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实验设计书

合集下载

遗传实验设计

遗传实验设计

实用标准文案遗传实验设计一、相对性状显隐关系确定的实验设计应用在微重,1 科学家选用萌发的普通甜椒的种子搭载“神舟”飞船例在从太空,力和宇宙射线等各种因素作用下生物易发生基因突变的原理培育出大果实“太空甜,返回后种植得到的植株中选择果实较大的个体,,且由单基因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椒”。

假设果实大小是一对相对性状设计一个请你用原有的纯种小果实普通甜椒和大果实甜椒为实验材料,以鉴别太空甜椒大果实这一性状的基因型。

实验方案,直接用纯种小果实与大果实杂交,观察后代的性状:解析、如果后代全表现为小果实,则小果实为显性,大果实为隐性;1,则大果1、如果后代全表现为大果实或大果实与小果实的比例为1∶2实为显性,小果实为隐性。

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

正常情况下,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2 例控制,此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bB和一匹小马,假定毛色由基因在一个配种季节从该马提供一个自由放养多年的农场马群为实验动物,⑴如果后代毛色均为1头栗色公马和多头白色母马交配,群中随机抽取栗色;⑵如果后代小马毛色有栗色的,也有白色的。

能否分别对⑴⑵结果判断控制马毛色基因的显隐性关系。

若能,说明理由;若不能,设计出合理的杂交实验。

)能。

理由:如果栗色为隐性,则这匹公马1这道题比较开放。

(解,那么后代小马的基因Bb,白色母马的基因型为bbBB、的基因型为,即既有白色的也有栗色的。

如果栗色为显性,则这匹bbBb型为和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那么,多匹白色母马的基因型均为bb栗色公马的基因型为BB或Bb,和bb全为栗色;或后代小马的基因型为Bb,后代小马的基因型为Bb只有在栗色公马为显性纯合体的情况下才栗色和白色均有。

综上所述,)不能。

杂交方案:从会出现后代小马毛色全为栗色的杂交结果。

(2马群中随机选择多对栗色母马与这匹栗色公马杂交(栗色×栗色)。

如如果后代全部为栗色马,则栗色为显性,白色为隐性;果后代出现白马。

则白色为显性,栗色为隐性。

遗传学实验第二版课程设计)

遗传学实验第二版课程设计)

遗传学实验第二版课程设计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遗传学方面的基础实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实验内容1. 基因型分析实验1.1 实验目的通过PCR扩增,测序和数据分析,确定个体基因型。

1.2 实验过程1.2.1 DNA提取使用玉米叶片提取DNA,PCR扩增目标基因片段。

1.2.2 PCR扩增使用特异引物扩增目标基因型。

1.2.3 测序和数据分析使用Sanger测序方法测序PCR产物,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1.2.4 结果分析分析个体杂合子和纯合子的区别,并解释不同基因型对表型的影响。

2. 遗传图谱实验2.1 实验目的通过建立家系分析,构建遗传图谱。

2.2 实验过程2.2.1 家系分析建立家谱,确定参与者亲缘关系。

2.2.2 DNA提取和PCR扩增使用参与者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目标序列。

2.2.3 凝胶电泳将PCR产物进行凝胶电泳,根据反应条带得到基因位点的分离和定位。

2.2.4 图谱构建根据家系分析和基因位点的分离和定位,构建遗传图谱。

2.3 结果分析分析遗传图谱中的基因座的连锁分离关系,并解释家系中不同基因型的遗传规律。

三、实验设计和要求1. 实验设计分组进行实验,每组不超过4人。

每组至少进行一次基因型分析实验和一次遗传图谱实验。

2. 实验要求2.1 实验前需要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和实验操作的训练。

2.2 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实验条件的稳定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

2.3 实验结束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材料和设备1. 实验材料PCR试剂盒、琼脂糖、琼脂糖电泳缓冲液、显微镜、PCR扩增仪、凝胶电泳仪、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等。

2. 实验设备个人电脑、实验室标准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台和仪器设备。

五、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个人安全,并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试剂。

2.使用PCR扩增仪时,需要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防止设备故障或安全事故发生。

遗传学实验指导书.docx

遗传学实验指导书.docx

实验1植物染色体减数分裂观察1、实验目的通过对植物花粉的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的观察,了解植物生殖细胞形成的-•般过程以及染色体在这一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从而深刻理解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为研究遗传学基木规律奠定细胞学基础。

