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文文言文整理(七年级)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1. 文学常识。

2. 重点实词。

- 当涂:当道,当权。

- 辞:推托。

-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 往事:历史。

- 及:到,等到。

- 过:经过。

- 更:重新。

- 见事:知晓事情。

3. 重点虚词。

- 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 为:-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成为)。

-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省略句,肃遂拜(于)蒙母)4. 通假字。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耶”,语气词,表反问)。

5. 古今异义。

- 孤:古义指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指孤单、孤独。

- 博士:古义指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指学位的一种。

- 往事:古义指历史,今义指过去的事情。

6. 一词多义。

- 当:- 当涂掌事(掌管)。

- 但当涉猎(应当)。

- 见:- 见往事耳(了解)。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7. 句子翻译。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蒙辞以军中多务。

-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 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和吕蒙谈论议事,(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1. 文学常识。

2. 重点实词。

-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户,门。

- 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的梭子。

- 惟闻:只听到。

惟,只。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全翻译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全翻译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叹曰:“曾不能毁山之一毛,何苦而不平?”杂曰:“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计不可阻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之明也。

且焉置土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手,叩木之口,能说其志乎?如彼石也,若可移动,则吾举而扬之;若不可移动,则吾去而之他。

何至于是?愚公之妻曰:“公等众人,何其愚也?吾闻之,人力有穷,而山无穷也。

以吾之力,虽不能毁山之一毛,然吾能使其不增,则山自平。

”愚公从之。

自此,愚公之家无山不至,无石不削。

而河曲之山,自愚公移山以来,未尝增其高。

河曲智叟闻而笑之,曰:“愚哉,愚哉!移山者,移山也,非移心也。

吾观愚公之心,固未尝有移也,而何至于此?”愚公叹曰:“子之见固陋也,吾闻之,移山者,移山也,非移心也。

吾之心,固未尝有移也,而子何所见而笑我哉?”河曲智叟无以应,而心服之。

余闻之,智叟之所以笑愚公者,以其不能移心也。

然而愚公之心,未尝不欲移山,但以力不能耳。

若能移心,则移山之志,固不难矣。

故曰:“志者,气之帅也;气者,志之使也。

志者,志之主也;气者,气之主也。

志者,志之根也;气者,气之根也。

志者,志之原也;气者,气之原也。

志者,志之本也;气者,气之本也。

志者,志之宗也;气者,气之宗也。

志者,志之主也;气者,气之主也。

志者,志之宗也;气者,气之宗也。

志者,志之主也;气者,气之主也。

7年级上册语文书的文言文

7年级上册语文书的文言文

7年级上册语文书的文言文1. 原文。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 字词解释。

- 内集:家庭聚会。

- 儿女:子侄辈的年轻一代。

- 文义:文章的义理。

- 俄而:不久,一会儿。

- 骤:急(速),紧。

- 欣然:高兴的样子。

-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 未若:不如,比不上。

- 因:趁、乘。

3. 翻译。

-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们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

(谢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 文学常识与主题。

1. 原文。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 字词解释。

-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 日中:正午时分。

- 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 乃:才。

- 尊君在不(fǒu):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通“否”。

-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委,舍弃。

- 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 引:拉,牵拉。

- 顾:回头看。

3. 翻译。

-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初一必背文言文翻译

初一必背文言文翻译

一、《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这不是君子吗?”二、《论语·为政》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它安居在自己的位置上,而其他星星都围绕着它。

”三、《论语·八佾》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四、《论语·里仁》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翻译:孔子说:“富有和尊贵是人们所追求的;如果不通过正当途径得到,就不去追求。

贫穷和低贱是人们所厌恶的;如果不通过正当途径摆脱,就不去摆脱。

”五、《论语·雍也》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六、《论语·述而》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要加以改正。

”七、《论语·泰伯》原文: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翻译:孔子说:“泰伯,他可以说是道德最高尚的人了。

三次把天下让给别人,人民都无法称赞他。

”通过以上翻译,我们可以了解到《论语》中的一些重要思想。

作为初中生,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这些经典篇章,从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一、常见课外文言文篇目及内容理解。

- 字词积累。

-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

- 古今异义。

- 儿女:古指子侄辈,今指儿子和女儿。

如“与儿女讲论文义”中的“儿女”。

- 去:古指离开,今指前往。

如“太丘舍去”中的“去”。

- 一词多义。

- 日:日中不至(太阳);寒雪日内集(天)。

- 句子翻译。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

-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您跟我父亲约定在中午。

中午您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 内容主旨。

- 字词积累。

- 通假字: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 古今异义。

- 可以:古指可以凭借,今表示许可。

如“可以为师矣”中的“可以”。

- 一词多义。

- 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成为)。

- 句子翻译。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不好的地方就要改正。

- 内容主旨。

- 这些篇章主要阐述了儒家的修身、治学等思想,如强调学习的态度(谦虚好学、实事求是等)和方法(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等),以及个人的品德修养(诚信、仁爱等)。

