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王思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元史程思廉传阅读答案

元史程思廉传阅读答案程思廉,字介甫,其先洛阳人,元魏时以豪右徙云中,遂家东胜州。
父恒,国初佩金符,为沿边监榷规运使、解州盐使。
思廉用太保刘秉忠荐,给事裕宗潜邸,以谨愿闻。
命为枢密院监印,平章政事哈丹行省河南,署为都事。
丞相史天泽尤器之。
时方规取襄樊,使任转饷,筑城置仓以受粟,转输者与民争门,不时至,思廉令行者异路。
粟至,多露积,一夕大雨,思廉安卧不起,省中召诘之,思廉曰:“此去敌近,中夜骚动,众必惊疑,或致他变。
纵有漂湿,不过军中一日粮耳。
”闻者韪之。
至元十二年调同知淇州徙东平路判官入为监察御史以劾权臣阿合马系狱。
其党巧为机阱,思廉居之泰然,卒不能害。
累迁河北河南道按察副使。
道过彰德,闻两河岁饥,而征租益急,欲止之。
有司谓法当上请,思廉曰:“若然,民已不堪命矣。
”即移文罢征,后果得请。
二十年,河北复大饥,流民渡河求食,朝廷遣使者,集官属,绝河止之。
思廉曰:“民急就食,岂得已哉!天下一家,河北、河南皆吾民也。
”亟令纵之,且曰:“虽得罪死不恨。
”章上,不之罪也。
卫辉、怀孟大水,思廉临视赈贷,全活甚众。
水及城不没者数板,即修堤防,露宿督役,水不为患,卫人德之。
迁陕西汉中道按察使,以母老不赴。
俄丁母忧。
思廉累任风宪,刚正疾恶,言事剀切,如请早建储贰、访求贤俊、辨车服、议封谥、养军力、定律令,皆急务也。
与人交有终始,或有疾病死丧,问遗周恤,往返数百里不惮劳,仍为之经纪家事,抚视其子孙。
其于家族,尤尽恩意。
好荐达人物,或者以为好名,思廉曰:“若避好名之讥,人不复敢为善矣。
”卒,年六十二,谥敬肃。
选自《元史·程思廉传》,有删减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魏时以豪右徙云中,遂家东胜州家:安家、定居B.思廉居之泰然,卒不能害居:处、对待C.虽得罪死不恨恨:怨恨、抱怨D.水不为患,卫人德之德:感谢、感激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闻两河岁饥,而征租益急②弃甲曳兵而走B.①河北、河南皆吾民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①亟令纵之,且曰:“虽得罪死不恨。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024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台州传[宋]杨万里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
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
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
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从之西。
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
至暮,哭而归,不食。
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譬之,饮泣强食。
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
至荆州,复然。
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
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
”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
既饮茗,问其里若姓。
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
”宗质起敬,谢曰:“某皇恐,上忤阿婆。
愿霁.怒,试言之,何害?恐或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
”媪喜曰:“老婆姓异甚,不行言。
”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
”宗质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
”媪曰:“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
”宗质拜曰:“然。
”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
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泣下。