2、实验原理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仅在配子形成过程屮发卞。

这一过程的特点是:细胞连续两次进行核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形成四个核,每个核只含单倍数的染色体。

即染色体数减少一半, 所以称为减数分裂。

另一个特点是前期特別长。

而11变化复杂,包括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与分离等。

3、实验材料高粱(2”20)、玉米(2n=20)或小麦(2n=42)等雄蕊幼穗及其永久制片和照片。

4、实验器具和药品(1)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刀片、接种针、蹑子、酒精灯、吸水纸、擦镜纸、烧杯、量筒、带橡皮头的铅笔。

(2)药品:纯洒精、95%酒精、冰醋酸、7()%酒精、卡诺固定液(Carnoy)液、醋酸洋红(醋酸地衣红)。

5、实验说明在被子植物中,由分牛细胞进行儿次有丝分裂,形成小胞子母细胞(花粉母细胞),简称PMC,每个PMC 进行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即减数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就是一个小他子,每个小抱子内的染色体的数II是PMC的一半(n)o整个减数分裂过程可分为下列各个时期:第一次分裂:前期I:乂可分为以下五个时期:细线期:核内岀现染色体细长如线,数目成双,核仁明显,但一般看不到双线结构。

偶线期:同源染色体配对,即联会。

呈二价状态(此期很短暂,不易找到)。

粗线期:二价体变粗变短,由于各染色体由已复制成两条的染色单体组成。

故此时配对的染色体含冇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合体。

双线期:各同源染色体开始分开,由于在粗线期非姊妹染色体之间发牛局部的交换,因而同源染色体在一定区段出现交叉结。

终变期:染色体长度更为粗短,交叉结向端部移动,核仁的核膜开始消失,此吋观察染色体最清楚,故可计算数目。

遗传学实验教材

遗传学实验教材

遗传学实验教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遗传学实验教材,供您参考:
1. 抽取DNA实验:介绍如何从植物、动物或细菌中提取DNA,并观察其外观和性质。

2. 酶切实验: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将DNA切割成特定的片段,并通过凝胶电泳分离和分析这些片段。

3. 培养基因转化实验:介绍如何将外源基因导入到植物或细菌中,并通过培养基的选择性筛选来确认基因转化的成功。

4. 鸟嘌呤结构突变实验:通过诱变剂处理果蝇或大豆等生物体,观察其鸟嘌呤代谢途径突变引起的表型变化。

5. 杂交实验:利用不同基因型的生物进行杂交,观察后代的遗传性状分布情况,以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和显性与隐性的表现。

6. 遗传连锁实验:通过观察某些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连锁关系,推测它们的相对位置和距离。

7. 单倍型分析实验:通过PCR扩增特定基因或位点的DNA 片段,进行基因型分析,以了解个体之间的遗传关系。

这些实验教材涵盖了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遗传学的知识和技术。

请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合的实验进行学习和实践。

遗传学自主实验设计

遗传学自主实验设计

汞胁迫对小麦根尖染色体的影响闵令霞朱英秀王丽娟张媛媛临沂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科学2班摘要:对小麦根尖的取材、预处理、固定、解离、染色、制片等技术环节的探索,并用不同浓度汞离子处理小麦根尖,结果表明,小麦染色体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并阐述了汞胁迫对小麦染色体的影响。

关键词:小麦;染色体;染色体数目;染色体形态变化染色体是物种特有的遗传信息携带者,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再现性。

通过汞的不同浓度对小麦的染色体进行分析,并对细胞核染色体的数目,各染色体的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综合描述,进而能够得到汞小麦根尖染色体的影响。

重金属污染是当今污染面积最广、危害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

据报道,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hm ,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1 3]。

而汞是一种极具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其毒性位于各金属元素之首,其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物、废水、开采矿产活动、生活垃圾及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随着人口增长、工业的发展、汞矿的不断开采、废渣废水及矿山废弃物的排放,环境严重受到污染。

而汞进入土壤环境后不易被降解,不仅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并且还会通过微生物的分解进人食物链,引起生物细胞内遗传物质的改变,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生化和代谢活动等,危害人体健康。

