影响了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塑造了新的写作范式。
他提倡自由奔放、豁达开朗的表达方式,促进了宋代散文、诗歌等文体的繁荣发展。
3.2 文化精神引领苏轼崇尚自然和真实,注重思辨和反思。
他强调个性和独立思考,在当时社会带动了更加开放和自由的文化氛围,推动了宋代文艺复兴。
3.3 社会改革意义苏轼在政治和社会改革方面也有重大贡献。
他主张改革官员选任制度,提出“舍己从人”的治国理念,对整个宋代政治体制产生积极影响。
4. 结语苏轼是一位多才多艺且卓越杰出的文学家,在散文和诗歌创作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他的文学成就和理论对宋代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塑造了当时的文学风格,也引领了宋代社会的文化精神。
此外,他在政治和社会改革方面也有一定影响力。
苏轼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思想为后人树立了崇高榜样。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习题集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习题集一、常识1、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批评家往往一身二任,因此,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也往往也具有鲜明的文学性特点。
2、中国古代的一些选集和总集的编撰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倾向。
3、先秦两汉时期,诗论往往与乐论互通。
4、中国上古时代的文艺实践中,诗、舞、乐是一体的,其中乐论占有更为更要的地位,是三者的核心。
5、先秦诸子中最重视文艺的是儒家,道、墨、法三家则对文艺有不同程度的否定。
6、孔子的文艺思想是以“诗教”为核心,强调文学要为政治教化服务,认为文学是以仁、义、礼、乐教化百姓的最好手段。
7、孔子提出的“文质彬彬”、“尽善尽美”说,被后人引申为关于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基本原则。
8、在文学批评方面,孟子首创了“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
9、《诗经》中“维是褊心,是以为刺”实为儒家诗论美刺说之先声。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与儒家相反,他们主张行不言之教,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0、屈原首次明确提出了“发愤以抒情”的诗论主张,他也是我国第一位自觉的抒情诗人。
11、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和陆机的“诗缘情”说,渊源于屈原的“发愤以抒情”思想。
12、司马迁对文论的最大贡献在于明确提出了“发愤著书”之说,此说见于《史记•太史公自序》。
13、在中国文论史上,较早肯定司马迁“实录”精神的是班固。
14、两汉文论主要是在对《诗经》、屈赋、汉赋和《史记》的专题研究中展开的。
15、西汉前期的贾谊、刘安、司马迁等对屈原辞赋评价很高,但东汉扬雄和班固则提出了批评。
16、《毛诗序》明显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的保守性,具体发挥了《礼记•经解篇》中“温柔敦厚”的内含。
17、《毛诗序》中提到的诗歌创作的讽谏方式主要是两种:“上以风化下”和“下以风刺上”。
18、“六义”原名“六诗”,最早见于《周礼•春官》,顺序是:风、赋、比、兴、雅、颂。
19、魏晋是文学自觉和文学独立的时代。
20、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主要在作家论、创作论、鉴赏论、文体论四个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苏轼文学知识点总结

苏轼文学知识点总结苏轼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诗词、散文和书法方面。
在诗词方面,苏轼的作品涵盖了咏物、田园、山水、宫怨、宋词等多种题材,他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感悟,描绘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情世事,展现出了他对自然、生活和社会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在散文方面,苏轼的作品以《东坡志林》为代表,内容丰富,包括文学批评、政治立论、人生感慨、风俗描写、游记等多个方面,反映出了苏轼多才多艺、博学多才的文学素养和社会才华。
在书法方面,苏轼的书法作品以行草和楷书为主,字迹工整、气韵横生、起伏有致、大气磅礴,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苏轼的文学创作受到了古代文学理论和创作技巧的启发和影响,尤其是受到了韩愈、欧阳修等唐宋诗人的影响。
在古代文学理论方面,苏轼注重对词藻的精致处理、意象的生动描绘和意境的深远表达,注重情感的抒发和诗意的凝聚,对文学的思辨和艺术追求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感悟。
在创作技巧方面,苏轼注重选材、情景描写、形式变化、节奏韵律、音韵美感等方面的处理,运用了比喻、象征、对比、排比、联想等修辞手法,使得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时代气息,体现出了他对传统文学技法的传承与创新。
苏轼的文学创作受到了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影响,尤其是受到了北宋政治和文化相对开放和繁荣的局面的影响。
在北宋时期,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稳定和繁荣,社会上涌现了一大批有识之士和文化名流,文学艺术活动也得到了相应的支持和鼓励。
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一代文学宗师,得到了许多政治和文化名流的赏识和支持,他参与了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活动,以文学实践和文化批评为依托,影响了当时的文学、艺术和社会风气。
同时,苏轼也受到了北宋社会风俗、山水风光、自然风情、民间风物和宫廷生活的熏陶和感悟,他的作品多以此为题材,展示了北宋时期的社会和文化风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现实。
总之,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文学家,他的作品在思想内涵、艺术形式和感情表达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独特的魅力,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114《中国文学批评史》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0114《中国文学批评史》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中国文学批评史》是为大学中文系高年级学生所开设的一门提高课,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我国文学发展史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了解我国历史上各代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发展情况。
