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传递
能量的传递和转化

能量的传递和转化能量是自然界中一种基本的物理量,它贯穿了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
能量的传递和转化是生物体生存和繁衍的基础,也是物质运动和化学反应发生的必要条件。
本文将介绍能量的传递和转化过程,并探讨其中的原理和应用。
一、能量的传递能量的传递是指能量从一个物体或系统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或系统的过程。
能量的传递有两种基本形式:热传递和物质传递。
1. 热传递热传递是指物体之间通过温度差异而传递能量的过程。
热传递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传导、对流和辐射。
(1)传导是指物体内部通过分子、原子或电子的碰撞传递热能的过程。
传导是固体和液体中常见的传热方式。
热传导的速率取决于物体的导热系数和温度差。
(2)对流是指物体内部或物体之间通过流体的对流运动来传递热能的过程。
对流是液体和气体中常见的传热方式。
对流的速率取决于流体的传热系数、密度和流速等因素。
(3)辐射是指物体通过电磁波辐射能量的过程。
辐射是一种无需介质的传热方式,可以在真空中进行。
辐射的速率取决于物体的表面温度和辐射特性。
2. 物质传递物质传递是指物体或系统之间通过物质的迁移来传递能量的过程。
物质传递常见的形式包括扩散、对流和传质。
(1)扩散是指物质在浓度差的驱动下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传递的过程。
扩散的速率取决于物质的浓度差和扩散系数。
(2)对流是指物质在流体中通过流体的对流运动来传递的过程。
对流的速率受到流体的传质系数、密度和流速等因素的影响。
(3)传质是指在流体中溶解或反应的物质通过扩散和对流传递的过程。
传质速率取决于物质的溶解度、浓度差、传质系数和流速等因素。
二、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化是指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能量的转化在自然界中各个层次和各个领域中均有发生。
1. 动能与势能的转化动能是物体运动过程中所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如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等。
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如自由落体的过程中,物体由于下落而失去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能量的传递和转化

能量的传递和转化能量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可以传递和转化,使物体发生运动或产生热。
能量传递和转化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涉及到许多物理过程和原理。
能量的传递能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递。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能量传递方式:1. 传导:传导是指能量在固体或液体中通过物质直接传递的过程。
当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接触时,能量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递。
例如,当你用手触摸冷的金属物体时,你的手会感到冷,这是因为能量从金属物体传导到你的手上。
传导:传导是指能量在固体或液体中通过物质直接传递的过程。
当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接触时,能量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递。
例如,当你用手触摸冷的金属物体时,你的手会感到冷,这是因为能量从金属物体传导到你的手上。
2. 对流:对流是指液体或气体中的能量传递。
当液体或气体发生热差异时,会形成对流。
例如,当你把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放在一起,热水会传递能量给冷水,使冷水变暖。
对流:对流是指液体或气体中的能量传递。
当液体或气体发生热差异时,会形成对流。
例如,当你把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放在一起,热水会传递能量给冷水,使冷水变暖。
3. 辐射: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
例如,太阳通过辐射将能量传递到地球上,使地球变暖。
辐射还包括热辐射,例如,当一个物体加热时,它发出的热辐射可以被其他物体吸收。
辐射: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
例如,太阳通过辐射将能量传递到地球上,使地球变暖。
辐射还包括热辐射,例如,当一个物体加热时,它发出的热辐射可以被其他物体吸收。
能量的转化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化。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能量转化方式:1. 机械能转化:机械能是指物体的运动能量和位置能量的总和。
