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微信平台引入医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医学教育中的创新教学方法

医学教育中的创新教学方法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而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和培养优秀医学人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医学教育中的几种创新教学方法,并探讨其优势和应用情况。
一、问题驱动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问题驱动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过程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中,培养其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在医学教育中,以临床案例为基础的PBL被广泛应用。
学生在小组中研究真实的病例,通过病例讨论、信息检索和自主学习,深入掌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并学习团队合作和批判性思维。
PBL的优势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帮助学生建立知识和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培养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PBL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效果的评价问题,需要教师合理引导和评估。
二、模拟病例教学(Simulation-Based Learning)模拟病例教学是通过模拟真实临床环境和病例来进行的教学方法。
例如,通过高级人体模型、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模拟治疗,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和操作能力。
模拟病例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安全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在没有风险的情况下接触真实的病例,提高其医疗操作技能。
此外,模拟病例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然而,模拟病例教学所需的设备和场地投入较大,且教学效果受到教师水平和模拟环境的限制。
三、互动式教学(Interactive Learning)互动式教学是指通过使用多种教学工具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例如,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讨论、个性化学习平台等,使学生能够以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进行学习。
互动式教学强调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获取学习资源,还可以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和分享。
互动式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动力。
微信在医学院校医院管理学中的应用

摘要:为了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医学院校培养学生医院管理应用能力的目标,本文对微信在医学院校医院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应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对教学实施的各个阶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引入微信的医院管理学教学模式并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医院管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敏锐知识洞察力和扩展学生的医院管理相关知识面。
关键词:微信;医学院校;医院管理学;教学模式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
微信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产物,在20XX年中国青年报做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截至20XX年秋末,微信公众号已经突破1000万,且每天以1.5万的速度增加。
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超过5亿,平均每50个活跃用户持有1个公众号。
①“微信〞作为一种新型信息交流平台,促进了大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交流与沟通的重要通讯平台,同时也对医学院校医院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产生了新的影响。
1什么是微信以及微信的功能1.1起源微信〔英文名: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XX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等信息的即时通讯工具。
1.2功能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扫二维码等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医学院校医院管理学课程教学现状与分析医院管理学,是研究医院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提高医院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和效果,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的必修课程,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
②目前国内大多的医院院校在医院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是以采用传统式教学为主,其他教学手段为辅的方式进行教学,相关文章调查显示,该门课程除了传统的理论式讲授教学之外,还根据章节特点不同使用了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以及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来加以辅助。
医学教师听课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医学教师,我有幸参加了本次医学课程的教学观摩活动。
在观摩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优秀教师的教学魅力,对医学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本次听课活动的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优秀教师的课堂氛围营造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在观摩的课堂上,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灵活的肢体动作,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直观、生动的图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这种课堂氛围的营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优秀教师的课堂提问技巧值得我学习。
在观摩的课堂上,教师善于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
