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读后感.pdf
诗经读后感(精选15篇)

诗经读后感(精选15篇)诗经读后感1《关雎》——彼岸的虚影。
听着耳边水鸟相唤,眼中仿佛只剩下一个人,河对岸的那个窈窕身影。
孤零零地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样都无法抹去她的惊鸿一瞥,于是梦中相见,琴瑟表示亲近,钟鼓使她快乐,沦陷进这一场海市蜃楼的`梦幻,却在梦醒时将这一切都归为虚无,笑他宏愿空想,却不过是相思成灾。
《蒹葭》——坠落于迷茫。
蒹葭苍苍芦苇荡,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那人却在水中央。
虽路途艰难却依然要去追寻那一抹身影,但总是相距不远,无法靠近,只为一抹微弱光芒执着追寻。
不断追逐,追逐,可是他到底在追什么?心里是不是早就有了答案,明白自己陷进了无法破译的迷障,却不愿面对现实。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束白月光,追着它有时会指引人生,有时却会迷失方向。
所谓lover(爱人)也会over(结束),过度执着于单恋终究只会越陷越深,倒不如选择放手,去寻找更加幸福的未来。
诗经读后感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今天下午,我和陈建一一起去上远方文学课程。
今天讲的是《诗经》!历史上第三个朝代,是周朝。
周朝是当时的第一大国,有300万平方千米,周天子总共分了800多个诸侯国。
但是怎么能保证这些诸侯们能治理好自己的人民?于是,周天子找了一些40多岁的,没有结婚的老光棍,还得有文化。
把他们叫过来,给他们进行更上等的培训,让他们周游列国。
把民俗风情,人们所唱的歌和当时的情况记录下来,最后,进行筛选。
有305首,被称为“诗300”。
秦始皇焚书坑儒,可秦始皇十分推崇法家思想,只留下了医学书,农耕社会的书,剩下的.书全部烧毁。
后来的汉朝,有几百年的历史,汉朝十分推崇儒家经典和儒家学说,就又开始收集了305首诗,编辑到一块,就有了后来的《诗经》!老师讲的真有趣啊!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诗经读后感3不读《诗经》,不知万物有灵。
作者的见解很独到,结合生活感悟,所见所闻,写出了如此好的诗经中的植物书籍。
慢慢读,值得一读再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词义精深。
中国故事《诗经》读后感

中国故事《诗经》读后感【实用版】目录一、介绍《诗经》二、《诗经》中的美好三、《诗经》给人的启示四、读《诗经》的感悟正文《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
其中,共有 305 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部分包含了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雅部分分为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部分则有四十首。
在《诗经》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美好的情感和价值观。
其中,有一种美好的情感是对爱情的向往和执着。
在《诗经》中,有许多诗歌描述了爱情的甜蜜和痛苦,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执着和向往。
比如,《国风·周南·关雎》中的“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以及《国风·秦风·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都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好向往。
除了美好的情感,还有一种美好的价值观是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诗经》中,许多诗歌都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感。
比如,《大雅·生民》中的“生民如草,如草沐霢。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以及《小雅·巷伯》中的“巷伯巷伯,胡为乎中露?”都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民的责任感。
读完《诗经》,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美好。
它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写作助理,我应该有足够的知识和文化素养,以便更好地完成我的工作。
同时,我也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以便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坚持下去。
最后,我也应该有足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便在工作中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总之,读《诗经》让我收获了许多,它不仅让我更好地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也让我更好地认识了自己。
《诗经》读后感15篇