- 字词积累。

- 古今异义。

- 险躁:古指轻薄,今指危险和急躁。

如“险躁则不能治性”中的“险躁”。

- 一词多义。

- 行:夫君子之行(操守、品德);三人行(行走)。

- 句子翻译。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七年级上册到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到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到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以下是七年级上册到九年级下册的部分语文文言文篇目:
七年级上册:
《论语十二章》
《古代诗歌四首》
《诫子书》
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
《卖油翁》
《陋室铭》
《爱莲说》
八年级上册:
《三峡》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与朱元思书》
八年级下册:
《唐雎不辱使命》
《送东阳马生序》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九年级上册:
《出师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鱼我所欲也》
《富贵不能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九年级下册:
《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愚公移山》
《战国策》两则、《诗经》两首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到九年级下册的部分语文文言文篇目,希望对你有帮助。

北师大版初中必背文言文课文

北师大版初中必背文言文课文

北师大版初中必背课文七年级(上册)1.《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越调〕天净沙张可久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隔水疏林几家。

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

7.秋词二首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8.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9.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0.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七年级上册全部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全部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全部文言文《咏雪》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友过期不至,太丘去,行三十里。

以太丘为失期,对子曰:“吾不可以失信,有友期而我过期。

”子曰:“吾闻之,友道贵于信。

虽过期,尚可以待也。

”太丘曰:“过期不至者,吾恐其有故。

”子曰:“不然,过期而不至者,是无信也。

”太丘曰:“吾闻之,信者,道之枢也。

枢败则道废。

”子曰:“吾闻之,道贵于信,信贵于枢。

枢,所以主道也。

道,所以生信也。

信,所以生道也。

三者相生,不可废一。

”太丘曰:“善。

”遂止,待友至。

《论语》十二章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指道,可谓孝矣。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子曰:“父为子纲,子为父纲。

君为臣纲,臣为君纲。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矣己。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六节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则国危矣。

为人臣者怀利而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而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而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 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

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

所以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心中想像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他们)是鹤了。

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

(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帐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使它冲着烟雾飞叫,(把这种情景)当作青云白鹤图来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地连声叫好。

我常在坑洼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跟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

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看作山丘,低洼的地方看成沟谷,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丛间相斗,我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忽然有个很大的东西,像推开大山,撞倒大树一般地闯了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

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打了它几十鞭,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分,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译文】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虫治虫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文【译文】北宋元丰年间,庆州地区出现了子方虫,正在成为秋天田野里的庄稼的危害。

忽然又有一种虫子出现了,像泥土中的“狗蝎”,它的嘴上长有钳子,千千万万,遍地都是。

(它们)遇见子方虫,就用钳子搏击它,(子方虫)全都被砍成(成为)两段。

十天后,子方虫都死了,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这种虫子过去曾经有过,当地人称它为“傍(旁)不肯”。

梵天寺木塔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译文】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赵普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译文】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拿读书这件事劝他。

他晚年勤奋读书,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读一整天。

到了第二天,处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而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多忌妒刻薄,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许多人都过分谨慎拘于小结,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

赵普第二天又上奏章举荐这人,太祖还是不用。

第三天,赵普还是上奏这人。

太祖生气了,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并没有因太祖发怒而面露惶恐惊惧的神色,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家。

又一天,赵普把这些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去上奏。

太祖这才醒悟过来,终于任用了这人。

黄鹤楼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讳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苁,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何必濑乡九柱①、东阳八咏②,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译文】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

《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讳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

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

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

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于园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

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

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磥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译文】于园在瓜洲停船五里铺的地方,是名叫于五的富人所建的园子。

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这座园子门上的钥匙是不会拿出来的打开门锁,开门迎客的。

葆生的叔父在瓜洲任知府的佐官,带我前往于园,于园主人处处殷勤地招待我们。

这座园子没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

前屋前面有用石块垒成的斜坡,斜坡高两丈,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够到上面去,这里因为没有空隙满满当当而奇特。

后面的厅堂临近大池塘,池塘里有奇特的山峰和极陡峭的沟壑,直上直下,人们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头仰望池塘中的莲花反而好像在天上,这里因为空旷而奇特。

卧房的栏杆外面,有一条山沟盘旋而下,好像螺蛳回旋贝壳,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奇特。

再向后,有一座长得像小船的水阁横跨在小河上,阁子的四周,矮小的灌木覆盖丛生,鸟儿在这里叽叽喳喳,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人们坐在阁子里,这里的境界给人舒坦、碧绿、幽深之感。

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这样的假山石安置于园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

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翻译【译文】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运到后却没有用处,便把它放置山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