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垄断对中国大豆进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跨国资本与大豆垄断

跨国资本与大豆垄断作者:周建军来源:《现代国企研究》2013年第09期根据荷兰拉博银行一份题为《全球食品供应链的可持续性与安全性》的研究报告,作为全球最大宗的农产品交易,中国从阿根廷、巴西和美国每年进口总价值达200亿美元左右的大豆(2008年数)。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进口大豆的消费占比已高达80%以上,世界大豆出口量(多数为转基因大豆)的60%都在涌向中国市场。
而引发这种大豆生产和贸易链条巨变的,却是跨国资本对农业的深度介入。
在资本的逻辑里,大豆不再是一种富含蛋白质、能够提供食用油的人类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能够为资本谋取巨额利益的商品。
值得注意的是,跨国公司谋求的往往不仅仅掌控某个环节,而是上下通吃、不放过产供销链条上任何一个环节,跨国公司全方位垄断的目的当然是谋取利润最大化,而不是老百姓最关心的粮食安全和生存安全问题:欧美跨国资本已经威胁着世界各国人民,尤其是依赖大豆进口的亿万中国人的粮食安全。
或许,这也是近期国务院国资委主要领导密集调研中国华孚集团、中国储备棉总公司、中国保利集团、中国农发集团、中林集团、中盐公司、中储粮总公司、中纺集团等8家中央企业的应有之意。
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以实际行动保障粮食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是各类中国企业,尤其中央企业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与光荣使命;从这个意义上,发展壮大中国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跨国企业,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策划=本刊编辑部作为我国著名的国情研究专家,王绍光教授在涉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屡屡发声,从学术理论和政策制定多个层面影响和推动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完善,他与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合著的《中国国家能力报告》更是直接推动了中国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分税制改革。
近期,本刊就关系国计民生的大豆进口和农业安全问题,专访了王绍光教授。
从90%到5.55%的溃缩记者:我们注意到您最近关于大豆问题和农业安全的一系列表态,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您关注大豆这样一个似乎看起来无关紧要的事情?王绍光:虽然我对大豆的研究是最近的事情,但是我对大豆涉及粮食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
大豆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其影响分析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商学院班级:市场营销一班姓名:李清清学号:************ 课程论文题目:我国大豆进出口现状及其影响分析课程名称:农产品国际贸易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我国大豆进出口现状及其影响分析学生:李清清(商学院市场营销一班,学号201142350117)摘要:大豆是优质油料作物和重要的蛋白质作物,在国际农产品市场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作为大豆的原产国,我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主要出口国,但随着产业调整和世界格局的变更,近年来,我国已经从大豆主要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贸易逆差巨大。
本文分析了我国大豆贸易逆差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大豆贸易逆差对大豆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
关键词:大豆贸易;进出口;逆差一、国内外大豆进出口贸易相关研究综述(一)国外研究荷兰的拉博银行(2010)发表的《全球食品供应链的可持续性与安全性》(Sustainability and security of the global food supply chain)指出,中国从世界各地进口冷冻鱼、羊毛、棕榈油、棉花等各种农产品中,最大宗的是来自阿根廷、巴西和美国的大豆,三者的总价值达二百亿美元左右。
文章同时揭示了中国近年来近似沧海桑田般的变化,曾经占据世界产量90%的大豆王国,而进入20世纪之后,相继被美国和拉美的巴西、阿根廷等国家超越,并在过去15年里变成了一个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
文章从资本角度分析了背后影藏的原因——资本介入大豆产供销链条,中国大豆生产贸易受外资控制,由此形成中国大豆的明显劣势。
(二)国内研究关于我国大豆进出口贸易的国内研究,定量研究的文献占大多数。
宋长鸣、李崇光、徐娟(2013年)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中美农产品整合及其价格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阐述农产品价格对大豆产业的影响。