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机械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例如,当你抛出一个球时,你的身体产生的机械能被转化为球的运动能量。
机械能转化:机械能是指物体的运动能量和位置能量的总和。
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机械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初中能量传递知识点整理

初中能量传递知识点整理能量传递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基础知识之一。
它描述了能量从一种物体传递到另一种物体的过程。
本文将对初中能量传递知识点进行整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1. 能量的定义与形式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或产生热的能力。
根据能量所处的形式,能量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电能、光能等。
在能量传递的过程中,能量形式可以相互转化,但不能被创建或消失。
2. 能量的传递方式能量传递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a. 热传导:当物体的温度不同,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导到低温物体。
这是由分子热运动引起的。
b. 热辐射:物体在高温下会发射热辐射能量,这种辐射能量可以横跨真空,传递到其他物体。
c. 传导:当物体之间有接触时,能量可以通过颗粒之间的传递来实现。
在固体物体中,这种传递方式称为传导。
d. 对流:液体和气体可以通过流体的对流传递能量。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形成对流传输。
e. 辐射:发光体发射出的光能称为辐射能,这种能量可以横跨真空,以电磁波的形式传输到其他物体。
3. 能量传递与转化的实例能量传递与转化是物理世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能量传递与转化实例:a. 电能转化为热能:当我们使用电炉时,电能会转化为热能,使食物受热。
b. 光能转化为电能:在光伏电池中,光能被转化为电能,通过太阳能的利用来发电。
c. 能量传递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当我们用手实施推力将物体推动时,我们的肌肉提供机械能,使物体运动。
d. 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在汽车中,燃料中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运动。
e. 能量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光能被植物吸收,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再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
4. 能量转化效率能量转化的效率是指能量转化过程中的有用能量与输入能量之间的比例。
能量转化的效率决定了能源利用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能量转化往往伴随着能量的损失,例如能量被转化为无用的热能。
热力系统中的能量传递与转换

热力系统中的能量传递与转换热力系统是一个由热源、工质和热力装置组成的系统,其中能量的传递和转换是系统运行的核心。
本文将探讨热力系统中能量的传递与转换的机制,并分析其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
一、能量传递在热力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是通过热量传导、对流和辐射这三种方式完成的。
1. 热量传导热量传导是指能量在物体内部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传递。
高温物质的分子具有较高的平均动能,它们与温度较低的物质分子发生碰撞后,能量会从高温物质传递到低温物质中。
热导率是热量传导的重要参量,它描述了物质导热的能力。
通过控制导热率,我们可以实现能量的有选择性传递,进而达到控制热力系统的目的。
2. 对流对流是指物质中的热量传递是通过流体运动实现的。
当流体受热后,其密度减小,形成上升的对流流动。
通过这种流动,热量从热源传递到冷却区域。
对流传热的速率取决于流体的性质以及流体的流动性。
在工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对流传热的特性设计散热装置,提高热力系统的效率。
3. 辐射辐射传热是指通过电磁辐射的方式进行能量传递。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传热的能力就越强。
辐射传热不需要介质参与,因此它可以在真空中传热。
在太阳能热力系统中,我们利用太阳的辐射热量进行能量转换,实现对水或其他工质的加热。
二、能量转换热力系统中的能量转换主要包括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动力输出)和机械能转换为热能(加热)。