学习这门课,不但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也会对我们欣赏和评价现代文学以及建设现代文论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
该课程为闭卷考试,试卷由三种题型组成,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型一:写出词语的出处和含义(共2题,每题15分,总计30分)题型二:简答题(共2题,每题15分,总计30分)题型三: 论述题(共1题,总计40分)说明: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201303学期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内容。
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笔记。
如果在复习中有疑难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提问。
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二、知识点第一章、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特色了解学习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目的和意义,通过中西文化和传统精神的差别掌握中西文学理论在体系、形态上的区别,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特色。
**中西传统精神与民族性格不同:**中西文学理论的不同特点:第二章、先秦儒家的文学思想了解孔子的主要文学观,了解孟子“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以及荀子的“明道、宗经、征圣”等文论观点的基本内容和思想基础,了解《易传》中“取象说”的内容和理论意义。
**孔子的主要文学观孔子没有论文艺的专门著作,他对文艺的一些看法多见于他的《论语》之中。
他关于文艺的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2)关于文艺和政治、道德的关系(3)关于艺术的内容与形式孔子提倡在不违背礼教的前提下,文艺的内容和形式应当兼顾。
**“以意逆志”:“以意逆志”,是孟子关于如何读《诗》的论述。
“以意逆志”出自《孟子·万章》中孟子和弟子的对话。
孟子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赞美苏轼的句子

赞美苏轼的句子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被誉为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
他的诗文创作博大精深,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在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苏轼,感受他的伟大魅力。
苏轼的诗文如清泉涓涓,流淌着智慧和情感的涓涓细流。
他的诗词明快豪放,情感真挚,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他的词作如泉涌般的热情,如同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勾勒出了北宋那个时代的风貌和人情。
他的散文则如同一杯清茶,淡雅清新,品味之下却又有着深邃的内涵。
苏轼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诗、词还是散文,都展现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苏轼的诗文,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更在思想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中融入了他对人生、对社会、对国家的思考和感悟,展现出了他的宽广胸襟和卓越智慧。
他的诗文中蕴含着对人生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对社会的关怀和对民生的关注,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许。
苏轼的诗文,不仅是文学的艺术品,更是一面反映时代风貌和社会现实的镜子,是一部记录着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人文精神的史书。
苏轼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他的诗文作品,更在于他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
他提出了“诗以写心事,文以言志向”的文学创作观,强调诗歌要写自己的心灵感受,散文要表达自己的理想志向。
他还对古代文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批评,提出了“诗以兴,文以理”的文学评价标准,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后世文学创作指明了方向。
综上所述,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巨匠。
他的诗文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价值,更在思想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苏轼的文学成就,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更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文学典范。
让我们共同赞美苏轼,感受他的伟大魅力,传承他的文学精神,让他的诗文永远在人们心中流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一诗话》:“梅圣俞语余曰:‘诗家 六一诗话》 梅圣俞语余曰:‘ 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 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 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 矣。’” 矣。’” 这和刘勰的“ 这和刘勰的“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 秀”思想是一致的。是对诗歌意境理论的 进一步认识。
二、梅圣俞的文学思想 1、“因事有所激,应物兴以通” 因事有所激,应物兴以通”
《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 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 “圣人于诗言,曾不专其中,因事有所激,应物 兴以通。自下而磨上,是之谓国风;雅章及颂篇, 刺美亦道同。不独识鸟兽,而为文字工。屈原作 离骚,自哀其志穷,愤世嫉邪意,寄在草木虫。 迩来道颇丧,有作皆言空;烟云写形象,葩卉咏 青红;人事极谀谄,引古称辩雄;经营唯切偶, 荣利因被蒙。遂使世上人,只曰一艺充,以巧比 戏弈,以声喻鸣桐。嗟嗟一何陋,甘用无言终!” 戏弈,以声喻鸣桐。嗟嗟一何陋,甘用无言终!”
