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实验设计题目

合集下载

专题复习: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专题复习: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遗传与进化专题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人类遗传病●考纲解读7.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Ⅰ8.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8.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判断及遗传图谱分析考点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基础知识自主疏理1.实验材料——豌豆(1)豌豆是的植物,而且是,在自然状态下能避开外来花粉的干扰,永远是纯种,所以用豌豆做实验结果可靠又易于分析。

(2)豌豆的一些品种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实验结果易于分析。

(3)豌豆繁殖周期短,后代数量大。

2.科学的实验方法(1)符号系列:符号P×F1F2♀♂含义(2)概念系列①性状类: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的不同。

显性性状:具有1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1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性状的现象。

②交配类:杂交:不同的生物体相互交配的类型。

自花受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测交:杂种F1和杂交的过程。

③基因类:基因:控制性状的因子称为基因。

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如紫花基因和白花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显性因子(基因):控制的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A代表紫花因子)。

隐性因子(基因):控制的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a代表紫花因子)。

④个体类:杂合子:由的配子结合成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表现型:在遗传学上,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在生物体的发育过程中,其表现型有时还要受到的影响。

版本差异的内容3.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中国地图版1恰当的选择实验材料;材料的选择与研究目的相适应是成功的前提。

2巧妙地运用由简到繁的方法:通过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发现了基因的分离规律;通过对的相对性状的研究,发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3合理地运用数理统计:孟德尔成功的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研究生物的遗传问题,把遗传学研究从单纯的描述推进到定量的计算分析,开拓了遗传学研究的新途径。

生物遗传题目计算典型例题

生物遗传题目计算典型例题

1.(09全国卷Ⅰ,5)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独立遗传。

用纯合德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F2植株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

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A.1/8B.3/8C.1/16D.3/16答案 B解析 设抗病基因为A ,感病为a ,无芒为B ,则有芒为b 。

依题意,亲本为AABB 和aabb ,F1为AaBb ,F2有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拔掉所有有芒植株后,剩下的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Aabb ,1/4AAbb ,1/4aabb ,剩下的植株套袋,即让其自交,则理论上F3中感病植株为1/2×1/4(Aabb 自交得1/4 aabb )+1/4(aabb )=3/8。

故选B 。

2. (09江苏卷,10)已知A 与a 、B 与b 、C 与c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 、AabbCc 的两个体进行杂交。

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A.表现型有8种,AaBbCc 个体的比例为1/16B.表现型有4种,aaBbcc 个体的比例为1/16C.表现型有8种,Aabbcc 个体的比例为1/8D.表现型有8种,aaBbCc 个体的比例为1/16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概率计算。

后代表现型为2x2x2=8种,AaBbCc 个体的比例为1/2x1/2x1/2=1/8。

Aabbcc 个体的比例为1/4x1/2x1/4=1/32。

aaBbCc 个体的比例为1/4x1/2x1/2=1/16。

3.(09辽宁、宁夏卷,6) 已知某闭花受粉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用纯合的高茎红花与矮茎白花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株都能成活,F2植株开花时,拔掉所有的白花植株,假定剩余的每株F2自交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性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

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遗传实验设计类题目之规范作答课件(1)

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遗传实验设计类题目之规范作答课件(1)

若后代出现____矮__茎_____豌豆,则说明这株豌豆为杂合体。
解法二:
实验思路 :让_ 该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测交 _,观察 后代的表型 。 预期结果与结论 :
若后代全部都是__高__茎___豌豆,则说明这株豌豆为纯合体; 若后代出现_____矮__茎____豌豆,则说明这株豌豆为杂合体。
二、判断显隐性的实验设计 方法:自交法或杂交法
情境一
方法:自交法或测交法或花粉鉴定法或单倍体育种法
现有多株豌豆植株,其中有一株为高茎豌豆(高茎对矮茎为完全显性),
我想知道它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请同学们完善下列实验设计。
解法一:
实验思路 :让_该高茎豌豆__自__交_____,观察 后代的表型