1. 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过程是通过热力装置实现的,其中最常见的是利用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驱动涡轮机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这种热力转化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发电厂,通过高效的热能转换为电能,满足工业和生活的用电需求。
2. 机械能转换为热能机械能转换为热能的过程是通过能量损失或者不完全利用时产生的。
例如,车辆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的燃料燃烧会产生机械能,但同时也会有能量损失,转化为热能散失到环境中。
另外,刹车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也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典型案例。
三、能量传递与转换的应用1. 工业生产在工业生产中,热力系统的能量传递与转换广泛应用于各种生产过程中。
物理学中的能量传递与转化

物理学中的能量传递与转化能量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在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能量传递和转化是物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能量在不同物体之间的传递与转化过程。
能量传递是指能量在物体之间的传递过程。
根据能量传递的形式,可以将其划分为热传递、机械传递和辐射传递等几种类型。
热传递是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异而发生的能量传递过程。
热传递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实现:传导、对流和热辐射。
传导是指通过物质的直接接触,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热量的过程。
例如,我们烧一杯热水时,热水杯会将热量传导给周围的空气,使其升温。
对流是指通过流体(气体或液体)的流动而传递热量的过程。
例如,我们煮水时,水底部受热升温,形成对流流动,使整个水体温度均匀上升。
热辐射则是指通过热辐射能量传递的过程,不需要介质的参与。
例如,阳光的辐射能量照射到地球表面,使其升温。
机械传递是指通过物体之间的物理接触以及相互作用而传递能量的过程。
机械能传递的常见形式有两种:传动以及受力做功。
传动是指通过机械结构实现能量的传递。
例如,我们利用传动装置将汽车引擎的能量传递到车轮,使车辆得以运动。
受力做功是指通过施加力量使物体发生位移,并以此转化为能量的过程。
例如,我们用力推动一辆停在路边的自行车,使其产生运动。
辐射传递是指通过电磁波辐射传递能量的过程。
电磁辐射是一种能量以波的形式从辐射源向空间传播的现象。
光能传递就是一种常见的辐射传递形式。
日光照射在物体表面时,物体会吸收部分光能,将其转化为热能。
这种能量的转化过程可以观察到一些日常现象,比如在夏天阳光下长时间暴晒的沥青路面会产生高温。
能量转化是指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根据能量的性质,能量转化可以分为动能转化、势能转化、热能转化、电能转化等几种类型。
动能转化是指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例如,一个自由下落的物体在空中具有动能,当它触地时,动能转化为声能和热能。
势能转化是指物体由于位置或形态发生变化而获得的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能量的传递与转移机制

能量的传递与转移机制能量在自然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驱动一切运动和变化的源泉。
能量的传递与转移机制是能量在不同物质之间传递和转移的过程,其中涉及到能量的产生、传输和利用等方面。
本文将从能量传递和转移的基本原理、各种能量之间的转换与耦合以及能源产业链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能量传递的基本原理能量传递的基本原理是能量由高能区向低能区传递的过程,它遵循着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以不同的方式传递,其中最常见的方式是热传导、辐射传播和物质传递。
热传导是指物体通过直接接触而产生的能量传递,辐射传播则是指能量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递,而物质传递是通过物质的流动而实现能量的传递。
二、能量转换与耦合在自然界中,不同种类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与耦合。
常见的能量转换方式包括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光能转化为电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等。
这些能量转换的机制是通过相应的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实现的。
例如,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可以通过热机实现,利用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推动活塞运动,从而产生机械能。