宗质负其母归,季思与家人子亦泣。
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终,宗质亦白首矣。
宗质乾道庚寅为洪,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
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
朝士云:“李台州,曾觌姻家也。
觌无子,子台州之子。
”予一见不敢再,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
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
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
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
”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
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
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
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选自《杨万里集笺校》)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干脆表现李台州“至孝”的一组是①既长,仕所至必求母②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③某倒囊钱为阿婆寿④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⑤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⑥觌无子,子台州之子A.①②⑤ B.①③④C.①⑤⑥ D.②④⑥【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题。
廉希宪,字善用,布鲁海牙子也(元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2)

廉希宪,字善用,布鲁海牙子也(元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2)4.C 5.B 6.D7.(10分)(1)(5分)南方地低潮湿,对你不合适,但是现在我把大事托付给你,估计你不会推辞。
(句意通顺2分。
卑、度各1分,卑,地势低;度,估计、揣度。
介词结构后置1分o)(.2)(5分)难道只是百姓受到德政的感化,就连昆虫草木都蒙受恩泽o(岂惟1分。
渐1分,渐,浸润、感化。
被1分,被,蒙受、承受o)参考翻译:廉希宪字善用,是布鲁海牙的儿子。
小时候身材魁梧,举止不同于一般。
九岁时,有四个家奴偷了五匹马逃走,抓住以后,按当时的法律应该处死,父亲很生气,要把犯人送交有关部门,廉希宪哭着劝止了他,犯人全部免死。
他还曾侍奉母亲住在山中,有两名家奴喝醉后口出恶语,廉希宪说:这是欺我年幼。
于是将那二人绑送官府狱中关押,用木棍打他们。
大家都惊奇他有如此主见。
世祖还是皇弟时,廉希宪十九岁,得以入选侍奉,世祖看他这般容貌举止和谈吐,特别恩宠他。
廉希宪非常喜好经史著作,手不释卷。
有一天,正在《孟子》,得知皇帝召见他,急忙把书揣在怀里就进宫了。
世祖问他孟子的学说,他就用人性善、重义轻利、行仁政而不行暴政的观点回答,世祖表扬了他,称他为廉孟子,从此知名。
十二年,右丞阿里海牙视察江陵,绘制了地形图上奏朝廷,请求命令身居要职的大臣开设高级官府镇守那里。
皇帝急忙召回廉希宪,派他行省荆南,晓谕说:荆南地区归入了我朝版图,你要让新归附的人感恩,尚未归附的人向往归化。
南方土地低洼潮湿,对你不适宜,现在把大事托付给你,朕想你不会推辞的。
廉希宪说:我时常担心的是自己的才能和见识都很浅陋,不能够胜任大事,怎敢以身体有病推辞呢?廉希宪冒着酷暑急速前进。
到达治所,当天就禁止抢掠,使商贩贸易通畅,兴利除害。
首先登记宋朝旧有官吏中能干事的人,以备选取和咨询,还挑选了二十多人,根据才能授任相应的官职。
左右之人提出异议,廉希宪说:现在都是国家的臣子,有什么可怀疑的?当时宋朝旧官吏到高级官府行礼晋见,必然广送珍宝玩物,廉希宪拒绝不收,并且告诉他们:你们仍担任原来的官职,有的还被破格提升,应当感念皇帝的恩典,尽力报效朝廷。
《元史·王结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元史·王结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王结,字仪伯,易州定兴人。