预期结果与结论 :
若后代全部都是___高__茎__豌豆,则说明这株豌豆为纯合体;
➢ 验证性实验设计题的答题模板 :
①实验思路 :亲本表型,描述交配方式 (杂交、自交 、测交等), 观察......。 ②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 后代表型及分离 比......),(结论)。
【真题再现】
(2022年全国乙卷 改编)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白、红和紫三种,花的 颜色由花瓣中色素决定,色素的合成途径是: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微专题
遗传实验设计类题目之规范作答
壹 判断纯合体杂合体的实验设计 贰 判断显隐性的实验设计 叁 验证两大定律的实验设计
【真题再现】
(2022年全国乙卷)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白、红和紫三种,花的颜色由 花瓣中色素决定,色素的合成途径是:
白色 酶1 红色 酶2 紫色
其中酶1的合成由基因A控制,酶2的合成由基因B控制,基因A和基因 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某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回答下列问题。

江苏大学遗传学期末考试卷

江苏大学遗传学期末考试卷

江苏大学遗传学期末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遗传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基因的表达B. 遗传物质的传递和变异C. 细胞分裂D. 物种进化2. 以下哪个不是孟德尔遗传定律?A. 分离定律B. 独立分配定律C. 连锁定律D. 显性定律3.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A. 确定人类基因的总数B. 绘制人类基因组的完整图谱C. 研究人类基因的功能D. B和C都是4. 下列哪项不是DNA复制的特点?A. 半保留性B. 双向性C. 随机性D. 准确性5. 以下哪个是基因突变的类型?A. 基因重组B. 基因缺失C. 基因插入D. 基因转座...(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在自交时,其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______。

2. 人类常见的遗传病之一是______,它属于______遗传。

3. 染色体的数目变异包括______和______。

4. 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体有______、______等。

5.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科学家们发现人类基因组中大约有______个基因。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区别和联系。

2. 解释什么是连锁和基因重组,并举例说明。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假设有一对基因A和a,A是显性,a是隐性。

一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与另一个Aa的个体杂交,计算后代中各种基因型的频率。

2. 假设一个基因座上有两个等位基因,B和b,B是显性。

一个基因型为BB的个体与一个bb的个体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是什么?如果这些后代再自交,它们的后代又是什么?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2. 讨论基因工程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其潜在的伦理问题。

六、实验设计题(15分)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请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材料、步骤和预期结果。

七、附加题(10分)讨论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工作原理及其在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高考生物2024遗传与进化历年题目全集

高考生物2024遗传与进化历年题目全集

高考生物2024遗传与进化历年题目全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细胞分裂的特点?A. 遗传物质的复制B. 有丝分裂C. 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 有丝分裂前期不同期数目不同2. 以下哪个是遗传的基本单位?A. 染色体B. 基因C. 细胞D. 有丝分裂3. 遗传的基本规律是什么?A. 孟德尔遗传法则B. 子代整体基因组变化C. 随机性D. 变异性4. DNA分子的结构中含有哪几种碱基?A. A、T、C、GB. A、T、C、PC. A、T、G、PD. A、Z、C、G5. 经常参与细胞分裂的是细胞的哪种器官?A. 核膜B. 核C. 线粒体D. 核仁6. 现代细胞分裂学最早确定的是细胞分裂的某个过程是怎样进行的?A. 有丝分裂B. 减数分裂C. 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 有丝分裂前期不同期数目不同7. 遗传信息的用途不包括什么?A. 遗传学研究B. 判定亲子关系C. 确定物种进化的程度D. 增强人类智力8. 哪个法则是在染色体动态过程中排斥、受精并育苗后都能得到保持的?A. 孟德尔第一法则B. 孟德尔第二法则C. 孟德尔第三法则D. 孟德尔第四法则9. 染色体是由DNA和什么组成的?A. 细胞质B. 蛋白质C. 核酸D. 水分10. 细胞分裂的功能是什么?A. 维持生物体的稳定性B. 增加DNA链长度C. 更新遗传信息D. 生成新的基因二、填空题1. 母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都是(1)细胞,(2)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与(3)细胞相同,染色体的形态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了(4)和(5)等变化。