他在《答谢民师书》中说:“ 他在《答谢民师书》中说:“孔子曰: ‘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 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 达而已矣。’ 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 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 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 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 辞之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辞之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2、“诗中有画” 诗中有画”
他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 他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中有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中有 画”是对诗歌的形象性特征的强调;“画中有诗” 是对诗歌的形象性特征的强调;“画中有诗” 是对审美意味的强调。诗与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 门类,画是视觉艺术,诗是语言艺术,各有个性, 传统的绘画,都有具体的形象,诉诸审美视觉, 故曰“ 故曰“观”;诗歌是语言艺术,是表意的,诉诸 人的审美感受,故曰“ 人的审美感受,故曰“味”,这是区别;但两者 又有相通之处,诗要有形象,画要有意味。这是 两者的联系。
他在《答洪驹父书》中说:“ 他在《答洪驹父书》中说:“古之能为文 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 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惠 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洪《冷斋夜话》引黄庭坚语:“诗意无穷 冷斋夜话》引黄庭坚语:“ 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 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 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 谓之夺胎法。” 谓之夺胎法。”
附录:
苏洵《仲兄字文甫说》 苏洵《仲兄字文甫说》:“故曰‘风行水 故曰‘ 上涣’ 上涣’,此亦天下之至文也。然而此二物 者,岂有求乎文哉?无意乎相求,不期而 相遭,而文生焉。是其为文也,非风之文 也,非水之文也。二物者,非能为文,而 不能不为文也。” 不能不为文也。”
2、“有为而作” 有为而作”
2、圣人之文,虽不可及, 答吴充秀才书》 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不能 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不能 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若道之充 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3、“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 意见于言外” 意见于言外”
3、“形”与“神”
他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 他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中说: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 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何如此两幅, 疏淡含精匀。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疏淡含精匀。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4、“无法之法” 无法之法”
2、简古与澹泊
他在《书黄子思诗集后》 他在《书黄子思诗集后》:“独韦应物、 柳宗元发纤穠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 余子所及也。”苏辙《追和陶渊明诗引》 余子所及也。”苏辙《追和陶渊明诗引》 引东坡语:“ 引东坡语:“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 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 杜诸人,皆莫及也。” 杜诸人,皆莫及也。”
一、文学创作的发生论 1、“不能不为之为工” 不能不为之为工”
他在《南行前集序》中说:“ 他在《南行前集序》中说:“夫昔之为文 者,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也。 山川之有云雾,草木之有华实,充满勃郁 而见于外,夫虽欲无有,其可得耶?自少 闻家君之论文,以为古之圣人有所不能自 已而作者。” 已而作者。”
二、艺术思维与艺术表现论 1、“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他在《送参廖师》一诗中说:“ 他在《送参廖师》一诗中说:“欲令诗语 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 境。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了群 境。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了群 动”即是诗人对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规律 可以了解得很清楚;“纳万境” 可以了解得很清楚;“纳万境”即是诗人 可以把现实世界里的种种奇观异景统统摄 取到自己的脑海中,供艺术构思时选择、 综合之用,作为创造审美意象的素材。
2、“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 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
《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 且伏高致辄书一时之语以奉呈》 且伏高致辄书一时之语以奉呈》“作诗无古 今,唯造平淡难。” 今,唯造平淡难。” 《林和靖先生诗集序》“其顺物玩情为之诗, 林和靖先生诗集序》 则平淡邃美,读之令人忘百事也。” 则平淡邃美,读之令人忘百事也。” 《依韵和晏相公》“因吟适情性,稍欲到平 依韵和晏相公》 淡。” 淡。”
