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镇概况
云南巍山古城简介

云南巍山古城简介
云南巍山古城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部,距离大理古城约65公里。
建于明代,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川滇风格
古城,也是中国南方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之一。
巍山古城在宋元时期是南诏的辖区,明代时被称为“二十四场堡”,历经战乱后逐渐发展为一个商贸集散地。
古城东西长300余米,南北宽200余米,周围有城墙环绕,城墙高8米,厚2.5米,由石灰石、灰泥和黄土砖筑成。
城墙上设有四座角楼和八座瞭望台。
城内的建筑风格以木结构、砖瓦结构为主,布置有大小不等的庭
院和房屋。
各家各户的门楼和挂匾无一不洋溢着浓郁的川滇文化气息,其中还保存有几处明代遗址,是研究明代古建筑的重要材料之一。
巍山古城周围的景观也是非常壮观的,古城南面是扎西半山和昆
明湖,北面则是巍川大峡谷,东面为迷彩山,西面是大理古城。
这里
的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是一个适宜游玩和休闲的好去处。
巍山古城的美景和悠久历史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游览,成
为云南旅游的一大亮点。
澄江:澄江县澄江

澄江:澄江县澄江话题:澄江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儒家文化大事记澄江百科名片澄江旅游示意图澄江县位于云南省中部,昆明市东南面。
地理坐标为北纬24°29′~24°55′、东经102°47′~103°04′。
东隔南盘江与宜良、石林县相望,西与晋宁、呈贡县接壤,南跨抚仙湖与江川、华宁两县为邻,北衔阳宗海与宜良毗连。
南北长47.6千米,东西宽26千米。
凤麓镇海拔1750.5米,距省会昆明市东站52千米,距玉溪市区87千米。
中文名称:澄江县外文名称:Chengjiang别名:生命摇篮,山水澄江行政区类别:县所属地区:中国西南下辖地区:凤麓、龙街、阳宗、右所等六镇政府驻地:凤麓镇电话区号:0877邮政区码:652500地理位置:云南省中部,昆明市东南面面积:773平方千米人口:16万人(2004年)方言:西南官话气候条件:冬暖夏凉著名景点:抚仙湖,帽天山、阳宗海车牌代码:云F行政区划代码:530422历史名人:李恢、赵士麟、罗佩金等目录澄江简介历史沿革名称由来地理概况乡镇简介自然资源旅游景点历史文化展开编辑本段澄江简介澄江县澄江县,素有“鱼米之乡”、“云烟之乡”的美誉。
改革开放后,澄江以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举世罕见的动物化石群、优质的磷系列产品、成效卓著的经济建设脱颖而出。
境内有抚仙湖、阳宗海两大高原湖泊,抚仙湖为国内第二深内陆淡水湖泊,是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旅游度假区。
帽天山陈列着世界闻名、距今5.3亿年的“稀世珍宝”——澄江动物化石群。
从滇中第一高峰梁王山到抚仙湖底,有生物物种2953个,形成多样性的生物种群。
磷矿资源已探明储量6.5亿吨,矿区面积48平方公里,品位高,易开采,黄磷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东南亚。
拥有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傩戏(关索戏)这一独特的戏种。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澄江历史上为郡、路、府、县治地。
战国时,属滇国地,汉晋称俞元县,南诏时称河阳郡,大理国时称罗伽部。
南诏古国介绍

南诏古国介绍南诏(738年-902年/937年),吐蕃人称之为姜域,是8世纪时兴起的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古国,其国民主要由乌蛮和白蛮组成,由蒙舍诏首领皮罗阁在738年建立。
到860年代极盛时的统治范围包括今云南全境及贵州、四川、西藏东南部、越南北部、老挝北部和缅甸北部地区。
902年郑买嗣自立为帝,灭亡南诏,建立大长和国。
史学界有时将902年至937年大理国成立前的历史亦算作南诏。
