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文言文总复习方案

合集下载

2024年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计划(二篇)

2024年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计划(二篇)

2024年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计划为能在____年中考中取得更好成绩,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拟定备考计划及详细的复习策略。

我们始终相信: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一古诗文的复习:本学期要完成古诗文二到三轮的复习,对于古诗文的复习我们做如下的计划:1古诗34首我们每周平均复习5首针对较长的诗篇每周复习3首或4首,计划用____周时间完成单论复习,复习后进行古诗默写的综合性训练与测试。

首轮复习中也坚持出古诗的小卷去测试,抓反复,反复抓,以夯基础为准,力求古诗默写中不出现错别字。

2针对理解性默写,我们要进行如下训练:每周大概用一节课左右的时间对本周的五首古诗进行集中时间的理解与赏析,形式可多样,采用老师讲,学生讲均可,主要目的是加深孩子对诗词大意的了解,在了解主要内容后把我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同时注重关键句,包括修辞句,用典句等等的理解与记忆,以便更好应对理解性默写。

3针对文言文的测练:文言文共____篇,我们计划用九周左右的时间完成首轮复习,长的篇目每周一篇,短的篇目每周两篇,具体安排见附表。

每周针对本周的训练篇目进行详细讲解,主要从几个方面分块抓好复习(1)文学常识(2)重点实词(3)理解主要内容。

(4)主旨把握(5)根据主旨分类讲析习题,利用《中考总复习》中的习题进行分类训练,将每个板块的内容落实好。

(6)古为今用的原因等方面讲解,讲析。

二对联的训练与古诗的训练同步完成,针对每次出现的问题及时讲解,相应训练。

三课外文言文的复习与课内复习的篇目有机结合,选文的原则要本着与课内文章相关,或是表现作者的生平秩事的,训练一学生讲解为主。

促进其独立的阅读和理解。

2024年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计划(二)2023年是复习备考的重要一年,尤其是初三语文考试。

为了帮助您制定合理有效的复习计划,下面是一个2000字左右的复习计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制定目标1.明确考试内容:了解2023年初三语文考试的大纲、知识点和题型分布。

初三语文复习提升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与技巧

初三语文复习提升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与技巧

初三语文复习提升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与技巧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学科考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对于初三学生而言,熟练阅读文言文有助于提高语文水平和应对高中语文的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初三学生提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一、了解基本文言文语法知识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明显的差异,掌握基本的文言文语法是阅读理解的基础。

比如,掌握文言文中的病句、叠词、虚词等特点,可以帮助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同时,学习文言文的句法结构和基本的修辞格,如对仗、排比、象征等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二、积累常见文言文词汇文言文中有许多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词汇,初三学生需要有一定的文言文词汇积累。

可以通过背诵经典的文言文文章,注重查阅古代词典,并进行词汇整理和总结。

在积累过程中,可以建立自己的文言文词汇卡片,不断巩固记忆。

三、注重文言文篇章阅读训练文言文篇章的结构和逻辑思维方式与现代文不同,因此,注重篇章阅读训练对提高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文言文篇章进行阅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组织结构。

同时,注重分析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把握。

四、进行文言文经典文本的分析与研究经典文言文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资源,通读和分析经典文本有助于培养对文言文的文化认知和理解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文言文经典进行深入研究,比如《孟子》、《庄子》等。

通过对经典文本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准确理解文言文的用词、句法和修辞手法,从而提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五、多做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理解练习,才能真正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初三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并配合题目进行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重对文言文的解读和分析,培养准确把握文章主旨和细节的能力。

同时,还要注意掌握解题技巧,比如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排除干扰选项等。

六、参加文言文演讲和朗诵活动参加文言文演讲和朗诵活动,可以提高对文言文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初三文言文总复习教学设计