2. 首次发现核与质官(细胞内的独立细胞器官)之间的染色体运动的是(6) 。

3. 遗传物质是指生物的染色体上存在的(7) ,它是规定生物遗传基础的一个分子。

4. 适当选用下表中的字母填空:% | A | T | G | C------------- |A | | | |T | | | |G | | | |C | | | |A上连接的是(8) ,T上连接的是(9) ,G上连接的是(10) ,C上连接的是(11) 。

人类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

人类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

医学遗传学实验报告【实验题目】人类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目的】掌握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常用方法及G分带的带型特征,会初步识别G分带人类染色体。

【实验原理】将一个细胞内的染色体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构成的图像称为该细胞的核型(karyotype),这通常是用显微摄影得到的染色体相片剪贴而成。

在显带技术问世以前,人们主要根据染色体的大小、着丝粒的位置,将人类染色体顺次由1编到22号,并分为7组。

但要想精确、有把握地鉴别每条染色体是比较困难的。

70年代初出现了染色体显带技术,不仅解决了染色体识别困难的问题,而且为深入研究染色体异常及基因定位创造了条件。

将染色体标本用显带方法处理后,再用Giemsa染色,这类技术称为G分带,通过显微摄影,就可得到G带染色体的显微相片。

【实验方法和步骤】(1)胰酶液的配制:称取胰酶0.2g溶于100mlHanks液中,搅拌30min,用1mol/L NaOH调pH值至7.0~7.2,冷冻保存(最好现配现用)。

(2)先将胰酶液水浴加热到37℃。

(3)将染色体标本浸入胰酶液中,作用时间几秒到几十秒不等,依标本存放时间长短而定(标本需预先经60℃~70℃烤2h,或37℃恒温老化5~7d。

若标本太新鲜,则染色体有些毛糙)。

(4)取出玻片标本,在生理盐水中过一下,再用蒸馏水洗。

(5)Giemsa染液染色8min。

(6)自来水洗、晾干。

(7)镜检:选择分散及显带良好的分裂象,在油镜下观察。

如观察到染色体变粗并显得边缘毛糙,有时甚至呈糊状,是处理过度了。

观察细胞的标准:1)细胞完整,轮廓清晰,染色体在同一平面上均匀分布。

2)染色体形态和分散良好,最好无重叠现象,即使染色体个别重叠,也要能明显辨别。

3)所观察的染色体长短大致一样,处于同一有丝分裂时期。

4)在所观察的染色体周围没有多个或单个散在的染色体。

(8)显微摄影,将相片上的染色体逐个剪下,按丹佛和人类染色体遗传学命名的国际机制(ISCN)排列编号。

高考生物真题解析及拓展训练—遗传实验中相关推理分析

高考生物真题解析及拓展训练—遗传实验中相关推理分析

高考生物真题解析及拓展训练—遗传实验中相关推理分析一、真题解析(2020·山东,23节选)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 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s突变为ts,Ts对ts为完全显性。

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但由于A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现正常,乙植株矮小。

为研究A基因的插入位置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一:品系M(TsTs)×甲(Atsts)→F1中抗螟∶非抗螟约为1∶1实验二:品系M(TsTs)×乙(Atsts)→F1中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高约为1∶1选取实验二的F1抗螟矮株自交,F2中抗螟矮株雌雄同株∶抗螟矮株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株约为3∶1∶3∶1,由此可知,乙中转入的A基因________(填“位于”或“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位于抗螟性状与性别性状间是自由组合的,因此A基因不位于Ts、ts 基因所在的2号染色体上此类题目的语言表达,常涉及基因的基本传递过程中的相关规律的考查,此类题目常用的思维方法是“假说—演绎法”,突破此类题目要从根本上掌握相关的基本规律和技巧:显隐性的判断方法、基因型和表型的推导、基因位置的推断、基因传递规律的判断等。