《诗经》读后感15篇《诗经》读后感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存305篇,古人称之为“诗三百”,它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约500年间的诗歌。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作国风,是各地的民歌,内容涉及婚恋,农事,战争等方面,有很强的抒情色彩。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颂》是产生较早的古乐,语言和形式上都显得雍容典雅。
《诗经》在中国文化史和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方面他是五经之一,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另一方面他又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发端,在追求审美、抒情方式、句式特点等方面为中国的诗歌奠定了基础,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源头。
《诗经》带给人一种古韵之美,她仿佛穿越了几千年来到我们身边。
《诗经》美在质朴的语言,美在对人世间美好情感的诠释。
她没有太多的华丽词藻,没有庸俗之气,吸引我们去领略那古朴而又优美的辞章,去感受那真挚而又深沉的美好。
《诗经》美在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无论谁读过之后,眼前便不由自主地浮现一个像桃花一样鲜艳的女子形象。
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人,多么美好的祝词啊。
人只有对生活满怀神情与热爱,才能在纷繁的世间为自己、为别人带来一份宁静祥和的温馨。
《诗经》美在爱的幸福与美满。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多么情意绵绵的佳句,体现了爱人之间一起白头偕老的心愿,表达的是对幸福与美满的无比向往。
和爱着自己的人共度一生,是一件多么幸福美满的事啊!《诗经》宛如一个端庄优雅的绝代佳人,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向我们款款走来,每一句哀叹,每一次反复,都是至情的流溢,都是衷肠的表露,没有丝毫的委托虚假,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诗经》读后感2淡淡书香,古朴气质,随着手中页数缓缓增加,我仿佛看到了那午后暖暖阳光,轻拂柳叶,还有听到小山坡上那低低吟唱。
诗经,没有波澜壮阔;也没有万分柔弱,在我眼里,它有是那午后明朗,风儿轻抚,虽有枪林弹雨中烟火,却少了那一份尖锐,虽有小桥流水般思绪,却淡去了那一份娇弱。
读《诗经》的读后感(通用8篇)

读《诗经》的读后感(通用8篇)读《诗经》的读后感篇1思念是一种很奇特的东西,它无形,无色,无味,无法炮制,不可捉摸,却又无时无刻不萦绕在你的脑海,直插你的心扉。
正如王菲在《我愿意》里歌唱的那样,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如影随形,无声又无息出没在心底,转眼吞没我在寂默里。
你想抓它,它匿影藏形,你想留它,转瞬即逝。
你想躲避它时,它却却像调皮的孩童一样,如影随形,寸步不离。
思念究竟是何滋味?《诗经·草虫》为我们展示一二。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思念无形,但思念却无孔不入。
蝈蝈在喓喓地叫,蚂蚱在草丛中欢蹦乱跳,如此欢快热闹的场面,也抵挡不住主人公的思妇情怀。
欢乐是别人的,热闹是别人的,它们的喧闹更衬托出了主人公的孤独,这些草虫欢聚一堂,何等开心,而她却与自己的亲人分离。
草虫鸣叫,秋已来到。
那一声比一声紧促的草虫鸣叫,似乎在向她宣告,恼人秋天已经又要来到了,而她朝思暮想的丈却迟迟未到。
在这里,随处可听的声音,似乎都成了开启她思念之门的钥匙。
虫鸣蛙叫,风声雨声,好似都在向她敞开思念的大门,要将她吞噬掉,所以,此时,思念无处不在。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蕨又叫也蒜苗,乃是春天长出的一种野菜;薇,又叫野豌豆,夏季茎叶柔嫩,可煮食,亦可生吃。
为了排遣心中的思念,主人公从春天到夏天一次次地登上高高的南山,采摘野菜,她想通过繁忙的劳动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缓解自己的思念之苦,可是,所谓的劳动,非但没有减弱她的相思之苦,反而将这份思念激化开来。
正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本想掩饰自己的思念,却让这份思念欲盖弥彰,一发而不可收拾。
从开始的“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到后来的“未见君子,忧心惙惙”,再到最后的“未见君子,我心伤悲”,思念如决堤的洪水一般,一泻而下。
思念从开始的心跳不止,到后来的忧虑不安,再到后来的悲从中来,思念的程度越来越烈。
夜夜思念,日日期盼,却终不见想念的人儿出现。
所以,主人公才选择“陟彼南山”来采摘随处可见的蕨和薇。
《诗经》读后感15篇

《诗经》读后感15篇《诗经》读后感1周代,礼教初设,古风犹存,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尚少禁忌,所谓:“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周礼。
媒氏》〕在《诗经》中有许多男女恋情诗,而恋人之歌,多集于《国风》。
国是地区、方城之意,风即指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国风》取材于各地的民间歌曲,反映了当时各地的民俗风情。
而男女恋情,人之天性,所以在《国风》中也颇多涉及。
《诗经》第一首便是以爱情为题材的诗歌《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以《关雎》为始篇,列来众多注家的评价多为淑女以配君子,说明在我国古代爱情便成为了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