结生而聪颖读书数行俱下终身不忘尝从太史董朴受经深于性命道德之蕴故其措之事业见之文章皆悉有所本时仁宗在潜邸,或荐结充宿卫,乃集历代君臣行事善恶可为鉴戒者,日陈于前,仁宗嘉纳焉。
大德十一年,以结为典牧太监,阶太中大夫。
近侍以徘优进,结言:“昔唐庄宗好此,卒致祸败,殿下方育德春宫,视听宜谨。
”仁宗优纳之。
仁宗即位,迁集贤直学士。
出为顺德路总管,教民务农兴学、孝亲弟长、戢奸禁暴。
属邑巨鹿沙河有唐魏征、宋璟墓,乃祠二公于学,表其言论风旨,以厉多士。
迁扬州,又迁宁国,以从弟绅佥江东廉访司事,辞不赴。
改东昌路,境有黄河故道,而会通堤遏其下流,夏月潦水,坏民麦禾。
结疏为斗门以泄之,民获耕治之利。
至治二年,参议中书省...事。
时拜柱为丞相,结言:“为相之道,当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它变;服用不可奢僭,奢僭则害及于身。
”丞相是其言。
未几,除吏部尚书,荐名士宋本、韩镛等十余人。
中宫..命僧尼于慈福殿作佛事,已而殿灾,结言僧尼亵渎,当坐罪。
左丞相疾革,家人请释重囚禳之,结极陈其不可。
先时,有罪者,北人则徙广海,南人则徙辽东,去家万里,往往道死。
结请更其法,移乡者止千里外,改过听还其乡,因著为令。
职官坐罪者,多从重科,结曰:“古者刑不上大夫,今贪墨虽多,然士之廉耻,不可以不养也。
”闻者谓其得体。
至元元年,诏复入翰林,养疾不能应诏。
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卒,年六十有二。
(节选自《元史..·王结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结生而聪颖/读书/数行倶下/终身不忘/尝从太史董朴受经/深于性命道德之蕴/故其措之事业见之/文章皆悉有所本/B. 结生而聪颖/读书数行/倶下终身不忘/尝从太史董朴受经/深于性命/道德之蕴/故其措之事业/见之文章/皆悉有所本/C. 结生而聪颖/读书数行/倶下终身/不忘尝从太史董朴受经/深于性命道德之蕴/故其措之/事业见之文章/皆悉有所本/D. 结生而聪颖/读书数行倶下/终身不忘/尝从太史董朴受经/深于性命道德之蕴/故其措之事业/见之文章/皆悉有所本/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俳优,指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
2019-2020-元史·廉希宪传阅读答案附翻译-优秀word范文(3页)

2019-2020-元史·廉希宪传阅读答案附翻译-优秀word范文(3页)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元史·廉希宪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元史廉希宪,字善用,布鲁海牙子也。
幼魁伟,举止异凡儿。
九岁,家奴盗马逃去,既获,时于法当死,父怒,将付有司,希宪泣谏止之,俱得免死。
又尝侍母居中山,有二奴醉出恶言,希宪日:是以我为幼也。
即送系府狱,杖之。
皆奇其有识。
世祖为皇弟,希宪年十九,得入侍,见其容止议论,恩宠殊绝。
希宪笃好经史,手不释卷。
一日,方读《孟子》,闻召,急怀以进。
世祖问其说,遂以性善义利仁暴之旨为对,世祖嘉之,由是知名。
十二年,右丞阿里海牙下江陵,请命重臣开大府镇之。
帝急召希宪,使行省荆南,谕日:荆南入我版籍,欲使新附者感恩,未来者向化。
南土卑湿,于卿非宜,今付托以大事,度卿不辞。
希宪日:臣每惧才识浅近,不能胜负大任,何敢辞疾。
希宪冒暑痰驱以进。
至镇,即日禁剽夺,通商贩,兴利除害。
首录宋故幕僚能任事者,以备采访,仍择二十余人,随材授职。
左右难之,希宪日:今皆国家臣子也,何用致疑。
时宋故官礼谒大府,必广致珍玩,希宪拒之,且语之日:汝等身仍故官,或不次迁擢,当念圣恩,尽力报效。
今所馈者,若皆己物,我取之为非义;一或系官,事同盗窃;若敛于民,不为无罪。
宜戒慎之。
皆感激谢去。
令凡俘获之人,敢杀者,以故杀平民论。
立契券质卖妻子者,重其罪,仍没入其直。
先时,江陵城外蓄水扦御,希宪命决之,得良田数万亩,以为贫民之业。
发沙市仓粟之不入官籍者二十万斛以赈饥。
大纲既举,乃日:教不可缓也。
遂大兴学,选教官,置经籍,旦日亲诣讲舍,以厉诸生。
西南溪洞,及思、播田、杨二氏,重庆制置赵定应,俱越境请降。
事闻,帝日:先朝非用兵不可得地,今希宪能令数千百里外越境纳土,其治化可见也。
关吏得江陵人私书,不敢发,上之,其中有日:皇帝遣廉相出镇荆南,岂惟人渐德化,昆虫草木,成被泽矣。
《《元史-廉希宪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元史-廉希宪传》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元史-廉希宪传》阅读答案与翻译廉希宪字善甫。