光能转化为电能则可以通过光伏效应实现,太阳能光子的能量被光伏电池吸收并转化为电能。
能量的耦合是指不同种类的能量在相互作用下互相转换与传递。
例如,能量的传输和转换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被消费者摄入并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化学能的转换。
这种能量的传递和转换将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的生物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的食物链。
三、能源产业链能源产业链是指从能源生产、转化到利用环节的全过程。
能源的生产包括从自然资源中提取能源的过程,如矿物燃料的开采、电力的发电等。
能源的转化是将能源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如将化石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或机械能。
能源的利用是指将能源在各个领域中进行应用和利用,如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等。
能源产业链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可持续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当前的热点话题。
能量守恒定律自然界中能量的流动规律

能量守恒定律自然界中能量的流动规律能量守恒定律——自然界中能量的流动规律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一个重要的物理定律,它揭示了能量在物质间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的规律。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并在转换的过程中保持不变。
一、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能量守恒定律是基于能量的本质和属性的基础上得出的。
能量是物体发生变化时所具有的能够产生物理效应的量,包括机械能、热能、化学能、核能等各种形式。
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1. 能量的转化:能量可以在不同物质间进行转化,如重物落地时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光能和声能;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等。
这些转化的过程并不改变总能量的大小,只是改变了能量的形式。
2. 能量的传递:在自然界中,能量可以通过传递的方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
例如,太阳能通过辐射传递到地球上,从而使地球上的物体获得光能和热能。
能量的传递也是在能量守恒的前提下进行的,即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二、自然界中能量流动的例子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能量的流动现象,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例子:1.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
在光合作用中,太阳能转化成光能,再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转化为化学能,以供植物生长和繁殖所需。
2. 食物链与能量传递:在生态系统中,能量通过食物链进行传递。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再被草食动物摄入,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和热能;而后续的食肉动物又通过捕食草食动物获得能量,如此循环传递。
3. 能量的传导和辐射:热能可以通过导热和辐射的方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
例如,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时,能够通过辐射传递热能,使得地球上的物体温暖。
三、利用能量守恒定律的意义能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和应用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1. 节能减排:了解能量守恒定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能源和环境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能量传递的三种形式

能量传递的三种形式能量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它是指物体所具有的运动能力。
能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递,其中最常见的三种形式为热能传递、机械能传递和电能传递。
一、热能传递热能传递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的过程。