教师的问题设计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启发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此外,教师还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再次,优秀教师的课堂评价能力值得我借鉴。
在观摩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既鼓励了学生的自信,又指出了学生的不足。
这种评价方式既肯定了学生的优点,又引导学生改进不足,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此外,优秀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观摩的课堂上,教师能够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使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同时,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这种课堂组织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
最后,优秀教师的科研素养给我带来了启示。
在观摩的课堂上,教师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关注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将科研动态引入课堂。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通过本次听课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医学教师,要具备以下素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运用有效的课堂提问技巧、给予恰当的课堂评价、具备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和科研素养。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理论课线上教学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new online teaching mode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technology theory course Lan Kai, Lin Dongling, Cao Nannan, Cheng Zhaomin, Wang Lina, Chen Cha, Huang Xianzha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 f Laborator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 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mmgzhou 510006,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an Kai, Email: lankail979@
识和技能|14。 因 此 ,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一直都是 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的难点。本教学组采取以小规模 限 制 性 在 线 课 程 (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 中 的 异 步 SPO C为 核 心 ,以 问 卷 星 、微信为辅助的 “一 体 两 翼 ”的 教 学 模 式 ,积 极 开 展 网 络 授 课 、微信答
基于移动教学平台的情境式教学创新——以内科护理学课程为例

基于移动教学平台的情境式教学创新①———以内科护理学课程为例庄薇,陈婧*(江西卫生职业学院,南昌医学院,江西南昌330052)一、引言内科护理学课程是我国护理专业的基本必修课之一,内容涉及常见病防治、诊断、护理、康复等专业知识。
本课程与临床护士的实际工作紧密联系,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这也是培训高素质护士人才的重要基础课[1]。
其主要涉及对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神经、血液、内分泌、风湿等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还涉及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病原微生物学、细胞生化、生理学等。
但护理专业在校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2]。
而传统教学方法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逐渐形成了惰性。
另外,高职学生既缺乏机会进行临床实习,也缺乏对实践教学的感性认识。
上述问题都造成了内科护理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二、基于移动教学平合的情境式教学介绍情境式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案例为载体,即在直接的情景中,采用角色扮演、实景展示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3]。
内科护理学课程是我国护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采用情境式教学方式能够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形象的临床实际情况相结合,能够启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能力。
与枯燥难懂的基础知识比较,情境式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更好地了解与认知,进而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课堂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辅助教育平台也应运而生。
移动教学平台以教学空间为平台,集备课、教学、管理、互联网教学等于一体,成功实现了教育和知识的交互网络环境,是一种先进的教学平台[4]。
内科护理学课程是我国高职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它富有理论性与实践性,教学内容相当充实,但由于只采用了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学习者往往缺乏耐心,此外,各个章节疾病的护理内容不尽相同,难以掌握与记忆。
但实践显示,在本门课程教学中,借助移动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授课,会取得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5]。
构建LBL+TBL线上教学模式,适应新形势下医学教育

构建LBL+TBL 线上教学模式,适应新形势下医学教育倪维华,袁红艳,闫东梅,付海英,杨巍,齐妍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长春,130021摘 要:在线教学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已有多所高校在多个平台开展线上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甚至有高校的部分专业已尝试将线上教学作为主体教学方式。
线上教学一般采用教师录制或直播方式进行灌输式教学,而医学生教育需达到的目标较高,仅灌输式教学极大程度上限制医学生整体思维的创新性、延展性及连贯性,不符合当今国家与社会对于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求。
