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视域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困境与突破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困境及解决路径探讨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困境及解决路径探讨发布时间:2022-01-19T07:51:11.184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23期作者:刘辉[导读] 青少年群体的发展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社会及教育选拔体制的影响,学校以及社会对于青少年体育运动缺乏关注,近年来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人们开始意识到体育运动对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
下文笔者将结合实际对如何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进行探讨。
武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学院摘要:青少年群体的发展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社会及教育选拔体制的影响,学校以及社会对于青少年体育运动缺乏关注,近年来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人们开始意识到体育运动对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
下文笔者将结合实际对如何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进行探讨。
关键词:青少年;体质健康;前言:梁启超先生早在十八世纪就提出了“少年强则国强”的理念。
进入新中国以后,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水平一直受到各届领导人的关注,毛主席曾经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教育理念。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对于应试考试的过分重视,导致青少年整体体质出现了很大的隐患,在相关部门的调查中,我国有超三成大学生身体素质不达标,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下降。
为了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实现我国体育强国的目标,必须加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落实。
1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质的意义体质健康作为衡量可评价人的体质与运动机能能力的客观标准之一,一方面与肌肉工作的效率有关,另一方面与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有关。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体能与人的健康水平、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工作能力都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
良好的体能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水平,有助于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良好的体能训练能够提高机体的学习工作能力、对外界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后期参加专业比赛训练的忍耐力和爆发力;良好的体能训练有利于青少年掌握多种运动技能,为升学体能测试或专项运动成绩的提高打下牢固的基础;良好的体能训练,是体育竞赛创造优异成绩的基础。
“双减”政策下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机遇、困境与发展路径

“双减”政策下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机遇、困境与发展路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国政府提出了“双减”政策——减少课业负担,减少考试压力。
这一政策旨在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参与体育锻炼,促进他们的体质健康发展。
然而,在推行“双减”政策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机遇、困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推行“双减”政策给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带来了机遇。
在目前高强度学业负担下,学生时间有限,很难合理安排进行体育锻炼。
然而,“双减”政策的推行将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为他们提供更多自主选择体育锻炼的机会。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他们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改善体质水平。
其次,推行“双减”政策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教育中的“应试教育”模式已深入人心,学生、家长和老师对于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较高。
因此,在推行“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如何改变人们对于教育和体育的认知,提高体育在学生学业中的地位,仍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另一方面,由于学校考核重视学业成绩,体育教师和学校也更注重学生参加省、市、区的各种竞赛,导致课后体育锻炼时间不足,甚至被压缩。
因此,如何调整学校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和体育锻炼时间,确保学生充分参与体育活动,成为了我们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同时,为了推进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我们还需要开展一系列的发展路径。
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对青少年体育的投入和支持,提高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的配置水平,完善体育课程设置和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学生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条件和专业指导。
其次,我们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评价体系,改变仅以学业成绩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做法,将体育成绩纳入考核体系,给予积极鼓励和奖励。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大对青少年体育健康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升公众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和意识,推动形成全社会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良好氛围。
“双减”政策下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机遇、挑战与路径

“双减”政策下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机遇、挑战与路径“双减”政策下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机遇、挑战与路径”近年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减少各类培训机构的规模。