邱建英、曹永峰(2010)建立中国大豆进出口面板数据模型,强调我国大豆出口的影响因素及突破现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大豆进口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国大豆进口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近年来,中国大豆进口量持续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然而,大豆进口贸易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国内需求、生产能力、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以及政策调整等。
本文将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探讨中国大豆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
首先,国内需求是影响中国大豆进口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对于大豆的需求不断增加。
大豆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饲料生产和油脂加工等领域,因此,国内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大豆进口量。
当国内需求增加时,中国将增加大豆进口以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中国的生产能力也是影响大豆进口贸易的因素之一。
尽管中国境内有大豆种植产业,但由于种植面积有限以及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中国的大豆产量无法满足国内需求。
因此,中国必须依赖进口来弥补差距。
第三,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中国大豆进口贸易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大豆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农产品,其价格受到国际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
当国际大豆价格上涨时,中国进口商将面临较高的进口成本,可能会减少进口量。
相反,当国际大豆价格下跌时,中国进口商将受益,进口量可能增加。
最后,政策调整也是影响中国大豆进口贸易的重要因素。
政府的政策调整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豆进口贸易。
例如,政府对于大豆进口的关税和配额等政策的调整,可能会影响进口商的进口决策。
此外,政府的农业补贴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也可能对大豆进口贸易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大豆进口贸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内需求、生产能力、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以及政策调整等。
因此,在制定大豆进口政策和进行进口决策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实现进口贸易的平衡和稳定发展。
同时,还应该加强国内大豆种植产业的发展,提高生产能力,减少对进口的依赖,以确保国内大豆市场的供应安全。
我国大豆进口量激增的原因分析

我国大豆进口量激增的原因分析摘要:我国由大豆世界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转变为最大的进口国,究其原因主要有国内大豆需求持续增加,而国内种植面积和产量并没有相应增加,国产大豆价格高,国内压榨企业外资垄断,以及国家对大豆和大豆制品的进口政策不同导致的。
关键词:国产大豆;进口大豆;需求;价格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是世界大豆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大豆产量由原来的世界第一,退居为继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之后的世界第四。
而且,中国大豆进口量逐年递增,出口量逐年递减。
自1996 年开始,中国已经从传统的大豆出口国转变为大豆、豆粕和豆油全面进口的净进口大国。
在2005—2007年大豆进口量占世界进口量的42%,成为世界大豆第一进口国,预计2008年将达到44.7%。
其中,2007年,我国进口大豆总量达3082万吨,是国内大豆生产总量的两倍多。
同时,我国还进口成品豆油282万吨(需要约1500万吨大豆压榨而成)。
我国大豆的进出口状况发生这样的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国内需求的快速膨胀,但国内供给不足我国大豆的消费主要集中在饲料、压榨、种用和食用等几个方面。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对肉蛋禽鱼等食品的摄取量不断增多和加入WTO我国肉类食品出口增加,家禽、畜牧业发展迅速,饲料用豆粕的需求拉动使大豆的消费增长迅速,从1995年的1407.3万吨飞速增长到2006年的3020万吨。
1993年油料市场放开以后,油脂加工能力的快速扩张使大豆压榨需求用量从1995年的747万吨增长到2006年的3470万吨。