本文采用TBL (team-based learning )结合LBL (lecture-based learning )的方式探讨构建适合医学本科生线上教学的可行模式,为以后常规的线上补充式教学,以及特殊条件下的网络教学紧急应对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线上教学,LBL+TBL 教学,教学模式构建Establishing of LBL + TBL Online Teaching Model and Adapting to Med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NI Wei -hua,YUAN Hong -yan,YAN Dong -mei,FU Hai -ying,YANG Wei,QI Yan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School of Basic Medicine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1,ChinaAbstract :Online teaching is an inevitable trend. In our country,there are many universities and platforms have already carry out online teaching as an effective complement to classroom teaching,and even some universities have tried to use it as a main teaching method. Online teaching generally uses teacher recordings or live broadcastings to instil the theory to students. But the innovation,extension and coherence of medical students ’ overall thinking could be greatly limited by such type of teaching,since the instructions to them have to reach a relatively higher level. This teaching method does not meet the current state and society for high -quality personnel training requirements. In this paper,team -based learning(TBL)combined with 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is used to explore a feasible online teaching model for undergraduates,it 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the regular online supplementary teaching and the emergency measures under the special condition.Keywords :Online teaching,LBL+TBL,Establishing of teaching model收稿日期:2020-03-12;修回日期:2020-05-20通讯作者:倪维华,E-mail:****************.cn基金项目:吉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TBL 结合LBL 教学模式在医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19XYB251)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20年10月,10(5):36-40ISSN 2095-1582 CN 11-9308/R DOI:10.3868/j.issn.2095-1582.2020.05.008教学一线倪维华等:构建LBL+TBL线上教学模式,适应新形势下医学教育 37在线教学在我国发展迅速,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有多所高校,在多个平台开展线上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1-5],甚至有高校的部分专业,如延边大学病理学系已尝试将线上教学作为主体教学方式。
“课堂派”在医学院校《临床营养学》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派”在医学院校《临床营养学》教学中的应用在医学院校中,临床营养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涉及到了医学生在未来临床实践中所必须掌握的营养知识和技能。
为了更好地教学和学习这门课程,许多医学院校开始引入“课堂派”这一网络教学平台,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本文将详细介绍“课堂派”在医学院校《临床营养学》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课堂派”这一网络教学平台。
它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教育平台,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和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和学习交流。
通过“课堂派”,教师可以上传课件和教学资料,进行在线授课和讲解,布置作业和考试,进行成绩管理和学生评价等。
学生则可以在上面接收教学内容,提交作业和参加考试,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等。
这种互联网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学习途径,也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临床营养学》这门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营养学知识,包括各种营养素的功能和作用、膳食营养的评价和规划、疾病和营养的关系等。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难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使用“课堂派”来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课堂派”可以让教师上传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料,包括PPT、视频、文献资料等,学生可以在上面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进度,将相关知识点进行分类和整理,方便学生查找和学习。
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提高了学习的便捷性和自主性。
在“课堂派”上进行在线授课和讲解。
在《临床营养学》课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视频直播或录制的方式,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难点进行讲解,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知识呈现给学生。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进行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向老师发问,提高了学习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而且,在“课堂派”上,老师还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在线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资源。
“课堂派”还可以用于布置作业和考试。
基于微信平台构建卫生毒理学案例式教学模式