这些政策对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探讨“双减”政策下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机遇、挑战以及可行的路径。
首先,实施“双减”政策为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提供了机遇。
长期以来,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和过度培训现象等问题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而现在,各类培训机构的规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学生们可以享受到更多的闲暇时间,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体育锻炼和兴趣爱好。
这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有利于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全面发展。
其次,实施“双减”政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由于学生学业减轻,存在着时间空闲的问题,青少年可能面临着时间管理和兴趣爱好选择的难题。
一些学生习惯于整天在培训机构中忙碌,突然拥有大量的自由时间,可能导致他们不知所措。
此外,一些体育锻炼和兴趣爱好项目的相关资源不足也是一个挑战。
需要各级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体育设施和兴趣爱好项目,满足青少年的需求。
为了充分利用“双减”政策的机遇,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并注重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技能的培养。
在体育课上,学生们应该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体育项目,培养出广泛的兴趣,并掌握一定的运动基本技能。
同时,可以引入一些新颖有趣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其次,学校和社会应该联手打造多元化的兴趣爱好项目。
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可以引入更多的选修课程和课外活动,涵盖文艺、科技、手工艺等多个领域。
同时,社会组织也可以提供各种形式的兴趣爱好活动,如社区运动会、手工艺品制作、团队合作挑战等,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发展潜力和展示才艺。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主体责任”落实困境及其消解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主体责任”落实困境及其消解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体质健康对其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普遍不容乐观,肥胖、近视、缺乏运动等问题愈演愈烈。
针对这一现状,相关部门提出了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主体责任”,旨在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主体责任”的落实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本文将就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主体责任”落实的困境及其消解进行探讨。
一、困境1. 教育体制弊端当前,我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着功利化倾向,教育资源倾向高分,高考竞争激烈,学生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科知识的传授和考试竞争中,体育、健康教育成了一种附属品,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2. 家长教育观念陈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体质健康问题重视不足,他们更关注孩子的学术成绩和未来的发展,忽视了孩子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一些家长还默认孩子纷纷将学生的学业压力过分转移到孩子的身上,要求孩子在学习之余只能是学习,这导致了孩子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和休息时间。
部分家长对于青少年娱乐时间的管理也存在着缺乏规划和引导,导致孩子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手机等。
3. 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也有所影响。
传媒广告、社会消费观念不健康,导致青少年在饮食和生活习惯上出现了问题。
社会竞争激烈,家长过度关心孩子的学习问题,导致孩子缺乏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和交流时间,丧失了与同伴进行运动竞技的机会。
4. 缺乏全社会共同参与目前,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主体责任”在全社会的参与度还不够,相关部门、学校、家长、社会公众等履行主体责任的意识和行动还有待加强。
各方面的资源配置和政策保障等也有待完善。
二、消解1. 改善教育体制教育部门应该通过改革教育课程和考试制度,加强对体育、健康教育的重视和保障。
鼓励学校和教师组织更多的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和补充性知识普及,构建全校人人参与的体育健康氛围;学校可以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从源头上增加学生体育活动的机会。
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工作的困境及突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当前 开展青 少年体 育工作面 临 的困境
1 . 硬 件及 师 资先 天不足 体育 教 师 的工作 量 较大 , 可 待 遇却 不高 , 这 就 导致
师 资 的严 重不足 。 一些农村 学校 甚至没有 专职 的体育教 师, 而 教师 的工作 态度 、 业 务素 质 以及 沟通 协 调能 力也 有 待加 强 。硬件 设施 的不完 备 , 也严 重制约着 青少 年的 体 育发展 ,一些 学校没 有雨盖 跑道和 室 内活 动场所 , 天 气 异常 时体育课 或训练 、 课外 活动等 均要停止 。 2 . 考评机 制 两难 体质 健 康测 定 的 内容包 括 形态 、技 能和 身 体素 质 等, 而衡量 青少年 学 生体质健康 状况 的主要依 据则 是学 校 每 年 必测 的 《 国家 体 育健 康 标 准》 数据 , 但 在这 过 程 中, 如何规 避造假 数据现 象却 是个大 问题 。 当前 , 体 育成 绩 的合 格率 、优 良率等 都 与学校 的各项 评 估工 作相 挂 钩, 如 果教 师 如实上 报 数据 , 那必 将 影 响到 学校 的相 关 评估 ; 反之 , 则违 背 了 自己的职 业道德 , 更重要 的是不 能 真 正反映 学生 的健 康素质 水平 。 3 . 教 学 内容 单一 在 应试 教育与 素质教育 相冲突 的情况 下 , 如何规 避 体育 教学 内容 的单 一化 也是 目前 体育 教学的难 题之一 。 现在 很多地 区都将 体育纳 入 中考 范 围, 并将成 绩计入 总 分 。于是 , 一些体育 教师就 只 围绕“ 体育 中考项 目” 进 行 教 学 ,而 学 生 为了分 数 也不 得不 进 行被 动 的强化 性 训 练, 这 就导 致许 多学生不喜 欢甚至 厌倦体 育课 。加上 受 到场 地 、 器材 及 教师 素质 的影 响 , 多数 学校 提 供给 学 生 选 项 的项 目较少 , 一般只有 田径 、 体操 ( 以技能 为主) 、 篮 球、 排球 、 武 术等 项 目; 而一些 学 生喜 爱 的项 目, 如 健 美 操、 乒 乓球 、 羽毛球 等的课 时量却较 少 , 根本 无法满 足 学 生 的需 求 。 在 素质练 习方面 , 耐力 、 柔韧 、 速度、 力量等 内 容 主要渗 透于“ 课课练 ” 之 中, 但却 因为趣味 性不足 而不 受 欢迎 。 尤其 需要注 意 的是 , 各校在 平 时教 学与训练 中, 淡 化 了上 肢力量 的训练 ,尤其是 引体 向上项 目的练 习 ;