2005-2007年年均需求总量已达4400万吨/年。
需求如此,但国产大豆的供给却不乐观。
从我国大豆近十年产量来看,除2005年产量达1800万吨外,其余年份基本保持在1400-1600万吨之间。
从2001年开始,我国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加大对产区的投入力度,近几年来,我国大豆产量稳步增长,但增幅不大,基本维持在年产1600万吨以上的水平。
中国大豆之争的感想与启示

中国大豆之争的感想与启示中国大豆之争,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商业竞争,更是一场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发展、经济利益和国际地位的深刻较量。
这场斗争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感想和启示。
一、感想1. 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大豆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中国从大豆净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揭示了我国在粮食生产上的不足。
这使得我们深刻认识到,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粮食自给率。
2. 市场竞争与垄断的危害美国政府对大豆产业的巨额补贴,使得美国大豆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优势。
这种不公平的竞争,导致了中国本土大豆种植业的衰落。
同时,国际资本的垄断也使得我国在粮食市场上的话语权受到限制。
这让我们认识到,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该发挥调节作用,维护公平竞争,防止垄断行为。
3. 多元化进口的重要性中国在大豆战争中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度依赖单一国家。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我们应该积极寻找多样化的进口渠道,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
同时,这也需要我们在外交上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启示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我们必须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通过研发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方式,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
2. 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府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防止不公平竞争和垄断行为。
对于外国政府对农业的巨额补贴,我们应该通过外交手段争取合理的市场待遇。
同时,我们还应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防止国际资本的垄断,确保我国在粮食市场上的话语权。
3. 多元化进口策略为了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我们应该实施多元化进口策略。
通过拓展进口来源地,增加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降低对特定国家的依赖。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农业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农业的发展。
全球及中国大豆产量、需求量及进出口现状分析

全球及中国大豆产量、需求量及进出口现状分析一、大豆的分类大豆原产于中国,中华民族食用大豆的历史悠久,大豆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作物,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大豆主要分为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饲料豆以及其它豆:二、全球大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从全球大豆市场来看,近年来,全球大豆产量整体呈上升态势,据统计,截至2020年全球大豆产量达到36205万吨,同比增长7.6%。
全球大豆主产国主要有巴西、美国、阿根廷、中国、印度、巴拉圭等国家,2020年全球大豆生产国中巴西产量最高,占比全球总产量比例为36.6%,产量排第二的是美国,大豆产量占比31.2%,其次是阿根廷,产量占比为13.7%,中国大豆产量占比5.4%。
三、中国大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从国内大豆种植面积来看,2016年开始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增长,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为987万公顷,同比增长5.8%。