唐时西洱河地区,居住着乌蛮,共分6大部落,号称“六诏”,即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及蒙舍诏。
当中蒙舍诏因地处南方,称为南诏,亦为各部落中最强,家族姓蒙氏。
“诏”解作王。
他们与白族直接有关。
649年,蒙舍诏首领细奴逻建号大蒙国,称奇嘉王(虽然称国,但还只是个部落)。
另一种说法是南诏东北白崖的白国张乐进求让位于避仇来居的细奴逻。
细奴逻遣子入唐,求唐保护。
729年2月,唐打败破西南蛮,平定昆明盐源(今盐源)。
建国当时南诏实力最强,欲求一统六诏,唐王朝为减轻与吐蕃接壤的边患,支持南诏兼并各部落。
737年,唐朝派御史严正诲协助南诏攻下石和城(今凤仪)、石桥城(今下关),占太和、袭大釐逐河蛮,之后又继续兼并各诏。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皮罗阁在唐王朝支持下兼并五诏,进爵云南王,以西洱河(今洱海)地区为基地建立政权,以其族姓为国号,称大蒙或蒙。
次年迁都太和城(在今大理市)。
南诏称臣于唐朝。
扩张与统一公元748年,唐朝立阁罗凤为云南王。
唐王朝为加紧控制洱海地区,修筑安宁城,惟受到爨氏各部反抗,受唐王朝派兵镇压,阁罗凤随即拉拢爨氏各部,奏请朝廷谢罪。
鲜于仲通为剑南节度使,张虔陀为云南太守。
鲜于仲通褊急寡谋,张虔陀矫诈,无礼对待阁罗凤。
阁罗凤曾与其妻子谒见都督,张虔陀无礼对待他们。
张虔陀还对他们征敛,阁罗凤大多数不给,张虔陀遣人骂辱之,还诬告阁罗凤谋反。
阁罗凤忿怨,因发兵反攻,天宝九年(750年),围攻杀死张虔陀。
唐王朝西川节度使杨国忠派鲜于仲通率兵六万出戎州、巂州,分三路进兵征伐南诏。
云南地图行政区域划分

云南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云南省1949年以后区划沿革云南省概况昆明市: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东川区安宁市呈贡县晋宁县富民县宜良县嵩明县石林县禄劝县寻甸县曲靖市:麒麟区宣威市马龙县陆良县师宗县罗平县富源县会泽县沾益县玉溪市:红塔区江川县澄江县通海县华宁县易门县峨山县新平县元江县保山市: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昭通市:昭阳区鲁甸县巧家县盐津县大关县永善县绥江县镇雄县彝良县威信县水富县丽江市:古城区永胜县华坪县玉龙县宁蒗县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县墨江县景东县景谷县镇沅县江城县孟连县澜沧县西盟县临沧市:临翔区凤庆县云县永德县镇康县双江县耿马县沧源县文山州:文山县砚山县西畴县麻栗坡马关县丘北县广南县富宁县红河州:蒙自县个旧市开远市绿春县建水县石屏县弥勒县泸西县元阳县红河县金平县河口县屏边县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楚雄州:楚雄市双柏县牟定县南华县姚安县大姚县永仁县元谋县武定县禄丰县大理州:大理市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漾濞县南涧县巍山县德宏州:潞西市瑞丽市梁河县盈江县陇川县怒江州:泸水县福贡县贡山县兰坪县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德钦县维西县云南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2007年辖:8个地级市、8个自治州;12个市辖区、9个县级市、79个县、29个自治县。
昆明市辖5个市辖区、5个县、3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
市人民政府驻盘龙区。
盘龙区五华区官渡区西山区(马街街道)东川区(铜都镇)安宁市(连然镇)富民县(永定镇)嵩明县(嵩阳镇)呈贡县(龙城镇)晋宁县(昆阳镇)宜良县(匡远镇)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屏山镇)石林彝族自治县(鹿阜镇)寻甸回族自治县(仁德镇)曲靖市辖1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市人民政府驻麒麟区文昌街。
麒麟区宣威市陆良县(中枢镇)会泽县(金钟镇)富源县(中安镇)罗平县(罗雄镇)马龙县(通泉镇)师宗县(丹凤镇)沾益县(西平镇)玉溪市辖1个市辖区、5个县、3个自治县。
市人民政府驻红塔区红塔路。
大理十大古镇介绍