初三文言文总复习教学设计

初三文言文总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复习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点,包括词汇、句型和修辞手法;2. 加强对文言文阅读的理解能力,提高文言文翻译的功力;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基本知识点复习- 词汇复习:常见文言词汇辨析和用法归纳;- 句型复习:常见文言文句型的理解和运用;- 修辞手法复习:常见文言修辞手法的辨析和运用。

2. 阅读理解训练- 阅读文言文课文,理解文意,掌握文章结构;- 提问与回答,针对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讨论;- 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阅读理解题。

3. 翻译练习- 选择部分经典的文句,进行逐句解读;- 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句式和表达方式;- 分组进行翻译练习,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基础知识(15分钟)- 给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文言词汇,让学生辨析其用法;- 布置一些句子,让学生根据句型进行变换;- 讲解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其运用和效果。

2. 阅读理解训练(30分钟)- 分发一篇文言文课文给学生,让他们默读,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进行针对性的问题提问,让学生逐个解答;-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阅读理解题。

3. 翻译练习(30分钟)- 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句,进行逐句解读,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理解文句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 将学生分组进行翻译练习,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纠正。

4. 总结复习(1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 布置一些作业,巩固学生的复习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保持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2. 收集学生的作业,对其完成情况进行评价;3. 对学生在阅读理解和翻译练习中的答题情况进行评分;4. 及时与学生和家长沟通,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

通过本次的复习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复习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加强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综合素养。

初三文言文总复习方案

初三文言文总复习方案

初三文言文总复习方案[教学设想]本节课是依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从古诗文中学些什么?怎样才能更快更好的掌握古诗文的学习?如何应对初三升高中考试?等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进行的系统性的指导。

采用从整体到局部的学习流程,力求使学生对古诗文有一个整体性的掌握,多角度的帮助学生提高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以及培养学生鉴古知今和古为今用的能力。

[教学安排] 多媒体教学,时间为1.5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语:同学们,三年初中生活即将结束,正是我们采摘丰硕果实的时候!我们期待的中考就要来了,如何争取中考的胜利?本节课将针对古诗文部分进行专题的学习(古诗文在中考占有“三分天下”的地位(总分120分,基础12分,阅读32分,古诗文共26分(包括附加题6分),作文50分)。

二、中考古诗文阅读考纲考点解读1、背诵、默写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词及古文中的重点段和名言警句。

2、理解常用文言实词和“之”“其”“于”“以”“而”等虚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能准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重要语句。

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4、简要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并且能结合自身体验和现代生活实际作出评价。

三、中考古诗文默写及考点解读:直接默写为主,间接默写为辅(1个)。

根据同学们课前的练习反馈,准确率达到八成,比去年市的中考率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写漏字,错别字,书写不规范!这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默写错一个字要扣0.5分,这还跟卷面的得分有直接关系,如果不规矩写字,给人模棱两可的印象,会造成考场双重失分。

所以同学们要注意养成书写的好习惯,合理分配时间,作好背诵计划。

四、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题型模拟1. 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或不同)的一项(*选材于课文下的注解,重点在实词。

古今异义或一词多义的词,一般就考1个。

)例如:2005年中考题《曹刿论战》(非实验区)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挑拨离间B.①遂逐齐师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①望其旗靡②所向披靡D.①忠之属也②属予作文以记之例如:2003年中考题《记承天寺夜游》3.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中考文言文复习计划

中考文言文复习计划

中考文言文复习计划我们对于文言文的复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准备工作根据“笨鸟先飞”的道理,复习前我们让学生准备了一个形体小、页数足量的笔记本。

学生在寒假期间把三至八册的所有文言文都总结在上面,并留出了适量的空间以供复习时分析总结之用,我们把这个本子称作“掌中宝”。

有了它,学生就可以把知识随身携带,无论是课上、课余都可以看,无形中将平时无意间流逝的时间充分地利用了起来。

这就为以后的文言文复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实施步骤<一> 能够准确地背诵和默写是对文言文学习的第一项要求。

