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感学案
《夏感》教学设计附板书(精选6篇)

《夏感》教学设计附板书(精选6篇)《夏感》教学设计附板书(精选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夏感》教学设计附板书,欢迎阅读与收藏。
《夏感》教学设计附板书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知文意,了解夏天的特点;2.品读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对比和比较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品味文章充满活力的语言。
2.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夏天的图片。
学生:搜集夏天的诗句。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这个单元里我们一起诵读了朱自清充满生机的春天;也欣赏了老舍笔下温晴慈善的济南的冬天,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聊聊夏,首先让大家一起欣赏几幅图片,(请看大屏幕)请问大家对夏日的印象如何呢?那在作家梁衡的眼里夏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夏天的文章——《夏感》。
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二、听读课文,感知文意1、请男女生各选一位代表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棒。
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并在脑海里想象画面。
师生交流点评:字音要准确,语速适中,声音响亮。
2、请以“这是一个xx的夏”,说说自己听后的感悟,并说明理由。
教师小结:这是一个具有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夏,这是一个生机蓬勃的夏,这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夏,这是一个属于劳动人民的夏。
板书(紧张、热烈、急促)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析作者是如何来写这个夏的。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景色的?(先自主思考,后小组讨论)(1)、夏天的自然景色;(2)、夏天的色彩;(3)、夏天的旋律。
2.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急促旋律的夏天呢?明确:采用对比手法,欲扬先抑,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动的农民。
作者这种赞美辛勤劳作农民的感情集中在文章第几段?齐读第五段。
2023最新-《夏感》教案【优秀8篇】

《夏感》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夏感》教案【优秀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夏感》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主地搜集和整理信息,并能主动地表达。
2、品味语言,理解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3、联系生活体验,感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对夏、对劳动者、对活力与激情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二、教学方法:品读法、情境教学法。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夏感》2、请你说说“夏感”是什么意思?3、夏天给了你怎样的感受?(二)检查预习1、字词注音2、任选本文读一读中的三个词语说句话。
(三)整体感知请阅读课文,说说“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夏天”。
(可以用文中的词语,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总结文中的语句)(四)语言品味这么多特点中,哪一个给你的印象特别深刻?能说说为什么吗?学生主要寻找的方向和重点朗读赏析的词句:(五)情感体验1、请用自己的话再说说“这是一个___________的夏天”。
2、作者要“赞美”的是什么?3、结语、寄语:五、布置作业1、课外搜集描写四季风物的相关诗词句,增加文学积淀。
2、把下面的宋词改成一则写夏景的短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夏感》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品味语言,理解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方法的作用;能自主地搜集和整理信息,能自主地表达。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文章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启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与热情。
《夏感》导学案及答案

《夏感》导学案及答案《夏感》导学案及答案13.夏感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整理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3.学习文章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学习重点在反复诵读中感知夏天的特点,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学习难点学习品味文章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的方法。
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黛色( ) 贮满( ) 主宰( ) 蒸腾( )迸发( ) 绷紧( ) 芊芊( ) 澹澹( )匍匐( )( ) 磅礴(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烘烤勃发春花秋实B. 蒸腾终极轻飞慢舞C.主宰旋律承前起后D. 迸发遗憾春花秋月3、选词填空。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激烈急促急切)的旋律。
(2)火红的太阳( 照晒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
(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走动飘动),在天地间升腾。
(4)我却要大声(夸奖赞美称赞)这个春与夏之间的金黄的季节。
4、解释下列词语。
灵秀:融融:轻飞曼舞:春华秋实:闲情逸致:5、填空。
(1)《夏感》一文的题材是,作者是,当代。
(2)“田家少闲月,五月人更忙”,诗句出自代诗人的诗《》。
(3)本文开头简洁明了地写出了夏天的总体特点:、、。
然后作者以多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夏天的自然景色之美、和劳动者的勤劳之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夏天的。
1、在作者的眼中,夏天有哪些特点?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的景致?试概括本文主旨。
2、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热烈、急促旋律的夏天呢?3、文章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来,并做简要分析。
4、想想我们所学的诗歌中描写夏天的句子,试着写上一两句。
三、课外作业夏感梁衡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夏感》教案(优秀4篇)