大理十大古镇介绍1、松桂古镇松桂古镇古称松桧、松川,属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悠久而文化灿烂,古代时是茶马古道必经之路,至今保留着茶马古道、国公庙、关圣庙、都天阁、文昌宫、佛光寺、象吉魁阁、应米寺等一批极具历史价值的文物古迹。
2、双廊古镇双廊古镇濒临洱海、鸡足山,属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是青铜文化、洱海文明与大理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用有南诏风情岛、玉几岛、正觉寺、大建旁村、飞燕寺、大王庙、余金庵、护法寺、心一桥、天生桥等景点,是《五朵金花》外景拍摄地,有着“苍海风光第一镇”的美誉。
3、巍山古城巍山古城亦称南诏古城,属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南诏国的都城、发祥地,以拱辰楼、星拱楼、道教圣地巍宝山风景区、南诏山龙山于图城遗址、南诏蒙舍城遗址、明代诗人陈佐才石棺墓、鸟类迁徙要道鸟道雄关、红河发源地等景点而闻名。
4、大理古城大理古城古称叶榆城、紫城,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是南诏国、大理国的都城,被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城中有文献楼、五华楼、大理三塔、复兴路、洋人街、武庙、杜文秀帅府、西云书院、考试院、城隍庙、清真寺、天主教堂、基督堂等古建筑。
5、喜洲古镇喜洲古镇亦称喜洲白族民居古建筑群、喜洲历史文化街区,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特色小镇、历史文化名镇,至今已有1266年历的史,拥有云弄峰、蝴蝶泉、水阁凉亭、大慈寺、七尺书楼、华中大学旧址、周城古村等景点。
喜洲古镇西倚苍山,东临洱海,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
6、剑川古城剑川古城始建于明朝嘉靖21年,属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木雕、石雕技艺精湛,是“中国木雕之乡”,城内文物古迹主要有明清古民居群、文庙、武庙、城隍庙、财神殿、东岳庙、张飞庙及近现代名人故居。
7、漾濞古城漾濞古城是世界核桃的起源地之一、中国南方核桃的起源地,境内历史文化遗存丰厚,文物古迹众多,有石门关、云龙桥、普光寺、古清真寺、《江流有声》石刻、彝族墓群、苍山崖画、凤清书院等景点,被誉于“苍洱文化之源”“中国核桃之乡”。
第五讲 南诏

3、唐朝册封
南诏皮罗阁在“效命”、“输忠”于唐朝的 情况下完成了对六诏的统一。由于皮罗阁统一 六诏的“功绩”,于是唐朝便对皮罗阁进行加 封,“开元二十六年(738)九月,封西南大 酋帅蒙归义为云南王……西南大酋特进越国 公”。皮罗阁的诸子皆被唐朝封为刺史。唐朝 对皮罗阁的册封,标志着南诏国历史的正式开 始。
西爨白蛮
地域:为初唐时的南宁州、昆州、黎州、归州、 潘州、威州、求州、升麻、螺山以及僚子、和 蛮之地,相当于今云南的滇池地区、曲靖地区、 楚雄州东部、红河州、文山州等地。
区别与联系
区别:地域范围不同,东西两爨的中心区域位 置,相对为东北与西南,并非正东与正西。受 汉族经济文化影响程度不同:西爨白蛮受汉族 经济文化的影响较大,社会经济较为发展,文 化与汉族较为接近;东爨乌蛮受汉族经济文化 的影响较小,社会经济尚处于落后阶段,文化 上保持本民族的固有特点较多。
第五讲 南诏
南诏的起源和建国
,南诏的政治、 经济、文化,南诏与唐朝、吐蕃 的关系。
第一节 南诏的起源和建国
一、南诏建国前西南民族地区的政治局面 1、爨氏与中央王朝及内部的矛盾纷争 北周时期,遥授爨瓒为南宁州刺史。爨瓒死后, 其子爨震、爨翫分统其众。 隋朝开皇初年爨氏遣使朝贡,表示归附。隋朝廷 派遣韦世冲率兵屯戍南中,设置恭、协、昆三 州。命爨翫为昆州刺史。
乌蛮主要从事游牧业,他们随水草畜牧, 夏处高山,冬入深谷。具有游牧民族 “尚战死,恶病亡” 的慓悍之风,各部 均有胜兵数万。白蛮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其耕种的方式与收获的产量与中原地区 大体相同,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与富 庶的蜀川(今四川)相当,已是人众生活 殷实的富裕地区。