热能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或电子的碰撞传递。
在传导过程中,物体的一侧吸收热量,另一侧则释放热量。
对于导体来说,传导速度较快,而对于绝缘体来说,传导速度较慢。
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运动传递。
在液体或气体中,热量会引起流体的密度变化,从而产生流动,使热量快速传递。
例如:太阳辐射的热量加热了地球的大气层,使得大气层中的空气温度不同,形成对流运动。
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辐射传递。
热辐射是一种波动现象,它不需要传递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递热量。
例如:太阳的辐射能穿过空气和云层,直接加热地面。
二、机械能传递机械能传递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运动时,机械能转化并传递的过程。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动能是指物体具有的运动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发生运动时,动能会随着运动的速度增加而增加。
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高度和形状有关。
例如:水在高处具有的重力势能,当水从高处下落时,势能转化为动能。
机械能传递有很多形式,例如:摩擦力会使物体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机械能也可以被传递到其他物体上,使其发生运动。
三、电能传递电能传递是指电荷在电场中传递能量的过程。
电能是指电荷所具有的能量,它可以通过电路传递到其他物体中。
电能传递有两种方式:直流和交流。
直流是指电荷在电路中沿着一个方向流动的电流,例如:电池的正负极。
交流是指电荷在电路中来回流动的电流,例如:家庭用电中的交流电。
电能传递的过程中,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灯泡中的电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电动机中的电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总结能量传递的三种形式是热能传递、机械能传递和电能传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是描述SA相互作用, D是激发能迁移的扩散常数。
衰减曲线: 1.没有SS传递 2.快速SS迁移 3.中间情况
PSS的温度依赖
¾ 做声子辅助的能量传递:由于非一致增宽,S的共振 条件不完全满足,但是能量失配很小。需要声子辅助 来满足共振条件,声子的分布与温度密切相关。因此 低温下,声子强度很弱,能量传递可能被阻止。 对于同种中心,双声子辅助过程比单声子辅助过程有更 大的几率。 ¾ 双位非共振过程具有T3的温度依赖关系 ¾ 单位共振过程具有exp(-△E/kT)的温度依赖关系
几率大小依赖于: 1、共振。 即S的发射谱与A的吸收谱有交叠。 交叠积分值越大则能量传递几率越大。
2、相互作用类型。 ¾ 电多级相互作用:满足R-n(n=6,8,…)关系,分 别对应于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电偶极-电 四级相互作用。。。。。。 ¾ 交换相互作用:依赖于波函数的交叠,随距离 成指数衰减关系。
第五章 能量传递
5.1 引言
能量传递:处于激发态的中心,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 通过辐射跃迁(光发射)和无辐射跃迁(猝灭)回到 基态外,还可能把能量传给别的中心。这个过程我们 称之为能量传递。
能量传递过程是发光材料中极其重要的过程,在很大程 度上影响着发光的效率,甚至决定材料是否发光。
能量传递基本过程: 1、S首先被激发进入激发态S*
交叉驰豫 Cross-relaxation
YBO3 与Y2O3掺杂Eu3+发光比较
¾ YBO3(声子能量1050cm-1)和Y2O3(声子能量 600cm-1): ¾ 低浓度Eu3+,YBO3只有5D0发射,来源于更高能级 的发射被多声子发射猝灭,由于其声子能量较高。 ¾ 低浓度Eu3+,Y2O3有5D3,2,1,0的发射。由于声子能量 低,不易发生多声子发射猝灭。 ¾ 高浓度Eu3+, Y2O3的5D3,2,1的发射容易被交叉驰豫 猝灭。
举例:
1、Gd3+的6P7/2可以传递 给大多数稀土离子, 除了Pr3+和Tm3+。 原因:没有光谱交叠, 不满足共振条件。
2、Ca5(PO4)3F:Sb3+,Mn2+的发光,Sb3+传递能量 给Mn2+,Sb3+的发射谱覆盖了几个Mn2+的吸收 带。由于f值很低(自旋 宇称禁戒),能量传递 的相互作用属于交换相互作用,Rc~7Å。 能量传递过程如下:
EuMgB5O10中Eu3+-Eu3+间能量传递的温度依赖 线1:表示通过7F1的热激活能量迁移 线2:表示按照双位非共振过程T3拟合结果
Gd3+起到的能量迁移作用
个级联传递 ⎯激发 ⎯ ⎯→ S → Gd 3+ ⎯n ⎯ ⎯⎯ ⎯→ Gd 3+ → A ⎯发射 ⎯ ⎯→
S: Ce3+,Bi3+,Pr3+,Pb2+ A: Sm3+,Eu3+,Tb3+,Dy3+,Mn2+,UO66-
另一种能量传递方式——辐射能量传递: 与前面讨论不同,当S*首先产生光发射,随后其发射的 光被A再吸收,导致A的激发和发射。这种能量传递过程 与中心间的距离R无关。 能量传递的实验观察: ¾ 测量A中心发射的激发谱,如果激发谱中包含了S中心的 特征激发谱,则表明能量传递的存在。 ¾ 对S进行选择激发(选择特定的激发波长,只产生针对S 的激发,而不能对A进行直接的激发),如果其发射谱 中出现了A的特征发射,则表明能量传递的存在。