健康中国视域下学校体育的时代使命、现实困境及发展路径

健康中国视域下学校体育的时代使命、现实困境及发展路径一、概述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学校体育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运动习惯和提升国民体质的重要载体,其时代使命愈发凸显。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而学校体育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前学校体育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
一方面,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一些地区和学校缺乏足够的体育设施和师资力量,难以有效开展体育教学和训练。
另一方面,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学校体育往往被边缘化,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体育锻炼。
社会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不足,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探讨学校体育在健康中国视域下的时代使命、现实困境及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当前学校体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推动学校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与意义健康中国战略,作为一项旨在全面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国家重要举措,其提出与实施背景深厚且意义深远。
这一战略是在深刻洞察世界和中国卫生改革发展大势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规划而形成的。
它不仅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从国际背景来看,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健康问题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全球性挑战。
各国纷纷将健康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致力于提升国民健康水平。
在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加强健康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健康挑战。
从国内背景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
与此同时,我国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病高发、环境污染等多重健康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也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主要难题与改进策略

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主要难题与改进策略引言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一直是教育领域和公共卫生部门关注的重点。
健康的身体是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学习和各项活动的基础。
然而,当前学生身体健康状况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并寻找有效的改进策略。
本文档旨在分析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主要难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主要难题1. 视力问题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学生视力问题愈发严重。
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课业负担过重等因素导致视力疲劳、近视等问题在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
2. 肥胖问题学生生活中缺乏体育锻炼,加之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肥胖问题日益严重。
肥胖不仅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3. 睡眠不足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导致许多学生作息不规律,睡眠时间不足。
长期的睡眠不足会影响学生的记忆力、注意力和学习效果。
4. 心理健康问题学生面临的学业、人际关系和家庭压力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其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改进策略1. 视力保护-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让学生远离电子产品。
- 定期开展视力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视力问题。
- 培养学生正确的用眼习惯,如每隔一段时间休息眼睛、保持正确的坐姿等。
2. 健康饮食与体育锻炼- 提供健康的校园餐饮服务,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 增设体育锻炼设施,鼓励学生参加体育运动。
- 定期举办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3. 优化作息时间- 合理安排课程表,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如早睡早起、不熬夜等。
- 加强对学生作息时间的监督和管理。
4. 心理健康教育与支持-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 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结语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
通过实施以上改进策略,我们有望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体质健康增强的难题与协同促进策略

学生体质健康增强的难题与协同促进策略摘要:从政策导向、思想观念、督导制度等方面探讨学生体质增强问题。
政策导向偏离不利于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人们的认识和观念转变难、体质健康促进中的各种矛盾、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锻炼质量不高、体质健康工作督导不力等影响体育活动的开展效果。