白蛮社会尚无世袭的大酋长,数十百户为聚落,各据 山川,互不统率。白蛮的语言与汉族大体相同,所以 说其发音最正。乌蛮中除蒙舍蛮与汉语接近外,其他 都与汉语有所不同。白蛮的服饰与汉略同,住房上栋 下宇,也悉与汉同。白蛮诸部中的大部分人有姓氏, 如杨、李、赵、张、董等,皆为汉姓。白蛮,人死后 三日内埋葬,依照汉法建筑墓穴。乌蛮不行墓葬,人 死后三日焚尸,其骨灰掩埋在土壤里。
国家历史文化名街——大理南诏古街

国家历史文化名街——大理南诏古街国家历史文化名街——大理南诏古街南诏镇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坝子东南部,东与弥渡县接壤,南与本县巍宝山乡相邻,西与本县五印乡相邻,北与本县庙街镇相邻。
为巍山县县城所在地,是巍山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南诏镇是历史上唐代南诏国的发祥地,气候宜人。
南诏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巍山县城所在地、清代御封的“文献名邦”,茶马古道重镇,境内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众多,历史文化悠久,有巍山古城、道教名山巍宝山、全国彝族祭祖圣地南诏土主庙、候鸟迁徙地鸟道雄关、文笔塔、封川塔、圆觉寺和玄龙寺等胜景。
唐以来众多的迁客骚人、僧道学者,如杨慎、徐霞客、沈妙章、陈明远、无住、担当留下的珍贵诗文、楹联、碑刻,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成为研究云南民族史、民族学、社会学、宗教学、南诏史的热点。
历史文化街区往往是一个城市记忆保持最完整、最丰富的地区。
它们不仅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最好见证,也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它们既体现出历史文化价值,也构成了今天的现实生活。
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南诏古街。
是一座具有浓郁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同时也是南诏国的发祥地。
古城中的南诏古街极具中国历史文化特色,吸引着众多游客。
古街的起点群力门旁辟有文献广场,主要说明巍山有悠久的文化渊源,早在南诏时就劝民习读汉书,明清以来更是人才辈出。
文献广场上立有“茶马古道重镇蒙化”石碑。
古街上的民居大多保留了明清建筑风貌,多为土木结构。
古街串连四座古楼,头尾衔接,相得益彰,像一组音符发出高低音的共鸣。
古街上汇集了古楼、古坊、古民居、名优特产、风土人情,数百年来,一直传承、使用、发展着。
古街两旁,还有玉皇阁、文华书院、文昌书院等众多明清建筑群,使古街较完整地保留了传统历史风貌。
南诏古街诠释了“古”字的全部含义,构成了历史文化名城跳动的灵魂。
诏安历史

诏安县简介:政区沿革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置怀恩县。
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取“南诏安靖”之义,安名为诏安县,至今有476年的历史。
政区划分全县有16个乡镇(区),235个行政村(社区)。
政区人口面积全县总人口57.2万人,总面积1247.29平方公里。
全县山地面积117.5万亩,耕地 26.5万亩,淡水水面面积6.8万亩,海岸线长63.5公里诏安,是革命老根据地;诏安,是沿海经济开放县;诏安,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书画艺术之乡”。
诏安县位于北纬23°35′~24°10′、东经116°55′~117°22′民族:有汉、畲、蒙、回、壮、满、瑶、黎、高山、京共10个民族,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
方言:为闽南语系,75%的人口讲闽南话,25%的人口讲客家话。
诏安县简介政区位置地处福建省最南端,闽粤两省交界处。
东接云霄县,东南临诏安湾,西邻广东饶平县,北接平和县,素称“福建南大门”和“漳南第一关”。
介于汕头、厦门两个经济特区之间,高速公路至汕头约68公里,至厦门180公里,距福州、深圳等地约400公里,海道至厦门103海里。
县政府所在地南诏镇,城区面积7.2平方公里。
政区沿革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置怀恩县。