目前,许多研究仅注重于汞对土壤和作物质量的影响,而关于汞对植物染色体影响的报道很少。

本研究拟通过对受汞污染的小麦与正常小麦根尖染色体进行分析比较,从染色体水平上探讨汞污染对小麦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1.1 材料所用材料为小麦种子萌发的根尖。

1.2 方法1.2.1材料处理与取材,选用饱满、大小均匀的小麦种子在25℃恒温下浸泡24h,待其充分吸涨后,放入铺有湿纱布的培养皿中,置于25~C的培养箱中催根培养2-3d。

当初生根长到1.5—2cm时,选取发育良好,大小相近的幼根作为研究对象。

1.2.2 材料的预处理本试验设计6个不同浓度的氯化汞溶液,分别为:0.1,0.5,1.0,1.5,2.0mg/L,以蒸馏水为对照。

遗传实验设计

遗传实验设计

遗传实验设计一、相对性状显隐关系确定的实验设计例1 科学家选用萌发的普通甜椒的种子搭载“神舟”飞船,应用在微重力和宇宙射线等各种因素作用下生物易发生基因突变的原理,在从太空返回后种植得到的植株中选择果实较大的个体,培育出大果实“太空甜椒”。

假设果实大小是一对相对性状,且由单基因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请你用原有的纯种小果实普通甜椒和大果实甜椒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以鉴别太空甜椒大果实这一性状的基因型。

解析直接用纯种小果实与大果实杂交,观察后代的性状:1、如果后代全表现为小果实,则小果实为显性,大果实为隐性;2、如果后代全表现为大果实或大果实与小果实的比例为1∶1,则大果实为显性,小果实为隐性。

例2 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

正常情况下,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马,假定毛色由基因B和b控制,此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提供一个自由放养多年的农场马群为实验动物,在一个配种季节从该马群中随机抽取1头栗色公马和多头白色母马交配,⑴如果后代毛色均为栗色;⑵如果后代小马毛色有栗色的,也有白色的。

能否分别对⑴⑵结果判断控制马毛色基因的显隐性关系。

若能,说明理由;若不能,设计出合理的杂交实验。

解析这道题比较开放。

(1)能。

理由:如果栗色为隐性,则这匹公马的基因型为bb,白色母马的基因型为BB、Bb,那么后代小马的基因型为Bb和bb,即既有白色的也有栗色的。

如果栗色为显性,则这匹栗色公马的基因型为BB或Bb,多匹白色母马的基因型均为bb,那么后代小马的基因型为Bb,全为栗色;或后代小马的基因型为Bb和bb,栗色和白色均有。

综上所述,只有在栗色公马为显性纯合体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后代小马毛色全为栗色的杂交结果。

(2)不能。

杂交方案:从马群中随机选择多对栗色母马与这匹栗色公马杂交(栗色×栗色)。

如果后代出现白马。

则栗色为显性,白色为隐性;如果后代全部为栗色马,则白色为显性,栗色为隐性。

二、验证遗传定律的实验设计例3 用纯种有色饱满籽粒的玉米与无色皱缩籽粒的玉米杂交(实验条件满足实验要求),F1全部表现为有色饱满,F1自交后,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有色饱满73%,有色皱缩2%,无色饱满2%,无色皱缩23%。

高中生物策划书:探索遗传学的实验活动方案

高中生物策划书:探索遗传学的实验活动方案

高中生物策划书:探索遗传学的实验活动方案一、引言遗传学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父母与后代之间基因的遗传方式与规律。

通过实验活动探索遗传学,不仅可以提高高中生对遗传学的理解和认识,还能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实验操作的技巧。

本策划书旨在为高中生物教师提供一套探索遗传学的实验活动方案。

二、实验目标1. 了解基本的遗传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用的遗传分析方法和技术。

3. 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实验活动方案第一阶段:基因与表型关系的观察1. 实验名称:观察人类某种性状与基因类型的关系实验目标:了解人类某种性状如指纹类型或血型等与基因型之间存在的关联性。