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但是在60年代中期,中国大豆生产开始出现下滑,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严重不足,使得中国只能用有限的土地生产水稻、小麦、玉米等高产粮食作物,以满足基本需求。
近年来,我国大豆产量增长迅速,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大豆产量为1960万吨,同比增长8.3%。
近年来我国大豆产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产的不断提升,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大豆单产得到了快速发展,从600公斤/公顷增长到1900公斤/公顷,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大豆单位面积产量为1985.8公斤/公顷。
我国作为大豆原产国,1995年之前还是一个大豆净出口国,自1996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大豆进口量逐年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大豆世界第一大进口国,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突破1亿吨,同比增长13.4%,出口量为7.9万吨,同比下降30.7%。
进出口金额方面,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金额达到395亿美元,同比增长11.9%,出口金额为0.7亿美元,同比下降22.2%。
如何看待外资进入我国大豆产业的影响——对相关观点的辨析与思考

2安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客观分析 , 有助于正确认识 外资对我国大豆产业威胁的问题 , 并找出当前我国大 豆 产业 发展 困境 的原 因所在 。 为 国家 出 台相关 调控 政 策提供依据 。
油进 口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 . 其 中对大豆和豆粕进 口 实行单一化关税管理 ,大豆进 口关税仅设定为 3 %。 中国 大豆 市 场完 全 开放 ,大 豆 进 1 5数 量 也 随之 连 创
新 高 。 目前 我 国 已成 为全 球最 大 的大豆 进 E l 国. 大豆
进 口量 也 由 1 9 9 6年 的 1 l 1 . 4万 吨增 长 到 2 0 1 0年 的
一
6 9—
2 0 1 3年 第 1 期
岸 门槛 的不 断 降低 则 为外 资 的进入 提 供 了极 大 的方 便( 王 雪尽 , 2 0 1 0 ) 。 截至 2 0 0 9年底 ,进 人 中国大 豆等食 用油 脂加 工 业 的外 资① 企业 已达 到 9 3家 , 但 其 中绝 大多数 分属 于 A D M( A r c h e r D a n i e l s Mi d l a n d ) 、 邦 吉( B u n g e ) 、 嘉 吉
关 键 词 :大豆 外资 产 业安 全 粮食 安 全 文 章 编 号 :1 0 0 9 — 2 3 8 2 ( 2 0 1 3 ) 0 1 — 0 0 6 9 — 0 5 中图分 类 号 :F 3 2 6 . 1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近年来 ,随着我国大豆进 口规模的不断扩大 , 国
全、 农 民经济利益和消费者福利变化等四个方面展 开了分析 , 认为 目前我国大豆产业危机的本质并不在 于外
浅析四大跨国粮商对中国大豆产业的影响

浅析四大跨国粮商对中国大豆产业的影响据海关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为4255万吨,比2008年同比增长13.7%。
我国每年消费大豆5000万吨左右,也就是说80%的大豆需要依赖进口。
自取消大豆的进口关税和配额限制后,我国已经从大豆出口大国变成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在众多的国际粮商中,以美国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美国邦基(Bunge)、美国嘉吉(Cargill)和法国路易达孚(LouisDreyfus)最为有名,它们控制着全世界80%的粮食交易量,人们习惯根据它们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将其称之为“ABCD”四大粮商。
“ABCD”四大跨国粮商擅长进行全球化的产业链布局,并形成一个价值传递链条,利用旗下注册于维尔京群岛、新加坡等避税天堂的贸易公司,将生产与加工环节的利润转移到贸易环节,实现避税,并将利润最大化。
目前,四大粮商正利用其无往不利的手法布局中国市场。
四大粮商在中国引人关注和警觉,始于它们以在巴西类似的手法迅速布局大豆产业。
2004年,四大粮商抓住第一次大豆危机的机会,大力收购中国大中型大豆压榨企业,逐渐垄断了中国的压榨业。
从其在海外的操作可以看出,四大粮商并购中国的大豆企业不仅是为了获取加工利润这么简单,而是将中国市场纳入其全球战略布局中的一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认为,外资控制中国的大豆压榨企业,利用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国际贸易规则,使中国本土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以四大粮商为首的国际粮商早已控制了南美大豆和美国大豆产业链,控制着全球70%以上的大豆货源,掌控了全球大豆贸易。
再加上世界大豆定价权由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垄断,中国作为占全球大豆进口总量1/3的进口国,由于没有定价权处处被动。