因此,提出了强化政府政策的正确导向,引导学校树立正确的体质观;狠抓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调动家长身体力行做榜样,引导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等策略。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质健康;学生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6)03-0112-04Abstract:The author probed into difficulties in student fitness enhancement in such aspects as policy orientation,ideological conception and supervision system etc. Policy orientation deviation is not conducive to ensuring the authenticity of data;it is difficult for the change of people’s cognition and conceptions to directly affect the actual effect of physical health promotion;various contradictions in physical health promotion hinder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sportsactivities;it is difficult to increase the value of physical exercise if the qua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xtracurricular exercise is not improved;inadequate physical health work supervision affects the effect of development of sports activities. Therefore,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strengthen the correct orientation of government policies;guide school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fitness view;control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work quality strictly;guid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sports view;mobilize parents to set a role model physically;guid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rrect development view.Key words: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health;student从1979年至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青少年学生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多个指标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持续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学科视域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困境与突破作者:钟亚平蒋立兵来源:《体育学刊》2018年第03期摘要:在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4个学科学科视域下,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所处困境进行剖析发现:社会层面的因素是制约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最高层次的因素,教育和健康管理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都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且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交融、相互作用。
从整体来看,社会通过学校教育、健康管理从外部影响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同时从内部(社会心理)作用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意识、健身动机、健身行为等,进而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产生全面影响。
研究从家庭文化建设、体育教学改革和体质健康管理等方面,结合政府、学校和家庭3个主体的协同作用,提出破解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困境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体育管理;体质健康;健康促进;多学科视域;青少年学生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8)03-0038-06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ch 4 disciplines as sociology, pedagogy, management science and psychology, the authors dissected the predicaments in student physical health promotion in China,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social factors are teenage student physical health promotion restricting factors at the highest level;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 system, both education and health management are affected by social factors, and interacting with each other in terms of time and space. Overall, society affects teenage student physical health promotion work from the outside via school education and health management,and acts on teenage students’ health awareness, fitness motives and fitness behaviors etc from the inside (social psychology), thus produces comprehensive influence on teenage student physical health promotion.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for breaking the predicaments in teenage student physical health promotion in terms of family culture constructio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and physical health management, coupled with the coordinated functioning of such 3 subjects as the government, school and family.Key words: sports management;physical health;health promotion;perspective of multiple disciplines;teenage students全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年下滑,主要表现为身体素质较差,运动能力下滑,肥胖率持续增高,视力不良率继续攀升,器官机能不断下降[1]。
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举措,但是效果不佳。
据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整体状况虽有所改善,但问题依然严峻。
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是国民体质健康水平下滑的一个重要警示,向我们敲响了事关时代进步和未来发展的警钟。
努力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增强青少年体质既是一个长远的战略目标,又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现实任务。
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多学科视域进行综合研究,有助于从根本上认清这个问题的症结,进而从“病根”上对症下药,更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1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困境分析1.1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困境的社会学因素1)经济社会快速变迁给青少年学生带来巨大压力。