实验步骤:a) 成立一个小组,每个小组从班级内选择足够多样化的样本(例如指纹样本或ABO血型样本)。

b) 统计并记录每个样本所属不同类型(例如指纹纹型或血型)的数量。

c) 分析数据,探讨不同人群之间遗传性状的差异。

2. 实验名称:观察果蝇的眼色变异实验目标:通过观察果蝇的眼色变异,理解基因类型对表型特征的影响。

实验步骤:a) 使用一支完整的果蝇样本作为实验对象,观察它们眼睛颜色的变异情况。

b) 将具有不同眼色特征的果蝇进行配对,并观察后代眼色特征的遗传规律。

c) 绘制染色体基因图谱,清晰展示眼色基因与表型之间的关系。

第二阶段:遗传材料提取和分析1. 实验名称:提取DNA并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实验目标:通过提取DNA和PCR反应了解DNA在遗传学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步骤:a) 从水果或其他常见食品中提取DNA样本,使用相应试剂盒完成DNA分离、纯化和放大步骤。

b) 进行PCR反应,并使用凝胶电泳分析PCR产物结果。

c) 分析PCR结果,观察其中的DNA片段大小和浓度。

2. 实验名称:利用基因型进行亲子关系的判断实验目标:通过遗传分析,探究如何利用基因型数据判断亲子关系。

实验步骤:a) 收集具有不同亲子关系的样本(例如父母与孩子、兄弟姐妹等)。

遗传学实验第二版课程设计

遗传学实验第二版课程设计

遗传学实验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和目的遗传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对基因的研究和分析,揭示生物个体的遗传特点。

遗传学实验是遗传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实验技术,并应用这些技术解决现实生物学问题。

本课程设计旨在探讨遗传学实验第二版的设计方案和实践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遗传学原理和实验技术,增强其实验设计和执行能力,提高其科学研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遗传学实验基本理论和技术;2.熟悉基因转化和筛选技术;3.理解遗传学实验的常用方法和技术;4.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5.强化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和实验守则意识。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理论教学1.遗传学实验基本原理和技术;2.基因转化和筛选技术;3.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方法和技术;4.实验守则和科学研究应用。

实验操作1.基因转化和筛选实验;2.影响基因转化和筛选效率的因素;3.遗传学实验的常用方法和技术;4.实验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

四、教学方式和时间安排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理论讲授、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教学时间为两周,每周六天,每天八小时,总共96学时。

五、教学评估课程评估采用综合考评,包括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小组讨论和课堂答问等方面。

最终评定成绩,包括学习成绩和实验操作成绩两部分,按照50:50的比例计算。

六、教学资料本课程的参考教材为《遗传学实验第二版》,同时还提供以下教学资料:1.讲义和课件: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部分;2.实验操作指南和实验手册:提供具体实验步骤和操作说明;3.实验报告模板:规范实验报告格式和撰写要求;4.实验数据分析软件:提供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工具。

七、教学团队和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团队由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多个领域的专业教师组成,负责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

同时,学校实验室提供现代化的实验设备和仪器,支持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学实验设计书王伊丹13303161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一.单因子实验杂交组合题目果蝇的翅型单因子杂交实验基本原理(1)分离定律:一对基因在杂合状态下不互相影响,各自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而在形成配子时互相分开,并按原样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

(2)单因子杂交是指一对等位基因间的杂交。

野生型果蝇是长翅(+/+),其翅长超出腹部末端约1/3。

残翅果蝇的双翅已退化,只留下少量残迹(vg/vg),无飞行能力。

Vg的基因座位位于第二染色体,对长翅(+)完全隐形。

(3)果蝇的翅型决定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野生型果蝇是长翅(+/+),突变体为残翅(vg/vg)。

用长翅与残翅果蝇杂交,子一代(F1)都是长翅。

子一代系内交配,子二代产生性状分离,长翅:残翅为3:1。

实验方法步骤(1)确定杂交亲本为野生型长翅果蝇品系(18#)和突变型残翅果蝇(2#),挑选处女蝇。

(2)配好杂交组合:①正交组合:野生型长翅18#(♀)×突变型残翅2#(♂)。

用消毒过的毛笔把3-4只长翅处女蝇扫入培养瓶中,然后把培养瓶水平放置,以免麻醉状态下的果蝇沾到培养基或水珠被闷死,随即用同样方法扫入3-4只残翅雄蝇,塞进棉塞,贴好标签,保持水平放置直至果蝇苏醒,移入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②反交组合:突变型残翅2#(♀)×野生型长翅18#(♂),杂交方法同①。