《夏感》教案(优秀4篇)初中七年级语文《夏感》教材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理解、积累黛色磅礴主宰匍匐芊芊澹澹春华秋实闲情逸致等词语;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理解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进入作者为我们营造的紧张、热烈、急促的夏天世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夏的钟爱以及流露出的对夏、对劳动者、对活力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的品味,感受字里行间对夏、对劳动者的赞美,并能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从对夏的赞美,延伸到对活力、*和生命的赞美,体会作者对自然、生活、生命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二、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开放地吸纳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及意料之外的体验,鼓励即兴创造,超越预定的目标要求,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达成共识,在教学生成中共同发展。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有效的学习者,并促使教学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
只有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学习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只有获得师生双方情感认同的课堂,才是有效的;也只有师生双方都在情境中获得了情感体验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三、教材分析《夏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的课文,本文描写夏季的景象,表现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
全文共五段:第一段概述夏季总体特点,中间三段从夏季的自然景象、夏天的色彩、夏季农民劳作的景象,三个方面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最后一段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
全文五段各有写作的重点,像一组画,从不同方面描绘了夏的景象,层次井然,思路清晰。
此文被编排在七年级上册,除了阅读的难度和深度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之外,应该更适合刚从小学毕业,而又将面对中考,乃至命运转折时期的学生。
13.《夏感》导学案学习专用

13. 《夏感》导学案【导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3.品味优美句子。
4.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导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3.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导学难点】品味文中优美句子【课时】1 课时【预习导引】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贮满(zh u )澹澹(da n )芊芊(qi a nqi a n )磅礴(pd ng)(bo)黛色(da i )匍匐(pu)(f u)3.解释下列词语。
贮满:储存、积存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芊芊:草木茂盛磅礴:气势盛大黛色: 青黑色匍匐: 爬行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感受的。
【导学过程】一、导入:一年四季,周而复始。
对于季节,我们有着太多的感触,我们爱春的生机勃勃,爱秋的硕果飘香,爱冬的银装素裹,然而爱夏的却寥寥无几。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梁衡的散文《夏感》,看看他到底爱夏的什么,去领略夏天的独特之美。
(板书课题)二、了解作者:梁衡,1946 年生, 山西霍州人. 他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
三、检查预习:见预习2、3.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指名朗读,注意字词,句读,情感。
然后全班齐读。
2.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感受?讨论明确: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五、研读赏析:1.你认为文章哪一段最优美?请简述理由。
2 .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三至五个个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讨论归纳:比喻句:“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
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夏感》教案优秀5篇

《夏感》教案优秀5篇《夏感》教案篇一夏感优秀教案设计—— 梁衡1.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夏天的特点,理清文章思路。
2. 能力目标:能够赏析文中精彩的句子。
3.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二、学习重点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其语言魅力。
三、教学方法讨论探究法比较阅读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一、情境导入:在诗人、作家的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
他们笔下的夏是“恶毒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干燥炎热的风”,“凶恶的嘶叫着”,“人像快干的鱼”,“大地在高热度中发抖”(引自茅盾、老舍、高尔基、罗曼·罗兰诸人作品)——一种作为艺术的内容中苦闷压抑象征的夏感;或者是“日常睡起无情思”(杨万里),“手卷抛书午梦长”(蔡确)——一种轻松闲适中透出无可奈何的夏感。
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高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夏季,令人由衷叹服。
今天我们就学习当代散文中难得一见的精品——《夏感》二、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梁衡:2、字词解读⑴生字注音贮满( ) 澹澹( ) 芊芊( )磅礴( ) 黛色( ) 匍匐( )⑴词语解释① 芊芊:② 主宰:③ 春华秋实:④ 闲情逸致:⑤ 迸发:⑥ 承前启后:三、合作探究1、初读课文,梳理结构2、朗读课文理解内容(1)哪些段落是写夏天的热烈的?①第二段中哪一个词语紧扣住了第一段中的“热烈”一词?②通过写春天与夏天的景物(比较),突出夏天的特点的句子是什么?③在作者看来,夏天的色彩为什么是金黄的?④怎样理解“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这句话的?⑴哪些语句是写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⑴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急促旋律的夏天呢?(4)在描写夏景的文段中,我们发现了大量优美的句子,选出你喜欢的句子说明理由。
(提示:找出比喻句、拟人句)四、拓展延伸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夏感-学案--三案合一

13.《夏感》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提高学生人文涵养,在领略自然美的同时,懂得把握文中的哲理。
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课文重点词语,理清思路。
2、品味文章充满活力的语言,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3、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教学难点:品味赏析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案1.作者简介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州人。
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其作品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过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行文草本有灵,水石有韵。
近年来又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别是历史伟人名人的写作。
他的主要作品有《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此外还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粱衡卷》。
作品大都收入9卷本《梁衡文集》中。
2.写作背景梁衡先生笔端的《夏》是他作为中央报纸的记者多年驻节在黄河流域所亲密接触的夏。
这凝重厚实的黄土地,哺育了我们的民族,润泽了中华数千年的灿烂文明,所以,他把黄土地之夏,作为自己纵情礼赞的典型观照物,就不仅有其熟悉生活的意味在,而且也具有更深层次的象征和形而上的寓义在。
夏感教案5篇_1

