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一些开明的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中国 的落后,并寻求救国之道,他们成为 推动思想解放的重要力量。
传统观念的束缚
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封建制度等观 念在当时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对人们 的思想产生束缚。
社会经济背景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资 本主义得到一定的发展,新兴的资产 阶级和无产阶级开始壮大,他们成为 推动思想解放的重要力量。
倡导平等观念
反对阶级压迫和社会不公,追求社会 公正和平等。
04
思想解放的影响与意义
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推动社会变革
01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为中国近代的民主化进程和改革
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促进民族觉醒
02
思想解放唤醒了民族意识,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推动了民
族独立和解放运动。
推动国际交流
03
马克思主义传播
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在《新青 年》等刊物上宣传马克思主义。
总结词
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传播
五四运动
1919年,北京学生发起五四运 动,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领 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03
思想解放的内容与特点
对传统观念的挑战
挑战封建专制思想
总结词
维新思潮,救亡图存
戊戌变法
1898年,光绪皇帝支持维新派进行变法, 但最终失败。
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务 运动,学习西方科技和军事。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兴起,推动中国的经济和 社会变革。
高潮阶段(1900-1949)
新文化运动
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体验高考
(2011·安徽文综·13)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 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 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 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 ,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 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上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
思想之争,它们是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C
(福建厦门质量检查)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
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
“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
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人物及代表作 维新活动(主张) 影响(地位) 共同主张
《《康新孔有学子为伪改经制考考》》讲中学西;结合(托古改制)
为变法提供 理论依据
梁启超
兴民权;
《变法通议》 变科举制
维新宣传家
谭嗣同 《仁学》
严复 《天演论》
抨击纲常礼教及专
制等级;
批判最激烈
倡自由平等
自由权利;
系统介绍西方
体验高考
(2011·上海单科·22)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 “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 )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 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 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阶级上:资产阶级的壮大
②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
代表人物: 思想观点:
材料: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 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 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马克思的话体现了康有为思想有什么特点?
性质: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目的: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 顽固势力——力量强大 结论: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两半社会行不通
二、仿行制度
2、资产阶级革命派: 民主共和思想
代表人物: 孙中山 时间: 19C末20C初 主张:主张资阶革命推翻君主专制, 建立民主共和国 活动:辛亥革命(1911年) 结局:建立中华民国,但被袁世凯窃取, 中国双半状况依然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 的运动。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 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 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 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 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三、思想救国
1、资产阶级激进派: 民主、科学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时间: 1915——1918
主张: 提倡民主科学,思想救国
活动:新文化运动 影响:
三、思想救国
2.无产阶级: 宣传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 李大钊、陈独秀 时间: 1918——1919
主张: 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救国
①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 A、进步性: 获得了空前的解放;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自 1840 年鸦片战争起,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古老的中华大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在这国难当头之际,一批又一批有识之士挺身而出,他们积极探索救亡图存之道,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思想解放潮流,试图为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家寻找出路。
林则徐和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
林则徐组织翻译西方书刊,编辑《四洲志》等资料,让国人开始了解外部世界。
魏源在此基础上编写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这一思想在当时无疑是石破天惊,它打破了长期以来国人闭目塞听、妄自尊大的状态,让人们开始认识到西方的先进技术,为后来的洋务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然而,真正将学习西方付诸实践的是洋务派。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内的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国的器物层面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
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即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建立新式海军。
他们开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等。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但由于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且没有触及制度层面的变革,最终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中宣告破产。
甲午战败,给中国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也让人们开始反思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在这种背景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登上了历史舞台。
他们倡导变法维新,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康有为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梁启超发表了一系列鼓吹变法的文章,如《变法通议》。
1898 年,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史称“戊戌变法”。
但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变法仅持续了一百零三天就失败了。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评价 意义
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的片面性
※ 题组二
新文化运动
【例1】《青年》(《新青年》前身) 杂志的封面上印着“La Jeunesse”, 就是法语“青年”的意思。人们经 常用它的副题“La Jeunesse”来称 呼它。这个副题的选择不是偶然的, 因为 ( ) A.陈独秀曾留学法国,喜欢法语 B.这本杂志是和法国人合编的 C.上海是法租界,在杂志出版时 必须附上法语 D.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深受法国思 想的影响 答案:D
林则徐、 魏 源
地主阶级
实行君主立宪制, 是康、梁维新思 发展资本主义 想的理论来源 制度 层次
近 代 中 国 思 想 解 放
一个主题
救亡图存
一个方向
向西方学习