二、强化训练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F2出现3∶1的分离比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所研究的该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对性状为完全显性;每一代不同类型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不同配子结合机会相等;所有后代都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且存活率相同;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2、测交法可用于检测F1基因型的关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遗传学课后题答案

遗传学课后题答案

孟德尔定律为什么别离现象比显、隐性现象有更重要的意义?答:因为别离规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遗传现象,而显性现象的表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遗传因子的别离和重组,才能表现出性状的显隐性。

可以说无别离现象的存在,也就无显性现象的发生。

9、真实遗传的紫茎、缺刻叶植株〔AACC〕与真实遗传的绿茎、马铃薯叶植株〔aacc 〕杂交, F2 结果如下:紫茎缺紫茎马铃绿茎缺绿茎马铃刻叶薯叶刻叶薯叶247908334(1〕在总共 454 株 F2 中,计算 4 种表型的预期数。

(2〕进行2测验。

(3〕问这两对基因是否是自由组合的?解: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观测值〔O〕预测值〔e〕(四舍五247255908583853429入)2(o e)2(247 255)2(90 85) 2e25585(83855)2(34 29)28529当 df=3 时,查表求得: 0.50 <P< 0.95 。

这里也可以将与临界值7.81 比拟。

2可见该杂交结果符合F2的预期别离比,因此结论,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11、如果一个植株有 4 对显性基因是纯合的。

另一植株有相应的 4 对隐性基因是纯合的,把这两个植株相互杂交,问 F2 中:〔 1〕基因型,〔 2〕表型全然象亲代父母本的各有多少?解:(1) 上述杂交结果, F1为 4 对基因的杂合体。

于是, F2 的类型和比例可以图示如下:也就是说,基因型象显性亲本和隐性亲本的各是1/2 8。

(2)因为,当一对基因的杂合子自交时,表型同于显性亲本的占 3/4,象隐性亲本的占 1/ 4。

所以,当 4 对基因杂合的 F1自交时,象显性亲本的为 (3/4) 4,象隐性亲本的为 (1/4) 4=1/2 8。

第三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2、水稻的正常的孢子体组织,染色体数目是 12 对,问以下各组织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1〕胚乳;〔 2〕花粉管的管核;〔 3〕胚囊;〔 4〕叶;(5〕根端;〔 6〕种子的胚;〔 7〕颖片;答;〔1〕36;〔 2〕12;〔 3〕12*8 ;〔4〕24;〔 5〕24;〔 6〕24;(7〕 24;3、用基因型 Aabb 的玉米花粉给基因型 AaBb 的玉米雌花授粉,你预期下一代胚乳的基因型是什么类型,比例如何?答:雄配子雌配极核Ab ab子AB AABB AAABBb AAaBBbAb AAbb AAAbbb AAabbbaB aaBB ab aabb AaaBBb AaabbbaaaBBbaaabbb即下一代胚乳有八种基因型,且比例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学中实验题归类解题及训练例1 : 3支试管分别装有红眼雄果蝇和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红眼雌果蝇,还有1支试管内装有白眼果蝇。

请利用实验室条件设计最佳方案,鉴别并写出上述3支试管内果蝇的基因型(已知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显性基因用B表示)。

解析纯合子、杂合子鉴定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即自交法与测交法。

采用自交法,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中没有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子。

采用测交法,如果后代中只有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子;如果后代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出现,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子。