夏感教案5篇夏感教案5篇1【目标导航】1、积累“黛色灵秀贮满终极匍匐融融澹澹芊芊细草轻飞曼舞”等词语。
2、理解__“总——分——总”的写作思路。
3、诵读、品味__优美语句的含意及表达的效果。
(重点)4、学习作者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难点)【知识链接】作者简介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他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
主要著作有:《梁衡文集》,散文集《夏感与秋思》。
【学习导航】一、重点字词1、芊芊细草:qiān qiān:草木茂盛2、黛色dài:青黑色3、磅礴páng bó:气势盛大4、贮满zhù:储存满,积蓄满5、匍匐pú fú:爬行6、秋波澹澹d àn 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学习过程7、春华(huá)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8、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9、承前启后:承接前者,引出后者。
与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意思相同。
10、轻飞曼(màn)舞:形容姿态优美曼妙。
二、讲解赏析课文内容1、齐读第一段,问:夏天给人的总体感受是、、。
(用原文中的词填空)2、快速默看课文2—4段,看看这三段各是写夏天那个方面的特点?3、看看第一段和2—4段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说明理由。
4、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找出本段中写夏天天气的句子用笔画起来。
5、在炎热的天气里,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6、学生探究在作者所写景物的句子里,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可从修辞、关键词、感受器官的感受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示例:比喻句我喜欢“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因为这句话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写出了林带的繁茂和气势。
再看拟人句:我喜欢“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其中“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过渡:作者捕捉了夏天里有特色的景物,突出了夏天热烈的气势,还以显微镜的效果观察了夏天的颜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感》学案
主备人:秦青娥审阅樊俊娥时间:2009年11月10日
相信有学案的引导,加上你的认真聪明,一定会硕果飘香!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验感悟,学习用细腻的笔法写景。
一、积累字词:
自学指导:请先读一遍课文,把生字生词勾画出来,查字典,同学交流,解决字词问题。
自学检测:
1、读准下列字音:
主宰磅礴匍匐澹澹迸发喇叭苦涩旋律
贮满芊芊黛色闲情逸致
2、解释词语
气势磅礴
匍匐前进
春华秋实
闲情逸致
轻飞曼舞
二、整体感知: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划分文章段落层次,并概括各部分内容。
)
自学指导(二)
1、作者用哪些词语来概括夏的特点?
2、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夏的什么情感?通过哪些语句表现出来的?
三、诵读,欣赏(认真品读,你会收获很多)
诵读2——4段,要求想象文中画面,朗读注意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1、你认为哪些词、句用的好,用的传神、富有表现力?请在文中划出,小组讨论交流。
2、第二段中选择了哪些富有季节性特征的自然景观?除此之外,你还能用哪些景物来展现夏天的特点?
3读第三段,思考夏天的色彩为什么是金黄色的?(用原文句)
4划出第四段的中心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四、仿写练习:
方案1:根据课文描绘的景象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以“夏天是什么?”为题,小组合作写一段话。
方案2:仿写句子。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的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致着事物的终极。
夏之色……冬之色……
五、拓展提升:
1、一年有四季,景致各不同。
一年中你比较喜欢哪个季节?请用以下格式造句。
我喜欢,喜欢它。
我喜欢,喜欢它。
2、历代文人诗词中描写四季的句子浩如烟海。
请你分别写出你在阅读时积累的句子。
(也可积累文字名著中的相关描写)
春:
夏:
秋:
冬:
3、写作接龙:
夏季到来,晒场上铺洒着汗水浸黄的谷粒,任凭笑声破碎一声扼守的清白,这是夏季的乡村。
柳的风姿在月光下舞蹈出曼妙轻雅,诱惑成群的萤火虫点缀她紫色的衣裳。
夏季乡村的傍晚,村口的老槐树下,男人们席地而坐,他们谈论着今年的收获,计划来年的种子,就着激情饱满的舌头,一碗老酒在他们的手上传递,就如同传递着沉重的希望。
晚霞悄然停歇在她们淡雅的睡衣上,微风拂动下,宛若颤抖的蝶翼。
孩子们是夜的精灵,她们骑着竹马牧牛,驰骋在黑暗自由的创意中。
夏季乡村的清晨,你跟随母亲走进照样铺满的田野,看落花生的叶儿徐徐打开,在温柔的表达中,聆听她们与阳光的对话。
听玉米在露珠中拔节,随风动作的红帽子,一个一个调皮的孩子,你能够深深的体会到:与土地的结合,就能够品尝汗水的滋味;与土地亲近,就会得到果实最深情的回报。
夏夜的古渡广场,
夏季的菜地(果园、农贸市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