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取“南诏安靖”之义,安名为诏安县,至今有476年的历史。
政区划分全县有16个乡镇(区),235个行政村(社区)。
政区人口面积2005年末全县总人口57.2万人,总面积1247.29平方公里。
政区自然特征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农业生产具有鲜明的多样性。
全县有浅海、平原、丘陵、山地四种地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全县山地面积117.5万亩,耕地 26.5万亩,淡水水面面积6.8万亩,海岸线长63.5公里,可供开发的浅海及滩涂面积20.3万亩。
年平均气温21.3℃,一年无霜期 360天以上,年降雨量1581毫米。
政区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的主要有花岗岩、钨、钛、高岭土、稀土、墨绿色石材等十多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诏安县·南诏镇概况
诏安位于闽粤交界处,素有“福建南大门”之称,南濒东海与南海交汇处,西邻广东省饶平县,北接漳州市平和县。
陆域面积1293.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8公里,海域面积273平方公里。
人口61.3万,其中农业人口占80%以上。
诏安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县果梅种植面积逾12万亩,年产鲜果近5万吨,制成的干湿梅、青梅酒、青梅罐头及其它青梅食品,风味独特,畅销国内外,是全国最大的果梅生产、加工、出口基地,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青梅之乡”。
诏安是“中国海峡硒都”,土壤硒元素含量为福建省最高,富硒土地面积占县域面积的39.3%,且该区域受外界污染破坏少,属于“优质、环保、安全”的典型富硒区。
诏安长寿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长寿之乡”,现有百岁老人60多人。
诏安县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是“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绘画)之乡”。
早在明朝三百年间,诏安书画鼎盛,沈起津、徐登第、方映辰等皆负有盛名。
至清代,诏安画坛人才辈出、精品荟萃,“诏安画派”应时而生,从道光咸丰年间,以汪志周、谢颖苏、沈瑶池为代表的艺术创作为起点,至清末、民国初期以马兆麟的艺术创作活动为终点,近百余年间,对福建、粤东、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的一些地区颇具影响。
南诏镇位于诏安县南部,是县政府所在地。
自唐朝公元686年设“南诏堡”
至今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南诏镇地理位置优越,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国道324线贯穿镇境,可北通漳州、厦门、泉州、福州,南达广东汕头、广州、深圳,诏平公路经县中、县北诸乡镇直抵平和县。
近年来,南诏镇借助书画文化和地理人文优势,变“工业立镇”为“商贸兴镇”,积极培育书画文化产业、房地产业、旅游业、服务业、餐饮业、商贸业等第三产业作为城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支撑点。
大力发展以书画创作、裱褙、展览、
交易为一体的书画文化产业。
2014年,全镇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6亿元;社会消费品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达2.16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达6.04亿元;外贸出口额达125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05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2960元。