三个阶段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历程特点: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
【例9】(2008重庆,13)近代中国主张或赞同学习西方 先进科学技术的人物有 ( ) ①魏源 ②光绪帝 ③赵三多 ④陈独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例10】(2006重庆,19)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 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 是 ( ) A.魏源 B.张之洞 C.王韬 D.梁启超 答案:B、C
答案:D
疑难突破
一、19世纪中期以来“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所属阶级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主要作用 迈出了向西方 学习的第一步 器物 层次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 郑观应、 薛福成、 王 韬 资产阶级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 复 过变法救亡图存, 是一次思想启蒙 实行君主立宪制, 运动,促进革命 发展资本主义 思想传播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标志着中国近 代化的起步 特点 结果 由 于 阶 级 和 时 代 的 局 限 , 没 有 使 中 国 独 立 、 富 强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9世纪40~5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崛起,侵略扩张,晚晴政府危机四伏,受经世致用的影响,鸦片战争惊醒了一些志士中国开始睁眼看世界。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为了解对手,设立驿馆,编译出《四洲志》《各国例律》等资料。
《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林则徐仿制英国船炮,改制信使炮车。
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1842年,魏源完成林则徐的嘱托,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得专著。
魏源在该书上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他认为,夷之长计有三: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
这就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作用。
19世纪60~9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太平天国和鸦片战争),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学为体”即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伦理纲常为立国之本。
“西学为用”即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其目的是维护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洋务运动最终以黄海海战的失败宣告破产。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而不变革封建制度。
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外国侵略的日益加深,出现了一批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它们在经济上主张发张民族工商业,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
早期维新思想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康梁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实践。
90年代初,民族危机加深,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壮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宏观概要通史概要:近代世界潮流:现代化。
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工业化市场化;思想观念的科学化和理性化。
本专题讲述的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面对民族危亡,中国近代各阶级的仁人志士力图挽救危机,开始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中国的出路,掀起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抗争史和探索史)。
迈出探索第一步的是地主阶级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他们在鸦片战争后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引导着人们开始从器物层次学习西方。
伴随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崛起,他们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的国家,开始了新的探索。
特别是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失败,使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认为中国的落后在于制度的落后,于是试图将西方的政治制度引入中国。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兴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虽没有成功,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主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并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领导下,进行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未能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资产阶级中的激进派认识到在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情况下,要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重要的不是武器和西方的制度,而在于改变中国传统的文化。
于是在反对尊孔复古的浪潮中,资产阶级激进派开始了以西方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改造传统文化和国民心理的新文化运动。
虽取得了对封建主义的初步胜利。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主张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并没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独立。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的爆发,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探索过程,历史进入新的时期。
主干知识:一个方向:面向西方一个主题:救亡图存三个阶段:学技术(器物)、学制度、学思想文化六大思潮: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一、“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的抗战派学技术(一)背景、1、政治:鸦战前清朝国势衰落,矛盾尖锐(封建统治危机加深,开始出现民族危机)2、观念:读书人多埋首经书,远离现实,与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中3、直接原因:鸦片战战的惊醒(三千年的巨变)(二)代表及其主要思想1、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最早面向西方)1)主持编译和审订了《四洲志》,介绍了各国的历史、地理和政情。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c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合作探究】2:洋务派倡导的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想 的发展、教育制度改革等方面有什么贡献? (1)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 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窗口; (2)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多少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 统及纲常伦理的绝对权威地位; (3)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介绍西方科 技知识,对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开一代风气的拓 荒作用。 (4)洋务派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他们中的 不少人,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 挥了积极的作用,如詹天佑、严复、曾纪泽等。
二、维新变法思想:
(二)19世纪90年代初的康梁维新思想: 1、产生背景: 2、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1)康有为: ①活动: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②著作: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③理论特点: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借孔子权 威宣传维新思想 ④评价:“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高考真题】(2010· 福建文综16)图六为某名人陵墓护 栏上镌刻的文字,其含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 此判断他是( )
A.顾炎武 B.林则徐 C.洪秀全 D.严复 解析D。“惟适乊安”字面理解是怎么舒适就怎么做,体 现了追求自由倾向,反映了严复受进化论适者生存思想的 影响。
二、维新变法思想:
第1讲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师夷长技
(一)“开眼看世界”: 1、“开眼看世界”的原因 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沉睡了多年的清王朝,为什么在 19世纪40年代会有明士猛醒,要跳出井底看看外面的世界?