5.2 不同种类中心之间的能量传递
S R
|S*>
A
|A*>
gA(E) gS(E)
HSA
|S> |A>
Dexter给出的无辐A = |< S , A* | H SA | S * , A >|2 ⋅ ∫ g s ( E ) ⋅ g A ( E )dE h 其中:积分是光谱交叠积分,g s是S的发射谱,g A是A的吸收谱。 矩阵元代表初态 | S * , A > 与终态 | S , A* > 的相互作用贡献, H SA代表了这种相互作用的Hamiltonian项。
临界距离Rc: 处于激发态的S*既可以通过自身的辐射跃迁回到基态 (几率PS),也可以把能量传递给A(几率PSA),通过 A的发射回到基态。当PS=PSA时,对应的距离叫做临界 距离Rc。 ¾ 当R>Rc时,S的发射为主; ¾ 当R<Rc时,S向A的能量传递为主。 ¾ 通常对于允许的电偶极相互作用,Rc约为30Å。 ¾ 如果偶极跃迁是禁戒的,则需要交换相互作用,其Rc 约为5-8Å。
¾ Eu3+,Gd3+,Tb3+的浓度猝灭通过级联传递的能 量迁移到猝灭中心。 ¾ Sm3+,Dy3+的浓度猝灭通过离子对的交叉驰豫。 ¾ 其它稀土离子两者都有。
Pr3+的猝灭
¾ Pr3+的3P0与1D2发射可能通
3500cm-1 6500cm-1
过交叉驰豫发生猝灭。 ¾ 对于孤立Pr3+离子,其发射 也可能通过多声子过程猝灭 (要求基质的声子能量较 大)。
临界传递几率与临界几率的计算:
假设: ¾ 作用属于电偶极类型 ¾ PSA(Rc)=PS
R = 3 × 10 ⋅ f A ⋅ E ⋅ SO
6 c 12
−4
这里f A代表A中心吸收跃迁的振子强度。 E代表最大光谱交叠能量。 SO代表光谱交叠积分。
带谱发射到线谱吸收的Rc较小,表明只能发生在最邻近的晶格 线谱发射到带谱吸收的Rc较大,表明能量传递可以涉及更远晶格
例子:
1、CaWO4的钨酸根团发光 ¾ 对于钨酸根团的激发局域于中心。低温时<|0|>=0,因此 传递几率PSS=0。 ¾ 随着温度的升高。更多的振动能级出现,是的光谱展宽, 增加了光谱交叠,因此能量传递也逐渐增强。 2、Cs2Na(Y,Bi)Cl6中的Bi离子发光 ¾ 振动能级丰富,在很低的Bi离子浓度时,Bi的能量传递效 率很高,很难观察到Bi的本征发光(正常格位的离子)。 ¾ 但可以观察到处于杂质(例如氧离子)周围的Bi离子的发 光。
浓度猝灭:
对于同种发光中心: ¾ 当浓度较大时:中心间的距离小于临界距离,它们就 会产生级联能量传递,即从一个中心传递到下一个中 心,再到下一个中心。。。。。。(发生能量迁移) 直到最后进入一个猝灭中心,导致发光的猝灭,我们 把这种猝灭叫做浓度猝灭。 ¾ 当浓度较小时:这种级联能量传递过程受到阻碍,可 以产生发光。 ¾ 实验观察:实验上如果做出一条发光强度随掺杂浓度 变化的曲线,我们会观察到开始随着浓度的增加发光 强度逐渐增强,到达某个浓度值以后发光强度开始逐 渐下降,这就是浓度猝灭开始产生作用。
特点:衰减不是指数式的,衰减过程比没有A的时候 要快,由于SA的能量传递。
(3) 考虑SS传递,情况变得复杂。 ¾ PSS>>PSA
I = I 0 exp(−γt ) exp(−C A PSAt ) C A是A的浓度。
¾ PSS<<PSA,t→∞
I = I 0 exp(−γt ) exp(−11.404C AC D t )
5.3.2 中等强度耦合与强耦合情况
¾ 对于S>1的情况,光谱交叠仍然是能量传递的必要条件。 对于例如S>10的强耦合情况,具有大的Stokes位移,光谱 交叠可能很少或没有,能量传递则很难发生。 ¾ 但是温度升高可以使光谱展宽,造成光谱交叠的出现。
量子力学的对于传递几率的处理:
| g (i )ν (i ) > 基态: | e(i )ν ' (i ) > 激发态: g , e电子的基态和激发态,ν ,ν '振动态,i代表中心数 H代表能量传递的相互作用,能量传递的跃迁矩阵元为: M =< g (1)ν (1), e(2)ν ' (2) | H | e(1)ν ' (1), g (2)ν (2) > 如果H只作用与电子,则 M =< g (1)e(2) | H | e(1) g (2) >< ν (1) | ν ' (1) >< ν ' (2) | ν (2) > 能量传递几率正比于M 2即 |< ν (1) | ν ' (1) >|4 温度0 K时,传递几率被限制在零振动能级。 M 2 ~|< 0 | 0 >|4 | 0 > 代表零振动能级。 因此:低温时如果没有零声子线,则传递几率为零。
300K时,Eu3+化合物的能量迁移特性
几点说明:
¾ EuAl3B4O12很纯,在其激发态寿命期间没有传递 进入猝灭中心,因此显示出有效的发光。 ¾ 如果材料包含了部分猝灭中心,那么在300K时由 于能量迁移最好进入猝灭中心,导致发光的猝 灭,材料可能发光很弱或根本不发光。 ¾ 但在低温下,由于能量迁移被阻碍,发光可以被 观察到。
2π PSA = |< S , A* | H SA | S * , A >|2 ⋅ ∫ g s ( E ) ⋅ g A ( E )dE h
要想能量传递几率不等于零,就要求:
|< S , A* | H SA | S * , A >|2 ≠ 0 并且 ∫ g s ( E ) ⋅ g A ( E )dE ≠ 0
Sb + hν → (Sb )
3+
3+ * 3+ 2+ *
(Sb ) + Mn
2+ *
3+ *
2+
→ Sb + (Mn )
2+
(Mn ) → Mn
+ hν
3、Rb2ZnBr4:Eu2+,Eu2+占据Rb+位置,因为Rb+ 有两个不同格位,因此Eu2+也有两种不同格 位,Eu2+受到晶格场的影响强烈,两个Eu2+具 有不同的能量。 能量传递可以从高能级的Eu2+(415nm)到低 能级的Eu2+(435nm)。 都属于电偶极允许的跃迁,Rc=35Å。 思考:Eu3+会不会有类似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