一般来说,动物常用测交法,而植物最简便的方法是采用自交法。

果蝇的红眼与白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雄果蝇的基因型有两种,X B Y(红眼)、X b Y(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3种:X B X B(红眼)、X B X b(白眼);雌雄果蝇可以通过观察成体的第二性征的差别来直接鉴定。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唯有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X B X B和X B X b两种基因型)需要鉴别。

采用测交法,可选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直接交配,若后代有白眼果蝇,说明该红眼雌果蝇为杂合子,基因型为X B X b;若后代全为红眼果蝇,说明该红眼果蝇是纯合子,基因型为X B X B。

答案先根据第二性征鉴别3支试管内果蝇的性别,若某试管内为红眼雄性果蝇,则该试管内果蝇基因型为X B Y;再用白眼雄性果蝇分别与另两支试管内的红眼雌性果蝇交配。

若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则该试管中果蝇的基因型为X B X b;若后代中不出现性状分离,则该试管中果蝇的基因型为X B X B。

一、性状判断生物性别的实验设计1.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关系确定的实验设计例2 已知牛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

在自由放养多年的牛群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 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理过程。

(2)为了确定有角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解析判断显、隐性状的方法:两个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则这个性状为显性;若子代表现出两个亲本的性状,可用假设法判断----假设某一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隐性),按照假设的条件去推算,若与假设不相符,则假设不成立,可判断出亲本的显隐性;若与事实相符,应再假设另一亲本的性状推算是否与事实相符,如果也与事实相符,则无法判断显、隐性,可再设计实验予以确认,设计的原则一般是选用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后代一旦出现不同性状(除了基因突变),则这一不同性状一定是隐性。

本题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作为知识载体,一方面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另一方面考查根据表现型来分析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关系的分析与推理能力。

牛的有角和无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且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的相对性状,但不知哪个性状为显性,哪个性状为隐性;要鉴定牛的有角与无角之间的显隐性关系,可通过具有相对性状的公牛与母牛交配,如果只出现其中的一个性状,则出现的这个性状为显性性状;或通过两个具有相同性状的公牛与母牛交配,如果产生的多个后代出现两种性状(即性状分离),与两亲本不同的性状为隐性性状,相同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要确定牛的有角和无角的显隐性关系,若选两种不同性状的育龄异性牛交配繁殖,因为显性性状有两种基因型,会出现其后代中两种性状的牛的个体数目差不多,那就不太好判断其显隐性了;如果当两个具有相同性状的育龄公牛、母牛(或具有很多对相同性状的育龄异性牛)交配,产生的多个后代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性状(即发生了性状分离),这样就能分辨出显隐性了,即与两亲本性状不同的性状为隐性(也就是相当于“无中生有”),与两亲本相同的性状为显性。

答案 (1)不能确定。

①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无角,概率各为1/2。

6个组合后代合计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

②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AA和Aa。

AA的后代均为有角。

Aa的后代或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为1/2。

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

所以,只要母牛中含有Aa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和3头有角小牛。

(2)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有角牛)。

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牛,则有角为显性,无角为隐性;如果后代全部为有角小牛,则无角为显性,有角为隐性。

规律:⑴确定显隐性性状时首选自交,看其后代有无性状分离,若有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⑵其次,让具有相对改善的两亲本杂交,看后代的表现型,若后代表现一种亲本性状,则此性状为显性性状。

⑶考虑各种情况,设定基因来探究后代的表现型是否符合题意来确定性状的显隐性。

⑷隐性性状的亲本自交后代都是隐性性状。

规律:⑴确定显隐性性状首先自交,看其后代有无性状分离,若有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⑵其次,让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亲本杂交,看后代的表现型,若后代只表现一种亲本性状,则此性状为显性性状。