①晚清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妄自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大廷逆官不“吏道魏的的源骂书扮声籍演却。了扑遭面到两而无大来端角非,色议在:的他他《们是海眼黄国中图这昏志无时疑》的成最猫了终一在本国 内的头印鹰刷,数仅理有性千地册预左告右了。天黑后的凄凉;他是
黎明—前—的周云英杰雀:,《清<海脆国地图预志告>的了孤天寂亮与后荣光的》雾
《霭维天。新演变论法》成出为版中以后国,近不代上第几一年次,思便风想行解全放国潮—,流
林则徐(1785年—1850年)
编写著作: 《海国图志》 ——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 详实专著
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意义: 对当时向西方学习有重要
启迪作用
(一)地主阶级
2.洋务派
代表: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主要思想:“中体西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实质:
不改变封建制度前提下,利用 维护 封建.统治
思想文化
结 合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建立中共
真题演练
1.(2009上海)下列晚清时期的言论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扶清灭洋” D.“轮车、电邮、机械、百出夷人亦妖术也”
2.(2008江苏)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
洋
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
2011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必修(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民族危机的加剧
《南京条约》签定图
屠龙大会
《辛丑条约》签订图
思想先驱者
魏源
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
蔡元培
李大钊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一、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历程
(一)地主阶级
1.抵抗派 ——“开眼看世界”
编译外国书籍和报刊。 《四洲志》--近代中国第 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则通,通则久。”伊尹曰: “用其新,去其
陈。”病乃不存。——《变法通议》自序
从上述材料看,康、梁维新派的思想具 有什么特点?
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与中国 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2)、维新思想的实践——戊戌变法 (3)、维新思想的影响
据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 ……然而却很少有
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
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
A.魏源
B.林则徐
√ C.洪仁玕 D.严复
5. (2009高考广东单科)梁启超说:“我国
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
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
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 C.西学
√B.民权
D.科学
6(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8题)“所谓立宪政 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 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 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 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 是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李大钊
《庶民的胜利》
材料一、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考生徒,应考 者三百余人,皆中小学生也。在300多名应试者中, 崇拜孔孟者有218人,占三分之二强.
材料二、1924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
意测验中,题为“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7. (2009浙江文综)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
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
到
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维新思想 三民主义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义和团
1912年 — 1919年
北洋军阀的封建 统治,对内专制 ,对外卖国求荣
民族资本主义出 民主和科学 现短暂的春天 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探究延伸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 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 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 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 作。”
②著书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③思想主张
康有为
否定君主专制统治,主张维 新变法。
(二)资产阶级
1、维新派
(1)主要代表及其思想 ①办万木草堂讲学
②著书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③思想主张
康有为
否定君主专制统治,主张维 新变法。
①著作:《变法通议》 ②思想主张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顽固派 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 图存
(1)五四运动 (2)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 宣传马克思主义
二、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特点是什么 主题是什么 救亡图存 方向是什么 向西方学习 历程、层次
3、历程、层次:
器物技术 政治制度 学习资本主义
思想文化 学习社会主义
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
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
现在还需要思想解放吗?
2007年5月14日,总理在同济大学建筑城 规学院演讲,其中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 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 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 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的人。
位?”结果如下:
姓名
孙文
陈独秀 蔡元培 孔子
票数
473
173
153
1
设问: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前后青 年人的思想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积极作用 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使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 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 了条件
局限性:
材料一: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 采用“世界语”。
现的 。
——陈旭麓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 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 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 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 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 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 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
(二)、资产阶级 3、实业派---实业救国 (1)(概况)
兴起背景: 《新青年》
代表人物: 张謇 周学煕 荣德生 荣宗敬
口号:
实业救国
概况:
(二)、资产阶级 4、激进派---新文化运动 (1)、(概况)
兴起标志: 《新青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口号:
民主与科学
主要阵地: 《新青年》
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3.(2008广东)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 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 吾太旧。”该思想家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胡适
4.(2008江苏)如果看到右侧漫画,
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 后就走得这样快。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 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 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 封建势力的口号。在这以前,哪个晓得提这样 的口号呢?
——毛泽东(1945.4)
思考:(1)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在什么时候不 同了?(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改变了新 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 特别是五四运动前后有什么不同?
竟作—了周中兴学生旺的读物了。……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
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 ……还有许多
人爱用这种名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
——
胡适《胡适自传·在上海》
从两则材料的变化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二)、资产阶级 2.革命派 主要思想 三民主义、民主共和
代表: 孙中山
实践: 辛亥革命
意义
推翻了…结束了…建立 了…
梁启超
①著作:《天演论》 ②思想主张 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 相是人民的公仆
严复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
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
可待”……“时诸侯皆祭天地,孔子定为天子祭
天地 ”
——康有为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言治旧
国必用新法也。 ……《易》曰:“穷则变,变
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阶段
内容
代表作
作者
前期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 专制和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 旧道德
《敬告青年》 陈独秀 《狂人日记》 鲁迅
后期
提倡新文学反对 旧文学(文学革命)
宣传十月革命, 宣传马克思主义
《文学改良刍议》 胡适 《文学革命论》 陈独秀 《狂人日记》《孔乙己》鲁迅
8.(2009广东)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
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
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过火”的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C.实业救国论
B.自由恋爱观 D.民主和科学思想
课堂延伸: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三者关系来看:
时期
政治
经济
思想
抗争、 探索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据材料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井指出导致这 一特点的主要原因。(3分) 现代化启蒙(1分)原因: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或 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的探索(2分)
三、近代思想解放让我们得到了什么
政治民主化 经济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