一、欧阳修的文学思想
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 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是时,天下学者, 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 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 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嘉佑 (宋仁宗年号)二年,知贡举,时士子好 为险怪奇涩之文,修痛排抑之,凡为是者 皆黜,场屋之习从是遂变。
1、“诗穷而后工” 诗穷而后工”
第十章 苏轼和北宋的文学理论批评 第一节 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论和 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 梅尧臣的“平淡” 梅尧臣的“平淡”论
北宋初期柳开、王禹偁、石介一直到欧阳 修的诗文革新,主要是反对模仿五代的 “时文”和稍后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 时文” 代表的崇尚晚唐李商隐的西昆体诗文的。
附录:
时文,时下流行的文体。旧时对当时科举 考试所采用文体的通称。如唐宋时用以称 律赋,明清时用以称八股文。 西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 西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 真宗时,杨亿、刘筠、钱惟演等馆阁大臣 奉命编书,后题名为《册府元龟》 奉命编书,后题名为《册府元龟》,在这 期间他们的唱和诗编集成书。典籍中关于 昆仑之西有群玉之山,喻帝王藏书之府。
三 艺术风格论 1、多种风格并重
《书黄子思诗集后》:“予尝论书,以谓 书黄子思诗集后》 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 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 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 亦微。至于诗亦然。苏、李之天成,曹、 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盖亦至矣。而 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 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 亦少衰矣。” 亦少衰矣。”
他在《诗颂》中说:“ 他在《诗颂》中说:“冲口出常言,法度 去前规。人言非妙处,妙处在于是。”诗 去前规。人言非妙处,妙处在于是。” 歌的妙处正是在灵活自然脱口而出,不受 法度的束缚,这就是“无法之法” 法度的束缚,这就是“无法之法”(《跋 王荆公书》)他在《自评文》中说:“ 王荆公书》)他在《自评文》中说:“吾 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皆可出,在平地 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 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 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 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一、肯定诗歌“忿世疾邪” 一、肯定诗歌“忿世疾邪”的怨刺作 用
他在《胡宗元诗集序》中,赞扬其诗“ 他在《胡宗元诗集序》中,赞扬其诗“兴 托高远则附于《国风》 托高远则附于《国风》,其忿世疾邪则附 于《楚辞》”,但在《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 楚辞》 ,但在《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 云:“ 云:“诗者,人之情性也,非强谏争于廷, 怨忿诟于道,怒邻骂坐之为也。” 怨忿诟于道,怒邻骂坐之为也。”在《答 洪驹父书》中说:“ 洪驹父书》中说:“东坡文章妙天下,其 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可也。” 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可也。”
他在《凫绎先生诗集序》中说:“ 他在《凫绎先生诗集序》中说:“先生之 诗文,皆有为而作,精悍确苦,言必中当 世之过。凿凿乎如五谷必可以疗饥,断断 乎如药石必可以伐病。其游谈以为高,枝 词以为观美者,先生无一言焉。” 词以为观美者,先生无一言焉。”
3、“了然于心”与“了然于手” 了然于心” 了然于手”
二、读书精博,然后可以为诗。
《答洪驹父书》中说:“自作语最难,老 答洪驹父书》中说:“ 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 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他 在《论作诗文》中说:“词意高胜,要从 论作诗文》中说:“ 学问中来尔。” 学问中来尔。”
三、“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三、“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第二节 苏轼的文学思想和创作理论
苏轼是个文艺天才,在诗、词、文、书法、绘画 等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在宋代诗坛有“苏黄” 等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在宋代诗坛有“苏黄” 之称;词是“豪放派”的开山之祖;文居“ 之称;词是“豪放派”的开山之祖;文居“唐宋 八大家” 八大家”之一;书法列宋代四大家之首(苏轼、 黄庭坚、米芾、蔡襄);绘画与同时期的文同一 起被称为“文湖州派” 起被称为“文湖州派”。《宋史苏轼传》“嘉祐二 宋史苏轼传》 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 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 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议 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 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 信服。” 信服。”苏轼中进士还不到二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