(3)培养7天后把亲本果蝇成虫全部倒出处死。

(4)再过7天F1成蝇出现,把F1成蝇转移到经过消毒的空瓶进行适度麻醉,观察F1翅形变化。

再将5-6对适度麻醉的F1成虫转入另一培养瓶,标签表明品系号,正反交各转一瓶。

(5)过7天,将F1成虫全部倒出处死,已有卵和幼虫的培养基放回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6)再过7天,F2成虫出现,开始观察,可以连续观察7天左右,记录翅形变化结果。

实验结果预测(1) F1代正反交结果均为长翅果蝇。

(2) F2代正反交结果均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情况均为长翅:残翅=3:1。

(3)决定翅形的基因为单因子,位于常染色体上。

长翅性状为显性性状。

二.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实验杂交组合题目果蝇体色和翅形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实验基本原理(1)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所决定的两对相对性状,在杂种第二代是自由组合的。

根据孟德尔第二定律,一对基因的分离与另一对基因的分离是独立的。

两对不连锁的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在杂种第二代就呈9:3:3:1。

(2)黑檀体果蝇(e)的体色乌黑,e的基因座位于3号染色体70.7,与e相对应的野生型性状是体色灰黄。

残翅果蝇(vg)的双翅几乎没有,vg的基因座位位于3号染色体67.0。

(3)决定果蝇体色是灰黄还是黑檀色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决定果蝇翅形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

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基因杂种在形成生殖细胞时,会产生4种不同类型的配子,其比例为1:1:1:1。

如子一代系内近交,4种雄配子和4种雌配子可形成16种组合的合子,其中9种组合为灰身长翅,3种组合为黑身长翅,3种组合为灰身残翅,1种组合为黑身残翅。

实验方法步骤(1)分别挑选2#与e#品系的处女蝇各3-4只,雄蝇同样3-4只。

(2)将2#(♀)与e#(♂)放在一培养瓶中,e#(♀)与2#(♂)放在另一培养瓶中。

以上两瓶杂交组合构成正反交处理,贴好标签。

(3)过7天后可见F1幼虫出现,把亲本倒干净处死。

(4)再过7天,检查F1成虫的性状。

如果杂交成功,正,反交F1成虫均是灰身长翅。

若不是,则为假杂种。

成功的组合,可挑选5-6对F1成蝇转到新的培养瓶中继续培养。

(5)过7天后倒出F1代成虫并处死。

(6)再过7天,F2代成虫出现,麻醉后倒在白瓷板上观察统计,可持续观察约7天。

太迟会出现F3代成虫。

(7)将每次观察的各性状进行观察统计。

实验结果预测(1)无论正反交,F1代果蝇均为灰黄身,长翅。

(2)无论正反交,F2出现性状分离,预计分离情况为各性状数目情况: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檀长翅:黑檀残翅=9:3:3:1。

(3)长翅性状与灰身性状为显性性状,决定翅形的基因与决定体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

三.伴性遗传实验杂交组合题目果蝇颜色性状伴性遗传实验基本原理(1)果蝇的性染色体属于XY型,雄蝇为XY,使异配性别;雌性为XX,是同配性别。

(2)果蝇的眼色性状与性别联系紧密,决定眼色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3)本实验用野生型红眼和突变型白眼果蝇杂交(4)正交:野生型♀×突变型♂ 反交:突变型♀×野生型♂P:X+X+×X W Y X W X W× X+Y↓ ↓F1 X+X W×X+Y X+X W×X W Y(红眼) (红眼) (红眼) ( 白眼)↓ ↓F2 X+X+ X+X W X+X W X W X WX+Y X W Y X+Y X W Y雌:野生型雌:1/2野生型,1/2突变型雄:1/2野生型,1/2突变型雄:1/2野生型,1/2突变型(5)从上述正反交遗传学结果可以看出,子代雄性个体的X染色体均来自母本,而副本的X染色体总是传递给子代雄性个体。