因此,以四大粮商为首的跨国粮商控制了中国的大豆压榨能力后,就形成了原料在国外、加工在中国的布局。
在全球的价值传递中,它们惯常的手法是,将控制的大豆低价卖给旗下的贸易公司,而这些贸易公司的注册地一般在太平洋的英属维尔京群岛、新加坡等避税天堂,之后再高价卖给中国的企业,将生产与加工环节的利润转移到贸易环节,而在控制利润流动的过程中,避税自然可以轻易做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商 品市场 具有不 完全 竞争 和规模 收益递 增两 个 基本 特 征 , 而 合 理 解 释 了 国际 贸 易 领 域 的 新 现 从 象_ 。Mc al 首 次 提 出 , 界 小 麦 贸易 状 况 是 由 】 ] Cl a 世 于美 国 、 拿大 两 国逐 渐垄 断小 麦 出 口市 场所 造 成 加 的 。C re 等认 为 , atr 日本 、 苏联 和澳 大利亚 可 以依 前 靠 市场 力 量 进 行 小 麦 贸 易_ 。C r r和 MaI rn 2 ] at e c e a 综 述 了世界 农 产 品市 场 中市 场 垄 断 的 实证 研 究 成 果, 并引 入产 品差 异性 对 新 兴 经验 产 业 组织 模 型 进
6 。美 国 、 O 巴西 和 阿 根 廷 是 世 界 主 要 的 大 豆 生 产 国 和 出 口 国 , 是 中 国 大 豆 进 口 的 主 要 来 源 国 , 国 也 中
2 文 献 综 述
农 产 品 国际贸易 中市 场垄 断问题早 已被 学者关 注 。2 O世纪 7 O年 代 , 以克鲁 格 曼 ( . u ma ) 赫 P Kr g n 、 尔普曼 ( . lma ) 为 代 表 的 一 批 经 济 学 家 创 E Hep n 等 建 了新 的国际贸 易分 析 框 架 , 吸取 传 统 国际 贸易 在 理 论 的合理 因素 的基础 上 , 建立 了所 谓“ 国际 贸易 新
模 型, 实证 分 析 亍 国际 垄 断 对 中 国大 豆 进 口的 影 响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国对 中 国 大 豆 进 口始 终 存 在 卖 方 垄 美 断 , 随 着 大 豆 进 口交 易 费 用 的 下 降 , 市 场 垄 断 力 逐 渐 减 弱 ; 西 仅 在 中 国大 豆进 口 交 易 费 用 较 高 时 存 但 其 巴
余 建 斌 乔 , 娟
( .华 南农 业 大 学 广 东 农 村 政 策 研 究 中心 , 州 5 0 4 ; 1 广 1 6 2 2 .中 国农 业 大 学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 京 1 0 9 ) 北 0 0 4 摘 要 : 年 来 , 近 中国 大 豆进 口 量 急剧 增 长 , 且进 口来 源 集 中度 越 来越 高 , 场 结 构 的 变化 对 中 国大 豆 进 口 市 的 影 响 已经 成 为 大 家 关 注 的 焦 点 。本 文 通 过 修 正 测 定 市 场 垄 断 力 的 常 用 指 标 —— 勒 纳 指 数 以 及 构 建 计 量
理 论 ” n w ta ete r ) 新 国 际 贸 易 理 论 认 为 , ( e —rd h oy 。
9 以上 的进 口大 豆 来 源 于 以上 三 国, 有 少量 来 9 仅 自加拿 大 、 罗斯 等 国。 目前 , 俄 国际上 少数几 家跨 国 粮 商掌握 着美 国 、 巴西 和 阿根 廷 等 大 豆 主产 国大 豆 的收购 , 以及 仓 储 和 出 口码 头 等 设 施 , 制 着 全 球 控
维普资讯
第 2 7卷 第 6期 20 0 8年 6月
技 术 经 济
Te hno o o m i s c l, No . .6
J n ,2 0 ue 08
国际垄断对中国大豆进口 影响的实证分析
数跨 国粮商 控 制 , M 、 吉 、 吉 、 易 达 孚 4家 AD 邦 嘉 路
公 司垄 断 了 中 国 8 % 的大 豆 进 口货 源 。这 些 公 司 O 通过参 股 国内大豆 加 工企 业 , 操 纵 国际 大 豆期 货 并 市场 , 而达 到 向 中 国垄 断 出 口大 豆 的 目的 。产 业 从 组 织理论 认为 , 市场 结构影 响市 场行 为 , 场份额 的 市 大小 直接 影响市 场 主体 的市场垄 断力 。本研 究 的 目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2 9 0 2 0 ) 6 0 6 — 0 1 0 — 8 X( 0 8 0 - 0 9 5
1 问题 提 出
19 9 6年 以 来 , 国大 豆 国 际 贸 易 政 策 发 生 了 很 中
进 口 的影 响 。
本文 其 他部 分 安 排如 下 : 二部 分 对农 产 品 国 第 际 贸易 中的垄断 问 题进 行 文 献综 述 ; 三 部 分对 本 第 文测定 市 场垄 断的 方法 进 行 介 绍 ; 四部 分 构建 计 第 量模 型 , 并对 本文 使用 的数据 进行 说 明; 五部 分是 第 实 证检 验结果 ; 最后 得 出本文 的主要研 究结 论 , 提 并 出 中国在大 豆进 口 中应对 国际垄断 的政策 建议 。
在 卖方垄断; 阿根 延 对 中国 大 豆进 口不存 在 卖 方 垄 断 。在 此 分 析 的 基 础 上 , 文提 出 中 国在 大 豆进 口 中应 本
对 国 际 垄断 的政 策 建 议 。 关 键 词 : 际 垄 断 ; 豆进 口; 纳 指 数 国 大 勒
中 图分 类 号 : 7 0 2 F 4 .
大调 整 。大 豆 进 口关 税 税 率 下 降 到 3 , 对 大 豆 且 的进 口没有 执行关 税 配 额 管理 , 与大 豆 相 关 的替 而 代 品或加 工 品的进 口关税 均 高 于 大 豆 , 豆 的进 口 大 壁 垒相对 较低 。同时 , 国内大 豆产量 徘徊不 前 , 法 无 满 足大豆 需求 的迅 速 增 长 。在 此 背景 下 , 国大 豆 中 的进 口量 急剧增 长 ,0 5年大 豆 进 口量 达到 创 记 录 20 的 25 6 9万 吨 。 中 国 对 大 豆 的 国 际 依 存 度 接 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