2021年浙江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2021年浙江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2021年浙江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贞观元年,太宗尝从容言及隋亡之事,慨然叹曰:“姚思廉不惧兵刃,以明大节,求诸古人,亦何以加也!”思廉时在洛阳,因寄物三百段,并遗.其书曰:“想卿忠节之风,故有斯赠。
”初,大业末,思廉为隋代王侑侍读,及义旗克京城时,代王府僚多骇散,惟思廉侍王,不离其侧。
兵士将.升殿,思廉厉声谓曰:“唐公举义兵,本匡王室,卿等不宜无礼于王!”众服其言,于是稍却,布列阶下。
须臾,高祖至,闻而义之,许其扶代王侑.至顺阳下,思廉泣拜而去。
见者咸叹曰:“忠烈之士,仁者有勇,此之谓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忠义第十四》)【注】①代王侑:隋元德太子之子,炀帝十三年南巡,以侑留守长安,李渊攻克长安,立侑为帝。
②唐公:唐高祖起初的封号。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因寄物三百段().(2)惟思廉侍王().(3)许其扶代王侑至顺阳下().(4)见者咸叹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明大节策之不以其道..B.想卿忠节之风属予作文以记之..C.不离其侧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思廉泣拜而去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众服其言,于是稍却,布列阶下。
4.阅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结合选文说说姚思廉的“忠烈”表现在哪里。
(用原文语句回答)②①5.本文中,姚思廉在隋朝末年,侍奉代王并接受高祖对他的嘱托,这一事件可用《出师表》中的“ ,”一句概括。
1.(1)于是,就(2)只,只有(3)答应(4)全,都2.D【解析】A项“以”前后均为介词,前者可译为“用来,拿来”,后者可译为“按照”;B项“之”前者为结构助词,可译为“的”,后者为助词,相当于“这件事”;C项“其”前者为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他的”,后者为指示代词,相当于“这,那”;D项“而”前后均表承接,可译为“就,然后”。
王思诚传阅读答案

篇一:王思诚传阅读答案《元史·王思诚传》文言文阅读答案王思诚,字致道来源:雨露网 2015-05-01王思诚,字致道,兖州嵫阳人。
天资过人,七岁,从师授《孝经》、《论语》,即能成诵。
后从汶阳曹元用游,学大进。
中至治元年进士第,至正二年,拜监察御史。
上疏言:黄河水溢,宜发卒塞其缺,被灾之家,死者给葬具。
行部至檀州,请定瘐死多寡罪。
松州官吏诬构良民以取赂,诉于台者四十人,选思诚鞫问,思诚密以他事入松州境,执监州以下二十三人,皆罪之。
还至三河县,一囚诉不已,俾其党异处,使之言,囚曰:贼向盗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几死贼以是图复仇今弓手欲捕获功之数适中贼计。
其赃,实某妻裙也。
以裙示失主,主曰:非吾物。
其党词屈,遂释之。
丰润县一囚,年最少,械系濒死,疑而问之,曰:昏暮三人投宿,将诣集场,约同行,未夜半,趣行,至一冢间,见数人如有宿约者,疑之,众以为盗告,不从,胁以白刃,驱之前,至一民家,众皆入,独留户外,遂潜奔赴县,未及报而被收。
出佥河南山西道肃政廉访司事。
陕西行台言:欲疏凿黄河三门,立水陆站以达于关陕。
移牍思诚,会陕西、河南省宪臣及郡县长吏视之,皆畏险阻,欲以虚辞复命,思诚怒曰:吾属自欺,何以责人!何以待朝廷!诸君少留,吾当躬诣其地。
行枢密院掾史田甲,受赂事觉,匿豫邸,监察御史捕之急,并系其母,思诚过市中,见之,曰:嘻!古者罪人不孥,况其母乎!吾不忍以子而系其母。
令释之,不从,思诚因自劾不出,诸御史谒而谢之。
(节选自《元史王思诚传》,有删改)【注】①瘐死:泛指在狱中病死。
②鞫问:审讯。
③趣:c ,同促,催促。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从汶阳曹元用游游:交往b.宜发卒塞其快发:征调c.朝廷多是其议是:赞同d.诸御史谒而谢之谒:拜见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贼向盗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几死/贼以是图复仇/今弓手欲捕/获功之数/适中贼计/b.贼向盗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几死贼/以是图复仇/今弓手欲捕获/功之数/适中贼计/c.贼向盗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几死/贼以是图复仇/今弓手欲捕/获功之数/适中贼计/d.