《毛诗。
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至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缺乏,故嗟叹之;嗟叹之缺乏,故永歌之;永歌之缺乏,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诗歌由内心的感发所产生,而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最值得用诗歌来歌颂的。
《诗经》中的爱情诗类型多种多样,涉及到爱情的酸酸甜甜:有写幽会亲昵的《邶风。
静女》,有写情侣春游的欢快的《郑风。
溱洧》,有写两情野合欢娱的《召南。
野有死》,有写饱含思念的《王风。
采葛》,有写情女想情郎的《郑风。
子衿》,有写情侣闹别扭的《郑风。
狡童》,有写意中人不可求空余恨的《周南。
汉广》,有写表现意中人难以亲近的《秦风。
蒹葭》,有写失恋苦涩的《召南。
江有汜》,有写遭到家长干预的《郑风。
将仲子》,还有对抗家长干预的《王风。
大车》。
从以上的这些列举中我们可以看出,《诗经》中的爱情诗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快乐与挫折痛哭,在阅读中我们能够体会出诗歌中充满坦诚、真挚的感情。
在爱情诗歌中很多是用女性的口吻来写的,她们对于爱情的追求是大胆的而且热烈的,这也许是因为那时古朴的民风使然吧。
如《郑风。
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子不思我,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
子不思我,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读后给人一种民生纯朴的感觉,《诗经》里这一篇仅用短短几句对话,便把情人相戏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诗经》读后感15篇

《诗经》读后感15篇《诗经》读后感1叩开诗词的门扉,走入《诗经》的世界,我第一次领略到“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的空灵境界,明白了“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还应拥有诗情画意的世界”这句话的含义,感受到传承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的魅力。
《诗经》之美在于静。
它不同于现代作家所描绘的喧嚣都市。
它的世界安宁祥和,拂去历史的尘埃,依然可以窥见诗中那个有着潺潺流水,暖暖斜阳,徐徐清风和袅袅炊烟的年代,恍然间,透过单纯的诗句,在你的心田缓缓开出一朵学名“静好”的花。
《诗经》之美在于情。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少年惊鸿一瞥后,道出的青涩爱恋,是长河里始终飘摇的瑰丽诗篇。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是在最美的时光里,遇到对的人的坚贞爱情,是携手一生的誓约。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是看到心爱之人身披嫁衣的欣喜若狂,正是因为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才会觉得她艳丽无双。
《诗经》中的爱情令多少情人羡慕不已,而大抵只有诗词才能描绘出这般深情缱绻的爱情。
《诗经》之美在于随。
纵观全书,没有作茧自缚的宗教信仰,没有凉薄自利的思想观念,更没有硝烟四起的战争。
这里只有着随性潇洒的华夏先民和怡然自得的生活,就像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宁静悠远。
《诗经》是华夏千年文化所沉淀的精华,无论何时都带着惊心动魄的美。
让人不得不感叹华夏文明的魅力。
华夏传统文明有着上千年历史,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并在自身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不断改善,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令世界为之侧目。
尽管中华文化十分优秀,却依然不被很多人理解,尤其是青少年。
记得在一次阅读课上,我看《诗经》正入迷,忍不住轻笑出声,引得同桌好奇地凑过来,她扫了一眼便道:“这什么呀?乱七八糟的。
”我不着痕迹地掠过她手中的言情书,笑着说:“没什么,一本很有名的书,而且挺有意思的。
”她不屑地朝我手中的书瞥了一眼,顺带附赠了一个看异类的眼神给我,才转回身去。
《诗经》读后感(15篇)

《诗经》读后感(15篇)《诗经》读后感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中的诗比唐诗,宋词,元曲多了几分轻快活泼,宛如轻快灵动的少男少女,带着几分自在的心意,随性哼唱,却不经意间,流传千古。
你可曾记得那河州边飘扬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是离爱情最近的鸟。
近在它“关关”的叫声。
如果有一只鸟儿叫了一声"关",另一只鸟儿会马上应和一声"关",一呼一应紧密相连且短促响亮。
听到这“关关”的叫声,又见河州旁采荇的意中人,怎会不心动呢?他的日思夜想,对她的无限眷恋,都化作“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游哉,辗转反侧……”只愿,她不拒绝你,你亦接近心中期盼已久的幸福。
有种思念是河州旁可见可想的采荇少女,另一种思念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蒹葭丛中迷蒙的身影。
那个她,一会儿在水边,一会儿又出现在水之州,朦胧的轻烟使她若隐若现。