⑶考虑各种情况,设定基因来探究后代的表现型是否符合是确定性状的显隐性。

⑷隐性性状的亲本自交后代都是隐性性状。

2.纯合子、杂合子鉴定的实验设计例3 有一种雌雄异株的草本经济植物,属XY型性别决定,但雌株是性杂合子(即XY),雄株是性纯合子(即XX)。

已知其叶片上的斑点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

某园艺场要通过杂交培育出一批在苗期就能识别雌雄的植株,则应选择:(1)表现型为的植株作母本,其基因型为。

表现型为的植株作父本,其基因型为。

(2)子代中表现型为的是雌株。

子代中表现型为的是雄株。

解析要通过性状来判断性别,应用伴性遗传规律,即选择控制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题中已知,某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并且也已知控制叶片有斑点与无斑点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不同于一般XY型性别决定的是:雌株是性杂合子,雄株是性纯合子。

由题意可知:雌株基因型为X B Y、X b Y,表现型为无斑点、有斑点。

雄株基因型为X B X B、X B X b、X b X b,表现型分别为无斑点、无斑点、有斑点。

通过6个杂交组合的分析,可知要通过性状判断性别,则应选无斑点的雌株(X B Y)与有斑点的雄株(X b X b)杂交,这样在苗期表现为有斑点(X b Y)的则为雌株,表现为无斑点(X B X b)的则为雄株。

要通过性状判断生物性别,在选择亲本时,只要让具有同型性染色体(XX或ZZ)的个体表现型是隐性性状,具有异型性染色体(XY或ZW)的个体表现型是显性性状即可。

这样在子代中具有同型性染色体(XX或ZZ)的个体表现型是显性,具有异型性染色体(XY或ZW)的个体表现型是隐性性状。

答案 (1)无斑点 X B Y 有斑点 X b X b (2)有斑点无斑点4.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例6 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突变,使野生型变为突变型。

该鼠与野生型鼠杂交,F1的雌雄鼠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

假如仅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必须鉴别突变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F1的杂交组合最好选择:解析 (1)由条件可知,突变型是显性性状,野生型是隐性性状;该突变型雌鼠是杂合子,其基因型为Aa或X A X a,野生型雄复习资料的基因型为aa或X a Y。

(2)确定F1的基因型。

可见,不论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F1的雌雄鼠中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证明前面两点的推论是正确的。

验证:若假设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第一种可能:AA×aa其后代无论雌雄全为显性;第二种可能:AA×aa雌雄鼠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

若假设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X a X a×X A Y其后代雌鼠全为显性性状,雄鼠全为隐性性状。

所以,用隐性性状的雌鼠与显性性状的雄鼠杂交时,若后代雌鼠全为显性性状,雄鼠全为隐性性状,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后代雌雄鼠中都有显性性状,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故正确答案为A。

规律:⑴伴性遗传与性别有关;正交与反交后代有时结果不一样,性状的出于现往往与性别有关。

⑵找准同一生物的同一性别群体,看其显性与隐性性状出现的比例是否为1:1,若是则最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若不是则最可能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

⑶若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某等位基因是在常染色体还是在X染色体上,应选择的杂交组合为:隐性性状的雌性与显性性状的雄性。

5.环境因素(外因)和遗传因素(内 )对生物性状影响的实验设计例5 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花,分别生长在海拔10m、500m、1000m处的同一山坡上。

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

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1)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m、1000m处的野菊幼苗同时移栽于10m处。

(2)实验对照:生长于 m处的野菊。

(3)收集数据:第2年秋天。

(4)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

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

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

假设三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

解析本题已知的信息是: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变矮,即10m处的高于500m处的,500m的高于1000m处的野菊株高。

未知的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也即本实验要解决的问题。

确定实验的目的: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变矮,这种现象是环境的影响,还是遗传因素的影响,或者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而明确实验研究的问题和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根据实验目的做出假设:(1)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的影响;(2)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3)野菊株高的变化受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影响。

实验的结果应与对照组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分析,要确定观测的指标。

本题是为验证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所以观测的指标应是野菊的株高。

在实施实验前,需要根据假设,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

对于不同的假设,预测不同的实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