实验方法步骤(1)挑选和收集18#和22#品系处女蝇各3-4只,雄蝇同样各3-4只。

(2) A杂交组合:18#(♀)[+]和22#(♂)[W]各挑选3-4只,放在同一培养瓶内,贴上标签。

B杂交组合:22#(♀)[W]和18#(♂)[+]各挑选3-4只,放在同一培养瓶内,贴上标签。

(3)将配好的A,B杂交组合放在25℃培养箱中培养,7天后见到F1幼虫出现,即倒干净亲本果蝇(成虫)并处死。

(4)再过7天,观察F1成虫性状,把观察结果记录,注意分析正反交后代眼色和性别的关系。

A,B组合各挑选3-5对成虫转入新的培养瓶中饲养。

(5) 7天后倒干净F1的成虫并处死。

(6)再过7天F2成虫出现,把成虫转到另一空瓶,麻醉后观察眼色和性别,记录结果,可连续收集7天的数据。

实验结果预测(1) A(正交)组合F1代均为红眼;F2代雌性均为红眼,雄性出现白眼,红白眼个体数目比例为红眼:白眼=1:1。

(2) B(反交)组合F1代中雌蝇均为红眼,雄蝇均为白眼;F2代中雌雄蝇均出现白眼果蝇,红白果蝇比列均为1:1。

(3)决定眼色的性状位于性染色上的X染色体上,红眼为显性性状。

四.果蝇的三点测交与遗传作图杂交组合题目关于果蝇翅形,刚毛,眼色性状的三点测交与遗传作图实验原理(1)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可以发生交换,使子代出现一定数量的重组型,重组型出现的多少反应相互基因见发生交换的频率的高低。

(2)基因间距离越远,期间发生交换的可能性越大。

交换值的大小可以用来表示基因间距离的长短。

(3)基因图距是通过重组值测定而得到的。

基因座近时,重组率与交换率的值相等,可以根据重组率的大小作为有关基因间的相对距离,把基因顺序排列在染色体上,绘制出基因图。

在基因间相距较远的情况下,两个基因间往往会发生两次以上的交换,需要利用实验数据进行矫正。

(4)果蝇的翅形,刚毛,眼色性状为3个非等位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先用野生型果蝇(长翅,直刚毛,红眼)与三隐性果蝇(白眼,短翅,卷刚毛)杂交,制成三因子杂种,再把雌性杂种与三隐性个体测交,在测交后代中由于基因间的交换可得到8种不同的表型,经过数据处理,绘制出遗传学图从而测出3个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距离和顺序,成为三点测交。

实验方法与步骤(1)收集与挑选三隐性品系处女蝇6#与野生型果蝇18#雄蝇各3-5只。

(2)将挑选到的三隐性雌蝇和野生型雄蝇各3-5只,用毛笔扫进空白培养瓶中杂交。

贴好标签。

(3)经7-8天出现F1幼虫,倒干净进本成虫并处死。

(4)在经过7天,F1成蝇出现,将成蝇倒进消毒过的空瓶适度麻醉,可以观察到F1雌蝇全部是野生型表型,雄蝇都是三隐性。

然后选20-30对F1果蝇,放到新的培养瓶中继续杂交,每瓶5-6对。

(5) 7天后F2幼虫出现,这时将F1成蝇全部倒出并处死。

(6)再继续培养7天,F2成蝇出现,开始观察。

先把F2成蝇倒进空瓶进行适度麻醉,依F2各种表现型性状,用体视显微镜检查眼色,翅形和刚毛并做好记录,观察可持续7天,本实验一般要求至少观察与统计250只果蝇。

实验结果预测(1)通过统计F2八种表型个体数量,确定基因间重组发生情况。

观察总数为y,翅形(m),刚毛(sn3),眼色(w)计算①短翅,卷刚毛基因间重组率:统计sn3 + +; + w m; + + m; sn3 w + 四种表型数量综合a,则m与sn3间重组值d=a/y*100%②白眼,卷刚毛基因间重组率:统计+ w +; sn3 + m; + + m; sn3 w +四种表型数量综合b,则w与sn3间重组值e=b/y*100%③白眼,短翅基因间重组率:统计+ w +; sn3 + m; sn3 + +; + w m四种表型数量综合c,则m与w之间的重组值f=c/y*100%(2)计算低估的重组值与双交换值。

统计表型为sn3 + +; + w m; 个体数g则校正值h=g/y*100%*2则m,sn3基因图距=d; sn3,w基因图距=e; m,w基因图距=f+h(3)根据结果画出遗传学图。

(4)计算并发系数和交换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