文言文要求背诵和默写的篇目较多,以今年的版本为例,古文10篇,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颠倒语序、不写错别字并不容易,更不用提对一些语句的理解性记忆了。

可是,只有把默写功夫做到细致准确、一字不差、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才能达到中考要求。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我们分几步进行复习:1.大声地读。

诵读是背诵的最好方法,多遍诵读文章,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对文章的再熟悉。

另一方面,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会逐渐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悟、体会,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写作目的。

古人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学生通过总体感知,大致领会了全文的大意,就可以通过文意揣摩那些疑难语句的含义,通过句意把握那些难解字词的意思,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正是中国语言的奥妙所在,阅读文言文的奥妙也在于此。

2.出声地背。

在前面大声诵读的基础上,我们要求学生出声地背诵。

既可以背给老师也可以背给同学,通过这种方式,及时地发现背诵中出现的错误并及时地改正,为后面的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为有了已经学过的经历,所以学生背起来会相当顺利。

3.正确地写。

学生背熟文章之后,接下来便是默写。

我们让学生拿起书本,仔细地看,将容易写错的字多练几遍,保证不改字,不写错别字。

但在平时的默写复习中,学生难免会发生错误:有的属于未搞清字形,如“寡人”的“寡”多写了一横、“刀”写成了“力”;有的属于未理解字意句意,如“一鼓作气”写成“一股作气”、“惧有伏焉”写成“俱有伏焉”;也有的是因为粗枝大叶,不是添字就是漏字,甚至漏句。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七种题型答题技巧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七种题型答题技巧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七种题型答题技巧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越准确,断句也越准确。

2.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应原句标出停顿之处。

3.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⑶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 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8)“也”“乎” 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解题方法:首先,读懂全文,弄清文章的意思;其次,理解文旨;最后,尽量从原文中寻找答案,可以直接摘抄原句,或找到相关的句子再进行翻译。

一般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人物描写又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这些描写都不难,关键是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放到那个环境中去想象,再结合自己的写作功底,就不难写出。

要注意:文字简人物形象分析是文言文中的重要考点。

其中包括了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形象意义的评价,还有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通过描写主人公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其性格)、侧面描写(通过描写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主人公性格)、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

分析人物形象要全面、多角度,要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不拔高,也就是不用套话,要从文章出发,不使用一些概念性的语言,这样才能保证对人物形象概括得准确;二是用语准确,符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特点。

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计划范本(六篇)

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计划范本(六篇)

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计划范本在结束新课之后,即将进入紧张的初三总复习。

面对六本教科书,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行之有效的复习规划是成功的一半。

为此,通过反复思量之后,我拟定一下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二、复习原则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

2、强化基础,突出重点。

3、点面结合,讲练同步三、时间安排1、分册复习(____月上旬-____月上旬):重点复习课本中现代文字词与古诗文。

要求做到①古诗词:能默写,会赏析。

②文言文:默写规定篇目、掌握主要知识点(包括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

每册书复习完后进行综合测试。

2、专题复习(____月中旬-____月下旬):将知识结构分版块地进行整合并强化训练。

我们根据试题类型主要分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语言运用”“作文”五大版块,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提升学生答题能力。

3、模拟冲刺(____月下旬-____月上旬):模拟训练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阶段。

内容为做模拟试卷,目的是营造考试情境,进行强化训练,加强心理素质,提高综合能力4、梳理调整(考前一周):引导学生回归课本、重视基础知识。

采用学生自由复习、教师解疑答惑的方式。

四、复习方法抓基础,重落实,教方法,明思路,讲科学,勤反馈中考命题一般而言遵循的是“重视积累,突出读写,着眼运用,鼓励创新”的思路,所以我们在复习时要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重视语文基础,培养综合能力。

对于基础知识要强化记忆,对于重点、难点、易错点也要有针对性的点拨,进行方法上的突破。

总之,在中考复习阶段,只要循序渐进、方法得当,相信就一定能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复习效率、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计划范本(二)语文把所有要求背的全背熟,文言文的会默写。