首先,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社会进步和知识的爆炸式增长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技能,不断充实自己以胜任未来的工作。
其次,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也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随着就业需求的大幅增加,就业领域的“代际剥削”越来越严重,留给年轻人的优质岗位和晋升机会相应减少,外加高房价、高物价等因素的影响,使年轻一代的就业竞争和生存压力空前增大。
这种压力自然而然地由家长传导给学生而演变成学习压力。
再次,这一代年轻人多为独生子女,“4-2-1”式的家庭结构导致全家6口成人的期望都承放在一个孩子身上,“望子成龙”“出人头地”的育人思维更进一步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倍增。
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在文化知识学习上花的时间多了,锻炼身体的时间自然就少了,结果导致健康促进落空。
2)生活方式及其内容的变化对青少年的健康促进产生不良影响。
现代信息社会物质的日趋充裕,尤其是电子产品的极大普及等,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其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进而给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一是互联网和电子产品以其海量的信息和便捷的互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也渗透到青少年的生活与学习之中。
久而久之“眼睛坏了、身体垮了”,还有不少青少年学生陷入“网瘾”而不能自拔,导致精神萎靡、情绪焦躁、身体素质下降。
二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食品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诸如高热量的快餐食品比较受青少年喜爱,长期食用很容易造成肥胖、高血脂、高血糖和高尿酸等问题。
三是交通条件的便捷减少了学生步行的机会。
随着家庭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家庭购买了汽车,“要么不出门,出门车接送”。
有人形容这样的出行方式使孩子“腿越来越短”了。
四是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影响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
不少家长生活极不规律,孩子也跟着养成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作息紊乱,这对青少年的身体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3)家庭的养育方式、健康的错误意识与淡薄的体育氛围制约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促进。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与学校具有同等意义的一个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环境。
从目前我国青少年的家庭养育方式来看,由于这一代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而被许多家庭视为掌上明珠,错误地将健康与无疾病等同起来。
生活上舍不得让孩子参与任何家务劳动包括户外活动,饮食方面也生怕孩子饥着饿着、营养不良而任其挑食、偏食,由此极易造成孩子缺乏基本的体力活动,出现身体超重或肥胖等问题。
同时,目前我国社会整体的体育环境和氛围尚为淡薄,截至2014年底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30%左右[2])。
这也致使整个社会对家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促进的积极影响微乎其微。
1.2 青少年體质健康促进困境的教育学因素1)多种因素致使学校教育轻视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健康促进。
“全面发展”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是目前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与主流趋势。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3]。
其中,体力发展主要是指身体的发展和健康的促进,它与认知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且是其他素质发展的前提条件。
早在1999年,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出:教育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4]。
但是,较长一段时间由于受到社会竞争、升学压力、重文轻武传统文化、学生评价体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过于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认知水平,以至轻视或忽视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健康促进,使教育实践背离了“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主旨目标。
来自广东的一份调查材料显示,67.5%的学校领导不了解政府颁布的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政策和文件[5]。
2)学生评价体系漠视学生的体质健康。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纸笔测试一直被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和标准,考试分数成为学生的“命根儿”。
政府评价学校主要看升学率,学校和家长评价学生也主要看纸笔考试结果。
虽然有些地区把体育作为中考科目,但是所占的比重较小(据有关统计,中考体育分值一般仅占总分的5%左右[6]),还有一些地区只是将体育作为达标测试科目,并未将其考试成绩计入中考总分。
而从学生择业、就业来看,社会和用人单位也毫无例外地将毕业生的身体健康作为人才招聘首要的基础条件。
由此反映出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和评价标准存在着巨大反差。
事实上,把一个主要的素质放在一个次要的位置上显然有失偏颇。
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为学生减负等本来是时下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但评价方式没有相应改变,传统填鸭式教育仍是普遍现象,对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学生来说是极为不利的,甚至是对学生健康的一种摧残。
3)学校体育未能实现增进健康的目标。
我国中小学从2001年开始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方面,《体育与健康》课程尚未得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足够重视,具体表现在相当一部分学校《体育与健康》的学时被“升学考试课程”占用,甚至出现“阴阳课表”的现象。
有调查资料显示,广东省89.9%的学校存在体育课被其它课程占用的现象[7]。
另一方面,虽然有些学校正常开设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但教学效果不理想,远没有达到增进健康的目标。
部分教师甚至将“激发学生运动兴趣”错误地理解为“放羊式”的“自由活动”,将课程标准和要求搁置一边,放任学生在体育课中自由安排、自由活动,这样的体育课根本不可能达到健康教育和运动健身的目的。
1.3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困境的管理学因素1)缺少有效的青少年体质健康管理系统。
系统论告诉我们,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由输入模块、干预模块、输出模块、反馈模块等几个部分组成的一个闭合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