基于微信平台构建卫生毒理学案例式教学模式1. 引言1.1 研究背景卫生毒理学是一门研究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学科,其在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传统的卫生毒理学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讲解和实验教学为主,学生学习的是抽象的知识,缺乏实际案例的引导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在卫生毒理学领域针对微信平台构建案例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探讨如何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的优势,构建更符合实际需求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
这也是本研究的研究背景所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基于微信平台构建卫生毒理学案例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卫生毒理学知识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案例式教学模式,结合微信平台的互动性和便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参与度,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索和学习卫生毒理学知识。
2. 加强学生对于卫生毒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案例式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微信平台的互动功能,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使他们在平台上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增强学习效果。
4. 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基于微信平台构建卫生毒理学案例式教学模式,可以为传统教学方法带来新的可能性,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和工具,提高教学效果,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1.3 研究意义卫生毒理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它涉及到了人类健康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通过构建基于微信平台的卫生毒理学案例式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基于微信平台的教学模式还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教学工具,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基于微信平台构建卫生毒理学案例式教学模式也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的信息化进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全 天 在线 ,微信 每 日使 用2 小 时 以上 的人群 占到 了 8 1 . 3 %。问卷结果显示 , 受访者使用微信 , 主要 目的是 希望能够得到更便捷 的社交方式 。同时也可 以看 到 , 期 望通 过 公 众 号进 行 学 习 的人 数 占到 了总 人 数 近 5 0 %。 很显然 , 微信 已经成为大学成员生活中必不可少 的一种工具 。因此利用微信打造一个 教学管理平 台 , 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 建立微信介入 的医学教 学模式与运行效 果的
研 究
、
地点 的约束利用零碎 的时间获得高效 的学 习, 提 高学 习者 的 自身素质和工作技能 , 解决生活和工作 中的知 识 困境 。 例如 医学院校积累的大量 的影像 、 图形 、 实物 等 教学 资料 , 教职员工和学生都希望让这些资 料积极
1 . 建立微信介入 的教学模式。
有 效地参 与到教学活动 中。 高校 的信息管理部 门可 以 用 微信搭 建一个教 学平 台 , 整合 资源 , 方便 师生查 阅
使 用。 许多高校 图书馆界对微信 的关 注和研究也 已经 提上 日程 , 南京大学 图书馆等知名大学 图书馆 已经基 于微信平 台建立 了他们 的移动 图书馆 。 由此看来 , 利 用微信这个开放 的互联 网移动平 台 , 开展教学管理 的 移动化发展 , 这在技术 上是可行 的。 二、 微信在高校的使 用现状调查 郑 晓娜在2 0 1 4 年对2 0 8 所高 校大学生微信使用情 况调查结果显示 , 有8 4 . 7 %的学生都在使用微信 。 参 照 她 的方法 , 将 电子调查问卷发布于第三军 医大学 校园 网内网上 , 让老师和学生 自愿参与填写 。问卷 内容涉 及微信 的使用情况 、 使用意愿等 。 共回收有效 问卷2 1 5 份。 在受访的2 1 5 人中, 仅有5 人不使用微信 。 使用微信 的人数 占总人数 的9 7 . 6 %,统计结果 比郑晓娜在2 0 1 4 年的调查结果高 出1 2 . 6 %,证 明微信 正在向着 全 民覆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 0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6 ) 5 0 — 0 2 1 4 — 0 2
在 教育信息化发展 的过程 中, 推进移动化 学习是 大势所 趋 。近年来 , 国内许多 院校尝试将微 信作为教 学平台开展教学管理并引入课堂教学 。 本文将结合医 学院校实际情况 , 对这一种新兴 的管理 与教 学 的方式
摘要 : 微信是一款通讯 、 社 交、 平 台化相结合的移动互联 网软 件 , 在 大学师 生中使用广泛 , 已经具备 了承载 移动互联 网新型学 习方式的能力。其 简易化、 现 实化、 紧密化的传播 方式在 医学课堂教 学 中的作用也逐 渐地显
现 出来, 并收到 了 良好 的效果。
关键词 : 微信 平台; 医学教 育; 教 学芳 法
-
21 4 -
2016年 1 2 月 第 5 0期
教育教学论坛
E D UC ATI ON TE ACH I N G F OR UM
D e c .2 0 1 6
N 0. 50
2 . 微信 应用于教学的突出优势 。教学成员可 以用
微信访问后台资源库 , 还可以免费发送文本 、 图片、 语 音 和视频信 息 , 同时支持 多人 群聊 、 实 时对讲 和视频 通讯 , 产生 的数 据 , 后期还 可以进行大数 据分析 , 形成 新的资料 。 在我 国现行 的P B L 和c B L 教学方法下 , 医学 教育实践活动存 在很多不足 ,例如缺 少教学 资源 、 缺 少课堂外 的教 学活动和足够多 的师生互动 , 师生之 间
很难对教学过 程 中产生 的问题进行 有效 的沟通 , 这些 问题都直接影 响到教学效果 。因此 , 引人操作便捷 、 使
性 思维能力和交 际能力提 升 , 使之能更好地促 进创新 与实践 。利用微信平 台 ,引导学生安排课外 实习 、 见 习。在这个过程 中 , 学生可 以随时通过微信联 系相关
2 0 1 6年 1 2月 第 5 0 期
教 育 教 学论 坛
E DU C ATI O N TE AC HI N G F 0 RU 卜 1
D ec . 2O1 台引入 医学课堂教学 的思考
吴 浩l 1 , 陈俊 国t ( 1 . 第三军 医大学 医学教育研究 室 , 重庆 4 0 0 0 3 8 ; 2 . 第三军 医大学信息 网络管理 中心 , 重庆 4 0 0 0 3 8 )
用 广泛 、 有利沟通 的微 信作为教辅工具 无疑是 一个很 好 的尝试。 3 . 促 进教 学 中 的互 动 与教 学 管理 的效 果 提 升 。 ( 1 ) 在教 学管理 中显 著提 高管理效 率 , 合理 分配 师资 力量 。学生人学时通 过扫描学校公众号 , 在学校信 息 管理部 门搭建 的微信 后台建 立个人 的信息库 。 教学管 理部 门可 以根据学 生 的专业 、 学 习的进度 、 个 人 的兴
图1 微 信 介 入 的 教 学模 式
盖的方向发展。同时 , 在使用微信的人群 中 , 8 3 人几乎
收稿 日期 : 2 0 1 6 - 0 7 — 0 6
作者简介 : 吴浩 ( 1 9 8 2 一 ) , 男( 土家族 ) , 重庆人 , 学士 , 工程师 , 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学 、 信息化教学 。 通讯作者 : 陈俊 国( 1 9 5 6 一 ) , 男( 汉族 )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 : 高等教育学 、 管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