数学对已学内容作总结,经典题型不看答案再做一遍。

外语复习单词时,recite主要文断,并复习资料书语法点。

当中考进入倒计时,学生们的心情也变得极为复杂,真可谓“数年寒窗苦,只待今朝试”,其紧张和压力也往往达到最高值.此时,每个考生都希望以最佳状态走入考场,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怎样才能保持临考前的最佳状态呢?一、克服考前易出现的几种不良习惯1.做难题有些同学在考前觉得自己复习得很不充分,所以在考前仍然在做大量难题.他们一般有这样的心理:“如果我做会了这些难题,万一考试时出现了某道题,我不是捡了一个便宜吗?”事实上,考前做难题有害无益。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计划超有效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计划超有效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计划超有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计划超有效中考文言文复习成了大多数的沉重负担。

如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积极应对中考文言文阅读,成为中考语文复习的关键之一。

本文是店铺整理中考文言文总复习计划的资料,仅供参考。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计划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中考必争之分。

历届中考证明,凡是文言文分数高的考生,其中考语文分数都比较高。

但同学们在复习文言文上往往有一个误区:因为老师已经不同程度地领着学生对文言文进行了复习,这使得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已经复习得差不多了,不需要再下功夫了。

殊不知这正是“半瓶之水”,大多数同学只是在“面”上掌握了些许知识,而真正落实到“点”上,许多同学还是会因为知识掌握不准确、不细致而败下阵来。

如果你有兴趣,不妨在复习中按照5天计划再进一步。

第一天:专攻背诵默写文言文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较多,以H版为例,古文19篇,古诗32首,同学们基本上能够背出,但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颠倒语序、不写错别字就没那么容易了,更不用提对一些语句的理解性记忆了。

所以把默写功夫做到细致准确、一字不差、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才能达到中考要求。

第一步:大声诵读。

诵读确实是背诵的好方法,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你不妨大声诵读古文古诗,每篇连续诵读五遍以上,一方面通过诵读可以强化你对文章的再熟悉,另一方面随着诵读数的增加会逐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即自己对文章的感悟、体会,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另外,随着诵读的深入,你对每句话的意思也会更明白,有的同学读完一句古文,这句话的意思也会马上在他的眼前出现,这就是对古文相当熟悉的结果,这个步骤做得好,也会为下面的句子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出声背诵。

在前面大声诵读的基础上,现在可以完全抛开书本,出声背诵,每篇连续背诵五遍以上,你会发现在第一、二遍时你有一些生硬,到三、四遍时你已相当流利了,到五、六遍时你已完全熟练地掌握了全文,而且不会发生漏字、添字和语序颠倒的情况了,这时候让你背错都难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文言文总复习方案
[教学设想]
本节课是依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从古诗文中学些什么?怎样才能更快更好的掌握古诗文的学习?如何应对初三升高中考试?等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进行的系统性的指导。

采用从整体到局部的学习流程,力求使学生对古诗文有一个整体性的掌握,多角度的帮助学生提高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以及培养学生鉴古知今和古为今用的能力。

[教学安排] 多媒体教学,时间为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三年初中生活即将结束,正是我们采摘丰硕果实的时候!我们期待的中考就要来了,如何争取中考的胜利?本节课将针对古诗文部分进行专题的学习(古诗文在中考占有“三分天下”的地位(总分120分,基础12分,阅读32分,古诗文共26分(包括附加题6分),作文50分)。

二、中考古诗文阅读考纲考点解读
1、背诵、默写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词及古文中的重点段和名言警句。

2、理解常用文言实词和“之”“其”“于”“以”“而”等虚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能准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重要语句。

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4、简要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并且能结合自身体验和现代生活实际作出评价。