贼向盗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几死/贼以是图复仇/今弓手欲捕获功之数/适中贼计/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参考答案】雨露教育网()整理篇三:王思诚传阅读答案广西南宁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高三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广西南宁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高三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思廉,字仲常,幼师太原元好问。
既冠,张德耀宣抚河东,辟掌书记,复谢归。
至元十年,董文忠荐之,世祖问文忠曰:“汝何由知王思廉贤?”对曰:“乡人之善者称之也。
”遂召见,授符宝局掌书。
十四年,改翰林待制,尝进读《通鉴》,至唐太宗有杀魏征语,及长孙皇后进谏事,帝命内官引至皇后阁,讲衍其说。
后曰:“是诚有益于宸.衷。
尔宜择善言进讲,慎勿以渎辞烦上听也。
”帝尝御延春阁大赉群臣俾十人为列以进思廉偶在卫士之列帝责董文忠曰思廉儒臣岂宜列卫士。
十九年,帝幸白海,时千户王著矫杀奸臣阿合马于大都,辞连枢密副使张易。
帝召思廉至行殿,屏左右,问曰:“张易反,若知之乎?”思廉徐秦曰:“僣号改元谓之反,亡入他国谓之叛,群聚山林贼害民物谓之乱。
张易之事,臣实不能详也。
,”帝曰:“朕.自即住以来,如李璮之不臣,岂以我若汉高帝、赵太祖,遽陟帝住者乎?”思廉曰:“陛下神圣天纵,前代之君不足比也。
”
二十年,升太监。
思廉以儒素进,帝眷注优渥。
尝疾,赐御药,顾问安否;扈跸,失所乘马,给内厩马五匹;盗窃所赐玉带,更以玉带赐之,裕宗居东宫,思廉进建学官,裕宗然之。
裕宗尝欲买甲第赐思廉,思廉固辞。
二十三年,藩王乃颜叛,帝亲征,思廉间谓留守段贞曰:“藩王反侧,地大故也,汉晁错削地之策,实为良图,盍为上言之?”贞见帝,遂以闻,帝曰:“汝何能出是言也?”贞以思廉对,帝嘉之。
大德元年,成宗即位,迁中奉大夫、翰林学士,以病归三年,起为工部尚书。
七年,总管大名路.。
仁宗即位,以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致仕。
延祜七年卒,年八十三,谥.文恭。
(节选自《元史·王思廉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尝御延春阁大赍/群臣俾十人为列/以进思廉/偶在卫士之列/帝责董文忠曰/思廉儒臣/岂宜列卫士/
B.帝尝御延春阁/大赍群臣/俾十人为列/以进思廉/偶在卫士之列/帝责董文忠曰思廉/儒臣岂宜列卫士/
C.帝尝御延春阁/大赍群臣/俾十人为列以进/思廉偶在卫士之列/帝责董文忠曰/思廉儒臣/岂宜列卫士/
D.帝尝御延春阁/大赍群臣俾十人/为列以进/思廉偶在卫士之列/帝责董文忠曰思廉/儒臣岂宜列卫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宸指北极星(北辰)的所在、星天之枢,后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
《红楼梦》中的“万几宸翰之宝”即此意。
B.朕,人称代词。
秦以前指“我的”或“我”,如《离骚》中的“回朕车以复路兮”。
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私,始于宋代。
“烽火扬州路”中的“路”即此意。
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D.谥,古代帝王、诸侯、大臣、后妃、著名文士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依其生前事迹给予正面评价,表示封赏、追念与
赞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思廉贤能博学。
他的才华被乡间能人称颂,得到董文忠举荐,世祖也因此召见他并授予官职。
后来凭着深厚的儒学素养晋升职位,备受皇帝
优待。
B.王思廉谏言巧妙。
他任翰林待制时,借讲《资治通鉴》的机会,进言皇帝效仿唐太宗虚心纳谏,还受命到皇后内阁讲述长孙皇后进谏的故事,
得到皇后的认同和赏赐。
C.王思廉正直廉洁。
千户王著假传圣旨杀奸臣,供词牵连枢密副使张易,皇帝召问王思廉,他委婉为之辩解。
裕宗为太子时倚重王思廉,曾想买
府邸相赐,他坚决推辞。
D.王思廉深受宠幸。
王思廉生病,皇帝亲赐御药。
随帝出行失去坐骑,皇帝赐给他内宫马匹。
御赐的玉带被贼偷了,不仅不加惩罚,皇帝还重新
恩赐一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即冠,张德耀宣抚河东,辟掌书记,复谢归。
(2)藩王反侧,地太故也,汉晁错削地之策,实为良图,盍为上言之?