秋水凝结的白露在清晨更为清透,映着她的身影。
那遥远的人永远无法触及。
我要穿过河流去寻找她,可是河流险阻,挡住了我的去路。
有时仿佛再往前跨一步就能接近,可向前一步后她又出现在了更远的地方,呼唤仍在耳畔响起……她仍旧在水边,而我却触不到她。
河道依旧绵长。
我用尽一生执着于一场没有结果的寻找,你最终在遥不可及的远方。
没有停止,没有悲哀。
仿佛已过千年,一生终了。
听说这世间除去思念,还有承诺。
有一种承诺叫做《击鼓》中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是那么深沉无望的爱情,一个渺小的士兵,他的爱情,在宏大的战争中是那么不值一提。
他无能为力,只能依依不舍地离去。
即使只是每天吃着粗粮,身边有妻子温暖的陪伴也好啊,总不如现在,排着队去战场迎接死亡。
在一场场骇人的战争中,多少人无望地死去,而我幸存下来。
可我的心里却只有对你的思念和忧伤。
我多希望哪天,我可以牵着你的手,亲口向你说出这句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现在,请你原谅我,我们之间生死的距离太遥远,你我的别离太长。
《诗经》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诗经》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诗经》读后感1 《诗经》带给人一种古韵之美,她仿佛穿越了几千年只为来到我的身边。
《诗经》的很美,美在质朴的语言,美在对人世 在我的眼中,最美不过《诗经》,美在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花开得红字,真的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受。
细声慢吟这名句,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充满了字里行间。
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姑娘今我看来,人只有对生活满怀神情与热爱,才能在纷繁的世间为自己、为别人带来一份宁静祥和的温馨。
最美不过《诗经》,美在爱的幸福与美满。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说出无比向往。
和爱着自己的人共度一生,是一件多么幸福美满的事啊!“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倾倒了你的手,和你一同老去,永不分离。
这是爱情的最高境界,与你平平淡淡度过一生。
最美不过《诗经》,美在朋友的隽永深情。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你将木瓜报赠子我,我实质不是获取,而是给予。
礼尚往来,朋友之情才能保持下去。
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人们的高尚 《诗经》宛如一个端庄优雅的绝代佳人,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向我们款款走来,让我们去领会她那份独特的美,使我们折 《诗经》读后感2 早都知道《诗经》是浪漫主义的源头,但面对那些四字一短句的小段时,却感觉好无韵味可言,索性就将它丢在一边,结 《诗经》是咖啡,那么《诗经是一枚月亮》则是咖啡伴侣,越嚼越有味,于是,我翻开它享受品咖啡的过程。
《诗经是一枚月亮》的作者是沈文婷,一个细腻温娴的女子。
她将《诗经》中的文字加以自己的理解表露出来。
其中,使已,经过反复酌想得知,“桃之夭夭”才是最原始的表露。
这句诗大概的意思是说,一女子要出嫁穿上桃红色的嫁衣,心情很桃”上,“桃”可以引申为桃花林,桃花运等。
现代社会,有不少人都幻想着自己能有一次美丽的桃花运。
可这毕竟是幻想,有幻想就会有落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读后感
杨晓妍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首。
其诗中有画,情景并茂,以生动的艺术形式,绮美的语言勾勒出古人一幅幅淳朴的生活画卷。
它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交融,蕴含着对人生理想的憧憬与追求,对爱情的向往与无奈,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对宫闱丑行的厌恶。
诗经,这部起源于民间的先人歌唱集,流经历史的长河,沁润着多少文人雅士的精神生活,哺育了多少莘莘学子在浩瀚书海中求知求学,它如星星之火般照亮着文化传承的前途。
正因为如此,它才能传颂千载而不衰,脍炙人口而不厌。
先秦时代,人们称《诗经》为《诗》,或称“诗三百”。
大部分诗歌约写于西周到初秋中期。
周代,礼教初设,古风犹存,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尚少禁忌,所谓:“仲春
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礼·媒氏》)。
在《诗经》中有许多男女恋情诗,而恋人之歌,多集于《国风》。
国是地区、方城之意,风即指音
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国风》取材于各地的民间歌曲,反映了当
时各地的民俗风情。
而男女恋情,人之天性,所以在《国风》中也颇多涉及。
春秋末期,孔子曾对诗经进行过整理及校对,并以《诗经》为教材,教育自
己的学生,诗经的美丽因此可见一斑。
《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
厉之缺始于衽席,……(成)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和韶、武、雅、颂
之音。
”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风,也称之为“国风”,包括15个诸侯地区的诗歌,共160首。