三、中考古诗文默写及考点解读:直接默写为主,间接默写为辅(1个)。

根据同学们课前的练习反馈,准确率达到八成,比去年市的中考率高,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写漏字,错别字,书写不规范!这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默写错一个字要扣0.5分,这还跟卷面的得分有直接关系,如果不规矩写字,给人模棱两可的印象,会造成考场双重失分。

所以同学们要注意养成书写的好习惯,合理分配时间,作好背诵计划。

四、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题型模拟
1. 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或不同)的一项(*选材于课文下的注解,重点在实词。

古今异义或一词多义的词,一般就考1个。

)
例如:2005年中考题《曹刿论战》(非实验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挑拨离间
B.①遂逐齐师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①望其旗靡②所向披靡
D.①忠之属也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例如:2003年中考题《记承天寺夜游》
3.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选段内容的理解及主旨:主要考两种题型:
①用原文回答(此题比较容易,整体把握文意,)
例如:2005年中考题《曹刿论战》
5.用原文语句回答下面问题。

(2分)
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

(限四个字)
②用自己的话回答(此题比用原文难,首先要整体把握文意,会翻译,再进行整理归纳,如再不行,就把自己的理解翻译的内容写下来。


例如:2005年中考题《曹刿论战》
6.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2分)
答:(1)政治方面:_______________
(2)军事方面:_______________
例如:2003年中考题《记承天寺夜游》
5.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3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的语句(本题分两小题,重点复习课文下整句的注解)。

例如:2005年中考题《曹刿论战》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故克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

(*学生就此句子翻译,学生小组互评,教师巡查,挑选3、4份,进行梳理,提出解题的对应方法:整体把握,落实关键词。


(1)翻译的基本原则:信,达,雅。

•①信——不走样(译文要符合原义,关键字词一定要落实到位。


•②达——无语病(译文要合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语序、句式要体现。


•③
雅——有文采(译文要贯通文意,尽量做到语言优美流畅。


(2)文言文翻译主要方式、方法:
主要方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整体把握,根据语境求译。

翻译时,首先应反复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

在翻译过程中,要学会以下几种方法:①留②增③删④调⑤换。

①留:即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留的内容包括:国号、朝代名、年号、官名、人名、地名、器物名称。

一般名词,都不要译。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
②增:文言文中多有省略句,翻泽时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③删:就是删去原文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

在文言中,有的助词只帮助表达语气,有时可以不译;有的助词表示停顿,也不要译;有的字在句中没有意义,只是为凑足音节,要删去;有的起某种连接作用,在翻译时也可不译。

如: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公将鼓之。

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④调:凡是通假字,在翻译时,都要换用本字。

文言多用单音词,要相应地换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或短语。

如: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来回)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养)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本,指原来)
⑤换: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致,翻译时要作调整,使之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一致。

如介词结构后置作补语,翻译时,要先把介词翻译出来作状语,用在动词之前。

如: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其一犬坐于前。

4.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主要是标点,多数出现在附加题,附加题一般考两小题,断句和对文中人物进行点评或主旨把握)。

例如2003年附加题(1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6分)
①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①。

子贡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

孔子曰:“赐③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②子路④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选自冯梦龙著《智囊》)
[注释]①府:指国库。

②子贡:孔子的学生。

③赐:子贡的名。

④子路:孔子的学生。

(1)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4分)
答:
(2)文中第②段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2分)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断句“/”(标点)的标志:
①句首发语词:夫、盖、故、以、其、然、则、而、虽……
②句尾语气词:也、乎、耶、哉、焉、罢了……
③固定结构句式:其……邪,其……何,安……也,……者,……也,此……耳,……
④“曰”“云”后面须断句。


五、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委而去之()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③是天时不如地利也()④寡助之至()
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文中的“人和”是指□□□□,□□□□。

(请用两个4字的短语概括)
六、复习小结
熟悉课文,紧扣注释;有效整理,认真识记;词不离句,联系语境。

七、课外文段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