10.(3分)C 【解析】帝尝御延春阁,大赉群臣,俾十人为列以进,思廉偶在卫士之列,帝责董文忠曰:“思廉儒臣,岂宜列卫士!”
11.(3分)D 【解析】“给予正面评价,表示封赏、追念与赞美”错。
谥号表达或褒或贬或同情的态度,如恶谥便有贬抑之意。
12.(3分)B 【解析】原文没有写王思廉进言皇帝,也没有得到皇后的赏赐。
13.(10分)翻译:
(1)二十岁以后(或译为“成年以后”),张德耀担任河东宣抚,征召他为掌书记,(后来)又辞官回家。
(“既冠、辟、谢”各1分,大意2分)
(2)藩王谋反,是封地太大的缘故。
汉代晁错提出削减封地的策略,的确是良策,何不对皇上进言这个计策呢?(句式“藩王反侧,地大故也”、图、盍各1分,句意2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思廉,字仲常,幼年跟从太原元好问学习。
二十岁以后,张德耀担任河东宣抚,征召他为掌书记,(后来)又辞官回家。
至元十年,董文忠举荐他,世祖问董文忠说:“你凭什么知道王思廉贤能?”董文忠回答说:“乡里杰出的人都称赞他。
”世祖于是召见他,授予他符宝局掌书职位。
至元十四年,改任翰林待制,曾经为皇帝讲读《资治通鉴》,讲到唐太宗说杀魏征的话,以及长孙皇后进谏的故事,皇帝命令内官将他带到皇后阁,解说这个故事。
皇后说:“这确实有益于皇帝。
你应该选择有益言论进谏,注意不要以轻慢言辞烦扰皇上视听啊。
”皇帝曾经驾临延春阁,大加赏赐群臣,让十个人排成一列进去。
王思廉偶然在卫士的行列中,皇帝责怪董文忠说:“王思廉是文臣,怎么适合站在卫士行列中呢!”
至元十九年,皇帝亲临白海,当时千户王著假传圣旨在大都杀了奸臣阿合马,供词牵连到枢密副使张易。
皇帝召王思廉到行宫,屏退左右,问他说:“张易谋反的事,你知道吗?”王思廉缓缓答道:“超越本分篡改年号叫作谋反,逃到其他国家叫作背叛,聚众在山林伤害百姓生命财产叫作祸乱。
张易的事情,我实在不能知晓详尽。
”皇帝说:“我从即位以来,国家出现了像李璮那样谋反的行为,难道是因为我像汉高祖、赵太祖一样,仓促登上帝位的吗?”王思廉说:“陛下天生圣明,前代君王不能和您相比。
”
至元二十年,王思廉升任太监。
他凭着儒学素养进阶,皇帝眷顾优厚。
曾经生病,皇帝亲赐御药,慰问身体安否;随侍皇帝出行,失去乘坐的马匹,皇帝就送给他五匹宫中的马;盗贼偷了御赐的玉带,皇帝又赐他一条。
裕宗作为太子居于东宫,王思廉进言建立学官,裕宗认为正确。
裕宗曾想买府邸送给他,他坚决推辞。
至元二十三年,藩王乃颜反叛,皇帝亲自征讨,王思廉私下对留守段贞说:“藩王谋反,是封地太大的缘故。
汉代晁错提出削减封
地的策略,的确是良策,何不对皇上进言这个计策呢?”段贞面见皇帝,就禀报计策,皇帝说:“你怎么可能谋划出这样的计策?”段贞把王思廉的话告诉皇帝,皇帝嘉奖了王思廉。
大德元年,成宗即位,升迁王思廉为中奉大夫、翰林学士,因为生病归家。
大德三年,起用为工部尚书。
大德七年,总管大名路。
仁宗即位,以翰林学士奉职任事、以资善大夫身份退休。
延祐七年去世,终年八十三岁,谥号文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