这些诗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首,其中“大雅”31首,“小雅”74首,这些都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诗歌,大多
数为朝廷官吏的作品;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首。
主要是周王朝和鲁国,商代的统治者用于祭祀或者其他重大典礼活动的乐歌。
诗经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迷人的艺术魅力。
诗中的所反映的现实主义精
神,开创了我国诗歌创作的先河。
而诗中常用的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被后世历代诗
人学习借鉴与使用。
因此,诗经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诗经,也是一部很珍贵的历史文献,许多诗歌记载了关于商、周民族起源的传说,以及商周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周民族早期活动的历史。
诗歌中记载了当时的赋税,殉葬,天文,农耕情况,也有诗歌中描绘了王侯将相,农夫士卒等社会各阶
层的生活及喜怒哀乐。
同时还描绘了两情相悦,媒妁之约,惨遭抛弃等等。
一番品读,觉得诗经最难得的是所描述的情感都是真实的,坦率的,都出自普通百姓之口。
这也是它的艺术价值所在。
写实与抒情融合,理想与现实互臻,
即便是最平常的叙事也饱含了作者的感情。
这种感情,透过简短平实的文字幻化出一幅幅如诗美眷。
在礼仪初始的周朝,男女感情自是没办法两情相悦便可同结连理的。
父母之
命不可违也,诗经中有很多朗朗上口的或爱慕或相思或承诺或悲伤的爱情描写。
而这类诗歌的描写尤以国风为多。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诗描写了一位男
青年对河边采集荇菜的女子的相思,想象着与她相爱的情景。
见不到心爱的女子,辗转反侧,夜无安寐。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男子多情的相思表达的淋漓尽致。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姑娘欢欢喜
喜地出嫁了。
进了夫家门,成了夫家人,开始了一段幸福的新生活。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与关雎不同的是,
这首蒹葭,则描写了一幅美丽清冷,朦胧迷茫的抒情境界,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刻画了作者徘徊的追思情形,借助景物和和想象含蓄而委婉地表达着
自己的相思和追怀之情。
《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活脱
脱一个性格直爽泼辣的可爱女子。
颇有几分王熙凤的架势。
在那个封闭的时代,
算是一个鲜少的另类吧。
《静女》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姜……心爱的姑娘赠送一株管径草都觉得美好的纯爱,真是爱中皆美好。
《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分。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待字闺中的寂寞,焦
急地等待着如意郎君的出现。
剩女的落寞之心,看似轻描,实则独怆。
《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
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征兵打仗远千里,平定陈宋家难归。
海誓山盟早与她,分东离兮何信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从古至今乃是所有女子的爱情愿望。
《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
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丈夫服役远方,归期不知,鸡归牛羊回,夕阳西下,不见君。
担心他在他乡是否安好,担心他是否吃饱穿暖。
日出日落,
何时才能团员呢?
《击鼓》《君子于役》同是描写远征打仗,一个是丈夫的思妻之爱,一个事
妻子思夫之情。
战乱四起,多少家庭因此而夫妇难聚。
而这分离的千千万万中,
又有多少是一别便是一生呢。
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了,没有了战争,小家庭才能
男耕女织到白头呀。
古代的女子是没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终身大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约便决定了女子一生情归何处。
诗经中也有此类的描写,《将仲子》便是其一。
《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
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父母的话,兄长的话,别人的闲话,处处都要顾虑着,即使爱慕着,也只能深埋于心底。
思慕的爱恋,别离的夫妻之情,畏惧父母的无果之爱,当然少不了被抛弃的可悲结局。
《谷风》,《氓》,《中谷有蓷》,《日月》《终风》就生动地道出了惨被抛弃的凄苦命运。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即便是两小无嫌猜的青梅竹马,也落得如此下场。
不我能慉反以我为仇。
燕尔新昏,以我御穷……共患难可以,同享福却不能。
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